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城

时间:2019-05-14 23: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名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名城》。

第一篇:文化名城

建设文化名城 锻造城市之魂

2006-11-09 文章来源:《廊坊发展》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434人次

按:文化建设是目前上上下下都比较关心的一件事。霸州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文件名城”上升到站略层面,是富有远见的一种选择。本刊特发表杨杰同志的文章,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霸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使得不同类别、不同起源的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形成了超胜于人、不流俗变、包容兼蓄、大气开放的文化特性,也衍生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相叠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持续、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霸州在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在霸州的文化特质中,既有移民文化的包容,也有边关文化的果敢,又有榷场文化的开放,更有“水”文化的轻灵。霸州名人辈出,能够载入史册的就有数百人之多。如,古代的郝经、王遴、崔廷绶;近代的边宝泉、高步瀛、蔡慕韩;现代的张秀岩、韩复榘、李茂春;当代的荣高棠、李少春、许鸿斌等等,他们或在政治舞台叱咤风云,或在文界菊坛独领风骚,或在军旅江湖名重一时,或在工商业界举足轻重,激励着一辈辈霸州人开拓进取。霸州重视开放,从汉代到解放前信安始终是全国性的粮食集散地;宋辽对峙时期益津关是边境贸易中心;根治海河前胜芳是华北的对外开放中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霸州人开放前瞻的商业文化性格,形成了支撑霸州发展的“根”。霸州古迹众多。宋辽古战道,被誉为“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胜芳、高桥、燕家务的古乐,可以追溯到商代,堪称古代艺术的活化石;胜芳古镇的历史积淀不亚于苏杭,“三座桥”、“三宗宝”、穿心河和以张、王两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加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特有的民间花会艺术和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贯通南北、融汇中西的北方古镇风韵。还有千年龙泉寺,百年古祠堂,誉满京津的益津八景,见证历史的名人故居,等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串起来就是魅力,推出去就是品牌。

建设文化名城、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是霸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实现三大目标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文化与社会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争创经济强市离不开文化支撑,打造和谐霸州需要文化渗透。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只有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盘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才能推进霸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历史文化、精品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等十大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是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列入日程,摆上位置,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强化举措,扎实推进。

建设施。按照“十一五”规划,我们要在未来的五年中建设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文化设施。市区,要建设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广电中心、益津书院、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和霸州清真寺等十大文化工程。胜芳作为东市区,要建设民营大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更好地发挥其东部文化中心的作用。要完善其它乡镇的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并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条件的村街建设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包括使用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一条健身路径或4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健身场地。其它村街也要抓好文化大院建设,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场地。要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广大农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成为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

创品牌。要打造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四乡一镇”文化品牌。要以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为依托,以分布全市的农民剧团为基础,以活跃城乡的票友戏迷为骨干,进一步组织全市的戏曲演出、交流、培训、比赛等文化活动,在全国叫响“戏曲之乡”品牌;要以益津书院为依托,以书画爱好者为基础,以书画协会会员为骨干,定期组织书画笔会、举办名品拍卖、进行艺术交流、邀请名家讲座,促进我市书画艺术与京津乃至与全国书画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叫响“翰墨之乡”品牌;以诗词协会和谷风诗社为依托,以协会会员和诗词创作爱好者为骨干,扩大创作队伍,浓厚创作氛围,出版诗词集刊,叫响“词赋之乡”品牌;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大力建设温泉旅游设施,把温泉旅游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地融合,形成旅游、会展、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格局,叫响“温泉之乡”品牌。要尽快启动胜芳古镇保护性开发工程,恢复建设古河道、古街巷、古字号、古院落、古牌楼、古戏楼和文昌阁等一系列古镇名胜,再现北方“小苏杭”风韵。

