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演变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志。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对安康社会实现突破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跟进西部强省步伐的关健和突破口。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势在必行
“十一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全市上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氛围浓厚,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GDP达到137.8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5.54:29.79:44.67,以工业为主的二产成为拉动增长的中坚。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274.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9:34.6:41.5。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4.8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22.6%,分别低于国家、省上17.7个、21.3个百分点,说明安康仍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工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当前,国家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中后期,我市尚处于初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份额不足2%,在陕南三市中工业占生产总值比例最低。
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展中,我市面临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应注意把握本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放开视野,登高望远,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积极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新机遇,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选择
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抓好工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突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新型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45:43左右,每年工业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汉江干流旬阳、白河水电站建设进度,完成岚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汉江支流小水电开发。力促石泉、旬阳火电项目尽早开工。密切与中广核集团的合作,坚持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力度,适时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积极筹划高纯硅、单晶硅、多晶硅项目,启动光伏产业。逐步形成水火并举、核电、生物质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兼具的陕西新兴能源基地。
——打造新型材料基地。以实施《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为带动,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发展有色金属材料、钢铁、硅材料、钡化工、新型建材等矿石采选及其新型材料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体系,使之成为安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陕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壮大富硒食品集群。依托富硒资源,加快肉类、矿泉水、魔芋、茶叶、蔬菜等资源开发,引进战略投资,打造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富硒产品的加工、销售,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富硒茶生产、销售的链条,二是富硒水果、干果的品牌化包装、果脯生产以及核桃粉等固体饮料的开发、生产链条,三是富硒菌类的烘焙、包装、销售链条,四是魔芋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链条,五是富硒肉制品的加工以及相配套的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包装材料、物流运输以及相应的服务业链条。
——扩张生物医药规模。围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扩张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对现有医药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要素整合,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建设3-5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提升安康丝
第二篇:++市新型工业化汇报材料
**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汇报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8月1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我市新型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工业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积极推动及市直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合力兴工的氛围更加浓厚,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总量不断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总量大步跨越。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300亿元增加到5400亿元,连超7个省会城市;工业增加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工程机械、汽车等〃〃大产业规模工业产值由448亿元增长到2189亿元,增长3.9倍,工程机械产销量占国内行业总量的23%,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不断壮大。由“两区六园”发展壮大到“四区十园”,园区批复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125平方公里,〃〃经开 1 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园区。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51.6%增长到62.4%。工业投入强势增长。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累计突破4000个,36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达到2201亿元,为“十五”时期的五倍。技术创新成效明显。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37.6%提高到41.8%;国家级工业品牌达到33个,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53.6:4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63.1%、35.7%,其中工业对GDP贡献率为54%,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2011年,在全球局势错综复杂、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工业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全面启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三大工程,整体呈现“高开稳走”的运行态势。全年工业总量达到7176亿元,增长32.8%,规模工业总产值5957亿元,增长34 %,规模工业增加值2014亿元,增长22%以上,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128亿元,增长27.9%,工业投资 940亿元,增长32%,技改投资960亿元,增长32%,工业到位内外资410亿元,增长30%,新产品产值1730亿元,增长36%,规模工业增速列27个省会城市第2位,工业综合效益指标达384.1%,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为**“十二五“末跨入大中城市“第一方阵”,挺进省会城市“前五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前提下,我市工业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86.32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工业增加值1110.17亿元,同比增长16.6%。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力度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专门建立了市级领导重点产业联系制度,每个市级领导均联系1-2家重点企业。三是形成了部门配合、区县(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直有关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负责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各区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奖励办法,指标体系突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土地集约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每年定期组织督查督导,严格按程序进行考核,对一批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发[2008]7号)、《** 市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新工[2008]9号)、《关于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长发[2009]1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长政发[2010]23号)、《**市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1]93号)、《**市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1]9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长政发[2011]23号)等一系列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措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发挥优势,强化举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抓好顶层设计,加强科学引导。