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的主持词范文
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的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天,我们江宁教育也走进了课改蓬勃发展的季节。今天我们江宁区中小学“一把手”以及课改负责人齐聚竹山中学召开区域课改推进工作会议,响应寒假前区教育系统干部会议有关深化课改的号召,表明我们江宁教育人锐意改革的精神、克难求进的态度、勇于追求的品格、敢于创新的勇气。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来课改专家赵丰平校长、曾祥臣主任、徐晓青主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专家。本次活动,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朱慧局长、潘章华副局长多次予以关切和指导,今天他们在百忙之中也来到我们活动现场,让我们对领导的关心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志们,江宁的课改一直行走在路上,从新教材改革到新课改,从课堂教学年到课堂改革年,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一路放歌„„
回眸近十年,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研究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我们高兴地看到课改的百花园里姹紫嫣红:一是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全面普及。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强调“知行统一”、强化实践环节等新理念正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角色从过去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三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得到转变,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在课改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敢于向自己的经验挑战,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课改推进的过程成为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不断成长的过程。四是新的教学法、推进课改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课改过程中,我区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有些课改研究成果已经引起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像竹山中学的“高效课堂”、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等一大批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尽管我们在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课改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学校推进课改的有效机制没有建立,课改领导机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推进课改的热情有待提高;二是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推进课改认识不明确,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课改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形式化的倾向;四是农村课改由于受到师资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专业引领不到位等因素限制,实施困难较多,效果不够明显。
现在我们站在十年课改的基础的节点上,我区课改已经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在新阶段、新起点,就是把课改推进到了更高的改革平台上,课改进入了更加困难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明确措施,认定今后一个阶段课改的有效路径。我们的课改当如何推进呢?朱慧局长在寒假前全区教育系统干部会上就用“突出以“全力推进课改”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迈入新阶段”的专门篇幅予以了精辟的分析、高效的指导和大力的倡导,号召我们面对新课改,必须形成共识,必须“两手抓”,必须合力推动。今天的活动,就是请专家学者前来帮助把脉、指导,帮助校长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找准切入点,破解课改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我们掀起第二次区域性课改推波助澜,助推我们校长们尽快行动起来,将课改作为核心任务加以强劲推动。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2010年年度校长,全国中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赵丰平带领二中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沉淀办学经验,升华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昌乐二中十大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同时,赵丰平校长还亲自制定了《昌乐二中领导干部八大理念、八大工作原则》、《昌乐二中教师十六条工作格言》以及学校的诸多观念,都已深入人心,这些理念和格言或鞭策、或警醒、或激励,指引着昌乐二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思想上,赵丰平校长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每一位教师都应进行“六项修炼”:修炼上进的事业心、博大的爱心、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协作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使每一个教师人格挺拔,精神卓越。业务上,赵丰平校长善于为每一个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271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双“五一”竞赛、课堂教学效益月、“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高考题目测试、硬笔书法测试、学校名师、十佳教师、优秀教师评选„„
同时,赵丰平校长在全校启动“园丁读书锻造工程”,成功组织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自动自发的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等十几场读书会,通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等大型教育教学论坛,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并选派100多位领导、老师走出国门、家门上下求索,使“崇尚精彩、拒绝平庸”,“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内化为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