活机制。要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运作机制。一方面,要努力形成文化活动的制度性规范,通过固定的文化演出日、书画拍卖日、艺术交流日以及创办温泉休闲节、家具艺术节等活动,形成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扩散效应;另一方面,无论是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是文化活动的组织,都要力求推向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涉足文化产业,使文化经济成为霸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抓普及。要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从文化设施的投入到文化团体的建设,从文化活动的组织到群众文化的普及,都要与城市文化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要注重对青少年和儿童文化素质的培养,把戏曲、书画和诗词创作纳入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从典型抓起,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要活跃社区文化,使广大市民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要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必须把企业的产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诚信、环保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重研究。要把对霸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上日程,邀请高层次专家,组织专门力量并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从文、武、商、俗等诸多层面、诸多角度,分专题、分系统地研究霸州的历史文化,适时组建“霸州”文化研究会,整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分析把握特殊政治历史背景和特殊经济地理环境对霸州发展的特殊影响,理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遗脉和商业文化理念,挖掘承载其中的地域文化性格魅力,以此丰富和弘扬“有史乃霸、有容乃霸、有德乃霸、有信乃霸、有勇乃霸、有忧乃霸、有梦乃霸”的“霸州”文化内涵,使文化生产力在民营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物化。

文化名城建设的保障措施

文化名城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事关我市发展全局,必须全市动员,上下一致,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形成千军万马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抓好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一方面,要把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评价我们的工作,既要看经济发展水平,也要看文化发展水平;评价我们的经济发展状况,既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要看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和文化的含量;评价我们的城市建设,既要看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要看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评价我们的素质水平,既要看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也要看领导文化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组织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文体局、广电局、文联等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协调联动,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积极配合,形成文化名城建设的强大阵容。

抓好对文化市场的培育、整顿和规范。一是要放开、搞活文化市场。要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社会办文化的发展格局。要吸引外资、民资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和提升演出市场、电影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艺术品市场。要鼓励文化策划公司、演出经纪公司、作品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开发和营销。要引导文化产业进行深度整合,重点发展科技教育业、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演出业、卫生保健业、体育产业等。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壁垒,推进广电传媒等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集团化发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式经营,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体。二是要建立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测,确保文化资源的科学利用;要加强对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市场监督机制;要加大对文化市场的集中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净化文化市场。

抓好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要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与文化名城建设同步;要保证重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要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落实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使用比例。对于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除应保证人员正常开支所需经费外,还应保障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费、业务活动费、设备购置维修费;图书馆购书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制定有利于筹集文化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和其它形式的投入,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捐赠和对我市举办的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重大宣传文化活动的捐赠,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文化发展扶持基金,鼓励发展新兴高科技文化产业。

抓好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和提高。文化以人为本,唯才是兴。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体制,才能创造一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必须建设好文化队伍。一是加大激励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文化大奖和文艺创作基金,重奖精品和精英,激励创作和创新。二是加大培养力度。要做好文艺精英培养规划,依托重点项目和重点课题聚集、培养人才;要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门人才;要鼓励自学成才,建立赴外学习进修机制,支持在岗进修和离岗培训;要搞好与高校联合办学、文化论坛等活动,促进文化信息交流,提高人才业务水平。三是加大引进力度。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针对文艺人才特点,可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文艺人才参与霸州建设。

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对“十一五”期间东莞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具体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麦真喜)东莞打造“四个名城”有了“实施指南”。今日(2月28日)下午,东莞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在市会议大厦召开,会议正式下发了《东莞市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等“四个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部署,未来10年,东莞将使所有的村(社区)以及企业、工业园区的基本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到2015年,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熟,公共文化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东莞市领导李毓全、王道平、冯同恩、严小康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首先对“十一五”期间东莞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具体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据介绍,“十二五”时期,东莞文化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四个名城”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作风锻造,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文化名城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实现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东莞文化工作将抓好全面铺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传承东莞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开展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优化文化发展环境等八大方面的工作。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要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挥文化对社会转型的支撑作用、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推动相关产业与文化融合,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以此激发产业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他要求,相关单位和各镇街在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以群众普遍受惠为方针、以社会积极参与维推动、以文化名城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抓好文学艺术精品的创造、抓好文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抓好文化展会活动的举办和文化市场管理,积极打造东莞特色文化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

