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会给人好胃口
读书会给人好胃口
经常被问到:读书有什么用?这很难回答,好像真的没什么用,不会给你黄金屋和颜如玉,只能给你近视眼和青光眼。
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好处:读书,可以给我们好胃口。
说起来很神奇,小的时候有点挑食,这毛病居然很大程度上是靠看书治好的。比如白煮蛋。
小时候最讨厌吃白煮鸡蛋,觉得难以下咽,简直会噎死人,但我妈总要每天早上塞一颗,结果不是被我偷偷丢掉,就是在书包里放两三天,滚得稀碎。小男孩嘛,不知道蛋蛋的价值。
当时我是很痛苦的:鸡蛋有这么多做法,煎蛋、炒蛋、蒸蛋、做汤都好,为什么非要连壳煮呢?
后来,一本畅销小说忽然改变了我的胃,它就是《追风筝的人》。
那只是一段很简单的情节:主人公和父亲去野餐,他们坐在蓝蓝的湖边,吹着风,聊着天,吃着夹腌黄瓜和肉丸的馕饼,还有水煮蛋。
不知道为什么,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想象着主人公对着湖水,手里拿着一颗煮鸡蛋,一边吃一边聊天的情景,忽然觉得很馋。
有时候,你会在一瞬间忽然明白一种食物的好处。一颗剥好的蛋,白嫩、圆净,一口咬下去,它会微微抗拒你的牙齿,然后就破了,绽出溏心,这种食物不是很棒吗。
更何况,你几口吃掉它,回味着,再一想它居然只要几毛钱,三只蛋才够一听可乐的。这么平价的好东西到哪里找去?
我这么多年扔掉的,原来不是鸡蛋,是食物中的良心啊。
慢慢地,我早餐爱吃白煮蛋了。我喜欢把它小心剥净,投入红汤的馄饨里,或是清汤的面条里,把它轻轻夹破,让汤汁浸润黄心。一边吃着它,一边学习着电视里的两会报道,真是身心愉悦,有一种身体和思想双双进补的感觉。
二 除了鸡蛋,还有猪肝。
以前一直痛恨一种说法:猪肝能补血。这句话不知道让全国的儿童和孕妇多吃了多少猪肝。
过去,每当有猪肝端到面前,我都会自动被弹开一尺远:这种东西也能当作食物吗?瘆人的味道,奇怪的质地,还有让人不舒服的颗粒感,我再缺血也绝不用这个东西补血。
居然也是一本小说拯救了我,你大概猜到了,是《许三观卖血记》。
在小说里,人们每次卖了血,捏着收入的几十元钞票、两腿打着哆嗦出来时,总要找家饭店,点上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黄酒一定要温一温。
他们认为,吃着喝着,身体就会恢复,日子就会变美好,生活就有盼头。而且,这一盘炒猪肝必须是这样加工的:
“猪肝先是切成片……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装盘后,先不忙吃,先斟上二两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
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原来炒猪肝是一种可以把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美食,是让灰暗的生活变得有滋味的东西。
原来以前是我不懂得它,不能领略它的好。
听说韩国人把《许三观卖血记》拍了电影,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猪肝+黄酒”变成了“猪肝+米肠+米酒”,但不管怎么变,猪肝一直都在。就这样,我开始好上了爆炒猪肝这一口。它从一道可怕的恶魔料理,变成了我夜里加班后总会去寻找的东西。
每次在外地出差,写稿的夜晚,常常会在巷子里溜达,寻找亮着灯的小饭馆。那里多半会摆着三五张破桌子,还有一张塑封的旧菜单,写着鱼香肉丝、回锅肉之类的名目。
一半以上的时候,我都会说,来一个炒猪肝,然后开始期待一盘又烫又辣、炒得微卷的猪肝上桌。这个夜晚就会变得美好。
三
还有很多食物,像牛肉、蘑菇,都是书籍让我喜欢上的。
小时候我不吃蘑菇。家长觉得不可理解:蘑菇是多好的东西啊,你怎么这么不识货呢。我也同样不可理解:这样又丑又有怪味的外星生物,你们怎么就当宝贝呢。
让我洗心革面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意大利寓言作家写的《城里的蘑菇》。
故事中说,有一个工作很辛苦、收入很微薄的工人,有一天惊喜地在一个公交站台旁发现了一些小蘑菇。
这个工人雀跃不已,像是发现了海贼王的秘密宝藏。回到家,在寒酸的饭桌上,他向老婆孩子隆重宣布: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一盘炸蘑菇啦!
