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

时间:2019-05-14 23: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

第一篇: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

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

十六大以来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浙江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快中求好、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2003年上半年,省委在分析形势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和八项举措(简称“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浙江进一步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

(1)抓住宏观调控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省委、省政府把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作为浙江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难得机遇,作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作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新起点,充分运用资源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坚持“有保有压”,推动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狠抓政策落实,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好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市场准入门槛,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力度,保证了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2)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浙江坚持“立足浙江做强浙江”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拓展发展空间。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有关政策,扎实开展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强与上海和港澳台的经贸合作,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鼓励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创业,推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目前,40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累计约5320亿元,创办企业约9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还有100万浙商在世界各地创业经商。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4)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浙江省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

去年,浙江“块状经济”产值超1.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9%,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有360个。为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专门就发展海洋经济作出部署,出台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目前,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程顺利推进,全省临港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浙江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部署,推进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二、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努力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上(1)、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浙江省委统筹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先后作出《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把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作为构建和谐浙江的重要载体。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构筑完善社会管理、打击防控、群防群治、社会保障“四张网络”,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

(3)、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推进“综合治理进民企”,推动综合治理工作覆盖农村、机关、学校、市场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

(4)、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

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及时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拓宽

人民利益表达渠道。

(5)、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环境安全事件。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抓好源头治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近几年,浙江制定、修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2个,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使”上

(1)、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更加繁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作出了《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政策举措,从加强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加快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和体育强省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努力形成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各级党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指导实践,使之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之“魂”、行动之“灯”和工作之“纲”。

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激励全省上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共同创造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坚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明荣耻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在全社会形成明德守法的良好风尚。

(3)、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浙江紧紧抓住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的契机,扎实有序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转出一批、改出一批、放出一批、扶出一批”的思路,重点做好30个试点单位的改革,着力培育多样化的文化发展主体。

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和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事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目前,浙江已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省建设相互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4)、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着力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把舆论引导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减压阀和温度计,把社会舆论引导向正确、理性的一面,在全社会形成宽容有序、明理守法、崇尚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上(1)、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关注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努力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 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下发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推出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各方面工作都向“三农”倾斜。从2003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铺”等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并在全省建立了乡镇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工作指导员制度。

把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重点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三大工程,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农村建设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比上年增长19.9%。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2005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4%,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3)、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

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从2004年起每年确定十方面实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专门进行研究,分解落实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层层抓好落实,所确定的办实事目标任务件件如期完成。

(4)、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通过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及开展劳务输出等途径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近几年来,浙江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逐步提高保障补助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加快工伤、生育、农民住房保险等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全省城乡各类困难群众和家庭困难学生已经基本纳入社会救助的范围。(6)、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围绕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推进“小康、和谐社会“。

第二篇: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间与成就调研

浙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迎秋 来源: 添加日期:10年03月08日

――访“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课题组组长刘迎秋

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展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国情调研项目,经过一年半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包括6个分卷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科研成果。这是省院合作的第一个重大项目。2007年1月19日,在该课题成果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记者专访了专家组和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

记者:此次国情调研成果以《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为题,请问为什么把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连在一起?

刘迎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意总结和借鉴先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对于实现上述要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明确指示浙江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历,在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市场取向的改革起步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快,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较早露出端倪。因此,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总结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不仅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需要,更是借鉴浙江成功发展经验指导我国发展的需要。

因此,《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这套书从一开始就是站在中国发展的高度进行的调查与研究,而不是一个就浙江谈浙江的调查研究成果。

记者: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浙江最具魅力的特征是什么?

