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发地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作为农业大区零陵,近年来经济,社会虽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工业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资源转化率低,增长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前进的速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怎样才能加快发展达到富民强区的目的?我认为,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后发赶超。
一、强化无工不强意识,确立工业主导地位。要清醒认识到,只
有主攻工业,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聚集人口推进城市化,才能扩大财源富裕百姓,才能彻底改变封闭落后的形象。因而,要有一种“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和“大兵压境”的危机感,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认真实行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个班子”。把新型工业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对工业政策法规、重点优势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经营团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到上准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同步推进总量扩张、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零陵区围绕锰产品加工、异蛇、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电子化工、机械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力争在3年内,培育出10户年产值过5000万元、利税过i00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工业年增长速度达30%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重点产业集群。要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思路,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区位特点,进行高层次战略定位,真正把园区规划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产业基地和城市新区。首先集中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永州工业园扩园2平方公里以上,珠山工业区扩展到2.5平方公里。其次优化服务,下放必要的行政审批权限,在园区设立有关部门的派出机构,落实好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服务制、首问负责制和封闭式管理制,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再次抓好项目入园,按照“投资者是亲人、引资者是功臣”的理念,坚持眼光向外靠大联强,舍得“靓女先嫁”,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吸引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布局到园区。在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的同时,抓好“铺天盖地”的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零陵区的锰加工、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要巩固和扩大产业集聚,围绕他们的上下游产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外来资本与之配套协作,拉长产业链条,使这些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中更好地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实现工业农业双赢。对于广大后发地区,农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它的基础地位、主导地位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后发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着眼于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相促进,用工业的思维、办法经营农业,提升农业。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思路,构建工业企业与原材料生产基地的生产协作关系,实现工农对接。以龙头企业壮大订单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整个工业企业体系参与循环,实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双赢。零陵区要着力整合现有异蛇加工企业,组建永州异蛇产业集团公司,力争上市融资,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科研开发、精深加工,打出更多“零陵一绝”,叫响更多“零陵制造”。
四、深化科教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型工业化需要开拓创新型专业人才,更离不开技术工人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基础抓起,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人才择业权、价值待遇等同权为突破口,把对人才的管理由行政性直接管理逐步过渡到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把以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服务为主,进一步解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引导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零陵要继续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文化中心的优势,依托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和成效显著的中等教育,打造“文化公务员在线 ”。同时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搞好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让农民消除对科技的离异感和观望感,尽快接触信息化,迈上农业产
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之路。
五、始终不忘改善民生,致力科学和谐发展。为民造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倍加珍惜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坚持集约开发,坚决杜绝炒地行为。对招商项目实行平等国民待遇,不能为追求虚假政绩而污染环境。推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
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确保后发地区的环境优势。建立循环经济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引导人们不断开发循环经济。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扩大城乡就业、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后发地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第二篇:经济后发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选择
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后发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根本途径。对经济后发地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制高点。当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四是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围绕以上五个方面,笔者认为,应注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服务内涵,加快信息化进程,增强人才储备,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集聚集群等 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地方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政策支撑,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力
突出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加强科学引导,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泗阳作为江苏一个经济后发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企业战略转型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的双重任务,如何及时把握经济发展浪潮,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是摆在泗阳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针对现状,泗阳县委县政府较早提出了 “3+4”产业发展体系,要求在加快纺织服装、精深木业、照明电器三大传统产业的集聚升级,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大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造纸包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引建,推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此,泗阳相继出台了《泗阳县促进工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十条意见》、《泗阳县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奖励与补助暂行办法》等文件,从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强化引导,从而促进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产业转型升级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笔者认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找准突破点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以点带面,制定更为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的执行力度,使企业发展能紧紧围绕地区政策“向心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既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又要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要注重上下衔接,密切关注国家、2 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做好对接工作,还要注重横向衔接,加强产业之间的衔接,真正做到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强化特色、错位发展。
二、聚焦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竞争力