赵丰平校长倡导真正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在全校着力打造“271高效课堂”,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变成了学室、讲堂变成了学堂;„„教与学的过程成了一个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在2008年4月和2008年5月,赵丰平校长先后在第五届中国名校长峰会和首届中国名校长共同体会议上对学校的“271高效课堂”推进情况做了专题汇报,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赵丰平校长率先在学校推行“班级自治”制度,班级行政管理、学习管理、学习研究“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班级民主管理、高效管理、和谐管理提供了依据;独创的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学科班长制度让学生将学习提高到“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高度;学生双休日自主发展,建设学生社团70余个,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为每一个学生搭建理想飞翔的舞台。赵丰平校长亲创了闻名省内外的“八环节学习法”: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简简单单的32个字就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帮助每一个二中学子圆了他们的人生梦想。
在赵丰平校长的亲自指导、大力推进下,“昌乐二中书香校园工程”卓有成效,学校的阅读被有关媒体称为“海量阅读”,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40本名著,每个年级每月一次读书会,每学期一次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名著故事会、专题报告会以及“今年寒假我读书”、“名著伴我成长”、“零食换名著计划”等读书活动异彩纷呈,美丽的昌乐二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要成材先成人,教育以德育为先,学校的“大德育观”——把每一个活动都变成孩子们的节日,给学生铭记终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走进大学、揭秘火山群、西瓜嫁接、“生存•生活”实践周、青岛看海、45公里野营拉练、中华文化寻根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社会的瞩目。
超前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雄厚的师资力量、真正的素质教育、再加上一流的硬件设施,赵丰平校长和他的事业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十佳示范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实验基地,被评为“全国科研教改先进单位”,连续四次被授予“山东省文明单位”。优异的办学业绩,吸引了全国各地千余所兄弟学校前来取经,全国各地学子也纷纷慕名前来求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
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赵校长给我们进行全程指导,上午的报告将围绕校长如何推进课改进行理念层面的引领,给我们引路、支招,下午的评课将结合竹山中学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在实践层面上的指导,为我们传经送宝。下面让我们有请赵校长作精彩报告!
各位老师:
“和谐课堂”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校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全体教师在“和谐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和谐课堂”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校本特色的成功课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今天,在蒋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师汇聚一堂,开展“和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活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引发思维碰撞,激发研讨热情,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以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今天,我们邀请了六位教师代表参与本次论坛的分享交流活动。
首先,我们请华秀红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华老师对自己这堂课的反思,细致入微,真诚感人。一句“我的课为什么上得这么宭”的追问,体现了华老师自我批判的精神、勇于反思的情怀和积极进取的责任担当。华老师最后道出了“不让自己再上出令自己那么丢脸和懊丧的课”的心声,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知耻近乎勇”的信心和决心!针对华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我想,假如我们把平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是公开课、评优课来教学,那么,这样的 “宭”态就能得到避免。另外,我还想说:假如华老师能继续以如此坦诚之心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反思的话,我敢断言,不出三年,你一定会成为名师;你的教学反思,也将成为一本厚重的教学专著!
下面有请管泽锋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管老师的发言,为我们指明了“和谐课堂”的基本理念。现在有的老师对“生本课堂”、“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理念还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些理念好是好,可就是在实践中行不通,或者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但是,没正确的理念,哪来正确的行动?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前提是:要求老师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不同的教学理念,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上完每一堂课以后,我们可以这样反问自己:这堂课学生学了吗?是怎样学的?学到什么程度?在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和机会了吗?当学生宭迫地站起来,胆怯地走上讲台,用羞涩的眼神观望老师和同学,然后好不容易张口说出第一个单词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为学生跨出如此艰难的第一步而欢欣鼓舞?“和谐课堂”最要紧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真心的呵护和热情地鼓励。
下面有请吴燕芬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吴老师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和教的关系?我们认为,“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理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和学的先后次序的变化和时间分配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学摆在课堂的首要位置。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如何学来做文章。而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假如我们在“生本课堂”的实践中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找到能有效调动学生生动活泼地学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真正主动地预习,热烈地参与小组讨论、争先恐后地开展课堂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提问释疑,那么,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本科率的上升,都将成为非常自然的事情。
