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

时间:2019-05-14 23:2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

第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

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

春眠不觉晓;春风不度玉门关;春色满园关不住;春风何不到天涯;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潮带雨晚来急;春风吹又生;春城无处不飞花;春风又绿江南岸; 杜鹃花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江山代有才人出;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流婉转绕芳甸;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潭落月复西斜;江山依旧枕寒流;江入大荒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之意。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花自飘零水自流;花间一壶酒;花落知多少;花腿残红青杏小;花寒懒发鸟慵啼;花开堪折直须折;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唐·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斐休: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宋·晏殊: 春风不解禁扬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唐·赵嘏: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唐·东方虬: 春雪海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杜甫: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明·丰坊: 东风一夜吹桃萼,桃花吹开又吹落。开时不记春有情,落时偏道风声恶。

宋·王安石: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宋·杨万里: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插紫荷香。线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也自凉。

唐·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元·萨都刺: 江南二月风雨过,梅花开尽杏花红。

宋·杨万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宋·王安石 ★咏石榴花: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唐·杜甫: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宋·汪藻: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唐·杜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洌红。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 迎得春花先到一,浅黄轻绿映楼台。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正月里,梅花阵阵香;二月里,杏花暖洋洋;三月里,桃花喷喷香;四月里,蔷薇都开放;五月里,石榴红似火;六月里,茶花香满塘;七月里,凤仙是七巧;八月里,桂花满园香;九月里,菊花堆得高;十月里,芙蓉小阳春;十一月,山茶满树花;十二月,腊梅黄灿烂。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上新归伴病翁;月光如水照锱衣;月窟宾诸夏;月出惊山鸟;月上柳梢头;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 夜来风雨声;夜吟应觉月光寒;夜来马嘶晓无迹;(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有关春的诗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本站推荐)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涵咏。

2、提问、探究、联想、想象、讨论

3、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浓厚兴趣,体味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 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 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整体感知,品诗意

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古美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读、去品。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抛开一切,用心灵去倾听诗人的心声。(分组诵读)

1.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相思之情

2.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写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

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 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第二课时

一.细读全诗,品诗韵 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

(一)分析景物美(1——10句)

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 “月之景”。(学生齐读)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 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指名读

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

5、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幅美景的特点?

明确:寥廓、空明、澄澈

(再次齐读,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

(二)分析哲理美(11——16句)

领悟“月之理”

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如果说诗歌的前十句作者描绘了澄澈空明的美景,那么这六句写的是什么?

明确:深邃的哲思

教师总结:

他们都感慨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 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 “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师生齐读这六句,感受作者在诗中传达的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

(三)分析情感美

(齐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诗歌末尾)

鉴赏“月之情”

教师导语: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因为它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

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 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

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

4、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5、朗读最后20句。

二、再读全诗。

三、课堂结束语:

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关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诗歌,总结古典诗歌中这些意象的普遍含义。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江边的树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解读

深夜翻看程千帆先生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解》①,见到前辈诗论家许多精彩的评解,不禁为之惊叹,深受启发。然细观之,其中虽多有珠玉之见,但仍存其弊,故冒着被人耻笑之危险,以我之浅见解读此千古绝唱,或许有一两句可取,则不废我子夜之功也。春江花月夜

仅这五字列于此,犹如灿锦呈于眼前。春、江、花、月、夜,在中国的文学里,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无一不美妙,无一不含情。虽喻之为灿锦,但不是堆红叠艳、奢华腐靡。先想象之,看他下文能翻出什么好诗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首句即点出春、江、月,且暗藏夜。这江是与海连的,我们且不论江是何处之江,海是何处之海。江潮把江海连在一起,分不清江海,亦分不清海天。春江连海,可见气象之大。潮水起伏,明月由海潮中涌出,此情此景,非人间可见,张若虚飞入天上乎?不禁让人想到稍后的张九龄写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②,固然很好,但是没有海潮的托浮,那明月自然也就少了一层动感,少了一层意境。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水的光色。③”所以苏轼曰:“水光潋滟晴方好”。“滟滟随波千万里”,什么滟滟随波?当然是明月。我们看那江波之上流动的色彩,谁能分清是水波,还是光波?这岂非天上境界,人间何有?且看这潋滟的月色,随波漂浮,三千里江山无不被笼罩在春光月色中也,又岂非张九龄讲的“天涯共此时”。此两句再次铺陈春、江、月、夜之景。