我市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了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等七个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010年1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在加速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目录》(第一批),并于2011年11月10日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政发[2011]23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注重产业规划,突出集聚发展。按照“特色立园、科技强园”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立足现在“三区入园”和 市级以下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三大产业聚集区。一是东部产业集聚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重点吸纳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集聚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产业优势,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二是西部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龙头,整合带动¥¥¥¥¥¥,远景规划40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业、食品医药产业和材料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南部产业集聚区。远景工业规划20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电力装备和家用电器等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3、汇聚优势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1年新增高性能复杂制造、杂交水稻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防治、光伏装备、油茶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复核通过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认定8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加强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目前,“**市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完成登记,全市联盟总数达到21家。三是做大做强科 技成果交易平台。2011科交会充分整合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务实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海内外5000多名嘉宾参加盛会,共收集科技成果9181项,收集技术需求576项,收集投融资需求343项,会期签订了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51个,签约金额达193.5736亿元。四是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中联重科自主研制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天骑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夹层杯法液基抗酸杆菌检验技术”,使我国的结核病检测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克“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大学“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获取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等三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三)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工业投入力度。
1、突出扶持重点,用好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扩大再生产,支持企业引进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资金引导,有效调动了企业投资积极性,推进了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了工业投资的大幅提升。2011年,市本级预算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2亿元,预算追加2000万元,从科技资金中切块安排2500万元,合计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达3.65亿元,较上年增长25%,高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平均水平(3.4亿元),高于“十一五” 期间的平均增长幅度(24.33%),工发资金中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达到9145.8万元(其中高端制造产业635万元、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538万元、新材料产业4733万元,新能源汽车255万元、信息网络产业2188万元、生物产业736万元、文化创意产业60万元),投入规模不断增加,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2、创新投入方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工业,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财政局、市工信委根据人大《决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有关要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研究制定了《**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草案)》,同时,参与设立由中南大学(**中南升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的湖南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并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经开始运行,《**产业投资基金的方案》已基本确定,待批复后可迅速开展工作,计划在批复后用两个月进行筹备,于6月底前完成组建工作。
3、完善激励机制,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市工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与国内外多家创投机构及证券机构对接,推动**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先后有宏梦卡通、天鹅工业泵、兴嘉生物等企业获得创投机构资金约5亿元。为助推企业上市,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金融证券办等部门针对全市拟上市企业组织了 多次专题培训,并制定了分步推进计划。拓维信息、博云新材、澳优乳业、梦洁家纺、加加食品等企业已成功在境内外上市。
(四)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环境。
1、转变作风,提高部门行政效能。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上下功夫。市城乡规划局针对规划审批时间较长,一次性告知不够明确,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的问题,全面推进行政许可改革,着力压缩规划审批时限,规划许可总时限从原来的109天压缩至40天。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项目的用地与拆迁服务工作,凡新型工业化项目用地,简化进窗手续;对城市圈内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单独选址项目农用地转用等方面简化办事环节,由局领导转批给相关处室,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市工信委对较大工业招商项目采取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的招商策略。如在中联重卡、博世力士乐、汉德车桥等项目的招引过程中,指定了责任领导,成立了工作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随时协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2、务求实效,抓好工业“两帮两促”。2011年。**工业系统“两帮两促”工作秉承高效和务实的作风,围绕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举措,狠抓落实。全年统筹调度57 个帮扶小组,扎扎实实为60个产业项目、115户中小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全年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809 个,已经解决的 772个,解决率为 95.4%(未解决的37个问题,因企业自身原因、市场原因以及 政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已由问题对应的工作组提出了销号申请)。纳入市“两帮两促”活动帮扶范围中的108家中小企业(有7家未纳入统计范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74.22亿元,同比增长40.7 %,高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508.34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5.5个百分点。“两帮两促”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共性和个性问题,有效推动了产业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
