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策效应逐步弱化的情况下,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环境和行政效率的竞争,发展环境就是财富,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哪里的发展环境优、市场发育好、机制制度新、服务效率
高,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就会流向哪里,那里发展就快。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一、正确分析发展环境现状,明确整治工作努力方向
客观地看,通过几年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我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8月至2002年6月,我们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璧山实际,重点围绕推进“十个一批”、整治“八大环境”、建设“七大工程”,结合市里四次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深入开展了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上半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开展了以“一转变,二精简,三优化,四打造,五建设”为重点的集中整治行动。我县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和积极配合,在简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指南、清理许可审批项目、调减收费标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破除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作风不断转变,公务行为逐步规范。过去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改变,招商引资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较好地促进了璧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投资者的普遍称赞。随着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到我县投资置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乐百氏、奥康、双星、巨立水泥、宗申三轮、红旗缸盖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璧山,县内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阶段,综合整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增强了我们加大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县发展环境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县干部职工的思想不够解放,综合素质不够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工作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具体的经办人员工作按部就班,方法简单,习惯于把关扎口,机械地照搬法律法规和部门规定,缺乏人性化服务,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引起外来投资者不满,甚至造成个别投资商放弃在璧投资的念头。
二是办事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作机制不新,办事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办理许可、审批手续的程序复杂。据了解,新办企业从立项到建成投产,需要办理40项手续(在总体规划外征地还要增加7项),缴纳30项费用,盖100多个公章。办理征地手续除外,还需要3-6个月时间,尤其是办理建设手续、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的程序很繁琐,要求的材料较多,需要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运转不规范,办件效率不高。企业反映:行政大厅的建立,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方便,但个别窗口派驻人员业务不熟,授权不够,职能不到位,企业仍然需要在大厅和部门之间来回奔走,延长了办件时间。此外,串联式审批办公的方式耗时较多。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县自1997年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以来,投资硬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路面破损,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老化,容量不足,规划、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受全国电力紧缺的影响,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二、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
在前阶段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总结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大整治力度,不断把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在硬环境建设上,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加强川渝合作,加快渝西经济走廊建设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本着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交通、通信、供电、供气及城市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功能显著增强。在软环境建设上,要重点提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行全程代理服务和并联式审批,真正建立起“廉洁、高效、便民”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机制,继续实施服
第二篇: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策效应逐步弱化的情况下,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环境和行政效率的竞争,发展环境就是财富,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哪里的发展环境优、市场发育好、机制制度新、服务效率高,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就会流向哪里,那里发展就快。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一、正确分析发展环境现状,明确整治工作努力方向
客观地看,通过几年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我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8月至2002年6月,我们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璧山实际,重点围绕推进“十个一批”、整治“八大环境”、建设“七大工程”,结合市里四次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深入开展了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上半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开展了以“一转变,二精简,三优化,四打造,五建设”为重点的集中整治行动。我县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和积极配合,在简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指南、清理许可审批项目、调减收费标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破除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作风不断转变,公务行为逐步规范。过去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改变,招商引资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较好地促进了璧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投资者的普遍称赞。随着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到我县投资置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乐百氏、奥康、双星、巨立水泥、宗申三轮、红旗缸盖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璧山,县内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阶段,综合整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增强了我们加大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县发展环境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县干部职工的思想不够解放,综合素质不够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工作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具体的经办人员工作按部就班,方法简单,习惯于把关扎口,机械地照搬法律法规和部门规定,缺乏人性化服务,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引起外来投资者不满,甚至造成个别投资商放弃在璧投资的念头。