最后这名工人没吃上蘑菇。它们被别人发现了,先下手为强吃掉了,结果才知道蘑菇有毒。
一个小故事,让我知道了蘑菇的稀有、美妙、危险。它成功地打开了我的味蕾——工人阶级这么重视的食物,我作为一名党员,不该试试吗?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人的胃的。我喜欢上油豆腐,主要原因居然是鲁迅《在酒楼上》写的那一句:油豆腐煮得十分好。
吃鱼爱吃煎的,因为金庸在《侠客行》里说主人公会做菜,“两尾鱼煎得微黄”,从此我对煎得微黄的鱼就特别有好感。小时候一直不爱吃牛肉,后来偶然读了一本回忆录集子《决战淮海》,里面说抓到了杜聿明,一看就是个大官,因为他有美国牛肉干吃,馋得我人生第一次到处找牛肉干。
还有蹄筋。我之所以变成它的拥趸,是因为一本革命小说《林海雪原》,里面频繁提到这种食物。
书上,那个英俊有才帅气又忠诚的首长就最喜欢吃狍蹄筋,炖得又软又烂的那种。战士们关心长官,特意给他煮了“大大的一盘颤颤闪闪富有弹性的狍蹄筋”。
等小说读完,我不但变得信仰更坚定了,对蹄筋的热爱也极大增加了。四
读书,还会让普通的菜变得美味很多。
《红楼》里的“酸笋鸡皮汤”,《西游》里的醋浇白煮萝卜、嫩焯黄花菜,《水浒》里的“三分加辣点红白鱼汤”,说白了都是街边小店能做的东西,但书上美美地写过了,你吃起来总会觉得更鲜美一些。
就连平时喝一点最简单的凉水冲蜂蜜,一想起三国里袁术大帝临死前还喝不上,都油然有一种幸福感。
水果也是这样。平时我不大爱吃石榴,但唐代人的笔记里说,南诏的石榴味绝于洛中,所以到了云南总忍不住要试一下。有些当地的石榴汁灰扑扑的,不好看,但喝起来总觉得甜。
后来,我来到了重庆工作。要说这里什么食物最给我惊喜,不是火锅、小面,而是一种蔬菜——莼菜。
当人生第一次在重庆见到它的时候,我激动不已:自己居然见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文艺的蔬菜。
在一本有趣的书《世说新语》里,驸马王济曾经傲娇地问大才子陆机:江南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这儿的羊酪相比?
陆机淡淡地回答了几个字——“千里莼羹”。
当这样一碗传说中的羹摆在面前的时候,怎么能不激动呢。以前无数次想象过它的样子,等见面才知道,原来它这么翠绿娇小,一支只有几厘米长,可以瞬间带着肥厚的果胶,滑进你的喉咙。
它又是那么娇气,像是豌豆上的公主,只在最清洁的水体里才可以生长。我这种俗人嚼吃着他,真是有一种莽汉占有辛德瑞拉的快感,似乎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狞笑:
来吧,来吧,小公举,你生长在最清洁的水体。可不管你怎么美腻,今天都要进入我肮脏的胃里
第二篇:好简历15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好简历15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许达友:从筛 简历 者的角度写 简历 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因为我们每次 招聘 都会收到上百份简历,而我们花在每份简历上的时间并不多。
记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主要看什么?
许达友:其实这要看一份简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传达什么。简历在15秒内给人留下的印象至关重要。要想检验一份简历是否吸引人,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份简历交给一个人,15秒后拿回来,然后你问他关于这份简历他知道什么,他从这份简历中获得多少关键信息。
记者:什么样的简历算是一份好简历?
许达友:简历无固定格式,但在写的过程中要考虑这份简历会给看的人留下什么印象,与别人的简历能否有种区分的感觉,以及在简历中突出了什么。
简历要尽量简明,并不是写得越长、越多越好。如果一份简历写了5页纸,可能我们花在每页纸上的时间只有两三秒。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些简历,最上端有一个很大的标题,写着”简历”两字,旁边是字体比它小5倍的名字,紧接着是一些密密麻麻的东西,这样的简历就不是很好的简历,看简历的人首先要浪费两秒种看标题,接下来还要从密密麻麻的字体里费力地去找有用的信息。
简历要事实求是,弄虚作假是最要不得的。简历中的重复现象很严重,尤其是 英文简历,很多人都用同样的句子,同样的COVER LETTER,写得很漂亮,但通常不会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这是一份相互共用的东西,通过 英语 交谈我们很快就能发现这份简历是不是他写的。如果他的英文能力并没达到这个水平,可是他写了一份很好的东西,我们就认为这个人不诚实。我们对一份写得不太好,甚至句子中夹杂着错误的简历可能比对这份简历的印象还要好一些。
记者:你遇到在简历中弄虚作假的人多吗?
