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批准《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决定
关于批准《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决定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15:5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审查意见修改后公布实施。
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来源:新疆网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18: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和工资支付方式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工资等劳动报酬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应遵循合法、公开、平等、合理、诚信、协商一致、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六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一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餐饮业、商贸零售业、文化服务业等行业,职工方可以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与企业方代表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备案审查,监督检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
市、区(县)地方工会组织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
第二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企业工会组织推荐,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举,并得到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企业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每方代表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双方代表人数相等。
职工一方首席代表应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企业其他职工协商代表担任;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由职工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一方首席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企业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女职工超过二十五人或虽不足二十五人但超过职工总数百分之三十的,职工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第九条 区域、行业职工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选派,首席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内企业代表组织选派,也可以由上一级企业代表组织在区域、行业内的负责人中经民主推选或授权委托等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企业方代表民主推选产生。
第十条 协商代表的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
第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为职工方和企业方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解答本方人员的询问;
(三)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保证双方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职工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其享受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
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与职工协商代表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第三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
(二)工资支付办法、支付时间;
(三)年度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
(五)津贴、补贴标准及奖金等分配办法;
(六)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
(七)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起止时间;
(八)变更、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程序;
(九)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终止条件;
(十)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一)双方认为与工资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协商确定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及调整幅度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
(八)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七条 企业利润增长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可以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进行协商。
企业年度增长工资的,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工资应当得到增长。
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第十八条 企业上年度经营困难且没有盈利的,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工资协商适度调整工资水平。
第十九条 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协商劳动定额。
第二十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意向,相对方应当自接到协商意向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同意协商的,双方应当选出代表、约定协商开始的日期。
第二十一条 企业工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可以指派人员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职工协商代表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三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方在七日内制作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四条 工资协商每年一次,并签订工资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延长协商周期,但不超过三年。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
(一)企业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三)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工资协商期间,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形拖延集体协商进程;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四)采取停工、怠工、擅自关闭企业、辞退职工、扰乱公众秩序等不当行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7日内,应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审查。
第二十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未提出异议的,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当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并重新提交备案审查。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发生争议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协调。
第三十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对法定代表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集体协商要求的;
(二)在协商过程中,不提供或者不如实向职工方提供有关协商、签订工资协议所需情况和信息资料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侵犯协商代表权益、不当变更或者解除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二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和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企业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关于批准《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的决定
来源:新疆网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07: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审查意见修改后公布实施。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09:0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安全畅通,改善道路交通状况,规范机动车停车场的服务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建设的、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以及通过临时占地设置的,供社会公众停放机动车的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的场所。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是指依法在城市道路上施划设置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所。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停车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财政、国土、公安、建设、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配套建设、方便群众、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的原则。
第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和开办公共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式停车场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停车引导系统等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
鼓励和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管理机动车停车场。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编制机动车停车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应当按照机动车停车场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补建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的机动车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机动车停车场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未按照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补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机动车停车场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第十二条 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套建设照明、通讯、排水、通风、消防等设施,并按照机动车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设置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
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停放机动车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 按规划要求建成投入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者将停车泊位改作他用。
建筑物改变功能的,已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不得挪作他用;已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达不到改变功能后的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的,应当按改变功能后的标准配建机动车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待建土地、自用场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应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利用待建土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审批前应征求国土、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临时公共停车场设置期不得超过1年。设置期满后,临时公共停车场经营者可重新提出申请。
第三章 公共停车场管理
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产权人可以自行经营管理,也可以委托专业停车场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停车场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出让经营权的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 公共停车场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置醒目的停车场标志并标明开放时间、停车泊位数量和收费标准;
(二)保证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正常使用;
(三)对进出车辆进行查验、登记;