二是办事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作机制不新,办事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办理许可、审批手续的程序复杂。据了解,新办企业从立项到建成投产,需要办理40项手续(在总体规划外征地还要增加7项),缴纳30项费用,盖100多个公章。办理征地手续除外,还需要3-6个月时间,尤其是办理建设手续、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的程序很繁琐,要求的材料较多,需要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运转不规范,办件效率不高。企业反映:行政大厅的建立,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方便,但个别窗口派驻人员业务不熟,授权不够,职能不到位,企业仍然需要在大厅和部门之间来回奔走,延长了办件时间。此外,串联式审批办公的方式耗时较多。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县自1997年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以来,投资硬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路面破损,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老化,容量不足,规划、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受全国电力紧缺的影响,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二、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
在前阶段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总结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大整治力度,不断把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在硬环境建设上,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加强川渝合作,加快渝西经济走廊建设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本着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交通、通信、供电、供气及城市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功能显著增强。在软环境建设上,要重点提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行全程代理服务和并联式审批,真正建立起“廉洁、高效、便民”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机制,继续实施服务承诺,投诉举报、责任追究和部门(单位)服务社会评议等制度,加大整治力度,强化服务措施,通过整治,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来抓。要经常组织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一是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促进县域经济
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自觉实现由被动管理(执法)向主动(上门)服务的角色转变;二是要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要熟练掌握本岗位、本科室、本部门本单位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如:国土房管局、建委、交通局要有计划地抽调街道、镇乡的同志到相关业务科室工作(三个月左右),让街道、镇乡的同志熟悉和掌握业务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法规不断变化的需要。
2、推进“两精简、一公开”。按照WTO透明原则,实施许可审批收费项目的部门和单位要对照《行政许可法》,结合市政府第五次行政项目清理工作,对许可审批收费项目进行逐项清理,最大限度地精简许可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认真修订完善本部门本单位的办事指南,并将修订后的办事指南印发到本单位各科室、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乡。办事指南要简单、明了,要让本单位的同志人人熟悉,让街道、镇乡的同志和企业及办事群众一看便知,一查便明,进一步增大审批工作的透明度。
3、积极推行全程代理服务。一是对已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项目,前半程代理服务业务由街道、镇乡经发办(或招商办)负责,经发办(或招商办)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对代办的项目实行分工负责,分块熟悉办理程序、采取“开处方”的方式指导企业提供所需资料。同时,注意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政策规定和经济产业信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后半程代理服务由行政审批大厅管委会办公室负责,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将每项许可审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窗口,并限时办结。所需费用(征地费用除外)按公布的最低标准由街道、镇乡经发办(或招商办)向企业一次性代收,并一次性交大厅收费窗口,由管委会办公室负责逐项分配到各相关部门。二是对未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项目,前半程代理服务由街道、镇乡经发办(或招商办)负责,后半程代理服务由涉及许可审批的部门综合办公室负责,由办公室将办理业务分解到相关科室,限时办结。三是对单项许可审批项目,原则上由大厅工作窗口或相关单位行政办公室负责代理服务。
4、全力推行并联式审批办公。改变部门之间、单位之间、部门(单位)内部相关科室之间的串联审批方式,积极推行并联式审批,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原则上都要实行并联式审批办公,要严格执行“一家牵头、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和“超时默认”的审批规定,最大限度地压缩办件时间,提高办件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探索和推行“提供要件实行程序了结制”,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逐步实现在互联网上审批办公。
5、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各职能部门、各街道镇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要把企业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企业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把企业的评价作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败的第一尺度。主动深入企业加大对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处理具体问题,搞好产业引导和政策服务,帮助指导发展,让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上。
6、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共同推进。在抓好“五项形象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规划、建设璧城至大路的一级公路,加快三江水库建设、供水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璧南河综合治理和璧北地区电力增容,进一步优化璧山的硬环境,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
三、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要加大巡查督办的工作力度。县整治办、县监察局、县委督查室及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重要经济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明查和暗访,对发现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严格按照《关于对影响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关于行政审批中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同时,要不定期地分片区召开企业座谈会,广泛收集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同时,对反映的问题加强督查督办,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对“五项形象工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督促牵头部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期完工。今后,要逐步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硬环境整治范围,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促检查。
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运作。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的意见》、《璧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并联式行政审批实施方案(试行)》、《璧山县行政审批代理服务工作规定》等文件的贯彻落实,确保大厅规范运作。
四是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工作职责。继续将全县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机关作风整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在集中整治期间成立的机构,要继续履行工作职责,加大对本部门本单位整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用健全的制度、严明的纪律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增强干部职工优化发展环境的紧迫感。
五是根据《璧山县改善发展环境实行部门服务社会评议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对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公开评议,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实施奖优罚劣,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企业、群众评价高的部门单位,要注意总结他们好经验、好作法,进行宣传报道,对企业普遍反映问题多的单位要坚决予以曝光,并与考核挂钩,以此推进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将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发展
