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

时间:2019-05-12 18:0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

第一篇: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

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

吴 进

〔内容摘要〕 作者根据《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针对六盘水市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抓紧研究制订《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鼓励类产业目录》,制定符合我市且有区域特色的煤及煤层气、电力、钢铁、铝及铝加工、煤化工、建材、节能环保等行业及用好土地、金融、审批、环保等方面的差别化产业政策措施。

〔关 键 词〕 差别化政策;新型工业化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总经济师

适合的产业政策可以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熨平经济周期、扶持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谓产业政策“差别化”,就是制定或选择适宜的政策,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状况、产业基础等条件,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差别化发展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与保增长、惠民生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下放核准权限”, “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支持在西部地区优先布局建设能源资源加工转化利用项目,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既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既要建设“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还要发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引导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高新产业、医药工业、特色旅游商品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能源、冶金、原材料和煤焦产业机械设备市场等优势,利用六盘水市区位优势与较好的物流条件,以重大项目为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多元化与高端化发展。三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实施战略合作,鼓励各级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要立足煤,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第二,要依托煤,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推进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强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产业的丰厚度。第三,要超越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煤矿成套装备、铸造加工、汽车及零配件等装备制造业,把六盘水市建成西部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基地。第四,要跳出煤,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高端化、轻型化发展。

2抓紧研究制订《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鼓励类产业目录》,区别对待各类工业建设项目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应即时研究制订《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鼓励类产业目录》,根据目录,对鼓励类产业实施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主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有较大带动作用及对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示范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为促进工业鼓励类项目健康、快速落地,形成生产力,我市境内凡进入《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鼓励类工业项目一律对国内外开放,国内外客商来六盘水投资合作、开发,皆可享受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投资奖励等优惠政策。

3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区域特色的差别化产业政策

3.1煤及煤层气

第一,支持六盘水做好煤炭规划和资源勘查,优化开发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议贵州省向国家申请争取与新疆同等的执行权利,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对国家规划矿区内120万吨/年及以下建设规模的煤炭项目,委托贵州省投资主管部门按程序组织论证评估和核准。此外,贵州省煤炭单井能力底线的设置,在产业政策的调整中要依据其设计年限研究怎么过度,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开采与地质环境的矛盾突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以来,作为“西电东送”主战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十分巨大,煤炭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山体滑坡崩塌、水源枯竭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建议省向国家争取对老矿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环境治理等相关政策,为六盘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地质灾害治理、安全生产补欠等提供政策保障。

第三,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煤炭开采条件差,灾害因素严重。为保证六盘水市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在六盘水市组建覆盖贵州、辐射西南的煤炭安全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示范性工程,专题解决煤炭开采、瓦斯提纯和煤层气地面抽采等技术瓶颈问题。

3.2电力

第一,依托大型煤田,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稳步建设大型燃煤坑口电站。结合城市冬季采暖和较大工业园区用热需求,建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积极布局热电联产项目;鼓励“上大压小”,优化火电结;在大电网覆盖地区,支持新建机组采用高效环保机型,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按照全省电力发展规划,完善布局。

第二,完善电力供给方式。超前规划建设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煤电材一体化聚集区和园区供电设施,切实提高一体化产业企业电力保障能力和比较优势。争取国家对一体化项目优先核准或将审批权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探索建立电力直接交易的电价形成机制,在确保一体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兼顾电网企业利益,合理确定输配电价格。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产业园区新增负荷允许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研究制定电力直接交易办法,尽快在我市开展首批试点。

第三,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对煤矸石电厂作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参照煤矿瓦斯发电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给予省级投资管理部门核准(批复)权限;对“上大压小”项目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投资权限下放到省级。

3.3钢铁

第一,按照《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建议加大支持贵州钢铁产业的力度,在钢铁项目建设时不做等量淘汰。根据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在北京组织召开的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专题工作会确定的“十二五”期间西部增量2千万吨,争取国家在炼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煤电化钢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在我市增加500万吨左右的钢铁生产能力。

第二,建议加快建设煤电钢产业一体化聚集区,把支持水钢老厂区结构调整和技术装备提升改造或水钢搬迁和盘县首黔煤电钢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结合起来,迅速在我市形成10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

