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下)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2018.4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中
语 文 2018.4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3)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师说》)
(4)“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用“画图省识东风面 ” 写昭君的身世遭际和只有魂魄能在月夜归来的悲戚与无奈;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愁空山”,渲染蜀山环境的凄凉,读之使 人更觉蜀道之难。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8题。
(一)劝学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政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弃甲曳兵而走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10
(二)勉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
①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客难主人日:“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日:“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关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
②心黜己,齿弊舌存,尊贤容众,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
③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老而弥笃,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有改动)【注释】①札:铠甲上的金属叶片。②不胜衣:谦恭退让的样子。③棁 zhuō:梁上的短柱。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惕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 B.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 宰:主管 . C.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专利:专注敏锐 .. D.魏武老而弥笃 笃:诚实 .6.“齿弊舌存”是一个成语,出自《老子》:“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 刚耶?”,请你据此及文本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
7.下列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士大夫以涉足农业、商业为耻 B.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金玉呢 C.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所以只能做被人嘲笑辱骂的一介武夫或庸常小吏,的确是有原因的 D.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一直到今天,每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
8.荀子的《劝学》和颜之推的《勉学》都劝勉入学习,都写到了学习的价值意义、方法态度,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 10
④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感遇① 感遇② 陈子昂 张九龄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本诗为陈子昂被解职归隐田园后所作。②本诗为张九龄被贬荆州后所作。9.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继承了《楚辞》借香草比拟高洁情怀的手法,以兰草、杜若、桂花象征诗人的美德与才华。
B.陈诗第三四句中,“空”突出了树林的空阔幽寂,“冒”写出了花草的纷披繁盛,遣词用字 非常巧妙。C.张诗前四句咏物,第五句用“谁知”发问,引出了以兰桂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诗情因之而 起波澜。D.这两首诗都善用叠字摹写事物、表达情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也使诗歌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10.这两首同题诗歌,借花草树木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本大题共8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1-18题。
材料一
一直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史蒂芬·霍金走了,媒体关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当我读到霍金说过的两段话时,深有感触,我决定写点什么。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时,霍金说:“我们现在正在接近全球变暖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特朗普的决定可能把地球推过这个临界点,让地球变得像金星一样,温度达到250度,天上下硫酸雨。”“否认气候变化的有关证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会给我们美丽的星球造成本可以避免的环境破坏,危害自然环境、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读完这两段话,我心情很沉重。一个身患绝症,在轮椅上坐了50年的人,一个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的人,连续向世人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 除了抨击特朗普的决定之外,霍金还在一次专访中透露了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
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生死攸关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没有迹象显示争端在减少,军用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只会让这种情况更加灾难化。人类生存的最大希望可能只有在太空建立新的据点。”
霍金有一颗光明心。他看透了人类自私和贪婪的嘴脸,他对此有着切肤之痛。这是霍金的圣贤之处。... 圣人之心都是光明心,是“万物一体”之心。
为什么说我们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呢?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掉井里了,我们会揪心。这就说明,我们的心和孩子是一体的。否则,孩子掉井里,我的心怎么会痛呢?
霍金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的身体早已没有知觉,但是他的心却是活泼泼的。在近几年里,霍金多次在媒体上“疾呼”“呐喊”,警告人类的危险!这是霍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与人类、与地球的“万物一体”。我略微感到惋惜的是,霍金在解决人类的问题时,选择了“向外求”。这一点和中国古代圣贤的“向内求”有所不同。
孔子、王阳明这些古代圣贤在面对人的贪欲时,尖锐地指出了人心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智慧教化扶持世道人心。他们是智者,更是行者。阳明先生说:“我知道人们身上的病痛,所以心中彷徨。如果真有同道支持我,匡正我,共同努力,使得良知之学彰明于天下,使得天下之人都能致其良知,互相帮助,互相存养,除去自私自利的弊病,洗去诋毁、嫉妒、好胜、愤懑、倾轧、贪婪的习气,就可以实现天下大同了。.. 无论是霍金的“仰望星空”,还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万物一体”,都是在为人类思考和谋求更幸福的未来,这是作为科学家的霍金与作为哲学家的王阳明的共同之处。
世界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站在“和”的视角就是站在万物一体的视角,把
/ 10 天地万物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一种全球视角来思考问题。我想,这正是我们国家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思想渊源吧。
(选自《霍金:轮椅上的圣贤》,有删节)
1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振聋发聩:“聩”读作kuì 意思是“聋” . B.生死攸关:“攸”读作yōu 意思是“所” . C.嫉妒:“嫉”读作jì 意思是“憎恨” . D.倾轧:“轧”读作yà 意思是“排挤” .1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霍金一直在探索宇宙奥秘,忧心人类的前途命运,他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B.“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喻指人类不能将命运系在一个星球上。C.“他们是智者,更是行者”意在赞扬孔子、王阳明等先贤指出了“人心的问题”。D.霍金的“切肤之痛”与王阳明的“身上的病痛”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近的。13.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万物一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霍金、孔子、王阳明都拥有圣人之心,也是“万物一体”之心。B.人们能对别人经受的苦难产生感同身受的忧虑,就是“万物一体”的表现。C.“万物一体”是国家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之一。D.比较霍金和中国先贤,作者发现只有“万物一体”的思想才能够拯救人类。14.作者说霍金“有一颗光明心”,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霍金“光明心”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
办?”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
球,地球是人类“共存”的物理家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时代越发展,越是要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中的“古今中西”问题,还是影响世界繁荣稳定的“东西南北”问题,其核心都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在有节制“物质变换”的同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共建共享“美丽地球”;如何在各自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整体的可持续性,共建共享繁荣稳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历史学家汤因比曾 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即“天人合一,允执厥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克服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实现同样的愿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中国谋,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和体现人类发展的价值共识,有助于超越“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以新理念实现世界共荣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
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通过协商对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新型合作关系,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就是推动建设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全球机制”,旨在解决全球问题,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南南合作等,就是为双边多边合作发挥“黏合剂”作用,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打造“共赢”发展的“双引擎”。
(选自刘占虎《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 10 15.将以下三个成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解的顺序是(3分)A.同舟共济 B.和衷共济 C.休戚与共
16.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是(2分)
A.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出现,国家在相互依存中应对国际危机,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B.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C.两年来,亚投行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24个,涉及中国、阿曼、巴基斯坦、印度等12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2亿美元。
D.迄今,中国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协议,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1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实现整体的可持续性,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B.将谋求中国发展与实现世界发展结合起来,克服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实现“共荣”。C.协调国际社会关系,促进多边谈判,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争端。D.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协商对话使世界各国形成更加紧密的新型合作关系。
18.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述霍金与中国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政治家为谋求人类幸福未来提出的举措。(4分)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3题。
桥 陈忠实
夜里落了一层雪,天明时又放晴了,一片乌蓝的天。河岸边柳树的枝条冻僵了,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抖抖索索地颤。河滩显得格外开阔,一弯细流,在沙滩上恣意流淌,时宽时窄,时紧时慢。河面上有一座小桥,木板搭成的。
一位中年男人,手握一把笤帚,弯着腰,一下一下扫着,扫得木板上不留一星雪粒。然后他丢下笤帚,双手抓住木板,使劲摇摇,断定两头都很稳当后,才松了手。
天色大亮了,乌蓝的天变得蓝茵茵的了,天空晴朗洁净,太阳该出山了。
河北岸,堤坝上冒出一个戴着绒帽子的脑袋。那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下河堤,走过沙滩,踏上木板桥,小心地推着车子,谨慎地挪着双脚,踏上南岸沙地时,他轻舒了一口气,准备跨上车子赶路。
“慢——”他上前两步,站在自行车前头。
那人抬起头,不无惊疑地问:“做什么?”
“往这儿瞅——”他不慌不忙,指着桥头立着的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字:过桥收费壹毛。
那人一看,立时泛起一缕愠怒之色:“过河……怎么还要钱?”