许达友:多!有趣的是在某些方面大家都千篇一律地写上很多东西,比如个性,很多人都会写”乐观开朗””富有创新精神”等等,语言能力大家就会写”流利”。只要是好的就往上写。但实际上一问到具体问题,我们就能辨别真伪。其实大家认为的好东西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这就好象在做一种掩饰,要记住,写得越多,被问到的机会越多,就越容易露馅。简历一定要如实填写。
记者:你认为简历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虚假和浮夸的东西呢?
许达友:很多学生在择业方面目标含糊,对所应聘的公司及其职位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就盲目去尝试,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简历的制作是适合每个公司的,没有个性和针对性,只要是好的都写上,一看就知道他在四处投递,普遍撒网。有的人来了之后才问这家公司做什么,有的一看就不合适,他只是在碰运气。我想对大家说这样做不仅对应聘者本人形象不好,对学校形象不好,浪费他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还有可能使真正合适的人错过机会。
第三篇:中考创新话题作文给人好心情
有一次,我与一个朋友坐计程车,下车后,朋友付完了钱,对司机说:“谢谢,坐您的车非常舒服。”司机笑了笑,走了。我对朋友说:“你跟他说这些干嘛?他又不少收你的钱。”朋友说:“我说这样两句话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我会给司机一个好心情。如果司机的心情好他会把他的好心情再带给坐他的车的人,会他车的人会用他的好心情去影响别人。这该多好啊!”
认真体会这段话,以“给人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所内蕴的普遍意义的范围之内,话题引用的故事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1、感动生命,传递好心情
于相玉
即使是偶然的相遇,也不要忘记给人一个笑脸;即使只是擦肩而过,也不要忘记传递一份好心情。
纵然是素昧平生,但你仍然可以跟他自然地聊上几句;纵然是两不相欠,但你完全可以向他道一声谢谢。不仅仅是出于礼貌,也并非是一时的冲动,只是为了给别人一个好心情。
心坎堆满尘俗的杂物,但请留片洁白的领域来容纳真情。在心的原野里挖掘一眼清澈的泉水,不要吝啬,就任好的心情像泉水沁入每个人的心脾。
不要让别人的企盼落在不知名的道口,不要用伪装的茫然来截断你们心灵沟通之路,拥有一份对趔的执著,向往一种心灵的淡泊,散发着一身的清爽,用自己的爱遮成一片片绿阴,送给在烈日中行走的人们。
许多东西,沙砾可以将它吹得疲惫昏黄,严霜可以把它浸得枯黯冷涩,风雨可以将它打得遍体鳞伤,时间可以把它冲得无影无踪,唯有一份好的心情,我传你,你传我,一步一步传下去,让无数个终点成为起点,无数欢乐的花儿绽放在人们的心田。
虽然你不相信七月七日的雨是牛郎织女的古老伤感,但你一定喜欢在这种无望的千古绝唱里毫无目的地走走;虽然并不企盼会遇上一个丁香般的女孩,但你一定感觉得到那湿漉漉的油纸伞上,晶晶亮的泪和着深郁郁的情一起幽怨地滑落,如果你并没有因为你们的素不相识而漠然处之,那么你可以相信你不经意的一句暖融融的话语会给他冰冷的心灵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而他心里的花香也会随着春风吹到游人的身力。
原来,生命是可以互相感动的,好心情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有时只要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握住一份美好的情缘,有时只要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牵出一生的温暖。
2、第一千零一个愿望
朱婷
如果不能做一颗星星点缀你情感的天空,我愿飘逸成云给你最纯净的想像;如果不能飘逸成云,我愿化作一缕清风,给你最美丽的心情。
——《心愿》
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像,未知的世界我能给你的,或许只是个简单快乐的心情。
或许我应该成为窗外泛滥的阳光,作那无数光束中最明媚最灿烂的一丝,带给你炫目的微笑和冬日里最温暖的心情。
如果我是缕清风,我要带动世界舞蹈,用我温柔的手指抚摸每个人微笑的脸颊,用我有力的臂膀拥抱每个人温暖的身体;我要一直萦绕在他们身边用最甜美的声音轻轻耳语,带给他们最清新的心情。
