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关于市城镇化工业化调研情况汇报
xx镇工业化、城镇化工作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xx镇地处滨海县中东部,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其中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现下辖20个村、两个居委会。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亿元;财政收入3626万元,比2006年2506万元,增49.7%,其中一般预算性收入1830万元,比2006年1201万元,增5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比上年增40.5%;农民人均收入5794元,比上年增13.3%。再次荣获县“三个文明综合奖”。
一、xx镇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以及今年任务分解情况。
一是行动上突出一个“快”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下发后,我们立即召开了镇三套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实施意见,通过召开全镇党员干部动员大会,把全镇广大干群的思想迅速地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尤其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上来,从而形成上下一条心,全镇一股力,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干劲干到底的创业氛围。二是目标上突出一个“实”字。在市下发的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主要任务指标后,我们立足全镇实际情况,在认真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镇08年的工作目标。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0.38%;财政总收入达到5500万元,同比增长51.64%,其中一般预算性收入2700万元,同比增长47.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80元,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32.9%以上,突破5.8亿元;城镇化率由上年38.5%提升到41.5%。三是措施上突出一个“狠”字。我们始终把抓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放在制度建设上,通过建立有效地工作机 1
制,全面调动积极性,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加强各项工作的督察力度,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目标评估体系,保证工作推进到位。完善《农村干部管理考核条例》,加大对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等工作的考核力度,对招商引资、集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检查,以业绩量能,重看结果,重看成效,轻看过程,实行重奖重罚,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我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做法、成效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服务”三大优势。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走适合xx镇情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力争尽快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支撑,联动发展的格局。
(一)工业化发展方面:
一是狠抓招商引资,扩张经济总量。我们在坚持走一二三产一起上的同时,突出工业经济的发展,在扩充经济总量、猛攻投入上求突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吸引外来资金,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快速提升经济总量。两年来,我镇引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伟新、钛白粉项目),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托球、浩华、金威、纳川项目),其中外资项目2个;1000万以上项目16个,投资总额超过5亿元。今年以来,已引进签约到镇区的1000万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①节能墙体材料项目,②新型聚合板材项目,③啤酒项目,④雅柔卫生用品项目。二是狠抓规模培植,发挥龙头企业支撑作用。通过壮大附加值高的2个酿酒企业,盘强带动力强的轧花、粮油企业,加大伟新服饰和华圣纺织的扩能和提升:(①华圣色纺改造;②五醍浆与大企业的合作;③福泰、托球二期扩能;④伟新新上电脑横机),打造酿酒、服饰、纺织等产业链条。扶持天力塑料、德腾服饰、雄亚铸造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培植了
省著名商标1件、市知名商标5件,增强了工业化发展的后劲。三是狠抓载体建设,放大聚集效应。我们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的要求,着重规划建设一区一园(xx镇工业集中区和xx镇民营创业园),其中工业集中区规划5000亩,民营创业园规划1000亩,现在伟新、华圣、五醍浆酒业三个大企业均在工业集中区内。去年,感谢县领导为我们民营创业园调了100亩建设用地,今年4月份将全部启动,规划建设标准厂房17幢,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为承载大项目提供发展基地。
(二)城镇化发展方面:
一是建设新城区,增强集镇承载功能。在新城区建设上,我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管理”,按照建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工作。①2007年投资3000万的金xx大酒店已开工,4万㎡嘉怡小区开工;②建设了一个河滨绿带张弓河驳岸;③修建了1公里黄海路硬质路面。在市里提出重点镇要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后,去年下半年,我们千方百计的寻求xx镇城镇化的新突破,请韩老帮助xx争取了300亩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去年12月份已批准下来,今年2月份挂牌,3月20日已摘牌公示。目前正在全面启动征地拆迁补偿工作。4月底新城区内一条912米长的骨干道路将开始建设,新政府大楼7000㎡计划5月份启动,目前正通过市发改委立项审批。二是完善老镇区,提升集镇品味。在老镇区方面,我们坚持完善与管理并重,在强化集镇管理的基础上,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套路,通过吸引外来资金,加快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1、实施了两个老城区改造项目:①建设一个1万㎡的天泉花园小区;②4万㎡的瑞荣商业区。其中,天泉花园已经完成了主体楼建设工程,瑞荣商业区安臵楼已经全面完成,商业区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2、投入120万建设xx污水处理厂;
3、投入近50,2公里工业区给排水管道;
4、投入近30万元对老镇区实施绿化提升工程:
新栽行道路1000多株,对两个绿化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增加城镇绿量。今年对照五个一工程,正在规划新区和张弓河之间(占地约100亩)农民公园。三是加大公益事业发展,深化城市内涵。两来来,我们十分注重xx文体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我镇城镇化内涵,集聚集镇人气。①07年,县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了急诊综合楼,添臵了CT检测设备,是乡镇医院中最好的;②按照省级文明敬老院标准,建设了3600㎡、可容纳170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③注重体育设施投入,基本达到村村都有蓝球场,2007年被市表彰为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并报省作为省群众体育先进乡镇。④xx中学今年正在积极创建四星级高中,新征土地30亩,目前正在做拆迁征地工作,这些举措都将有力地推动集镇建设步伐。
(三)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目前,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困难。资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备资本,没有资金,工业化和城镇化就无从谈起。现行的财政体制是镇级政府已取消一级财政,实行镇财县管,乡镇的调控能力已经基本没有。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工程中,园区的基础设施水、电、路,集镇的绿化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成了推动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的突出矛盾。二是土地指标问题。推进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大批的用地指标来保证。就目前来看,上级部门给予的土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土地指标目前已经成为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的最突出的矛盾。三是人才缺乏问题。目前,重点镇城镇建设的专业人才很少,乡镇村建部门的人员多半是半路出家的人员,不懂得集镇规划与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重点镇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
三、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