下面有请冯双松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冯老师所谈的主题是: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问题。我们认为,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既使有生成,也不可能及时抓住并合理利用这一重要的资源。因为:“机遇只青睐有准备头脑的人。”生成就像机遇,稍纵即逝,一闪而过,当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机遇时,我们不是视而不见,坐失良机,就是简单敷衍,一带而过。但是,过度的预设,又会束缚教师的手脚,禁锢学生的头脑,从而导致课堂像戏台,教学像演戏,学生像观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如何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何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既需要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假如我们确立“为生成而预设、为学生的创造和发展而预设”的理念,也许能够破解这一难题。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下面有请周泳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听了周老师的发言,我想到了我看过的一本书,是张文质老师写的,题目是《教育是慢的艺术》。书里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富有同情心,要体察作为孩子的学生的难处。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不仅是善待和优待,更要耐性地等待,热切地期待。“和谐课堂”的前提是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这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而是依赖于所有教师在实践中予以落实。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教育意义。也许我们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和手势,就能够造就一个爱迪生,或者扼杀一个爱因斯坦。老师们可否知道,我们在课堂,真可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敏锐的,即使是隐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同样逃不过明察秋毫的学生的眼睛。我们唯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最后,有请潘丽君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潘老师所倡导的追求诗意的课堂,可谓古已有之。据《庄子 渔父》记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门弟子好学乐学,学而不厌,其乐融融。256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生机盎然的课堂啊!而诗意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富有稚气、朝气和灵气的生气勃勃的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口如悬河、滔滔不绝的老师。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潘老师的发言启示我们: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而生活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把“核心性学习”还给学生。追求诗意和灵性的课堂,应当成为我们“和谐课堂”建设努力的方向。
老师们:
我们在聆听了六位老师的教学反思的同时,一定生发出许多感想和启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指导下,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学习的权利剥夺得一干二净,导致我们的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行走,一旦离开了老师,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恶果是,不要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已经降低到不能最低地地步了。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很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的重要性固然无可置疑,但是,我们认为,学和思,包括老师的教,都必须与“行”有机结合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这就叫做“知行合一”。和谐课堂是大爱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激扬生命的课堂!心动不如行动,课堂就像探险,越向高山之巅攀升,越能欣赏到美丽的风光!让我们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近期,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新教师研修班第二十一次论坛——“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在望京校区如期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主讲教师郑燕、王苗老师,副校长张恩海和时芝玫、研修班负责人徐萍、李鸥老师以及2012、2013届的新教师们。
会议首先由王苗老师结合自己所任初三班级月考进行“试卷讲评说课”,王老师从试卷情况分析,试卷集中反映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王老师详尽的讲解中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会出现书写不规范和跳步的情况并且指出学生对综合题的答题也不是很好,不知道如何解答;接着王老师列举了几道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发现学生主要是没能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效作答。
紧接着,郑燕老师以“月考之后”为题给教师们进行汇报,郑老师从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试卷的分析、试卷的讲评、师生在考试中成长4个方面讲述。重点指出教师在分析完考试性质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有效的分析,如熟练地运用Excel表格进行学生的得分统计,包括一分两率等的分析等;然后讲评试卷过程不是专注于讲题,而应该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教师在学生考完试以后应该落实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最后郑老师给出了师生在考试后的收获,从学生在分析自己错误和总结经验的改错本中反思自己的考试答题过程,同时也让教师明白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讲座结束后,徐萍老师对2012届三位新教师成立自己的幸福家庭送上祝福,以“家和万事兴”告诉新教师应该合理处理工作和个人家庭,应该宽容、大度经营好家庭,与此同时认真努力地做好工作。
第二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研教相融:区域“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探索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报告
