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
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争先,抢抓机遇,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2010年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市工业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卷烟、纺织、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紧紧抓住面临的外部机遇,“依托大石化、服务大石化、立足大交通、构建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6亿元,比去年增长20%,是2005年的2.7倍。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投资10亿元蓝山屯河EPS树脂、登煌管业PE管材、南岗水泥一期、伍期车桥一期、环能工业脱硫剂、油葵脱仁出口加工、龙海硅业三期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92亿元的11个项目在建;卷烟厂新增3万箱卷烟指标,年产达到30万箱。卷烟、纺织、电力、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态势保持平稳,正逐步进入高速度、快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奎屯市2011年工作目标
目标任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增长17.5%;
金共106万元,2007年、2009年西龙公司又分别两年获得25万元技术创新补助资金、2007年天策科贸获得25万元、2008年达亿石化又获得30万元资金补助。促进了我市的技术进步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重点协调的突出问题 奎屯市“十一五”期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奎屯市依然处于工业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卷烟行业一枝独秀,石化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中区,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资金匮乏,技术改造力度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续建和重组项目多,新引进项目少。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原料供应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011年将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与中石油的联系,编制好中石油承诺的16种、136万吨化工原料利用项目的策划、可研,落实项目投资业主,促使丙烯、乙烯利用,重油加工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②积极争取独山子600万吨老炼油厂技改抽提轻组份后的其余重组份留在开发区,作为发展的关键化工基础原料,引领开发区主导产业形成骨干和龙头项目有实质进展。③进一步拓展原料落实渠道,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争取国家支持境外资源在开发区转化,形
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开发区是推进奎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举全市之力把开必区建成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68亿元。
(一)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好中石油承诺供应的原料和现有产业资源,招商选资,延长产业链,确保高分子合成材料聚合催化助剂项目一期、4070煤化工、60万吨/年重油加工一期、5万吨/年碳化硅专用微粉、南岗水泥二期、蜂蜜出口加工、华孚50万锭棉纺一期、伍旗车桥二期项目数据库今年投产; 100万吨/年TDI、30万吨/年MDI、6万吨/年保温板和800立方米/年土工合成材料、2*150万吨/年尿素产业升级、1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微晶纤维素、10万吨/年减水剂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据库不少于9个。
(二)培育和壮大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采取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
区、城市和区域等各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取得突破,收到实效。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尽快形成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政府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实际,制定如下政策。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市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4.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可达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5.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属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购置设备的,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在年终一次性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期不超过3年。
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设期内,按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30-100%的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
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专用设备、专有技术,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
6.获得国家或省无偿补助的工业项目,按国家或省实际到位资金的30%给予配套或奖励,专项用于企业发展。
7.在2年内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统筹给予法定代表人重奖。
8.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600万美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市外境内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5年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9.市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或对全市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境内外企业、项目,不再重复享受本意见上述扶持政策。
三、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10.设立大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收入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亿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利税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的,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11.鼓励工业企业从市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主导企业,30%奖励配套企业。
12.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肥的中小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时,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
13.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4.新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认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5.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获得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6.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列为省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7.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18.鼓励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
19.对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总投资的20%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每为本市中小工业企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支出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0.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50%专项补助。购买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工业企业,从项目获利起3年内,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1.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该产品3年内上交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奖励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2.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五、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
23.城区产业园区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对各城区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由市财政通过区财政返还各产业园区,用于产业园区建设。
24.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对县、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季结算,先报先贴”。
25.新引进市外企业税收返还。对城区产业园区内新引进的市外投资的工业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收中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各产业园区。外来投资者与本市范围内企业共同投资在城区产业园区内新设立的工业企业,其税收市本级分成部分按外来投资者投资占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返还各产业园区。
26.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为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化厂房的以奖代补。按各区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投资的建设资金的30%补助给产权单位。
27.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各开发区、产业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7:3的比例分享;由此而实现的税收,5年内,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3:7的比例分享。
六、其它
28.奖励政策涉及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市与县、区按现行分税制比例承担,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
29.申请上述政策的企业或单位,按规定向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2周内一次性审结,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相关企业或单位。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敷衍塞责,否则,将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0.本市以前出台的相关财政政策,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31.本意见自**年起正式实施。
第三篇: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黑发[2007]1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效发挥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工业化资金是指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每年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资金。
第二章 使用范围、支持重点和方式
