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写写帮整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方案
一、立题背景:
(一)依据: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目标教学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等,因此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学生凑在一块讨论些问题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为此,我们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时度势,决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和原则:
(一)依据:
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 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
3、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
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经历竞争和成功,极大地调动了成员学习积极性。
4、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二)原则:
自主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三、研究目标与方向
1、在“六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六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课堂评价方式的三大转变。
3、通过不断完善小组自治机制、自励机制,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自主、有序、有效的学习,达到个人与集体学习效果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问题:
1、研究对象:全区初中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总结法、观察法。
3、研究形式: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组织 形式,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4、研究基地: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设施等自然条件进行实验。
5、理论指导: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范操作方法,支持人及时组织学习和研究,保证实验的方向性和操作的科学性。
五、研究人员:
1、李佳华
2、项树华
3、聂作尚
六、具体实施:
1、依据岱岳教育局教研室制定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在全区开展 “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模式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2、合理分组。合理分组,能提高合作学习时效性。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6----8人比较适宜。另外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习小组也应灵活组合。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记录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组异质、合理搭配)
在这里特别指出教师要培养一批得心应手的小组长。组长要既能团结同学又能认真贯彻教师任务的学生。要让其真正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让其组长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贯穿于“六步教学”模式的始终。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仅是讨论问题,流于形式。如:(1)自主学习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应协调进度,在填写完成“知识提炼”后能自觉、有序的在组内展开自纠和识记。组员之间能相互配和、相互激励,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要引入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使学生们在课堂一开始就积极的参与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而又得体的鼓励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2)自问部分。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自觉、有序的完成自问、互问。达到共同进步。(3)质疑释疑部分。学生能够在组员的相互鼓励中,大胆、大方、合理的提出问题。或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中能够迸发出思想火花,解决其他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不仅是小组内合作,更是组于组之间的合作。(4)拓展、感悟部分。此部分 3 大都在其他环节穿插进行,这正是学习历史课的升华部分,也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好办法,感悟历史的好方法。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这一环节成员不仅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得荣誉,强化了小组的凝聚力。(5)反思与巩固。这一部分教师们常以当堂达标的形式出现,却往往忽略了在做题中和完成后,自我纠正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人仍需小组合作学习。
4、实施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有利手段。评价方式也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当堂评价方式和长效评价方式。当堂评价方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从自学部分教师就可引进这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语言鼓励和精神奖励之下,以期待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学习效率更高。课堂评价方法即可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也可发挥每组的特色,让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组加上特有的标志如:笑脸、幸运星等。正如有人说:牛奶加表扬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除评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之外,还要评出本堂课最佳表现者或进步学生等。
长效评价机制可以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而且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最佳小组和同学并及时公布评选结果。长效评价可采取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的形式,另外也可联系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给与全班表扬。
七、预期目标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尝试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尝试、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愉悦中学习历史。构建愉悦高效的课堂。
同时教师能在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由经验型教师、传统型教师向“综合素质+特色”教师的转变。
八、课题研究过程及时间安排
1、发动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
3、结题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
九、组织与保障:
1、本课题是岱岳教育局教研室的重点课题,各学校选拔出业务素质高、改革意识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选拔的骨干教师,大多数人参加过市区重点课题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2、本课题得到了市区两级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具有坚强的后盾。
3、我区已有的研究经验:从2003年开始,我区就已经开始“六步教学合作学习”实验,并已形成共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_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实验初步阶段汇报