课堂是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深入而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深入学习和领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文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聚焦区域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先后进行了“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等专题研究,经历了新理念引领下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三段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方法的研究——要素的研究——儿童理解的研究,每一个阶段的研究,都解决并推动了课堂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多年持之以恒的、有方法路径的、有顶层设计规划的研究,给区域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多个层面呈现了我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区持续的、全体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所产生的成效,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形成教育学。”
在聚焦问题的基础上提炼一个专题开展研究,是很多区域都采取的改革策略。但是如何有效展开?一直是我们苦苦思考,并不断探索的。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研教相融”是我们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路径,“深耕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向和推进状态。
一、特质:“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应然之义
“深耕”是一种耕作方式。《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耕地深度达六、七寸以上。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收成。俗语“积书须善学,隙土可深耕”点明了“深耕”作为治学的一种隐喻。总结反思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历程,我们用“深耕式”来概括我区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质。
纵观我区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行动与轨迹,可以凝练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研究重心下沉,从先进教学理念出发,但终点在推动教学行为的优化,体现理念转化的“深透性”;二是教学研究全员参与,从教育局行政到教研科研业务部门,到基层学校校长老师,人人都是课堂研究的参与者、改革者,体现改革推动的“深广性”;三是研究过程摒弃碎片式的思考、一次性的尝试,而采取持续研究、渐进完善的螺旋式线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解决真问题,体现研究的“深刻性”;四是把对学习者——儿童的研究至于研究的中心,立足儿童终生发展思考六年的小学教学,体现研究价值意义的“深远性”。
“深耕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运作模式在我区推行十多年,得到了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和显性为绩的强有力支撑,证明这是一条区域教学改革行之有效实践路径,具有实效性和推广性。
二、研教相融:“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应为之举
课堂教学的变革,究其实质是教学观念思想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创新与突破,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性思想观念更新,继而推动教学行为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组织,需要有效的机制,更需要渐进的不断发展的,无限逼近“本真”的行动。
“研教相融”是“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所探索的一种行动路径和思维方式。所谓“研教相融”,就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核心要义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它包括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区域行政领导决策(研)与校本教研(教)的融合;二是区域层面上的教研(教)与科研(研)的融合;三是专家引领性研究(研)与学校课堂实践(教)的融合;四是教师的学习研讨(研)与课堂教学探索(教)的融合。
新课改以来,我区分三个阶段稳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推动区域基础教学质量稳居省市一流水平,联动推进了区域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
第一阶段:“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从“导教”走向“导学”
(一)缘起:变革“高耗低效”课堂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确立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聚焦性研究的问题。
“四边”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边教边导,边学边练”。“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第一次引导教师从教的向度转到教和学两个向度思考课堂教学。“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把课堂时间还
(二)路径:深度研究“教”与“学”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从区里到学校,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是处于初级阶段,有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的状态。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贡献大家的智慧,形成敞开的研究结构,避免个体研究的偏颇和“只说不做”的假研究的状态。因此,区域设计了“四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行动路径
1、从课堂出发的问题寻找。我们从真实的常态课堂中找普遍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再加以解决。我们组织教研人员、校长、一线教师听课超百节,重点观察教师课堂上“讲什么?”“讲了多少时间?”“问什么?”“问了多少各问题?”观察的结果,让教师大吃一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就是满堂讲,有的一节课提了20多个问题。当问题呈现出来时,研究的方向就非常明确。
2、进入学科的问题大讨论。各学科将“教什么?”“导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等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科骨干开展讨论、进行演讲。对‘导’‘教’‘学’‘练’”的学科内涵、教学价值、呈现形式等进行深思,达成共识。