3、加强保障,积极推动园区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特色集聚、两型发展的原则;统筹协调,集中资源,大力开展“园区聚变”活动,提高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营造优良投资环境,突出重点,延伸产业链,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2011年,主要围绕全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出台工业园区供地标准,审查园区用地计划,建立完善工业用地前置调查、处置工业闲置用地和工业项目用地置换流程,逐步实现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产业特色相对鲜明,关联产业就近配套的工业集聚区。“四区十园”以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户数,创造了70%以上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以不足六大产业集群一半的企业户数,分别创造了六大产业集群80%以上产值和增加值。同时,“三区八园”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93.4%,园区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的83.8%,高技术产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1.9%。工业园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4、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一中心、八平台”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1年,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基本具备了全方位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由政府规划指导并整合中 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八个平台初步构建,服务功能日益强大。目前,为解决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没有场地的问题,市政府正在积极酝酿解决方案,争取上半年明确场地,下半年提供服务,使“一中心、八平台”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顾近年来的新型工业化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困难与与问题。主要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能源与原材料长期看涨、劳动力成本长期上升、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三大长期压力”将长期存在,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制约瓶颈”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强,在“三大长期压力”与“三大制约瓶颈”的叠加冲击下,**工业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将面临进一步收缩的严峻形势。同时,我市工业“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的“三大先天不足”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带动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够、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等新的矛盾与问题也必将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成为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新的瓶颈因素。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在“三大长期压力”与“三大瓶颈制约”的叠加效应下,在新的结构性矛盾的约束下,**工业原有的急剧扩展、快速发展的增长模式非常困难,未来产业升级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紧迫。
三、“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跨越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重点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5年**工业实现总量、效益、投入三个“倍增”。
----总量倍增: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21%,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年均增长22%,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全市GDP五成以上,助推**经济进入全国省会城市五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
----效益倍增:规模工业利税突破1600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和工业资金利税率继续稳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45%左右;
----投入倍增:全市技术改造和工业投入力争“十二五”末累计达6000亿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展望
发展四大优势产业,扶植四大新兴产业,提升四大传统产业。
----发展四大优势产业:到2015年,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和材料四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800亿元,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其中工程机械产值3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值2500亿元、食品烟草产值2000亿元和材料产业产值2300亿元;
----扶植四大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产业四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00亿元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500亿、500亿和200亿元;
----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到2015年,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其中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300亿、100亿和100亿元。
(三)加速园区发展。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1200亿,经济的集聚程度更高,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四)重点发展产业
1、工程机械:力求到2015年全行业年产值达3000亿元,本地产业配套率提升至40%。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中国汽车制造业第六大板块。到2015年,年产各类汽车120万辆,实现产值2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总产值超过20%。
3、食品烟草产业:将**建成世界烟草产业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到2015年,行业年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4、材料产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其中电池材料年产值达400亿元,复合材料达400亿元,金属材料达700亿元,其他800亿元。
5、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6、生物医药产业: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500亿元,将**建成中部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8、电力装备产业:到2015年,实现电站装备及相关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培育3-5个知名的电力装备品牌。
9、轨道产业:到2015年,实现轨道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优势的轨道产业基地。
10、烟花爆竹产业:到2015年,实现烟花爆竹产业年产值300亿元,培育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10个以上。
11、纺织服装产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实现纺织服装产值过100亿元。
12、家用电器产业:到2015年,实现家用电器产业产值过100亿元。
(五)主要措施
(一)大力实施“44111”工程
实现由“大抓工业”向“抓大工业”的转变,重点实施“44111”工程: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及材料产业,形成四大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二是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4大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三是支持比亚迪、广汽菲亚特、陕汽重卡、北汽福田、中铁轨 道、中电软件园、威胜电子、晟通科技、山河智能、蓝思科技等10家龙头企业实现100亿元规模;四是培育1000家规模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特色企业和六大产业集群的重点配套企业;五是扶持10家以上龙头或骨干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
(二)产业、管理、创新三大“升级“
1、管理升级。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率先开展以“对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为主题的“三对标四提高”活动。对龙头企业与拳头产品,加大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降低企业的能耗与排放;帮助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引导骨干企业不断提升标准,帮助龙头企业成为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订者;坚决淘汰过剩与落后产能,对那些发展得不偿失的小五金、小造纸、小水泥、小冶炼,实行“零容忍”。