“过河不要钱,过桥要钱。你过的是桥。”他把该强调的关键词都强调了一下,语气却很平静,显得耐心十足。
那人脸上泛出不屑于纠缠的卑夷神色,从口袋里摸出一毛票儿,塞到他手里,鼻腔里“哼”了一下,跨上车子走了。
凡是掏腰包的人,大都是这种模样,这号神气。他经得多了,不生气也不在乎。他回过头,看见河北岸,又有一群男女踽踽走来,七八个人正拽拽扯扯走上桥头。
他叫王林,小河南岸王村人。他的正经营生是在沙滩上采掘砂石,可当他发现村里有几户人家相继竖起二层楼房时,他觉得自己挣钱的方式太笨拙、太缓慢了,尤其是听到那些人不光彩的发财传闻后,他简直妒火中烧了。
他发誓要找到一个方便快捷的生财之道。想啊谋啊!终于把眼睛死死地盯到了小河上。他把半瓶劣质烧酒灌下喉咙后,就扛起马架下到刺骨的河水里,架起了这座小桥。
太阳已经升上了碧蓝的天空,王林的老婆手里提着竹篮给他送饭来了。他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搁在她脚前的沙地上:“整一下,拿回去。”
他坐在一块河石上,掰开一个热馍,一边吃,一边看她专心用意数钱,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自豪。
“这下发财哆!”
一个又冷又重的声音,惊得两口子同时扬起头来,发现面前站着他的老丈人。
“我的脸,给你们丢尽了!”老汉撅着下巴上稀稀啦啦的山羊胡须,“收过,—_橱卜一费——!哼!”
/ 10 还没等王林开口,她已经说了:“收过桥费又怎么了?”
“你不听人家怎么骂哩:土匪,贼娃子!八代祖宗也贴上了!”老汉捏着烟袋的手在抖。他被乡党们损得受不了了,气恨地训斥着,“这小河一带,自古至今,冬天搭桥,谁见过谁收费来?你们也不想想,怎么拉得下脸来?”
“有啥拉下拉不下脸的!俺们搭桥受了苦,挨了冻,贴赔了木板,旁人白过桥就要脸了吗?谁不想掏钱,就去河里过,我们也没拉他过桥。”
女儿振振有词,老汉被顶得回不上话来,他抢前两步,抓住那写着“过桥收费壹毛”的木牌,“噌”地一下拔了起来,一扬手,扔到了河里。他和她慢了一步,没挡住,看着那木牌随着流水,穿过板桥,飘悠悠地流走了。
河道里的风好冷啊!王林缩着脖子,一个人在沙地上踱着步。他感觉河两岸的人都成了他的敌人!他们把一毛钱的经济损失用尽可能恶毒的咒骂兑换回去了。他烦躁而又气恨,却又无处发泄。
一个倒霉鬼自投罗网来了。
来人叫王文涛,王林自小的伙伴,现在是乡政府跑腿的小干事。
他来到桥头,并不过桥,怨怨艾艾地说:“王林哥,你发财,让我坐蜡!你真……没良心呀!”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王林。
王林好奇地接过信,从头至尾读下来。一读完,就仰起脖子,哈哈大笑起来。
在王林架这座木板桥时,王文涛给市里报社写过一篇稿子,名叫《连心桥》,生动地记述了他架桥的经过,激情洋溢地赞扬他舍己为人的崇高风格;末了归结为“富裕了的农民的精神追求”等等。现在,报社来信追查,说群众反映有人借桥骗钱,要他澄清《连心桥》所写的事实有无编造。
“怎么办呢?”王文涛被他笑得发窘了,“你挣钱,我检讨,你还笑……”
王林不无嘲讽地说:“给老哥说说,你写的表扬老哥架桥的稿子,挣得多少钱?”
王文涛腾地红了脸,支吾说:“写稿嘛!主要是为党报反映情况……做党的宣传员……”
王林听了连连摆手,“我搭桥就是想挣钱,我把牌子撑在桥头,明码标价……老哥不像你,想挣钱还怕羞了口,丢了面子!”
王文涛被损得脸红耳赤,又不甘服下这歪理,“总不能说人都是爱钱不要脸吧?总还有很多人……”
“谁爱钱要脸呢?我怎么一个也没见到?”王林打断王文涛的话,赌气地说,“你为挣稿费,瞎写一通,这回惹下麻烦了。你爱钱要脸吗?”
“再说咱们村那些盖起洋楼的阔佬儿吧,要脸吗?先说西头那家,在县物资局干事,就这么一点权力,两层楼房的楼板、砖头、门窗,全是旁人免费给送到家里。村中间那家怎么样?男人在西安一家工厂当基建科长,把两幢家属楼包给了一家建筑队。这家建筑队给他盖起这幢二层洋楼,包工包料,一分不取。你说,这号人爱钱要脸吗?”
“可你给报上写的那篇《王村庄稼人住上了小洋楼》的文章,怎么瞎吹的呢?你没听到咱村的人怎么骂你?”
一个回马枪,又一串连珠炮,直打得王文涛有口难辩,十分尴尬。
“好老哥,你还是给老弟帮忙出个主意吧——”王文涛根本不计较他发的牢骚,“你说,老弟该怎么给报社回答呢?”
“要不你就把责任全推到我头上。你就说,我当初架桥的目的跟你写的一样,后来思想变坏了,爱钱不要脸了。”
王文涛摇摇头,试探着说:“老哥,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供你参考,你是不是可以停止……收过桥费?”
“门都没有!”王林一口回绝。
“是这样——”王文涛还不死心,继续说,“乡长也接到了报社转来的群众来信,让你停止收费,是乡长的意思……”
王林一听是乡长,反而更火了,“乡长也是个爱钱不要脸的货!我早听人说过他爪子长指甲残,让他来找我吧!我全把他那些七长八短的事端出来亮给他,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王文涛再没吭声,铁青着脸,眼里混合着失望、为难和羞愧之色,转身走了。
王林瞧着王文涛走上河堤,在秃枝的柳林里缓缓走去,缩着脖子。他心里微微一动,忽然可怜起这位兄弟来了。听说他写《连心桥》时,熬了两个晚上,写了改了好几遍,不过挣下十来八块稿费,临了还要被追究。
他颓然地坐在那块石头上,瞅着河水,忽然想哭。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想放开喉咙嚎啕大哭几声……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后天晴,天气寒冷,这样的环境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为表现主题渲染了气氛。B.王林跳入刺骨的河水搭桥,在凛冽的寒风中扫雪等内容,写出了他为挣钱而不顾一切的贪婪。C.“架桥…t投稿”这两部分插叙的内容,既呼应了故事的情节,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D.王林痛骂以不正当手段致富的人和罔顾事实的稿件,反映了人民对以权谋私和弄虚作假的痛恨。
/ 10 20.作品结尾写王林“忽然想哭”,可又“说不清为什么”。你认为王林为什么“忽然想哭”?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回答。(4分)
21.小说在写王文涛出场时,为什么把他说成是一个“自投罗网”的“倒霉鬼”?(4分)
22.在这篇小说中,王林夫妇在小河上架起板桥生财。“桥”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意象,请分析它在作品中的含义。(6分)
23.这篇小说颇具特色,请从以下几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结合文本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8分)
角度一:人物语言 角度二:肖像描写 角度三:方言土语的使用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 5分。24.写作(15分)
请从下面①②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300字左右。
①有人说,阅读小说是“在他人的经历中体会和感悟人生,然后让那些思考来指导自己的人 生”。请结合《老人与海》或《呐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请从《红楼梦》或《欧也妮·葛朗台》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这个人啊”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结合原著内容。
/ 10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答案2018.4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珮空归夜月魂 又闻子规啼夜月(本题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2.B(2分)(A.“知”通“智”/知道B.更C.到达/招纳D.专一/一体)3.B(2分)(A.比/到B.表修饰C.兼词“于此”/哪里D.的/代指“兵器”)4.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他们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共4分,关键点:“生”译为“本性”1分,“非异”译为“没有差别”或“没有什么不同”1分,“假”译为“借助”1分,句子通顺没有语病得1分。)5.D(3分)(笃:专一)
6.“齿弊舌存”的意思是刚者易折,柔者难毁。(或,牙齿因为刚强而变得破弊,舌头因为柔软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2分)7.C(3分)(因此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实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吧!)