第三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的使用范围为促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业建设项目,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工业发展重点要求。
第四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重点支持的项目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装备、石化、食品等重点行业的龙头和配套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二)工业园区建设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产业集聚、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深加工、围绕大企业配套、县域支柱产业等发展县域经济的项目。支持方式为无偿补助,其中,对企业项目的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三)企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项目。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攻关等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支持方式为无偿补助或贷款贴息。
(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项目。重点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电力、煤炭、石油石化、建材等行业节水改造项目;共伴生矿、工业废渣、木材节约代用等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电力、石油石化、轻工、食品、造纸、医药等行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合格的示范项目;试点企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节点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
(五)企业提速增效项目。重点支持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牵动作用,能促进工业经济整体效益优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当年能够发挥效益的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六)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专题项目及奖励性支出等。
(七)用于新型工业化项目管理、评审、培训等相关支出。
第三章 项目资金申报
第五条
申请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
(二)企业必须成立一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企业不予受理),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应交税金或实现税利1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申请自主创新无偿资助的企业,用于自主创新自筹资金投入必须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三)企业必须具有严格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合格的财会管理人员。
(四)按要求连续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月报。
第六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项目实行预算管理,每年9月末前组织申报下项目预算,每年3月末前组织申报当年专项资金项目。省经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工业发展重点,分别确定各类项目的专题内容,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各市县经委、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项目特点,组织企业申报相关项目。
第七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的申报程序:各市县企业申请资金,报所在市县经委、财政局,市县经委会同财政局审查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委、省财政厅;各县经委、财政局上报省经委、财政厅的申报文件及项目汇总表,应抄报所在市经委、财政局;市经委、财政局除对本级的企业项目按要求进行申报外,还应汇总所属县项目,并单报附表。
中、省直企业申报新型工业化项目资金,需向所在地经委、财政局申报。
省经委申报的项目管理评审等经费,由省经委做出预算,并直接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申报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单位必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及财务基本情况、项目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安排、项目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并附项目核准或登记备案文件。
(二)《企业基本情况表》。
(三)《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四)上企业缴税凭证复印件,以及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企业决算报表。
(五)申请当年贷款贴息的企业须出具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和付息凭证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
申报企业须将项目书面材料(附材料目录)按A4纸张大小装订成册,同时上报电子文档,文字材料用WORD文档,表格材料用EXCEL文档。
第十条
各市、县经委和财政局对申请企业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核后做出评价,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填写《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同时附第八条规定的企业材料,联合行文分别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一条
各市、县经委和财政局应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按照申报条件严格把关,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省经委、省财政厅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每户企业每只能申请一次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最多连续支持三年。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重大创新项目外,每个项目原则上每年支持一次。
第四章 支持标准及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无偿资助资金的支持标准。除重大项目外,按不超过项目当年实际支出20%至30%予以补助,原则上一般项目按企业上一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确认的财务决算利税指标确定具体支持的额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除外):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50至100(含100,下同)万元,最高补助3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100至300万元,最高补助5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300至500万元,最高补助1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500至1000万元,最高补助15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1000万元以上,最高补助200万元,重点项目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50%.工业园区支持标准最高为500万元。
贷款贴息资金的支持标准。除重大项目外,原则上按企业当年新增贷款额的5%或实际发生的利息据实贴息,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一般项目贴息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重点项目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十四条
省经委与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市、县申报项目的经济技术及财务状况进行考察、筛选和必要的评审论证,研究提出新型工业化资金项目安排意见,并联合下达《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
第十五条
各市(地)、财政计划单列县(市)财政局依据省经委、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的《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及时组织企业携带所需材料,到省财政厅接受项目资金审核。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审核项目资金后,对市县下达资金指标文件,对中省直企业直接办理拨款。对无偿补助的项目,补助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第一次拨款不超过30万元;补助额在50万元以上的,第一次拨款60%。对剩余资金,在首次拨款3个月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和资金到位情况提出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审核后拨付。对贷款贴息项目,省财政厅审核贷款手续后,按照上述程序拨付。
第五章 资金使用及监督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收到项目资金后,必须保证资金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安排的项目,并按项目单独核算、单独管理。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省经委不定期对新型工业化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
各市、县财政局、经委应当定期对项目资金执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项目实施。同时,每年5月1日前向省财政厅、省经委联合报送上一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包括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效果等情况汇总分析和评价。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截留、挪用,以及虚报瞒报等骗取新型工业化资金。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有关人员,除责令其立即纠正、追回资金、三年内不予扶持该单位外,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相关单位要接受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原《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1]82号)、《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1]83号)、《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扭亏增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5]92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关于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
建湖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小议
唐海丰
新型工业化,是针对中国特色工业制定,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为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并行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工业化整体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
近年来,建湖在土地、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直以来,建湖以“发展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指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准,推进各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石油装备生产起步较早的现状,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向终端发展,实现了由大型锻钢到钻机、采油机等成套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非油田集聚地、非大型石油公司所在地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并可望建成苏北县级第一个百亿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在节能电光源产业链上,建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从事前道工序——灯管的生产,县委、县政府连年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努力,现在建湖的节能灯产业也已形成了从石英砂到整灯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节能灯电光源制造基地”,健全了技术开发、明管-1-