2、创新升级。大手笔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与引进500名优秀行业专家与企业家,5000名优秀工程师与管理人才,10万名优秀技工人才,形成真正的“人才洼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检测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设立研发机构,开发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化;创新财政性研发经费的投入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促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股份制的技术开发中心,坚持走以产 权为纽带,风险共担,成果转化率高的技术创新之路;鼓励上下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组建战略联盟,积极跟踪国内外各大产业技术发展动向,推进自主开发与引进创新相结合。
3、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金霞国家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并强化其功能,在“十二五”期内要形成保税、通关、结算一体化特区,实现对外开放前沿内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之成为提速**工业的加速器,实现**通江达海的起跳板,成为二产与三产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鼓励并帮助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鼓励并协助浏阳花炮等优势与特色产业在外建立生产基地,形成“飞地经济”,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提高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促进本土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完成产业承接向产业对接跨越,以项目对接为载体,将优势产业主动与发达地区产业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实施“产业对接”强化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三)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继续实行“四个一”挂点联系制,加强主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工作,设立装备、汽车、材料、食品等专业处室,实行对口服务。建立健全产业投入与产出回报机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内预算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挥其杠杆效应,形成800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着力构建投融资平台、人才积聚与培训平台、产品展示与市场 拓展平台、公共研发平台、信息服务与贸易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作用。
(四)广辟企业融资渠道
对融资渠道多且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其拳头产品提供融资租赁;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但融资能力尚可的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其上市;对缺乏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的大多数科技型、特色型或配套型中小企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各位领导,谢谢大家对**工业的关注与支持,祝领导们工作顺利,此次调研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关于临沧市临翔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临翔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多年来,临翔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紧围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落实“三个一百”任务目标,把工业经济工作摆在近几年来,临翔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经济工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壮大临翔工业,做优品牌产品,提升临翔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无工不富”的理念,确立工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将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作为全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临翔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上充分依托矿产、水电等资源禀赋、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生态条件和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锗、高岭土、硅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中小水电,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实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工业经济发展增速快,增幅高,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以下显著成绩。
(一)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完成全部工业工业增加值137976万元,同比增长84.63%,完成考核目标任务11.8亿元的116.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105742万元,同比增长86.6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32226万元,同比增长78.20%。全市排名第二。完成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8个,其中:新建项目22个,续建项目16个,扩建项目10个,迁建项目5个,技改项目6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24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亿元的108.24%,比上年增长70%,比增长58%的考核目标多12个百分点。博尚特色工业园区项目完成71075万元,完成考核目标7亿元的101.54%,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2063万元,完成考核目标9亿元的137.92%。全市排名第二。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了云天化集团、卡蒙特公司、泛华林业投资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市外企业,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实施,龙头企业逐步建立。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鑫圆锗业公司成为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2010年,云南天鸿高岭公司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承担建设国内唯一的高岭土综合开发利用无尾矿示范项目;2011年,公司成为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
(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临翔区民营经济共有11919户,同比增长26.9%,其中,个体工商户10810户,同比增长25.6%;私营企业1019户,同比增长28.9%;全区工业企业达160户,其中,非公工业企业达1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5户(非公工业企业有13户)。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从业人员达3.12万人,同比增长0.65%;完成上缴税金21649万元,同比增长26.8%;完成工业增加值256729万元,同比增长32.3%。
(五)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区电话网用户日益增长,公众移动通信高速发展,3G网络建设进展迅速,电子政务建设明显加快,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二、临翔区新型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临翔区新型工业发展的优势
临翔区工业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资源、区位和气候优势,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省政府把临翔区列为工业强县备选县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动临沧经济增长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重大决定,无不显示出临翔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全区各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期盼和热情很高,工业经济发展显示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临翔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必将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抢占先机。主要表现在:
1、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国道214线,323线穿境而过,临沧民用机场的正常运行,随着近年内糯扎渡电站建成开通澜沧江航运,以及铁路的修建,当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四通道”全面搭建,一个直通国外、连接内陆、四通八达的崭新临翔将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运输网路,临翔区也将成为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和国家桥头堡战略的重要窗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前沿窗口阵地将进一步筑牢。
