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叫停《武媚娘》,折射电影分级制的缺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正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传奇一生注定成为时下影视剧追逐的对象,值得轮番拍摄。而《武媚娘》的超高颜值、华丽布景和精美服饰,加上有人气爆棚的范爷掌舵,直叫人血脉喷张,惊爆眼球。故此,一路高歌的收视率便在情理中矣。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对于《武媚娘》被叫停的原因,坊间可谓传言不断:跨年期正常临时调整,暂时改成播《变形计》;为央视28日开播的《锋刃》让路;而较为可信的说法便是暴露过多,尺度太大据说,广电总局要求剧方把尚未播出的剧集重新处理后再送审。
纵观多种因素,《武媚娘》被叫停的根本原因应是多年来千呼万唤始不来的电影分级制。说到此,或许有人会说电影分级制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东西,声称以中国国情来看,并不适用。但别忘了,总书记曾指出,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当今世界各种文化多样共存,即使到将来也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换句话说,电影分级制是世界文化市场一项较为完善的制度分支,不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拿来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市场上产生中西医结合疗效好的互补态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关于电影分级,早在2010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布会上,时任广电总局相关领导就郑重表态,在中国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原因是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等。山东电影审查委员李超则解释,电影审查制度不会有大的改变,责任不能推到广电部门,电影审查制度受制于现行法律,电影管理条例是一个行政法规,其效力是低于现有法律比如刑法的。举一个例子,电影审查要求不得有淫秽、色情内容,那是因为刑法中有一个罪名叫传播淫秽物品罪,电影审查不可能突破刑法的范畴。由此,电影分级制的难产,可窥一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体制改革正有条不絮地进行着,文化市场亦不例外。社会发展的实践再次表明,实行电影分级制已势在必行。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分级制,这恐怕不是朝夕之变,但在改革的时间表上,我们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第二篇:浅谈电影分级制
浅谈电影分级制
学号:07292056
姓名:赵宇
序号:
电影片分级是提供给看电影之人士一部电影对于孩童和成人的适合性的概念。在一些地方,电影分级制度可能具强制拒绝未成年人看某些电影的法律效力;在其他地方,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电影院仍执行电影片分级限制。
首先来了解一下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在加利福尼亚州(Encino, California)。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美国电影分级制度[1]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 Inc、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20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华纳兄弟(Warner Bros)。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R级
(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1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不适宜在影院播放。对于实行电影分级制,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在探讨,演艺界的一些人士也呼吁建立电影分级制。世界上有些国家也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不过,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但在调研中感觉到,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国外一些发达的电影国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市场还存在很多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等进入市场、进入影院、进入网络、进入网吧看电影的情况。近年来,青少年观看恐怖片和暴力片“出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天津一少女因观看恐怖片《人蛇大战》碟片,噩梦缠身发高烧,被父母送进了医院;京城几名不更事的少年在连续作案后被警方擒获,当询问其动机时,他们的回答却是经常看香港系列电影《蛊惑仔》。因此,不少人士呼吁中国电影建立分级制。
去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答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编剧王兴东在当年“两会”上提出的电影分级制提案,表示将尽快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分级制。业内人士认为,电影分级制将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的秩序,无论对艺术创作还是受众,都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从中国电影市场的长远发展考虑,出台分级制既是中国电影创作者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观众乃至电影主管部门的迫切要求,是一项多赢策略。
