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23: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

第一篇: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

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

一、新兴产业培育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支持与发展航空配套装备、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交通运输配套装备、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装备工业关键基础件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现代医药产业

重点支持化学制剂药、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食品添加剂、现代中药,组织工程产品及材料,新型功能性医用敷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嵌入式软件、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高端科技服务业软件开发;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及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智能交通、资源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示范;具有地方特色传统优势产业的电子商务特色网站和交易系统等研发。

4.新材料产业

重点支持轻质、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及复合化等高性能结构等新型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产业化技术研发;纤维、硼纤维等高性能增强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碳基复合材料及功能与智能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以及相关纳米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制备技术、改性处理及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1.纺织产业

重点支持新型高性能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生态绿色及循环再生纤维产品开发研究;新型纺纱、织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低温前处理、无水少水染色、涂料印染、高速数码喷墨等绿色染整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无甲醛高保型整理、涂料整理、泡沫整理、表面接枝修饰等功能性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型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竹纤维、汉麻、珍珠纤维等高端生态家纺研究与应用。

2.化工产业

重点支持化学新材料、专业化学产品相关技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及其关键单体;以节约树脂为目标的低碳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阻燃环保高分子泡沫材料;废弃橡胶、塑料等材料的高值循环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金属加工产业

重点支持高精度铜板、带、箔、管材、优特钢、特种钢材研发;金属粉体和功能材料,热轧、冷轧不锈钢卷及高性能不锈钢材;高附加值特种性能金属制品;高品质不锈钢制品、新型日用金属制品;优质节能复合金属制品;智能产品与设备生产制造及其集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黄酒产业 重点支持黄酒原料、酿造工艺、发酵机理、保健因子、食品安全等基础性研究;优良黄酒酿造用酵母、曲霉、根霉的分析、鉴定及功能改良;黄酒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关键控制技术研究;黄酒自动化压滤系统及应用技术;新型黄酒及其衍生产品开发。

5.珍珠产业

重点支持低病高质珍珠蚌品种选育研究,珍珠工厂化养殖技术示范,“鱼-蚌-稻”、“鱼-蚌-虾”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应用,珍珠养殖水体生态化、循环化控制技术;珍珠漂白、增光、抛光及染色等精深加工技术;珍珠化妆品、水溶性珍珠液、高档功能性珍珠纤维产品、珍珠医药保健品开发研究。

三、乡村振兴领域

重点支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物种养技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装备、保鲜物流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农业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等技术研发及示范;高效生物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疫苗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发。

四、生态文明领域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示范;清洁燃烧和低碳节能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行业清洁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水环境监控预警、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设备的集成研究。医疗、粉煤灰、秸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综合防治及修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五、生命健康领域

重大与高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慢性病类、老年人保健类、妇女儿童类、急救类、康复护理类、中医药类、公共卫生类、眼耳鼻喉皮肤病类、计划生育及社区保健等适宜医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六、公共安全领域

灾害性气象预测预报技术;地震观测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技术;小流域突发性洪水抗旱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管理技术;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工业固体废弃、废水、废气污染等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

第二篇: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和社会事业领域中的科技需求,加强应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实施社会发展科技示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分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两个层次。

(一)重点项目

专题一:创新药物研制(专题编号:0501)课题1:中药、天然药物及重大创新药物研制(1)项目内容:

重点围绕重大疾病和现代疑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具体包括基于中医方剂的原创中成药新药、基于本地区重要天然药物资源活性组分(群)分离筛选的新药等的创制。

(2)项目目标:

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包括基于中医方剂的原创中成药新药2-3种,基于本地区重要天然药物资源活性组分(群)分离筛选的新药创制2-3种。

课题2: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1)项目内容:

对名优中成药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2)项目目标:

选用先进的药剂学方法,建立可控的质量标准,研制出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精品2-3种,为申报新药提供基础。

课题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1)项目内容:

研究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定量方法,确定各部位的致敏成分、毒效两性成分及其量效关系,分析中药注射剂中的不安全因素,确定安全有效剂量,制定新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注射剂制造业的发展。

(2)项目目标:

围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从处方的合理性、工艺的科学性、质量的可控性、标签说明书的规范性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风险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

专题二:环保与节能减排(专题编号:0502)课题1:电子产品废弃物资源利用与回收技术研究(1)项目内容:

电子产品废弃物高效分离技术和资源化技术,建立低能耗废分离技术示范线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2)项目目标:

突破电子产品废弃物分离与回收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2-3项专利或专有技术,建设电子产品废弃物分离与回收示范生产并进行示范应用,为实现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与资源重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课题2: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1)项目内容:

以二氧化碳为介质的有关工业制备技术、加工工艺与设备;利用CO2和环氧化合物制备含有羰基的环状碳酸酯的关键技术。

(2)项目目标: 突破空气或工业尾气中CO2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与工艺,自主研制相应的处理设备,获得3-5项专利完成中试实验,建立生产线,实现工业化规模试生产。

课题3:工业生产节水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示范(1)项目内容:

开发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回用关键技术,研究高效减水剂制备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工业园循环水利用、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给水排水高效节能过滤器、工业锅(窑)炉节能降耗新技术及产品开发与应用,实现工业生产大幅节能减排。

(2)项目目标:

突破工业生产节水节能关键技术,获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工艺与技术,为工业生产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二)引导项目(专题编号:0500)面向我市优先支持的社会发展领域,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研究,自由申报。

第三篇:2009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09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09-02-06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我省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和社会事业三大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应用技术的集成创新,重点实施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努力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重点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一)专项名称:中药现代化

1、组织背景

针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产品开发滞后、中药制药技术现代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重点突破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重大新药产品;通过扶持、培育“大品种”、“大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技术跨越发展,提升我省中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中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中的占有率及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2、实施内容及组织形式

专题三十: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1)

项目内容:选择10种左右大宗南药、我省名优中成药相关的岭南中药材品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野生变家种与野生抚育支撑技术、种子种苗标准化及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建设相应GAP种植示范基地及优质种源繁育生产基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构建岭南道地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题三十一:中药、天然药物重大创新药物研制开发(专题编号0302)