3.4铝及铝加工

第一,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链延伸、产业幅拓宽,促进产业共生耦合。国家和省布点铝加工重大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六盘水市能源和电力资源优势,使用域外氧化铝资源,发展铝精深加工,加工项目适当向六盘水倾斜。

第二,建议申请新疆发展铝及铝加工的政策,支持六盘水市利用能源优势,承接电解铝产能转移。

3.5煤化工

第一,鉴于我国水煤资源的逆向分布,贵州富煤多水的特征,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向贵州倾斜,在下一轮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中,建议在六盘水增加以煤制天然气等高标准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对纳入《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六盘水60万吨/年烯烃示范项目,要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并优先核准。

第二,按照《贵州省关于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意见》由省级相关部门为煤电化一体化主体企业配置煤炭资源。

第三,鉴于国家实行煤炭资源分类使用和优化配置政策,炼焦煤(包括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优先用于煤焦化工业。在焦化工业的发展布局上要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支持六盘水市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机焦企业按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第76号公告)的相关规定,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积极开展“上大压小”,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优化焦化工业布局,积极开展深加工。

3.6建材

第一,为鼓励积极开展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议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矿渣等为原料的水泥生产综合利用项目的核准下放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

第二,建议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工业固体废弃物较多的六盘水地区集中布局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3.7装备制造

在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布局中,在六盘水市优先发展布局煤矿采掘装备、风电设备部件、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产品,提高装备配套水平,满足六盘水以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

3.8节能环保

第一,制定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对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规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享受税费优惠。

第二,六盘水市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高能耗企业和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节能目标任务重,希望对节能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建议合理确定匹配的节能减排指标。同时,鉴于我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艰巨性,且我市目前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建议依照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有关要求,对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给予倾斜与支持。

第三,加大对2013年贵州淘汰落后产能奖励力度,特别是对淘汰落后产能份额较大的部分市(州)要重点扶持,提供更多的产业升级财政资金支持。对2014年以后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仍进行专项的奖励资金支持。

4研究用好其它差别化政策

4.1差别化土地政策

第一,认真执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势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的意见》。争取国

家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我省的支持,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对优势资源一体化聚集区、企业和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并加快供地进度。

第二,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不突破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支持贵州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管控、动态评估与适时修改机制。完善国家和省对我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调控机制。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规划、产业规划、扶贫规划等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结合,经省国土厅批准,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后实施,参照毕节实验区“一次下达、年度备案、定期检查”的作法。

第三,支持多途径探索耕地占补平衡。允许我市因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占用劣质耕地的,积极支持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按照1:2或1:3的比例折算为未利用土地指标,不作占补平衡。对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差别化管理,凡属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用地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耕地补充工作;凡属省级重点工程的建设用地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耕地补充工作。此外,支持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折抵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4.2差别化财政金融政策

第一,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平台和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一体化进程。鼓励和支持一体化企业上市融资,发展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设立财务公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第二,建议完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分成比例,由中央、省、征收机关同级财政分别为40%、36%、24%调整为市、县两级财政占征收额的70%;二是将市、县两级财政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分成比例调整为企业缴纳价款总数的30%、40%;三是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出让的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矿种的出让价款,不属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不应按照国家、省、市、县的分成比例解缴,建议全额缴入本级财政。

第三,以金融支持促产业发展。一是制定有差别的金融管理政策,二是制定倾斜性的信贷政策,三是探索证券和债券市场融资,支持新型工业化。

4.3差别化行政审批政策

第一,对一体化项目,审批核准权限在省的,省相关部门要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优先规划布局并优先审批核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优先开展基地和项目规划选址,省环境保护厅要优先办理环评手续,省国土资源厅要优先办理用地预审,省林业厅要优先办理使用林地相关手续,省能源局要加快配套煤矿项目建设,保障煤炭供应。需国家审批核准的,省有关部门要帮助项目业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第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将企业申报审批分为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正常审批三类。其中,绿色通道类项目将即报即审、简化程序、尽快发行;重点支持类项目将分类排队、加快审核;正常审核类项目则视为普通类别对待。同时,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搞好便民服务窗口建设,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形成集中式的服务窗口。第三,在工商行政管理、注册登记和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予以优惠。

