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理使用科学室服务好科学教学(教师教育)
让实验室充满科学创新的活力
镇江实验学校 高先峰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不能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科学课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要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多作工作,让实验室处处充满科学创新的活力,成为科学的殿堂、开放的场所、创造的乐园。
一、多一点人文气息
依据新课程标准,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代新人。
1.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造历程
可在实验室侧面的窄墙上贴一些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并利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的时间轮流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开展“我学科学家”、“我讲科学家故事”等活动。学生自查资料,介绍科学家事迹,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家敢于探索、崇尚真理的精神会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和感悟,促进他们科学情感及科学素养的形成。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应用价值
在实验室的后墙角设立“科普书报城”,介绍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可以利用科普影院播放科普知识和科技动态影片,如:《非典“元凶”》专题片、《载人火箭重返地球》实况纪录片等,细雨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力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有选择,有改进,有创造,让科学教育充满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多一点创新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有必要让实验室自己说话,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到创新,读到创新,想到创新,做到创新。
在实验室的走廊上设计创新专栏。每个创新专栏上方的标题都是与创新有关的格言妙语,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就在身边,就在科学学习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不管是在课上的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下的自主探究中,都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训练创新能力。
每个创新专栏方框里面的科普内容都是教师精选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科普文学,以及学生获奖的科技小论文和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等,并且定期更换。这些创新专栏整体看上去图文并茂、和谐美观,每一处都显示着设计者的巧妙用心,孩子们在这些设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创新兴趣。学生对环保,对高科技,对生活科学,对科学实验,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多一点个性空间
科学课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实验室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设立科技作品展橱
在实验室的前面墙角放一个展橱,分成多层,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学生在课上课下及科技活动中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作品陈列出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设置科学工具箱
设置一个科学工具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材料、活动纪录卡等。科学工具箱里的材料,如易拉罐、各种金属条、塑料瓶、海绵、泡沫、木块、木炭、橡皮、硬纸板、皮筋、气球、乒乓球、断锯条、各种弹簧、玻璃片、石头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教师应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使它应有尽有,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四、多一点活动时间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我们做了各种努力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他们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成为学生搞发明创造的乐园。但如果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作为保证,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花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课题研究、科学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而言之,实验室是学生科学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努力做到的就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科学创新活力”。
第二篇:农药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
农药的科学选购与合理使用
一、农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所吃的米饭、蔬菜、水果等可能含有超标的农药;我们购买的食物中,海鲜、白酒、蛋糕等,也可能添加了农药成分;农村庄稼地中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行道树、路边的花草的病虫防治,需要使用农药;居民家中蚊蝇、蟑螂等的杀灭也可能要使用农药。
二、用药存在不规范和不科学 用药不对路,盲目施药。主要表现在:
①不根据病虫草鼠发生情况盲目施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既浪费农药,又污染环境,还对作物不安全;
②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
③用药品种单一,发现效果好的农药,就长期使用,造成抗药性快速上升。
防治时期不准。大多数农民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部分农民凭经验防治,主要表现在:
①打药不及时,“不见病虫不打药”,看见病虫大量发生才打药,以致延误了最佳时间,以后虽然连连用药,但收效甚微; ②不按指标用药,见病虫就治,在农作物生产期间,有虫无虫打“保险药、放心药”,造成过量施用农药。
安全环保意识差。
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许多人认为某种农药使用2—3分钟后害虫死亡就是高效,专门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等处配药和冲洗施药器械,农药包装残留物乱丢。
三、科学选购农药
购买农药前,应当仔细阅读农药的标签,按照“产品知情、对症买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具体步骤如下:
1、看名称
从2008年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不再用商品名称,如:虫死绝等;只用农药通用名称,如吡虫啉、三环唑。购买前要特别注意看标签上农药名称下面标注的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通过对比农药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和剂型来区分不同的产品。不购买未标注有效成分名称及含量的农药!