第一是为了保护受众。一说到分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色情戏,其实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必然联系。提倡建立分级制的出发点,就是要保护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色情”固然有损身心健康,“暴力”、“封建迷信”又何尝不是?当我们把《拯救大兵瑞恩》炒得火热时,是否意识到它才是地道的“儿童不宜”?战争的惨烈画面、惊心动魄的音响效果,成年人尚且觉得震撼,更何况身边的孩子们。而放映这部电影的影院外都没有限制青少年入内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50年前就开始实行电影分级制,它根据市场、受众、制作内容等将电影划分为不同等级,可以把不适合某部电影的观众保护起来。
第二是打击投机行为。内地电影至今一直处在没有分级制度的尴尬境地中,其尴尬在于,一方面制作者不敢碰触,另一方面受众容易被误导。往往发生的情形是,介于制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媒介——发行公司打着“禁片”、“少儿不宜”、“成人影片”等等类似的幌子,从中大获其利。当然,导演、群众都会骂这种行为是投机取巧、庸俗猥琐,但骂过之后,我们应该清楚,他们钻的正是内地电影“无分级”的空子。
对于以恐怖、暴力、血腥为内容的影片,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恐怕还是值得业内人士探讨的一个问题。无论哪种产业,只要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就会出现投机分子,就会有无辜受害。
第三是保障创作权限。由于没有分级制,艺术家在创作中没有客观、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一些影片出来后又被莫名其妙地封杀,创作权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对于电影制作者、播放者来说,如果没有规则明确权利和义务,大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做合乎规则,都处于模糊地带。当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电影制作者和播放者无法寻求规则保护;当行为越界时,那些利用法律真空谋利者也无法受到规则的制裁。
中国内地电影人对于电影类型片的探索是相当匮乏的,优秀的电影创作者当中因为作品题材不过关而遭遇下马的并不在少数,而老练的艺术家更是因为害怕十年心血毁于一朝而变得更为圆滑,作品也有意识地回避一些敏感题材。比如说年轻人很喜欢的“惊悚片”,在中国内地就少有电影人触碰。近年来有限的几次尝试,也多落入了一种既定模式的俗套。对于“敏感题材”能不能碰、碰又能碰到什么程度,电影人大多一头露水、战战兢兢。电影分级制一旦出台,电影制作者和播放者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年龄的观众群,可以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播出方式。出台一个分级制度,不仅有利于电影产品的丰富和多样化,而且对规范放映市场也有好处。有关学者倡导中国影视创作分为三种级别:一种是普通级影片,这种影片大家都可以看;一种是一般限制级,15岁以下的孩子不准看;还有一种就是严格限制级,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都不准看。专业人士称,分成这三种级别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表达的一种看法,至于最后如何立法,还是要由立法部门说了算。
目前中国电影已经市场化,是一种娱乐大众的消费产品。观众们对影片类型的需求很丰富,比如成人对于恐怖片等,但因为没有保护青少年的措施,所以即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很好的素材,但仍然很少有恐怖片、神话片等面世。而现在任何一个书店的货架上也能找到十几种国内外的恐怖小说、鬼怪小说;电影院里像《木乃伊》、《卢浮魅影》这样的纯正外国“鬼片”也早已正式上映……这些都没有人抱怨它们是“封建迷信”,我们的电影人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或许在这一领域,中国内地所缺的确实只是一部明晰的电影分级制度
对于有些观众认为电影分级就是允许“三级片”公映,是因为对分级制度不了解造成的。分级制度指的是管理部门根据规定的原则把影片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它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由此可见,面对良莠不齐、急速发展的电影业,电影分级制是有必要、且迫在眉睫,需要提上日程规范管理的一个问题。
第三篇:《爸爸去哪儿》——折射父爱的缺失
朱茂勇
邮箱 zempetty@163.com
《爸爸去哪儿》——折射父爱的缺失
朱茂勇1
一档亲子互动类的节目为什么那么火,原因在于其勾起了人性中某些基本要素。就如同阿凡达电影,它不仅仅就靠其3D技术,关键就是在于其直指人性。技术不过只是外壳,没有灵魂的影片,是不会行销全球的。阿凡达电影所反映就是人类对于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对破坏自然的侵略势力的痛恨,是一种追求自由反对压迫的精神。那么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究竟反映了人性的哪些方面呢? 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满足人性的好奇心和窥探欲。第二,同情心,侧面烘托母亲抚养孩子的不易。第三,父子亲情,折射出当代社会父爱的缺失。
人都有一颗好奇心,也可以称作求知欲。探索未知,发现世界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当注意力转到明星世界,我们会将其称为八卦心理。我们会发现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变得非常空虚。于是茶余饭后,人们更喜爱听一些小道消息,内幕绯闻。而对于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面的明星,粉丝们更是喜爱看他们的任何事情。于是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恰恰是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好奇心理,观众可以看看明星的子女究竟什么模样,他们子女是什么性格,当然更会关注这些明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明星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观众还能够窥探一些明星的小秘密,比如谁爱赖床,谁是吃货,更让观众了解到过去银幕上不曾知道的明星的另一面,尤其是对于每个明星的粉丝而言可真是大饱眼福了。
