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时间:2019-05-13 09: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第一篇:×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欠发达地区促进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市文化名城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对策与思路,为下一步我省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参考。

一、@@市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状况

@@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7o42'--28o20',东径118o42'--119o25',东接云和、景宁县,南连庆元县,北临遂昌、松阳县,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是温州、台州、丽水进入闽赣两省的通道,自古为浙、闽、赣毗邻地区的商业重镇,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辖区南北长70.8公里,东西宽70.25公里,面积3059平方公里。全市辖九镇八乡,442个行政村,总人27.14万。@@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龙渊镇。@@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青瓷之邦、宝剑之都、香菇之乡享誉海内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赢得世人的赞誉,被誉为“处州十县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城北牛门岗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遗物,表明早在6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大窑、溪口、源口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宝剑遗址剑池湖,修建于后晋天福九年的千年古刹清修寺,别具一格的廊桥安仁永和桥,浙江大学@@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表明了@@文化底蕴的丰厚。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新石器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世界香菇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美誉,说明“处州十县好@@”名不虚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人士。北宋天圣二年到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的250年内,@@共出了248名进士。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传为千古绝唱;北宋政治家何执中,官至宰相;吏部尚书管师仁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明初章溢辅助朱元璋开国立业,与刘伯温等并称为“四先生”。辛亥革命先驱、浙江同盟会领导人徐仰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季步高等则是近代@@人民的杰出代表。@@也是浙江省革命老区,宝溪乡高山村、住龙镇水塔村还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浙江省第一部电台就诞生于此。

@@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全市有越剧、京剧、婺剧、瓯剧、木偶、音乐、舞蹈等专业及业余表演团体。龙灯、马灯、火花树、花鼓、赛龙舟、舞狮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常年活动在乡村。越剧《高枝吴三春》成为八百里瓯江的姻缘情思,是“活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安仁镇的板龙,龙渊镇的赛龙舟,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生态文化耐人寻味。市内蕴藏有茂密的森林,木本植物种类繁多,约有八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4%。林木蓄积量达1018万立方米,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称。凤阳山被称为“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区内风光旖旎,尤以云海、飞瀑、奇花、异木引人入胜。披云山、昴山、天平山、棋盘山、白云岩等景区内都保留了许多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也十分宜人。

@@的历史文化,这是祖辈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财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挖掘历史文化,把传统优秀文化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大文化”思路、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新路子。

二、文化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对名城建设与保护的程度。如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战略眼光,偏重兴建道路和高楼大厦,就往往忽视保护名城和文物;只强调旧城改造的需要,不考虑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就必然损伤名城旺盛的生命力。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传统民居及街区如何保护尚未引起重视,未认真研究保护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视同城市规划一样对待,不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程序办理,拆除或改建已经明确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以及历史街区。文物被拆毁或者保护不力的现象尚未解决。

2、“旧城改造”误区,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性的破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脱胎换骨”改造方式,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复存在。现在还有一些人对古代创造的成就看不到价值所在,在保护和建设中,往往以现代文明冲击古代文明,使一批负载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信息的建筑,许多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物古建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具备文物价值的复制品、假古董。

3、经费严重缺乏,队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缺乏,@@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十分艰难。由于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涉及面很广,仅历史文物保护一项工作就十分繁杂,而市文物办、市博物馆及考古队等人手有限,各区乡镇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无法对这一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关于开发经费,从目前来看,该市的投入是较为有限的。这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投入不够与领导的观念问题亦有关联,主要认为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立竿见影,难以立即创造效益。同时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不顺。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十分重要。但管理所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较多,如市文物办、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园林局、城建委等及各区、乡、镇政府,政出多头,难以协调。

4、依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观念淡薄。@@市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遭到人为的破坏,即所谓建设性破坏,这类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行为人、领导干部的文物保护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特别是有的明知我国有文物保护法,省市均有文物保护实施办法,却不依法办事,有法不依,长官意识,权大于法,目光短浅,致使许多历史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5、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经济建设压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市一直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在经济建设中,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加以指导,只求经济效益,以经济建设为借口,不考虑历史文化资源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两者成为对立的矛盾而无法协调,从而造成历史文化资源的大量损耗。

三、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文化名城建设是@@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载体。要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竞相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事业初步繁荣,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力争把@@市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科技发达、文化事业整体水平较高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规划,调整布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名城建设机制。一是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文化内涵,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二是通过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努力把@@市建成浙闽赣边区县市文化集聚、辐射中心;同时结合经贸活动和积极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扩大影响,提高辐射力。同时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力争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突破。一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事业的改革步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档案馆等公益性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财政予以重点支持;剧院、艺术表演团体、游泳馆、娱乐公司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二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创新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三要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文化的新途径。

