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日益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以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特点,其次研究了初中历史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以便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初中历史 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反过来这些变化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创新,反思性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对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是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反思性教学并非简单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和思考,而是教师、学生双方的反思,具有以下特点。
1.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
反思并非简单地对教学过程的回忆,而是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教师、目标、学生等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教师不断探究,逐步完善教学理论,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表现,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
1.2以教学实践更优化为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教学实践更优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反思性教学是通过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查找并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各种显性及隐性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实践更优化。
1.3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前提,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是通过教师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学生不断反思自身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过程时提出一定的质疑,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智慧会不断得到提升。
1.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促使教与学在循环往复中不断上升。
教学旧问题的解决,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进而促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反思性教学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持续上升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
2.初中历史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价值
2.1对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2.1.1反思性教学能促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只要研透教学大纲、吃透教科书、讲透教学内容就是很优秀的学科教师,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能力日益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历史知识。有一次学生看电视剧《武则天》后和爸妈讨论武则天的特殊心理对用人的影响,由于父母的答案学生不满意,就回学校问教师,教师并未有所准备,约定一周后和学生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加深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其次要研究电视、网络流行的历史剧,提高教师对历史专题的理解,最后要时刻关注历史知识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教师在解决学生历史问题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
2.1.2反思性教学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具有更高的要求,专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历史专业能力,还包括教师的管理和科研能力。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反思用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在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教师的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1.3反思性教学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教师作为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情感调控等对历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发展自己的智慧。反思性教学使历史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判断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并最终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2.2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价值。
就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而言,最受推崇的是经验型教学和操作型教学。经验型教学通常是要求教师按照以往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进行历史课教学,这就极易导致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操作型教学更重视教育的权威性,通常将部门比较出名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而不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也在不断变化,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还要求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明确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要及时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经常性的“为什么”能促使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3对促进课堂公平的价值。
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公平,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公平,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第二,受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对每个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主体,反思性教学是实现课堂公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对课堂师生关系的反思是教学平等的前提,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角色,站在学生立场体验教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实现师生平等。
3.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
3.1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1.1教、学、研相结合――从教师角度进行反思。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及时运用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行为,总结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成为反思性教师,必须有效教学、学习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研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1.2转换角度――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教师也经历过学生时代,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教师可将自己当年的想法和信息化时代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作为教学的参考,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感受,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服务学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社会交往和接触范围日益广泛,认知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极大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快速发展,各种思维具有较大的发展,自我控制和评价能力明显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3.2反思性教学实施方法。