2、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目前区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锗煤、高岭土、硅藻土、铜、铁、铅、锌等16种53个矿属,其中,矿产资源中的锗和“三土”(高岭土、稀土、硅藻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已探明锗煤储量360万吨,锗金属储量1440吨(按综合锗含量万分之四折算),占世界探明锗金属储量的六分之一,占全国探明的锗金属储量的四分之一,属亚洲第一大锗金属矿区;被冠以“中国第一土”的高岭土储藏区域面积达107.42平方公里,C+D级矿石量为1018万吨(探明工业储量),远景储量12050万吨,是全国探明储量的八分之一,并具有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等特点;区内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有58条,水能蕴藏量为93.29万千瓦,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7.1%,开发潜力巨大;拥有244.5万亩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高达71.45%,活立木储蓄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典型的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风资源,境内日照时间和太阳总辐射量都比一般地区多,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15小时,年总辐射量平均为132.35千卡/平方厘米,且短波辐射强,光质好,风能和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
3、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我区98.4%是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区域性生态优势突出,平均海拔1500米,平均降雨量1161.8mm,年平均气温16.8℃-17.9℃,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有“亚洲恒温城”之称,具有在不同海拔和气候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茶叶原产地之一,也是云南省油菜籽的重要产地,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目前已建成茶叶22.4万亩、油菜4.5万亩、蔗糖4.1万亩、烤烟9万亩、泡核桃83.4万亩、水果4.5万亩、蔬菜3.6万亩、紫胶7万亩、竹子10万亩、坚果3.5万亩、咖啡1.5万亩,到2015年末,全区将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22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达8亩以上。
4、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随着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全区通过实施“二集中、五到位、四个一”改革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审批事项从351项减少到81项,大大精简了行政审批程序,规范了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全区制定出台了税收优惠(其中,工业项目头三年区级留成部分按50%、30%、20%返还)、土地优惠(成本价供地)、工商管理优惠、矿藏开发优惠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企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以往投资商在办事过程中频繁遇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2011年以来,临翔区成立了博尚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做到每个项目有一名处级领导挂钩协调、每个项目有一名责任人抓好落实、每个项目有一个服务小组上门服务、每个项目有一套方案推进实施、每个项目有一套规范程序流程、每个困难有一个办法解决,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良好的投资环境逐步形成
(二)临翔区新型工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临翔区作为落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工业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总量小、基础薄、产值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等发展现象。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临翔区工业发展有了较大突破,但放眼全省和全市来看,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工业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不多、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区的工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1、工业总量小,据统计,2012年全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55.8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市比重仅为15.8%;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3.8亿元,同比增长35.6%,占全市比重为12.26%。
2、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初加工行业比重高,高新技术行业极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就目前而言,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有2011年比例为:22.9∶30.6∶46.5调整到2012年比例为:20:38:42,与全省、全市及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一产、三产比重均比全省、全市及发达地区高,而二产比重相对较低。从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我区第二产业所占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较低,工业化程度低。
3、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高,拉动力不强。201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4.7%,低于全市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排在全省60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6%;工业上缴税金为21649万元,‘仅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28.21%,工业拉动作用不强。
4、工业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不十分明显。2012年,全区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4280万元,同比增长74833万元,增长62.6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09864万元的62.7%;实现工业增加值105742万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6.6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761万元,利润总额14923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对工业经济发展有着主导作用。但我区多数企业属小作坊、小规模生产,“小、散、弱”特征十分明显,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107户,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5户,年产值上亿元的仅有9户,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化程度低,仅停留在销售原料上,小作坊与大市场、小规模与大集团的矛盾凸显,企业经济效益不高,龙头企业还没有建立。
5、项目要素保障困难,工业项目落地少、推进难、开工慢。目前,全区工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滞后,项目要素保障困难,加之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投融资渠道单一,工业投入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落实较难。
三、加快临翔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措施
通过以上对临翔区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势分析,深刻了解到临翔区作为落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相关发展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我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充分利用好区域发展优势,努力克服区域发展劣势,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调结构、重落实5个方面着力。具体措施表现有:
(一)坚定不移抓招商。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沿边、沿江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切实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下大力气抓实招商。要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合作,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博大胸怀,主动融入外部世界,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弥补自身不足,换取长远发展,实现互利共嬴。要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和“以商招商”、“政企联动招商”等多渠道招商机制。加大“引进来”力度,坚持“大中小一起要,高中低一起上,内外资一样引”,不论规模大小,不论资金主体成分,只要项目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税收、有就业,有利于发展,都要敞开大门,积极引进发展。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做到有一本书推介项目、有一套光碟宣传项目、有一份多媒体汇报项目的“三个有”工作要求,力求在引办大企业、新上大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要大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大营销力度,着力开拓市场,推进产业转移和境外投资。力争在陶瓷加工园区建设、家具研发、农业机械生产、金属硅冶炼园区建设、博尚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品深加工、饲料加工、花岗岩综合开发、博尚亚高原体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招商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千方百计上项目。项目是抓手,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加快工业发展,要把抓好项目落实放在突出位臵。要树立“大项目支撑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努力形成“储备一批,落地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突出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报批,备选项目抓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的对接率、成功率和开工率,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要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工协作、梯度推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抓好大项目带动,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目标,谋划、争取和建设一批能够带动全局、引领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2012年全年,全区共实施工业项58个,总投资594256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11710万元,截止2013年1至6月,全区共实施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亿125582万元,累计完成投资 9436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7739万元。
(三)抓好规划建园区。要加快推进博尚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围绕“一园四片”的工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工业体系和工业集群,尽快完成博尚核心区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核心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项目建设,尽早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积聚效应和示范效应。要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改善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积极探索以实体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的工业投资公司运作模式,开展博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前期投入、企业股权投资、行业整合、工业用地及重要工业品收储等投资活动,抓好工业项目的投融资与建设。要强化工业要素保障,加大项目用地协调服务力度,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用好用足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引导工业上山、企业入园;积极争取电价改革先行先试政策,降低用电成本,促进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促成一批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不断扩大园区经济总量,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四)培育产业调结构。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努力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工业产业。重点培育“五大产业”,即:以泛华公司为龙头的林板一体化产业,以天鸿公司为龙头的高岭土产业,以鑫圆公司为龙头的锗产业,以现有硅冶炼企业为基础,引进实力强的大企业培育为硅产业的龙头企业,引进知名企业培育以烤烟、核桃、茶叶、蔗糖、畜牧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实施品牌质量工程。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产品质量,就是市场占有率,就是企业效益。在巩固和发展蔗糖、制茶、电力、林脂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产业扩能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品牌创新、品牌经营,不断增强企业实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充分利用现有水电的基础上,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格局,推动锗、硅、高岭土行业嵌入新材料产业链。截止2013年1-6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7289万元,同比增长56.1%。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45271万元,同比增长74.2%。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6332万元,同比增长40.0%,完成考核目标任务133900万元的49.54%,超时间进度0.46个百分点。在全市的排名为:进度排名第6名。
(五)真抓实干重落实。任何一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最终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指标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是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抓工业经济发展就是要抓好这些指标,只有指标搞上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工业经济发展才看得见、摸得着。临翔区“十二五”工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户;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龙头企业4户;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龙头企业13户;新增2户上市企业。全部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7.47亿元基础上实现“翻两番”以上,达到32.56亿元,占GDP的30.4%,其中园区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到2020年,将临翔区博尚特色工业园区建成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并争取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要求把加快“工业强市”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临沧经济增长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为“十二五”期间临翔区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看农业,跨越发展看工业,临翔区只有实现转型实践和跨越发展,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者,临翔区要较快较好的发展好工业经济,还必须要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政府把临翔区列为工业强县备选县的重大机遇,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振兴临翔工业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立志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争先进位,实现临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临沧市临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3年9月25日
第四篇: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9年4月22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基本现状
无工不富,没有工业振兴,就没有经济发展。生存无保障、发展无基础。经济增长的速度,快在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好在工业,差也在工业。吉木乃县一产上水资源有限,制约了农牧业发展;三产上口岸地缘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二产上突出表现在无上规模的骨干企业。2007年产煤5.9万吨、发电2400万度、水泥5.4万吨,去年产煤
5.7万吨、水泥3万吨,全县工业企业完成税收仅有55万元,不到税收总额的4%。喀尔交两厂一矿,属国家五小关停企业,煤矿由于生产许可证已过期,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从2月至今处于停产状态,1季度仅供献产值36.44万元,同比下降57%。火电厂由于去年已注销,没有注册新的经济实体,1季度仅有一小部分产值。水泥厂产量6735.04吨,同比增长25.5%。目前,我们与兄弟县(市)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上。以2008年为例,全地区完成工业增-1-
加值41亿元,其中,富蕴县21.86亿元、哈巴河县12.2亿元、青河县1.1亿元,而我们仅完成1490万元,占地区总额的0.36%。三次产业比重为38∶20∶42,农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工业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一产与三产。1—3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04.65万元,同比下降9.6%,仍处于最原始的工业化初期阶段。