必须聚焦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核心竞争力为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填补产业空白,发展终端产品,创建自主品牌。泗阳县在加大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采用力度,推动了三大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兴产业发展上,以掌握核心技术为主攻点,通过科学技术引进,把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集群、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应切实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地区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研究机构、研发平台和研发队伍建设,突破更多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科技创新应大力推进载体建设。一是要加强园区建设。以泗阳为例,就是要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的要求,加大空间整合、产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力度,将开发区打造成新兴产业的引导区;围绕打造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外包和项目研发的高新产业集聚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科技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在空间、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有效集中。3 二是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平台共享机制。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科研应用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三、实施信息化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力
加深“两化”融合,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信息化战略,围绕企业信息化、产品复合化、研发手段信息化等方面,找准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点,深度推进“两化”融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信息化方面,一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以泗阳为例,要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95%企业上网目标。二是要着力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引导、帮助企业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产品复合化方面,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嵌入式软件的应用,积极采用模糊控制、变频、节能、网络等新技术,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研发手段信息化方面,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研发手段,提高研发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四、加快集聚集群,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力
通过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壮大地区产业规模,提升地区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以大产业带动转型升级。
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来说,强化招商选资仍然是壮大产业规模的重要途径。要坚定贯彻招商选资、择优引强理念,更加注重招引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完善产业链的旗舰型、科技型大项目。真正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升级。
强化本地企业培育。精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分类制订政策,重点给予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型、支柱型企业。一是通过深入推进技改扩张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资金、技改、信息化 “三大投入”,推动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做强。二是全面启动重点企业“股改上市”工程,鼓励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以吸引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有优势的公司或单位入股为重点,推进企业的股份多元化。三是实施市场开拓工程,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创新经营理念,运用新兴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五、加大人才储备,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持久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持久的动力。首先,要建设一支科技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在急需紧缺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和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特殊人才。人才引进机制上,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实行联合引才,通过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 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高端人才。其次,要建设一支企业家队伍。一方面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引导企业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加快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引导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一支懂业务、善经营、能决策、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企业经营者队伍,切实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再次要加大企业高级技工的培养力度,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工队伍的素质。
六、优化服务内涵,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力
良好的政府服务是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保障。优化政府服务内涵,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两方面:一是引导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帮助重点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以及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市场开拓等专项规划,以科学地规划指导企业发展。二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机制,形成政府为主导、公益性服务机构与商业性服务机构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人才培训服务、信息网络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平台。
第三篇:“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
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争先,抢抓机遇,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2010年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市工业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卷烟、纺织、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紧紧抓住面临的外部机遇,“依托大石化、服务大石化、立足大交通、构建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6亿元,比去年增长20%,是2005年的2.7倍。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投资10亿元蓝山屯河EPS树脂、登煌管业PE管材、南岗水泥一期、伍期车桥一期、环能工业脱硫剂、油葵脱仁出口加工、龙海硅业三期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92亿元的11个项目在建;卷烟厂新增3万箱卷烟指标,年产达到30万箱。卷烟、纺织、电力、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态势保持平稳,正逐步进入高速度、快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奎屯市2011年工作目标
目标任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增长17.5%;
金共106万元,2007年、2009年西龙公司又分别两年获得25万元技术创新补助资金、2007年天策科贸获得25万元、2008年达亿石化又获得30万元资金补助。促进了我市的技术进步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重点协调的突出问题 奎屯市“十一五”期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奎屯市依然处于工业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卷烟行业一枝独秀,石化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中区,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资金匮乏,技术改造力度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续建和重组项目多,新引进项目少。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原料供应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011年将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与中石油的联系,编制好中石油承诺的16种、136万吨化工原料利用项目的策划、可研,落实项目投资业主,促使丙烯、乙烯利用,重油加工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②积极争取独山子600万吨老炼油厂技改抽提轻组份后的其余重组份留在开发区,作为发展的关键化工基础原料,引领开发区主导产业形成骨干和龙头项目有实质进展。③进一步拓展原料落实渠道,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争取国家支持境外资源在开发区转化,形
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开发区是推进奎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举全市之力把开必区建成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68亿元。
(一)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好中石油承诺供应的原料和现有产业资源,招商选资,延长产业链,确保高分子合成材料聚合催化助剂项目一期、4070煤化工、60万吨/年重油加工一期、5万吨/年碳化硅专用微粉、南岗水泥二期、蜂蜜出口加工、华孚50万锭棉纺一期、伍旗车桥二期项目数据库今年投产; 100万吨/年TDI、30万吨/年MDI、6万吨/年保温板和800立方米/年土工合成材料、2*150万吨/年尿素产业升级、1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微晶纤维素、10万吨/年减水剂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据库不少于9个。
(二)培育和壮大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采取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
区、城市和区域等各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取得突破,收到实效。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尽快形成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关于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
建湖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小议