刘迎秋: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浙江,人们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发展动力来自内部”、“经济立基民营资本”、“主体自觉、求真务实”,等等。但调查表明,这类概括还远远不能从总体上反映和揭示浙江怎样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创造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和谐的“浙江奇迹”,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格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讨,最后一致认为,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如下30个字:“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文化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党建坚强有力”。当然,用这样30个字来概括浙江发展的特征是否恰当,还可进一步讨论。

记者:浙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但成长中的烦恼也使得浙江人更加冷静地思考自身的发展,所以,很想听听您如何看待浙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刘迎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1979年至1991年依靠民资民力发展农村工业和城镇小型工业,推动城市工业迅速成长的阶段;1992年至1997年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2年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阶段;2003年开始至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总量急剧扩大、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的实施和建设,使浙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发展也面临着两大尖锐挑战:一是产业结构面临大挑战。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总体偏弱,企业竞争优势过于偏重于低劳动成本和低销售价格等等。所以,浙江产业能否尽快升级,主产业能否尽快转向高附加值领域,就成了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二是经济社会统筹协调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浙江靠全民创业,实现了高就业,靠发挥市县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乡镇的发展。但是高人均收入下的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地区发展仍然不够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等等。显然,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是浙江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记者:这次调研是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展开的,从这个角度看,浙江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刘迎秋: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了浙江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几条重要经验,如只有尊重规律、因势利导、科学调控,才能达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只有从群众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力抓法制建设和平安建设,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只有着力弘扬与促进现代人文精神(如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积极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大融合,才能进一步增强一个省、一个地区的竞争和发展软实力;只有正确处理政府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成功构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效能政府;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

记者:对全国来说,浙江的哪些经验更具普遍意义,更值得推广?

刘迎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近年来,按照“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浙江又取得了许多新鲜经验。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立足本地实际,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要求出发,求真务实,创造性地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实现本地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二是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是保持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条件。三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核心,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浙江经验内容丰富,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我们刚刚完成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六卷套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新作来了解。(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就调研报告

义堂新街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成长4班46号学员 王娟

一.前言:年轻干部成长班四班12组15人走进义堂的新街村进行调研,新街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让我们学员都感到非常振惊和欣喜,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还可以在哪方面努力,让新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调研基本情况:

新街村地处义堂镇西北方,处于汪湖管理区的中心,紧临府河,占地1470亩。辖11个村民小组,共603户、2368人,51名党员,五个村干部。主要产业为养殖业、建筑业、工业。农业主要生产油菜、玉米、棉花。“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干部目标在新街的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得非常到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重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观念先进,思想超前,有勇有谋,村书记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蓄养人脉,广结善缘,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不够时不等不靠,用自己的人脉和胆识拓宽资金来源。在落实粮补、低保等政策时,都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赢得老百姓的信赖,也为随后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调整产业机构,发展优势农业,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大后方。新街村的班子的成员认真分析村的原有的产业模式,大胆进行改革,走养殖业兴村,大力宣传并提供惠农贷款。经过全村上下努力,做大养殖业,现在,规模以上的种养猪、养鸡大户已达到十几户。做好大后方,新街村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人很多有850人在外打工,80人在外创业,政府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切实做好在外打工、创业者的坚实后院,提供资金、硬件上的需求,并关心他们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去创业的老板发家不忘家乡建设,2011年,新街村投资近三十万元修建的村办公室近七成的资金为在外企业老板捐赠。

3.借东风,加大新农村硬件建设力度。

村党支部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老百姓最迫切的问题当作工作目标,精心规划新农村建设,抓住南水北调、三万活动等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硬化田间渠道1万余米,改善道路4.7公里,连通湾路都进行了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00多盏,修建了下水道3000多米,新建了村办公楼,村民休闲活动广场,广场并设有健身器材,建立长效的垃圾处理机制,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村民普遍的赞许。三.存在的问题

1.新街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深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不高。种植、养殖大户不多,主要还是一家一户散养。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业收益不显著。

2.加大新农村硬件建设筹资难,除积极争取项目之外,主要是靠村支书记作一个企业家的人脉,跟在外创业的企业老板拉的赞助。

3.工业不发达,应推行三化同步均衡发展。

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是义堂甚至云梦人回来养老的好地方,宜居,但没有重发展,镇村领导接下来一步的工作重心要重发展,创平台,把新街变义堂人回来养老和创业的好地方。

4.没有起到以点带面,辐射效用。义堂村的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没有影响带动附近的几个村,做为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是一个试金石,最终是让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

