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

时间:2019-05-14 23: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

第一篇: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

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

《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

告。

李克强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范文写作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民族地区各类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

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以上就是《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的范文全部内容,涉及到教育、发展、建设、关于、地方、地区、政策、部分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收藏下。

第二篇: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这181所高校领先一步

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这181所高校领先一步!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意见》发出后,青塔独家整理了截止目前13省(市)已经确定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型试点高校的名单,供大家参考。600多所本科高校将陆续转为应用型高校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到2013年年底我国有1170所普通本科高校,其中地方本科高校达到1058所(含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90.4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高校招生规模和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客观上也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本科院校的专业和办学失去了特色,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术能力都有所下降。此外,高等教育的结构、人才培养的结构、人才培养的目标都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教育质量整体下降。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指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根据一些专家的解读,将要转型的600多所高校,主要是二、三本院校,同时专科院校也会受到波及,部分一本院校也被受到影响。13省(市)已拟定180多所转型高校试点名单三部委关于高校转型的意见发出后,青塔查询发现此前已有13省(市)已经陆续出台方案,确定了181所高校完全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或部分专业进行转型。浙江省: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浙江省的出台的方案力度最大,共有41所普通本科高校主动申请应用型建设,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80%左右。既有1999年以后升本的普通本科高校,也有1987年升本的温州大学、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浙江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建设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广西省:广西省出台的方案力度也很大,方案确定19所高校将纳入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遴选范围,其中包括1999年后“专升本”的新建本科有广西财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钦州学院、南宁学院等11所;此外还有8所独立学院。纳入遴选范围的高校,可以向教育厅自愿申请成为改革试点。广西财政部门准备了相应的支持经费,对于改革走在前面、试点做得好的高校,将给予奖励。湖北省:湖北省已有18所本科院校获批整体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占省属本科高校总数的约三成。另有5所高校的部分专业也获批试点转型发展。按照湖北省要求,转型高校的试点专业校企合作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逐步达到50%以上、到2016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比例不低于40%、试点高校来自中高职优秀毕业生的招生比例要逐步达到15%以上。河南省:河南省分两批共确定了15所高校参与试点。其中首批确定了5所本科学校作为试点学校,并于2014年9月对试点学校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分优秀、良好和合格三个等级,其中黄淮学院为优秀,洛阳理工学院和许昌学院为良好,黄河科技学院和安阳工学院为合格。2014年9月,在学校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又确定了10所试点学校。江西省:2014年,江西省教育厅启动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申报工作,经遴选,确定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新余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等10所本科高校(省属本科高校2所、地方本科高校3所、民办本科高校3所、独立学院2所)作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北省:河北省共确定了10所试点学校,分别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保定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传媒学院、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等。河北省财政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试点学校转型发展,有关设区市和民办高校也要安排不少于省级专项补助资金的额度,用于支持转型发展。吉林省: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的结果,吉林省拟将9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为主的现代高校,目前试点高校名单正在公示。此外,还有24所本科高校的部分二级学院、专业集群也试点进行转型。甘肃省:甘肃省将天水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6所本科院校和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等2所独立学院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支持其他省属本科院校根据各自实际和发展需要,在二级学院或专业(群)开展转型试点工作。辽宁省:辽宁省日前出台《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7年,除部委属院校外,全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占比达到70%左右,应用型人才年培养规模达到12万人左右。意见提出:2015年遴选10所左右高校(包括民办高校)、100个左右专业,先期开展学校转型和专业转型;2016年,推出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选树一批省级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和示范专业集群;到201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和专业集群,形成两级示范、辐射引领、全面带动的格局;到2020年,高等教育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重庆市:重庆市目前共有6所高校参与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四川省:截止到目前,四川省共确定西昌学院、四川传媒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等3所高校实施“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湖南省:目前湖南省已确定湘南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两所高校已启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上海市:上海市的方案没有确定完全转型高校的名单,但是确定了第一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共有16所高校的26个专业入选。下面来看看各省已经拟定的转型高校(或高校的部分专业)试点名单:

随着三部委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将陆续转为应用型高校的具体意见的出台,相信目前尚无确定方案的省份也将会陆续出台措施,后面将会有更多高校进行应用型转型。青塔将持续关注全国各省高校转型的信息,并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报道。

第三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教育界人士都清楚,亟需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主要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不过,要实现这一转型并不容易,阻力之一就是教职工的观念。

