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1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第一篇: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建设,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化魅力刚柔并济,才能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湘潭市准备申请历史文化名城,提出把湘潭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二五”期间,湘潭将重点实施“文化强市”11355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湘潭”。其中,在“十二五”期间,湘潭将下大力气做好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湘潭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湖湘文化的摇篮,又是湖湘文化交融区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红色圣地、湘学源头、湘商祖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相互融合,为湘潭文化发展和申请一般史迹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物质文化遗产

一、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湘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都获得的很好的成就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迄今2200余年。湘潭县杨嘉桥镇的金棋村老虎坑遗址,湘乡市金石镇岱子坪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证明此时境内居民已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商周时期,境内文化已相当发达。尤以湘潭县响水乡桂花村出土的豕尊、湘潭市区十八总福建会馆出土的铜爵造型雄伟、精美。商、西周时期的居落遗址也多有发现。市区霞城乡五星村就有大型村落遗址存在,出土的板瓦、沟瓦均为大型建筑物所有。湘乡牛形山出土的漆器,色彩艳丽,造型精美,十分罕见。作为历史上的“米市药都”,湘潭是明清以来湖南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城正街和窑湾一带,明清城市的格局还保留着一批古迹和历史建筑。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等立体构建了湘潭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为湘潭市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

湘潭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素有“金湘潭”的美誉。这座建于后汉时期的名邑,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影响现代中国发展的湖湘文化的源头,自古以来就营造了一种浓重的人文氛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湘潭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财富,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名人文化资源。春秋战国时,楚文化已十分发达,俗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赞誉。三国蜀相蒋琬即为湘潭境内湘乡人氏,曾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四人并称“四相”,被称之为“托志忠雅”的“一代名相”。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湘潭隐山碧泉潭畔设立碧泉书堂,培育人才,开一代学风,创立了以“经世致用”为主导思想的湖湘学派,成《春秋卷》,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由于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湘潭人才的成长崛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从十九世纪初始,湘潭更是英雄辈出,名人如潮。其中涌现出了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曾国藩四位名人。也有孙中山先生曾挽之为“刘郎死去霸图空”的民族英烈、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捐驱的第一人刘道一及其兄刘揆一;有“鉴湖女侠”秋瑾。

在湘潭这方土地上出现的这些杰出人物,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文化、艺术乃至社会伦理、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他们有的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有的为中国革命创立了赫赫战功,有的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品德、情操乃至鲜血和生命谱就了一曲曲惊世华章。

三、谈到湘潭的历史文化,除了丰富的“湖湘文化”,不能忽略的还有其“湖商文化”。湘潭的古代历史,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史。湘潭古代商业文化是我们赖以骄傲的城市文化历史中最为辉煌的闪光内涵,湘潭是古代商贸中心这样一种现象,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深深地影响了湖南甚至整个南中国。

湘潭自三国东吴时期就在今湘潭城区以西建城,是湘江岸边买卖集散之地,并逐渐由商埠演变成古镇都市,一直以来便是湖南重要的商业中心。宋代,湘潭县治移入今市区城正街。欧阳修的《湘潭县修修药师院佛殿记》曾记录了湘潭商人李迁之以商船航行于长江下游真州(今江苏仪征)一带,“贾江湖”、”“岁一贾其入数千万”,可见湘潭商业相当发达。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又因为湘江湘潭一段的航道稳定,最利泊舟,为一天然良港,所以湘潭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日渐突出。进入明清以后,湘潭水运日趋鼎盛,成为大米、湘莲、药材等商品集散地,故得“小南京”的美称。水运发达是湘潭作为商业重埠的原因所在,所以湘潭的商业地位一直在长沙之上。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湘潭在明清十分繁盛,被称为“米市”、“药都”,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金湘潭”之称。

毫无疑问,流传至今的商业文化是湘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悠久的城“总”文化。

湘潭素有“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的美誉。所谓“湘潭十八总”是指湘潭古时候的商贸繁荣老城区,古时候的湘潭城位于湘江河西,主体部分就是沿着湘江河边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每过一到两里有一个集市,称为“总”,湘潭从现在的湘江村一级渠一直到窑湾街道的石嘴垴依次分为一总到十八总。这条古老的商贸历史老街很多地方至今遗留着古时候铺砌的窄窄的青石板路。