4.4差别化环保政策

第一,对符合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求、有条件在六盘水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环评文件及时受理、加快评估,合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第二,建议给予我市更加优惠的环境政策。一是对煤矿开采、煤炭洗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部分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予以倾斜,下放到省级,甚至地市一级环保部门审批。二是争取下放部分审批权限。跨市的建设项目(不含电网工程),其环评文件可由建设项目涉及的市级环保部门协商一致后联合审批。三是对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就地转化项目、西电东送

等服务于全国的基础能源建设项目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在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可通过排污交易给予支持。

第三,在我市确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在完成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可适当调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二篇:“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

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争先,抢抓机遇,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2010年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市工业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卷烟、纺织、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紧紧抓住面临的外部机遇,“依托大石化、服务大石化、立足大交通、构建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6亿元,比去年增长20%,是2005年的2.7倍。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投资10亿元蓝山屯河EPS树脂、登煌管业PE管材、南岗水泥一期、伍期车桥一期、环能工业脱硫剂、油葵脱仁出口加工、龙海硅业三期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92亿元的11个项目在建;卷烟厂新增3万箱卷烟指标,年产达到30万箱。卷烟、纺织、电力、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态势保持平稳,正逐步进入高速度、快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奎屯市2011年工作目标

目标任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增长17.5%;

金共106万元,2007年、2009年西龙公司又分别两年获得25万元技术创新补助资金、2007年天策科贸获得25万元、2008年达亿石化又获得30万元资金补助。促进了我市的技术进步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重点协调的突出问题 奎屯市“十一五”期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奎屯市依然处于工业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卷烟行业一枝独秀,石化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中区,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资金匮乏,技术改造力度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续建和重组项目多,新引进项目少。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原料供应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011年将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与中石油的联系,编制好中石油承诺的16种、136万吨化工原料利用项目的策划、可研,落实项目投资业主,促使丙烯、乙烯利用,重油加工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②积极争取独山子600万吨老炼油厂技改抽提轻组份后的其余重组份留在开发区,作为发展的关键化工基础原料,引领开发区主导产业形成骨干和龙头项目有实质进展。③进一步拓展原料落实渠道,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争取国家支持境外资源在开发区转化,形

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开发区是推进奎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举全市之力把开必区建成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68亿元。

(一)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好中石油承诺供应的原料和现有产业资源,招商选资,延长产业链,确保高分子合成材料聚合催化助剂项目一期、4070煤化工、60万吨/年重油加工一期、5万吨/年碳化硅专用微粉、南岗水泥二期、蜂蜜出口加工、华孚50万锭棉纺一期、伍旗车桥二期项目数据库今年投产; 100万吨/年TDI、30万吨/年MDI、6万吨/年保温板和800立方米/年土工合成材料、2*150万吨/年尿素产业升级、1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微晶纤维素、10万吨/年减水剂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据库不少于9个。

(二)培育和壮大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采取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

区、城市和区域等各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取得突破,收到实效。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尽快形成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政府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实际,制定如下政策。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市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4.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可达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5.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属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购置设备的,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在年终一次性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期不超过3年。

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设期内,按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30-100%的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

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专用设备、专有技术,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

6.获得国家或省无偿补助的工业项目,按国家或省实际到位资金的30%给予配套或奖励,专项用于企业发展。

7.在2年内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统筹给予法定代表人重奖。

8.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600万美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市外境内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5年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9.市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或对全市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境内外企业、项目,不再重复享受本意见上述扶持政策。

三、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10.设立大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收入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亿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利税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的,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11.鼓励工业企业从市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主导企业,30%奖励配套企业。

12.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肥的中小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时,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

13.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4.新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认证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5.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获得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6.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列为省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7.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18.鼓励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

19.对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总投资的20%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每为本市中小工业企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支出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0.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50%专项补助。购买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工业企业,从项目获利起3年内,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1.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该产品3年内上交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奖励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22.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五、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

23.城区产业园区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对各城区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由市财政通过区财政返还各产业园区,用于产业园区建设。

24.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对县、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季结算,先报先贴”。

25.新引进市外企业税收返还。对城区产业园区内新引进的市外投资的工业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收中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各产业园区。外来投资者与本市范围内企业共同投资在城区产业园区内新设立的工业企业,其税收市本级分成部分按外来投资者投资占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返还各产业园区。