3、寻找“四边”课堂研究的支持。为了促进研究常态化,我们研究形成了“四边”课堂教学备课本。备课本在“教学目标”板块,设计了“教”的目标和“学”目标,促进教师换位思考,多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学过程”板块,将教学流程分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个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进去。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思考。
(三)突破:课堂教学变革“看得见”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一次切切实实解决本区问题,由本区创造的“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第一次区域性的、大规模的教学研究尝试。我们觉得有这样的突破。
1、全员参与,我区采取的全员参与式的进入方式。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大家在一个话语主题和研究语境下交流碰撞,闪现思想的火花,形成教育的智慧。
2、共商共研,促进教师经验提升。“从课堂来,到课堂中去”是这次研究
行动的一个线路图。在课堂中寻找问题后,通过课例研讨、设计评比等形式,把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拉进研究中来,促进了教师经验的智慧转化。撰写的《学科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学科教学研究专著等,受到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3、起于改变,看得见的课堂变革。“深耕式”课堂追求的是合规律的教学效益,是适度的效益。后期的调查与访谈反馈表明,“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最受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欢迎的研究主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五看五引“策略汇编》《“四边”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对教师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第二阶段:“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从“经验思维”走向“理念建构”
(一)缘起:探寻理论支持下的课堂改革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感“四边”课堂教学研究还有就课堂研课堂的局限,追求方法与技术层面的完善。但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强势作用,“主导主动、主体被动” 的课堂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区域研究需要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作引领。我们以巴班斯基的专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理论基点,结合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提出 “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
“三全”指全体、全面、全程。所谓全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谓全面,就是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所谓全程,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人发展与成长的视域下思考童年的学习课堂应该给儿童什么样的知识。“三全”的提出,就是要每一位教育人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目标。
“五优化”指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这些是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五个核心要素。通过对核心要素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突破。
(二)行动:让教育理论深嵌于教学实践
“三全、五优化” 研究充分体现了研教相融的路径,做到理念学习理解的全面、深刻、准确,课堂变革行动的全面、系统、整体。
“三全”“五优化”区域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那么,如何让抽象的理论方法化、国外的理论本土化呢?我们在研究中,采取这样的一些关键行动。
1、课题先行,寻找理论与课堂对接的载体。我们首先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区域教研人员和广大学校推荐理论学习书籍,并为课堂教学深度研究作好理论上的准备,提出说得清楚的“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2、重点突破,深度研究影响课堂的要素。教研员结合教培活动,从“学习目标、问题设计、互动生成、自主体验、评价矫正”中选取一到两个要素,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研究。结合公开课、视导,借助录像、摄影、教案、听课笔记等视频、图文资料,研究“何谓?”“为何?”“如何?”等问题。
3、走向校本,生成学校智慧。成立由校长挂帅,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研究小组,加强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力度。将“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融入学校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
(三)突破: 实现新思想引领下的结构优化
1、促进了教学研究由基于经验的走向基于假设的研究思维。引导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主张,在学理层面进行一个质疑和深思,探寻合方法合规律的变革道路。为课堂教学的“变”找准方向,而不至于滑入“穿新鞋走老路”表面化的研究。
2、催生了学校课堂教学经验的提升,形成了学校课堂样本。本阶段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校本研究。校本研究采取了以下行动路线:校本学习,寻找理论——校本寻找,发掘亮点——校本设计、系统建构——校本实验,形成模型——校本推广,形成主张。如传承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在情智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情智课堂”的整体设计与思考,在全国范围都产生一定影响力。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
3、促进了课堂在结构上的重组与优化。在课堂情境下的变革,不是教学技巧的改变,不是教学细节的完善,而更多的是课堂结构的重组和课堂时间分配的调整,学习活动的模块化。以海英小学的“追问课堂”教学研究为例,在课堂结构上,就进行了重新规划:“课前悦问,引发兴趣—课中追问,促进深思—课末留问,走向生活。”这样变线性流程为块状活动设计,显然在结构上优化,保障
了基于学生问题何问题解决的生生对话型学习活动的展开。
第三阶段:“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从“从知识本位”走向“儿童本位”
(一)缘起:让课堂离儿童更近些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新时期的课堂研究方向,逐渐由“知识本位的课堂”转向“儿童本位”的课堂。我们认为,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是否形成了“带得走”的核心素养,这应当是衡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努力,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拥有学科知识,更要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包括意志力、责任感、纪律性、自觉性的养成,包括情感、精神、信仰的形成。课堂应该是儿童心灵的归依与远足,是儿童生活的一个特殊场域;是一段充满馨香与温暖的记忆。课堂应该离儿童更近些。“新三学”是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的。