生产、整灯制造、国际贸易一条龙体系。作为建湖传统产业的制鞋业,龙头企业森达鞋业果断与香港百丽集团重组,运行质效不断提升,2010年销售皮鞋500万双,入库税金近
1.2亿元,2011年入库税金可突破2亿元。建湖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方面,目前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森达生物医药、中石油30万吨燃料乙醇、永林生物材料等项目都已纷纷落户,部分项目已投产,较短的时间内将建成新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优势必将成为推动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重要力量,并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支撑。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益、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湖加大政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区域知名度快速提升。协助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绿色电光源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江苏省绿色照明研发中心、江苏省节能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科技平台;豪迈、日月等企业坚持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部分企业还参与了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短短几年,建湖的支柱产业技术水准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当一批企业已经成长为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三、坚持可持续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科学布局,聚集发展。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县域工业发展布局,选择发展环境好、资源承载力强的区域,推进集聚开发,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良性发展。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城东,省道231贯穿而过,与国道204相邻,其定位发展侧重于节能电光源、新光源、光伏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高新产业区依托宿淮盐高速,全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软件服务业外包、楼宇经济、机械、汽车等产业;上冈产业园、民营科技创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各自定位清晰,各具特色,逐步形成了“两区三园”错位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节约资源,提升质效。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外地企业纷纷入驻建湖,建湖的工业用地指标越来越少,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政府部门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化零为整,增加县内工业用地面积;一方面,对所有工业项目进行回头看,帮助早期引进的“言过其实”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使其能充分土地资源,对无法建设、停工滞产的项目,积极寻找新项目代替,实施“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提高招商引资门槛,认真过堂引入项目,以项目科技含量、是否产业链项目等为依据进行筛选,确保新进项目能最大化利用推低资源,增加土地产率。三是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以“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优化生活环境。几年来,全面关闭县内小化工和花炮企业共62家,停止新上各类小纺织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胜、剑牌、建农等支柱化工企业,积极推进其合成环节搬迁,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区域合作,园区共建;科技合作,科研院校。
四、坚持以科教、人才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实施 “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对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等予以资助。
第五篇: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县长讲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业经济工作,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努力实现工业倍增和“十二五”发展构想,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下,县委田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的再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我县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以来,县委、政府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但通过强化监测分析、落实政策扶持等措施,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回升。纵观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四大特点、具有四大优势、面临五大问题。
四大特点:
二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实施“放水养鱼”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2097人,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5%;非公企业上缴税金8791万元,同比增长33.3%。
四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城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加快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开放活县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个,协议引资3.85亿元。
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独特。位于川结合部,具有地处攀西经济圈腹心、连接中经济圈、参与经济带分工与合作的良好区位优势。随着巧蒙公路的建成通车,出川入大通道上的结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县具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热区资源。、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1.9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9.6万千瓦;辖区内已发现矿种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8种,铅、锌、铜、硅石、稀土、石膏、石灰石等矿种品位高、储量大;以大药山地区中药材为主的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开发潜力足;蚕丝、反季蔬菜、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四是拥有两张“名片”。随着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升格和巨型水电站的即将开工,的知名度将大大提高。特别是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更多更强的商家入巧投资。
五大问题:
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全县工业结构“一少、两多、三小、四低”的现象突出。“一少”:即骨干企业少。目前,全县703户工业企业(个体工业企业670户)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0户,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产值超亿元的只有1户。“两多”:即企业分散经营多、小企业多。“三小”:即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市场容量小。“四低”: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对财政贡献率低。同时,我县的工业品主要以矿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外部环境形势严竣,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对我县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将更加严峻,而且在较短时期内可能难以发生根本性好转,工业品市场持续低迷,铅锌等重点工业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部分企业减停产状况还将持续;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重点项目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时间,使得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五是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目前,还有少数乡镇和部门的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在行动上还没有参与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中去: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勇于拼搏的意识;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形势判断不准,缺乏大胆实践的信心;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迟迟找不到切入点;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环境建设重视不够,破坏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面对我县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全县上下务必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理念不动摇,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合力攻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
二、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优化环境,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科技,扩大招商,推动民营,壮大四大产业(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突破48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
二是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白鹤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户。
三是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年下降2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水平、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全市同期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要抓好白鹤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于今年内完成白鹤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扩容、提质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需求,使园区基础设施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适应,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协调,与入园落户项目相配套。二是科学引导企业入驻园区。要大力优化工业园区建设软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要降低门槛吸引投资,鼓励新项目、新企业向园区集中,壮大园区实力。三是抓管理和服务。要立足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企业服务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同时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强化政策和服务措施的落实,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精心构建“服务高地”。四是增强园区效应。要谋划好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引导同类产品企业的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群,凸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孵化区、招商引资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发展带动区的作用,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的特色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抓项目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抓项目储备。