项目内容:以重大疾病和现代疑难病为重点,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包括基于中医方剂的原创中成药新药,基于本地区重要天然药物资源活性组分(群)分离筛选的新药创制。

专题三十二:中药现代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3)

项目内容:结合中成药大品种生产,以中药提取浓缩环节为突破口,综合应用先进单元制造技术、工程装备和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建成高效、节能的先进示范生产线。

科技经济指标:

①建成10个左右区域布局合理的绿色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和濒危、稀缺药材的繁育示范基地,2~3个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实现常用大宗品种、濒危稀缺品种和效益显著的中成药产品所需特殊原料品种的基地化供应;

②产生若干重大创新药物,发现一批有效组份(群);

③通过提高3~5个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新增2~5个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中成药;

④中药制药过程若干先进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达到产业化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成2~4条先进、示范生产线,以此带动中药产业的技术跨越。

组织数量:5~10项,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

组织方式: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主动组织与自由申报结合,开放式管理。

(二)专项名称:重大医疗器械与医用材料

1、组织背景

针对制约我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保持资助的连续性,在2008年支持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涉及医学成像设备、干细胞及生物医学材料等行业共性技术,形成1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促进我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内容及组织形式

专题三十三:大型医学成像设备及其核心技术的研发(专题编号0304)

项目内容: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其核心技术为重点,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场高性能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低剂量CT、动态平板数字化X线透视/摄影一体化系统和其他大型医学成像设备的开发。适合农村和社区的低成本诊疗设备。

专题三十四: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5)

项目内容:针对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液病、肝病等重大疾病,开展干细胞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成体干细胞达到临床应用需求量的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关键技术、干细胞临床应用相关评价技术等,获得相关疾病的干细胞临床应用方案。

专题三十五:生物医学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6)

项目内容:重点研究开发用于人体组织修复、人工器官及药物载体等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突破具生物活性因子的骨重建修复材料、医用可吸收脂肪族聚酯等的关键技术。

科技经济指标:

① 突破3-4项前沿与重大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

② 设备样机和材料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5-10项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组织数量:5-10项,原则上每项不低于100万元。

组织方式: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主动组织与自由申报结合,开放式管理。

(三)专项名称:民生科技创新工程

1、组织背景

通过在有条件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一批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为突破口,围绕防灾减灾、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重点攻关,为广东省应急战略体系的规划、建设与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实施内容及组织形式

专题三十六: 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专题编号0307)

项目内容:围绕防灾减灾、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组建一批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形成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建设,为广东省应急战略体系的规划、建设与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专题三十七:防灾减灾与突发事件应急技术(专题编号0308)

项目内容:重点研究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与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的精细预报技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的研究、研制及验证。

专题三十八:疾病防治(专题编号0309)

项目内容:重点研究恶性肿瘤及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诊断、综合治疗技术。开展适合我省城镇社区特点的常见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规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

专题三十九: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专题编号0310)

项目内容:重点开展重大出生缺陷早期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不孕不育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研究,开展安全、新型的避孕节育药具开发。

科技经济指标:

①组建5-8家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②在防灾减灾预报、社会安全、计划生育、部分重大疾病等保持国内先进前列水平;

组织数量:10-20项,原则上每项不低于100万元。

组织方式: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主动组织与自由申报结合,开放式管理。

二、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四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专题编号0311)

重点支持:研究城市群大气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和控制关键设备,开发高效、节能的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和净化设备。

专题四十一:水资源安全保障(专题编号0312)

项目内容: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安全预警、应急技术体系开发;研究开发水库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核心技术;开发饮用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展城镇河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和工程示范。

专题四十二:海洋生态与海水利用(专题编号0313)

项目内容:重点研究广东典型海湾增养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与可持续生产调控技术与示范;近海生物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技术研究;海水的开发与利用。

三、引导项目申报指南

围绕建设“和谐广东”和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开拓思路,鼓励创新,面向我省社会发展领域的广泛科技需求进行自由申报。

专题四十三: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备技术(专题编号0314)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疫苗)及制备技术,包括通过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蛋白、多肽、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传统疫苗的改造技术。

专题四十四:中医药现代化(专题编号0315)

重点支持:(1)中医疾病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开展中医防治重大疾病、优势病种的诊疗技术、临床方案的优化及规范化研究;农村、基层社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有效方法;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2)中药新药、新技术研究。开展具有疗效优势的中药新药筛选评价与研制开发;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中药新剂型与药物传递系统,新辅料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新型中药饮片以及以中药为基源的重大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

专题四十五:重大疾病防治及优生优育技术(专题编号0316)

重点支持:(1)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等)早期诊断、社区干预的防治技术;(2)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监测防治技术;(3)重大出生缺陷早期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四十六:低碳经济(专题编号0317)

项目内容:围绕低碳技术等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柴油技术、水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城市生物质垃圾能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微生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与应用。

专题四十七:农田土壤污染控制(专题编号0318)

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农田、矿山、矿场壤污染综合调控与修复技术;研究开发农业废物处置、养殖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

专题四十八: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专题编号0319)

重点支持:开展水泥、造纸、皮革、石油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发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回用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废旧机电(含废旧机动车、废旧电子电器、废旧塑料等)回收拆解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专题四十九:公共安全(专题编号0320)

重点支持:研究人畜共患病防治关键技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合物风险评估;新型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物种安全性与防治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科技强警关键技术。

专题五十:生物医学材料(专题编号0321)

重点支持:(1)用于修复、替代人体组织的人体植入材料,包括人体植入硬组织结构材料如人工关节、齿科材料等;人体植入软组织材料;生物型人工器官。(2)新型生物靶向载体材料和控释药物载体材料,特别是智能型的药物控释材料。(3)组织工程材料,即细胞三维培养的支架材料。

专题五十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编号0322)