3.2.1集腋成裘――撰写反思日记法。反思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写反思日记,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及时撰写反思日记,具体好处如下:第一,有助于学科知识的积累;第二,有助于及时发现、记录课堂的精彩环节;第三,有助于经验知识的升华。教师撰写反思日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有意思的教学过程。教师可及时反思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反映记录下来,并和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隔段时间回顾一下就能发现很多平时并不注意的细节,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下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长此以往,就会积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二,教学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每节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总是很找到很多不足或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并找出问题的原因,避免在下次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3.2.2博采众长――观摩讨论法。教师要想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经常和同行进行交流,经常参加公开课、观摩课,博采众长;多听同行的课,及时和他们进行交流,虚心听取别人对同样课程的教学观点。同时要用于展示自己,让同行多听自己的课,让他们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要善于通过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别人优秀的经验,向别人学习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2.3反观自照――对比反思法。大多数历史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通常都采用同一个教学设计,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不同,若按照同样的教学设计,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对比反思法主要指教师在对不同班级学生上课时,将不同班级学生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对比,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将调整部分用于下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经过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会越来越完善。具体调整步骤如下:首先,教师根据第一个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教师要及时反思上个班级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环节,然后根据下个班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精彩之处并及时进行回顾、记录和总结,长期坚持下去教师素质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反思性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弥补不足,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中应用反思性教学十分重要,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4.[2]尹同雪.论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2013.10.[3]宋玉新.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56-57.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媒体教室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和见解,希望和各位同仁相互讨论和交流,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简介
多媒体教室又称为电子教室,是由传统的电子教室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室是由配备一台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投影仪和其他录放设备为一体的教室。多媒体教室能够把音频、视频、声音、图像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师生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知识量,节约教学时间。普通的课堂,老师只是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能够理解的或者不理解的都要求记下来。尤其是历史知识,有的同学不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方便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可以实时播放历史事件中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同学们反应效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和老师们书写的时间,同时对于节约的课堂时间,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老师交流,这样才能上满充足的一堂课,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弱化难点,学生容易接受。一节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克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讲解出来,利用剩余的时间主攻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比如我在讲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章节内容时,有的同学对于地理位置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比较陌生,如果单纯是以前的粉笔书写教学,就不能够形象的再现路线。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我运用FLASH动画演示,更加直观的演示了“下西洋”经过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大家对于经过的30多个国家也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课下他们通过查阅网络了解当地的历史资料和风土人情。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能了解地理知识,同时同学们对于历史的知识面扩充了很多。
第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我讲到哥伦布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的时候,同学们表现了积极的探索能力,大家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男同学积极性更高。我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节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视频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哥伦布航海的航程,通过播放哥伦布的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哥伦布家庭和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发现对于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同学们意识到探索对于世界的推动作用。趁热打铁,我让同学们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自己动手进行航海练习,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人物和事情之间的关联。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同时,大家也励志成为一名航海家。
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创设情境,利于教学。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比如,某节课上课开始时,我先展示了几张图片,里面包含威海刘公岛的图片,包含海军公所、生锈的鱼雷和船只等图片,逐渐展示里面的清朝军舰场面和中日签署“马关条约”的图片(因为我去过刘公岛,有自己实际拍摄的图片,更加形象生动)。之后,问同学们上面的图片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不知道,有的同学回答是威海刘公岛。我又问同学们“爱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爱国”,我逐渐引导大家讲解1894中国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甲午中日战争”。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悍然发动了战争。威海卫战役,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更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同学们听后,义愤填膺,表现出了愤怒的表情,意识到国家的弱小会受到欺负,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多媒?w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老师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时一般就是坐在电脑前面,用鼠标指点一下,安全把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到PPT上面,而忽略了重点难点,讲课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电脑和大屏幕上,同学们的反应如何也不顾及,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完全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机械式的,不值得提倡。
第二,有的老师刻意追求花样,在课件当中插入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忽略了图片、音视频是否符合同学们当前的学习层次,使得同学们看后头晕目眩,不知所措,这样就有点牵强附会,同学们表示不能接受。
第三,PPT课件的质量问题,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应用不熟练,课件中的文字是找别人输入的,格式、文字错误很多,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有的老师更加简单,从网上购买或者下载课件,殊不知里面的教材内容有的重点难点不突出,不具有系统性、层次性。有些内容老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对象,删除掉不适合学生的授课内容,对于里面的错误要及时加以修改。