5.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较完备,但精神文明活动开展得不够。6.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新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错,但其它的配套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不佳,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7.商业方面还是以早上的集市和分散的几个小商店为主。8.“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通过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在调研时看到,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了通村道路,又修通巷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村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建的起养不起的情况。

9.有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不热心,对村的新建设新变化持观望态度,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不情愿,不主动配合。

四.解决方法:

(一)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以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农民生产方式从一家一户转向专业合作化,养殖这一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提高效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严格技术标准,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深加长产业链,比方猪肉做成饺子,带馅面点类的。

(二)解决钱难的问题: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能有效避免新农村建设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新源头”。

2.激励农民自我投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民农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在户建工程如旧房改造、改厕、改厨、改圈上自我投入,奖励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投劳的农民,奖励积极性高的示范户,对贫困户的改建进行物资扶持,大力激发农民自身的建设热情,从“不想建”、没钱建”,再到“想方设法争着建”。

3.开发土地存量资源。盘活土地为地方政府增加财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

4.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借鉴吸收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政策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也为来自各方面 的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和完善的投资环境。

(三)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延伸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黄香村的孝文化形成以养殖延伸的农家乐等乡村度假旅游。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亲自体验喂猪、喂鸡的田园牧歌式的农家生活、欣赏农家美景为主导的休闲旅游。

(四)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第一,解决“读书难”,农村各级学校的办学物质条件普遍较差,农村教育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儿童的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第二,解决“看病难”,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村医疗队伍素质,对卫生室进行改造和药品补贴,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第三当前农村正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让农村的老人也能和城镇老人一样享受“老有所依”的待遇。

(五)以项目建设促生产发展,不断壮大新街村经济。从根本上讲,新农村的建设,还须依靠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村里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本土老板回家创业,给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建设好发展园区内的基本设施。义堂新街村新农村建设有成效,是一个宜耕宜居的新农村,以前的新街,出去创业的人都

走了,去移居城里,现在,义堂的打工者、创业者都要回新街养老。我想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下一步除了吸引他们回来养老外,还要吸引他们回来投资办厂,家乡的建设好了,投资环境好了,在家里边养老边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六)大力发展商贸业。商贸业的繁荣必然带来村镇的兴旺。建设便民超市,建设集中的小百货、服装、鞋帽专业市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

(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试点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再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全面逐步推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八)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民关系。一是要村、组干部带好头,节俭办理农村红白喜事,努力减少铺张浪费;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娱乐氛围,成立新街村锣鼓队、篮球队和群众自乐班,定期的开展活动,不断繁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的评选活动,在村里树立榜样,在广播里对她们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学习,树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九)重建还要重管。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配齐村庄管理、保洁人员,落实监督措施。聘专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比方说道路的养护,农村

书屋的管理,广场里的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等等。

(十)对建设不热心就牢固竖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1)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2)增强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为了群众,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群众共享。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充分听取、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不搞强迫命令,想方设法让农民登台唱主角。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上急下冷”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综上所述,可见新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社会实践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绽放最美丽的容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2012年5月10日)

2012年3月17日——4月14日为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公共基础部吴

闽江主任、李润菁副主任的亲临指导帮助和思想政治教研室组长黄志秀老师的认

真有序组织下,学院2011级的大一学生与王珍、罗石春、陈芳、陈飞利、吴振

兴等思政任课全体教师一道来到福安市上白石镇郑家山村、溪潭镇廉村、湾坞半

岛的徐江新村、甘棠镇外塘村、上塘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题课程

社会实践考察调研,在调研考察过程中,我院大一学生---作为90后的新一代,就诸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村务公开、乡村文明、征迁补偿、民营企业发展、历

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保险、生活收入来源、学生教育以及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圆满成功。科学、客观、认真

地总结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更好地增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社会

实践的实效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生动性、吸引性,更好地促进我院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重要性

开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是为了全面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

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使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更好地引导我院学生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使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社

会、认识国情,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

政治素质,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在新农村建设实践调研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主要做的工作