重点支持:(1)海洋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2)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3)容量总量控制技术及污染生态的修复技术;(4)赤潮等环境灾害的处置技术研究。

专题五十二:文化体育与现代旅游(专题编号0323)

重点支持:(1)研究数字化动画制作技术;(2)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文物的保护研究;(3)科学训练与体能快速恢复、机能训练与评估、运动食品营养等相关技术的研究,(4)海岛旅游经济技术集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2013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1

2013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发布日期: 2012-12-22

2012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包括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和专项计划项目4个类别,其中专项计划入库项目包括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2个专项。

一、重点专项

专题一: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专题编号:0201)

1.专项背景

在2011年本专项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农业高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继续围绕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组建农业科技研究团队,以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科技与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储备,推进产业整体技术的跨越与升级。

2.专项内容

根据广东农业科技现状和现代农业产业做强做大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选择制约我省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主要攻关的技术为农产品与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有害生物防控、安全投入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农村信息化、农业装备等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3.专项目标

每个新立项项目至少达到的目标如下:

(1)技术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并基本能实现产业化;

(2)形成2套以上技术体系或备案标准、技术规范、装置,形成1项以上通过实质性审查的发明专利;

(3)项目实施获得的科技成果在行业内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

(4)结转项目按原有目标继续实施。

4.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其中2011年立项项目可按科技计划申报程序申请结转;

(2)申报单位为广东农业科技研究团队的牵头组建单位,参加单位须为团队成员单位;

(3)每个新申报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200万元,结转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其余要求按广东农业科技研究团队管理办法执行。

二.重点项目

专题二:农业领域重点项目(专题编号:0202)

1.研究内容

针对制约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开展优势特色农业相关的安全高效种养关键技术和模式、高效低风险农业投入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农业生产环境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增值关键技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精细农业关键技术与关键装备等研究。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组织申报内容和牵头单位来源于粤科函农字〔2011〕1378号文已公布入库的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

(2)研究对象为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3)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组织申报,必须以产学研结合方式推进项目的实施;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三.引导项目

专题三:农业领域引导项目(专题编号:0203)

1.主要内容

围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其科技需求,研究开发并推广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以及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其它各类涉农先进适用技术

2.申报要求

(1)在广东省内注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可自由申报;

(2)以研究与开发内容为主的项目选择农业攻关计划申报,以应用示范内容为主的项目选择星火计划申报;

(4)35岁以下、硕士学历以上且未获得过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支持的科技人员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5)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四.专项计划

(一)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

专题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专题编号:0204)

1.主要内容

在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开放、安全、可控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包括研发建设相关的海量数据处理、并行计算、虚拟化技术、新一代数据搜索、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分析、云数据安全保护等。在云平台上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动植物病害远程诊治、农村医疗远程诊断、村务管理、招聘就业、教育培训、影视娱乐等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库群,提升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省级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施单位,鼓励联合信息与通讯等行业共同实施。

专题五:信息资源建设(专题编号:0205)

1.主要内容

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发展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的三农直通车网站群平台,进一步推进“专业直通车网站”、“地方直通车网站”和 “乡村信息网站”建设,为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由省级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施单位牵头申报单位;“专业直通车网站”由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地方直通车网站”由地级市或县级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申报;“乡村信息网站”由涉农高校牵头申报;

(3)申报“专业直通车网站”、“地方直通车网站”建设的单位须在三农直通车网站平台上分别完成1个相关网站的信息内容建设;申报“乡村信息网站”建设的单位须在三农直通车网站平台上完成1000个乡村信息网站的信息内容建设。

专题六:动植物医院专家坐席及远程诊所建设(专题编号:0206)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平台,完善专家资源建设;面向农村基层发展一批农业单位(包括农资店、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企业等)建立“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扩大建设“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网络,通过“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治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提供动植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长久存在的动植物病虫害与疫病的防治难、诊断难、看病难的根本问题,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村村通动植物医院”专家坐席建设项目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建设项目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村村通动植物医院”诊所由地级市科技主管部门为牵头申报单位,组织农业单位实施;

(3)每个申报诊所建设的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50万元,项目须完成不少于100个诊所的建设规模并覆盖本地区每个镇。

专题七: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7)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村村通商城”、“村村通大市场”、“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可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发展一批农业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等)应用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流通、交易、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追溯等信息化建设,加速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营销成本,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地级市科技主管部门为牵头申报单位,并负责组织、筛选本地市特色农产品、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实施项目;

(3)每个申报项目须组织10家农业企业各建1个 “村村通商城”农产品销售网店,并实施安全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应用,同时每个项目须发展30家农业企业成为“村村通大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专题八:农村村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8)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基于SAAS模式“村村通村务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功能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村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3)每个项目至少在20个行政村组织实施农村村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推广;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专题九: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化应用推广(专题编号:0209)

1.主要内容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立的基于SAAS模式“村村通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高科技手段,把中心医院同基层服务有机结合,促进中心医院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减少因医疗资源分布的地区参赛城乡差异、贫富差别等造成医疗水平的不平等,使患者以可负担起的价格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为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3)项目须完成不少于50个村镇基层医院或卫生所的建设规模并覆盖本地区每个镇;

(4)项目申请经费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专题十:现代农业适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专题编号:0210)

1.主要内容

支持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对农业产业的关键节点开展现代农业适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重点开展不同区域特色农业的良种、资源节约型技术、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工储运、农产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装备技术等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1)申报对象为省科技厅认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

(2)农村科技特派员必须与服务对象(农户、涉农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申报,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同时协议须作为申报材料附件之一提交;

(3)项目计划申报类型为星火计划;

(4)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5万元。

专题十一: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专题编号:0211)

1.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我省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突出健康农产品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平台建设,从产业链的角度集成产业发展全程的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提升技术链的耦合度与集成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组织申报和自由申报。其中组织申报的项目来源于粤科函农字〔2011〕1378号文已公布入库的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自由申报的项目由各地市组织辖内涉农业龙头企业牵头,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