一是集镇规划编制情况。我们通过聘请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对我镇小集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对交通、给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安排,使交通咽喉、区位中心的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得以充分展现,xx古镇、省级重点镇的人文特点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市规划评估,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之中。二是“百户企业提升”情况。我镇被立入市“百户企业提升”工程的企业共有7家,即:华圣公司、震洲粮油、福泰化工、浩华化工、五醍浆酒业、福友化工、伟新时装。在“百户企业提升”工作中,①领导挂钩制度;②定期走访制度;③排忧解难制度,用工手续办理;④帮助联络人员对接,帮助人才引进。我们主要帮助企业做好三方面工作: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银企对接工作,解决企业发展工程中资金短缺问题;②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主动与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联系,解决企业人才缺乏问题;③帮助企业招商引商,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树立品牌。三是项目推进情况。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在做好招大商、引大资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工作。目前,福泰化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伟新二号工厂已经竣工,即将投产;华圣色纺项目已经投产。四是工业区和创业园建设工作。我镇走区园合一之路,总体规划5000亩,今年建设100亩,新建2万平米,17幢标准厂房。目前,区内企业已经有华圣棉纺、伟新服饰、震洲粮油、震洲酒业等企业。五是绿化工作。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绿色盐城”和“绿色滨海”的建设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绿化造林”工作。目前已完成的工程有:一条镇通村绿色林荫大道工程(镇区至新街居委会),一条园林式街道工程(镇区黄海路),一个街头游园工程(城西公园),一条河滨绿带工程(张弓河驳岸绿化工程),一个万亩林网工程(东进村、岔河村、裕民村境内)。
四、存在问题以及建议和要求
一是在土地政策上给予倾斜。建议市、县政府加大对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指标的倾斜力度,出台适合市县发展的土地微调政策,允许乡镇利用土地臵换的方法,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建立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专项用地指标,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度。二是建立重点镇资金返还制度。随着重点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重点镇的建设资金越来越捉襟见肘。建议市、县能把集镇建设资金提留部分全额返还重点镇,引进企业的新增财力也返还重点镇,用于解决重点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出台重点镇管理条理。目前,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重点镇,重点镇发展速度的越来越快,但随之带来的集镇管理问题日益严重,集镇脏、乱、差现象越来越显现。虽然乡镇组建了城管队伍,但由于缺乏执法权、处罚权,致使集镇管理不能到位。建议市政府能落实市城管部门研究出台重点镇集镇管理条理,给重点镇管理一些执法权和处罚权,以提升重点镇集镇管理水平。四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目前重点镇城建人才比较缺乏,建议市、县能够增加重点镇城建人才分配计划,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以不断提升重点镇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第二篇:广德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汇报
广德县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报告
(2012年2月20日)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区域面积 2165平方公里,人口51.5万,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 4 个省会城市和 16 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被确定为首批省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芜马经济圈重点县城,是全省承东启西先行区的第一站。
一、县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协调并进,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财政收入跨越增长,达1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4.7亿元,是前五年的5.2倍。跻身全国“中部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全省财政强县”,2010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我县按照“加快建设新城区、适度改造老城区、积极对接开发区、联动发展休闲区”的思路,大力实施 “四区同城、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以完善的城镇功能和配套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一方面,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市,举全县之力加快新城区建设,实现城区重心南移,城区文明创建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兴乡强镇”改革,将新杭、邱村、誓节3个扩权强镇试点镇打造成要素较为集聚和具备区域辐射能力的中心镇。按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达63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为27.34万人,城镇化率达53%。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以优势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夯实工业园区发展平台,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两个省级开发区县开发区、新杭开发区以及县开发区邱村、誓节两个工业园的“两区两园”新格局。目前,县开发区一期实现南扩、二期全面拉开、三期启动建设,面积拓展到18平方公里,现有在建项目84个,投产企业142家,新杭开发区、邱村、誓节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两区两园”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2011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8.5︰39.2︰42.3调整到11.2︰48.8︰40.0。完成工业投入66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发展到63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26%,形成了机械制造、信息电子、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被评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优势产业十强县”。工业化率由2006年的32%提升到2011年的42%。调优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力,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我县“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了开门红。
二、县城乡规划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城乡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业强县”、“四区同城”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以新城区、开发区为主阵地主战场,以苏浙新兴发达县份为标准,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速推动城南新区和开发区建设,以住房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为重心,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致力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高水平引进,高标准编制各项规划,先后引进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设计团队参与我县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并经常性到城市建设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先后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南新区城市设计、太极洞和笄山风景区总规、控规和旅游发展规划、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城市供水、住房建设、环卫、城市公交、城市防洪、加油站点等专项规划。以省管县试点为契机,结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开发区扩区等规划编制工作。8个乡镇总体规、划调整全部完成,4个乡镇完成镇区控规编制工作,完成93个美丽乡村及新农村示范点规划编制,占城镇规划区外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严格按照全县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规划,按照“一个中心,四个重点镇”要求,坚持以城市为核心,构建两个省级开发区、六个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卢湖旅游度假区的城乡空间体系。特别是县开发区经过十年发展,实现与浙江无缝对接。为配合产业对接,实施产业招商,先后指导编制了家具、箱包、机械制造、汽摩配、PCB、光气等产业“区中园”规划,为引导和转移产业搭建基础平台。
三、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抢抓“省直管县”改革机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先行区、全省特色工业强县、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工贸城市。把城乡统筹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提升城市内涵,凸显美丽乡村特色,进一步推动城市与美丽乡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规划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引导经济协调发展的县域空间,打造工业强大、商业服务业发达、环境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