26.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为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化厂房的以奖代补。按各区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投资的建设资金的30%补助给产权单位。

27.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各开发区、产业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7:3的比例分享;由此而实现的税收,5年内,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3:7的比例分享。

六、其它

28.奖励政策涉及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市与县、区按现行分税制比例承担,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

29.申请上述政策的企业或单位,按规定向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2周内一次性审结,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相关企业或单位。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敷衍塞责,否则,将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0.本市以前出台的相关财政政策,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31.本意见自**年起正式实施。

第四篇: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黑发[2007]1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效发挥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工业化资金是指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每年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资金。

第二章 使用范围、支持重点和方式

第三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的使用范围为促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业建设项目,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工业发展重点要求。

第四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重点支持的项目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装备、石化、食品等重点行业的龙头和配套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二)工业园区建设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产业集聚、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深加工、围绕大企业配套、县域支柱产业等发展县域经济的项目。支持方式为无偿补助,其中,对企业项目的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三)企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项目。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攻关等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支持方式为无偿补助或贷款贴息。

(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项目。重点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电力、煤炭、石油石化、建材等行业节水改造项目;共伴生矿、工业废渣、木材节约代用等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电力、石油石化、轻工、食品、造纸、医药等行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合格的示范项目;试点企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节点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

(五)企业提速增效项目。重点支持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牵动作用,能促进工业经济整体效益优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当年能够发挥效益的项目。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

(六)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专题项目及奖励性支出等。

(七)用于新型工业化项目管理、评审、培训等相关支出。

第三章 项目资金申报

第五条

申请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

(二)企业必须成立一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企业不予受理),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应交税金或实现税利1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申请自主创新无偿资助的企业,用于自主创新自筹资金投入必须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三)企业必须具有严格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合格的财会管理人员。

(四)按要求连续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月报。

第六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项目实行预算管理,每年9月末前组织申报下项目预算,每年3月末前组织申报当年专项资金项目。省经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工业发展重点,分别确定各类项目的专题内容,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各市县经委、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项目特点,组织企业申报相关项目。

第七条

新型工业化资金的申报程序:各市县企业申请资金,报所在市县经委、财政局,市县经委会同财政局审查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委、省财政厅;各县经委、财政局上报省经委、财政厅的申报文件及项目汇总表,应抄报所在市经委、财政局;市经委、财政局除对本级的企业项目按要求进行申报外,还应汇总所属县项目,并单报附表。

中、省直企业申报新型工业化项目资金,需向所在地经委、财政局申报。

省经委申报的项目管理评审等经费,由省经委做出预算,并直接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申报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单位必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及财务基本情况、项目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安排、项目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并附项目核准或登记备案文件。

(二)《企业基本情况表》。

(三)《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四)上企业缴税凭证复印件,以及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企业决算报表。

(五)申请当年贷款贴息的企业须出具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和付息凭证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

申报企业须将项目书面材料(附材料目录)按A4纸张大小装订成册,同时上报电子文档,文字材料用WORD文档,表格材料用EXCEL文档。

第十条

各市、县经委和财政局对申请企业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核后做出评价,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填写《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同时附第八条规定的企业材料,联合行文分别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一条

各市、县经委和财政局应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按照申报条件严格把关,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省经委、省财政厅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每户企业每只能申请一次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最多连续支持三年。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重大创新项目外,每个项目原则上每年支持一次。

第四章 支持标准及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无偿资助资金的支持标准。除重大项目外,按不超过项目当年实际支出20%至30%予以补助,原则上一般项目按企业上一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确认的财务决算利税指标确定具体支持的额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除外):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50至100(含100,下同)万元,最高补助3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100至300万元,最高补助5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300至500万元,最高补助1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500至1000万元,最高补助15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或税金1000万元以上,最高补助200万元,重点项目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50%.工业园区支持标准最高为500万元。

贷款贴息资金的支持标准。除重大项目外,原则上按企业当年新增贷款额的5%或实际发生的利息据实贴息,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一般项目贴息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重点项目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十四条

省经委与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市、县申报项目的经济技术及财务状况进行考察、筛选和必要的评审论证,研究提出新型工业化资金项目安排意见,并联合下达《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