环境,把璧山建设成为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政策最优,投资机会最多的地区之一,建设成为国内外客商踊跃投资的热土。
第三篇:“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
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争先,抢抓机遇,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2010年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市工业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卷烟、纺织、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紧紧抓住面临的外部机遇,“依托大石化、服务大石化、立足大交通、构建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6亿元,比去年增长20%,是2005年的2.7倍。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投资10亿元蓝山屯河EPS树脂、登煌管业PE管材、南岗水泥一期、伍期车桥一期、环能工业脱硫剂、油葵脱仁出口加工、龙海硅业三期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92亿元的11个项目在建;卷烟厂新增3万箱卷烟指标,年产达到30万箱。卷烟、纺织、电力、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态势保持平稳,正逐步进入高速度、快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奎屯市2011年工作目标
目标任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增长17.5%;
金共106万元,2007年、2009年西龙公司又分别两年获得25万元技术创新补助资金、2007年天策科贸获得25万元、2008年达亿石化又获得30万元资金补助。促进了我市的技术进步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重点协调的突出问题 奎屯市“十一五”期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奎屯市依然处于工业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卷烟行业一枝独秀,石化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中区,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资金匮乏,技术改造力度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续建和重组项目多,新引进项目少。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原料供应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011年将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与中石油的联系,编制好中石油承诺的16种、136万吨化工原料利用项目的策划、可研,落实项目投资业主,促使丙烯、乙烯利用,重油加工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②积极争取独山子600万吨老炼油厂技改抽提轻组份后的其余重组份留在开发区,作为发展的关键化工基础原料,引领开发区主导产业形成骨干和龙头项目有实质进展。③进一步拓展原料落实渠道,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争取国家支持境外资源在开发区转化,形
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开发区是推进奎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举全市之力把开必区建成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百亿元税收规模的自治区重要的、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68亿元。
(一)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好中石油承诺供应的原料和现有产业资源,招商选资,延长产业链,确保高分子合成材料聚合催化助剂项目一期、4070煤化工、60万吨/年重油加工一期、5万吨/年碳化硅专用微粉、南岗水泥二期、蜂蜜出口加工、华孚50万锭棉纺一期、伍旗车桥二期项目数据库今年投产; 100万吨/年TDI、30万吨/年MDI、6万吨/年保温板和800立方米/年土工合成材料、2*150万吨/年尿素产业升级、1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微晶纤维素、10万吨/年减水剂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据库不少于9个。
(二)培育和壮大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采取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
区、城市和区域等各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取得突破,收到实效。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尽快形成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推进新型工业化2010工作总结
雀塘镇2010年上半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工业经济局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把握“兴工强镇”战略契机,推动工业经济强劲发展,为构建和谐雀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措施到位
雀塘的希望在工业,为确保“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落到实处,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人员到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少涛为组长,镇长周晓明、党委委员唐涛为副组长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3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工业经济线,专职开展工业经济工作。②保障到位:企业站有专门的办公室,专门制作了牌子上墙,为保障企业站聘用人员做到专职专岗,我镇在县补标准的基础上,每月补助聘用人员1000元做到了企业站人员到岗,待遇到位。再者,在工作经费上,年初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壹拾万元作为保障。③完善制度:年初党委、政府制定了《雀塘镇二0一0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
二、狠抓经济运行,发展态势较好 1.新办工业企业5家
鸭婆新型环保砖厂,鸭婆第二石灰厂,雀塘飞黄塑料造粒厂,邵阳市旺湘机械有限公司,黄旗焦化厂
2.工业企业效益好 全镇工业总产值已完成19202万元,为年计划63%;工业利润845.8万元,为年计划的67%;入库税金为391.55万元,同比增长47%。
3.规模企业技改工作进展顺利
新邵县联群煤矿产能扩改现已完成了投资400万元,新邵县昌盛花炮厂新增生产设备,安全设备改造完成投资80万元,技改进展正常。
4.规模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生产经营正常
新邵县鸿远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工业产值4600万元,利润204万元,入库税收92万元;新邵联群煤矿已经完成工业产值1770万元,利润81万元;新邵县鸿祥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工业产值4167万元,利润184万元,入库税收140万元。
5.我镇骨干企业:如几十家造粒厂,两家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均已实行网上、网下营销相结合,鸿远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还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
6.今年我镇已经完成工业固定投资1600万元。
7.每月定期与安监办对联群煤矿、新邵昌盛花炮厂进行检查。8.联群煤矿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新邵昌盛花炮厂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
三、小区建设比较好
小区企业完成产值15400万元,占全镇工作总产值的80%,小区企业入库税金314万元余元。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园区企业的监管。坚决杜绝园区企业非法加工医疗垃圾的行为。
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镇工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规模企业个数太少,支柱产业塑料加工没有一家规模企业。②企业融资渠道少,扩大再生产比较困难。③税收负担较大。④环保问题较严重。解决办法:镇里出面,协调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扩大规模,扶持龙头企业,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
五、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
1.及时建立新办企业台账,及时向县工业局报送各种表格,及时督促骨干企业按计划进行生产。联合镇安监办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2.督促新联群煤矿进行扩大技改,现投入400万元,新邵县昌盛花炮厂新增生产设备,安全设备改造完成投资80万元,3.培育规模企业一家,新邵县大花纸制品有限公司。新增规模企业一家,新邵县昌盛花炮厂。
4.建议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检查职能在每月的25—30日进行,对企业进行处罚必须企业站在场。尽量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5.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协调周边环境,为龙头砖厂解决工农矛盾和砖厂内部老板分伙中标协议,联群煤矿产权转让及周边工农矛盾问题,为邵阳市正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指挥部成员。一是白雀公里的修建和硬化工程,二是清水村3组和8组在公司内20亩土地的协调和租用等方面问题。