“新三学”即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理解学生”指从儿童身心规律和发展成长需求的角度理解学生,从当代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角度理解学生,从理解儿童“无边的好奇、无限勇气与无偏见”的自然秉性,唤醒他们无限的潜能。“支持学习”是指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而引发学生深度的“学”,“支持学习”着力提升的是课堂上教师服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能力,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提升学力”是指通过积极唤醒,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给学生完整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行动:专家介入促进研究科学化
“新三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再出发,是回溯基础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再思考。“新三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如何超越技术层面,超越课堂的视野来开展研究呢?我们采取的是“专家介入式”的研究路径。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有这样一支专家团队,跟踪、服务、指导我们的研究,在深层次的互动对话中,促进教学的理解、儿童的理解、课堂的理解。沉淀属于我们的课堂文化理解。专家介入,给了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专家介入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在研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性行动。
1、多重论证,建构基于儿童理解的课堂文化。新世纪以来开展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与选择。然而,各种舶来的教育观念芜杂而混乱,各种断章取义的观点会引向偏颇。如何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本真,在教育哲学、教育学、教学论领域找到“真经”呢?我们依托专家的指引,我们重读教育学经典,一路探寻理解儿童的路径。
2、课标为本,开展学科核心知识与素养研究。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基于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标准的研习。进行学科核心概念及框架体系的梳理,开展细化课程标准的研究,更准确地对学科课程价值、核心知识、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的统整性认识。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拟定“学科建设方案”从“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科质量监控”、“学科团队学习”、“学科特色项目”等方面调研和分析本学科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愿景,规划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为全面推进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3、工具支持,寻找指向教学质量的反思手段。关注成果成效,检验成效的方法手段的科学化应用。在专家指点下,我们开展了“儿童认知目标双向细目”的研究与论证,开展了指向儿童自主学习的“课堂观察”量表的研制与分析,运用了“态度量表”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课堂数据测评与分析,力图依托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三)突破:追寻儿童成长的教学自由
亚斯贝尔斯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超越自我,不但是知识范围的超越,更是精神世界的扩展与延伸。„„教育本质理论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发展”②“新三学”的研究,就是要教师超越自我,超越课堂,回到对儿童的认识和追溯上,回到对人的发展的本质上,寻找为儿童发展创造可能性的学习情境。
1、回归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筛选最适合儿童学的内容。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研究,促进教师在整体上把握学科系统知识,理解学科思维特点,把最适合学生的知识交给学生,关照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儿童“知识把握——能力提升——素养积淀”的三重发展。
2、突破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自由路径。回归学科、回归儿童的发展成长,帮助教师突破“40分钟”课堂的边界,突破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的边界,突破课堂学习就是学科学习的边界。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学习的环境,开放
而自由的和学生共同创造学习课程,在学科课程视野下,自主而灵动的成长。
三、反思:追求指向合规律的教学改革应期之效
回顾我区课堂教学研究15年的历程,体现了从课堂教学规范指导教学技术提高,从课堂教学“关键要素”的优化到“走向儿童”的课堂文化凝练,从重点研究教走向深入研究儿童成长。以下是我区小学课堂教学看得见的、可描述的成效。我们更看中洋溢在我区小学教师和学生脸庞上幸福快乐的笑容,课堂上自由而灵动的师生对话,儿童在丰富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获得成长体验。
如今区的小学课堂散发着“以研立教,以教促学”的精神气质。每一所小学都形成校本的课堂教学主张,探索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策略路径,寻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一)在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成长道路上,形成互助成长的“公共圈” 课堂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变革课堂需要唤起原动力,需要必要的理论基础,需要学科知识结构和背景,需要学科教学知识,需要„„对于摆在面前的教师变革课堂的难题,如果用静态思维去对待,就会出现累加式培训,给教师带去无尽的负担,形成教师推向被动成长的局面。而我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却让我们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喜成绩。
普通教师实现了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的专题化。在我区,100%的教师实现教学反思专题化,即每一位教师能上一节好课,能写一篇论文(案例)。以研促教,以写促研,良性促进。
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探索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新课改以来,我区有60多位教师公开出版了个人课堂教学研究专著,在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中,两项课堂教学成果奖获得二等奖,有17项获得江苏省第一、二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成果数量和奖次据江苏省区县首位。“十二五”立项86项省级课题、131项市级课题,其中绝大多数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我区校长、骨干教师在大中华、长三角地区活动和被邀请到浙江等地作课堂教学研究报告50多场;孙双金、张其华、贲友林等一批名师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榜样。