(四)维护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秩序和行驶秩序;
(五)不得在停车场内从事影响车辆行驶和停放的经营活动;
(六)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明显标识;
(七)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发生火险、盗窃、抢劫及场内交通事故等情况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按规定填报停车场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
(九)定期清点场内车辆,发现长期停放或者可疑车辆,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十)执行停车场管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
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并在办理完毕上述登记事项之日起15日内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停车场设施清单和停车场相关图则;
(三)停车场管理制度;
(四)停车场交通组织方案;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向社会公众提供无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在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之日起15日内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供停车场设施清单、停车场相关图则、停车场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停车场管理制度。
上述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补充备案。
第十九条 公共停车场停车服务费收费标准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区别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按照差别收费的原则制定停车服务费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当在公共停车场显著位置标示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并使用统一的税务票据。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人驾车进入公共停车场,应当遵守公共停车场的管理规定,在划定的停车泊位或者准许停放的地点停放车辆。
在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缴纳停车服务费。停车场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使用税务票据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拒付停车服务费。
第二十二条 公共停车场禁止停放无号牌机动车以及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第四章 专用停车场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专用停车场按照下列规定管理:
(一)停车场属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二)停车场属业主共有的,由业主共同决定管理方式和管理人;
(三)停车场属业主个人所有的,业主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居住区的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经业主大会决定,在不影响道路安全和畅通、不占用绿地以及消防通道的情况下,可以在建筑区划内业主共有的道路及其他场地设置停车泊位。
第二十五条 专用停车场应当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六条 专用停车场在满足本单位、本居住区停车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按照本条例关于公共停车场的规定进行管理和收费。
居住区内的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应当遵守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业主共有的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应当依法由业主共同决定。
第五章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并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后,方可按规定设置,设置期不得超过1年。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关闭的,其申请者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道路设施原状。因城市建设需要关闭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按照使用期限的剩余时间退还申请者相应费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第二十八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严格实行总量控制。下列区域不得设置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一)影响交通或者占用消防通道的;
(二)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停车位的停车场服务半径300米以内的;
(三)盲人专用通道或可能损害城市绿地或树木的路段;
(四)其他不宜设置的路段。
第二十九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标志,保持停车标志、标线清晰和完整,公示停车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监督电话;
(二)工作人员佩戴统一标识,指挥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三)收取停车服务费的,应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并使用统一的税务票据;
(四)不得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出租给单位或个人作为专用停车泊位。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批准的机动车停车场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擅自改变停车场用途或者将停车泊位改作他用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每个停车泊位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利用待建土地、自用场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三条 公共停车场管理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二)、(五)项规定之一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管理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四)项规定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办理停车场备案登记手续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 : :::: 2016
职工人数: 工会主席: 协商首席代表: 首席代表职务: 协商代表人数:
年 月 日
上年工资总额 万元,预计本年工资总额达到 万元,比上年增长 %。推行工资总额增长与公司经济效益相挂钩。
5、工资支付办法:每月 日前以现金或银行卡足额支付全体员工的工资。
6、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办法: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二条、第五十一条、劳部发[1994]489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国发[1996]77号和《甘肃省工资支付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1)产假、晚婚假、丧假、工伤假的准天数:
A、符合计划生育规定、产假为 天,难产者增加 天,多胞胎增加 天;B、丧假(只适用于直系亲属)天;C、工伤假:按《劳动法》规定实际休假;
(2)假期工资计算: 产假、晚婚假、丧假、工伤假,按岗位工资发放;
7、高温补贴:公司发放防暑劳保物品;
8、实行全员(含非全日制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职工买两金(养老金、失业金)。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1、公司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停止经营、转产、兼并、破产等不可抗拒的外因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时,经双方商定,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协议。须在协议变更或解除后五日内将协议变更的文本和变更(解除)说明材料报送市劳动行政部门和上级工会。
企业方首席协商代表 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三篇: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对劳动者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它能缩小市场经济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当企业效益下滑时,工资协商制度更能促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克时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7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该《条例》成为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全国首创性地方法规。
但是目前该制度在推行中还存在不小困难,特别在非国企中普遍存在“四不”情况:企业不愿谈,担心协商工资损害了企业方的利益;职工不敢谈,担心提出协商要求被企业解雇;职工对相关工资法规政策不熟悉不会谈;工会组织不健全不能谈。“四不”问题的核心是用人单位一方。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协商的,应怎么办?目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拒不执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如何处罚的内容。
关键是政府的主动介入。
在去年底今年初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我国、导致许多企业生产发生严重困难之时,各级政府、各级工会都大力倡导通过“协商薪酬”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凝聚职工与企业共迎挑战、共度难关、共谋发展。在企业、行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时,政府更应当成为职工共享企业、行业发展成果的坚强推手。
毋庸讳言,我国是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中起很大的主导作用。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是否和谐有能力了解,也有能力干预。如何干预?奖惩两手同时使用而已。
奖励,就是对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先进表彰和物质奖励,可以包括企业评优挂牌、企业出资人推荐担任商会领导、政协委员,主流舆论进行表彰报道等。没有哪个企业家会说:我只关心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那些政府表彰关我何事,与我何益。物质奖励就是用货币或实物进行奖励。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财政收入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完全可以实施这一措施:须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让职工得实惠的制度,让职工满意,就是让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相对广大职工的实惠,政府对企业家进行物质奖励所支付的财力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却收效甚大。
惩罚,就是对做的不好的企业进行直接批评,也包括主流舆论进行曝光。现代社会,政府对企业评价的高低、“企业公民”的美誉度高低构成了企业财富的重要部分,企业荣誉的的减损直接影响市场客户和消费者的评价、进而影响企业的订单和收入。政府应充分利用职权和权威促成企业改变错误行为和短视行为,促进企业进行集体协商。
职工和工会不会谈怎么办?大力培养工会律师。
工会法第四十九条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目前律师中精通企业工资制度的非常少,其原因在于律师代理职工利益的案子收入普遍提不上来,久而久之失去了工作动力。因此,必须下决心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规定让职工从集体协商受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补偿律师,只有保障工会律师的合理收入,才能激发工会律师的工作热情。
工会律师应该受到政府和各级工会的尊重。须知,政府和各级工会不是万能的,在诉讼领域,工会律师能够发挥独特和积极的作用。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并没有硬性规定所有企业开展
集体谈判必须“齐步走”,而是规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并且将开展集体谈判的要约权平等地授予劳资双方,实际上是允许劳资双方对集体谈判有一个逐步认知、加深理解并自觉接受的过程,以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地加强贯彻实施。如果企业不愿意协商,政府和各级工会也不能行政命令。
在党和政府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职工或工会都不可能与用人单位处于尖锐对立的局面,但是当双方直面工资协商问题时,矛盾或对抗在所难免。工会律师代理纠纷从中斡旋直至启动诉讼程序是很好的解决手段。
就开展工资谈判而言,如《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规定,当出现“本单位利润增长的;本单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提高的;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四种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可以在集体谈判中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但最终是否增长工资,以及增长多少工资,增加的工资额度如何合理地再分配等等,还是取决于劳资双方的谈判能力和谈判结果,此时,工会律师就大有作为。
大力培养工会律师不是对某个律师钦点御批,而是最终依靠律师自身的素质去获得广大职工的尊重。工会律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如果说工会是职工之家,那么工会律师就是职工之友。工会律师首先应仗义执言,其次应有很好的业务素质和出色的谈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无愧工会律师的称号。
第四篇: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07年11月08日 16时20分 779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工商行政