2、加强思想文化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大力弘扬“团结实干、负重拼搏、开拓创新、敢于争先”的精神,凝聚和激励全市人民全力以赴实施文化名城建设工程。二是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振兴@@、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德治与法治并举,形成扶正祛邪、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从群众最关心、能参与的具体问题抓起,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为载体,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同时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学校网点设置,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到2003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管理区一所完全小学;建设好五所高标准示范学校。力争到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将市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最终办成@@市职业技术学院,使之成为高校园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使农业先进实作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农作物和家禽、水产的优质品种覆盖率和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坚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一方面要重视培育大城市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和现代品位的城市文化形象。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全方位营造现代化大城市的文化景观,构筑文化产业高地,实现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强集镇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建设“一乡一品”农村特色文化;对较有影响的民间文艺和饮食文化,如龙渊龙舟、安仁板龙、石马花灯,安仁鱼头、查丰泥鳅等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新石器、青瓷、宝剑、民俗、宗教五大文化的研究,组织出版研究成果,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努力扶持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的新人。要发挥和利用本市生态优势和人文交流渠道。通过举办中国@@青瓷宝剑展示会、@@山登山节、龙舟节、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展示、宣传@@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4、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发展实力。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实现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实行“层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归口管理”的制度,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手段和方法,健全机构,改进装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加大对执法工作的投入,强化文化市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努力营造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良好法治氛围。坚持管理与繁荣并重的原则,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着眼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扶持和倡导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项目,引进国内外优秀产品和项目,大力发展内容健康、娱乐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众娱乐项目,培育和扶持演出、展览、推广等中介机构,推进集约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通过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盘活存量,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文化设施要纳入城市发展统一规划,在立项、资金、用地、规费和拆迁安置等方面,给予保证和优惠。尽快形成旅游观光、健身、文化娱乐等支柱产业,以@@市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加快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开发、开辟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在市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挖掘人文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修订涵盖全市各区的《@@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按照“以文引游、以游兴商、以商促文”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整体复古、独立成区”的建设目标制订实施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提供政策优惠,引进外资、吸纳社会资金实行连片改造,逐步将老城建设成为文化博览旅游区,使之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市和各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文物保护和修缮经费,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成立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要做好大窑窑址、剑池湖的保护规划工作,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大窑国家遗址公园、欧冶子公园、仙宫湖窑址群游览区,西街古民居一条街。同时加强龙渊镇下樟村、宫头村,上洋镇源底村,城北乡上田村和八都镇双溪口村等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

6、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加快文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与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促进文化人才集聚,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业务尖子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及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重点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产业研究策划人才,特别要在有影响的文化若干领域培养大师级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文化单位性质和运行特点的用人管理机制,对特殊文化人才,实行特殊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多出作品、多出成果,鼓励专业人才创办文化企业、经营文化产业。推行基层文化单位领导班子选聘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加强文化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步伐,形成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人才的管理与教育。制订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7、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实现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确实抓好对文化名城建设的领导,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文化名城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一是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三是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从最迫切、最关键、对全局工作带动最大的事情抓起,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四是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文化创新,大胆改革,着眼未来。建设和开发都要注重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五是坚持依法管理,实行公平竞争,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文化行政法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把文化名城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非法买卖和盗掘古窑址、古墓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和文化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文化市场。确保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二篇: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模版)

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欠发达地区促进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市文化名城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其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对策与思路,为下一步我省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参考。

一、@@市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状况

@@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7o42'--28o20',东径118o42'--119o25',东接云和、景宁县,南连庆元县,北临遂昌、松阳县,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是温州、台州、丽水进入闽赣两省的通道,自古为浙、闽、赣毗邻地区的商业重镇,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辖区南北长70.8公里,东西宽70.25公里,面积3059平方公里。全市辖九镇八乡,442个行政村,总人27.14万。@@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龙渊镇。@@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青瓷之邦、宝剑之都、香菇之乡享誉海内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赢得世人的赞誉,被誉为“处州十县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城北牛门岗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遗物,表明早在6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大窑、溪口、源口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宝剑遗址剑池湖,修建于后晋天福九年的千年古刹清修寺,别具一格的廊桥安仁永和桥,浙江大学@@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表明了@@文化底蕴的丰厚。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新石器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世界香菇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美誉,说明“处州十县好@@”名不虚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人士。北宋天圣二年到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的250年内,@@共出了248名进士。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传为千古绝唱;北宋政治家何执中,官至宰相;吏部尚书管师仁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明初章溢辅助朱元璋开国立业,与刘伯温等并称为“四先生”。辛亥革命先驱、浙江同盟会领导人徐仰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季步高等则是近代@@人民的杰出代表。@@也是浙江省革命老区,宝溪乡高山村、住龙镇水塔村还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浙江省第一部电台就诞生于此。