8.本题共6分,每文3分,其中学习意义和价值1.5分,学习态度与方法1.5分。意思对即可,允许学生有其它合理答案。答案要点:
《劝学》谈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是: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尤其提到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1.5分,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弥补不足,每个要点0.5分)。《劝学》谈到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方法是: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1.5分,积累、坚持、专一,每个要点0.5分)。
《勉学》谈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学习是文士的事业。读书学问,可以让人开心明目,并且有利于行事(利于行)。学习不仅让人“能言之”,而且让人“能行之”(1.5分)。《勉学》谈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注意早教,不要失去精神专注敏锐的大好时机。如果盛年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晚年也应该坚持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应当始终坚持学习,孜孜不倦。(1.5分,早学、晚学、始终学,每个要点0.5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9.B(3分)
10.本题共6分,每诗3分,能分析出花草的特点1分;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1分;能够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
陈诗前四句用“何青青”“空林色”“冒紫茎”等写出了春夏之际兰若繁盛秀丽超群的风姿,后四句则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写出秋日里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年华流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分)张诗前四句用“葳蕤”“皎洁”写出春兰秋桂的茂盛芳香,勃勃生机,五六句写出“林栖者”对兰桂的欣赏,最后两句“本心”“何求”点出诗歌主旨:一草一木皆有自己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3分)
四、本大题共8小题,共21分。11.C(2分)(“嫉”读作jí 意思是“忌妒”)12.C(2分)(“他们是智者,更是行者”意在赞扬孔子、王阳明等不仅尖锐地指出了人心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智慧教化扶持世道人心。)13.D(2分)(文中无据)
14.答案要点:①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霍金始终忧虑人类命运,警告人类的错误行为(或抨击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行为);②霍金认识到人类自私贪婪可能带来的灾难,为此感到痛苦,并提出在太空建立新的据点。(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学生若有其它答案,如“霍金一直在探索宇宙奥秘”等,也可酌情给分)
/ 10 15.C B A(共3分,每项1分)16.B(2分)17.C(2分)18.答案要点:①霍金“向外求”,提出人类在地球资源耗尽之前在太空建立新的据点;②王阳明等古圣贤“向内求”,号召天下人都能致其良知,互相帮助,除人心之弊,实现天下大同;③当今中国领导人面对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方案。(共4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三个要点得4分)
五、19.B(3分)
20.答案要点:①过桥人不愿意交费,付费后对他鄙夷不屑,恶毒咒骂;②他觉得自己挣钱的方式笨拙缓慢,有些人却不劳而获,快速发财;③老丈人嫌他收过桥费给自己丢脸,拔掉收费牌扔到了河里;④他收过桥费让自己的伙伴因误解而被追究,还要受自己的挖苦、贬损。(共4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三个要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学生若有其它合理答案,也要给分)
21.答案要点:①王林因收过桥费被老丈人一通教训,再加上传来的闲言碎语,让他烦躁气恨,又无处发泄。正在这时王文涛来找他商量停止收费的事,所以说是“自投罗网”。②王林修桥为的是收费,可王文涛却主动写稿赞扬他的崇高风格、精神追求,最终因编造事实被报社追究,来找王林商量又被贬损,所以说是“倒霉鬼”。(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要点:①桥架在河面上,方便行人通过;②桥应架在过河人和架桥人之间,获得彼此理解;③桥还应架在政府、干部和老百姓之间,成为真正的“连心桥”。(共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本题共8分,有自己的观点1分,能从原文中找出恰当的例子2分,能结合例子进行赏析且阐述充分,5分。
提示:
角度一(人物语言):
(1)王林回应中年男人“过河要钱”的质疑时,指出他过的是“桥”不是“河”,重音突出,从容不迫。(2)王林老丈人教训他们“过河要钱”,反复强调“脸面被丢尽了”,把脸面看得重于一切。
(3)王林痛斥村里两户人家和乡长财路不光彩时,理直气壮;批评王文涛写稿子不顾事实时,义正辞严。角度二(肖像描写):
(1)对王林老丈人的肖像描写:“撅着下巴上稀稀拉拉的山羊胡须”“捏着烟袋的手在抖”两处肖像描写,细致刻画了一个把尊严看得重于一切,遭人贬损后而异常气愤的老汉形象。
(2)王文涛被王林批评时的肖像描写:“腾的红了脸”“脸红耳赤”“铁青着脸”几处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王文涛在遭到王林嘲讽和严辞拒绝后,内心自觉理亏的尴尬和羞愧。角度三(方言土语的使用):
“乡党”“贼娃子”“坐蜡”“回马枪”“连珠炮”“门都没有”“爪子长”“指甲残”等,形象生动,真实可感,凸显人物形象,也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24.写作(15分)一类卷(11—15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6—10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5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 10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要计量耕稼,商人要讨论货财,工匠要精造器用,伎艺要专注于方法技术,武士要练习骑马射箭,文士要研究议论经书。如今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于从事工技,射箭无法穿透铠甲上的叶子,提笔则只会写自己的姓名,整日饱食醉酒,恍惚空虚,无所事事。有的凭家世余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然忘了学习,遇到吉凶大事,谈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遇到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只是沉默低头,打呵欠伸懒腰。
有位客人诘难我说:“我看见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启发心智、拓展认识,以有利于做实事。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于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于是凄恻自忠,要想效法。一贯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贬抑自己,明白齿弊舌存的道理,待人宽容,尊贤荣众,以此让他们疲倦沮丧,甚至连穿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了。一贯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不受世事迁累、听任命运支配的态度,坚强正直,于是勃然奋力,不可慑服。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上判断一件诉讼,不一定弄得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一定管得好百姓;问他造屋,不一定知道楣是横而棁是竖;问他耕田,不一定知道稷是早而黍是迟;整日吟咏歌唱,谈笑戏谑,写诗作赋,生活悠闲,除了平添荒诞之事外,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因此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吧!人在年幼时,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虑容易涣散,所以必须早教,不要错过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复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便荒废了,然而每个人都有困难坎坷的时期,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仍然应该在晚年学,不可以自暴自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年老而更专心致志,这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好好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时好好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这比闭上眼睛而一无所见的人强多了。
/ 10
第二篇: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2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ì)揆情度(duó)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ɡǔ)良莠不齐(yǒu)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ì)今 矫(jiā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ɡuā)噪若即(jí)若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5.下列依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每一幅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画的笔触感觉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①印出图画 ②装裱成画 ③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④刻出木刻图案版样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8分)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⑤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⑥春如旧,人空瘦,_________。桃花落,_________,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没的要素再简些就是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呈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所创造的,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地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4分)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答案(一模答案)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B(A选项“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掣”应读chè,四声; C“棉薄”应为“绵薄”;“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三声,D “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是”、“非”对应,“饰“、“文”对应;“聒噪”中“聒”应该是guo,一声。)
2.B(“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D(A “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出现”;B“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结构混乱,前后牵连;C“针对”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等)4.D(“莎士比亚”应为“巴尔扎克”)
5.C(分句2“装裱成画”一定是最后一个句子,所以直接排出B、D两个选项;按照正常逻辑一定是先刻板再出画,因此直接选出答案选项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 7.B 8.B 9.A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11.(5分)“/”处为必断句处,“//”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必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句,不得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8分)答案略。(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13.(7分)①(3分)C ②(4分)要点: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