如果说张九龄的明月是人间之景,那么张若虚的明月则是天上之景,天上之于人间,更高妙矣。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篇目乃“春江花月夜”,前四句单讲春江月夜的好处,唯不见花字,岂能无花?江流宛转,绕过汀洲,月照花林,花是什么样?花如冰珠④,晶莹剔透。这花,又非普通的花,这个比喻,可谓奇绝、奇妙。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徐增曰:“春夜安得有霜?⑤”我问:春夜怎知无霜?其实,从开始到这里,诗人都在营造一种阔、大、清、冷、静、幻的境界。古谚云:“春寒料峭”,有霜不足为奇,不必臆想。霜是白的,沙是白的,因何而白?有人说霜、沙自白。我说:无月,能见霜、沙之白乎?所以诗面上虽说飞霜沙白,实写月也。这两句是暗写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两句又明写月。以上十句,出现“月”字四次,然实际上句句含月。“滟滟随波千万里”,“江流宛转绕芳甸”,“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等。句中不见“明”月,实暗藏月诗人却说——此月乃孤月,说月孤,实说人孤也。所以,我想诗人费了如此功夫说月,实际还是为了说人,下文必讲到人。

以上是诗歌的第一大部分。从阔大的天空、清冷的春夜、静幻的江花,写天上之月,这样把月展现在苍茫浩瀚的宇宙之中,实际上是为下文写人而铺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何人初见月?何年初照人?诗人也搞不清是人见月,还是月见人了。月矣?人矣?人也,月也。此即人月合一。诗歌也由天上转向地上,进入了人间世。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人生代代绵延,轮回千年,何有穷尽?然江月永恒,人与江月相比,何其渺小,何其短暂!但是从人类的繁殖绵延来看,则又长也。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短暂的人生比之于永恒的江月,欲想月华普照,更难得也。所以从江月的永恒看来,能照到何人呢?只见到大江滚滚,流水汤汤罢了。以上六句应该说是诗歌的第二大部分。诗人把目光从苍茫浩瀚的宇宙之间转向人世间,发出人生短暂,“不知江月照何人”的感叹,但是他又看到人类的发展绵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人生与江月似乎又都是永恒的,这种哲理性的思辩,闪现出人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光辉。这种对人生理性的思考,看似与下文的“相思情感叹过度到“相思情愁”,应该说是自然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引出白云作何?言白云悠悠,惟其悠悠,想起幽情,必有伤感之语。果真有“青枫浦上不胜愁。”然其因何而愁?