“在教职工眼里,与应用技术搭上边就‘降格’了。”山东省潍坊学院院长王守伦道出了新建本科院校教职工的心理。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探索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之路。比如,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侯长林调任铜仁学院院长,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军被任 命为凯里学院院长;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调整到宁波工程学院任党委书记;山东省则支持省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才能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有哪些阻力?让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负责人入驻新建本科高校担当重任,是朝职教方向改造本科教育吗?就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新建本科院校行政化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身上都有一个“胎记”,就是在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学院院长向本报记者介绍,“‘专升本’的重要红利当数学校行政级别由副厅级变成正厅级,学校中层干部由副处级升为正处级。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化比较严重。”

一次院长办公会,就足以让我们“管中窥豹”。

一位院长从高职院校调任新建本科高校后召开第一次办公会,依次围着院长坐的是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工会主席、财务处处长„„,下属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知名教授则被排在了第三圈,也就是最后一圈。见此情景,这名院长非常吃惊,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以及知名教授,都工作在教学管理一线,怎么会被排在核心圈子之外?

就在这次会上,院长宣布:今后除了专项工作会议,与专项工作有关的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财务处处长坐在前面外,办公会议上一律请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以及知名教授、图书馆馆长坐在第一圈,并给他们充足的发言时间。在高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理应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行政工作人员应该是给教授们搬桌子、摆凳子的。然而,在国内一些新建本科高校,情况恰恰相反。“一 所让二级学院院长及教授们坐冷板凳的高校,是办不出高水平的。”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高职校长岗位调整至新岗位后,一是 要扭转新建本科高校行政人员指挥教授“搬桌子、摆凳子”的工作氛围与价值取向,二是树立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主阵地不动摇的理念。

拍脑袋上马一大堆新专业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

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了一份针对新建本科高校建设的评估报告,其抽样调查的样本为43所新建本科高校,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20所、中部地区13所、西部地区10所;按投资主体划分,省管为主的24所、市管为主的15所、民办4所;按在校生规模分类,1万人以下7所、1~1.5万人的19所、1.5~2万人的14所、2万人以上的3所。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合格率仅为59.8%,专业建设合格率约为69.8%。”这份评估报告指出了新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的严重缺陷:首先,学科门类大而广、存在盲目性,由于学校办学条件限制,很难实现高水平的特色发展;其次,对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认识不到位;第三,行业院校升本后越来越淡化学科专业特色。

据这份评估报告显示,甘肃河西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教、农、工、管、艺、经、史、法等10大学科门类,专业跨度太大;湖南科技学院将“淡化专业意识”写入学校专业调整文件,导致学校思想混乱、专业调整盲目;四川警察学院(行业院校)升本以后,11个本科专业有5个非行业类专业,三分之二在校生为非行业类专业学生。

有院长向本报记者介绍了部分新建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模式:提倡重视社会需要,就盲目上马新型专业;强调应用型发展,就忽视教育规律。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三五年间上了一大堆新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不合格,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包袱。

在 这方面,南方某学院有着非常沉痛的教训。据该院院长向本报记者介绍,当时他们只考虑社会需要办了一个医学美容专业。新生进校后第一学年没有什么问题。第二 学年上了三个月,学生就找到系主任问:这个专业对理论、技术究竟有什么要求?既然系主任讲不清楚,那么院长能不能讲清楚。

“尽管几年后这些学生都拿到了盖有院长印章的毕业证书,但是在内心感到对不起这个专业的学生。对社会而言,他们绝对是不合格的‘产品’。”该院院长内疚地说,“新建专业至少要牺牲几届毕业生才能逐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新建本科高校都不敢公布评估结果。因为学生很关注,学校不合格就意味着他们进入社会后难以立足。因此,这份报告建议,新建本科高校在新专业建设方面要非常慎重,同时要不断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科学地进行专业建设。

转型发展最艰难的是课程,最痛苦的是教师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新建本科高校老师尤其是那些中老年骨干教师,已经适应了学术型体系之下的教学模式,对985、211大学名师编著以及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已讲得滚瓜烂熟,甚至出现把北京大学的教材拿到西部新建本科高校上,给中文系学生讲的课程搬到农学系课堂的现象。

现在提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大家突然茫然起来。部分新建本科高校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面对产学研融合的发展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仅存在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有能力欠缺问题。

比如,一所新建本科高校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一份学院“名片”,即把学院老师名字、所学专业、专业特长等印刷成册。然而,大部分老师都打了“退堂鼓”,课堂上讲讲理论知识还行,真到企业一线去指导生产、研发就没有底气。