@@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全市有越剧、京剧、婺剧、瓯剧、木偶、音乐、舞蹈等专业及业余表演团体。龙灯、马灯、火花树、花鼓、赛龙舟、舞狮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常年活动在乡村。越剧《高枝吴三春》成为八百里瓯江的姻缘情思,是“活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安仁镇的板龙,龙渊镇的赛龙舟,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生态文化耐人寻味。市内蕴藏有茂密的森林,木本植物种类繁多,约有八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4%。林木蓄积量达1018万立方米,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称。凤阳山被称为“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区内风光旖旎,尤以云海、飞瀑、奇花、异木引人入胜。披云山、昴山、天平山、棋盘山、白云岩等景区内都保留了许多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也十分宜人。

@@的历史文化,这是祖辈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财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挖掘历史文化,把传统优秀文化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大文化”思路、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新路子。

二、文化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对名城建设与保护的程度。如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战略眼光,偏重兴建道路和高楼大厦,就往往忽视保护名城和文物;只强调旧城改造的需要,不考虑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就必然损伤名城旺盛的生命力。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传统民居及街区如何保护尚未引起重视,未认真研究保护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视同城市规划一样对待,不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程序办理,拆除或改建已经明确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以及历史街区。文物被拆毁或者保护不力的现象尚未解决。

2、“旧城改造”误区,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性的破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脱胎换骨”改造方式,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复存在。现在还有一些人对古代创造的成就看不到价值所在,在保护和建设中,往往以现代文明冲击古代文明,使一批负载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信息的建筑

第三篇:文化名城

建设文化名城 锻造城市之魂

2006-11-09 文章来源:《廊坊发展》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434人次

按:文化建设是目前上上下下都比较关心的一件事。霸州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文件名城”上升到站略层面,是富有远见的一种选择。本刊特发表杨杰同志的文章,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霸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使得不同类别、不同起源的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形成了超胜于人、不流俗变、包容兼蓄、大气开放的文化特性,也衍生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相叠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持续、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霸州在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在霸州的文化特质中,既有移民文化的包容,也有边关文化的果敢,又有榷场文化的开放,更有“水”文化的轻灵。霸州名人辈出,能够载入史册的就有数百人之多。如,古代的郝经、王遴、崔廷绶;近代的边宝泉、高步瀛、蔡慕韩;现代的张秀岩、韩复榘、李茂春;当代的荣高棠、李少春、许鸿斌等等,他们或在政治舞台叱咤风云,或在文界菊坛独领风骚,或在军旅江湖名重一时,或在工商业界举足轻重,激励着一辈辈霸州人开拓进取。霸州重视开放,从汉代到解放前信安始终是全国性的粮食集散地;宋辽对峙时期益津关是边境贸易中心;根治海河前胜芳是华北的对外开放中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霸州人开放前瞻的商业文化性格,形成了支撑霸州发展的“根”。霸州古迹众多。宋辽古战道,被誉为“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胜芳、高桥、燕家务的古乐,可以追溯到商代,堪称古代艺术的活化石;胜芳古镇的历史积淀不亚于苏杭,“三座桥”、“三宗宝”、穿心河和以张、王两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加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特有的民间花会艺术和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贯通南北、融汇中西的北方古镇风韵。还有千年龙泉寺,百年古祠堂,誉满京津的益津八景,见证历史的名人故居,等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串起来就是魅力,推出去就是品牌。

建设文化名城、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是霸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实现三大目标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文化与社会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争创经济强市离不开文化支撑,打造和谐霸州需要文化渗透。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只有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盘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才能推进霸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历史文化、精品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等十大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是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列入日程,摆上位置,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强化举措,扎实推进。

建设施。按照“十一五”规划,我们要在未来的五年中建设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文化设施。市区,要建设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广电中心、益津书院、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和霸州清真寺等十大文化工程。胜芳作为东市区,要建设民营大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更好地发挥其东部文化中心的作用。要完善其它乡镇的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并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条件的村街建设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包括使用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一条健身路径或4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健身场地。其它村街也要抓好文化大院建设,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场地。要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广大农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成为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

创品牌。要打造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四乡一镇”文化品牌。要以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为依托,以分布全市的农民剧团为基础,以活跃城乡的票友戏迷为骨干,进一步组织全市的戏曲演出、交流、培训、比赛等文化活动,在全国叫响“戏曲之乡”品牌;要以益津书院为依托,以书画爱好者为基础,以书画协会会员为骨干,定期组织书画笔会、举办名品拍卖、进行艺术交流、邀请名家讲座,促进我市书画艺术与京津乃至与全国书画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叫响“翰墨之乡”品牌;以诗词协会和谷风诗社为依托,以协会会员和诗词创作爱好者为骨干,扩大创作队伍,浓厚创作氛围,出版诗词集刊,叫响“词赋之乡”品牌;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大力建设温泉旅游设施,把温泉旅游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地融合,形成旅游、会展、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格局,叫响“温泉之乡”品牌。要尽快启动胜芳古镇保护性开发工程,恢复建设古河道、古街巷、古字号、古院落、古牌楼、古戏楼和文昌阁等一系列古镇名胜,再现北方“小苏杭”风韵。