在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过程中,我们

全体思政课教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帮助我院大一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认识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消除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二,做好社会实践过程中纪律和安全教育。教育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自觉遵守学院纪律,特别是遵守各项安全纪律和规定,注意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第三,加强动态指导,搞好组织实施。在这方面教研室组长黄志秀老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卓有成效组织实施工作。在黄志秀老师组织下,思想政治教研室在本学期开学初就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共同讨论实践教学调研的主题,确定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黄志秀老师、陈芳老师还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联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个实践基地,并联系交通安全运输客车,确保学生安全。黄志秀、王珍、罗石春、陈芳、陈飞利、吴振兴等思政任课全体教师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特长的优势帮助学生解答在新农村建设实践调研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结合福安和闽东地区发展趋势,拓展新农村建设实践调研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新农村建设实践调研中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及时掌握并妥善解决。

第四,指导学生搞好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和调研课件制作。在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的每一个基地调研结束时,我们思政任课教师都对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我们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调研创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将四个新农村实践基地对我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在指导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和调研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泽,具体与抽象,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写出有份量、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调研课件。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我院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提高我们思政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丰富社会实践教学经验也有重要作用。

第五,组织搞好班级和全院社会实践教育学习交流汇报会。通过交流汇报会我们教师和学生共享了收获新农村建设调研丰硕成果的快乐,全面的了解了此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情况,交流学习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知

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真知灼见,因此学习交流汇报会的学生表现都很出色,展现了我院青年学生良好的学养和精神风貌。

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成果

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认为有以下三大方面收获的成果。首先,这种“社会实践教育” 将积极推动我院高职人才培养建设的发展 我院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要具有社会实践工作能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德育、人性提升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功能,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发现在此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院学生都能比较好的踊跃参与、主动探究、大胆提问,感悟了实践的真谛,体悟了心灵成长的律动。这种“社会实践教育” 将积极推动我们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很好的裨益作用。

其次,有力的拓宽了思政教学渠道,增强了我们教学的实效性 此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思政课堂教学环节出现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问题。我们任课思政教师在指导学生新农村调研实践中发现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在他们这次调研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疑惑,就马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这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充满了活力,不断创新,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实践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能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并能完善其教学体系。

最后,我院大一学生真正得到了一次“受教育”、“长才干” 的洗礼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调研有助于我院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新世纪的高职大一学生----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尤为重要。作为90后的新一代,他们存在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缺失或弱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恰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架设一个平台。我院高职大一学生这次走向社会参加实践,深入社会、认识世情、国情和民情,在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并亲身体验生活。看到真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检验了所学,感受到了真实民生状态,受到了深刻教育和启发,增长了才干,使思想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正如公共基础部吴闽江主任在学习交流汇报会上语重心长而情真意切所说的三个想不到,第一,想不到同学们胸怀视野如此开阔;第二,想不到同学们思想境界如此高远;第三,想不到

同学们对新农村建设思考认识如此深刻。应该说吴主任的讲话和大一学生这次社会实践真正得到了“受教育”、“长才干”的洗礼将带给我们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识上许多新的启示。

四、进一步提升完善我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建立健全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是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开展下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必须建立起与我们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以保证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持久地开展。此外,有必要将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量规范化,常规化,切实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言以蔽之,社会实践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绽放最美丽的容颜。本学期开展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学院、教务处、公共基础部的领导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在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下,我院大一学生全部积极参加,深入新农村,同基层干部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毛主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言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正确之路。

第五篇: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1. 百年浙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98年9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目前,浙大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5千人、硕士生近1万1千人;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名,正教授1000余名。拥有国家专业目录所设11个大门类的学科,108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2个,17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

(图片1-4)

2.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世纪之交,浙大提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全球信息化浪潮,为浙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校合并之前,学校提出“四校合并,网络先行”,投入数千万,启动包括下列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 建立联结各校区的高速宽带城域校园网络系统;

 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应用,建设数字化浙大校园;

 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探索网上培养学生的新途径;