根据下发的《东莞市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到2015年,东莞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全市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建设各项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

未来5年,东莞将全面提升镇街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全市32个镇街全部达到广东省镇街综合文化站特级站、实现24小时图书借阅全覆盖,各镇街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县(市、区)级国家一级馆以上标准,同时使所有的村(社区)以及企业、工业园区的基本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

实施意见指出,东莞要重点实施“三项目一计划”工作,具体包括落实市级“一中心一馆”建设项目,力争在2012年建成市民艺术中心并投入使用,参评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并成为国家一级馆,尽快解决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遗存问题,争取2011年对外开放使用,全面实施镇级“两馆评估定级”项目等。

实施意见还特别提到,今年要着力实施村社区“五个有”文化设施项目,并在会上公布了全市210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达标的村(社区)名单。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指出,今年各镇街管辖的文化建设未达标的村(社区)须按照“五个有”的标准100%建成,完成不了任务的,将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

在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东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提出,东莞将着力构筑涵盖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层次保护网络,建设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打造一批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另外,东莞还将组织编制《莞城历史城区保护整治专项规划》、《东莞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规》、《东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紫线规划》、《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科学合理改造,恢复东莞历史风貌。

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在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方面,根据《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提出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的目标。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50 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同时,文化产业质量要明显改善。力争拥有一大批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拥有一大批优势行业、强势品牌和核心产品,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和博览交易等平台,形成定位鲜明和效益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品牌群。

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实施“六大精品工程” 打造精品力作

《东莞市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提出,要力争推出一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省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

未来10年,东莞将以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社科理论、新闻出版等领域为重点,以“出名家、产名作、做名团、办名节”为核心,大力实施文化创作精品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书画摄影精品工程、影视动漫精品工程、社科理论精品工程和新闻出版精品工程等“六大精品工程”,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的全面繁荣和跨越式发展,力争推出一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叫好叫座的文化艺术精品。

数看“四个名城”

从今年起连续五年,东莞将从“文化东莞工程”50亿元专项资金中,分别安排约 16亿元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13亿元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6亿元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5亿元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葛西劝、徐华 通讯员孙鹏)保定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打造文化名城。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目前,市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3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各县(市)建起文化馆23个、图书馆22个、“农家书屋”近3000家。同时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推出了“彩色周末”、“古城戏剧节”、“社区艺术节”等一批品牌性文化活动,去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4226场。作为文物大市,保定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实施了包括“莲池后三景”复建、光园修复等9项文化文物建设项目。目前,莲花池“后三景”修复工程和西大街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直隶总督署、光园等古建筑重放异彩,成为展现保定悠久历史文化的亮点。

文化人才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保定市大力培养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该市和保定籍著名剧作家苏叔阳多次合作,编导了《荆轲与秦王》、《直隶风云》等剧作,并利用直隶图书馆遗址建立了苏叔阳文学馆,成为全市第一家以文化名人命名的文学馆。该市还充分发挥高校集中、人才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目前,高新区动漫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5家,保定中科帷幄公司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麋鹿王》荣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戊鼠闹花灯》和《地震与防灾小知识》两部动画片,填补了我省动画系列影片的原创空白。

九项工作加强文化名城建设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浏览量:238 广东文化网 时间: 2011-02-25来源: 中山市文广新局 作者:

中共中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胜利召开后,该市文化部门按照全会提出“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名城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省委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和指标,在2011年将下大力气推进博物馆群、新图书馆、城市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硬件设施。结合2011年该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文化节、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多个重大活动,主要抓好以下九大项工作:

(一)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着力提升中山的城市影响力

借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升中山城市精神面貌和城市影响力,结合中山市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以及群众文化工作特点,组织实施“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展览”、“辛亥革命前后的香山文物展”、“辛亥革命中的香山人”和编写《辛亥香山》连环画、向社会征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等九大项文化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对孙中山先生和中山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把孙中山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研究结合,弘扬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优良文化传统,激发中山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借助和弘扬中山先生的影响力,提升外来人对中山的认同感,增强中山市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二)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努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1、推动特色博物馆群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启动中山漫画馆和博物馆群的建设,以此带动古镇灯饰博物馆、红木家具博物馆等一系列产业特色博物馆建设。同时扶持各类民办收藏馆、博物馆建设,形成富有中山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构筑特色博物馆之城。推动文物保护和非遗的抢救利用,推动旧城改造,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在保护、改造、建设和利用的有机结合中,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推动新图书馆建设。按照市政府正式批复的选址,尽快开展及完成可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处理好新图书馆建设期间的图书采购、借阅和保管工作,为市民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加大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新馆建设储备专业管理人才。进一步拓展馆外服务,加强管理工作,完善总馆、分馆、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多层次服务网络。

3、牵头组织实施城市雕塑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要求,牵头成立城市雕塑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在城区重要路段和公共场所规划建设一批雕塑,尽快启动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尽力保证其中的兴中园雕塑群和江滨雕塑群在辛亥革命纪念日前竣工。积极协调中山历史文化资源的统一规划、有效利用,城市雕塑要充分论证,宁缺勿滥,精益求精,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群众的评价,早日做好方案交住建局施工。

4、配合创建孙中山故居5A景区。配合市旅游部门,将孙中山故居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整合翠亨村一带旅游、文化资源,形成品牌效应,打造龙头旅游产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要按照创建标准,统筹各项改造工程,抓紧实施。

(三)拓展公益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普惠”工程,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制定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提升品牌文化活动的普惠度。继续举办绿色暑假、公益艺术培训下镇区、香山讲坛进社区?民生开讲、中山市社区文化节、中山读书月、“艺术之门”公益讲座等品牌文化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全市广场群众歌咏活动,提升广场群众歌咏活动层次,扩大合唱活动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举办好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中山市第五届合唱节。四是继续实施资助业余文化团体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试验性计划,制定业余文化团队评估定级分类资助管理办法。五是努力扩大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率。着重解决好偏远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传输,在镇区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宣传工作,为镇区的数字电视转换做好铺垫。开展“2131”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

(四)强化文艺创作及辅导工作意识,努力打造一批反映本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

推动市文化艺术创作室尽快确定本部门工作定位和工作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未来工作规划,加快人才引进,健全工作队伍。确定市文艺创作室工作重点为策划重点题材、创作重点作品,培养重点作者,为该市“三名”文化工程做贡献。争取今年内出台实施《中山市文广新局鼓励和繁荣业余文艺创作实施办法》(试行),指导、扶持、鼓励全市业余作者开展文艺创作。推动市群艺馆充分发挥业余创作组织者、引路者、辅导者的重要作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组织和指导基层文化部门、业余作者开展文艺创作,以创新精神和扎实作风探索业余文艺创作和业余文艺表演的新渠道、新方法。

(五)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文化支撑

1、加快中山游戏游艺产业集群发展。出台《关于加快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大奖,加快核心内容自主研发,落实港口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工业用地指标,重点建好“一个中心、四个平台”。继续办好2011年“游博会”,推广中山游戏游艺行业创新产业模式。

2、加大两岸文化产业园推进力度。尽快请示市政府明确领导小组和实施主体,配合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孙中山文化工程、孙中山故居5A景区创建、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建设等六方面相结合,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园区建设。

3、推动镇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文化,提升特色产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制造业的“产业文化化”,形成“镇级产业集群”。成立市级版权服务中心,积极帮助镇区申报成为版权兴业基地,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助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兴的版权产业,探索发展版权交易,使之成为中山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4、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鼓励措施。探索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争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继续办好中山文化消费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市场。

(六)力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品牌化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物抢救维修工程项目,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完成文物普查数据整理阶段工作,完成中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成果资料的公布、编撰和出版工作。

力争年内完成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布展及开馆工作。开展第四批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开展非遗专项课题研究和第六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继续建立3个传承基地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定工作。启动全市各镇区非遗保护和发展人才培训工程,组织有代表性非遗项目参加第三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大型展出活动。在中山市策划组织2011年珠中江民歌大赛和举办三市合唱展演。