我校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实施近一年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历史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合作交流的明显增强,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要想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进行有效地分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6--8人比较适宜。另外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习小组也应灵活组合。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记录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组异质、合理搭配)在这里特别指出教师要培养一批得心应手的小组长。组长要既能团结同学又能认真贯彻教师任务的学生。要让其真正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让其组长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2、要想小组高效运作,必须量化课堂学习标准: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要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每一个课堂成员必须明确任务、职责和要求。
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校八、九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我校制订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评价要求。让学生明晰,以便课堂的高效运作。预习环节:
1)、每节课前必须按要求把学习的课文的学习提纲完成,学习组长负责检查;
2)、每节课前按要求有规定小组把自学提纲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以便课上提高课堂效率;
3)、若发现学习提纲未完成的同学,扣该小组的量化分数,每人次一分; 自学环节:
1)、自学提纲的检查,学习组长督促和老师课上批阅相结合,在老师批阅过程中学生要求读记提纲知识点;
2)、读记提纲知识点一般要求5分钟左右,然后进入互问阶段。这样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自觉、有序的完成自问、互问。达到共同进步。教师提问环节:
1)、为了平衡各组的参与意识,保持各组的高效投入课堂,该环节为各组的必答环节,老师提问为知识提炼的基础知识,一般为一组1-2个问题。
2)、若该组的成员回答错误,本题有其它小组成员自愿回答,回答正确的给该组加一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该组成员还有一次补救的机会,即其他组的成员回答完毕后,若能把正确的答案叙述一遍,亦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质疑释疑: 第一部分小组间:
1)、该环节为各组自觉参与环节,即发现问题抢答答案; 2)、结合课堂学习,能积极开展问题的探讨,气氛热烈且提出问题有价值、有深度给一分;
3)、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能主动回答给出有价值的答案要点,给一分; 第二部分教师准备问题:
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答,时间为3-5分针能够讨论出的小组抢答,每解决一问给抢答的小组一分,若解决不了则老师讲解。
学生能够在组员的相互鼓励中,大胆、大方、合理的提出问题。或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中能够迸发出思想火花,解决其他组或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不仅是小组内合作,更是组于组之间的合作。拓展感悟:
此部分大都在其他环节穿插进行,这正是学习历史课的升华部分,也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好办法,感悟历史的好方法。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这一环节成员不仅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得荣誉,强化了小组的凝聚力。该环节处理,依靠各小组自觉抢答,能结合课堂学习进行知识科学有效联系的小组一次加一分; 达标训练:
1)能独立高效完成训练题目,且完成后小组内能自觉进行答案校正前两名的小组各加2分,中间两名的小组加1分;
2)按老师要求高效正确提供训练答案的小组给一分,能主动给其他小组纠正答案的加一分。
3、要想持续有效,还必须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有利手段。评价方式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当堂评价方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从自学部分教师就可引进这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语言鼓励和精神奖励之下,以期待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学习效率更高。课堂评价方法即可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也可发挥每组的特色,让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组加上特有的标志如:笑脸、幸运星等。正如有人说:牛奶加表扬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除评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之外,还要评出本堂课最佳表现者或进步学生等。”这样的结果是本节课堂高效有成果,但不代表所有的历史课堂有成效,所以必须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长效评价机制可以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而且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最佳小组和同学并及时公布评选结果。长效评价可采取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的形式,课上给与全班表扬。
我校具体的构想和做法:课堂评价方法即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由教师提供小组评价统计表进行统计,这样每节课下来有每堂课的最佳小组,每学期下来就有每学期的最佳小组。学期末或学年末结合学期总评给最佳的小组评奖,发放最佳历史学习小组的奖状进行鼓励。
这样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始终,而不是一句空话。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尝试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尝试、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思想,也不会是一个空想。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愉悦中学习历史。在愉悦丰富学生的睿智。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课堂变化 历史课堂教学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实验前,学生在回答问题上都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只会死读书,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景观异常沉闷。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想说、敢说、会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我校在历年区教学视导中,区教研室的领导对历史课堂都有较高的评价。
三、学生素质提高了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在历史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 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思考。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迸发出来。可以说课改开启学生的思维。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的课堂小组活动不能贯彻全程,前有后无,虎头蛇尾;
2、小组讨论也有不充分,不到位;
3、竞争机制建立不全面的话,不能有效开展学习竞赛;
4、部分同学规范养成差,影响课堂的进度。
5、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
6、有些班级或高年级学生合作不主动,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参与不积极。
五、下一步设想:
1、继续深化验证小组合作学习,使之不断完善;
2、规范运作,继续总结提高;
3、巩固和推广现有的学校研究成果,使之在我校教学实际中被运用。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合理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成员的搭配.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组建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能够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在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四、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首先,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群体中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预测.教师要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再次,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每个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与探索.