“总”,是湘潭的城市特色。如果说湘潭旧时城市的格局在视觉上为一点一线:点便是城,线便是“总”,即沿江街道。早在宋代,这里的街市便沿江而建,不会下于十余里。大概是到了明朝,便有了“总”的划分。所谓“总”,便是街道一段区间的名称。各总设“值年”或“首司”,为公共事务管理负责人员。各总首尾,设栅为卫,入夜关栅,天明则启。

四、多彩的表演艺术(戏曲、赛龙舟、音乐、舞蹈、木偶戏)。

五、丰富的土特产品(槟榔、湘莲、湘潭酱油、酱瓣、酱菜、清芝斋香粉、湘潭油琢伞、菲菲伞)。湘潭人民用生动幽默的民谚“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飘,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总结了湘潭盛行一时的“特产“。发展格局

整个发展规划的理念是将整体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与更新利用相结合、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形保护与无形延续相结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进行名城保护,在此前提下,以文物保护、城市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为重点,促进名城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设一座既延续古城传统风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历文化名城。

一、保护框架

(一)城市整体层面保护框架的结构——一江两岸,双网连城。

一江两岸:湘江两岸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代表了湘潭城市的核心景观特色。

双网连城:利用湘潭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以湘江、涟水等水体,串联金霞

山、法华山等自然山体,结合城市绿色隔离带,形成生态绿网。

(二)旧城区层面保护框架结构——三点、两轴、两片

1.节点

旧城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历史节点为三点:望衡亭(上游)、万楼(下游)、宝塔(中游)。

2.轴线

(1)城正街—湖园路景观轴:以城正街街区、雨湖公园两大景观区为主体,内容包括传统商业街、文庙、刘烈士祠、三义井、抗日英雄纪念碑、基督教堂、榜眼故里、关圣殿、夕照亭等。

(2)湘江沿岸景观轴:由湘江风光带、城正街、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相串联的自然--人文景观轴。沿街道有丰富的沿江景观如望衡亭、窑湾汽车站、县衙门、河滨休闲绿化等。

(三).区域

1.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集中有反映历史的文化遗存,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参观场所较为安静,民俗活动场所较为热闹。

2.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以窑湾汽车站、唐兴桥等文物古迹为核心内容,临水而建的民居街巷为主体空间的区域。

(四)、保护主题

主题一:“金湘潭,再现昔日传统商业繁盛景象”

主题二:“绿湘江,展河西店宅格局特色生活氛围”

(五)、城镇及传统风貌保护

1、城镇格局:一廊贯莲城,两“街”首尾望,古城新韵显和谐。

“一廊”为河西湘江风光带绿色生态走廊,其建设要结合历史遗存与传统风貌,做出体现湘潭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

两“街”为城正街和窑湾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位于绿色生态走廊的两端,其建设应分别突出、强化各自的现有特点。

“古城新韵显和谐”指旧城的街道肌理在新河西旧城的建设中得到延续,使重新建设后的旧城仍富传统神韵。

2、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旧城风貌区边界的整理与体现

在滨河绿带中原址恢复八至十八总码头,做为景观化码头,以此为核心内容建设地方传统文化走廊,再现古城的“城、总”意境和传统河街景观,是具有可识别性的古城滨水边界;

以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为主要内容,在的雨湖公园中建设有湘潭传统文化意境的园林景观,形成富含古城历史韵味的中街景观;

(六)、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规划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关圣殿、潭宝汽车站、鲁班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昭山古蹬道、江西会馆牌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保护建筑28处;历史建筑79处。

(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规划对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历史文化街区和位于其外围的建设控制地带、旧城风貌环境协调区。

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对文庙的绝对保护为核心,对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的保护和更新,总面积为3.7公顷。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以窑湾汽车站、唐兴桥为中心的周边一定范围,以系统的整理和恢复窑湾区域传统城总格局为主体,力求再现古湘潭独具特色的城总格局和繁盛的米市、药都滨河传统商业,总面积11.4公顷。

(八)、保护与传承措施

构建完善的解说、展示系统,全面展示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整理传统的商业街巷,突出繁华的商业文化;构建特色商品制作展示场所和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平台,吸引社区居民与游客参与体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

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城市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通过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可有力把住并延续湘潭文化根脉,让湘潭历史文化的保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篇: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古都独特魅力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主持召开市委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专题会。市领导杨益民、徐启源、朱华、黄忠勇、林瑞良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两山两塔两街区”和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情况以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福州是拥有2200多年深厚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720万榕城人民的热切期盼。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对福州、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古城魅力。