目前,浙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个渗透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浙大正在形成。信息化技术有力推进了浙大的现代化。

3.信息化基础设施—浙大校园网络

浙江大学现有的城域规模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原有五个校区及新建紫金港校区共6个校区以及所有的学生宿舍:

 主干环网:48芯单模光纤,环长54公里主干交换机:双环自愈式ATM(622M)+ 星形拓扑千兆以太网 各校区网络:单模/多模混合光纤,总长150公里 校区网络构成:树形骨干网 + 单位局域网单位局域网:21个学院级的局域网 + 4个学生区宿舍网+ 1个教工宿舍网 出口信道:中国教科网2.5G/1000M(2004.11月下旬完成升级)运行规模:联网计算机3.6万多台;每日Email 4-5万封

注册上网用户2万;平均日流量30-40TB;

用户服务器(网站)近120个。

(图片5)

4.浙大校园网络中心(1)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中心是一个校级直属机构,其职能是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校园网络,为全校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承担有关网络技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985一期工程”中,校网中心完成了联接五校区城域主干网系统,建立各校区高速宽带骨干网,建立校网网络中心服务器群系统,典型的校网应用试点建设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全面推进网络应用。

团结进取的人才队伍

校网中心主任是朱淼良教授,现有教授(博导)2名,副教授、高工11名,形成一支高层次、多技术领域的网络人才队伍;从布线工程、路由交换、运行管理到各种层次的应用开发,均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目前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和各种挑战性的网络应用要求,全中心工作人员努力学习,刻苦专研,现有攻读在职博士、硕士生5人,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水平一流的学科基地

校网中心通过与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相关专业合作,在新一代因特网、网络多媒体、网络安全、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方面进行科研教学。很快地成为全校网络技术的培训中心与学科建设基地,短短的几年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重大攻关项目11项,经费300多万。

(图片6-8)

浙大校园网络中心向全校师生提供下列各种网络服务:

 Internet网络服务:域名解析(DNS)、电子邮件(Email)、文件存取(FTP)、用户接入(固

定IP、动态IP代理)、WWW浏览、个人通讯系统

 网络安全监管:身份认证、内外防火墙、流量计费、病毒警告、“垃圾”邮件过滤  数据中心(IDC):全校共享性的数据资源

 应用服务:服务器农场(Servers Farm)

3 多媒体中心:VI系统

5.浙大校园网络中心(2)

校园网络中心还承担了中国教科网浙江省主节点的接入、运行和维护工作,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建设,为浙江地区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地区网络信息建设的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省节点拓扑如下:

(图片9)

6.数字化校园工程

目标:

 电子校务(e-Administration):信息发布、公务咨询、申请报批、联合审批、注册登记 网上教学(e-Learning):教务管理、网络课件服务器,实时授课 网上科研:电子文献系统,网上学科交叉中心,多媒体学术讲座中心,网上技术市场 校园生活:教育主题网站,电子新闻,BBS,一卡通,创新园地,网络电视,多媒体影

院。

数字化校园实施策略:

1.统一规范、统一框架

2.需求牵引、积极导引

3.基础共建、资源共享

7.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包括教师、学生及仪器设备等资源)

结构特点:校、院系、个体三级模式,三级层层覆盖;各级均有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享用各自的数据资源

个体级:提供、更新、维护个体的数据,成为个体数据库;数据资源。

院系级:集成、监管院系范围个体数据库,成为院系级数据库;

校级:集成各个院系数据库,成为全校性的数据库,提供校方管理决策支持。

数据辞典

全校性数字化对象的统一结构规范,是数据中心的基石;

按照对象内容范围,采用库、部、目、条的树状结构。

8.多媒体中心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个亮点。浙江大学校网中心根据学校的需求,集成开发了融合会议电视(VC: Video Conferencing)、网络电视(IPTV)及视频点播(VOD)三位一体的V3I系统。各种多媒体资源可以在网上进行交互、广播及点播,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特色鲜明的基础性工具。应用系统有:

 VOD系统:提供近千套网络点播节目,内容包括教学、科普、娱乐网上会议系统:华家池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玉泉校区全国视频会议中心 网上视频广播 网上直播广播频道CCTV、„„

9.网上教学与远程教学教务管理平台

浙江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网站设置了“网上课堂”、“教学素材库”、“学术动态”、“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管理”等栏目;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将资源、平台、工具和服务整合,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到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学习的平台。完成后台强大的教务管理系统,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自1999年来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改建了250多间网络化多媒体教室,自行研制多媒体教室群控管理系统,为开展校区间网上课堂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10.数字图书馆建设

浙江大学图书馆采用国际先进的集成管理系统Horizon。引进52类200多个数据库,包含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以及一批事实数据库。检索查新、虚拟咨询、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内容迅速发展,每天访问图书馆网站的用户已超过6000人次。目前,图书馆具有使用权的数字信息资源总量处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牵头承担“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项目,是“十五”期间“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首次利用引进外资方式进行“211工程”建设的项目,并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一起,将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框架。该项目将建立100万册电子图书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1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

浙江大学于2002年与上海卫星通信公司合作,利用“星空学堂”卫星多媒体远程教育综合平台,开展卫星远程教育。“星空学堂”采用DirectPC Enterprise Edition System(DirectPC/EE)的卫星系统,是一个基于TCP/IP的高性能的卫星宽带系统。

远程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多方面、多模式的网络教育活动,先后与国家考试中心、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等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网上培训、考试工作以及干部队伍终身教学机制的探索;此外,远程教育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开拓远程教育新领域。

远程教育学院凭借浙大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建立了多种网络教育体系,包括求是网上学园、天地融合一体化平台、远程教育教务管理平台、星空学堂、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了远程教育的覆盖优势,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

2002年2月开通的“浙江大学求是网上学园”是浙江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和建立终身学习环境的网上平台,是浙江大学为国家和社会通过网络化环境培养大众化、复合型各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场所。

12、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1)——基于服务网格计算的数字化校园框架

为了保证全校数字化校园能够有效体现全校各部门的网上资源共享及整合各种网上服务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核心构架,它的基本思路如下:

1. 各类服务系统必须开放它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计算(服务)能力资源。后者以提供构件的形式(中间件)构成Web服务站。通过浙大服务黄页(UDDI)向全校公布服务内容。2. 各个单位需要使用网络资源,可通过黄页查询(WASL)并且采用SOAP协议向相应WEB服务站调用所属构件形成自己的服务系统。

服务网络采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联网原则,用WEB Service协议(UDDI,WASL,SOAP)把所有的网络数据资源和服务计算资源通过网格协议集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充分达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加速和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13.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2)——网络的信息安全

为了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受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部门委托,学校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校园网络的安全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校园网络入侵防御技术、视频信息检测技术、多媒体移动通信/互联网信息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成功的研究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校园网入侵防卫系统,可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器抵挡恶意扫描,进行入侵报警及跟踪。

网络视频流的“故事板”系统,可将几十分钟VCD节目的主要情节一览无余浓缩在一块故事板上,并标出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且标志问题镜头。

网络与移动通讯的多媒体短消息图片的截获系统。

14.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3)——网上虚拟实验技术研究

网上实验一直是网上教学的薄弱环节。多年来浙江大学在国家863、十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利用虚拟现实、真实感知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先后开发了基于VRML的虚拟化学实验及真实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验;其中后者已经进入实用化试验阶段。

15.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4)——下一代互联网

校网中心完成纯IPV6试验网的运行平台的初步建设,构建浙江大学IPV6试验网,建立隧道连接,为IPV6网的研究做基础准备。积极承担cernet2杭州主节点建设。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中心

2004.12.3

下载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省委农办:根据贵办的要求,我局组织市发改委等16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区、县级市农业局,对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一、基......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省委农办:根据贵办的要求,我局组织市发改委等16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区、县级市农业局,对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一、基......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建设

    党课教案: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 一、授 课 人:王振龙 二、授课时间:2009年9月17日 三、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和发展途径以及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5则范文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丛中国特......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