唐海丰
新型工业化,是针对中国特色工业制定,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为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并行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工业化整体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
近年来,建湖在土地、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直以来,建湖以“发展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指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准,推进各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石油装备生产起步较早的现状,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向终端发展,实现了由大型锻钢到钻机、采油机等成套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非油田集聚地、非大型石油公司所在地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并可望建成苏北县级第一个百亿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在节能电光源产业链上,建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从事前道工序——灯管的生产,县委、县政府连年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努力,现在建湖的节能灯产业也已形成了从石英砂到整灯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节能灯电光源制造基地”,健全了技术开发、明管-1-
生产、整灯制造、国际贸易一条龙体系。作为建湖传统产业的制鞋业,龙头企业森达鞋业果断与香港百丽集团重组,运行质效不断提升,2010年销售皮鞋500万双,入库税金近
1.2亿元,2011年入库税金可突破2亿元。建湖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方面,目前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森达生物医药、中石油30万吨燃料乙醇、永林生物材料等项目都已纷纷落户,部分项目已投产,较短的时间内将建成新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优势必将成为推动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重要力量,并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支撑。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益、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湖加大政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区域知名度快速提升。协助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绿色电光源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江苏省绿色照明研发中心、江苏省节能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科技平台;豪迈、日月等企业坚持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部分企业还参与了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短短几年,建湖的支柱产业技术水准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当一批企业已经成长为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三、坚持可持续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科学布局,聚集发展。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县域工业发展布局,选择发展环境好、资源承载力强的区域,推进集聚开发,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良性发展。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城东,省道231贯穿而过,与国道204相邻,其定位发展侧重于节能电光源、新光源、光伏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高新产业区依托宿淮盐高速,全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软件服务业外包、楼宇经济、机械、汽车等产业;上冈产业园、民营科技创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各自定位清晰,各具特色,逐步形成了“两区三园”错位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节约资源,提升质效。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外地企业纷纷入驻建湖,建湖的工业用地指标越来越少,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政府部门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化零为整,增加县内工业用地面积;一方面,对所有工业项目进行回头看,帮助早期引进的“言过其实”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使其能充分土地资源,对无法建设、停工滞产的项目,积极寻找新项目代替,实施“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提高招商引资门槛,认真过堂引入项目,以项目科技含量、是否产业链项目等为依据进行筛选,确保新进项目能最大化利用推低资源,增加土地产率。三是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以“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优化生活环境。几年来,全面关闭县内小化工和花炮企业共62家,停止新上各类小纺织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胜、剑牌、建农等支柱化工企业,积极推进其合成环节搬迁,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区域合作,园区共建;科技合作,科研院校。
四、坚持以科教、人才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实施 “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对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等予以资助。
第五篇: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作者:曾梦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
[摘要]文章从怀化地区实际出发,分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障碍,并就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措施。
[关键词]怀化;新型工业化;思考
[作者简介]曾梦宇,中共湖南省怀化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湖南怀化,418008[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2-0110-000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其基本内涵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对于湖南怀化这个经济欠发达的、而又有意建设湘鄂渝黔桂边区区域经济中心的山区而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怀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不足和问题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怀化实现了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成为推进山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但客观来看,怀化工业仍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化进程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小
30%的工业率是工业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标志,一般认为工业率在30%以上是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怀化工业化率自1978年突破20%以来,正常发展的话会有较快的提高,但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三线建设”时期布局于怀化地区的企业如五一、五二、五
三、红敏、红日、红阳、湘仪、天兴、3614等大中型企业先后外迁,直接导致工业出现“塌陷”,“元气”大伤,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因此,怀化工业化率长期在30%以下的低水平波动。2005年全市工业化率为26.5%,比全省低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78.29亿元,仅占全省的3.6%,仅相当于长沙的6.0%;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4.44亿元,仅占全省的4.2%。
(二)支柱产业不强,龙头企业不壮
2005年,规模以上电力、竹木、医药、食品、建材几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8.33亿元,仅占59.5%。其中,仅电力产业就完成增加值26.32亿元,其他几个支柱产业总共才完成增加
值12.01亿元。同时,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全市进入全省100强的企业仅有湘维公司、辰州矿业和怀化电力集团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22家,增加值过亿元的只有8家。
(三)集群程度低,产业链条短
由于大量外迁企业中主要是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造成了怀化工业体系中缺乏足够的机械和设备制造业来支撑和装备,客观上导致了怀化工业产业关联度低。再加上市场发育不充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使企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的生产上。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制约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创业文化”先天不足,工业人才极度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
怀化历史上长期闭塞,农业社会阶段漫长,在地方经济文化中,崇仕、重农、轻商的文化积淀较重,缺乏创业、开放、团队精神。这是怀化人才缺乏、创新不够、经济落后的文化层面的原因。表现在工业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少。全市现有人才总量15.40万人,其中工业企业人才2.58万人,仅占16.7%,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11.02万人,占71.6%。二是人才学历层次低。在工业企业人才中,大学本科以上535人、大专5253人、中专10351人、高中及以下9622人,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人才总量的2.1%、20.4%、40.1%、37.4%。三是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四是企业科技水平低。全市71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关键设备技术性能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同类设备技术水平的仅占6%,比全省低22.6个百分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设备新度系数只有51%,比全省低9个百分点。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的只有正清、湘维2家企业。
二、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有利条件
新型工业化就是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虽然怀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存在滞后的现象,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条件还是基本具备,而且某些方面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一)资源条件优越