四、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世界发展模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预示着经济发展进入了第5个等级。与此阶段相适应的工业化率应该达到40%,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与此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率应该达到70%,进入城镇化的第三阶段后期。2011年,我县的人均GDP是24271元,约合3792美元,目前已经超过3000美元。我县的工业化率是42%,刚迈进后工业化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当。再看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率是53%,处于城镇化第三阶段的初期,相当于工业化的后期,数据显示广德的工业化发展快于城镇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化在不同阶段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是很不平衡的,我县处在现代工业起步阶段,用地需求较大,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有一些技术的农村年轻,因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成为两栖人群,而且工业对三产拉动更需要时间培育,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城镇化水平。
一些专家提出我县的人均用地规模偏高,是工业用地过快扩张的结果,其实这是苏浙发达地区已经经历过的发展历程,也是工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且这两年来我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均用地减少了,这里既有招商用地政策调整的因素,更有阶段时间内工业化促动城镇化作用加强的因素,所以现在我们要抓开发区建设抓工业招商不动摇,就确保实现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达到工业强县的目标,做强城镇化的支撑平台。
第三篇:++市新型工业化汇报材料
**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汇报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8月1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我市新型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工业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积极推动及市直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合力兴工的氛围更加浓厚,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总量不断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总量大步跨越。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300亿元增加到5400亿元,连超7个省会城市;工业增加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工程机械、汽车等〃〃大产业规模工业产值由448亿元增长到2189亿元,增长3.9倍,工程机械产销量占国内行业总量的23%,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不断壮大。由“两区六园”发展壮大到“四区十园”,园区批复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125平方公里,〃〃经开 1 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园区。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51.6%增长到62.4%。工业投入强势增长。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累计突破4000个,36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达到2201亿元,为“十五”时期的五倍。技术创新成效明显。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37.6%提高到41.8%;国家级工业品牌达到33个,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53.6:4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63.1%、35.7%,其中工业对GDP贡献率为54%,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2011年,在全球局势错综复杂、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工业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全面启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三大工程,整体呈现“高开稳走”的运行态势。全年工业总量达到7176亿元,增长32.8%,规模工业总产值5957亿元,增长34 %,规模工业增加值2014亿元,增长22%以上,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128亿元,增长27.9%,工业投资 940亿元,增长32%,技改投资960亿元,增长32%,工业到位内外资410亿元,增长30%,新产品产值1730亿元,增长36%,规模工业增速列27个省会城市第2位,工业综合效益指标达384.1%,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为**“十二五“末跨入大中城市“第一方阵”,挺进省会城市“前五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前提下,我市工业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86.32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工业增加值1110.17亿元,同比增长16.6%。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力度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专门建立了市级领导重点产业联系制度,每个市级领导均联系1-2家重点企业。三是形成了部门配合、区县(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直有关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负责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各区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奖励办法,指标体系突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土地集约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每年定期组织督查督导,严格按程序进行考核,对一批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发[2008]7号)、《** 市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新工[2008]9号)、《关于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长发[2009]1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长政发[2010]23号)、《**市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1]93号)、《**市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1]9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长政发[2011]23号)等一系列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措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发挥优势,强化举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抓好顶层设计,加强科学引导。我市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了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等七个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010年1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在加速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目录》(第一批),并于2011年11月10日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政发[2011]23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注重产业规划,突出集聚发展。按照“特色立园、科技强园”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立足现在“三区入园”和 市级以下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三大产业聚集区。一是东部产业集聚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重点吸纳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集聚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产业优势,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二是西部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龙头,整合带动¥¥¥¥¥¥,远景规划40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业、食品医药产业和材料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南部产业集聚区。