如果说我是一泓清泉,我要滋润干裂的土地,浇灌枯萎的幼苗,洗刷树尖积沉的尘土,我要带给沙漠最动听的声音,让那里的人们拥有最喜悦的心情,我要带给海浪最美丽的浪花,给观海的人们最晶莹的心情。
如果我是一粒尘埃,要飘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蓬勃的庄稼,给收获的人们欢天喜地的心情。
如果我是一株玫瑰,我要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带着露珠送给最幸福的人们最甜蜜的心情;我要散发馥郁的香气让人们体会爱情的滋味。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我要在秋风中翻飞如蝶,在风轻云淡的秋日里跳出最动人的舞姿,诠释生命的哲理,给人们最深刻的心情。
如果我是一颗星星,也要作最黑的夜幕下最闪亮的那颗,在天边为人们祈祷,给人们最虔诚的心情。
„„
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是最简单的希望——在每个新鲜的早晨,我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者一个不经意的点头都可以给你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美丽的心情。
3、冬夜的炭火
王苗苗
(一)寒如雪
没有人烟之处草木萋萋,车水马龙的地方少了些自然的真实。
走在繁华却冰冷的街道上,眼前一片迷茫。找不到家的方向。没有理由的,就是不想回家。也许是害怕爸爸的沉默、妈妈的唠叨。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天天上学,天天考试,天天考不好,每次黑暗中心都冷到了极点。
(二)暖如春
街道上拥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市的夜一片繁杂,只有像我这样的孩子悲伤。我停下了脚步,想让冷风吹醒混沌的头脑。
“小姑娘,想什么呢?”仿佛从天上落下的声音。
我抬头一看,一位卖烤地瓜的老爷爷正微笑地看着我,他的微笑很灿烂,犹如一盆炭火燃烧在冬夜里的寒风中。
我一反常态的,竟然跟他聊了起来。
我告诉他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不喜欢自己的平凡,不喜欢波澜不惊的生活。老爷爷一边烤着地瓜调着炭火,一边跟我说着:
“孩子,你要知道你多么幸福,你有年轻,你有前途,你有未来„„”
就在这一夜,我心中的寒冰已经消释,是啊,我拥有年轻,我拥有前途,我还有未来„„
(三)心藏阳光
我记住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的笑脸,记住了他那炭火般的温情。
我终于明白:只要心中藏满阳光,就会有一份好的心情。真的很感谢上帝让我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那位老人,是他的微笑和话语温暖了我几近冰冷的心情,是他让我拥有了一份好心情。
冬夜的炭火,让我在无助的时节看到了阳光的温暖;冬夜的炭火,让我知道了,要送人一份好的心情。
今夜,冷风依旧,只是心不再冷漠。我阳光灿烂地走在大街上,我要用自己的快乐给别人点染一份好心情。
4、美丽的传递
李婷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有一位圣人留在森林里一个宝贝——它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它就是“好心情”。
于是,原本安静的森林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森林中的许多动物都有迫切地想得到那件神
奇的宝贝,但动物们的关系却空前紧张起来。
快乐的小兔没有追赶这股进深山探宝的热潮,它依旧每天踏着清晨的缕缕阳光采蘑菇。咦——?前面是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小兔连忙跑过去,原来是“好心情”。
小兔非常的开心,它抱着“好心情”想给爸爸、妈妈,于是它高兴兴地向家里跑去。快到家时,它碰到了久病缠身的山羊婆婆,小兔想:“山羊婆婆比我们更需要‘好心情’。” 于是,小兔就将“好心情”送给了山羊婆婆,山羊婆婆非常高兴,似乎疼痛也减少了不少,小兔子因为山羊婆婆能够舒服一点感到无比幸福。
于是山羊婆婆抱着“好心情”继续往前走,这时它看到了整天闷闷不乐的小猪。山羊婆婆:“小猪将来的生活道路还很长,总是这个样子是多么的不幸啊。看来,小猪比我更需要‘好心情’。”于是,山羊婆婆就把“好心情”送到了小猪手中。
就这样,“好心情”在动物们手中传递着。
„„
这天早晨,小兔依旧踏着轻快的步子采蘑菇,小鹿跑了过来,说:“小兔子,你每天那么辛苦地采蘑菇,‘好心情’送给你吧。”小鹿笑嘻嘻地说完就轻快地跑走了。这样,“好心情”传了一圈又回到了小兔子的手中。