角度: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4.(3分)D 15.(5分)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6.(4分)B D 17.(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18.(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19.(10分)评分要点:①特点: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意思对即可(2分)。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附录1: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49—40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三类卷
(39—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附录2:文言文参考译文
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第三篇: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2年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B 3.D 4.D 5.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C 7.B 8.B 9.A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2012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 说明:
1、对题目的分析包括命题意图和试题精解。命题意图专门为新老师和常年关注授课而对命题不甚了然的老师编写,极为具体而深刻地分析了每到题目的命题方法,包括选材、难度设置法、区分度设置法、反命题法等等,在校教师或新教师可以通过认真揣摩开始尝试并熟悉掌握命题方法;学生则要同时细看命题意图和试题精解两部分,看命题意图是为了更好了解出题人的想法思路以及刁难考生的基本手段,知己知彼;看试题精解是学习如何破解这些题目。看完后可以完全掌握高考出题规律并同时掌握做题技巧,并在日后学习中不断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
2、本套题目均配详细地的难度预测,方便考生和教师使用。
3、目前只要新东方国家玮老师对本次考试在4月5日下午17点前每到题目逐题逐个详细解读,试卷解读和分析耗费解读者大量时间与心血,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i)揆情度(duo)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gu)良莠不齐
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i)今 矫(jia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guo)噪 若即(ji)若离
命题思路点拨
选择 B
预计难度 0.6
命题意图 希望考生能够在试卷开头能够已最佳状态进入答卷过程,所以不宜采用难度较高的题目。题型设置上本题的出题模式即考察学生的语音基础,同时又能够兼顾对学生字形掌握的程度,并需要考生有基本的思辨能力。
题目精解
A选项 “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非干扰性选项。
C选项
故意设置两项错误,一个是“棉薄”应为“绵薄”;二是读音错误“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三声,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
采用抽字另组词的方法,也就是当你不确定“矫”的在“矫揉造作”的读音是什么的时候,可以将“矫”字抽出来组一个其他的词汇,比如“矫正”,马上就可以判断出问题来。B答案的设置是很有水平的,故意设置了一些非常隐蔽的错误选项,是比较好的干扰性选项。
D也是干扰性选项,但比较容易被学生看出错误来。“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按照成语对应原则,“是”、“非”对应,因此,与“饰“对应的应该是“文”,也就是文饰。读音方面,“聒噪”中“聒”的读音应该是guo,一声。
经验积累 本题命制有意绕开北京目前的常考题型,目的是让学生在准备此类题型的时候能够注意题目创新性,事实上,此类字音字形题目的考法多样,考生一定在考前努力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问法。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参照新东方官方网站上国老师给大家详细总结的必备字音字形,但需要注意背诵方法。首先抽取一天时间,从头至尾看下面的所有资料(包括字音字形),一天就足够。准备一只红笔,一个本子。只要碰到你不认识的字音字形或搞不准的字音字形就用红笔划线,你会发现其中有80%左右是你能够理解和认识的,那么剩余的20%左右就是你需要记诵的,将那个字音字形抄在本子上,之后不断看本子上的那些字音字形,看第二次的时候仍然用红笔在看了第二次仍然记不住的意思的字音字形下划线,这是你最需要记的,第三次则是将第二次划红线的字音字形再看一次,再次划下那些仍然记不住的字音字形,以此类推,你会发现你需要记得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完成拿下这部分的背诵。静心给自己一点时间,你可以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之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3
选择 B
命题意图
一般试卷中语文选择题要求第二、第三道题目在难度上要加大。成语题目考查应该由单纯从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考察。所以要求命题者在选择成语抽查时,尽量选择那些难度适中且在日常生活中较常用者,好的命题者尤其反对在命题时选择那些偏怪的成语,这实际上是命题水平低的表现。因此,成语的命题应该从为题目设置合理的语境(文本环静)着手。增加难度的干扰方式有:
1、加长考生的阅读时间,拉长句子长度,比如,“越来越多地人对微博这一新鲜事物趋之若鹜,这既带来了人们交流个体思想的便利;同时也为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伤害别人提供了某些便利。”这个大长句子,“越来越多地人对微博这一新鲜事物趋之若鹜 ”已经完全足够学生解题,无需再读后者;
2、有意将干扰性选项设置成与成语本身含义和语境同时密切相关的不宜识别的干扰项。比如“听了那位老师关于‘大爱’的深刻解释后,面对街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学生们中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慷慨解囊的多了”这个大长句子,“置若罔闻实际上是说听了以后仍然不给予理睬,但命题者有意将题目核心放在这个成语后面的“旁观者”上,因此该句的错误是置若罔闻本身不能与旁观者 这个发出视觉动作的内容搭配的问题。
3、另外,传统考察成语的方法如本身含义的过度推断、使用对象和褒贬等问题也还会作为一些错误项出现,比如这次考试的错误选项B就是对象问题。
题目精解
本题错误选项为B,命题者有意给考生设置了一个圈套,“几千年的文明积”看上去好像与后面的“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呼应的关系,让人觉得这个选项不可能出现错误;但实际上,考生忽视了“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有
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比较陌生的)
经验积累
关于成语的具体背诵方法,参见国老师在新东方官网发布的一天搞定成语背诵。但同学们仍然需要参照前面老师说的命题人设题方式。传统考察成语的方式一般为成语褒贬、成语使用对象、成语本身含义等,我本人之前命题也一般让三个错误选项分别错在成语褒贬、使用对象以及本身含义等三方面。但现在命题老师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关注加点成语的上下文语境就成为更加重要的解题方法,建议考生在做题时适当结合病句的基本错误去重新审视成语题目,这样可能很多之前并不真正理解的成语题就可以一下子解决掉了;尤其注意的是成语与其上下文的搭配不当,这是现在命题的一个趋势。考生还要同时注意成语使用对象的问题,这是增加题目难度的方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的了解海外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六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观众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的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4
选择 D
命题意图 病句题的难度一般在0.35—0.45之间较为合适,并且需要有较好的区分度,这是保证基础知识部分前五道题整体命题质量的关键。在设置干扰选项的时侯,尽量避免那些特别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出现,比如一般来说多重定语、多重状语、数量词用法、双重否定等学生经过多年训练已经烂熟于心或凭借语言感觉即可直接判断出的病句是不宜出题的。比较容易的加强题目难度的方法是:
1、通过添加关联词将句子拉长,并在拉长后句子的后半部分设置语病;
2、在设置搭配不当的时候,尽量拉长两个互相搭配的词语之间的距离,让那些仅仅凭借语感的学生无法一次性判断出答案,比如“3·15晚会上的这段视频再现了三里屯附近一家麦当劳餐厅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将掉在地上的牛肉饼重新捡起来并最终做成汉堡卖给消费者的。”这个病句,其中“这段视频再现”关键词是“再
现”,与之搭配的应该是再现某某情景,但命题人有意将再现某某情景之间加入大量内容,并进而将情景删掉,这容易让学生无法迅速判断出答案。
3、句式杂糅在题目质量较好时容易成为最具干扰性的选项,比如“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这个病句,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
4、必须有一个容易看出错误的非干扰性选项,否则题目可能过难,比如“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这样的句子我们需要知道,汉语介词一般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开头部分时,容易出现取消主语等问题。
5、增加题目难度的另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故意将正确的句子拉长,这样也容易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学生误认为这样的句子肯定有问题。
题目精解
A选项不是干扰性,问题处在搭配不当上,这是高考作为简单的病句出发,“防止”的是“风险”显然错误,但按照上面的出题原则,命题者有意将本句拉长并在后半部分让句子出现问题,有效干扰了学生迅速判断出答案的几率。
B中“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句式杂糅。这个问题与上面的“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 的行为”这样的句子在错法上类似。虽然错误类型很难,但学生通过语感可以进行判断,说俗话就是读这个句子觉得别扭,所以其不成为一个干扰性选项。
C选项中的错误又是一个介词打头的错误,与前面谈到过的“汉语介词一般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开头部分时”如出一辙。我们反复强调,是西方语言才愿意将介词或介词短语放在一个句子的最前面,比如学生学习英语见到最多的“IN ORDER TO ”、“IN TERMS OF”。从本质上说,中国人说话是不这样的。本题中“针对”后面的那些话与针对本身完全无法搭配在一起,问题又是介词。看过国家玮《一套卷子读懂做会高考语文卷》的学生会非常惊讶的发现,之前我命制的那套题在错法上与海淀模拟几乎完全一致,这是所有命题者都共同关心的,不足为奇。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命题思路点拨
选择 D
预计难度 0.7
命题意图
一般文学常识题目的命题方法是三个中国文学常识和一个西方文学常识搭配比较合适,但本题有意将B选项也变成西方文学内容,加大了题目的区分度。文学常识的干扰性选项设置方法从易到难有
1、作家国籍错误,比如欧亨利的国籍被改变成俄国,但难度较低;
2、作家代表作品按照相似性原则推写一至两个,好像应该是作者写的,但实际不然,具有较大迷惑性,比如将曹植的《白马篇》混入到曹操的代表作之中,看似合情合理,实则考察学生对知识细节的掌握程度。
3、有意在答案选项中加入较多带有数字性的信息,因为具体年代和时间段的记忆是个人记忆最薄弱的部分,加入这些干扰性因素会使题目迷惑性增大。比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余首,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样的选项,但一般来说,这些涉及到具体时间的文学常识不应作为错误选项,仅作为考察学生基本心理素质的干扰性选项,除非考察的时间非常重要。
题目精解
很多同学会神奇地发现,国家玮《一套卷读懂做会高考语文卷》中基础知识 部分文学常识题竟然与这次海淀一摸在错误内容上完全一致,仍然不足为奇,英雄所见略同。之前我命制的题目是
A。曹操,诗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白马篇》等,人称“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短篇小说《警察和赞美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老舍,其小说《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
D。巴尔扎克,其作品《人间喜剧》系列,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道题稍微将D选项一改,把巴尔扎克变成莎士比亚,就成为了错误选项了。一般容易出现的设题点出了在上面命题意图中提到的之外,对于学生来说,西方作家的国籍问题;中国古代作家的代表作问题都是容易设置错误点的地方,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一般涉及考察文学常识中的时间类型题目都不大可能出现错误,除非是常识性时间,考生在作答时不要被大量出现的时间吓住。
5.下列一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没衣服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和手画的笔触感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1印出图画 2 装裱成画 3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4 刻出木刻图案样板
A1342 B3421 C4132
D1423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72
选择 C
