第一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一、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三、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四、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什么:
“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是什么: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意识是什么: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是什么: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关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认识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将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一、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就要做到: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二、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明确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先进分子看齐,向榜样看齐。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四讲四有”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对照自己言行,努力做合格党员。
“讲政治、有信念”就是要求在思想政治上合格,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主动向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讲规矩、有纪律”就是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党员,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真正做到懂得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让规矩和纪律入脑入心,坚守底线、远离红线,切实增强“讲规矩、有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讲道德、有品行”就是要在品德上合格,有好的品行。既要守公德又要严私德。作为共产党员,始终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正反两个方向吸取经验教训。“则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立足本职,勇于担当,讲奉献、善作为。作为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党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困难和挫折,挺身而出,不畏惧、不彷徨,勇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身努力和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深刻内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四个意识 和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时间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3]
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来的。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具体内容
政治意识
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
大局意识
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 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齐意识
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提出意义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五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应当有一个目标,在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和意志。比如,我们在攻克敌人的一个碉堡之前,连长会问:“同志们有没有决心?”战士们响亮回答:“有!”领导再问:“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战士们再次响亮回答:“有!”我想,这应当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的一个事实和雏形,这也就是对一个原始信念、事实的概括,也是一个升华、一个发展,当然,“四个自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需。
社会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建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的原因和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就是说,文化是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而这三个自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也就是说,这“四个自信”在新时期、新情况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知和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和尊崇。这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而至今。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这就是一种觉醒,一种自觉。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而我们所说、所想、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我还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6字的提出,既是理论深厚,也是通俗易懂,而且,也易学易记。也就是说,不仅是一般成人,就是小学生,也能一看字面就懂,一听这16个字就明白,而可以使之成为全民族所接受。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又是合理的解释。因此,对于这一理论的推广,使之深入人心,为全国人民所掌握,为更多人所践行,也就成为可能。所以,当习近平同志这样提出以后,便成为当下理论学习的一个热词,一个习惯语。当然,从习惯上来说,从其本意来说,从语法上来说,这16个字的前面,是有前缀的,就是说,前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