(2)自由申报项目数量:各地市限报1项,且不能与本地市已入库项目重复(含重复牵头申报单位和重复内容);

(3)申报内容必须是地方优势或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全程的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至少是2个以上关键节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点或应用示范区域;

(4)项目计划申报类型为星火计划;

(5)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十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题编号:0212)

1.主要内容

围绕我省东西北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设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有较强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较健全的管理体系、较强科技投入力度,综合效益显著,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推广农业良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并通过在园区核心区应用示范,辐射带动整个园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园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园区农业企业,培养园区科技人才,服务园区多个农业产业链,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2.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为自由申报;

(2)申报单位为我省东西北地区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2011年已启动建设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地市不能再次申请;

(3)每个园区申请的经费不超过300万元;

(4)其余要求按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执行。

五.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补充说明

1.不能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在研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内容申报新项目(结转项目除外);

2.主持2项在研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不能以主持人身份申报新项目(结转的算1项);

3.除信息直通车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为1年外,其余项目实施年限原则上均不超过3年,4.攻关计划项目的技术目标应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

5.各类计划支持经费额度除注明外均按省科技厅统一要求执行;

6.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等各类项目须严格按照本指南的项目类别、层次和相关要求申请,否则按形式审查不合格处理,不再进入评审程序;

7.信息直通车专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承担过信息直通车相关项目的单位;

8.信息直通车专项所有课题申报单位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少于2:1。

第五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按省委省政府打造 “绿色食品牌”的工作部署,围绕农业特色专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构建绿色、高效农业科技体系,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粮饲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集成技术研究方向

发掘玉米灰斑病、穗腐病抗性基因,突破绿色饲用籽粒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简化栽培及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核心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培育优异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一)绿色、高效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绿色饲用籽粒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创新自交系,选育新品种,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培育绿色饲用籽粒玉米优良自交系10~15个、鲜食玉米优良自交系5~10个、青贮玉米优良自交系5~10个。育成绿色饲用籽粒玉米新品种8~10个(穗粒腐病、灰班病抗性鉴定均达中抗及以上);育成鲜食玉米新品种4~6个(甜玉米可溶性总糖(干基)≥10.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85分;糯玉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85分);育成青贮玉米新品种2~3个(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9%、粗蛋白含量≥7%、淀粉含量≥15%)。申请或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5项。示范推广绿色、高效玉米新品种100万亩,辐射带动推广优良杂交玉米品种1000万亩。

(二)饲用玉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联接饲用玉米品种—栽培—加工—养殖过程,开展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包括籽粒型、青贮型、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研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绿色、高效、机械化操控技术,开发籽粒、秸秆或玉米全株的饲料化优质高效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籽粒粉碎熟化工艺、青贮剂配方、秸秆饲料配方、秸秆纤维利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育成或筛选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青贮型、籽粒型、兼用型)3个以上,集成饲用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和规程10套,示范250万亩;创制或改制适宜山地的饲用玉米栽培专用机具和玉米粉碎、熟化、青贮技术及装备8套以上;集成饲用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和规程10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0%以上,节约成本5~10%。【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国家植物权品种权8项以上,申请或获得国家专利20项以上。

二、马铃薯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选育适合区域性、多季节、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突破影响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控制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稳定提高云南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外销、加工、出口、种业的优势,推进乌蒙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把“云薯品牌”打造成知名品牌。

(一)特色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马铃薯资源引进、筛选评价和优质中间材料创制研究,开发特色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选育适合不同季节或生态区域、不同用途的新品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评价马铃薯资源300份,筛选抗晚疫病、青枯病、疮痂病资源30份用于育种;育成抗病、稳产、优质的特色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3个以上,产量不低于2000kg/亩,比对照品种(合作88)增产10%以上,或品质优良,有良好市场;多点示范平均产量不低于1800kg/亩。【预期性指标】新品种示范推广50万亩,年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以上重大品种1个以上。

(二)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疮痂病、粉痂病、青枯病 等)控养技术,开发马铃薯晚疫病关键防控专项技术与疫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模式1套,预警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建立重要病害防控百亩核心示范区3个;研发重要病害关键防控专项技术3项,申报云南省马铃薯重要病害防控技术规程2~3项,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3项;示范应用达10万亩,重要病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预期性指标】马铃薯重要病害综合控病技术模式辐射100万亩;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

(三)云南省马铃薯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研究内容:研发应用马铃薯特色产品现代加工关键技术,开展外销型马铃薯商品薯储藏、运输、包装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构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大数据库。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究、开发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产品2~3个,年销量过亿元;研究制订外销型马铃薯品种储藏、运输、包装、质量安全技术标准4个;研究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经济,建成全国马铃薯大数据中心;对地方特色马铃薯品种进行开发利用,带动3个区域特色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打造产值超亿元的知名云薯品牌2~3个,促进云薯外销。

三、特色专用麦类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方向 针对制约云南特色麦类产业发展瓶颈,开展特色麦类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突破特色专用麦类新品种繁育、配套栽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打造出云南特色专用麦类精深加工产品。

(一)特色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专用高产多抗小麦种质材料创新与利用研究,选育专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高产多抗杂交小麦新组合,选育综合性状突出的特色小麦新品种。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400份国外引进小麦种质资源引进、评价鉴定及创新利用,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小麦种质10份,创制优异中间材料20份;育成小麦新品种13个,其中专用中筋小麦新品种3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3个,专用强筋小麦新品种1个,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3个,特色小麦新品种3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专利10项以上;累计示范推广专用麦类新品种面积120万亩。

(二)专用大麦(含燕麦)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云南啤酒、饲料、青稞酒等工业发展原料优质专用大麦(含燕麦)种质材料创新研究,选育专用高产多抗广适啤酒大麦、饲料大麦新品种及特色青稞新品种,培育适宜于云南的综合性状突出的燕麦新品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300份国外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引进、评价鉴定及创新利用,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大麦种质8份,创制优异中间材料15份。育成大麦新品种10个,其中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4个,专用啤酒大麦新品种4个,高产多抗青稞新品种1个,燕麦新品种1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专利8项以上;累计示范推广专用麦类新品种面积80万亩。