某新建本科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女教师居多,她们课堂上用纸团、毛线教学生做景观规划、植树种草;现场实践时则背着小包、穿着裙子以及高跟鞋,在一旁观看学生劳作。院长见此情景批评道:你们老师的定位不准,不能只安排学生实习,而是需要示范指导学生实践。

“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侯长林认为,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学科的完整性与知识的应用性的关系;二是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的关系;三是个人学术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

浙江科技学院院长叶高翔认为,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不是谁想出来的问题,而是现实发展中的问题。不要说同清华、北大等名校相比,就是较之省内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新建本科高校学术论文水平及刊发层次也是不可比的。

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则拿数据说话:“以教师队伍中的博士数量为例,浙江工业大学有1000多名,宁波大学有600多名,宁波工程学院约300名,若走传统的学术型老路,后者难以赶超。宁波工程学院需要在应用型方面闯出一条路来。”

“大 学‘围墙’内的事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围墙’之外的事情则必须通过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加以解决。”部分新建本科高校负责人建议,国家及省级政府应该 建立鼓励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以及政策激励机制。“不然,在现有学术型体系与保障、评价机制下活得好好的,干嘛 去折腾?”有校长说。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拒绝千校一面,需要百花齐放

学术型大学就是阳春白雪,应用型大学就是下里巴人吗?侯长林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有教职工担心转型发展照搬照抄高职高专模式,把铜仁学院矮化为“铜仁职院”。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绝对不是矮化新建本科高校,而是较比学术型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兼顾行业企业发展背景。”侯长林说。

应该说,目前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的是第二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发展。其第一次转型,是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五六年的改革发展,通过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合格,标志其基本完成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转型。“进入二次转型后,就面临发展类型与路径的抉择问题,因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条件不一样,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过程中,坚决要防止一哄而上、千校一面,而是需要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格局。”侯长林说。

据知情者透露,“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把部分优秀的高职高专书记、校长调至新建本科高校担任重要职务,就代表了一种导向。这既是对国家示范高职校建设的认可,更要在新建本科高校改革发展中,引入一种应用型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认同。”

第四篇: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及时修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订与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了提高学生的执业技能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我校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它强调课程间的相互交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的建立以及在环境影响评价事业日益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黑龙江东方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培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毕业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职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我们下了很大功夫,主要从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相关课程和学时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但是在以往授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基本上这门课一直都是孤立的,久而久之不自觉地就被边缘化了。教学过程中没有在意学生的感受,没有及时查找问题,更没有整改措施,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差,对该课程没有兴趣,学生不想听也听不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加之学时有限(仅有理论课34学时),在短时间内把所有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全面细致地讲授一遍是不可能的。针对以上严峻形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专业所有老师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同时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环科院、哈尔滨市产业办环境影响评价科等权威单位的“双师型”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莅临指导,于2013年重新修订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为理论课48学时+实践24学时)。同时也增加了相关课程并调整学时,即是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专业导论”“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检测技术”“环境噪声控制”“清洁生产”“质量技术监督基础”等辅助课程,聘请最好的有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任教,修订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授课学时,重视实践。团队成员有分有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培养有能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高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和兴趣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授课过程中激情倍增,互惠共赢。近3年来,有45名毕业生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重教善学,缺一不可,但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优秀的好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把复杂抽象难懂的知识原理简单化,把实际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带到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这对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当优秀的好老师,我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组织老师下场充电,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并请有经验的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亲临指导,参加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的培训和考试,增加教师学识,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积累实战经验。

2.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到的很多理论性强的、抽象的、难以理解消化的环节,直接采用各类已批准的近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相关章节来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到实际。

环境影响评价博大精深,以往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而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更做不到活学活用,没有目的,更没意义,学起来枯燥乏味,唉声叹气,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这是很多学校的通病,我们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难点和抽象的知识,直接采用已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相关章节来讲授,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掌握。

3.将环境影响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教学大纲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料,并借助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国家、黑龙江省精品课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影响评价师职业考试大纲源于实际,与时俱进,尤其是一些国家政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导则等时效性很强。为此,我们把职业资格考试的最新内容引入课堂,以期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宝贵资料,就业后上手快,干得好,留得住,发展好。

4.聘请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和企业行业的高级工程师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并进行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边修订,边实施,边整改,形成了合力。