要把项目储备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特色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局、经贸局要根据我县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实情,结合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省、市为落实这一政策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县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可研力度,强化包装推介,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二是抓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县经贸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督促投资方抓紧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防止签而不建,圈占资源的现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三是抓建设进度。要加大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的落实,亲自深入企业帮助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做好表率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也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关心、过问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今年,要重点督促昊龙集团建材有限公司加快100万吨水泥厂建设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加强与大唐国际集团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在今年内完成风力电站的核准工作。支持、督促文家河四级电站、河玉电站、硫磺洞电站、荞麦地河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三)抓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实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是弥补县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足,开发县内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实现两个转变,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要转变招商理念。要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立县”的理念,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现状,对照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断点,寻找产业衔接,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工业项目招商、选商力度,更加注重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二要转变招商方式。要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把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转化为促进我县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主动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衔接,使其向我县进行资产转移。二是要突出招商重点,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要把招商重点放在招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来,把引进高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引进资本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完善机制,为对外开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对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加大对全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跟踪和协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招商引资形势分析会,确定阶段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配套联动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员,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强化合力促开放的良好格局。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到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风拖拉、推诿扯皮的,坚决予以问责。同时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并纳入争先创优考核。
(四)抓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全面协调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矿冶、水电、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发展矿冶业。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勘查力度,摸清家底,为实施全面开发奠定基础。以铅锌开发为先导,带动铜、硅石、稀土、电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茂租、东坪、老店、小河、新店为重点的铅锌采选基地;建设马树、老店为重点的铜选基地;建设药山电石生产基地。加大矿业企业技改扩建步伐,促进传统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大做强水电产业。以电站和天花板、陡滩口、黄桷树电站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大全县水能资源的调查、普查力度,加快中小水电项目的立项报批,确保早日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加强指导和服务,督促已签约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三是扶持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以镇为中心,以茧丝加工为先导,辐射带动蔗糖、萝卜、中药材、蔬菜、林果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食品有限公司、丝绸公司、大药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齐昌畜禽屠宰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强协调管理,巩固发展好制糖、缫丝、马铃薯深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充分依托热区资源,扶持发展与反季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规模效应。四是改造提升建筑建材业。以电站建设为契机,加快100万吨水泥生产线技改扩建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带动砂石、新型墙材、花岗石材的开发;建设水泥建材基地、药山花岗石材基地、蒙姑新型墙材开发基地。
(五)抓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县经贸局、环保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严格“一票否决制”。要盯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依法关闭长期整改仍不达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着力抓好各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六)抓资源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本地深加工和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要从治乱、治散、治本入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以有偿使用为重点,以矿权管理为主线,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一实施、市场运作、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鼓励企业有序地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扶优扶强矿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要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进一步完善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法,实行资源有序、有限、有偿开发,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
三、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搞活了也还会死,重组了还会破,引了资也难见效,招了商也会跑。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方式要从侧重于行政审批转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加强监管;工作方法要从侧重于事前审查转向信息引导和事后监督;工作重点要从抓具体事务转向想大事、抓大事,当好参谋助手上来,切实为工业发展服好务。
(一)在统一认识上下工夫,高度重视工业。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精力重点投放、工作力量重点摆布、人力物力重点倾斜,把抓工业的侧重点放在抓环境营造、抓工业项目、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毫不动摇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强化忧患意识,客观地认识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全国、全省、全市竞相发展的严峻态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挑战,迎头赶上;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看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
(二)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努力创新服务。
政府仅能营造环境,提供平台,要实现本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来支撑,走企业带动、项目促动的路子。为此,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意识,善待企业,抓好项目,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好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要营造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项目建设。
(三)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多方共同参与。
工业是经济的主体,财富的源泉,抓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县委、政府在支持工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县工业发展中来,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工业发展,真正形成全县上下思工业、议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四)在协调配合上下工夫,形成强大合力。
上项目、办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财政实力弱,资金、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上任何项目都很不容易,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特别是对投资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要讲不能办、不好办,而是要讲怎么办、马上办、尽力办,为投资者提供超前、高效、优质的服务,把服务工作贯穿到工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对重点企业和项目,既要善于遵循程序,更要善于灵活变通,不能因框框条条束缚了手脚,要勇于突破。部门与部门之间,遇事多商量、多通气、多协调,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引导工业、服务工业、支持工业上形成一个拳、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县委、政府关于工业发展的各项安排部署。
同志们,新的蓝图鼓舞人心。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起直追的干劲和奋发图强的斗志,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实现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