远景工业规划20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电力装备和家用电器等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3、汇聚优势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1年新增高性能复杂制造、杂交水稻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防治、光伏装备、油茶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复核通过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认定8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加强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目前,“**市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完成登记,全市联盟总数达到21家。三是做大做强科 技成果交易平台。2011科交会充分整合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务实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海内外5000多名嘉宾参加盛会,共收集科技成果9181项,收集技术需求576项,收集投融资需求343项,会期签订了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51个,签约金额达193.5736亿元。四是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中联重科自主研制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天骑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夹层杯法液基抗酸杆菌检验技术”,使我国的结核病检测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克“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大学“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获取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等三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三)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工业投入力度。
1、突出扶持重点,用好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扩大再生产,支持企业引进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资金引导,有效调动了企业投资积极性,推进了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了工业投资的大幅提升。2011年,市本级预算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2亿元,预算追加2000万元,从科技资金中切块安排2500万元,合计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达3.65亿元,较上年增长25%,高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平均水平(3.4亿元),高于“十一五” 期间的平均增长幅度(24.33%),工发资金中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达到9145.8万元(其中高端制造产业635万元、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538万元、新材料产业4733万元,新能源汽车255万元、信息网络产业2188万元、生物产业736万元、文化创意产业60万元),投入规模不断增加,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2、创新投入方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工业,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财政局、市工信委根据人大《决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有关要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研究制定了《**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草案)》,同时,参与设立由中南大学(**中南升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的湖南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并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经开始运行,《**产业投资基金的方案》已基本确定,待批复后可迅速开展工作,计划在批复后用两个月进行筹备,于6月底前完成组建工作。
3、完善激励机制,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市工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与国内外多家创投机构及证券机构对接,推动**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先后有宏梦卡通、天鹅工业泵、兴嘉生物等企业获得创投机构资金约5亿元。为助推企业上市,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金融证券办等部门针对全市拟上市企业组织了 多次专题培训,并制定了分步推进计划。拓维信息、博云新材、澳优乳业、梦洁家纺、加加食品等企业已成功在境内外上市。
(四)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环境。
1、转变作风,提高部门行政效能。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上下功夫。市城乡规划局针对规划审批时间较长,一次性告知不够明确,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的问题,全面推进行政许可改革,着力压缩规划审批时限,规划许可总时限从原来的109天压缩至40天。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项目的用地与拆迁服务工作,凡新型工业化项目用地,简化进窗手续;对城市圈内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单独选址项目农用地转用等方面简化办事环节,由局领导转批给相关处室,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市工信委对较大工业招商项目采取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的招商策略。如在中联重卡、博世力士乐、汉德车桥等项目的招引过程中,指定了责任领导,成立了工作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随时协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2、务求实效,抓好工业“两帮两促”。2011年。**工业系统“两帮两促”工作秉承高效和务实的作风,围绕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举措,狠抓落实。全年统筹调度57 个帮扶小组,扎扎实实为60个产业项目、115户中小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全年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809 个,已经解决的 772个,解决率为 95.4%(未解决的37个问题,因企业自身原因、市场原因以及 政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已由问题对应的工作组提出了销号申请)。纳入市“两帮两促”活动帮扶范围中的108家中小企业(有7家未纳入统计范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74.22亿元,同比增长40.7 %,高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508.34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5.5个百分点。“两帮两促”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共性和个性问题,有效推动了产业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
3、加强保障,积极推动园区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特色集聚、两型发展的原则;统筹协调,集中资源,大力开展“园区聚变”活动,提高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营造优良投资环境,突出重点,延伸产业链,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2011年,主要围绕全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出台工业园区供地标准,审查园区用地计划,建立完善工业用地前置调查、处置工业闲置用地和工业项目用地置换流程,逐步实现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产业特色相对鲜明,关联产业就近配套的工业集聚区。“四区十园”以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户数,创造了70%以上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以不足六大产业集群一半的企业户数,分别创造了六大产业集群80%以上产值和增加值。同时,“三区八园”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93.4%,园区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的83.8%,高技术产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1.9%。工业园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4、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一中心、八平台”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1年,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基本具备了全方位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由政府规划指导并整合中 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八个平台初步构建,服务功能日益强大。目前,为解决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没有场地的问题,市政府正在积极酝酿解决方案,争取上半年明确场地,下半年提供服务,使“一中心、八平台”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顾近年来的新型工业化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困难与与问题。