命题意图 本类题目一般出现在基础知识选择题中的第五道,题目难度应控制在0.7左右,让学生以较轻松的答题心态进入到下面第二大题文言文的作答。从本质上看,此类题目考察目的有二。第一,考察学生心理素质,因此有必要在命题时将文段长度拉长,给人以繁杂之感,但选文内容不宜选择如社科类阅读题一样离学生生活较有距离的文段,以常见和使用为标准即可;第二,突出考察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对语段的重新组织实际上从反面可以看出一个人在正常表述时的状态;能够在平时按照正常逻辑较可靠地讲清楚一段话的学生应区别于那些在言语表达时基本逻辑混乱的学生,这样的命题思路可以较好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原则。因此,命题此类题目时,除了有意加大文段长度制造阅读障碍的同时,可以考虑在每个被打乱顺序的小分句的设置上使用提示性较强的词汇,给学生最大的逻辑提示这有些类似于数学题目中的“巧解”。这样本套题目就有了更大的区分度,将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逻辑能力差,需要逐句阅读被打乱的小句子并花费大量时间思考整合者;第二类,有基本逻辑能力,但仍需要逐个句子阅读后才可能做出判断者,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第三类,有较好逻辑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选项组合特点迅速推知答案者,如果用巧解本题作答时间应该不超过45秒。
题目精解
通过观察所有小分句推知,分句2“装裱成画”一定是最后一个句子,所以直接排出B、D两个选项;在A、C中,关键看本题是1小句开头还是4小句开头,按照正常逻辑一定是先刻板再出画,因此直接选出答案选项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揩,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兄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帮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案。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花,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2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3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4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5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 134 B124 C234 D235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
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第6题0.2 第7题0.5 第8题0.68 第9题0.58
选择 第6题C 第7题B 第8题B 第9题A
命题意图 文言文选文出处比较广泛,按照常规要求以史传类作品居多,少数时候可以出现先秦诸子文及其他如墓志铭、。选择史传类作品时,一般出处可以考虑《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但从语言上讲,《史记》和前后《汉书》等因时代原因稍显古奥;明史又稍显浅
易,因此南北史、新旧唐书、五代史以及宋史成为命题首选,难度适中,尤其写人物的传记常有正气;而宋齐梁陈则阴气偏重,很让人想起鲁迅关于中国历史吃人的论断。命题人在选择材料上不可不仔细查考并应具有相当的古文功底,但同时必须对整个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包括古代政治生态及历朝历代文气)有所了解,不必读全《二十四史》,但可以参考清代学者如钱大昕等人著作(比如《廿二史考异》)或选读司马光《资治通鉴》,都可对每个朝代文气以及士人风貌有自己的判断,文言文选材不当可能出现误人子弟、贻害无穷的结果。另,为了增强命题人基本文化素养,可以选读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论》对中国基本文化问题的转换有大致了解,进一步希望有更深入研究者应再阅读汪晖《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等书目。
考虑到目前中学生古文水平整体偏低,命题既要起到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宜在本部分考察过难的题目,应在命题时着重考察学生基本古文能力(主要是词语积累与语法),着重强调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第6小题一般是词语解释,不宜出现偏怪词,尽量结合学生语法考察词义是比较好的命题思路,比如本题实际上是考察名词活用问题,偏重学生基础能力,难度不大,但考得很扎实;第7题一般设置一道虚词意义用法考察题,将选文与课本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对比,最好体现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强调对考生语法能力的考察。平时训练时,应打破对语法教学的不屑,不能为了求得所谓的素质教育或新课标,让学生连最基本的古文语法都不甚了解,传统的文言虚词教学应该以比较扎实的方式进行,这十几个虚词,学生既应该掌握其义项,同时又应该了解其每个义项的例子并进行背诵,实际上文言实词可以采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在阅读中这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障碍,而文言虚词实际上对一个人能否读懂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言背后的思维问题也就是语言哲学问题十分关键,因此考生应该在虚词学习上更花些功夫,努力将文言语法(其实很多情况下与学生英语语法教学内容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学好,这样才能应对此类试题。
8、9两题的命题方法和做题思路也可以参考下面社科文选择题的命题方法。
题目精解
6、C
本题具有极好区分度,充分体现出命题的选拔性。干扰性选项为A,一般学生在做题时候会习惯性地将不齿与他们熟悉的“不耻”联系在一起,更关键的是,本题这个位置按照“不耻”的意思解释还能解释的通。大部分学生容易将其理解成看不起、看不上、不愿与之交流等意思;而实际上,齿的本意就是像牙齿一样排列,这里就是指并列。本题错误选项为C;按照汉语语言的对应原则,相错应该与前面的相磋对应,而考生容易知道切磋的意思,切磋之意肯定与所谓的“批评”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容易看出C是错误的。本题预计难度为0.2左右。
7、B A项明显“贤之”是名词动用,与第一个贤的名词属性在用法上不一样;C项第一句“且”表示并列,而后面的“且”则表示递进;D项较有迷惑性,表面看两个“所”字都有名词性,不过第二个句子中所字本身就是名词;而第一个句字中,不是“所”有名词性,而是它后面的那个动词“爱”因为被放在了所字短语中才具有了名词性,所字本身就是“所字短语”中的构成部分,它不是名词。
8.B
9.A
【参考译文】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55
预计区分度0.68
命题意图 本题有意将区分度也做了预计,意思是强调该类题目虽然整体难度并不大,在设问上也非常清楚,但却可以因为学生在作答时的表述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答案内容,评卷人依据学生的不同答案即可较好区分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虽然难度并不算大,却应该有着较好的区分度。很多命题人对“阅读延伸”这几个字理解不妥当。应注意,在满分10分的题目中,应有2分左右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阅读”,即根据文章本来内容或文章主题作答,这部分学生是不能谈个人观点的;之后的8分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延伸”,此时学生必须根据原文内容向更深入一步的观点进发,否则如果仍然仅仅依据原文回答而没有个人“延伸”出的观点,也不应视作高分答案。给定答案说明时,命题人一般应明确指出考生答案特别是对论点的分析一定不能是对论点简单的重复,特别是对论点翻来覆去的正反论证,这样有凑字之嫌,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令人遗憾的能力缺陷。正如作文命题与阅卷中我们极力反对学生套作一样;阅读延伸题目我们极力反对学生为了写满200字而拼凑答案,我们要求学生在对论点的论述过程中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做到层层递进,将论点从不同侧面详细论证,而不是反复强调论点,这是阅读延伸题目的基本要求。另外在答案设置上,举例部分一般占到2—3分比较合适,很多学生不会论证,直接以举例方式开始“延伸”,这是基本说话能力的缺失,不懂得将一个观点完整的说完需要论点—论证—论据—结论这个过程,而仅仅只有论据,这样的答案一般给分2—3分比较合适。总是,随着北京卷阅读延伸题目的逐渐成熟,我希望命题者在给定答案的时候能够进一步详细起来,不要将对考生答案的最终裁决都压在阅卷人那里,让考试信度最大程度得到保证。
题目精解
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6
命题意图 此类题目易出,需注意这类文段尽量增强难度,最好选择先秦时间段前后的文段。
题目精解
5分“/”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9个全对得5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对不得分,断错也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两处扣1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本题略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7
命题意图 参照2012北京考试说明语文部分对背诵诗歌的要求即可命题,无命题难度,不赘述。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65
答案 第一小题选C
第二小题
要点: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
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的确如此。本诗的所谓“俗”是指它的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的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的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的主旨,特别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的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的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丰富意蕴应该是本诗的所谓“雅”。
命题意图一般要求古诗文选择题目无需特别难,考生可以借助选项中的正确内容适当理解诗歌,也实际上也是命题人对考生变相给出的福利。注意古诗文中的“反命题”策略很重要,像山水、田园、一般战争(边塞)诗歌尽量少在高考类题目中出现,因为此类诗歌是从小学语文到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核心所在,大部分学生对此谙熟,实在不具备好的区分度,也不利于高考指挥棒对学生古诗更高能力的指挥作用。汉语言文学之美,可能正是在古诗文特别是古诗这部分,选诗中有意用典的目的在于希望唤起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元典的重视,真正让语文回归文气。语文功底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实用性;
二、文学性,前者在基础知识有很好体现,而文学性则必须在阅读部分体现出来。因此,反命题的意义重大,同样着眼于战争,可能更为深入的考察具体战争时代的题目会更多一些比如南宋金、南宋元、金元、明清、唐吐蕃、西汉匈奴等设定具
体历史情境的考察形式会更多。同样着眼于诗人个体情感,可能伤春悲秋、孤寂愁闷要比仕途失意更多。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策略性的命题方式。还有一种可资参考的命题方式则是选择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诗人、词人,但有意绕开其常见的写诗、作词套路,比如李白,有意在考察中出现山水、思乡之外的李白的诗歌(参见2010年北京、山东考卷,2009年江苏考卷),让李白的象征诗出现在考试中。最后,还可以在诗歌体式上进行反命题,比如北京卷在考试中曾出现过考察《诗经》中诗歌的情况(2007)也曾出现过考察不太常见的叙事诗(2011)等情况,这都是很好的命题思路。
经验积累
在作答上,学生应该从对诗句的翻译、加入诗歌风格或手法、加入诗歌情感等角度全面作答。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学生知道要从上述三个角度答卷,仍常常出现失分问题,原因是具体细节掌握不够扎实。比如关于手法问题,很多学生比较谙熟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等常规手法,但实际上按照考察频率来看,这些年对古诗手法要求是逐渐提高的,出现最高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描、正侧面描写结合等手法,而这些内容很多考生是不清楚的。尤其是对比作为答案,历年大量试卷都作为标准答案出现,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而对比在给定答案时,为了照顾考生,一般会写成对比(反衬、衬托)。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
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14题0.65 15题0.5
答案 14题 D
15题 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
命题意图
此类题目在现代文考察中呈现越来越注重考生真正阅读能力的趋势。也是就说在命题时,一定要注意部分考生可能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用他们在英语阅读中已经习惯性了的定位答案区间的方式找到所谓的上下文等方法,在读不透彻的前提下也能够大致作出题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高考(微博)题目绝无什么信度可言,选拔出的学生一定是高分低能的。所以命题时最好是避免出现让考生看到上下文之后就可以直接照抄得出答案的情况。要给考生这样的印象,整个社科类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论点明确,并在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论证即是围绕着中心思考又是层层递进的,不能仅仅靠抓住所谓的关键句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才能够逐渐培养出来。