三、调整总评成绩构成,加大实践环节分数比例

本专业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总评构成比例、考核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改革。现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总评成绩由多块构成,主要由过程教学管理(包括自觉性、积极性、有效性、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性等,20%)、实践环节(每人独立完成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一份课程设计,30%)和闭卷考试(降低客观题比例,增加应用题比例,30%)构成,总评成绩构成多样化,强化了实践环节,弱化了期末闭卷考试。点滴珍贵,重在积累,特别突出了实训实践的重要性,彻底纠正了以往不学习,考前背一背的应试突击式做法,彻底忘记了以往“59遭罪,60万岁,61浪费”的口号,改变了以往一份卷子定胜负的局面。成绩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付出的多少,付出就有回报,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细化后的考核办法更人性化,对学生更公平公正,深受学生欢迎。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实际应用水平,突显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改革效果

经统计,我专业近三年撰写环境影响评价方向的毕业论文的比例分别为23.3%、28.5%和34.1%,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18.0%、24.2%和29.9%,同时这两个比例均逐年上升,学生工作1年左右考取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改革的成效还是特别显著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学生能成才,对得起国家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这份责任,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这份信任。多动脑,多思考,多引导,多实操,肯定就会有收获。时代在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上凝聚了独到的特色,较好地解决了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共同成长,取得了很好效果。

近年来,环境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是层出不穷的,环境法规与标准是经常修订颁布实施的,这就意味着环境影响评价是不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也是在不断改进的,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尽最大努力培养出更符合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有能力的、能胜任的、高层次的、高质量的环境影响评价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学锋,苗娟,董铁有.基于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90-92.[2]郭春梅,赵立军,詹亚力,陈进富.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方法研究.广东化工,2012,3:118-119.[3]匡颖,张焕祯.新形势下本科《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探讨.环境工程,2014,32:1093-1095.[4]龚国勇,罗天相.“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宜春学院学报,2014,3,(36):137-138.[5]蒋珍茂,陈玉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8):177-180.

第五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基本思路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院校设置、招生计划、拨款制度、学校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考试制度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估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以评促建、以评促转,使转型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步伐,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转型的责任在地方。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统筹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三、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3.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转型高校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发扬民主,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将学校类型定位和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学校章程、党代会教代会决议的形式予以明确。

4.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5.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加强战略谋划和布局,实现弯道超车。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推动“互联网+”战略在当地深入推进,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优势。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6.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7.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依法设置新专业的机制。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8.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的转型高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有 2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

9.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10.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11.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有条件的高校要逐步提高招收在职技术技能人员的比例,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就业“旋转门”机制,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支持。适当扩大招收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习者来源、知识技能基础和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和学分制。

12.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能深化、职业转换、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继续教育。主动承接地方继续教育任务,加强与行业和领先企业合作,使转型高校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成为适应技术加速进步的加油站、顺应传统产业变革的换乘站、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池。

1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试点高校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应当将技术技能测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教育部制定有关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试点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办法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以省为单位报教育部备案。招生计划、方案、过程、结果等要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14.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15.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打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扩散路径,既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动,又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联动,广泛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

16.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 3 页 共 3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四、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

17.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责任。各地要结合本地本科高校的改革意愿和办学基础,在充分评估试点方案的基础上确定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应综合考虑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省级改革试点方案要落实和扩大试点高校的考试招生、教师聘任聘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

18.加快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制定应用型高校评估标准,开展转型发展成效评估,强化对产业和专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与专业教育的符合程度、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比例和质量、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考察,鼓励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价。制定试点高校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的改革方案,支持试点高校依法加快设置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支持地方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

19.加大对试点高校的政策支持。通过招生计划的增量倾斜、存量调整,支持试点高校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扩大招生。将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高水平师资培养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人才支持项目。在国家公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中适当增加试点高校选派计划。支持试点高校开展与国外同类高校合作办学,与教育援外、对外投资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相结合走出去办学。充分发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等作用,与国外相应联盟、协会开展对等合作交流。

20.加大改革试点的经费支持。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对改革试点统筹给予倾斜支持,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性强、办学成本高和艰苦行业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中央财政根据改革试点进展和相关评估评价结果,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专项资金,适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省(区、市)给予奖励。高校要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优化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向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实习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斜。积极创新支持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入。

21.总结推广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案例,有计划地推广一批试点方案科学、行业企业支持力度较大、实施效果显著的试点典型高校,并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共同建立跟踪检查和评估制度。

22.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和舆论环境。加强对转型发展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举办转型试点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和师资培训班,坚定改革信心,形成改革合力。广泛动员各部门、专家学者和用人单位参与改革方案的设计和政策研究。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试点经验。

根据本意见精神,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转型发展工作的指导。

下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