(七)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

积极稳妥做好该市新一轮网吧的拍卖审批工作。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第二次测评检查。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重点围绕版权执法、未成年人保护执法、区域协作执法三项主题,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及完善文化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印刷行业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对出版、印刷、网吧、游戏游艺等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协调行动、资源整合、行业保护、行业促进的作用。

(八)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创新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方式

加强技术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播出的技术防范能力;加强对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强广播电视台站广告播出的监管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播出措施,确保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传输。以开拓创新精神开展对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和全省网络整合后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探索。

(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鼓励创新、激励进取的良好人才环境

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事业单位激励体制,争取提高员工收入,以事业激励人、以待遇留住人。通过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加快培养和引进文化新锐,为该市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工作需要的农村综合文化站,使农村综合文化站综合得起、综合得好,名副其实。推动中山的特级文化站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位置。编辑:

平阳县昆阳镇“七大工程”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2011年04月19日 17:35:43 浙江文明网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平阳县文明办 编辑: 楼宇

今年,昆阳镇将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重点实施“七大工程”,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这“七大工程”分别是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文物古迹保护工程、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宗教文化挖掘工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和历史文化研究宣传工程。其中,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平塔龙山公园工程建设,完成坡南街,解放街南段东、西坑至通福门段和城东(东门)老街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同时配合做好平瑞、平宋塘河水系整治;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将完成谢侠逊旧居的修缮保护,完成凤山村余宅大份、二份维修工程;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十三军烈士埋葬地、烈士公墓、烈士纪念馆等的抢修和保护,搞好周边环境整治;宗教文化挖掘工程,将加大对东岳观道教音乐等宗教文化的挖掘;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将配合做好平阳博物馆建设工作,完成谢侠逊棋院建设和文昌阁(忠烈祠)内部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将配合做好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重点扶持温州鼓词、东岳观道教音乐、卖技、舞龙、平阳山歌等昆阳地域特色的戏曲文艺项目,加大对太平钿剪纸、油纸伞、牛筋琴、蛋画、米塑、木头雕刻等一批昆阳工艺绝活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研究宣传工程,将开展历史人物、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编撰《昆阳记忆》丛书。

第二篇: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古都独特魅力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主持召开市委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专题会。市领导杨益民、徐启源、朱华、黄忠勇、林瑞良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两山两塔两街区”和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情况以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福州是拥有2200多年深厚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720万榕城人民的热切期盼。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对福州、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古城魅力。

就如何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会议强调:一要健全体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市区共担、合力推进,确保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完善投融资体制,总结实践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建立产权明晰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名城保护开发的产业规模。二要关注民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保护修复,既要恢复历史风貌,更要彰显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本着让利于民、造福百姓的宗旨,切实将保护修复与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实现和谐征迁,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支持。三要创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开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历史文化街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四要加快步伐。要抓紧规划制定,不断健全完善保护修复的各项规划;要加快安置房、保障房建设步伐,妥善安置好征迁群众的生产生活;要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区域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多拆少建,确保整体空间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和谐统一;要加强项目策划和运作,更大力度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推动地方性立法工作,为闽都文化核心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第三篇: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大(同)扬昆曲

西延成桂杭,南承景泉江,长广遵苏开,大理拉绍洛。

(一)1.北京2.大同3.扬州4.昆明5.曲阜

(二)6.西安7.延安8.成都9.桂林10.杭州

(三)11.南京12.承德13.景德镇14.泉州15.江陵

(四)16.长沙17.广州18.遵义19.苏州20.开封

(五)21.大理22.拉萨23.绍兴24.洛阳

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

徐福呼上天,重银济常熟,武保平安镇,淮南宁沈商,南歙寿襄丽,漳亳宜自潮,韩阆榆张敦,镇武日喀什。

(一)1.徐州2.福州3.呼和浩特4.上海5.天津

(二)6.重庆7.银川8.济南9.常熟 10.