2、看“三证”号
“三证”指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准证号。国产农药这三证必须具备,而原装进口农药直接销售的只有农药登记证一个号。农药登记证号分为正式和临时登记证。对用于大田的 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为LSxxxxxx,正式登记证号为PDxxxxxx,如LS20071573,PD20080005。购买农药时可向经销商索取农药登记证复印件与准备购买的农药核对,凡是核对不一致的,农民朋友不要购买。
3、看适用范围
一是根据需要防治的农作物病、虫、草等,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一致的农药。二是当有几种产品可供选用时,要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小、安全性好的产品。在蔬菜、水果、等上用药禁止选择高毒、剧毒农药。
4、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及批号、有效期、产品的重量(净含量),缺一样就不要购买。
生产日期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 只有在有效期内的农药效果才有保证。
5、看产品外观及标签
一是观察产品的外观。粉状产品应当为疏松粉末,无团块;颗粒产品应当粗细均匀,不应当含有较多的粉末;乳油或水剂等流动状态的产品应当为均匀的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悬浮剂或悬乳剂应当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应当能恢复原状。二是观察产品的包装和标签外观。合格产品除了质量合格外,产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也应印制清晰。
三是观察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标签和说明书应包括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生产时期、产品批号、有效期、重量、产品性能、用途、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毒性及标识、注意事项、中毒急救措施、储存、农药类别、像形图等内容。
6、看价格
要选择长期使用效果好、诚信度高的企业所生产的农药;不要购买价格与同类产品存在很大差异的农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和以往的价格的,假冒的可能性较大。
四、合理使用农药
1、选择品种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蚜虫、飞虱、叶蝉要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
2、配制农药
一是计算用药量。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一般是每亩用多少克或多少毫升农药,应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 计算用药量。
二是配药。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①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②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三是注意配药安全。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储存。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应用盛药液的桶直接下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膊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处理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时要防止粉尘飞扬,应将口袋开口尽量接近水面,站在上风处,让粉尘和发扬物随风吹走。
3、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如稻纵卷叶螟在三龄以前容易防治。一但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其实,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三是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
四是注意轮换用药。再好的农药品种也不能长期连续使用。因为,在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必然会引起效果下降,导致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五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使用某一种农药,必然会引起效果下降,导致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4、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植保知识。年老、生病、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施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要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
二是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三是注意施药时的安全。高温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臵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
四是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物,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五要正确清洗施药器械。施药药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它用,不能乱丢。
5、安全贮存
一是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应根据实际需求购买农药,避免积压变质和安全隐患。
二是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应贮放在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且凉爽、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不要与食品、粮食、饲料靠近或混放。
三是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五、依法维权
农民朋友使用农药后,发现使用效果差,出现药害或人畜中毒事故,应该按照以下原则及时处理。
1、收集证据
一是收集现场证据。发生药害的作物就是药害的现场,受害者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工商部门或质监部门反映,请他们通过摄像、照相等手段来记录发生的问题。
二是保存好购买农药的证据。如发票、收据等。三是保存好剩余农药和农药包装物。
四是申请鉴定。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请他们依法组织专家对药害事故进行技术鉴定,并形成书面鉴定意见。
2、采取补救措施
产生药害或防治效果不好时,及时向当地农业植保部门咨询,采用补充施肥或施用合适的植物生产调节剂、加强农田管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对产生人员中毒的,采取必要的现场急救措施,并携带农药标签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医治。
3、依法维权
一是要及时与销售农药的单位联系,要他们及时处理,协商并赔偿损失。二是及时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反映。请他们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并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六、当前晚秋作物的主要病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适时防治:在适合晚疫病发病的条件下,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通常使用的有58%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85%瑞毒霉等;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培土,注意田间排水。
第三篇:关于呼吸机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的提案
附页
关于呼吸机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管理的提案
1.目的(1)集中管理,使用率高,可减少设备投入,避免浪费,实现资源共享。
(2)人员素质过硬,设备保持状态最佳,突出预防维修的效果,保障随时出动、抢救成功率提高。
(3)最大限度地避免相互借用,使管理有序。
2.理由
(1)设备使用效率低,部分科室配备的呼吸机并不是经常抢救病人,易造成资源浪费。
(2)操作人员缺少严格正规的培训,技术不过硬,不熟练,不能较好地发挥设备潜能,经常由于使用操作问题引发故障。
(3)呼吸机配置较少,遇到抢救病人较多时,互相借用,管理混乱,更易造成呼吸机人为损坏。
3.解决办法
(1)ICU(含RICU、CCU、NICU等)病房、急诊科、呼吸科应单独配置呼吸机,设备科负责保障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2)成立支持中心,或可挂靠设备科,根据医院临床具体情况配置适宜数量的呼吸机,进口、国产可搭配;同时调配操作和维护人员,正规培训,建立专人管理制度,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实行24h值班(或由总值班调配),一有情况,立即出动。并建立具体管理办法,实行有偿使用。