第四,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室操作不熟练。如有的老师在使用大屏幕时,讲课完毕,需要关闭投影仪,有的老师操作不当,直接关闭电源,殊不知这对于投影仪的灯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操作不当极有可能造成灯泡不能使用,因为灯泡在运行当中有1000摄氏度左右高温,我们需要等里面的散热风扇运行完毕,直到灯泡温度降下来,才能关闭电源,这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问题是很多老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第一,广大教师要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因为广大的人民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意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可以融合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中,融会贯通,两者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合理,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积极性成功调动,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加强基本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重点难点突出,显示出的文字不能太多,尤其是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情境教学,要体现出图片和视频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色调搭配中,注意颜色的调配,选用具有柔和色调的颜色,不要选用刺眼的颜色,防止同学们眼睛疲劳,从而转移了注意力。
第三,学校内要有专人负责讲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注意事项。比如电脑的使用、投影仪使用注意事项、网络的维护和安装,这些简单的操作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得“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句空话。老师们掌握了以上简单的知识,操作多媒体教室就更加方便,也减少了一定的维护费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年轻教师要注意基本功的强化训练。现在的学校内75%以上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接触能力强,但是要对于基本功强化练习,如粉笔字,一部分年轻教师粉笔字书写不是很美观,单纯属于书写,这一方面需要强化。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新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珍惜当代多媒体提供的便捷,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自己,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合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网络和书本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三篇:“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忠岩(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反思性教学在国外大行其道,近年来在国内也备受关注。当代教育家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树立创新意识,重视教学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相长”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不断反思和探究是关键。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职业中专教学仍注重课本知识教学而忽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反思性教学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质,做为教师同样也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并且要树立“能力是发展的原动力”的教育质量观,使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反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职业中专教师应全面了解传统教学与反思性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从课堂领导变为课堂服务人员。
二、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为师生互动模式,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学习,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将艰苦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好奇探索。长期以来,“教师按教材上课,不脱离大纲”是唯一的教学要求,而反思性教学带给我们的是教师、学生、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内容、环境四位一体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自主学会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其它同学步入学习的更高境界。教师通过感知、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将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知活动,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目标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常教学设计也不同。既要考虑学科特色,又要考虑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需求。既要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又要与长远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且要兼顾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所选教学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新颖并具有很强的可接受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习和互动环节。积极主动对教的行为进行反思:突出教学重点了吗?问题具有启发性吗?学生思考的时间够吗?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呢?课堂用语是否恰当?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度、合作性、思维能力和学习情绪等全程观察、分析和调控。
再次,我们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互动条件,以任务型教学来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反思有反思札记、案例法、自传法、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反思札记是最常用的反思方式。撰写反思札记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把教学过程中好的想法或困惑记录下来,比如:课堂教学中哪部分最精彩?教学目标是否都得以实现?哪部分最不如意?为什么?今后如何改进?哪些学生的表现进步或退步了?等等。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促使教学最优化。也可以通过征求听课教师意见来写反思札记,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作业或测试的评改、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教与学过程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学习方式的反思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分为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借助于反思性教学可以优化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在体验、实践和讨论中发展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的内在品质。职业中专教材受多方面限制通常会落后于实际很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多种学习途径,如经常收听收看业界新闻或经常利用网络学习,学会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做中学”,重视对教学实践过程的不断反思,建立起正确的师生观,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职业中专的教学质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四篇: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第三初级中学 何小海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课本剧 编写原则 应用步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0119-01 历史课本剧是指在坚持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历史课本中的书面知识进行改编,将其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以简单、形象的形式来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课本剧。
一、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原则
剧本是舞台戏剧表演的基础和依据。历史课本剧的编写是教师应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充分了解剧本的特点,遵循以下编写原则。
(一)高度集中时间和空间。小说和散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剧本则与之不同,剧本需要在一个特定的舞台范围之内,充分地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因此,编写历史课本剧,必须能够高度集中时间和空间,通过幕和场的转换来充分展示故事的发展。
(二)重点突出矛盾和冲突。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和冲突是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所在。因此,历史课本剧的编写要注重在有限的时空中充分展现故事的矛盾和冲突,将矛盾和冲突贯穿剧本的始终,高潮部分的矛盾和冲突是剧本编写的重中之重。