(三)特色专用麦类新品种繁育和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特色专用麦类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集成开发特色专用麦类良种繁制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及种子加工处理、储藏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集成特色专用高产多抗麦类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5套,建成专用麦类原料基地5个;建立特色专用麦类种子繁育技术体系2套,研发特色麦类种子质量检测技术2项,研发种子加工处理或种子储藏技术规程1项(套)。【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2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个,繁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核心示范600亩,生产达标种60万公斤。

(四)特色专用麦类精深加工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特色专用麦类品质形成机理及对食品品质影响,开发特色专用麦类制配粉工艺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及加工工艺研究,提升我省麦类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特色专用麦类精深加工产品2个并上市销售,研发配套制配粉及加工技术工艺技术体系2套,授权特色专用麦类制配粉或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发明专利1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特色专用麦类精深加工产品外观设计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

四、高原特色常规粳稻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方向 开展常规粳稻从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优质广适常规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丰产节本增效生产技术、优质粳米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协同攻关,实现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有机整合,带动整个云南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

(一)高原特色常规粳稻育种关键种质创制研究

研究内容:创制“两型”资源的优异中间材料,研究建立粳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开展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冷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等相关分子标记研究,构建MAS体系,创新传统育种技术、穿梭选育等,提高育种效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引进、评价、创制聚集(具有)2个以上绿色性状的新种质30份;开发可用于重要性状选择的分子标记10个;建立稻瘟病、白叶枯病等MAS体系各一套;建立粳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一套。【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专利2项。

(二)优质广适常规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粳稻优质、高产、抗病虫或具有绿色性状的优异资源与骨干亲本的杂交配组研究,创新育种技术,选育优质广适常规 粳稻新品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育成适宜“两减”水稻新品种8个,其中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品种3个;亩产值比对照品种增加150元以上,示范推广新品种200万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或专利8项。

(三)高原特色优质常规粳稻丰产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满足高原粳稻绿色高效生态发展需求的基本苗定量技术、氮肥低耗高效施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研究,构建高原粳稻低耗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常规粳稻品种优质丰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2套;示范推广新技术400万亩,与常规栽培相比,每亩节约成本100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篇。【预期性指标】申请或申报成果或专利1项。

(四)高原特色优质粳米品种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高寒粳稻区种子生产特性和质量要求,研制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和种子质量控制规程,繁育生产高质量种子;研究采用先进的优质米加工和储运工艺,研究制定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大米加工规范,创建高原特色常规粳稻优质米品牌。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生产原种6万千克;生产良种600万千克;生产、加工高原特色优质稻米3.2亿千克投放市场,销售额达19.2亿元;创建优质米品牌1~2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专利2项。

五、多年生稻种质创制及应用研究方向

阐明多年生稻遗传基础,培育多年生稻新品种,形成一系列多年生稻绿色优质高产轻简化生产技术,在云南稻区、全国南方稻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稻区进行试验示范。

(一)长雄野生稻多年生特性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雄野生稻的多年生性遗传规律,发掘多年生性基因,探索多年生性基因的分子机制,构建以长雄野生稻为代表的作物多年生性的遗传理论基础。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明确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及分子机制;明确多年生性遗传与分子机制;发表SCI源论文3篇。

(二)多年生稻品种遗传改良及高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选育适应不同生态稻区优质、抗病、越冬性好、高产多年生稻新品种(系),开发相适应于不同用途的多年生稻绿色优质高产耕作栽培技术,在云南稻区、全国南方稻区等开展多年生稻绿色优质高产耕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选育具有多年生性新品系10个以上;通过省级审定的多年生稻品种1个;新品种试验示范累计5万亩以上。研发适应不同稻作区域的多年生稻绿色优质高产耕作栽培技术5套;在云南稻区、全国南方稻区试验示范面积累计5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

(三)多年生稻技术面向南亚东南亚试验研究

研究内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稻区南亚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开展PR23、PR25、PR42、PR54等多年生稻品种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亩产量和当地同季种植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核心区试验示范面积累计1万亩以上;在国内外培训老挝、缅甸、柬埔寨等相关技术人员150人次以上。【预期性指标】促进多年生稻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适宜稻区推广应用10万亩。

六、云南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方向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创制一批不同育种用途的优质蚕、桑新材料,选育出抗病性强的蚕、桑优良新品种及多元化桑树资源利用专用品种,形成家蚕新品种良种繁育与养殖、桑树新品种培植等配套技术,突破桑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推动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家蚕抗病、人工饲料养育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引进、筛选与鉴定家蚕抗病、人工饲料养育蚕种资源,进行重要功能性状评价,创新抗病、人工饲料养育育种新材料,开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人工饲料养育优良家蚕新品种选育技术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培育新品种,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引进与创制抗病性蚕资源20份、人工饲料养育资源10份,重要功能性状评价研究2份;选育抗病品种2对、人工饲料养育优良家蚕品种1对;家蚕良种繁育饲养配套技术1项、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1项,申请制定地方标准1~2个、专利2~3项;新品种示范推广10万盒。

(二)桑树多用途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桑树种质资源功能性用途筛选鉴定、以及鉴定评价功能基因等资源评价研究,创制一批不同用途的育种新材料,选育适宜产业发展需要的抗病、多用途的新品种,开发生产应用配套技术和绿色生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筛选鉴定特色桑树资源30份;创制桑树中间育种材料新品系5份;引进或育成抗褐斑病高产桑品种1个、果桑品种2个、饲料桑品种1个、杂交桑品种2个;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2-3项;桑树种苗繁育技术1套,建成桑苗繁育基地2个,年产优质桑苗1500万株;桑园绿色生态安全生产技术1套,示范推广5万亩。申请制定地方标准1~2个、专利2~3项;新品种示范推广5万亩。