诗至此,又翻出一层意思,到结束是诗歌的第三大部分,这层意思就是“情”。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想那大江潮起,朗月如霜,天涯羁旅,停泊一舟,能不孤寂惆怅、愁情上涌?这“谁家”、“何处”问得好,这一问,便由江上孤舟之天涯羁旅转向那明月楼上的女人了。且看那楼上女人作何?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徘徊?它徘徊什么?因何而徘徊?月为天涯羁旅乎?天涯羁旅幻化为月乎?不然,何为在楼上徘徊?月照妆镜台,镜中岂非更有一月?呵呵,天上的月进入镜子里了。不由我想起《红楼梦》中之“风月宝鉴”,照一照,美人凤姐招手而来也。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月,真有意思,“卷不去”,“拂还来。”是月?还是旅人之魂?以至于如此相依相恋。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我们看,“相”字终于出现了,诗人虽不点“情”字,其实一直在言情,那“卷不去”、“拂还来”的月岂非含情?月之情,即人之情也。人之看“相望”与“相闻”,明月楼上的女人与扁舟子上的男人,相隔天涯,自然是相望望不见,相闻听不见了。为什么诗中说“相望不相闻”呢?为什么?关键就在这个月上。此月非彼月,此月非月。月即羁旅,羁旅即月,月是男人,男人就是月。月在天上,已入镜中,岂不可相望?其正相望也。但月无语,犹人之魂无言,故曰“相望不相闻”。“此时相望不相闻”以上似男人语,以下就是女人的镜头了。男人在江中扁舟子上想象自己就如天上的明月进入了女人的镜台,男人望月即望人,望月若入梦,他在梦与非梦之间想象着明月楼上的女人。女人呢?女人当然也是如此,方显两情相悦之妙。所以女人说:“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然而月华似乎不随顺女人心愿,没有照见她的情郎。女人抬头望天,恰有一鸿雁单飞,她自然想请鸿雁带去对男人的深深相思情,岂知鸿雁不长飞去。女人又低头看水中鱼龙,岂知鱼龙潜跃入水底,仅留一江波纹给女人,女人痴痴地望着那水波荡漾,她的心仿佛随着水波而荡漾,她的心到哪里去了呢?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

她也入梦了,岂知她不是天天都在做梦?梦中和男人会面了。但是,她昨夜的梦中花已落,女人想,我老了吗?他怎么迟迟不回来,还是根本就不愿再回来了?但是诗人却不直接说落花,而说梦中,说梦,又先说一个“闲”字。闲梦落花,把女人惧怕衰老的心态暴露于似有似无过半了,你,你,你还不回家啊?开始再一次点花了,以下我们看诗人怎么把夜中的春、江、花、月一步步收拢。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月落复西斜。

春已过半,可恨江水不停奔流,春岂不尽也。故南唐后主李重光说:“落花流水春去也”。注意了,上面又两次点明了春字。先说春已半,又说春欲尽,可见留春之心。然而,流水无情,春留不住。花尽,春尽,再看月,月也西斜了,离落还会远吗?此时的女人,手把栏杆,望月,月遥遥欲坠,她岂是望月?实是望人!可怜这寓羁旅之魂于中的月也要离去了。唉唉!即使拍遍栏杆,又能作甚!以上又两次点到了江。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管女人怎么望月欲穿,月还是一点点地沉入海水之中,随着海潮散开。此时,女人的心岂不碎了。以上又两次点月。月沉入海底,花、春、月皆不见了。至此,随着女人付诸于精神寄托的月的沉落,女人自然会想:相会相逢的道路呢?从大海之滨到潇湘之水,“路漫漫其修远兮⑥”。月无,道路虽有是无。月啊,月啊!你们都去吧,去吧!女人不禁在心底呼喊。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落了,人未归。但心底的情却随着花落、春去、月沉而突显出来了。大江之上,无花、无春、无月,只有深深的情——在荡漾„„ 末尾月、夜五字,最显一个月字,盖月非月,月乃人之魂也,月乃人之情也。末句说“落月摇情”不是随意之笔,蕴涵深意。花先落,春又去,月乃沉。月沉不是完结,月沉情显,此乃大意,此乃要旨。程千帆先生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解》里列出了十九家前人的评解,各家解说都很精彩,但是惟王尧衢得其要,点出了该诗的要旨乃一“情”字。他说:“此将春江花月一齐抹倒,而单结出一情字,可见月可落,春可尽,花可无,而情不可得而没也。⑦” 其余之人,徐增、谭元春三两次提到情,但只是在解释诗句时的普通之用,并未以“情”点诗主旨。盖胡应麟、唐汝询、锺惺、谭元春、陆时雍、周珽、王夫之、徐增、吴昌祺、沈德潜、管世铭、陈兆奎、王闿运、周启升、汪道昆、蒋一葵、王世懋、黄家鼎等先生,不可谓不是诗论之大家,然于花落、春去、月沉之后得不出此诗大意乃一“情”字。此即我开篇所讲之“弊”,可见此诗之难解也。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听后感.doc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 2012431056 徐亮