主要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能源与原材料长期看涨、劳动力成本长期上升、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三大长期压力”将长期存在,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制约瓶颈”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强,在“三大长期压力”与“三大制约瓶颈”的叠加冲击下,**工业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将面临进一步收缩的严峻形势。同时,我市工业“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的“三大先天不足”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带动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够、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等新的矛盾与问题也必将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成为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新的瓶颈因素。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在“三大长期压力”与“三大瓶颈制约”的叠加效应下,在新的结构性矛盾的约束下,**工业原有的急剧扩展、快速发展的增长模式非常困难,未来产业升级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紧迫。
三、“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跨越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重点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5年**工业实现总量、效益、投入三个“倍增”。
----总量倍增: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21%,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年均增长22%,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全市GDP五成以上,助推**经济进入全国省会城市五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
----效益倍增:规模工业利税突破1600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和工业资金利税率继续稳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45%左右;
----投入倍增:全市技术改造和工业投入力争“十二五”末累计达6000亿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展望
发展四大优势产业,扶植四大新兴产业,提升四大传统产业。
----发展四大优势产业:到2015年,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和材料四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800亿元,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其中工程机械产值3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值2500亿元、食品烟草产值2000亿元和材料产业产值2300亿元;
----扶植四大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产业四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00亿元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500亿、500亿和200亿元;
----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到2015年,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其中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300亿、100亿和100亿元。
(三)加速园区发展。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1200亿,经济的集聚程度更高,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四)重点发展产业
1、工程机械:力求到2015年全行业年产值达3000亿元,本地产业配套率提升至40%。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中国汽车制造业第六大板块。到2015年,年产各类汽车120万辆,实现产值2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总产值超过20%。
3、食品烟草产业:将**建成世界烟草产业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到2015年,行业年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4、材料产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其中电池材料年产值达400亿元,复合材料达400亿元,金属材料达700亿元,其他800亿元。
5、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6、生物医药产业: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500亿元,将**建成中部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8、电力装备产业:到2015年,实现电站装备及相关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培育3-5个知名的电力装备品牌。
9、轨道产业:到2015年,实现轨道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优势的轨道产业基地。
10、烟花爆竹产业:到2015年,实现烟花爆竹产业年产值300亿元,培育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10个以上。
11、纺织服装产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实现纺织服装产值过100亿元。
12、家用电器产业:到2015年,实现家用电器产业产值过100亿元。
(五)主要措施
(一)大力实施“44111”工程
实现由“大抓工业”向“抓大工业”的转变,重点实施“44111”工程: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及材料产业,形成四大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二是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4大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三是支持比亚迪、广汽菲亚特、陕汽重卡、北汽福田、中铁轨 道、中电软件园、威胜电子、晟通科技、山河智能、蓝思科技等10家龙头企业实现100亿元规模;四是培育1000家规模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特色企业和六大产业集群的重点配套企业;五是扶持10家以上龙头或骨干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
(二)产业、管理、创新三大“升级“
1、管理升级。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率先开展以“对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为主题的“三对标四提高”活动。对龙头企业与拳头产品,加大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降低企业的能耗与排放;帮助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引导骨干企业不断提升标准,帮助龙头企业成为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订者;坚决淘汰过剩与落后产能,对那些发展得不偿失的小五金、小造纸、小水泥、小冶炼,实行“零容忍”。
2、创新升级。大手笔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与引进500名优秀行业专家与企业家,5000名优秀工程师与管理人才,10万名优秀技工人才,形成真正的“人才洼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检测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设立研发机构,开发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化;创新财政性研发经费的投入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促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股份制的技术开发中心,坚持走以产 权为纽带,风险共担,成果转化率高的技术创新之路;鼓励上下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组建战略联盟,积极跟踪国内外各大产业技术发展动向,推进自主开发与引进创新相结合。
3、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金霞国家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并强化其功能,在“十二五”期内要形成保税、通关、结算一体化特区,实现对外开放前沿内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之成为提速**工业的加速器,实现**通江达海的起跳板,成为二产与三产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鼓励并帮助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鼓励并协助浏阳花炮等优势与特色产业在外建立生产基地,形成“飞地经济”,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提高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促进本土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完成产业承接向产业对接跨越,以项目对接为载体,将优势产业主动与发达地区产业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实施“产业对接”强化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三)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继续实行“四个一”挂点联系制,加强主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工作,设立装备、汽车、材料、食品等专业处室,实行对口服务。建立健全产业投入与产出回报机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内预算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挥其杠杆效应,形成800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着力构建投融资平台、人才积聚与培训平台、产品展示与市场 拓展平台、公共研发平台、信息服务与贸易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作用。