题目精解
如果考生能很好理解上面命题意图中的解读,就会发现,15题就是这样。题目设问来源于原文的最后部分,但是答案的分布是在整个文章中的,考生不可能仅仅依据看问题句的上下文来得出答案。并且本题被赋予高分值,共5分,命题人希望考生能够非常详细地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尽量依据原文并适当删减后得出结论,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段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语段表达能力。五个答案分别来自于文章五句话的整理删改:
第一,将“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就成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将“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进行删改整理成为“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
第三,将“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等内容进行整理成为“人能够经过思考,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等内容。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向以盛产小麦著称。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那儿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不再是绿毡了,而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
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纷纷成了贵妇人的床上之物,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强有力地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丽的心。
婆娘是关中农村特有的名词,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美,是一种极致。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去看望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也理解她们,公婆也理解她们:要置办什么,就让她们置办去吧;要什么时候走,就让她们什么时候走吧。咱关中不是有这样的俗话吗:“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如此,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所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就是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他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的急切的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她们的这些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千姿百态都是情,都是爱,情和爱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不能不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的满口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了。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爹性子急,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啊。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最古老又最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动着,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解词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16题0.8 17题0.35 18题 0.35 19题0.5 19题区分度0.75
答案
16题 BD
17题 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
18题 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
19题 参加前面文言文阅读延伸分析即可。评分要点:①特点: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意思对即可(2分)。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命题意图 正如人都要有灵魂一般,阅读文章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征。弗洛伊德阐释文艺作品的发生时,意味深长的将其归结为作家的白日梦,一切文艺不过是梦幻而已。文学,特别是出现在高考(微博)中的现代文,总是最习惯于将抽象的理念、意识借助某种具体的物象进行传递。借用一个烂俗的例子,当我们想要表达“我爱你”这类抽象意思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愿借助“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斯煽情的言语来表达。“月”作为一个具象此刻成为“爱”这样一个抽象名词的替代,因而,我们说“月”成为一种“象征”。请历数这些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试卷,05北京《合欢树》,史铁生先生希图传递出他对深沉母爱的颂歌,却只似乎平淡地让一个“合欢树”闯入读者眼帘——“爱”太过抽象,而当年史铁生与母亲合种下的树却蕴藉而含蓄地飘散出母爱的味道;06全国二《绵绵土》,牛汉先生对故土的依恋动人心魄,依恋是抽象的,无法言说的,但绵绵土却是那样踏实、一丝不苟地横亘在先生心中,当对故乡的眷恋被置换成对绵绵土的眷恋时,我们再次看到“土”作为具象的象征意味。历数这些年来的题目,似乎足够说明问题:2010北京《海棠花》;2010全国一《灯火》;2009北京《司马祠》;2009全国一《彩色的荒漠》;2009全国二《岳桦》;20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0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2008全国一《阳光古道苍凉美》;2008全国二《马樱花》;2008山东《灯火的温情》„„“海棠花”、“灯火”、“司马祠”、“荒漠”、“岳桦”、“路”、“碧云寺”、“古道”、“马樱花”,千差万别的题目背后总有一样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
是它们几乎全部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而他们背后一定又都具有着抽象的象征内涵。我无意再翻箱倒柜找出更多例证在这里铺陈,想说的只是,五六百套卷子看下来,“象征”作为一种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本质的表现手法几乎占到九成甚至更多。抓住本质,一切似乎都明朗起来。象征的好处在本套题目中是以如何理解题目的形式出现的,问法是题目有什么意图,实际上意图就是好处、目的、作用等等表述,都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而已,象征的作用为:
一、使得文章表达得更为含蓄,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象征物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
三、通过写了象征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里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冒着省事的风险只作答上述纲要,而是结合原文内容,比如象征物在这篇文章中是指什么,表达了什么,都必须说清楚,否则得分仍然会偏低。信度、难度、区分度的最终达成一定与考题标准化密切相关,考题一旦标准化,题目类型就比如走向趋同化,因为,只要这样,才能做到标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省份,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自主命题;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标,在现代文命题思路上不是呈开放化,反而渐次走向趋同。倘若非要点破其中玄机,只能说,就语文考试学来说,现代文阅读可能设置的题目类型实在也仅此四类——词句理解、内容分析、鉴赏、观点评价。我们不妨说得更细致绵密,彻底揭开命题背后的潜规则。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其题目难度依然是0.7左右。这意味着,考生只要在文中将需要解释的词句进行定位,并依据文本提示判断答案是在定位完之后的上文还是下文的两至三个句子就完全可以了。从语文考试学的角度来看,难度控制在0.7上下的题目绝不可能以段落或篇章为单位确定答案,而只能以独立存在的句群为单位。如果想得满分,考生所要做的亦仅仅是将定位完了之后上下文两三句中的关键词(一般就是名词或形容词)找到,并重新使用它们造句。这样的思路对付一般的词句理解题绰绰有余,再次强调一次,因为难度决定答案范围,这是语文考试学中必然的出题规律。反复强调过,这样的题目是考试必出的,无需多引更多省份的卷子。本套题第二道现代文题目是一个内容分析类型,照我的说法,考了二十年,几乎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第二类,特点;第三类,两段关系。从语文考试学上来看,难度普遍维持在0.5左右,且提问方式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上述三种。有意思的是,在标准化考试重压下,出题渐趋保守的今天,命题人似乎越来越不愿变化这些花样。随便举些例子,我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请分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特点等等,等等。如果说,解题的过程是反命题,那么命题人在出这类题目时,不过是将文章划分为若干层次,依照这个层次分别给出答案点数。一般意义上,规律是5分以下的时候,一点一分;5分以上的时候,一点两分,照此,学生直接划段,并按要求从各段特殊位置句
中找到答案并依据题目分值答点即可。难度是0.5,不上不下,扣分一般就是因为漏点,明了给分原则,也就不难了。
题目精解 17、18题解题的关键问题,在于考察内容究竟是着眼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在之前的命题交流会上,我们听到了太多教师的抱怨,很多所谓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讲授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时候,通常告诉学生们一些快速突破的“大法”。比如所谓“不用看懂文章,就能做对题目”。针对此,我们特别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思考一个问题,阅读教学的本质究竟是让学生通过所谓的大法,背诵诸如什么“承上启下”、“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现成答案还是让学生在两三道题目中向阅卷者展示出自己基本的语文能力。当语文最终沦落成为得分工具时,当那些通过记诵答题模板的学生得分竟然比真正读懂文章的学生还高的时候,显示出的一定是命题人的失败,是我们选拔机制的根本错误。考生通过本题的答案给定方式可以明显看出,在传统的作用(鉴赏)题答案中,一般老师会给出结构、内容等作用,但本题有意避开这些常规的答案,仅仅给定三条主旨(或情感),原因就在于让考试结合原文,考察是否真正看懂文章。换句话说,之前大家背诵的“通过写——表达了”这个模板还是有用的,但老师关键要在你的答案中看到你是否能够通过读懂文章答出表达了之后的东西。
说到底,本题是不折不扣的反命题。但是需要注意,本题意在纠偏,诸如“构成全文行文线索”等字眼有意在给定答案时被命题者略去,换成了一个新说法——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后面的另外一份,是对这个说法的分析。就是说,答题可以有框架,但现在对这个框架的说明是要求非常细致的,必须结合原文的。
面对今天的这些如此详细的答案,很多学校教师一定会觉得非常诧异,我们有意在给定答案时候规避了所谓的“采分点”式方法不代表今天北京卷高考(微博)也会如此,我们只是想提醒广大考生,一定先充分展现出你对文章的真正理解,然后才是其他,这也是这样给答案的良苦用意所在,虽然这样做在阅卷时会带来一些困难,但仍然要坚持,因为这是唯一保证考试信度的下策。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预计区分度0.58
命题思路点拨
介入学生作文教学的维度很多,但必须具备可靠的突破口。高考作文特别怕的就是套作,与套作相类似的就是毫无意义的作文套路式教学,甚至夸张地将800字中每个句子写什么都给学生规划好。阅卷人不傻,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样的所谓行文套路,一定不会给出高分成绩。另外,考生不能只擅长一种材料的写作,而应同时应对考试的多种情况,一般来说,在真正考试中个人经历、时事评论、文化文气三类文章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后两类,比如之前考过的2011北京作文的时事评论类文章,就另当年很多按照07、08年准备隐形翅膀的同学吃亏不少,要时刻记住考试的反命题。另一类反命题是文化、文气类,主要针对现在作文教学和考试中的偏向,学生作文越来越像政治评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感动中国、奥巴马、乔布斯比比皆是,但就是没有像样的文人文气,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会非常有针对性的命题,考生必须做好准备。首先,必须认清,考试作文材料或题目大致可以归纳为时事时评类和泛文化哲理类两大块。前者如今年的全国二由代买彩票引发的调查、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等;后者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回到原点、这世界需要你、旧书等等。审题立意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时事时评类题目,在正面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反向思维进行立意是考试取得高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精讲一道题目,如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实际上,就完全可以在正面立意个性重要的基础上把论题进一步推向深入,“拒绝平庸”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开放的主语,考试完全可以由此自问“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通向成功的通途么?“拒绝平庸”在另一层的维度可能是忽略生活中的平淡之美,因此完全可以在“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的正确选择吗,这样一个反思的维度深化自己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深刻、新颖等角度切中给分点。另外,一定在平时阅读和积累一些充满文气的、言说精美的片段记诵,语文作文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学问题,从阅卷者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等方面看,那些充满文学气息的文章必然受到追捧,学生可以绕开常规例子如李白、苏轼、司马迁;充分在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如老舍、沈从文、柳永、米兰·昆德拉、海德格尔等文学、哲学家的故事润饰自己的文字,只要根据不同题目具体做些调整既能够得到高分。