2010年4月15日
第五篇:---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以及***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发挥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县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把***建设成***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基本原则:
1、依托**工业经济圈和**旅游经济圈,利用比较优势,立足***实际,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坚持整体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相结合,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4、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大力扶持和培育支柱产业,带动工业的大发展。发展思路:根据***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建成一个中心(即经过10-20年的时间,把***建成丽江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依托两大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建设三大基地(一是以乌木河、新庄河流域为主的水电基地;二是以大兴、石龙坝为主的矿产业生产基地;三是以县城、荣将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强四大产业(一是电力产业;二是煤炭开采及精深加工产业;三是矿电结合的材料工业;四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工业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五是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主要目标:本规划期为2004-2020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7年)为打牢基础阶段。目标是超额完成工业发展的“十五”计划,加快以能源、交通和市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现代工业强县做好准备。行业整合、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全面展开,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力争2004-2007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到2007年,全县GDP总额达到10.8亿元,总人口达到15.22万人,人均GDP达到7096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5%以上。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
第二阶段(2008-2010年)为持续稳定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开创全县工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工业的快速增长。2008-2010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到2010年,全县GDP总额达到14.4亿元,总人口达到15.45万人,人均GDP达到9320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0%以上。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13.7亿元以上。
第三阶段(2011-2020年)为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成效阶段。目标是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建成***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中国西部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强县,成功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率先在丽江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点产业规划:
1、煤炭开采及精深加工产业。一是加快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二是引进和推广煤炭就地转化、洁净煤、煤化工等产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洗煤、配煤、炼焦相配套综合开发的目标。三是组建煤炭集团公司,积极引导煤炭产业走集团化、规模化路子。到2007年,煤炭产量力争达350万吨以上。
2、电力产业。一是在新庄河、乌木河流域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梯级电站建设,到2007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二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规划建设火电厂,争取到2005年底3×5万千瓦煤矸石火电厂建成发电,2007年2×30万千瓦火电厂投入运行。三是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保持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源建设。
3、材料工业。一是依托丰富的矿产、电力资源,走矿电结合的道路,形成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工业群体。二是立足丰富的石灰石矿,大力发展建材业。三是合理利用资源,搞好矿产业的回收利用工程,对于其留下的废渣、废气、废水加以回收充分利用。四是积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适时做好赤铁矿、石墨矿、白云矿、粘土等矿产资源的勘测、市场前景预测和规划工作。到2007年,材料加工业产值超过6亿元。
4、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引进开发适宜在***种植的特新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二是依托农产品资源的多样性,逐步形成多品种的农产品加工格局,大量生产特、鲜、奇产品。三是做强龙头加工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贸工农一体化等多种经营模式。四是建立鲜玉米、茶叶、芒果、竹笋、苦良姜、日本大萝卜、亚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07年,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
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以县城为中心,工业园区为依托,一线三点,打造云南西北部现代工业新城”的总体构架来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2、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在继续加强以煤炭、电力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建设的同时,加快轻重工业结构调整,把轻工业重点放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工艺品、旅游产品开发上,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
3、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工的发展路子。4、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用大开放促进工业的大发展。
5、坚持“把***建成个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的方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6、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组建一批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2、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政府职能,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
3、加大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4、优先发展电力,加快火电项目建设步伐,走电矿结合之路。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资金进入工业项目的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加大引资力度,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投入,多渠道筹集工业发展资金。
6、针对***工业产业、产品的特点,创新营销策略,做好市场定位,加紧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和物流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为工业发展开拓市场。7、居安思危,建立先进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8、把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特别是丽江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9、以人为本,为工业高速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科技、管理人才队伍。10、建立完善通畅的信息平台,加快电子商务的运用,实现***企业与市场信息的对接,在重点企业全面普及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导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管理信息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良的信息咨询服务。
11、以谋划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狠抓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为主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