(三)桑树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桑树资源功能性蛋白、多肽、氨基酸和小分子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桑茶、桑葚、饲料蛋白等蚕桑资源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构建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体系,开展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饲料桑加工技术1套;形成桑果加工技术4套,开发产品4个;研发桑树功能性新产品2~3个;建立标准化加工生产示范线2条,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体系2套,申请制定地方标准1~2个、申请专利2~3项。

七、云南优势热带水果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 围绕柑橘、香蕉、芒果等云南有代表性优势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建立以品质育种为核心的高效育种与评价体系,形成以成花、授粉受精、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病虫害综合防控为基础的配套技术,推进云南优势热带水果产业升级。

(一)云南优势热带水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对云南有代表性的优势热带水果柑橘、香蕉和芒果进行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优良品种选育等研究,构建以品质育种为核心的高效育种与评价体系,培育优质、抗病(虫)和高产水果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保存优良种质资源100~200份;筛选优异新种质20~30个;选育优质、抗病(虫)新品种5个以上;制订标准或技术规程1项;新品种核心示范2000亩,示范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预期性指标】创制专用砧木新品系2个;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2项以上;获得省级新品种审(认)定5个以上;培训农户等2000人次。

(二)云南优势热带水果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优势热带水果柑橘、香蕉和芒果容器苗基质配方筛选、优质种苗配套水肥管理和种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健康种苗质量控制技术,构建脱毒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制订良种繁育技术规程3项;制订种 苗质量控制技术标准1项;在主产区建立4个良种繁育示范基地;良种推广应用面积20万亩。【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专利2项;开发新产品2~3个;培训农民1000人次。

(三)云南优势热带水果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柑橘、香蕉和芒果树体养分与园地资源环境要素的供需平衡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提出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技术及不同立地类型的园地肥力调控技术方案;开展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和芒果炭桔小实蝇等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集成应用先进、适宜的果园管理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果园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树体结构调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构建系统配套的组合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制订生产技术规程3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2项;开发新型专用配方肥、叶面肥等新产品4个;筛选高效、低毒农药4种;芒果炭桔小实蝇、香蕉枯萎病和柑橘黄龙病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施用量10%以上;通过技术集成应用,果园生产降低成本投入400元/亩以上;增加收入600~1500元/亩;技术示范应用面积20万亩,新增产值1.5亿元。【预期性指标】集成组装果园机械应用技术模式1套;申请专利3项;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3000人次。

(四)云南优势热带水果无伤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影响,开展采后田间快速预冷保鲜处理技术、工艺研究,集成应用采后去果梗、分级、包装等相关的配套技术措施。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制订鲜果无伤采收综合技术方案1套;制订不同物流模式下的采后保鲜处理综合技术方案3套以上;技术应用示范面积20万亩以上;鲜果采收商品化率达提高10%以上;延长鲜果货架期15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2项;培训技术人员 和农民1000人次。

八、标准化集约化蔬菜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方向

围绕云南蔬菜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大宗外销型蔬菜专用品种选育、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收技术和标准、采后加工和冷链物流系统以及蔬菜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通蔬菜全产业链,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一)蔬菜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以低热河谷和高山冷凉云南集约化蔬菜基地为重点,开展蔬菜绿色栽培标准化技术研究,开发蔬菜质量快速检测标准化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搭建蔬菜栽培标准技术信息检索和咨询平台。

考核指标:制订蔬菜健康种苗(包括嫁接苗)标准5个;制订蔬菜健康种苗繁育技术规程20套;制订蔬菜水肥管理标准20套;制订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25个;制订蔬菜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标准20个;制订蔬菜质量快速检测标准20个;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5个;建立蔬菜栽培标准技术信息检索和咨询平台1个;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核心示范20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累计产值2亿元。

(二)大宗外销型蔬菜专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以西红柿和白菜等大宗外销型蔬菜为重点,探索其特色经济性状种质遗传规律,进行有关重要经济性状分子标记,研究外销蔬菜抗病和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开发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收集外销特色蔬菜种质资源200份以上;获得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2-3个;开发重要经济性状分子标记20个;申请外销型蔬菜专用新品种登记15个;制定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15套;基地新品种核心示范3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

(三)蔬菜采后处理和冷链物流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探索蔬菜全程冷链品质变化规律,开展大宗蔬菜采后 分级、包装、预冷、气调、控温技术研究,解决冷藏环境因子调控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蔬菜商品率达到95%;冷链流通率达到95%;流通腐损率小于5%;制定冷链物流标准10个。

(四)蔬菜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大宗蔬菜和特色蔬菜加工新产品、加工新工艺研发,开发蔬菜加工产品新配方,突破蔬菜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进行蔬菜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登记蔬菜加工新产品5个;创新蔬菜加工工艺10套;创新蔬菜加工产品新配方5个; 制定蔬菜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标准5个;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示范15套。

九、高原特色食用菌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针对发展云南食用菌产业的短板,突破良种驯化选育与繁育、工厂化栽培生产、高值化深度开发等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一)食用菌特色优质新菌株选育及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发掘种质新颖、营养丰富、具有人工驯化栽培潜质的食用菌资源,选育性状优良、产量稳定、市场推广前景较好的食用菌新特品种,开发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生产性状优良、适合主产区栽培的食用菌新特品种3~5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制种技术,示范制种250~500万袋(瓶);筛选出适宜不同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替代料2~3种,栽培基料化配方3~5个,农林废弃物原料利用率20%以上;形成3~4个食用菌品种生态仿生栽培新模式,示范栽培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申报专利6~8项,制(修)定相关标准3~5项。

(二)高价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高价值名贵食用菌品种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构建规模化、工厂化栽培设施平台,集成配套技术并进行工厂化生产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高值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2~3套;筛选名贵食用菌菌株3~5个;建立高价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2~3条,产能达20吨/天;申报专利4~5项;制(修)定相关标准2~3项。