试题精解
本题直击学生弱点,要求学生作出带有文气的文章,关键看积累。下面是命题者自己根据题目要求所写的“下水文”,供考生参考。
“美的极致是令人陶醉的圣境”(川端康成)——题记
恬淡中的浓烈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品读这样的诗句,一种难于言表的娴静之心渐渐浮上。然而,表恬淡的境界并不真正意味着消沉,在恬淡如茶的环境中,那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爱的人仍然在内心最深处秉有着如浓酒一般的人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少次在灯下展读柳三变之词,总是颇为感慨。我总以为,那些潜藏恬淡的人生境遇,往往能够激发内心如烈酒般创造的强烈欲望,柳永身负才华,却始终不为人知,这种恬淡的境界正如是茶一般的。读前人的词,无论是温韦的花间派,还是欧阳修、范仲淹的那些写景之词,似都还未脱词刚刚兴起时的稚气,词调殊为平缓、短促。也许是因为内心过于的忧伤,长久地处于被人无视的境地,柳永之词则全用长调,在那些娓娓道来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时代的美,这样的美是极致的。我赞赏很多学人将柳词的特点归结为“以身世之感打并入艳科”,在那些浮华背后,我见到的是一颗处处不为人知,但却依旧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世间之美的高贵灵魂。人言“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我揣想,若不是生活中如斯的磨砺,如斯的苦痛,怎能最终成就柳词的极致之美呢?理解柳永的关键,想必必须要透过他那淡如茶的人生境遇中见到他内心深处那些浓烈如酒般的真情。
最爱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总为那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动,似乎灵魂都被涤荡了。从湘西到北平,异地求学常常带来的是苦涩,看《从文自传》,知道刚来北平的沈先生,只能一个人租住在北大附近的小小公寓中,他甚至自嘲地为那里取名“窄而霉小斋”,我确信一个文学青年此时应该是无人知晓——这确乎是那种人生中如茶般半苦半涩的恬淡期。但文学的信仰一旦在心涧中勃发,便注定在恬淡中种下了浓烈如酒的情感。就是在这间小小的“窄而霉小斋”里,就是在这样被人看不见听无声的境地中,我们熟知的太多关乎湘西的传说、湘西的美流淌出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绚烂的神话。当“窄而霉小斋”中飘出阵阵书香的时候,我深信着看不见听无声,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创造出美的极致。
此时,心中默念着川端康成的那句话。至极的美从来都无一个人的处境无关。哪怕人生处在如茶般的淡然之处,人们因着心中对美的追求,仍旧可以创造出那些撼人心魄的极致的美丽,那是如浓酒般醇厚的。
第四篇:2018年海淀区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海淀区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建议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差异,人们难以将它们联系到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产生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比如高山和镜子,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一镜子;再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假如每个概念都可以与另外几个概念直接发生联系,那么后面每一步的联想机会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联想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是一个生物红外感受器,能感受到远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这点生物学知识,而不会运用联想思维使之和其它方面产生联系,这个知识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导弹专家就由此产生了联想,用电子器件制造出和响尾蛇的生物红外感受器类似的“电子红外感受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运转发热而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这种“热定位”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就是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联想思维”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联想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B.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C.联想思维可探索不同事物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D.联想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各种差异,既为联想提供了条件,又为联想制造了困难。B.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之间都可建立联系,这归功于联想思维。C.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的理解。D.利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红外跟踪器,说明联想思维可促使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材料二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固然与先天智力有关,但是,在智力确定的情况下,后天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培养、开发人的联想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联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客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譬如,没见过山洞树洞的人就想不到建造房屋。不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对某一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信息论讲座》一书说:“从某一条消息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光速是不变的”只讲述了一个物理现象,他可以记住这一结论,获得一点物理知识。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单调,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
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和灵感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它们都是突发性的,产生于一瞬间,让人觉得有些离奇,但它们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方式较特殊而已。有人认为直觉和灵感不受逻辑规则限制,是非理性思维,这是不妥当的。我们坚持反映论原则,即承认联想以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逻辑原则。难道直觉和灵感是违反上述原则的吗?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
3.请联系文章内容,仿照括号里的句子句式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前后文语义连贯。(2分)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影响一个人联想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B.作者在材料二中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C.直觉和灵感是联想思维的结果,方式特殊,产生突然,让人觉得有些离奇。D.一个人没有对某个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思考,就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产生。材料三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5.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在材料三可以用“琢磨”替代。B.清沁肺腑:意思是“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里”,比喻使人很感动。C.不即不离:意思是指对人、事不接近,也不疏远。“即”读作“jì”。D.蕴藉:意思是指言语、文字含蓄而不显露。“藉”读作“jiè”。
6.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联想意义”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烟”指“云雾”“暮霭”,这里使用了字的联想意义。B.字的联想意义源于直指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与控制。C.“天上小团月”一句的丰富意蕴由诗人靠联想而创造,读者也必须借联想理解。D.文学,尤其是诗歌,善于运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作品意蕴丰厚,朦胧蕴藉。7.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联想思维有哪些意义和价值。(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且西伯、李斯、淮阴、绛侯、季布等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B.审矣,何足怪乎? 审容膝之易安
C.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D.用之所趋异也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曩者辱赐书 适百里者,宿舂粮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出则不知其所往 实迷途其未远
D.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 B.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到了被摧残和杖打的时候,才想到归隐,这样做不是太晚了吗 C.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
11.古人在交际中常使用敬辞或谦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请略陈固陋
12.司马迁解说自己不能“推贤进士”时说到,“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请结合选文,简述司马迁的“私心”是什么。(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①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②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写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
B.两首诗的写景部分都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并且两首诗的景物描写都刻画了具体细节。
C.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
D.从内容看,两首诗都是吟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1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以下山水田园诗最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3分)
A.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B.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雨望》)C.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15.同样是描绘田园生活,两首诗相比,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略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2题。郭木匠 郭凯冰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斧子看看家中里里
