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一种在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即它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其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在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带动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要抓住信息化、高新化、集群化等战略重点。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基本路径,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是重要路径,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关健路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提高产业集聚度则是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型 工业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为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自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工业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的财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使人类面临生存的困境。人类应该怎样既充分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努力发展工业文明,又避免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回到工业化之前的社会,而是要探寻一条新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一种在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增长途径,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结构性的重大转变。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从更深层次上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上是一种复合型工业化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十分深远的新发展观和战略思想。“新型”的“新”首先在于其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包含
着比传统工业化更新的人类文明因素。其次,“新”也不只是新在信息化上,而且还新在充分应用其他高新技术成果和新的生产方式上。也就是说,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除了实现一般意义上工业化的内容之外,更包含开拓新的更高级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因素。
总之,所谓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它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内涵上与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既没有违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又不是传统工业化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发展理念不同。传统工业化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粗放式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则追求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走集约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强调以资金的高投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牺牲环境为代价,其掠夺式开发曾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等问题也多是在工业化后期才开始的。新型工业化特别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追求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地开发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以造福子孙,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增长方式不同。传统工业化主要是粗放型、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重要特征;新型工业化则是集约型、内涵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以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的高效结合为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工业化所支撑的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四十多倍。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的问题。这种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方式导致了工业增长的低质量、低效益。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
18、法国的1/
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新型工业化则要求彻底改变以往工业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主要靠投入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靠投入数量来实现增长。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内涵型增长方式,它不仅意味着生产要素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的优化组合及合理使用,更意味着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各环节间的科技含量比重的不断扩大。时,新型工业化也追求增长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努力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工业化发展路子。
再次,带动技术不同。传统工业化以蒸汽机技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为主要带动技术力量,新型工业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主要带动技术力量。在信息时代,以信息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机遇,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带动技术力量和技术支撑体系。这样,我国完全可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走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培育和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路径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业化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而且可以在高起点上加速推进工业化,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与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要抓住以下战略重点:
首先是信息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加速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
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和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和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是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在我国的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核心和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成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它包括: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集成化,经营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其中,产品数字化是企业商务电子化应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基础性内容,它是企业应用系统中的最底层应用。产品数字化主要是指产品本身的数字化和产品开发设计数字化。
生产自动化已不单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而更重要的是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为此,要实现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标准化、绿色化。
“管理集成化”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业务系统,按照协同集成的思路实现“管理集成化”,在内网上实现集成,协同地实行电子化管理,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经营网络化也称网络化经营,它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和产品交易的环节开展电子商务,把网络的优势应用到传统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使企业在营销服务和销售环节上,通过采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电子化工具,提高效率、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决策智能化是企业商务电子化体系中的高端层次上的内容。一个企业,其决策活动是全部商务活动中的中枢神经和最高控制行为,在市场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决策层的决策活动和决策行为已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式了,而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方式。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要善于运用决策支持系统来实现对市场的反应,进行科学分析和科学决策。
其次是高新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工业高新化就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
装备制造业。
要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认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总趋势。这个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影响最广泛的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的新技术革命中心;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认知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等科学技术子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物质技术和社会技术加速协作和深度融合。
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高新技术化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路径。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从高新技术产品或工艺的研究开发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应用,通过技术扩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的过程,即高新技术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从而形成生产力并辐射为产业群的过程。产业高新技术化就是要实现产品高新技术化、工艺高新技术化、运营高新技术化。再次是集群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拉长了产业链,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工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内,各类企业与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业集群通常表现为众多关联企业及相应支撑组织在空间上的大量集聚。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即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