(3)加强对临床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让他们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严格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同时,也要求使用人员全面掌握仪器的操作程序及性能,使呼吸机不仅仅简单作为一个辅助呼吸的装置,更重要的是一个呼吸训练设备。
(4)若从单独配备呼吸机的科室借用呼吸机,应由相应的使用科室共同承担设备支出及合理分配收入。
(5)呼吸机品牌型号的选配可通过充分地考察、论证、招标解决,最好统一于1-2种品牌,便于日后的管理维护。
第四篇:科学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
科学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前提下教师如何才能把课上好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主要是一种引导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成为支撑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教师起的作用实际上是桥梁和梯子的作用,教学能力就是引领学生从此岸走向彼岸的本领,它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它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课改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但在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语文教师感到很多困惑:不能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法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致使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还演绎着传统的满堂灌现象或者是所谓的轻松、热闹的浮于表面的现象。我校由于各个完小拆掉一起并入中心校,现在学生乘校车上下学,企图通过课堂不足课后时间补已不可能。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是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校本教研也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但在“一费制”的今天,许多学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因而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有限。仅仅靠学校内部的教研组学习和集体备课,是无法快速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下乡工程是为了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解决农村小学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让农村的孩子在乡下同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的意图。它既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录像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课件,而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可供互动的资源包,是全省优秀的教师上课。这些资源既可以直接用光盘配合教学,更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备课,从而使备课有素材、教学有榜样、上课有章法。科学使用优质光盘,能有效地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二、课题界定与课题的理论假设
纵观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围绕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是江苏省教育厅为缓解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制作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示范性教学录像和先进教学素材等内容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光盘,为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配备播放设备。科学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是指不全盘照搬,认真研究光盘,取其之长。
三、研究目标(含子课题的设计)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从解读文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提高农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出可供相同或类似学校借鉴的理论和实施方法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达成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调查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了解我校青年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课型、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等的设计能力;了解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2、科学利用优质光盘,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相关方面的理论水平。
②提高教师知识加工能力。知识加工能力是指教师对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和变换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还必须具有组织知识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的要点,理请各要点间的逻辑联系。而且,教师还要具有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述知识的能力。
不同题材的课文选择一篇自己先解读,然后观看优质光盘,与自己的解读进行比较,从重难点,教材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③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以及具体的师生沟通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要设计教学的总体进程,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学情
观看光盘,根据三维目标思考本节课光盘制定了哪些目标,学会制定目标。
学习研究光盘,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教学策略落实目标,比如字词、各种不同的文体等。
④提高教师主题沟通能力。主题沟通能力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包括借助其它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比如借助于板书、投影、录像、计算机等。沟通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学生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是听懂学生的表述,而且要从学生的表达中进一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利用光盘,提高教师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截取光盘中课件的能力。
通过观看、研究、开展研讨会、赛课等形式,学习资源光盘中所蕴含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四、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 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9.3—6月):
(1)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确定课题研究具体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成员
(2)建立实验教师成长档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解,如教学习惯、基本功、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 第二阶段(2009.9—2010.6):(1)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2)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性研究。利用优质光盘通过对以往教学进行反思、从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方面进行学习研究,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2010.6—2010.11):
结束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为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本课题是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重点资助课题的子课题,将得到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本课题的负责人是学校教科室负责人,曾负责过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我校语文教师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些都是课题顺利实施的积极因素。