(四)广辟企业融资渠道
对融资渠道多且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其拳头产品提供融资租赁;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但融资能力尚可的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其上市;对缺乏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的大多数科技型、特色型或配套型中小企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各位领导,谢谢大家对**工业的关注与支持,祝领导们工作顺利,此次调研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8月9日,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书记李刚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高水平的认识、高强度的工作,主动务实的作为,推动“两化”大突破、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出席会议。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巴中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巴中而言,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包含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一是“加快”,二是“新型”,三是“互动”,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结合的。要着眼于“快”,做大工业总量和城市规模;要立足于“好”,按照“新型”、“互动”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约节约、民生优先,更加注重“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协调发展;要着力于“跨越”,利用后发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高端切入、高端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我们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就要在工业上实现突破,将抓发展“第一要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城镇化是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必须加快推进,实现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深刻变革。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头脑,从思想、行动到制度上做好充分准备,破除一切思想桎梏、制度壁垒、能力缺陷,大力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和信心,主动适应发展形势,积极争取发展先机,努力开创巴中“两化”互动发展的新局面。
李刚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十二五”末形成工业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撑格局,加快从传统农业市向新型工业市转变。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在工业招商上有大突破,围绕重点产业和产品,强化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要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在促进工业集聚集约上有大进展,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科学规划定位,积极推进多形式的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园区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要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为抓手,在工业经济实力上有大提升,围绕巴中优势资源,做好资源大开发大转化文章,推动资源项目化、资源资本化,立足巴中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对我市已有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要抓重要产品,梳理一批有市场前景、有知名度的拳头产品,积极打造成高端产品,支持拓展市场、壮大产业、培育品牌,增强巴中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注重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树立“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观念,加强落后工业技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李刚要求,要加快推进巴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定位要符合巴中区域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生态特征,彰显巴中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适应时代潮流,体现“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型城市核心理念。要拉大城市框架,城市的拓展、新城的建设要围绕交通条件和产业发展来进行,加快构建市域城市主骨架。各县(区)要拓展新区,拉大城市框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区集聚,形成巴中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不断提升城镇品质,深入开展“五治三化”,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模范环保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目的地“五创联动”为抓手,市、县城市每年打造几条特色街区,各县(区)每年抓好重点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已建的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新建的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融资”,开门搞城建,吸引民间资本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李刚要求,要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持“三同步、三聚集、三统筹”思路,在推进上同步定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方向上企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业主聚集、农民向城镇聚集,在保障上区域统筹、产业统筹、管理统筹,实现“两化”互动发展。要以城乡一体的全域规划为引领,坚持“全域巴中”理念,综合考量人口增长、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环境承载等重要因素,合理确定市域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按照“基础先行、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要求,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要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坚持园城结合、产城融合,科学布局建设一批园区,并把各类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要处理好工业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在城镇建设规划中,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工业发展规划中,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四级城镇体系聚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实现巴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切实解决好土地、资金、人力资源要素问题。要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扩权放活”,充分激发基层基础发展活力,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李刚要求,要为加快推进“两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必须围绕新的发展要求,在新理念、新活力、新作风、新能力上掀起一场深刻革命。要增强学习能力,引导干部自觉加强对现代工业、城建、金融、科技和国际化知识的学习,围绕新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加快“两化”工作的需要。要提高创造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闯敢干、开拓创新、攻坚破难。要强化执行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践行“四个特别”,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李刚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创新实干、攻坚克难的过程。全市上下要不断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为实现“两化”互动发展的大突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巴中而努力奋斗!