(三)特色食用菌关键加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食用菌采后品质调控、加工过程营养风味保持、功能因子及其高效制备、特色食用菌定向发酵、有效成分重组及稳态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安全、方便美味的食用菌主食类产品、方便休闲食品、特色风味基料、功能性食品等四大类新产品并进行生产示范。

考核指标:获得适宜的食用菌品质调控及精深加工技术6~12项,开发保鲜及精深加工产品10~20个,建立生产线6~12条,产能达3000~6000吨/年;制(修)定相关标准5~7项,在5~10家食用菌企业推广应用。

十、云南主要天然香料植物资源研究利用方向

针对香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云南香叶油和香辛类等主要天然香料植物,突破优良种质、品种及其繁育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规模化种植、天然香料产品及其食用、日化和功能性新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整合,推动云南特色香料产业的提质增效。

(一)云南重要天然香料植物优良种质研究评价和繁殖研究 研究内容:收集天然香料植物中的香叶油植物(香茅、香叶等)、香辛类植物(草果等)资源并进行综合评价,选育优良品种(材料),研究优良种质或品种材料繁殖技术及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开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示范。考核指标:建立香料植物种质资源圃20亩,收集香叶油植物、香辛类植物资源材料200份;制定香料资源评价技术标准、良种繁殖技术和标准化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筛选出优良种质10~15份,审定(认证或登记)新品种4个,绿色标准化示范种植5000亩以上。申请专利2个,编制标准3项。

(二)天然香料产品和加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天然香叶油和香辛类香料的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单份与复合天然香料产品,研究配套加工工艺技术和综合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建立主要天然香料分析提取、成分检测和加工技术和标准,提取功能性有效活性物质15-20种,研究开发单份与复合天然香料产品10个。申请专利2个,编制标准3项。

(三)香料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香叶油和香辛类香料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研究开发食用香料(香辛等食用香料)、日化(香叶油、香薰、化妆品)、功能性香料(抗氧化和药用保健等)等中高端产品,开展新产品安全性评价,并进行中试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香叶油和香辛类香料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开发食用、日化和功能性香料中高端产品10个;建立香料产品中试生产线1条;申请专利2个,编制香料精深加工工艺技术或标准4项。

十一、云南地方特色水禽新品系选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保护和发掘云南地方特色水禽(鸭、鹅)遗传资源,培育新品系,突破水禽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建立加工生产技术标准,带动云南水禽产业提质增效。

(一)云南地方特色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和新品系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收集和保存云南地方特色水禽(鸭、鹅)品种资源,开展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特色性状并进行分子标记,研发种禽遗传物质保存关键,培育适合云南高原特点的水禽肉用和蛋用配套系。

考核指标:收集地方特色水禽品种资源5个以上,建立保种基地3个以上。鉴定出3个以上影响云南地方水禽重要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和遗传标记,建立2套DNA分子辅助标记技术,研究水禽精液保存技术,筛选高效精液稀释液2种,保存种禽精液1000份以上。制定水禽配套系品种培育方案3套,选育肉鸭、蛋鸭配套系2个,申报专利2项。

(二)云南水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水禽舍设计、高效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控制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水禽养殖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开发水禽疫病诊断技术与防控产品,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究集成水禽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2~3套;研发云南水禽8种主要疫病诊断技术3~5种及诊断试剂2~3种; 研发水禽疫苗1-2种;监测水禽主要病原3000份以上和抗体6000份以上,制定适宜的水禽疫病综合防控技术3套;申请专利5-7项,制定标准2-3项;建立健全产业化经营示范推广模式,带动养殖大户40户以上,培训农民800人次。

(三)云南水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联通和提升水禽饲养、孵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技术,研制蛋鸭、肉鸭和肉鹅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新建水禽产品加工生产线2条;制定产品生产技术标准1~2套;开发云南水禽新产品5种;水禽加工能力达500万只/年。

十二、云南淡水鱼产业提升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方向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云南水产种质资源优势,创制土著名贵鱼类水产新品种。利用稻田和湖泊优势,生态修复水体,开展特色水 产综合种养、生态健康、智能养殖,病害防控技术集成创新,推动渔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一)湖泊渔业水域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及养殖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湖泊渔业水下生态系统,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沉水植物覆盖率,提升水体生态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以土著鱼类为核心研究食物链间关系及食物产出,以鱼净水、以渔保水的养殖系统技术研究;对水体环境控制,生境修复、资源养护,智能化流水养殖,重构不适宜养殖的生态系统,研究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

考核指标:研究集成生态养殖配套技术1-2套;生态养殖模式1-2套;生态水质净化1-2套;示范面积高原湖泊300亩以上;申请或授权相关专利6-8项。

(二)水产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以云南土著鱼类为重点,采用分子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选育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肌间刺少的水产新品种,破解阻碍云南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考核指标:选育水产新品种1~2个;生产所选育的新品种鱼苗10~20万尾;示范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申请或授权相关专利2-4项,制定技术标准2-3项。

(三)云南优势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对云南优势水产品种,开展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攻关,研究重点养殖品种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构建云南优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制定云南优势水产养殖技术规程3套以上,形成3套以上鱼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苗种成活率提高5%以上,开发出2种以上疫苗,申请或授权专利3-5项以上。

(四)特色水产+X综合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特色水产(鱼虾蟹)+X(稻、藕、大水面)综合种养模式配套技术研究,开发水质调控和维护、鱼类疾病检疫和免疫智能化技术设施,发展特色水产综合种养高效健康安全产业化新模式。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养殖技术规范3套、养殖模式3套;新模式示范面积各10000亩以上;申请或授权专利8-10项。

十三、高原特色作物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究方向

夯实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基础,开发出适宜于云南高原特色作物的绿色、生态、环保等新型高效肥料产品和精准施肥装备,发展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化肥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一)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深入探索云南三