活机制。要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运作机制。一方面,要努力形成文化活动的制度性规范,通过固定的文化演出日、书画拍卖日、艺术交流日以及创办温泉休闲节、家具艺术节等活动,形成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扩散效应;另一方面,无论是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是文化活动的组织,都要力求推向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涉足文化产业,使文化经济成为霸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抓普及。要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从文化设施的投入到文化团体的建设,从文化活动的组织到群众文化的普及,都要与城市文化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要注重对青少年和儿童文化素质的培养,把戏曲、书画和诗词创作纳入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从典型抓起,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要活跃社区文化,使广大市民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要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必须把企业的产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诚信、环保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重研究。要把对霸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上日程,邀请高层次专家,组织专门力量并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从文、武、商、俗等诸多层面、诸多角度,分专题、分系统地研究霸州的历史文化,适时组建“霸州”文化研究会,整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分析把握特殊政治历史背景和特殊经济地理环境对霸州发展的特殊影响,理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遗脉和商业文化理念,挖掘承载其中的地域文化性格魅力,以此丰富和弘扬“有史乃霸、有容乃霸、有德乃霸、有信乃霸、有勇乃霸、有忧乃霸、有梦乃霸”的“霸州”文化内涵,使文化生产力在民营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物化。

文化名城建设的保障措施

文化名城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事关我市发展全局,必须全市动员,上下一致,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形成千军万马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抓好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一方面,要把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评价我们的工作,既要看经济发展水平,也要看文化发展水平;评价我们的经济发展状况,既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要看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和文化的含量;评价我们的城市建设,既要看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要看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评价我们的素质水平,既要看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也要看领导文化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组织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文体局、广电局、文联等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协调联动,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积极配合,形成文化名城建设的强大阵容。

抓好对文化市场的培育、整顿和规范。一是要放开、搞活文化市场。要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社会办文化的发展格局。要吸引外资、民资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和提升演出市场、电影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艺术品市场。要鼓励文化策划公司、演出经纪公司、作品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开发和营销。要引导文化产业进行深度整合,重点发展科技教育业、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演出业、卫生保健业、体育产业等。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壁垒,推进广电传媒等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集团化发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式经营,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体。二是要建立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测,确保文化资源的科学利用;要加强对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市场监督机制;要加大对文化市场的集中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净化文化市场。

抓好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要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与文化名城建设同步;要保证重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要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落实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使用比例。对于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除应保证人员正常开支所需经费外,还应保障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费、业务活动费、设备购置维修费;图书馆购书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制定有利于筹集文化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和其它形式的投入,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捐赠和对我市举办的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重大宣传文化活动的捐赠,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文化发展扶持基金,鼓励发展新兴高科技文化产业。

抓好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和提高。文化以人为本,唯才是兴。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体制,才能创造一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必须建设好文化队伍。一是加大激励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文化大奖和文艺创作基金,重奖精品和精英,激励创作和创新。二是加大培养力度。要做好文艺精英培养规划,依托重点项目和重点课题聚集、培养人才;要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门人才;要鼓励自学成才,建立赴外学习进修机制,支持在岗进修和离岗培训;要搞好与高校联合办学、文化论坛等活动,促进文化信息交流,提高人才业务水平。三是加大引进力度。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针对文艺人才特点,可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文艺人才参与霸州建设。

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对“十一五”期间东莞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具体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麦真喜)东莞打造“四个名城”有了“实施指南”。今日(2月28日)下午,东莞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在市会议大厦召开,会议正式下发了《东莞市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等“四个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部署,未来10年,东莞将使所有的村(社区)以及企业、工业园区的基本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到2015年,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熟,公共文化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东莞市领导李毓全、王道平、冯同恩、严小康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首先对“十一五”期间东莞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具体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据介绍,“十二五”时期,东莞文化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四个名城”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作风锻造,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文化名城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实现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东莞文化工作将抓好全面铺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传承东莞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开展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优化文化发展环境等八大方面的工作。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要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挥文化对社会转型的支撑作用、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推动相关产业与文化融合,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以此激发产业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他要求,相关单位和各镇街在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以群众普遍受惠为方针、以社会积极参与维推动、以文化名城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抓好文学艺术精品的创造、抓好文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抓好文化展会活动的举办和文化市场管理,积极打造东莞特色文化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

根据下发的《东莞市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到2015年,东莞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全市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建设各项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

未来5年,东莞将全面提升镇街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全市32个镇街全部达到广东省镇街综合文化站特级站、实现24小时图书借阅全覆盖,各镇街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县(市、区)级国家一级馆以上标准,同时使所有的村(社区)以及企业、工业园区的基本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

实施意见指出,东莞要重点实施“三项目一计划”工作,具体包括落实市级“一中心一馆”建设项目,力争在2012年建成市民艺术中心并投入使用,参评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并成为国家一级馆,尽快解决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遗存问题,争取2011年对外开放使用,全面实施镇级“两馆评估定级”项目等。