周喜安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在下半年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要科学规划,做到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相互支撑;要联动推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带动新型城镇化,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要强化保障。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投资额度和时序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切实搞好项目储备,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为“两化”互动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基础工作,夯实发展载体;创新招商方式,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瞄准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互动,点对点登门促进,提高引资实效;突出招大引强,以大带小,延链配套,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做好物价稳定工作。五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周喜安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目标找差距,增添措施抓落实。同时要严格督查,努力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早竣工、早见效,努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县(区)、巴中经济开发区、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市领导陈延荣、李晓春、明亮、李树海、谭红杰、周茂琦、谭启汉、张玉策、经伟宪、魏文通、陈兴国、涂虹、何长洋、鄢永都、李茂群、蒋兴权、欧文宇、杨白华、曹华、任小娟及巴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巴中军分区政委补鹤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战海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委室负责人,中央、省驻巴单位、民主党派、各县(区)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调研汇报材料
新型城镇化调研汇报材料
******区位于******市区西部,是以工业为主导、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万亩。辖3个农业办事处,3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万人。近年来,******区坚持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的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起步早、投资大、进展快的良好态势。目前,累计投入资金6.08亿元,开工建设5个新型社区,建成94栋多层、5栋高层,在建124栋多层,安置群众16000余人。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谋划定准位。******区人均耕地少、城乡界限不分,多数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村群众迫切希望过上现代城市生活。近年来,西部产业集聚区快速推进,南水北调和人民路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给******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区明确了用城市化理念、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新型社区建设上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与中心城区拓展、产业集聚区发展、打造北部后花园相结合;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相结合;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推进资源共享,统筹发展,形成以城市化为方向,以新型社区为引领,加快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适龄农民变工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局面。目前,******区按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对全区35个行政村统筹考虑,按现代城市化的标准统一规划了12个新型社区,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目前,全区新型社区建设呈现了建成2个(和顺社区、南敬新村)、在建3个(和美社区、朱村美苑、店后新村)、筹备4个(和祥社区、东王封新村、李封三村、星月花园)的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2500余亩,对全区城市化贡献率达到45%以上。
(二)强化措施抓推进。为加快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区从制定落实政策,科学分类推进,做强产业支撑等方面强化措施,努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政策引领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为了尽快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区成立了高规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指挥部,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大投入、保障用地、房屋产权等八个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制定了《******西部产业集聚区征迁安置工作整体方案》、《集聚区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工作程序》、《关于对农村老龄人群实行养老补助的意见》等保障措施,实行住房、就业和生活保障“三位一体”的安置政策,为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分类推进。对北部山区村,围绕北部后花园建设,在实施“一村一品”、开发山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搬迁并村工程,将小而分散的自然村迁建到交通相对发达、设施较为完备的区域,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对南部平原村,按照集中布局居住、实现就地城市化的要求,把9个村规划整合成造店星月花园、朱村美苑、店后新村和南敬新村4个新型社区。其中,朱村美苑社区规划整合3个村庄,一期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21栋住宅楼,可解决844户群众住房问题。对4个城中村,围绕规划建设的特色商务区,积极推进城市化改造。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衡宇小区、东福园小区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对集聚区范围内的村,集中规划建设城市化社区,实施整村搬迁。建成了和顺社区、和美社区(一期),开工建设了和美小区(二期),和祥社区近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使集聚区内9个村的农民直接融入城市社区,享受城市生活。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建设新型社区不仅仅是盖新房,更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1、做强工业。依托西部产业集聚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目前,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上市公司4家,股权上市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3家。
2、做优农业。坚持培优扶强,特色发展。培育了淼雨等农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发展了6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做实服务业。立足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区位优势,以休闲旅游、物流产业为重点,引进晚晴度假村、武钢物流、万兴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培育三产的主导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提速提效。