(三)11.武威12.保定13.平遥14.安阳15.镇江

(四)16.淮安17.南昌 18.宁波19.沈阳 20.商丘

(五)21.南阳22.歙县23.寿县 24.襄樊25.丽江

(六)26.亳州27.漳州 28.宜宾29.自贡30.潮州

(七)31.韩城32.阆中 33.榆林 34.张掖35.敦煌

(八)36.镇远 37.武汉 38.日喀则 39喀什

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务院1994年1月4日批准)

郑随梅 集长青淄,临乐江建巍都。

钟岳柳泸,天汉同肇琼佛。

咸聊邹邯代雷衢。

祁浚正新赣哈吉。

(一)1.郑州2.随州3.梅州4.集安5.长汀6.青岛7.淄博

(二)8.临海9.乐山10.江孜11.建水12.巍山13.都江堰

(三)14.钟祥15.岳阳16.柳州17.泸州

(四)18.天水19.汉中20.同仁 21.肇庆22.琼山23.佛山

(五)24.咸阳25.聊城 26.邹城27.邯郸 28.代县 29.雷州 30.衢州

(六)31.祁县 32.浚县 33.正定 34.新绛 35.赣州36.哈尔滨37.吉林

第四篇: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有众多的历史悠久的古都和古城,引起世界的瞩目和惊叹。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应是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义的认识不统一,保护措施软弱无力,有文物法而缺乏操作程序,至今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已出了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主要是一些掌权的地方官员,缺乏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要的学术知识,缺乏对于名城保护实质是保护人类文明结晶的认识高度,因而往往不重视这项工作,甚至是在建设和开发的名义下,干着破坏和毁损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和街道布局的蠢事。如最近的曲阜“三孔”文物和建筑被野蛮水洗、文物严重受损事件,虽经新闻媒体揭露,国家有关文物部门的专家组检查,证据事实俱在,而当地有关部门的官员对此仍闪烁其辞,检查不痛不痒。又如江苏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主管部门狮子山楚王陵管理处擅自大规模进行所谓“回固保护”,致使许多珍贵的汉代兵马俑受到粉碎性破坏。这种在保护名义下的文物大破坏,至今没有得到认真的检查和处理。

二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结构、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趋于雷同化、趋一化,不注意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维护和体现,甚至出现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性建设必开发。四川成都市属崇州市为了修条新马路而将清代四川名将杨遇春的“宫保府”(市级文保单位)拆去。虽在拆毁过程中,因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而被迫中止,但已无法复原,只好拆迁,使崇州市城市遗产中一颗明珠和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志物,脱离原有文化环境而失去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当地官员也只是检讨了事。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借口旅游开发和建立开发区而使历史名城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遭致毁损的事也明有所闻。这应该是值得引直警觉和一个在问题。三是我国虽制定有《国有文物保护法》,其中也不乏保护历史名城的条款,但这些条款的约束力不强,对于毁损历史名城及其文物古城古貌的政府行为,该法更没有约束力,因而不断出一些有法不依、无法执法的笑话。定海古城因城市建设而惨遭毁损,古城古街道和名人民居大量被拆毁,当地老百姓忍无可忍,以“文物法”为依据上告当地地方政府,舟山市中级法院竟然判老百姓败诉。

以上问题说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应该对这种建设性、开发性大破坏的赵势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禁止。否则,其后是档堪设想,祖先留给我们的璀璨遗产将有不少败坏在我们这批建设者手里。

针对上述情况,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目前,不少城市规划,特别是已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虽包含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乃至划定历史保护区的内容,但多形同虚设,缺乏法定性,易受到政府行为的破坏性开发的影响。这些规划,尤其是国家级名城的规划,一般还报送国务院审批,但这些规划的执行情况则是另一回事,很不理想,以致改革开放20年来已经数次规划而又数易规划内容,缺乏法定的严肃性和规划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建议各个城市规划要由本城市的人大讨论批准,然后再送国务院审批,使之具有立法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地方官员不敢恣意妄行。

