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时间:2019-05-14 23: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第一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杨秀芬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新闻又散发了泥土芳香,重新恢复了生机,一条条、一篇篇鲜活、生动、真实的片子、稿子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让我这个新闻战线的老兵甚感欣慰。

一、社会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真正动力。邓小平同志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讲述的都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思想根源。从根本上说,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一种职业,它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失去了人民群众,就不存在了新闻工作,也就没有了记者这个职业。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受众需求更加多元,随着工作条件的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一些记者隔窗看景、闭门造车、粘贴复制,浮在办公室、电脑旁,根本不知道、不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更不熟悉各行各业发展变化背后的故事,写出的稿子、拍摄出的片子苍白无力、无可信度,无说服力,官话、套话、假话、空话连篇,不实事求是,让人听了烦感、看了烦心,总是感觉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存在任何问题,这样的新闻其害处有三:

1、给中央决策以误导,影响国家战略发展;

2、给全国人民以蒙蔽,到处都是光明,造成人民不分是非;

3、容易造成人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的后果。所以,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让老百姓畅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理话,让政府领导听一听老百姓的呼声,了解一下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才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这座桥梁纽带联系的更好更牢,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想信党信赖政府,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

二、新闻工作者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做出好新闻

1、深入基层 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情系基层,用扎实、深入的采访,推出了大量朴实、鲜活令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喜怒哀乐,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盼。带着感情走进基层,加大民生报道分量,增强采写百姓故事力度,才能了解改革建设的关键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以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加快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步伐。

2、转变作风 站在人民群众立场看问题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新闻的根源就在人民群众。9月6日的湖南日报刊登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省委即将出台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若干制度的意见》,要求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谐社会的向心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要以群众为主体,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和群众一起交心交朋友探讨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关心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用群众的眼光和观点去反映问题、去写稿子,替人民群众鼓与呼,群众才能和你交心交谈,把你当成能反映群众思想、解决群众问题的知心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和拍摄出来的片子才有说服力,才有可信度,才能真实反映人民的意愿,真正起到新闻工作者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做了鹤壁电视台第一个纪录片《深山拓荒人》,长达30分钟,是真实纪录鹤壁市近郊一位失地农民李水生由于对土地的眷恋,他撇下80多岁的老母和全家老少十几口人,拿出30万的全部积蓄到大山里去承包荒山,经过10年的拚打,他把一个只长草的荒山建设成了一个满眼碧绿、果树满山的花果山。当时为了采访到他的真实想法,我和另一位记者深入荒山20多次,用摄像机跟踪了他大半年的时间,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欢乐与苦恼,并把他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为他解决,为此,他和记者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做出的片子真实感人,用原汁原味纪录了他在荒山建设中的历程,片子在河南台《纪录片之窗》中播出,反响强烈,引来中央和省级媒体纷纷下来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做出好片子,对待每一个采访题材都要去沉下去,下一番苦功夫,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和他交朋友,才能反映他的真实想法,采写出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好作品。

3、改文风 替人民群众鼓与呼

在我们正常的新闻采访中,从中央到地方媒体几乎每一条经验式报道中都有领导采访,不论大小领导面对镜头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说如何如何做好各项工作,做秀的功夫很高,其实干工作的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和最基层的干部职工,像这样的新闻让人一看都觉得不真实,没有群众语言,没有群众观点,更没有反映群众意愿,这样的新闻根本不叫新闻,显得苍白无力,说白了是假大空。要想改变文风,每一条片子或每一篇稿子中就必须用群众语言,有群众心声,把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让最基层的声音响起来,让实实在在的内容多起来,让套话空话少起来,让官腔官调少起来,让群众语言多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群众也才会愿意看,愿意听,看得懂,听得进。

三、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自觉行动

基层,永远是锤炼意志的熔炉,也是增长知识的课堂。走转改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层去,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明白他们长期对吃苦耐劳的忍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对百姓生活有更加深入地体验,了解百姓的疾苦,倾听到百姓的心声,才能真正明白这些行业的群众都在想些什么,什么是他们感觉最难的,以及生活中最希望的,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把准时代脉搏,与群众心灵共振,真正写出百姓关心、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才能弥补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干,为新闻报道和新闻实践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新闻工作者“走转改”竟然成了“新闻”并引发热议,有的地方甚至还要出台“硬性规定”予以敦促,实在是令人深思。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当其时,意义非同凡响。如何将“走转改”活动发扬光大,让其远离形式和做秀,实现“真走、真转、真改”并推向纵深,变成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成为常态和习惯,笔者认为须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1、要求每一条新闻采访要有点有面有细节。杜绝那些假大空的报道,做出的新闻必须有典型、有背景、有故事情节、有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这样促使记者沉下去,去进行深入地采访,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

2、要求每一条新闻要有深度和广度。做出有深度的报道,拍摄有份量的片子,需要记者下大功夫,下到基层,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心交心才能做出,而不是浮在面上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记者扎实的工作作风,端正记者的工作态度,改变记者在人们心目中风光悠闲的形象。大家都知道,做记者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电视记者,不光要拍摄好镜头,更要组织好稿子,还要组织采访场面,做出一条好新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在工作中,很多年轻记者常常苦于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没有可做的片子,其原因就是天天泡在办公室和电脑旁,根本就下不去,下去也是做做样子,怎能做出好片子、写出好稿子吗?殊不知,基层到处是好的典型、好的题材,画面也好,稿子也好,都是非常丰富的,只要下到基层,眼里有人民群众,心中有群众观点,就能做出好的报道,写出人民喜欢的好稿子。