很多天之后,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召集动物园们说:“大家好,现在你们知道该怎样拥有好心情了吧?好心情不是刻意去追求就能得到的,而是在你给予别人帮助,传递好心情的时候来到了你的身边。”
从此,森林里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5、给人好心情
“喂,你好——”孩子这边朝着大山喊。
“喂,你好——”山在那边朝着孩子咸。
“你是谁——?”孩子问。
“你是谁——?”山也问。
“你先回答我——”孩子噘起了小嘴,不高兴地说。
“你先回答我——”山也不满了。
“你——真讨厌!”孩子生气了。
“你——真讨厌!”山也生气了。
孩子不再理大山,一溜烟跑回了家。
“妈妈,山那边有个孩子真讨厌,他还说我真讨厌。”
“你一定是先说人家讨厌了,对不对?你要好好地跟它说,也就是说,你要给它一个好心情,那么它也一定会给你一个好心情的。”
孩子又一溜烟地跑了回去。
“对不起,是我不好,我向你道歉,请你原谅——”孩子大声喊。
“对不起,是我不好,我向你道歉,请你原谅——”大山也大声喊。
“没关系——” 孩子又大声喊。
“没关系——” 大山也大声喊。
孩子很高兴,于是就坐下来跟大山聊了起来,直到黑天。
“谢谢你给我一个好心情,我们明天再聊好吗?”
“谢谢你给我一个好心情,我们明天再聊好吗?”
“好的,再见!”
“好的,再见!”
回家了,孩子躺在被窝里想山那边的孩子是不是也在睡觉了。
“妈妈,我今天真开心。”
“孩子,那是因为你给了别人一个好心情,因此你也收获了一个好心情。”
6、我可以改变环境
有一位新来的公交车司机,他主动和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问好、打招呼。刚开始有些人还不太习惯,但是看到这位司机和每一个人都这样友好时,整个车厢充满了温馨。由于心情好的缘故,在上下车时,每一个人都彼此点一下头,而且还相互礼让,这样,大家每天都带着好心情去上班。
因为一个司机的缘故,改变了整个车厢的环境,而对这一个小小的环境的影响又如湖水中的涟漪一样,渐渐扩散开去,又改变了整个大环境。当每一个人都心情愉悦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友爱和温馨,于是人与人之情就充满了感情。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句普通的问话,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以改变一个环境,对这个环境来说,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你过收费站时向收费员说一声“辛苦了”,当你下车时对司机说一声“谢谢”,当你到办公室时对同事说一声“你好”,当你回到家时对自己的家人一个小小的问候„„这些都是极平凡而又很容易做到的,可是当我们每个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是美好的人间。
我们都可以改变环境,或许你不是政府官员,不是身居高位,没有更多的钱财,但你就是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使者,这个城市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一个这样的使者才变得更加美好。
有人说:“一只在北方的蝴蝶,它扇动一下翅膀所产生的力量可以造成南美洲的巨大风暴。”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我们所做的一点点小的友善之举也将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奇妙的连锁反应。
生活本来就是要让自己开开心心的,自己开心也会让别人跟着开心,这是一种美丽的循环。我们的友好行为,我们的好心情,就像接力棒一样会传递到一个一个人手中,最后影响了我们身边的环境,所费不多,自己感动,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帮助别人,并且流露出自己的好心情,每天做一件这样开心的事情,那么最后真正获益的其实也一定是我们自己,我们开阔了心胸,舒畅了心情,促进了环境的和谐,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第四篇:老人胃口不好怎么办
老人胃口不好怎么办
人进入老年以后,食欲开始消退,胃口逐渐变差,味觉系统也越来越不敏感,这是人体衰老的表现。那么,对于胃口不好的老年人,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老人重振食欲,继续享受食物的美味呢?