就如何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会议强调:一要健全体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市区共担、合力推进,确保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完善投融资体制,总结实践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建立产权明晰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名城保护开发的产业规模。二要关注民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保护修复,既要恢复历史风貌,更要彰显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本着让利于民、造福百姓的宗旨,切实将保护修复与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实现和谐征迁,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支持。三要创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开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历史文化街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四要加快步伐。要抓紧规划制定,不断健全完善保护修复的各项规划;要加快安置房、保障房建设步伐,妥善安置好征迁群众的生产生活;要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区域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多拆少建,确保整体空间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和谐统一;要加强项目策划和运作,更大力度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推动地方性立法工作,为闽都文化核心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第三篇: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大(同)扬昆曲

西延成桂杭,南承景泉江,长广遵苏开,大理拉绍洛。

(一)1.北京2.大同3.扬州4.昆明5.曲阜

(二)6.西安7.延安8.成都9.桂林10.杭州

(三)11.南京12.承德13.景德镇14.泉州15.江陵

(四)16.长沙17.广州18.遵义19.苏州20.开封

(五)21.大理22.拉萨23.绍兴24.洛阳

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

徐福呼上天,重银济常熟,武保平安镇,淮南宁沈商,南歙寿襄丽,漳亳宜自潮,韩阆榆张敦,镇武日喀什。

(一)1.徐州2.福州3.呼和浩特4.上海5.天津

(二)6.重庆7.银川8.济南9.常熟 10.

(三)11.武威12.保定13.平遥14.安阳15.镇江

(四)16.淮安17.南昌 18.宁波19.沈阳 20.商丘

(五)21.南阳22.歙县23.寿县 24.襄樊25.丽江

(六)26.亳州27.漳州 28.宜宾29.自贡30.潮州

(七)31.韩城32.阆中 33.榆林 34.张掖35.敦煌

(八)36.镇远 37.武汉 38.日喀则 39喀什

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务院1994年1月4日批准)

郑随梅 集长青淄,临乐江建巍都。

钟岳柳泸,天汉同肇琼佛。

咸聊邹邯代雷衢。

祁浚正新赣哈吉。

(一)1.郑州2.随州3.梅州4.集安5.长汀6.青岛7.淄博

(二)8.临海9.乐山10.江孜11.建水12.巍山13.都江堰

(三)14.钟祥15.岳阳16.柳州17.泸州

(四)18.天水19.汉中20.同仁 21.肇庆22.琼山23.佛山

(五)24.咸阳25.聊城 26.邹城27.邯郸 28.代县 29.雷州 30.衢州

(六)31.祁县 32.浚县 33.正定 34.新绛 35.赣州36.哈尔滨37.吉林

第四篇: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有众多的历史悠久的古都和古城,引起世界的瞩目和惊叹。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应是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义的认识不统一,保护措施软弱无力,有文物法而缺乏操作程序,至今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已出了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主要是一些掌权的地方官员,缺乏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要的学术知识,缺乏对于名城保护实质是保护人类文明结晶的认识高度,因而往往不重视这项工作,甚至是在建设和开发的名义下,干着破坏和毁损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和街道布局的蠢事。如最近的曲阜“三孔”文物和建筑被野蛮水洗、文物严重受损事件,虽经新闻媒体揭露,国家有关文物部门的专家组检查,证据事实俱在,而当地有关部门的官员对此仍闪烁其辞,检查不痛不痒。又如江苏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主管部门狮子山楚王陵管理处擅自大规模进行所谓“回固保护”,致使许多珍贵的汉代兵马俑受到粉碎性破坏。这种在保护名义下的文物大破坏,至今没有得到认真的检查和处理。

二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结构、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趋于雷同化、趋一化,不注意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维护和体现,甚至出现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性建设必开发。四川成都市属崇州市为了修条新马路而将清代四川名将杨遇春的“宫保府”(市级文保单位)拆去。虽在拆毁过程中,因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而被迫中止,但已无法复原,只好拆迁,使崇州市城市遗产中一颗明珠和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志物,脱离原有文化环境而失去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当地官员也只是检讨了事。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借口旅游开发和建立开发区而使历史名城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遭致毁损的事也明有所闻。这应该是值得引直警觉和一个在问题。三是我国虽制定有《国有文物保护法》,其中也不乏保护历史名城的条款,但这些条款的约束力不强,对于毁损历史名城及其文物古城古貌的政府行为,该法更没有约束力,因而不断出一些有法不依、无法执法的笑话。定海古城因城市建设而惨遭毁损,古城古街道和名人民居大量被拆毁,当地老百姓忍无可忍,以“文物法”为依据上告当地地方政府,舟山市中级法院竟然判老百姓败诉。