(三)重视剧本语言的创作。剧本语言是展现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历史课本剧的编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剧本语言的创作,要做到简洁扼要、通俗自然。
二、应用历史课本剧的具体步骤 教师利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切身参与到资料搜集、剧本编写、彩排和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课本剧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有三个步骤,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信息量大、内容复杂,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而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时期,买椟还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一鸣惊人、杞人忧天、亡羊补牢等成语故事均来自这一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改编成历史课本剧,让学生通过编演历史课本剧来了解这个纷争不断的时期。教学时,笔者选择将负荆请罪的故事改编为历史课本剧。
(一)课本剧准备。课本剧准备是指利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在教学前要告知学生创作历史课本剧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剧本编写和表演。编演负荆请罪的故事,主要是要了解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征。最后,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和问卷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特质、爱好、优势等,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任务分配,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简单地说,教师在课本剧准备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和动员的作用。
(二)课本剧编创。在课本剧的编创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要在深入阅读历史课本后,搜集和整理真实史料,并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历史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编写剧本。编写负荆请罪的历史课本剧,学生要搜集廉颇和蔺相如的个人资料,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过程资料进行搜集,最后对资料进行整合。具体的编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历史课本剧的整体框架和脉络,梳理负荆请罪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第二,确定廉颇、蔺相如以及其他次要角色的人物关系。第三,突出负荆请罪故事的矛盾冲突,确保剧情跌宕起伏。第四,编写人物台词,人物台词要简洁、通俗且符合人物特点。蔺相如是文臣,为人低调谦和,所以其台词比较书面化和委婉;廉颇是武将,为人高调不羁,因此其台词比较口语化且更直接。
(三)课本剧彩排和表演。彩排和表演历史课本剧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指导是决定表演成败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选举确定导演。导演一定要有亲和力、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角色设定的需求来选取合适的演员。如廉颇的扮演者在形象上应该高大威武,在气质上自信洒脱;蔺相如的扮演者在形象上应该温文尔雅,在气质上沉稳淡然。其次,教师应帮助导演组织和指导演员进行彩排,通过多次磨合来培养演员之间的默契。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正式表演。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演出时充满自信,并与同学进行充分配合,尽量真实地还原历史场景。
笔者认为,历史课本剧进入初中历史课堂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和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提倡,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第五篇:“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北桥中学 殳玮岚
一堂历史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正确处理了学生与老师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否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关系配合紧密融洽,是否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为原来较为枯燥的历史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借助“导学案”,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并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并在“导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特别注重材料的运用,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材料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学生慢慢学会阅读了,然后能够简单理解了,才会让原来枯燥的历史知识变的鲜活。此时让学生再回看课本,让学生明确其实课本也不过是N个材料的集合体。以前特别恐惧的材料题不再那么可怕了,学生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他们才能更喜欢历史,更深入地学习历史。
1、利用历史导学案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检查,预习流于形式。使用导学案之后,学生具体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也可以帮助学生关注教材中的细节问题,强化学生记忆;还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阅读和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2、更加注重培训学生,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导学案”是手段,是凭借。学习爱好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带
有情绪色彩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乐之者”,布鲁纳也曾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老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学习方案,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老师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同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学案导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增强了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对学生来说,老师讲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
3、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的琢磨研究,把该学生自己完成的部分和老师重点讲解的部分进行反复斟酌确定。知识框架、问题、例题、补充知识等都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板书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规范答题的考试能力训练。因为每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学生随时都要组织正确的答案来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经常在课堂上训练,既解决了问题、复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全面内战的爆发》预习、展示的基本流程是: 小组分工板书,全班分六组,同学们的展示题目可分六部分:
第一组:前因:国共恩怨。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国共两党从1924年到1949年合作与对峙的四个阶段及具体历史事件。
第二小组:书写的是,温故:抗日战争。也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局部抗战、时局转变、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重要会议、最后胜利几个部分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三小组:知新:谈判前的背景。以网络格式展示国共两党谈判的目的。第四小组:较量:谈判过程。也以网络格式展示重庆谈判国共争执的焦点和代表。
第五小组:协定:谈判结果也以网络形式展示《会谈纪要》的内容及未达成的协议
第六小组:内战:烽火硝烟。体现的是战争的进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4、展示环节以“激励”为手段,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把鼓励和赞赏也一并送给他们,展示环节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我们的课堂也真正地闪烁人文的光辉。
教师要努力“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要用历史的语言诠释历史,让学生养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要实现初中生由“是什么”的被动记忆到“为什么”的自主探究转变,要求实现“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弥补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激发学史兴趣。通过导学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通过“导学案”,从老师、同学那里吸取经验,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长期实践下去,学生就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