勾芡淋汁好味道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低脂、低盐、低糖。可是,如果不放或者少放调料,饭菜吃起来又没滋味,影响食欲。要解决这个问题,勾芡淋汁是个好办法。
做菜时,用葱姜蒜炝锅以后,不单独使用调味品,而是选择将调味品融入汤汁或淀粉溶液中,然后再通过淋汁或勾芡的方法进行调味。这样调味品只浅浅铺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满足舌头的欲望,也不必担心摄取过量的盐和糖。
代糖代盐保健康
代糖代盐,顾名思义就是在味觉上可以代替糖、盐,产生甜味和咸味,但同时不会提供大量糖分和钠离子的物质。一般来说,代糖可以用木糖醇或甜菊糖等,代盐往往用低钠盐比较多。这样既可满足食欲,又不会威胁身体健康,尤其适用于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趁热食用味正香
控制食物的温度,是锁住香味的重要步骤,所以食物最好趁热吃。大家都知道餐馆里的食物往往都特别注重菜品的温度,就连盘子在盛菜前都要经过加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当然,趁热吃不是鼓励大家趁烫吃,经常吃太烫的食物会损伤食道,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因此,总的原则是不要太烫,但也不要放凉。
另一种做法是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的调香食物。如葱、姜、蒜、花椒、大料、茴香、香菜等,既天然健康,又能调动食欲。
良好环境助食欲
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加强食物的整体色调来提高食欲。色泽诱人的食物,或者特别花心思布置的餐桌、桌布等都可以刺激大脑,引发进食的欲望。播放轻音乐可以增加食欲、延长用餐时间,从而增大食物和饮料的消费量。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舒适,因此愿意驻留或者陶醉其中。
食物新鲜又卫生
老年人的味觉、嗅觉不灵敏,对已腐败的食物,或不当化学物质的辩识能力都会减退。如果误食这样的食物,会让老人出现腹泻、腹胀,甚至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所以准备食物时,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安全与卫生。
软硬适中才顺口
很多老人的牙齿出了问题,即便是装了假牙,咀嚼的效果也会打折扣。所以食物的口感应软硬适中。可以在食物中掺入剁碎的熟蔬菜,把水果捣成泥,这样会让老人容易进食。多人共餐更好吃
很多人都认为,做儿女的只要能给予父母生活上、物质上的享受就是最大的孝敬,而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更看重的是亲情,是老伴之间或者与儿女之间互相体谅照顾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孤独感、沮丧感和厌世感逐渐产生的老年人,最好能创造条件多人一起用餐,子女要尽可能多回家吃饭,也可以和邻近的老人一起用餐。热闹的用餐气氛,会改变老年人的心情,进而增加食欲。
第五篇: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
“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谢谢你
五大连池市兴安学校 王忠仁
依据《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的第六期读书计划,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特别是第5,6,19,76,78,96节的内容: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让我茅塞顿开,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很多问题也找到了答案。所以,我谢谢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
做过班主任的我,对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尽管作过很多的尝试,如少批评多鼓励、耐心教育、目标指引、家校共建等,反复强调的也就是诸如强化爱心和责任心、引导学生自我校正等方法,但从来没有想到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在文章中苏活姆林斯提到: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苏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也绝对赞成,举双手双赞成。在文中,苏老师关于后进生工作的一些看法,并为我们举了一名叫费佳同学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思考出不少的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我觉得转化后进生,关键在于“读”。
一、营造他们的阅读氛围,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大他们的智力背景。在第五节中,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介绍了两套教学大纲,而对于后进生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多阅读,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厚,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和阅历,增大了他们整个的智力背景。可以想象,当孩子的智力背景大如海洋,那么他在学习当中遇到的这么一丁点儿问题,就好比是一滴水,一滴水,滴入海洋,他将会很快的被海洋所消融,成为海洋的一部分。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的方法。
其次,分析了解后进生,确定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水平。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时,很确定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和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其实就是说费佳的学习障碍在于应用题和乘法计算,原因是因为他的学习思想不够集中,看了前面忘后面。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费佳这位同学,专门编制了一套特别的习题,其中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首要需求是动脑筋思考。同时,苏老师还给费家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这些书,有些事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另一些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实行因材施教。什么是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而言: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有帮助的。这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加的细心,更加的努力。而苏霍姆林斯基却只利用了几套习题集和 小册子就改变了这个学生。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水平,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训练,是促进后进生进步的根本。
当然,不免还有疑问,阅读是如何改变后进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谈的那些事实例证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会成真的吗?冷静思考,后进生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教材、对知识的感知慢,识记慢,领悟慢,导致基本技能不熟练;这个时侯,老师往往降低要求,把最基本的弄会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用管了。这个时候,一听是对的,可再一想,这样长此下去,学生不就是越来越赶不上了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阅读,才能培养学生感知世界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
还有,让后进生读书,不是说什么书都能拿来读一读,也不是说漫无目的随便读。老师要帮学生选准书籍,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与课内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此基础给开出数目供学生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因为读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很难,坚持下去更难,尤其是对后进生。
老师们,通过阅读转变后进生,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也是一种新思想。想办法让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努力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