怀化地区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资源大多未被开发和破坏,可供工业化开发、利用和转化的资源十分丰富。一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怀化为矿产资源大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64种,可供开发利用的38种。煤、金、铜、铅、锌、锑、钒、铁、锰、磷、硫铁、钾、重晶石、硅砂、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高岭土、金刚石、矿泉水等资源储量尤为丰富,开发价值大。其中金、铜、钒、重晶石、磷、硫铁、白云岩、金刚石的储量位居全省前五位,为优势矿产。二是具有丰富的特色农林产品。怀化市素有“林木之乡”、“水果之乡”、“药材之乡”的美称,境内群峰林立,山峦重叠,森林覆盖率达65.3%,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市有野生动物275科、2197种,其中属国家和省一级保护动物9种;有野生植物225科、3716种,其中
属国家和省一级保护的10种;有药用植物1909种,列入国家重点中药材资源的有175种,茯苓、天麻等产量居全国第一。怀化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2003年6月已被列入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市建设试点地区。
(二)区位条件独特,交通优势明显
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湘黔、焦柳和渝怀铁路呈“大”字型交会于市区。320、209、319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其中320、209国道交会于市区。沪昆高速公路怀化段已全线通车,芷江机场已经复航,开通至长沙、广州、深圳、北京等多条航线。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使怀化正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日益成为五省(市、区)周边区域的重要城市,成为各路商贾进军中西部的“桥头堡”和战略重地。
(三)成本优势明显
怀化是一个农业大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498.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7.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1.7%;农业从业人员177.49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77.06%。据统计,全市共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或者外出务工人员6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5%。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293元,属于较低的水平。怀化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该国或地区就具有低廉成本的比较优势。怀化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
(四)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总量不断增大,形成了独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05年,怀化市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8.52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80亿元,增长2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5.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29.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96%。二是一批对全区经济有较强辐射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批生产集中度较高、已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其中,2家大型企业: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湖南省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4家中型企业,如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怀化电力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湖南华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金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怀化金大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三是国企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上世纪90 年代以来,边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主推“两个置换”,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截至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改制258家,改制面达92.2%,涉及资金33.6亿元,职工6万人,累计处置账面资产11.2亿元,变现收入5.3亿元,有1.6万人通过身份置换得到了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金额达2.1亿元。
(五)面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为怀化充分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使怀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二是国内外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怀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湖南省大湘西开发战略的确立,将有大量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投入边区,将给怀化基础设施、产业和生态环境等“三大建设”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方略
当前,怀化加快工业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趁势而上,怀化工业化就能加快推进,实现突破。
(一)政府要挥动好“有形之手”
抓工业对政府来说,主要是抓环境。要营造全市上下大办工业、各部门服务工业、全社会支持工业的浓厚氛围。首先要优化组织领导环境。要建立领导干部重点抓工业、定期议工业制度,完善工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其次要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要研究制订鼓励中小企业催生的政策,从土地、财税、融资服务等各个方面扶持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要建立创业基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园区和闲置厂房、楼宇,建立一批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低价、优质的创业场所。湖南省里将重点扶持20个创业基地,怀化应积极争取自己应有的份额。三是要优化部门服务环境。四是要优化社会环境,倡导“创业文化”,打造诚信怀化。
(二)理顺资金筹措渠道
资金是工业的“血液”,“贫血”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产业。要依靠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有效激活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发展。一是用足用好政策机遇。认真研究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和湘西地区开发等重大历史性机遇与怀化工业化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里重点项目、政策性资金的倾斜。二是加大工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壮大市、县两级工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的一大困难。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今年安排300万元),县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的财政贴息和技改补贴。三是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议以现有的“小巨人”担保公司为基础,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连续3年投入1500万元,作为筹建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采取控股的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建立一个以政府资金引导、多种资本参与、担保能力较强、社会信用度较高的市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各县(市、区)也要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缓解怀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企业开展租赁融资,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五是加大直接利用外资的力度。把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作为重点,积极探索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合作基金、证券投资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
(三)抓好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集聚效应的产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二是企业经营的产业具有一定关联性;三是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四是企业之间因为长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因此,要整合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和盘活现有工业存量资产,加快规划建设泸阳、杨村、花桥三个工业小区,逐步形成以怀化市工业园为龙头,三个工业小区为辅助的园区群。注意依托已有的工业产业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同时,大力推进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开展定向招商,提高产业外向度
要围绕已经确立的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传统产业,有选择地整合包装一些有开发潜值、有市场前景、有良好效益的项目,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规模地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嫁接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借助外力提升怀化工业的整体水平。要坚持引进大企业,特别要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新上一批大项目。目前,怀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500强企业只有泰格林纸、韶能集团两家,国际500强企业还是空白。因此,要把战略投资者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主心骨,作为推进骨干企业改制的生力军,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定向招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引进5~8个投资过亿元,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同时,要抢抓中部地区崛起和湘西开发战略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发储备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争取更多地得到国家和省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