(三)创新机制破瓶颈。******区针对城区可利用土地少、资金投入大等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积极研究利用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加快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建立集约化土地优先供应机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灵活运用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节约的土地优先调剂为建设用地,优先满足试点社区建设使用。******区明确了“向沿山要工业用地,向浅山要城市建设用地,改造旧城区向空中要地”的方向,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采取原址翻建、合村并点、建新拆旧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整合,挖掘土地潜力,有效缓解了在农村和城中村建设新型社区的土地制约。近年来,除腾出5000余亩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外,还腾出1000余亩土地,保证了新型社区建设用地。二是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针对建设新型社区资金需求量大,而财政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区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社区建设引活力、添动力。重点探索三种投入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强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了和顺社区、和美社区(一期),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和美社区(二期)。整合涉农引导资金,改变以往“洒胡椒面儿”式的资金投放模式,整合1200万元涉农资金投入新型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中财投资公司开展信贷融资合作,引入交行资金8000万元。
2、市场运作型。运用市场机制,综合利用土地、信贷、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和祥社区正在和中国建筑等开发商洽谈合作事宜,预计可引进资金6亿元。
3、自筹自建型。政府统一规划,群众自筹自建。朱村美苑社区,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北朱村群众自发集资1.2亿元,建成了朱村美苑北朱村项目一期;南朱村筹集资金3800万元,开工建设了朱村美苑南朱村项目一期。三是建立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区在新型社区建设前、过程中和建成后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实现利益的充分保障。在社区建设前,对于新型社区的选址、功能布局、户型楼层等都充分征集群众意见,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建设过程中,成立由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组织,从项目变更、工程质量到征迁补偿,全程监督,努力把新型社区建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在社区建成占补平衡后,土地整理开发的增值收益全部留给农民,让群众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并实现增值。和美、和顺社区按照每人38平方米(28平方米的安置价房和10平方米的成本价房,其中安置价为5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朱村美苑按房屋的成本价出售给村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四)城乡统筹共发展。******区改变传统的建一个社区配一套基础设施的老办法,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通过科学规划,统筹使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向新型社区靠近,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加快城乡道路建设,光华路、许官线、林场路和中冰线等城乡道路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6700万元开工建设了的******区污水管网工程,投资72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二是统筹城乡教育。积极开展城乡学校结盟共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就业。在所有农业办事处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在各村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形成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积极与集聚区新入驻企业沟通,建立用工发布制度,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2012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850人,全区从事二、三产业的涉农居民已占到农户总数的70%以上。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到了无缝隙、全覆盖。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和失地农民养老补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2012年共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助19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是规划、土地手续。作为城区,缺乏规划和土地的自主性。自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有关部门的规划、土地、融资等配套措施未出台。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优惠政策落实难,前期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是水、电、气等配套费按城市社区收取,标准高,增大了入住群众负担。
三、工作体会
认真研究思考近几年的新型社区建设,我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也是下步努力的方向。就是“三个突出,三个重在”:
一、突出配套设施,重在加大投入。什么叫实现城市化?单从感觉上,就是居住条件好了、环境好了、交通方便了、小孩上学近了……这些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最上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把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好。分两步走:一是选好址,定好位,做好规划,引导汇聚方方面面力量,加快谋划,加大投入,把水电气暖、卫生交通等配套的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让老百姓愿意住、住得下。二是在上述基础上,实现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社区管理等全面的城市化。
二、突出内生动力,重在顺势而为。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再也不能干了。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办法,可以带来政绩、可以带来税收、可以方便考核。这些都是从政府主导层面考虑的。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这就是所说的“人的城市化”。在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上,应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为市场主导。城市化毕竟是人心所向,要有典型、有样本,抓住重要工程建设的机会,抓住产业集聚区发展机会,抓住农村群众迫切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以村为主体,引导农村分期分批实现城市化。
三、突出政策支撑,重在协调服务。做为城区,规划、土地等都必须符合市里统一安排。市里要制定新型社区建设的激励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对新型社区建设实行“一条龙”服务。加强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监管服务,谋划农村变社区以后的组织建设,由钢筋水泥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变成有血有肉欣欣向荣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