①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得像模像样了。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时,清水镇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回来了,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杨木匠说:“咋了,这个也学?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②“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了个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给师傅请安了。”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清漆。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爹,我本来要请你打衣柜,师兄怕累着你,抽空给我打了。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工钱呢,五五开。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1)。”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2)?”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略有删改)
【注】①绝户:没有后代的人。②姑娘:女儿。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稀罕:稀奇、罕见 B.整治:使„„吃苦头 C.白眼狼:忘恩负义的人 D. 精气神儿:精彩、神韵
18.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起来。(2分)(1)(2)
19.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情节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作了铺垫;后文“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情节与此呼应。
B.斧子在学艺过程中,好学更善思,编草鞋时染出各式花样,做家具时边脚料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最终青出于蓝。
C.对斧子抢了自己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本篇小说结构小巧精致、情节紧凑,叙事干净利落,写人正面侧面描写结合,人物形神俱佳,语言富于生活气息。
20.杨木匠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划线句三次写到斧子说自己不会描金花,他为什么这样说呢?(6分)
22.小说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结尾,有什么作用和效果?(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23.微写作(8分)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造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敬仰英雄,把英雄写进文学作品,记在心头。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英雄一般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红岩》的过程中,一定会被某位英雄的精神品质打动。请以作品中某个人物为例,谈谈英雄应该兼具哪些优秀品质。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原著,自圆其说。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学校将举行“英雄的瞬间”画展,请从《三国演义》或《红岩》中选择一位英雄人物,描述你准备创作的画面内容。要求:符合原著内容,展示人物风貌。
24.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国庆假期,小李从北京回千里之外的农村老家探亲。回来的时候,妈妈拿出了好多东西,有托了好多人才买到的散养土鸡蛋,外公家给的大米、南瓜、冬瓜、菜籽油,奶奶种的蔬菜和红薯,二姨家酿的葡萄酒等等,塞满了小李汽车的后备箱。有人轻描淡写地说,土鸡蛋、菜籽油其实值不了多少钱; 有人担心地说,这么远,冬瓜、南瓜在路上早被颠坏了; 有人认真地说,这些东西,真的很实用,很实在;
还有人意味深长地说,这样的“后备箱”我们并不陌生,它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备箱”,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个关于“后备箱”的故事。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
参考答案 2018.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
1.(2分)B 2.(2分)C 3.(2分)B 4.(2分)示例:没见过磁铁吸引现象的人就想不到地球的吸引力。5.(2分)D 6.(2分)B
7.(6分)①联想思维可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创新; ②联想思维使零碎的、孤立的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 ③联想思维可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对知识全新的理解; ④联想思维可帮助人们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⑤联想思维可以刺激灵感的产生;
⑥联想思维可创作出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 ⑦联想思维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8.(3分)B(A.等同/合 B.明白,知道 C.更加/充满 D.追求/走)备选试题:
相同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晨光之熹微
不同 若望仆不相师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9.(3分)B(A.时间词后缀/的人 B.介词 因为 C.代词自己/副词大概 D.竟/于是)备选试题:
不同 重为乡党所笑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0.(3分)B(B到了被摧残和杖打的时候,才想到自杀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11.(2分)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固陋,谦词,浅陋的意见。)12.(6分)人的生命应该有价值,要死得其所。(2分)司马迁在受刑后之所以能够默默忍受旁人的眼光,是为了写出能够彰显于后世的《史记》这部书,(2分)并以此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备选试题:
12.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忍辱著《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并简述他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用了怎样的编写方法。(6分)
或(请简述司马迁创作《史记》用了怎样的编写方法。并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著《史记》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13.(3分)D 14.(3分)A 备选试题: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一句在描写田园景象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下诗句也用到这一手法的是(2分)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答案:B 15.(4分)《渭川田家》中,“即此羡闲逸”抒发了诗人歆羡田园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1分,结合借景抒情的诗句分析也可),“怅然吟式微”流露出诗人身在官场不得归隐的苦闷、怅然(1分)。《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表现了诗人不辞劳苦躬耕田园的态度(1分,从“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等诗句分析出亦可,重点在“不辞劳苦”),“但使愿无违”表现了诗人坚守田园生活的心愿(1分)16.(6分)略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17.(2分)A 18.(2分)(1)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2)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19.C(2分)20.(4分)1手艺精良:“靠手艺挣钱”,会“描金花”,许多人家都找他打家具; 2架子大,脾气大:“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
3心胸不开阔:教徒弟留一手,被抢了生意暗怨斧子,斧子来看他不搭理; 4爱才:看见斧子手艺好,火气慢慢消了; 5有情有义,为人有原则,大事儿有雅量。听说斧子解释完描金花的事情“脸色缓和下来„„把最后一笔填上。” 被斧子尊师,有情有义的行为感化,认可了他。21.(6分)
斧子早已学会描金花,但一直不在人前显示,还强调自己不会,因为这属于“偷学”,未经师傅允许(1分);此外,还为了不抢师傅的生意,替师傅向众人揽活儿(1分);给师傅的女儿打家具把描金花留给师傅,是为了尊重师傅(1分);最后和师傅合作做活儿,让师傅描金边是为了暗中照顾师傅(1分)。表现出斧子的善良和孝敬(2分)。22.(5分)
①这一结局写出了来人对杨木匠胸怀的赞叹,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叙述,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2分);
②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情境(2分); ③这一结局巧妙设计了一个“误会”,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23.(8分)略 24.(5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再拜。
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教导我,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职掌文史星历,地位接近于卜官和巫祝一类,是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
况且,象西伯李斯韩信周勃季布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不能引决自裁。在社会上,古今都一样,哪里有不受辱的呢?照这样说来,勇敢或怯懦,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也是形势所决定。确实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我舶腹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为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了两拜。
第五篇: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
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
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1315 100080
监察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5 100080
人事教育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6 100080
企业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0074 100080 登记注册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268 100080
食品安全综合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9 100080 广告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1 100080 经济检查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82 100080
消费者权益保护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612315 100080 法制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38 100080
合同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27 100080 市场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31 100080 私营个体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55029 100080 消费者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57505 100080 工商学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626642 100080
食品质量监管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0215 100080 计划财务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56 100080 商标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52 100080
信息档案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93 100080 执法队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26067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