二、建议在《国家文物保护法》之外,单独制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其中尤其是对政府行为和首长行为的开发性破坏作出规定。凡对历史文化名城用建设需要名义而加以破坏的官员行为,要责任到人,加以惩治,情节严重者应给予撤职,违法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毁损历史名城和文物事件累累发生,与当地应承担责任的有关官员得不到惩治有直接的关系。

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政府官员,特别是主管文化文物的地方官员要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老实说,一些负有这方面管理责任的官员的文物知识的贫乏,使我们吃惊。不少破坏性开发的蠢事与主管官员素质的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四、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含金量”。这个名称不应仅仅是响亮的名声以及由此而来的旅游经济效益,更意味着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建设和保护措施的水平的认定。只有一流的水平才能与这一称号相适应。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是核心,管理保护是灵魂,要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来抓。建议要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措施那样,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和规矩,来抓我国授予“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称号的人作。对于申报名城,从整治环境、准备材料、申报、检查验收、讨论通过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过程。对于已有“名城”、“名镇”称号的城市,要定期检查名城状况,包括城市建设、地下地上文物保持情况,名城、名镇文脉和历史特点保护和弘扬情况以及因建设开发而出现的潜在的可能性破坏因素等等。要制订合格的标准。如遭致破坏,视其严重程度可列入“名城风貌濒危”名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持续破坏的现状。如累检不改,也可除名。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城11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名单: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承德市、保定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秦皇岛市辖区)

山西:太原市、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

吉 林:吉林市、集安市(通化市代管县级市)

辽 宁:沈阳市

江 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代管县级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无锡市代管县级市)

浙 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台州市代管县级市级)、金华市、嘉兴市

福 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龙岩市辖县)

江 西:景德镇市、南昌市、赣州市

安 徽:亳州市、歙县(黄山市辖县)、寿县(六安市辖县)、绩溪县(宣城市辖县)、安庆市

湖 北:武汉市、荆州市、襄阳市、随州市、钟祥市(荆门市辖县)

山东:济南市、邹城市(济宁市代管县级市)、曲阜市(济宁市代管县级市)、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泰安市、蓬莱市(烟台市代管县级市)

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浚县(鹤壁市辖县)、濮阳市、开封市

湖 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湘西州辖县)

四 川:成都市、自贡市、阆中市(南充市代管县级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成都市代管县级市)、泸州市、宜宾市、会理县(凉山州辖县)

云 南:昆明市、大理市(大理州首府)、丽江市、建水县(红河州辖县)、巍山县(大理州辖县)

贵 州:遵义市、镇远县(黔东南州辖县)

西 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驻地)、江孜县(日喀则地区辖县)广 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湛江市代管县级市)、中山市

广 西: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 南:琼山区(海口市辖区)、海口市

陕 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渭南市代管县级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甘 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 海:同仁县(黄南州首府)

宁 夏:银川市

新 疆:喀什市(喀什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特克斯县(伊犁州辖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20座增补城市,共计119座。

下载文化名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名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汇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1.北京7.杭州13.开封19.遵义 2.承德8.绍兴14.江陵20.昆明 3.大同9.泉州15.长沙21.大理 4.南京10.景德镇16.广州22.拉萨 5.苏......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 传统文化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曾为沿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在西周为郭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聊城邑(今......

    021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海 北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遗存数量众多。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还有已登记调查的文化遗存......

    历史文化名城余姚(精选五篇)

    感受历史文化名城余姚 余姚是我的故乡,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余......

    弘扬濮阳孝道文化名城

    [转载]弘扬濮阳孝道文化名城 弘扬濮阳孝道文化名城 亢耀勋 ---2011年成立濮阳市孝道文化促进会,会长王永君让我担任了副会长,并说:“你任副会长吧!当顾问顾而不问。”这样,我不可......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南依沂蒙,北傍渔盐海区。古时之所以称此地为青州,是因为青州位于九州的最东方,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故称青州。青州周代......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