我区推送的参加全国、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选手,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总是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兄弟区县中遥遥领先。
我区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学科组等评比中,也均以区县第一的好成绩收官。
(二)在课堂的理解和课堂创新上,呈现了“有灵魂的课堂” 历时10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聚焦的是主题,立足于改变的行动,内核生长的是课堂文化的积淀。我区的课堂教学变革已经初步显现出我们研究的成效。
全区25所小学都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有解决自己学校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与访谈,100%的老师认为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有实质性改变。有15所小学明确提出了本校课堂教学的主张、操作策略,并通过研究案例和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持续跟进研究的效果。优秀学校建设了体系完善的学校课堂文化。新课改以来,我区承办了全国课程改革现场会、江苏省小学课程改革现场会、多场不同级别的大规模的小班化研究现场会。我区接待了胡厅长等教育厅领导的课程改革调研,受到好评。我区课堂改革的经验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区域着力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形成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教学、培训研究的创新走在同行前列。
(三)在儿童的理解和儿童的发展上,凸显了活跃童心的生态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舞台,创造健康而适宜的生态,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我区的课堂教学语境中,始终把“儿童”两个字写得大大的。在文化营造上,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成为我们的追求。学校通过“童心课堂”、“幸福课堂”、“天性课堂”、“小先生课堂”等研究,深入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将成长中的儿童的特点与需要,以及他们鲜活的生活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和依据。在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注意倾听儿童的声音,力图采用儿童的方式。学校通过“魔方课堂”、“卡通课堂”“追问课堂”、“小游戏”课堂的研究,将学习的快乐元素、儿童元素充分挖掘、改造,为创造快乐的童年学习时光。在课堂的组织结构上,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儿童动机、情感、归宿感、社会认知等需求。学校通过“多维互动课堂”、“目标导航课堂”、“任务导向式课堂的研究,在遵循学理规律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课堂结构。
在我们的课堂上,儿童正以一种快乐的心情、积极的姿态、主动学习的行动、学习学习的过程,迈入属于他们的童年学习时光。
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我们时代对“人”的认识,对育人目标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愿与同行在课堂教学变革的路上。
深耕既是一种诉求,也是一种行走方式。以课题为引领,重点突破核心问题,形成课堂的校本经验,这是被证明了的有效课改经验。在此基础上,出概念:“四边”教学、“新三学”,从教和学的维度,提出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便捷操作的抓手,得民心,有实效,值得点赞。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
梁村小学
马红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梁村小学272名师生对大家光临我校参观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情况向各位做一汇报,请多提宝贵意见。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我是本学期到梁村小学来的,此前,梁村小学的老师在前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课堂教学改革大刀阔斧如火如荼,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们也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新学期在中心校领导下,结合实际,我校坚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中抓常规,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重养成,在学校稳定发展中构和谐的指导思想。认真研讨了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要靠谁?靠什么?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就一天一天地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就逐渐推掉了我们的一切借口,就慢慢地消去了我们的牢骚和怨言,本学期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了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高效课堂22条、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重点环节的要求,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起来,坚决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下去。因此我说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管理学校如此,课堂教学改革亦如此。
学生喜欢学校,才能高高兴兴的来上学,学生喜欢学习,才能快快乐乐的来学习。如何让学生喜爱学校,让学生喜欢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本着让校园生活丰富起来,让孩子来学校找到快乐的主导思想,从细节处入手,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认真每一件小事,让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充实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节到了,我们倡导学生感恩教师;国庆节来临了,我们组织学生用嘹亮的歌喉来歌唱祖国;在校园的舞台上,每个学生挥舞身姿参加了跳绳比赛,跳20多个的和跳200多个的一样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朗朗的《弟子规》诵读声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孝”什么是“悌”什么是“谨”什么是“信”…..成功源于良好习惯,习惯来自行为养成。在不知不觉走过的日子里,孩子们日益热爱学校了,更加热爱老师了,他们懂得了珍惜荣誉,他们知道了文明礼貌。今天在这里我只能说,我们的一切刚刚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学习,正在入格,真正入了格我们才可能有超越。所以今天这次活动,我们倍感荣幸,同时大有诚惶诚恐之感,在此恳切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我们都有一份共同的事业—教育。
谢谢大家!