实施意见还特别提到,今年要着力实施村社区“五个有”文化设施项目,并在会上公布了全市210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达标的村(社区)名单。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指出,今年各镇街管辖的文化建设未达标的村(社区)须按照“五个有”的标准100%建成,完成不了任务的,将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

在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东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提出,东莞将着力构筑涵盖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层次保护网络,建设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打造一批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另外,东莞还将组织编制《莞城历史城区保护整治专项规划》、《东莞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规》、《东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紫线规划》、《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科学合理改造,恢复东莞历史风貌。

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在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方面,根据《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提出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的目标。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50 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同时,文化产业质量要明显改善。力争拥有一大批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拥有一大批优势行业、强势品牌和核心产品,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和博览交易等平台,形成定位鲜明和效益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品牌群。

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实施“六大精品工程” 打造精品力作

《东莞市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提出,要力争推出一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省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

未来10年,东莞将以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社科理论、新闻出版等领域为重点,以“出名家、产名作、做名团、办名节”为核心,大力实施文化创作精品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书画摄影精品工程、影视动漫精品工程、社科理论精品工程和新闻出版精品工程等“六大精品工程”,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的全面繁荣和跨越式发展,力争推出一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叫好叫座的文化艺术精品。

数看“四个名城”

从今年起连续五年,东莞将从“文化东莞工程”50亿元专项资金中,分别安排约 16亿元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13亿元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6亿元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5亿元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葛西劝、徐华 通讯员孙鹏)保定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打造文化名城。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目前,市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3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各县(市)建起文化馆23个、图书馆22个、“农家书屋”近3000家。同时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推出了“彩色周末”、“古城戏剧节”、“社区艺术节”等一批品牌性文化活动,去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4226场。作为文物大市,保定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实施了包括“莲池后三景”复建、光园修复等9项文化文物建设项目。目前,莲花池“后三景”修复工程和西大街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直隶总督署、光园等古建筑重放异彩,成为展现保定悠久历史文化的亮点。

文化人才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保定市大力培养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该市和保定籍著名剧作家苏叔阳多次合作,编导了《荆轲与秦王》、《直隶风云》等剧作,并利用直隶图书馆遗址建立了苏叔阳文学馆,成为全市第一家以文化名人命名的文学馆。该市还充分发挥高校集中、人才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目前,高新区动漫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5家,保定中科帷幄公司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麋鹿王》荣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戊鼠闹花灯》和《地震与防灾小知识》两部动画片,填补了我省动画系列影片的原创空白。

九项工作加强文化名城建设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浏览量:238 广东文化网 时间: 2011-02-25来源: 中山市文广新局 作者:

中共中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胜利召开后,该市文化部门按照全会提出“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名城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省委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和指标,在2011年将下大力气推进博物馆群、新图书馆、城市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硬件设施。结合2011年该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文化节、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多个重大活动,主要抓好以下九大项工作:

(一)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着力提升中山的城市影响力

借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升中山城市精神面貌和城市影响力,结合中山市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以及群众文化工作特点,组织实施“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展览”、“辛亥革命前后的香山文物展”、“辛亥革命中的香山人”和编写《辛亥香山》连环画、向社会征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等九大项文化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对孙中山先生和中山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把孙中山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研究结合,弘扬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优良文化传统,激发中山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借助和弘扬中山先生的影响力,提升外来人对中山的认同感,增强中山市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二)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努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1、推动特色博物馆群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启动中山漫画馆和博物馆群的建设,以此带动古镇灯饰博物馆、红木家具博物馆等一系列产业特色博物馆建设。同时扶持各类民办收藏馆、博物馆建设,形成富有中山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构筑特色博物馆之城。推动文物保护和非遗的抢救利用,推动旧城改造,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在保护、改造、建设和利用的有机结合中,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推动新图书馆建设。按照市政府正式批复的选址,尽快开展及完成可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处理好新图书馆建设期间的图书采购、借阅和保管工作,为市民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加大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新馆建设储备专业管理人才。进一步拓展馆外服务,加强管理工作,完善总馆、分馆、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多层次服务网络。

3、牵头组织实施城市雕塑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要求,牵头成立城市雕塑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在城区重要路段和公共场所规划建设一批雕塑,尽快启动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尽力保证其中的兴中园雕塑群和江滨雕塑群在辛亥革命纪念日前竣工。积极协调中山历史文化资源的统一规划、有效利用,城市雕塑要充分论证,宁缺勿滥,精益求精,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群众的评价,早日做好方案交住建局施工。

4、配合创建孙中山故居5A景区。配合市旅游部门,将孙中山故居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整合翠亨村一带旅游、文化资源,形成品牌效应,打造龙头旅游产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要按照创建标准,统筹各项改造工程,抓紧实施。