以上问题说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应该对这种建设性、开发性大破坏的赵势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禁止。否则,其后是档堪设想,祖先留给我们的璀璨遗产将有不少败坏在我们这批建设者手里。

针对上述情况,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目前,不少城市规划,特别是已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虽包含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乃至划定历史保护区的内容,但多形同虚设,缺乏法定性,易受到政府行为的破坏性开发的影响。这些规划,尤其是国家级名城的规划,一般还报送国务院审批,但这些规划的执行情况则是另一回事,很不理想,以致改革开放20年来已经数次规划而又数易规划内容,缺乏法定的严肃性和规划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建议各个城市规划要由本城市的人大讨论批准,然后再送国务院审批,使之具有立法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地方官员不敢恣意妄行。

二、建议在《国家文物保护法》之外,单独制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其中尤其是对政府行为和首长行为的开发性破坏作出规定。凡对历史文化名城用建设需要名义而加以破坏的官员行为,要责任到人,加以惩治,情节严重者应给予撤职,违法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毁损历史名城和文物事件累累发生,与当地应承担责任的有关官员得不到惩治有直接的关系。

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政府官员,特别是主管文化文物的地方官员要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老实说,一些负有这方面管理责任的官员的文物知识的贫乏,使我们吃惊。不少破坏性开发的蠢事与主管官员素质的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四、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含金量”。这个名称不应仅仅是响亮的名声以及由此而来的旅游经济效益,更意味着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建设和保护措施的水平的认定。只有一流的水平才能与这一称号相适应。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是核心,管理保护是灵魂,要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来抓。建议要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措施那样,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和规矩,来抓我国授予“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称号的人作。对于申报名城,从整治环境、准备材料、申报、检查验收、讨论通过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过程。对于已有“名城”、“名镇”称号的城市,要定期检查名城状况,包括城市建设、地下地上文物保持情况,名城、名镇文脉和历史特点保护和弘扬情况以及因建设开发而出现的潜在的可能性破坏因素等等。要制订合格的标准。如遭致破坏,视其严重程度可列入“名城风貌濒危”名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持续破坏的现状。如累检不改,也可除名。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城11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名单: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承德市、保定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秦皇岛市辖区)

山西:太原市、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

吉 林:吉林市、集安市(通化市代管县级市)

辽 宁:沈阳市

江 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代管县级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无锡市代管县级市)

浙 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台州市代管县级市级)、金华市、嘉兴市

福 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龙岩市辖县)

江 西:景德镇市、南昌市、赣州市

安 徽:亳州市、歙县(黄山市辖县)、寿县(六安市辖县)、绩溪县(宣城市辖县)、安庆市

湖 北:武汉市、荆州市、襄阳市、随州市、钟祥市(荆门市辖县)

山东:济南市、邹城市(济宁市代管县级市)、曲阜市(济宁市代管县级市)、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泰安市、蓬莱市(烟台市代管县级市)

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浚县(鹤壁市辖县)、濮阳市、开封市

湖 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湘西州辖县)

四 川:成都市、自贡市、阆中市(南充市代管县级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成都市代管县级市)、泸州市、宜宾市、会理县(凉山州辖县)

云 南:昆明市、大理市(大理州首府)、丽江市、建水县(红河州辖县)、巍山县(大理州辖县)

贵 州:遵义市、镇远县(黔东南州辖县)

西 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驻地)、江孜县(日喀则地区辖县)广 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湛江市代管县级市)、中山市

广 西: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 南:琼山区(海口市辖区)、海口市

陕 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渭南市代管县级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甘 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 海:同仁县(黄南州首府)

宁 夏:银川市

新 疆:喀什市(喀什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特克斯县(伊犁州辖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20座增补城市,共计119座。

下载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5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 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报告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查报 ----市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研组 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 传统文化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曾为沿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在西周为郭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聊城邑(今......

    历史文化名城余姚(精选五篇)

    感受历史文化名城余姚 余姚是我的故乡,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余......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南依沂蒙,北傍渔盐海区。古时之所以称此地为青州,是因为青州位于九州的最东方,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故称青州。青州周代......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主要内容

    一、城市简介1 滔滔长江,奔流不息,在万顷波涛即将入海之际,她放缓匆匆东行的脚步,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泰州。有着“祥泰之州”美誉的泰州,具有6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