虽然全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发展的希望、就不能发展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4月19日,阿勒泰地区、广汇股份、TBM公司三方成功签订了《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合作协议》,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设立“新疆吉木乃广汇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一座年处理5-8亿方的LNG工厂,所需原料气通过拟建跨境输气管道由哈国输入吉木乃县广汇LNG工厂就地加工转化。此项目落地,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吉木乃实际,预计将为吉木乃县增加工业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4860万元,可解决就业2000余人,口岸过货量预计新增近200万吨,并将持续投资建设多座LNG加注站、LNG车辆改装厂等辅助配套工程和改造加工企业。炼油项目实施后,每年产值达到60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跨国资源引进加工项目,需要我们做好人员、物资进出国境手续简化工作。
(二)油气开发方面。油气开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勘探开发还有5-6年的时间,当前,我们还存在资源底数不清的问题。
(三)园区建设规划需要一个过程,调研不够,需要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详细划分出园区功能。
(四)经济口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解放不够,还是老思想旧框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政策(劳动、税收、土地)研究不深,工作效率不高。
(五)目前我们培育的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没有站起来,广汇LNG项目见效还需要2-3年的时间。
三、采取措施
(一)全力以赴做好LNG项目跟踪服务。当前,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重点是后勤保障、协助办理天然气管线和原油进出手续、协调海关和边检简化物资设备人员进出手续、做好相关产业规划(餐饮、运输)、协调商检检疫简化各相关手续、协调两国口岸相关部门给予人员和物资进出特殊政策等多个方面。经济口所有部门都围绕
LNG项目做好服务,安排专人盯紧这个项目,每日、每周开会,掌握项目进度,尽快促成项目申报、立项、建厂、投产。近期就启动产业规划、建设、招商工作。
(二)县域油气资源服务。加紧与中石油的联系,力促其尽快开展下一阶段的勘探开发工作。加强德翰集团商业风险勘探和地下水查找工作,协调好项目实施中涉及的草场等问题,待设备到位,立即勘探。加大地勘投入力度,矿山企业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加快塔斯特金矿整合开发,加紧招商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市场开发秩序,加大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圈而缓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各探矿企业尽快开工。
(三)项目工作。全面做好新建、续建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4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招投标,5月实现开工建设。尽快落实未到位3个项目的资金,确保按期开工。做好引水、风电、LNG等重点项目工作,加快引额工程、高效节水、阿克赛水库、界河治理、牧民定居、退牧还草、设施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外贸仓储物流及加工园区、口岸公路改造、校舍抗震加固、电力建设等29项重点前期项目推进进度。认真做好2008年完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四)工业园区建设。加紧与自治区的对接,完成城北园
区规划的规划、设计、环评等资金的审批工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划分。
(五)喀尔交厂矿整合。5月完成煤矿安全隐患整改,加紧与自治区对接,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对3号机组进行维修,尽快使火电厂恢复生产。尽快启动石材加工、进步口加工。结合6月水泥厂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实际,申办延续生产手续。尽快完成喀尔交厂矿整合,扩大社会效益,解决职工就业和生活困难。
(六)风能开发。协助风能开发企业争取电网介入相关手续,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落户开工建设,最迟明年发电。
(七)工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切实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大力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严禁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大监管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第五篇:开发优质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现代农业、牧业、食品工业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都离不开矿物原料。矿产资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国家把“保护矿产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基于此,地委、行署把实现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矿业深加工三大突破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作视角,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和潜力
**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世界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二、**地区矿业开发勘查与利用现状
(一)开发勘查现状
地区较正规的地质勘查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个阶段。解放前地质工作主要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主,解放后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大量的矿产地质、地学科研等工作,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国家急需或急缺矿种的大中型矿床。
固体矿产勘查:地区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铁、稀有、煤、石灰岩、砂金勘查等为主;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岗伟晶岩型白云母及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为重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为主。
(二)利用现状
**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闻名遐尔。悠久的采金史,从有具体记载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黄金开采印证了“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矿业发展迅猛,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矿业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
矿产是**最具优势的资源,矿业是**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2002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在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矿业是**地区将来扭转财政状况的希望所在,只有矿业的大发展,才有财政的大翻身”。遵照王书记的重要指示,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矿业发展,以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矿业勘探开发,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属产业、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做精稀有金属产业、重振贵金属采选业,加快发展非金属、建材加工业的矿业开发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区坚持勘探和开发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摸清矿业发展家底。在骨干企业强势带动下,矿业经济呈现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以矿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增长超过投资拉动增长,实现了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工业拉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由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三、**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矿业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加工产业链短,综合开发利用较差,并且部分矿山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深加工能力低,同时,全区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仍然较低,与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区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地区现有矿山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特别是优质资源储量的服务年限均不高,按照国家保有资源服务年限小于15年即为危机矿山的规定,已多为危机矿山。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矿山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同时因技术所限,多数企业采富弃贫,仅注重主矿产的开采,而未能进行伴生矿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被当作“三废”排放流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地区矿业反馈的情况看,贫富兼采率,选矿回收率,回采率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均较低。特别是中小矿山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几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