(三)拓展公益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普惠”工程,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制定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提升品牌文化活动的普惠度。继续举办绿色暑假、公益艺术培训下镇区、香山讲坛进社区?民生开讲、中山市社区文化节、中山读书月、“艺术之门”公益讲座等品牌文化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全市广场群众歌咏活动,提升广场群众歌咏活动层次,扩大合唱活动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举办好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中山市第五届合唱节。四是继续实施资助业余文化团体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试验性计划,制定业余文化团队评估定级分类资助管理办法。五是努力扩大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率。着重解决好偏远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传输,在镇区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宣传工作,为镇区的数字电视转换做好铺垫。开展“2131”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

(四)强化文艺创作及辅导工作意识,努力打造一批反映本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

推动市文化艺术创作室尽快确定本部门工作定位和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及未来工作规划,加快人才引进,健全工作队伍。确定市文艺创作室工作重点为策划重点题材、创作重点作品,培养重点作者,为该市“三名”文化工程做贡献。争取今年内出台实施《中山市文广新局鼓励和繁荣业余文艺创作实施办法》(试行),指导、扶持、鼓励全市业余作者开展文艺创作。推动市群艺馆充分发挥业余创作组织者、引路者、辅导者的重要作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组织和指导基层文化部门、业余作者开展文艺创作,以创新精神和扎实作风探索业余文艺创作和业余文艺表演的新渠道、新方法。

(五)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文化支撑

1、加快中山游戏游艺产业集群发展。出台《关于加快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大奖,加快核心内容自主研发,落实港口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工业用地指标,重点建好“一个中心、四个平台”。继续办好2011年“游博会”,推广中山游戏游艺行业创新产业模式。

2、加大两岸文化产业园推进力度。尽快请示市政府明确领导小组和实施主体,配合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孙中山文化工程、孙中山故居5A景区创建、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建设等六方面相结合,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园区建设。

3、推动镇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文化,提升特色产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制造业的“产业文化化”,形成“镇级产业集群”。成立市级版权服务中心,积极帮助镇区申报成为版权兴业基地,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助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兴的版权产业,探索发展版权交易,使之成为中山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4、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鼓励措施。探索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争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继续办好中山文化消费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市场。

(六)力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品牌化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物抢救维修工程项目,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完成文物普查数据整理阶段工作,完成中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成果资料的公布、编撰和出版工作。

力争年内完成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布展及开馆工作。开展第四批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开展非遗专项课题研究和第六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继续建立3个传承基地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定工作。启动全市各镇区非遗保护和发展人才培训工程,组织有代表性非遗项目参加第三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大型展出活动。在中山市策划组织2011年珠中江民歌大赛和举办三市合唱展演。

(七)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

积极稳妥做好该市新一轮网吧的拍卖审批工作。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第二次测评检查。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重点围绕版权执法、未成年人保护执法、区域协作执法三项主题,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及完善文化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印刷行业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对出版、印刷、网吧、游戏游艺等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协调行动、资源整合、行业保护、行业促进的作用。

(八)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创新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方式

加强技术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播出的技术防范能力;加强对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强广播电视台站广告播出的监管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播出措施,确保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传输。以开拓创新精神开展对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和全省网络整合后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探索。

(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鼓励创新、激励进取的良好人才环境

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事业单位激励体制,争取提高员工收入,以事业激励人、以待遇留住人。通过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加快培养和引进文化新锐,为该市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工作需要的农村综合文化站,使农村综合文化站综合得起、综合得好,名副其实。推动中山的特级文化站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位置。编辑:

平阳县昆阳镇“七大工程”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2011年04月19日 17:35:43 浙江文明网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平阳县文明办 编辑: 楼宇

今年,昆阳镇将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重点实施“七大工程”,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这“七大工程”分别是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文物古迹保护工程、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宗教文化挖掘工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和历史文化研究宣传工程。其中,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平塔龙山公园工程建设,完成坡南街,解放街南段东、西坑至通福门段和城东(东门)老街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同时配合做好平瑞、平宋塘河水系整治;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将完成谢侠逊旧居的修缮保护,完成凤山村余宅大份、二份维修工程;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十三军烈士埋葬地、烈士公墓、烈士纪念馆等的抢修和保护,搞好周边环境整治;宗教文化挖掘工程,将加大对东岳观道教音乐等宗教文化的挖掘;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将配合做好平阳博物馆建设工作,完成谢侠逊棋院建设和文昌阁(忠烈祠)内部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将配合做好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重点扶持温州鼓词、东岳观道教音乐、卖技、舞龙、平阳山歌等昆阳地域特色的戏曲文艺项目,加大对太平钿剪纸、油纸伞、牛筋琴、蛋画、米塑、木头雕刻等一批昆阳工艺绝活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研究宣传工程,将开展历史人物、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编撰《昆阳记忆》丛书。

第四篇: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发布时间:2011-10-26信息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姚碧波 张奔 王立伟 曹玲