第十五条

各市(地)、财政计划单列县(市)财政局依据省经委、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的《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及时组织企业携带所需材料,到省财政厅接受项目资金审核。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审核项目资金后,对市县下达资金指标文件,对中省直企业直接办理拨款。对无偿补助的项目,补助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第一次拨款不超过30万元;补助额在50万元以上的,第一次拨款60%。对剩余资金,在首次拨款3个月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和资金到位情况提出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审核后拨付。对贷款贴息项目,省财政厅审核贷款手续后,按照上述程序拨付。

第五章 资金使用及监督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收到项目资金后,必须保证资金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导向计划》安排的项目,并按项目单独核算、单独管理。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省经委不定期对新型工业化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

各市、县财政局、经委应当定期对项目资金执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项目实施。同时,每年5月1日前向省财政厅、省经委联合报送上一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包括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效果等情况汇总分析和评价。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截留、挪用,以及虚报瞒报等骗取新型工业化资金。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有关人员,除责令其立即纠正、追回资金、三年内不予扶持该单位外,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相关单位要接受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原《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1]82号)、《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1]83号)、《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扭亏增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黑财企[2005]9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关于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

建湖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小议

唐海丰

新型工业化,是针对中国特色工业制定,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为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并行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工业化整体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

近年来,建湖在土地、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直以来,建湖以“发展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指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准,推进各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石油装备生产起步较早的现状,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向终端发展,实现了由大型锻钢到钻机、采油机等成套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非油田集聚地、非大型石油公司所在地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并可望建成苏北县级第一个百亿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在节能电光源产业链上,建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从事前道工序——灯管的生产,县委、县政府连年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努力,现在建湖的节能灯产业也已形成了从石英砂到整灯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节能灯电光源制造基地”,健全了技术开发、明管-1-

生产、整灯制造、国际贸易一条龙体系。作为建湖传统产业的制鞋业,龙头企业森达鞋业果断与香港百丽集团重组,运行质效不断提升,2010年销售皮鞋500万双,入库税金近

1.2亿元,2011年入库税金可突破2亿元。建湖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方面,目前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森达生物医药、中石油30万吨燃料乙醇、永林生物材料等项目都已纷纷落户,部分项目已投产,较短的时间内将建成新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优势必将成为推动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重要力量,并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支撑。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益、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湖加大政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区域知名度快速提升。协助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绿色电光源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江苏省绿色照明研发中心、江苏省节能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科技平台;豪迈、日月等企业坚持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部分企业还参与了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短短几年,建湖的支柱产业技术水准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当一批企业已经成长为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三、坚持可持续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科学布局,聚集发展。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县域工业发展布局,选择发展环境好、资源承载力强的区域,推进集聚开发,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良性发展。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城东,省道231贯穿而过,与国道204相邻,其定位发展侧重于节能电光源、新光源、光伏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高新产业区依托宿淮盐高速,全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软件服务业外包、楼宇经济、机械、汽车等产业;上冈产业园、民营科技创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各自定位清晰,各具特色,逐步形成了“两区三园”错位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节约资源,提升质效。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外地企业纷纷入驻建湖,建湖的工业用地指标越来越少,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政府部门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化零为整,增加县内工业用地面积;一方面,对所有工业项目进行回头看,帮助早期引进的“言过其实”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使其能充分土地资源,对无法建设、停工滞产的项目,积极寻找新项目代替,实施“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提高招商引资门槛,认真过堂引入项目,以项目科技含量、是否产业链项目等为依据进行筛选,确保新进项目能最大化利用推低资源,增加土地产率。三是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以“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优化生活环境。几年来,全面关闭县内小化工和花炮企业共62家,停止新上各类小纺织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胜、剑牌、建农等支柱化工企业,积极推进其合成环节搬迁,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区域合作,园区共建;科技合作,科研院校。

四、坚持以科教、人才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实施 “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对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等予以资助。

下载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差别化产业政策促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县长讲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策效应逐步弱化的情况下,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全力推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策效应逐步弱化的情况下,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

    文章标题: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短短五年,市**镇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多万元的山区乡镇,一跃成为年财政收入2100万元纳税大镇。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实现3.017亿元,其中工业经济收入2.1亿元......

    后发地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作为农业大区零陵,近年来经济,社会虽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工业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资源转化率低,增长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前进的速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怎样才......

    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苏波:转变发展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和内部动力机制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