妈妈在家养育孩子,爸爸在外挣钱糊口,这样的情景是目前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爸爸在外工作的确辛苦,可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几乎就落在妈妈身上。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年幼和青春叛逆的年龄,这两个非常时期,母亲吃了不少苦,父亲有的时候甚至一点都不知道。比如孩子年幼帮孩子洗漱穿衣服,孩子身体不舒服怎样照顾,这些细致的活,一旦要是落在父亲手中,恐怕比工作上的事要难上好多倍。尤其在我们最为叛逆的时候,我们都还记得很多次由于自己的冲动说了一些伤害母亲的话,母亲也只能在独自无人的时候,一个人默默流泪。特别是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些甚至在外面成群打架,更是给母亲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儿子那么大了,母亲是打也不成骂也不成。节目中的明星爸1教科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一
联系电话:***
朱茂勇
邮箱 zempetty@163.com
爸在节目中又当爹又当妈,观众可以看到父亲带孩子时的窘态,欢乐之余,让我们想到小的时候母亲养育我们的不容易。
我们听到太多赞颂母爱的诗词歌曲,在已经习惯赞颂母爱的氛围下,我们渐渐失去了对父爱的关注。诚然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悉心照顾直到我们可以自理。可是父亲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可小视的。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父亲一般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沟通,许多孩子甚至可能一个星期和爸爸都见不了面。就拿我们熟悉的例子,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当年刚上学的时候爸爸送过他,后来由于成龙工作繁忙而无暇接送孩子了,直到有一天,成龙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突然发现孩子已经和他一样高了。他这才发现自己这么些年来和孩子的交流实在是太少了,心中不免有太多的自责。如果孩子只能过一个缺少父爱的童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现代社会孩子缺少父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他们这些孩子当中,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去打工了,由于孩子小有的还没有断乳,所以母亲会留在家中照顾。大多数父亲可能也只是家中有急事才会回家一趟,否则一年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为了养家糊口这些父亲也是没有办法。日积月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慢慢和父亲的距离拉远了,以至于过年回家,有些孩子一年没有看到父亲,看到父亲都不知道叫爸爸了。而当孩子过了断乳期,一般母亲会同父亲一起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让祖父母照顾。由于隔代人的照顾思维是有着很大不同,祖父母一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溺爱性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捧在手心怕冻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心理,没有独立能力。有一份调查研究很有意思,这份调研是向孩子提问谁是他最尊敬的人。数据结果显示在美国和日本,绝大多数都是把父亲和母亲排在第一二位。要是在中国,父母亲的排名会在前面吗?
父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母亲在孩子的眼中是细腻而又勤劳的慈母形象。而父亲一般是扮演严肃理性而又不失关爱的的角色。父亲的成熟稳重,冷静分析的性格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档节目,那些已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应当会明白,教育孩子不只是一个人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的教育需要父母亲共同地努力。
第四篇:详解中国拒绝电影分级制 怕思想政治教育失控
www.xiexiebang.com
详解中国拒绝电影分级制 怕思想政治教育失控
近日,电影导演谢飞发表公开信,提议将现行的行政管理式的电影审查,改变为法律制约、行政监督、行业自治、自律的电影分级制,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
实际上,电影分级乃大势所趋,世界各国也并不乏成功案例,除美国之外,韩国近年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诞生一批优秀电影人与电影作品,电影分级制无疑居功至伟。
从发展历程看,韩国电影分级制大致分三步走:第一步,废除电影审查制度。1996年,韩国结束了延续70年的电影审查制度。第二步,开放电影题材,设立电影等级制度。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原则上不再限制。第三步,颁布电影法案,从立法上规范管理电影放映。1999年,韩国国会发布了《电影法修正案》,其中规定韩国将在2000年彻底废除影像制品审查制度,完全采用分级制,维持影院韩国电影放映任务制度。
中国之所以拒绝电影分级制,主要源于三点考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失控,弱化了电影的宣传教化功能;二是一旦在电影内容与题材上放开,会导致色情、暴力等镜头侵蚀银幕,污染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三是分级制可能会沦为电影广告的噱头,恶化电影市场竞争关系。但从韩国电影分级制十余年的践行来看,我们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韩国社会也没有因此而社会暴力色情泛滥,社会风气堕落。