要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至关重要。围绕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过去五年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叶胜利等委员说,过去五年,舟山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应该说,这是比较概括性的。事实上,这五年,舟山文化事业发展是全方位的,既有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投入使用等,又有软件方面的提升,如市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等。从我市文艺界来看,这五年,就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海洋文化名城的建设。

黄立宇等委员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即使经济再发达,也是难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后五年要大力实施“海洋文化六大工程”,切实增强城市软实力,文化阵地覆盖面等重要指标达到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要求。还提出要全面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着力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水平。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看到了舟山明天灿烂的文化事业。

王敏杰等委员说,文化是个大概念,还包括教育、科技、体育等,单就文化事业这一层面而言,政府对今年的工作安排是务实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要深入实施“海洋文化六大工程”,加快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就要从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影”工程;做好海洋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城体育馆工程建设等工作抓起。这些工作做好了,必将有力地推动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邱宏方等委员说,舟山系列海洋文化活动,带有鲜明的民间和现代海洋文化特色,其中蕴含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分,特别是民俗民间艺术形式尤为丰富。目前,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但同时也应重视对现代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为此,建议成立舟山海洋文化节庆活动领导机构,制定舟山海洋文化节庆活动规划,出台新设大型活动的审批办法,科学论证,以避免大型活动的重复,造成无为的浪费。同时,要建立舟山海洋文化艺术影像馆,想方设法集合全市历届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影像图片,制作成DVD或幻灯片,让来舟山观光的人们能在影像馆里随意点击,便可看到任何一届舟山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的盛况。

车志宽委员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舟山有着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像葛云飞、朱葆

三、董浩云、乔石、安子介、丁光训、董建华等,但一直以来我们缺少一个平台将这些名人文化进行集中展示。为打造海洋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应该对舟山名人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要着手收集整理名人资源;在公共场所设立名人石碑、雕像;编撰名人文化资源研究专著;让名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名人。

方娜委员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先人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先人的生活足迹逐渐被后人所遗忘,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将失去传承人。为了记录先人的生命踪迹和舟山历史痕迹,抢救、挖掘和保护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遗产,在我市建立一家综合性的民俗文化遗产博览园十分重要。创办民俗文化遗产博览园,能集中全市分散的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以丰富的实物和适度的场景,客观地再现舟山历史的民俗风情,这是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一项可行的举措。

王敏杰委员说,舟山渔民画享誉中国艺坛,成为我国当代民间绘画的一部分。近年来,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多次举办了“舟山渔民画艺术节”,从而更加确立了舟山渔民画的地位。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对舟山渔民画的影响较大,为此,建议设立舟山民间绘画创作基金,成立舟山渔民画创作中心,搭建文化产业化平台,增加对各渔农村社区的美术人才输入和培养。

叶胜利等委员说,舟山曲艺是舟山群岛历史文化奇葩之一,如“文武走书”在解放初期定海城里就有群英、中大街、城隍庙、道头、祝家弄五大书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并列为发展海洋文化事业的六大工程之一,广大曲艺爱好者也利用广场、公园等场地开展群众性的演出活动。但随着人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的增长,这种无组织、无人管的状况亟待解决。为此,建议市政府在定海老城区中心地段划出300~50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演出场所,根据市场需要组织文武走书、木偶戏剧、相声小品等曲艺演出。

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养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市人大代表、定海区文化馆副馆长徐霞女说,在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社区文化”是重要的抓手,通过社区文化的推进,使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据徐霞女介绍,目前,定海区文化馆的13名文艺业务干部分别联系了渔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各一个,定期下社区进行文艺辅导,一年每人下社区不少于30天。通过业务干部的指导,社区自发的文艺队已建起了100多支,也涌现出了不少社区文艺创作和表演人才。这些文艺群体时常活跃在社区,丰富了社区文化,尤其是充实了渔农民的业余生活。此外,还定期组织“文艺下乡”活动,今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已为渔农村送了24场戏。

“尽管我们每个业务干部都开足了马力,但每当我们下社区时,还是能强烈地感受到社区群众对文化的一种需求和渴望。”徐霞女感叹地说,现有的文体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基层文化阵地缺乏,尤其是文艺人才紧缺的矛盾最突出。徐霞女说,定海区有34万人口,而专业的文艺干部算起来不上20人,文艺干部配置缺乏,且涉及的文艺门类也相对较少,有的门类缺乏接班人。近年来,馆里只引进了5名文艺干部,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然,这也对我们文艺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作、导演、策划、组织等样样都能。

徐霞女说,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一种既能缓解群众文化需求,又专业、操作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今年2月成立的海之韵艺术团是我们走的第一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艺术团的演员来自艺校、有专职、兼职演员,是一个民间团体,通过政府扶持、文体部门把关的运行模式,保证了节目质量,能定期将精神食量送到群众中去。今年,我们将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定海白泉文化广场现已动工,干文化中心大楼也正在规划中。我们还要继续抓好群众文体团队,抓文艺精品工程、加大文化创新,丰富文化创作。首届中国舟山双拥文化节将是今年定海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将加大民间民俗艺术的探究和保护。