2、建立健全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奖罚分明,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学校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课题指导 市区教科室领导 课题负责人 贾志梅 课题组成员 赵金敏、吴纪根、牛秋华、徐志霞、孙晨玉 钱本安、戴跃华
2、抓好实验过程的管理,研究中定期组织学习,研究,统计数据,每学期搞一次阶段小结报告。
3、抓好实验研究理论和教育理论,提高实验水平。
积极主动地与有关的教研机构,课题研究的先进单位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论指导和宝贵经验。
八、成果展示
1、研究“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实施的策略、途径等,形成利用优质光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套意见。
2、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第五篇: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
科学使用学案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五严规定”下,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本文论述了学案与大纲、教案和习题集的关系以及学案使用前、中、后的几点诀窍。
关键词: 学案 关系 诀窍
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而教师用来上课的时间减少了。在减负不减质的情况下,教师们都感到任务重,压力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丁格勒教授指出的:“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中心必须是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因此,如何让学案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是各科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教师们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的前提是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抓住几个诀窍。
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学案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由教育权威部门编制的教学的典型案例。学案要做的就是在大纲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重挖掘大纲的内涵与外延,不局限于教材,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要深化和迁移课本知识,使内容更加充实。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二、处理好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而学案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虽然教案中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但表现不够突出,体现不够充分,整体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学案则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教案则主要体现了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学习环节;而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学习环节。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而学生能在学案的引领下,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另外,尽管老师在教案中设计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率毕竟有限,而且学生反应速度不一,很多学生无形中就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学案中的提问,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所以不能把学案和教案混为一谈。
三、处理好学案和习题集的关系
虽然,学案中有习题,但教师不能把“学案”当练习册来使用,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学案是为了引导学习,而不是另一份作业。如果课堂教学呈现练习化、试题化,学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追逐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体验的倾向。相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案是“授人以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它并不同等于为了巩固知识,检测知识状况的练习。学案中的习题要典型、要精辟,要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学案中少而精的习题肯定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所以,在编制学案的同时必须优选一本质量较高的习题资料供学生练习。总之,学案和习题集要相辅相成。
理顺了学案和大纲、教案、习题集的关系,教者还要注意学案使用其、使用中、使用后的一些小诀窍。
一、学案使用前
1、集体编写学案
我们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也提倡教师合作教学。好的学案应该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发挥老教师经验优势,发挥年轻教师精力上的长处,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案编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遵循“集体研讨——分块设计——组长把关——修订学案——师生共用——信息反馈——完善学案”七步曲。先由备课组共同商讨决定教学重难点,学案方向,分配任务,分头行动,然后汇总交给备课组长定夺审批,根据备课组长的意见修改学案,初步定稿。最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丰富、补充、修改使学案日臻完善。任何一份高质量的学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2、学案上适当留白
“留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设计学案时,在每页的左边留出一定的空白,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整合,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迁移;便于教师进行复备、反思。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教师不能机械套用学案,在使用学案时,教师必须自己再次进行用心思考、消化,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批注,增删或修改。教学活动结束后,还可以根据课堂实践,在空白处记下师生瞬间智慧的闪现,或改进措施,或几点反思。
二是不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通过例题,例句的呈现,让学生学会归纳、举一反三;通过推导,联想,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整理笔记,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及时有效地将所获得的结论、重要提示信息记录在自己学案的留白处。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重难点
在学案中,教师可以预先用斜体字、粗体等标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内容,以便学生有的放矢、高度重视。
二、学案使用中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好的学案能为提高课堂效益架设一座便捷的桥梁,但能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还要看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预习学案要提前1—2天发放。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书,同时标出疑问。教师要通过提问、批改、答疑等形式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三、学案使用后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写的,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的好助手。在学生课下复习的时候,看着学案,能重现学习过程,但由于学案都是单张发给学生学习使用的,容易丢失,给学生的保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此我建议老师一般在两周后或一单元结束时,指导学生依次整理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然后教师进班给学生装订。这样,一举两得,既不浪费教师的心血,又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复习的资料。
在“五严规定”下科学应用“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编写出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案”,让学案在教学中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