事实上,电影是一种消费文化,无须承担教化般过于沉重的角色。印裔学者阿尔君阿帕杜莱在《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说:“现代消费最受吹捧的特色—寻求新奇—只不过是更深层的消费规训的征兆;在这种规训里,欲望围绕转瞬即逝的美学而组织起来。”其涵义可简单归纳为,多样性与新奇性。当今多元化社会,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要同时满足电影受众的多样性与新奇性,惟一的出路只有分级制以及分级制下的类型电影的推陈出新,因为它可以避免过度整齐划一带来的审美疲劳。
此外,电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标准的艺术品。一部优秀电影的创作,需要电影人超强的创作灵感与幻想神经,从而为观众创造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幻想世界。电影审查必不可少,但不可干涉管控过度,否则会箝制其艺术表达。
在韩国,其电影审查机构来自民间,人员构成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政府只提供运营所需资金,对内容不作任何干涉,此举无疑极大地激发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与艺术探索。
或许,有人会提出电影分级制如何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问题,因为一旦银幕充斥着血腥情色镜头时,我们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这并不能作为 www.xiexiebang.com 否定分级制的理由,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即便没有分级制,青少年儿童也一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超越限度的电影资源。毕竟,相对于网络的开放,电影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分级制能保障部分特定人群享受多样化的电影服务,既能扩大电影市场,又能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何乐而不为?
在此,笔者并不想否认电影审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只是,当前的电影审查制度有僵化与过于严格的毛病,不利于中国电影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走向世界。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对电影来说,必要的文化控制无法拒绝,“娱乐至死”也非最佳选择,要让文化精神不致枯萎,我们只有在其中寻求平衡。
第五篇: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欣赏美国电影也变得越来越方便。电影不仅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成为传播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媒介,从而对人们的心理倾向及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以美国为例:美国,一个科技强国,综合经济,军事和科学,所以许多好莱坞电影都以“梦想,科技,经济”展现于世人眼前。
一战过后,电影成为了美国文化输出的主要途径。以“变形金刚3”为例,从美国梦、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及普世主义三个方面对“变形金刚3”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分析,美国电影能取得绝对的“霸权”,不仅是因为其高科技制作手段提供震撼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还取决于对“梦想,爱,正义,家庭”等这些主题的阐释,从而满足了全球观众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心理诉求。
在美国人人可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理想。而成功的标志则是占有财富的多寡。正是这种自由进取精神指引着无数寻梦者,塑造了无数平民英雄。美国原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对全球性传播媒体的相对高度垄断,已突破了文化产业所固有的地域限制,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市场,而电影则是其主要的载体:《功夫熊猫》、《角斗士》、《花木兰》这些作品都取材他国传统文化,经过美国式的加工改造,变身为好莱坞影视作品而畅销全球,充分凸显了美国电影文化产业对于多元文化的强大消化能力。夏洛特·米琳对世人与汽车人隐瞒了美国宇航员多年前登月发现坠毁的宾县金刚汽车人“方舟”;霸天虎的暴力;御天敌的背叛;擎天柱的领袖精神等都体现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再如数量庞大的美国电视剧,也充斥着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如《越狱》、《绯闻女孩》、《绝望的主妇》等,建立了一个“美妙而虚幻的美国世界”。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行轨道中,美国巧妙地将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融合到电影之中,同时充分利用当代科技的优势通过影视作品、新闻资讯、音乐、书籍等不同文化影像,讨巧地为自己贴上了“梦想,爱,正义,家庭”这些价值标签。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是反映了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种媒介。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可把人生中的各种滋味,国家的各种文化都纳入其中。作为现代人,通过电影去表现对过去传统文化的总结和体现,对现在的理解,对未来的向往。
电影处处反映了美国主流价值观及文化,所以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电影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