市人大代表、普陀区虾峙镇文化站站长张红燕说,虾峙镇一直来渔村文化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是市、区建设海岛百花工程重点镇、小康文化示范点,并获得了省“东海文化明珠”称号。目前,全镇17个村“村村有基地、村村有队伍,村村有活动”,渔农村文化建设有声有色。镇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渔农民文化广场和渔文化博物馆,特别是三年一届的虾峙渔民文化节、万名渔民祭海大典,不但为广大渔民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成了文化强镇建设的突破口,渔民文化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参与性,已成为海岛生动而独特的村落文化现象,成了虾峙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张红燕说,镇文化站多次组织各种文艺培训班,帮助指导各村组建文艺团体,辐射作用正在显现,镇村两级文艺网络体系也已形成。结合新社区建设,推进文化建设步伐,创建文化重镇,文化站还专门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阶段性文化建设具体目标和要求。同时,将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渔民画工作室、艺术档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成立业余书法协会、文学写作协会等,举办渔区特色的各类比赛活动,扩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规模,打造渔村文艺团队,培育出一批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此外,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利用各社区文化阵地的优势,开发一个渔文化名人基地。

第五篇: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

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质、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

在世界发展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掠夺性生产也日益严重。为追求发展速度,人们无度开发,致使生态失衡。在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于是人们呼唤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协相处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它具有安全无公害,节能低耗,高经济效益的特点。生态经济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今春,我省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一、生态市建设势在必行

1、生态现状堪忧

我们生态现状如何?到底离生态市还有多远?广州市定了一个量化标准。现与蕉城区(2000年)相关数字,进行对照(前为蕉城区数字):

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广州市标准为16平方;

城市污水处理率0.38%,广州市标准为100%;

噪声达标区34.3%,广州市标准为100%;

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0.56%,广州市标准为>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广州市标准为3500人;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247元,广州市标准为22万元;

第三产业比重为48%,广州市标准为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广州市标准为22平方;

——仅上面几组数字就足以说明我们生态现状中存在的差距。不仅如此,掠夺生产普遍存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森林过度砍伐,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全都没有处理,垃圾四处堆放;空气污染、农药污染相当严重。更严重的是生态意识淡薄。没有多少人了解生态的真正涵义,以及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生态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农村几乎没有生态建设规划。

其实,生态市建设我们具有许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资源。土地资源充足,旅游资源丰富,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网建设令人瞩目,港口码头星罗棋布,铁路、机场建设即将动工。

三是环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绿亮洁工程全面展开,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宁德污水处理厂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蕉城的污水污染问题,也给闽东树立一个典范。安全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灾工程连年兴建,保证人民与生产的安全。

五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环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洁高效结构优化的行政区政府雏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区文化、企业文化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六是改革开放正逐步深化,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这些都为生态市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生态市建设势在必行,但也确实可行。

二、生态市建设思路

宁德市是一个新兴城市,新兴城可以画出最新的图画。生态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环境无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

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主要指发展生态型产业。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绿色消费等。

二是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1)城镇要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2)农村实行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推广清洁能源。

三是构建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绿色食品检测系统。(2)生产安全方面,建立防灾减灾体系。(3)资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处理好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4)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险率达100%。

四是构建高效的科学决策、科技支持体系。(1)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

如何建设生态市,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创建生态中心城

生态中心城即生态示范城,东侨新区就是新城雏形,已经有很好的规划。建设生态中心城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为发展生态经济奠定基础并树立典范;也为推进闽东中心城建设,成为生态市建设的龙头独树一帜;更为经营城市,与国际城市发展接轨,发展城市经济建立了楷模。

(1)生态市中心城未来设想。旧城--生态城--生态海城,三位一体便是中心城发展的未来。在起初的设想中,生态城以二十年以上时间建成,临海生态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时间建成;如今人们嫌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内建成五十万人口的都市。生态中心城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五个生态系统:生态人居系统,市政生态系统,工业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政治文化生态系统。

&nbs

下载×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推荐]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文化方面组织课题组,从200年3月下旬至6月底,就本市剧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建设,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

    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古都独特魅力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主持召开市委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专题会。市领导杨益民、徐启源、朱华、黄忠勇、林瑞良参加会议......

    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大(同)扬昆曲 西延成桂杭, 南承景泉江, 长广遵苏开, 大理拉绍洛。 (一)1.北京2.大同3.扬州4.昆明5.曲阜 (二)6. 西安7.延安8.成都9.桂林10.杭州......

    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有众多的历史悠久的古都和古城,引起世界的瞩目和惊叹。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应是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11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名单: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承德市、保定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秦皇岛市辖区) 山西:太原市、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