2010.12.9
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发言
梁村小学
许玉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代表我校全体教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的苦与乐,衷心希望各位能对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今后做得更好。
课堂教学改革已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欢乐。本学期来,我曾代表我校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听了于永正等教育名家的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回来后,在学校多次和老师们分享交流。老师们每周固定一次学习课堂教学理论及研讨,学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信心,交流解决了我们的困惑,正如我们校长说的:我们不能埋怨学生、不能埋怨条件。我们的心在宁静中找到了追求职业幸福的途径那就是静下心来搞课堂教学,于是精心的备课成为我们的习惯,相互听课逐渐成为我们学习的需求。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序、有趣、有效。在自学中学生有了探索新知的渴求,在展示中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反馈检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在落实课堂教学三环节的同时注意从以下五方面激发学生,激活课堂:
1、学生有权决定学什么。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每一课的部分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发现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珍惜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4、创设互动的交流氛围。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给每个学生说的权利。
5、课后让学生大胆实践,教学及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只有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爱学习,会学习,使学习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使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一堂有效的课往往使学生流连忘返,我们一路走着,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忧伤。但我们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激活课堂,让生命碰撞生命,让孩子更快乐,让生命更精彩!也恳切希望各位对我们加以指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述职报告
梁安祥
时光飞逝,2010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此我把过去一年的工作向村两委和大家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过去的一年,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方针,求真务实,踏实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做好村务监督工作,即使对群众负责更是对组织负责,因此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监督工作只是,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客观公正的开展监督活动,配合支持村两委正确履行职责,引导村民群众支持村两委的工作,深入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并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表率示范和纽带作用。
在撤村并城工作中,面对任务,我克服困难,起早贪黑,不分昼夜耐心细致的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早叫早到,晚叫晚到,时刻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圆满完成了大田花木双固定和撤村并城政策的宣传等工作;在“三秋”和“三夏”禁烧期间,作为党员,作为村干部,我时刻坚守在禁烧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当场给予解决,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高速度、高质量完成村两委不值得工作任务;在村容村貌环境治理工作中,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我主持新建了三个垃圾池,并和同志们一道对村子周围环境和道路上的垃圾及杂草进行清理,使村容村貌发生大的改观。
在新区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是当今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梁村后代子孙的明天,村两委领导高瞻远瞩,研究决定对多年漏雨的学校教学楼进行修整;全面规划学校运动场地,包括硬化两个篮球场地、整修跑道、修建大型表演台等工程,使学校不仅成为我村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更要成为我村村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为此,我受村两委委派,负责学校硬件设施改造工程。施工期间,我坚守岗位,严把进料关、质量关、安全关,克服了遇到的一切困难,目前工程大部分已完工,争取早日结束施工任务,让群众满意,让村两委放心。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是中和村两委保持高度一致,团结一心搞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了村两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在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两年多了,诚然,两年来,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改也经住了中考的第一波冲击,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课改就成功了呢? 要评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效或高效,要讲究成本,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效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教师随机点评,纠正。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要不停的预习,而且要设计展示方案,要听别组的展示,并且保证能听懂或及时互动,确实不易,学生的自主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从实效看,学生展示的是教师在预习时指导过的,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个浪费,而其他组的又不一定能听懂,因为他们展示的只是一个结果,缺少思考的过程,另外,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往往设计的环节较多,较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只能造成优者愈优、差者更差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理想的谁都会说,但很难办到。我个人觉得,能够有趣,吸引住学生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刘兰芳说书,没有和听众互动,听众都是一段一段的接着听,这是因为听众从中获得了快乐和幸福。只要学生想听你的课,他们就会学好这门课的。说实话,初中的教学内容,一个愿意学的学生,是很容易就学会的,根本不需要咋教。所以,教师还是要在趣上下功夫。
现在的模式,很多老师都驾轻就熟,很有僵化的危险。学生的展示不是出于他们表达意愿,不是出于交流的需要,他们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这样,就会出现应付的现象。
课堂教学必须改,但不能乱改,乱改不如不改
教师需要引领,但不能包办,更不能专制
教学需要宽容,学校特别是校长要有包容的胸怀
教师需要幸福,这种幸福要靠研究才能得到
理念需要更新,行动需要慎重
课改不能包打天下,教师的积极性才是第一位的一个学校,教师的幸福是第一位的教学就是生活,不要期望在教学之外寻找幸福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桑学花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分为三部分:预习,展示,反馈。即10+30+5时间模式,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保证得到30分钟,课堂达标5分钟。预习环节是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自学。展示环节,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进行展示,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查学习情况,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 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