每每上网时,常常是边欣赏音乐,边看文、写帖的。其实我是个五音不全的人,爱听的也多是轻音乐,或者一些经典老歌,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一次鼠标的偶然点击,《春江花月夜》典雅优美的旋律征服了我的耳朵。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丽的旋律中,把我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扬着柔美,水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旖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 意,一幅幅、一幕幕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夕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听着曲,不由得去搜索了《春江花月夜》全诗,慢慢的西西品味了一遍,现在已经是大学了,没去多想诗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也并没有考虑为什么一生只留下两着诗的张若虚为什么能凭着这首诗而名扬千古,因为说实话,他的另一首诗写的并不咋地。现在想想,大概高中时候做了太多的诗词鉴赏,文章分析,天天打开语文课本所做的事就是分析那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诗词里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用了哪些手法,那时候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愉悦没有了,剩下只是那些干巴巴的所谓的“考点”。因此当遇到一些我们不必挖空心思去进入作者内心世界,去想作者的创作意图,去考虑到底好在哪里的好诗的时候,我便会把它们认真地朗读多遍,好像有一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但是这种感觉却比把一首诗分析的透透彻彻更能让人喜欢。

《春江花月夜》旋律优美:它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独特、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的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通过音乐这一艺术手法一一呈现听众面前。

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欸乃归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情洋溢、摧人振奋、扣人心弦。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满载归途,划船还家的情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景况,达到了情绪与意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恬静,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每当中医大考试周来临,大量的复习资料堆积需要去攻破,每每复习到头昏脑胀的时候,往往音乐就是最好的舒缓心情压力的最好办法之一,也是最方便的。听着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我闭目虔诚地聆听着,此时,尘世的喧嚣、学习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恰似柔柔的春水浸润着我的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精选《春江花月夜》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3、诗歌创作。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固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准备材料

1、诗人的生平及诗歌2、诗歌写作的背景3、诗歌的参考译文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三、意境赏析

1、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诗歌想象的方法:(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2、创造新的形象

提出课题: 请同学们从下列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充从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深刻地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这幅“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依据各自的题目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1春之卷、2江之画、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

四、赏析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自主思考,把诗歌的内容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探讨,每小组遴选出比较优秀的篇章。

3、教师主持,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人诵读优秀的改写文章。

4、教师在听诵读的同时记录小组发言的纲要,并做好总结和评价。

教师总结: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五、情感把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我们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在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形象,体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但要想更深层次的把握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一方面需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诗歌中呈现的意象、措辞进行深刻的分析,从每一个意象和每一句诗行里去仔细捕捉,再把它们连缀起来,组合成我们对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的了解和感知。

1、教师出示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下一步探讨的材料依据。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状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2)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同学交流探讨成果。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六、即兴赋诗

1、选题:(1)把《春江花月夜》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2)以“多情的月亮”、“浩渺的时空”、“惹人的春花”为话题,写一首诗。

2、要求:(1)写诗要注意韵律(2)写诗要选择鲜活的意象(3)写诗要意蕴丰富(4)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板书课题、作者

二、诗歌美读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

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

﹙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

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指名读

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

﹙二﹚领悟“月之理”

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教师总结:

他们都感慨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鉴赏“月之情”

教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因为它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

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

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

4、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5、朗读最后20句。

四、再读全诗。

五、课堂结束语:

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下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合集)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仅供参考,大......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大全)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

    春江花月夜(高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

    春江花月夜 翻译范文大全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课 题 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 诗歌艺术是人类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但是,选择这样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并非人人皆愿人人皆能,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情趣......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赏析本诗的月下之景、望月之情、人生之理,融入个人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3.在诵读中感......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