产业集群产生了加快产业发展的集聚扩张效应;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模仿学习效应;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因此,促进了生产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业集群形成应当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品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以区域性品牌为抓手。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我们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如何有效协调工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摆脱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提升工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改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的局面,如何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等问题都将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基本路径,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是重要路径,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关健路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提高产业集聚度则是有效路径。
首先,要促进资源、环境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资源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工业化。第二,在继续提升重化工业素质和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产业。第三,通过规划与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缓解资源“瓶颈”约束。第四,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节约,环保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其次,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依赖外商或进口。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为数更少。因此,我国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第一,要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与精密机械、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为主要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第三,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第四,围绕若干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和扶植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第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六,积极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次,要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我国自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要摆脱对国外资本和技术的依赖,必须要增强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第一,在电子信息、机械、通讯、医药、化工、汽车等重点产业及其关键领域增强自主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切实提升我国工业的科技内涵。第二,建立健全我国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的体制与机制,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第三,着力培养关键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机制,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保障。
又次,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仍占有较高比重,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部分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首先,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在纺织、化工、机械、冶金、汽车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其次,要在大力发展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工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现代农业装备、船舶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和国际性装备制造业基地。
最后,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化的进程相比,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因此,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此,第一,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第二,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第三,加大我国现代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广泛开展与国际服务业的合作,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档次。此外,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或道路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情况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内外协调,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胡锦涛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八个加快:①经济结构②产业结构③自主创新④文化产业⑤生态文明⑥农业发展⑦经济社会⑧对外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已经融人世界经济,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卜,我们已不可能关起门来先搞工业化,再搞信息化,而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将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因为这既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人力资源和体面劳动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黄梦其
实践已经证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推进新型工业化并非是件易事,决不能盲目蛮干,必须在高度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之上,从当地实际出发,讲究科学发展。
一是必须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充分认识,目前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确处在“前面有标兵、后面有追兵,而且标兵离自己越来越远、追兵离自己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自己再也不能等闲视之,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加快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谋划、共同努力,而且必须心无旁念地迅速把这种“认识”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上。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只有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力地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关当地人民群众民生保障、和谐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才能逐步消除不稳定、不和谐、不协调的因素,从而达到一心一意抓经济、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目的,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共同献计出力、出谋划策。
三是必须认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认真深入的研究与谋划、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我个人认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不作调查研究,二不作科学谋划,三不作可行论证,就盲目上项目、搞建设,以致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不够、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拉动不大。为此,建议一方面必须在扎实推进当地新型工业化的大框架下,组建专门
班子进行战略研究,重点研究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当地支柱产业布局,精心策划好关系当地经济发展大局的产业项目和投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有目标地、有选择地招商引资、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和国家产业政策做好相应的项目开发引资准备和必要的项目规划论证审查,时刻注意控制好项目建设的数量与规模,切忌“捡进篮子就是菜”,真正把引资项目做大,招商工作做强。
四是必须努力营造和不断优化外部投资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优化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毫无疑问,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与外部投资环境不尽人意有关。如有的部门和人员对企业“敲竹竿”;有的拆迁户漫天要价,阻碍施工;有的权力部门受利益驱动,政务不公开、执法欠公正、服务不到位;还有少数干部综合素质差,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在优化政务环境和提升市民素质两个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助商、护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构建诚信的人文环境、开明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第四篇:关于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
建湖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小议
唐海丰
新型工业化,是针对中国特色工业制定,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为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并行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工业化整体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
近年来,建湖在土地、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直以来,建湖以“发展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指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准,推进各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石油装备生产起步较早的现状,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向终端发展,实现了由大型锻钢到钻机、采油机等成套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非油田集聚地、非大型石油公司所在地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并可望建成苏北县级第一个百亿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在节能电光源产业链上,建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从事前道工序——灯管的生产,县委、县政府连年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努力,现在建湖的节能灯产业也已形成了从石英砂到整灯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节能灯电光源制造基地”,健全了技术开发、明管-1-