第四篇:地理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第三初级中学张灿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既能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又能达到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过程。因而,在组织过程中如何分组,如何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如何调控探究过程,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一,需要提高学生参与度。适宜的、科学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现有教室的学生位置大多数是一排排、一列列的,如果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按前后座位相邻的四个人合作讨论问题,组员可以促膝相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亲近感,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容易组成紧密的合作学习团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课堂秩序便于老师调控。如果是活动型题目可选择6——10名学生一组,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域》一节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中国政区拼图,在学完本节内容剩余时间里,用一定时间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后,一起研究进行拼图。如果是合作完成一项共同目标问题时,可2~3人一组,如:在学“世界时区”时,全球24个时区可分24个小组,环绕教室均分23等份,24个点上各站一个小组,由其中1组提出一个事件的时间,其他23个小组分别回答当地时间。
第二,小组分工要明确,要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同时,组长要做好组内其他同学的任务安排,如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发言人、总结人等。
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课堂意识和学生的认知意识的全面调控,教师要及时给予干预、纠正,学生才能少走弯路,课堂效果才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加强指导,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习惯,遇到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和点拨,特别是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要选择适当的探讨课题。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层次是多样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探讨的问题,不能离学生的实际太远,要在学生的认知区域之内。当学生探讨的范围超出要求时要加以收缩,当学生的讨论知识已成学来界争议的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其返航,当学生讨论问题偏离主航道时注意改变探究方向,当学生讨论问题受阻时老师应引导使问题得以不断深入和拓展。
第五,除了课堂上的显性因素外,一些课下隐性因素也要加以指导,对学生小组分工过程中要提前分析课堂上易产生问题。譬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等。还要引导学生课下预习、查阅资料、准备材料等一些必要的前期工作。总之,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合作意识与批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篇: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它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让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学生的团队精神。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1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让孩子们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男女生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并让各小组谈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并推选小组的组长,当然组长也不是固定的,今后要竞聘担当的。为了更好的交流每过一段时间再结合各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恰当的调整,力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合作氛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2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一旦确立下来就要经常运用形成习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完善。而教师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如何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还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
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最后学会评价。在低段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低年级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多的是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少的是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时,充分挖掘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愿意在合作学习中把任务完成。
如: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字音、记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用生字说说句子。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巩固,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一人讲读音、字形结构等,其他成员进行检查、纠正;一人读,其他成员听写等等。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由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去自己体会摸索,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初读课文时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如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句子等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样,就避免了朗读指导的机械性、模仿性。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同提高。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们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渎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
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
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
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
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
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
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
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书写慢慢被键盘所代替,写字教学正渐渐被课堂所忽视,写字也越来越被边缘化,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利于学生对汉字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深刻领悟。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为和个人素养。所以,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
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地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和写字技能,把汉字抒写得正确、整洁、端正,这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的学习以及未来走向工作岗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优化写字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认真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催生创造,引发遐想。从
这个意义上说必须重视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一、写字教学离不开兴趣的引领
学生写字兴趣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如某些学生兴趣不在写字上,而倾注于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有教师的因素如教法单
一、枯燥等没有吸引力;有写字本身所具有的因素,如反复、单
一、枯燥的练习使学生乏味。总之,写字兴趣的培养是促进书写水平提高的关键。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围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媒体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获得情绪的满足,智慧的挑战,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喜欢上写字教学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迁移慢慢的对写字产生兴趣。因此,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和写字的热情,比如开展写字比赛、让学生参加书法大赛、成立书法小组,还可以用班级板报、走廊展板向全体师生展示写字成果,让师生欣赏。同时让汉字抒写好的学生向身边的同学介绍他们用心习字的经验,帮助其他学生为写好字树立信心,学校要对参加书法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精神鼓励,以便这些学生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熏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习好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好字形成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思想上对习好字有了质的认识,也就有了
坚持到底把字写好的动力和决心。
二、写字教学离不开教师榜样作用的引领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写字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大方,给学生的整体印象深刻,学生自然会把教师的书写态度和书写结果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作为自己努力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力。教师是写字教学的主角,教师写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道理很简单,要求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能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自身写字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还应明确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写字教学涉及到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担任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写字教学。„„“所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各科作业都要对学生的写字提出要求,要书写规范、工整、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学校领导在制定教师考核细则中对教师的写字教学要有严格的要求,要督促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加强自身的素质,加
强自身的书写能力。
三、写字教学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如果小学生写字
姿势不规范,不正确,字写得不好不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正确的执笔的方法,人与书本的距离、身体与桌子的距离都要明确告知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身体要挺直,头要正,教师在检查学生写字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评议与纠正,不留死角。学生字写不好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执笔方法不对、笔画顺序不规范、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结
构安排不合理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勤于指导。
四、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制度,创建成才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励评价是学生写字兴趣能否持续,写字热情能否保持的关键。写字教学评价制度,是学校对全体师生提出的一项书写考核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对对写字教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校对低、高年级任课教师提出不同的写字教学要求。对低年级特别强调书写态度和写字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结构的把握,注重汉字书写的正确、整洁、端正;对高年级侧重的是学生书写的流利程度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学校同时要注
重发展性的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以促进写字教学发展。
写字无疑是一件枯燥乏味、单调反复的活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有限,兴趣坚持不持久,每天的写字练习会让其感到烦躁焦灼。这就要求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枯燥的写字变得让学生感兴趣。例如开展夺红旗、获得小红花、写字小卫士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把写得好的字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更好的张贴在学校走廊的展板上或橱窗里,让大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请写得好的学生完成班级黑板报的书写,适时做老师的小助手在黑板上写字,这样学生的写字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字也就会越写越好,越写兴趣越浓。学校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得到性
情的陶冶和成功的愉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写字教学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必须经过师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断地实践操练,不断地反复练习,方能收获喜悦、修成正果。因此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对写字教学高度重视,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中,细化要求,讲究写字的指
导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达到预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