3、每一条新闻和稿子中要用群众语言,有劳动者声音和镜头。要求每条片子中用群众语言,有劳动者的声音和镜头,就迫使部分新闻工作者改变过去下基层时喜欢围着领导转,拍摄的情景是经过“导演”的,宣传的人物是经过“挑选”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的,一切都是面上文章,而没有真正听到群众的声音,更没有劳动者的声音和镜头,所以强制要求记者不断在新闻稿件的感染力和鲜活性、生动性上下工夫,倡导“短、新、实”文风,多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一些短话、实话、新话,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这对增强记者的三贴近意识、培养一支深入基层、踏实吃苦、创新奉献的新闻工作者队伍非常有利。

4、每一个新闻单位要把新闻质量和记者深入基层的工作态度作为评职评先的硬性条件。脚步有多实,感情有多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各单位全面部署,迅速行动,有力度,重广度和深度,抓住了核心,突出了实效。然而长期开展这项活动并不是权宜之计,重要的是要把三贴近意识、基层意识、群众观点真正融入到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血液中,成为日常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要把新闻质量和记者深入基层的工作态度作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评职评先的硬性条件来要求,并以此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建章立制,形成制度,要以有效的奖惩机制推动“走基层”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记者的基层意识,群众观点,才能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产生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才会促使我们新闻的生命力更强!

作者单位: 河南鹤壁电视台

第二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刘淇对北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2011-08-22 23:4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朱竞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后,北京市委高度重视。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专门对北京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指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新闻战线要认真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总体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积极报道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伟大实践,采写出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反映火热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全市新闻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努力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也要积极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和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传世佳作。

(本文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NF058

第三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刘云山指出,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刘云山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

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各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节目的生动报道,赢得读者,吸引观众,正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媒体接到各地要求成为基层联系点的邀请不断。家住丰台区长辛店的刘先生在电话里说:“我们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邀请你们到我们这儿走走基层,长辛店老镇棚户区改造了,来看看我们这儿的巨大变化吧!” 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基层。北京市社科联将在全市区县、委办局及街道等相关部门成立“决策咨询研究联系点”,建立全市性的决策咨询网络,为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情况提供长期追踪的样本,为推动决策咨询研究出实招、见实效。同时组织专家学者面向社区居民、农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和打工子弟,开展专家咨询、赠送图书、知识问答、科普讲座等活动。北京市文联将从9月开始面向基层文艺骨干、社区群众、在校学生,连续举办24期文艺家大讲堂,开展“送欢乐、送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活动。“好作品来源于生活”,市文联还启动了一系列深入生活的调研采风活动,组织作家到怀柔、张家口、承德等地采访创作,让文艺家们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和群众在一起,创作出更多源于人民生活、反映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本报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吴建群)人民日报社今天下午召开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强调深入开展“走

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力抓手,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联系实际、务求实效,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推动这一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深入基层,才能抓住“活鱼”。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三贴近”,要求记者采访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用农民的话,说农村的事”。不久前,在周刊上刊登的山西省副省长的《住村笔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因为文章以生动细节反映了当下农村的真实状况,抓了“活鱼”。

新时期“三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对农村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第四篇: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最近,中央新闻做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上下工夫,不断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老师您好:一些领导说的话可以作为文章的开头吗?文章的后面需要再进行总结吗?)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走”要走得深入。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实解决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和方向问题。走得深入,关键是思想感情深入。要真正俯下身、弯下腰,身入心入,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这样,新闻报道才能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转”要转得到位。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新闻工作一刻也不离开人民群众。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转得到位,关键是转得自觉。要转换片面追求所谓“新闻效应”、“吸引眼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漠视基层、远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中发现真善美的“火花”,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反映改革发展成就,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改”要改得彻底。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要倡导讲新话、讲真话、讲短话、讲家常话,切实解决好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问题。改得彻底,关键是改得坚决。要真正摒弃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学生腔标准腔泛滥的不良习气,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风格,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表达语句,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使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让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鲜活美好走进公众视野和心田。

要建立健全下基层工作制度,完善编辑记者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管长远的制度建设,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激励引导更多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五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对新闻工作有了再认识。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报》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报》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报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应该把首先学习报社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一定要真正转变自己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下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小结

    全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以来,周口市高度重视,把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传达贯彻落实,按照......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小结(初稿)

    中共射洪县委宣传部“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阶段总结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以来,射洪县高度重视,把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如果说,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靠脚底板跑新闻或是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在通讯便捷、信息极易复制的当今,新闻工作者还需不需要亲自扎到基层去“掘金”?......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工作总结5则范文

    当前,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逐步走向高潮,记者下基层的身影多了,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记者贴近群众的距离近了,版面上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总结报告

    关于《服饰文化》杂志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的总结报告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为了贯彻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