生产、整灯制造、国际贸易一条龙体系。作为建湖传统产业的制鞋业,龙头企业森达鞋业果断与香港百丽集团重组,运行质效不断提升,2010年销售皮鞋500万双,入库税金近
1.2亿元,2011年入库税金可突破2亿元。建湖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方面,目前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森达生物医药、中石油30万吨燃料乙醇、永林生物材料等项目都已纷纷落户,部分项目已投产,较短的时间内将建成新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优势必将成为推动建湖新型工业化发展重要力量,并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支撑。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益、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湖加大政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区域知名度快速提升。协助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绿色电光源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江苏省绿色照明研发中心、江苏省节能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科技平台;豪迈、日月等企业坚持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部分企业还参与了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短短几年,建湖的支柱产业技术水准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当一批企业已经成长为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三、坚持可持续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科学布局,聚集发展。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县域工业发展布局,选择发展环境好、资源承载力强的区域,推进集聚开发,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良性发展。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城东,省道231贯穿而过,与国道204相邻,其定位发展侧重于节能电光源、新光源、光伏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高新产业区依托宿淮盐高速,全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软件服务业外包、楼宇经济、机械、汽车等产业;上冈产业园、民营科技创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各自定位清晰,各具特色,逐步形成了“两区三园”错位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节约资源,提升质效。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外地企业纷纷入驻建湖,建湖的工业用地指标越来越少,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政府部门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化零为整,增加县内工业用地面积;一方面,对所有工业项目进行回头看,帮助早期引进的“言过其实”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使其能充分土地资源,对无法建设、停工滞产的项目,积极寻找新项目代替,实施“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提高招商引资门槛,认真过堂引入项目,以项目科技含量、是否产业链项目等为依据进行筛选,确保新进项目能最大化利用推低资源,增加土地产率。三是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以“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优化生活环境。几年来,全面关闭县内小化工和花炮企业共62家,停止新上各类小纺织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胜、剑牌、建农等支柱化工企业,积极推进其合成环节搬迁,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区域合作,园区共建;科技合作,科研院校。
四、坚持以科教、人才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实施 “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对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等予以资助。
第五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川北贫困山区、传统农业大县的苍溪,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但从各项指标来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现状尚未改变,与周边县区及发达县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既定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西部大开发及产业转移之机,乘势而上,继续加快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其先进程度决定着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高度的信息化将使工业朝着现代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发达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产品、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县必须遵循“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根本原则,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县要自始至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发引进环保技术、搞好节能减排等,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要把工业发展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发挥三大优势
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充分放大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化工3大优势主业板块,加快推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园区集中,增长方式向精深加工升级,产业重心向能源化工方向突围,企业培育向集团化经营跨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打好绿色牌,增强聚集度,提升附加值,促进量质并举发展,强力拉伸肉食、粮油、林板、丝纺、果蔬饮料五个主导产业链,重点抓好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1+3”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围绕争创全国电力建设示范县,打造全省电源建设支撑点的发展定位,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加快推进亭子口、苍溪航电、东河梯级开发工程的同时,配套实施好电力资源转化、电网环供配送系统两大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新建和改扩建220KV、110KV、35KV等输变电站13座,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0万KW;天然气化工产业方面,依托市县共建的化工园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和错位式、差异化、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天然气制烯烃、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合成油和硫化工等项目。同时,利用天然气资源富集地、三大输气管线(中石化川东北-川西输气管线、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中石油“九龙山-苍溪-南部-北外环主管线)集中交汇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认真做好西气东输工作,打造支撑苍溪未来工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要发挥交通优势。以“建成一港二高速,标改腹地四环路,乡村公路油砼化,建管养运同发展,四位一体成枢纽”为目标,加快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公路、县内出口通道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打造嘉陵江通江达海大通道,把我县建成广元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东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节点、川陕甘结合部快速交通圈的重要一环,南可通江达海、北可远达欧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
挥枢纽建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为拉动苍溪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发挥区位优势。要利用我县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川陕甘商业物流圈和“成南渝”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进行对接和融合,不断增强吸引市场要素集聚的磁场作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围绕区位特点,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及时跟踪国家和省市政策,定期开展全县的政策评估,完善用地、收费、税收、金融、奖励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苍溪投资兴业。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激活三大要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激活人才、资金、环境三大要素。一要以人为本。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视为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以人为本,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培训体系,在关键性行业中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分工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要激活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银行重点支持、担保积极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尤其是要重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的作用。要迅速引进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要优化投资硬环境,建好工业园,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要向园区集中,项目要向园区集聚,产业要向园区集群。要抓住有利时机,发挥贫困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完善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紫云工业园和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化工园的道路、供水、供电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型园区、特色型园区、效益型园区,提升工业园区档次。要优化投资软环境,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真诚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为目标,不断检查和改进工作。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转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事实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县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建立适合苍溪县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三是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县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劣势是太依赖资源。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县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