七、小粒咖啡、甘蔗、云花、云茶、云薯等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各生育期作物生长规律、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及品质形成规律,分析主产区土壤养分供应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地形的关系,构建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产区土壤养分供应特征分布数据库,设计以“减量、增效、提质”为核心的土壤-作物-肥料匹配研究的肥料专用配方及配套高效施肥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要产区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养分需求技术参数1套,新技术示范推广2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产区氮肥利用率提高15%~20%,磷肥利用率提高10%左右,钾肥利用率提高10%~15%,化肥氮磷减施20%~30%;申请或获专利1项。

(二)云南高原特色作物提质增效绿色肥料产品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协调土壤碳、氮、磷、钾等不同元素平衡及有机、无机营养平衡关系,开发绿色、生态、环保型等新型高效肥料及配套精准施肥装置,进行产品的推广应用。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绿色、生态、环保等新型高效肥料产品3~5个,精准施肥装备2~3个,新型高效肥料示范推广3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产区氮肥利用率提高15%~20%,磷肥利用率提高10%左右,钾肥利用率提高10%~15%,化肥氮磷减施20%~30%;申请专利或新肥料品种4项。

(三)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以化肥减量增效为目地的施肥技术的创新和集成研究,改良耕作制度、施肥方法,发展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化肥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在全省开展技术示范以及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云南高原特色作物化肥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1套;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示范推广5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产区氮肥利用率提高15%~20%,磷肥利用率提高10%左右,钾肥利用率提高10%~15%,化肥氮磷减施20%~30%,申请专利4项。

十四、云南特色发酵食品精准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突破我省传统优势发酵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开发新装备,建成我省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实现传统发酵食品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清洁化生产。

(一)发酵肉制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云南优势发酵肉制品(火腿、香肠、腊肉、牛干巴、弥渡巻蹄等腌腊制品)菌群结构及其功能,构建发酵肉制品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定向筛选发酵微生物与改造菌株,研究传统发酵肉制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增殖与代谢定向精准调控技术,开发智能化精准发酵食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一个不少于500株菌株的菌种资源库,选出优势发酵高效安全菌种20-30株;建立传统发酵肉制品定 向调控生产技术5-10项;改良精准营养发酵食品5-10种,制备发酵肉制品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4-5套,申请专利20-30项。

(二)发酵腐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腐乳生产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并进行功能性、安全性评价,构建发酵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定向筛选安全性高和产功能成分优势菌株,研究腐乳风味和功能成分的发酵定向调控生产技术,以及低盐化生产加工技术,开发改良安全高品质的腐乳产品及其制造成套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一个不少于200株菌株的菌种资源库;筛选优势发酵高效、安全、抗逆(高盐)菌种5-10株;建立腐乳发酵定向调控生产技术2-3项,低盐化生产加工技术1-2项,开发改良腐乳产品4-5种,及腐乳功能性成分产品3-4种,申请专利10-15项。

十五、林业保育及产业化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围绕思茅松、云南松、秃杉、龙竹以及区域特色经济林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环节创新,获得具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新品种以及配套培育技术和新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

(一)思茅松、云南松和秃杉良种选育与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思茅松、云南松和秃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核心育种群体构建、二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创制、脂用良种选育、子代遗传测定、功能基因与分子标记等研究,选育高世代种子园建园用全同胞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思茅松高脂良种,开发和优化纸浆原料林、胶合板材用林、大径级材用林和高产脂用林等定向培育技术,发展高效培育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培育全同胞杂交组合100个以上;建立子测林200亩;建立定向培育试验林600亩;研建纸浆原料林、胶 合板材用林、大径级材用林和脂用林的高效定向培育模式5个以上,提高产量15%以上,缩短培育周期15%以上;构建专属的分子标记研究方法,开发出专属的SSR引物。【预期性指标】审(认)定良种3个以上;制定技术标准3项以上;申请专利3项以上。

(二)龙竹良种选育及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厚壁型至实心秆龙竹分子辅助育种、竹笋加工剩余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原竹“四防”(防霉、防腐、防虫、防裂)处理技术研究,利用龙竹天然活性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化妆品、天然饮品等产品。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厚壁型至实心秆龙竹良种选育圃100亩,收集保存育种材料300份以上;育成厚壁型至实心秆龙竹系列无性系良种3个以上,建立竹笋加工剩余物利用和原竹“四防”处理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预期性指标】审(认)订良种2个以上,新品种登记3个以上,申请专利10件以上,形成标准或栽培技术规程6项以上,创制龙竹深加工产品6种以上。

(三)云南区域特色经济林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蒜头果、青刺果、乳油木(山榄科)、大果藤黄、嘉宝果、薄壳山核桃、漆树、滇皂荚、甜酸角等种质资源挖掘、收集及评价研究,选育优良种源、优良单株及无性系良种,研究配套繁育、高效栽培技术,开发保健、医药产品。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评价蒜头果、青刺果、牛油果、乳木果、大果藤黄、嘉宝果、薄壳山核桃、滇皂荚、甜酸角等树种种质资源200份,建立种质收集圃200亩;选育优良种源、优良单株及无性系良种30个以上,示范推广2万亩;建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成山地栽培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预期性指标】审(认)定良种4个以上,新品种登记6个以上;申请专利5件以上,形成技术标准5项以上;开发加工新产品5种以上。

下载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市2018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申报领域(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012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发布日期: 2011-12-22 针对我省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和社会事业三大领域中的重......

    南昌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

    南昌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指南 附件 南昌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指南 目 录 目录 1、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

    2019健康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引征求意见稿

    2019年度健康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1. 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心律失常、冠心......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一、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按照以领域为主,是多领域、多类别、多层次的矩阵结构形式。1、主要领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农业、社会发......

    如何做好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如何做好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相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台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资助的一系列计划,不仅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申报程序,而且在申报指南中规定了......

    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注意事项

    一、审视自身基本条件是否满足 项目申报主体应该首先仔细阅读指南。审视自己是否符合项目申报条件。 在“指南”中明确提出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者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一、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 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按照以领域为主,是多领域、多类别、多层次的矩阵结构形式。 1、主要领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农业、社会......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目 录 一、 (一)工业领域………………………………………………6 (二)农业领域………………………………………………8 (三)社会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