“职工工资”
“集体协商”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2号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9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07年9月21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劳动报酬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合法、公开、平等、协商一致、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相适应。
第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适用于所有与本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第六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一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职工方可以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与区域、行业的企业方面代表或者区域、行业内各企业推举的代表开展区域、行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审查,监督检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
地方工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工会组织推荐,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举,并得到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企业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每方代表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双方代表人数相等。
职工一方首席代表一般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职工代表担任;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由职工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一方首席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第九条 协商代表的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为企业方或者职工方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第十一条 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受委托的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解答本方人员的询问;
(三)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保证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必要的工作时间。职工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占用劳动时间的,其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变。
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与职工协商代表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保守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第十五条 协商过程中,协商双方可以按照协商代表产生办法更换协商代表。
第三章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者某项内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
(二)工资支付办法、支付时间;
(三)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
(五)津贴、补贴标准及奖金等分配办法;
(六)学徒期、见习期、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七)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
(八)病事假和妇女孕期、产期、哺乳期及各种有薪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九)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起止时间;
(十)变更、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一)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终止条件;
(十二)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三)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总额及调整幅度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意向,相对方应当自接到协商意向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同意协商的,双方应当约定协商开始的日期。
第十九条 企业工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可以指派人员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在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职工协商代表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方在七日内制作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应当在协商开始之日起六十日内订立。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
(一)企业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三)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企业应当按照劳动管理关系将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提交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未提出异议的,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当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修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重新提交审查。
企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生效后五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期限为一年,期满前六十日内,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提交审查。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经双方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协调;未提出申请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和职工协商代表等方面的人员,共同协调处理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
第二十八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实施监察。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工会或者职工代表提出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管理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07年9月21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劳动报酬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合法、公开、平等、协商一致、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相适应。
第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适用于所有与本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第六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一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职工方可以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与区域、行业的企业方面代表或者区域、行业内各企业推举的代表开展区域、行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审查,监督检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
地方工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工会组织推荐,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举,并得到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企业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每方代表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双方代表人数相等。
职工一方首席代表一般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职工代表担任;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由职工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一方首席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第九条 协商代表的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为企业方或者职工方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第十一条 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受委托的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解答本方人员的询问;
(三)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保证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必要的工作时间。职工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占用劳动时间的,其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变。
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与职工协商代表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保守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第十五条 协商过程中,协商双方可以按照协商代表产生办法更换协商代表。
第三章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者某项内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
(二)工资支付办法、支付时间;
(三)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
(五)津贴、补贴标准及奖金等分配办法;
(六)学徒期、见习期、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七)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
(八)病事假和妇女孕期、产期、哺乳期及各种有薪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九)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起止时间;
(十)变更、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一)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终止条件;
(十二)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三)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总额及调整幅度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意向,相对方应当自接到协商意向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同意协商的,双方应当约定协商开始的日期。
第十九条 企业工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可以指派人员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在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职工协商代表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方在七日内制作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应当在协商开始之日起六十日内订立。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
(一)企业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三)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企业应当按照劳动管理关系将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提交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未提出异议的,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当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修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重新提交审查。
企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生效后五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期限为一年,期满前六十日内,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提交审查。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经双方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协调;未提出申请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和职工协商代表等方面的人员,共同协调处理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
第二十八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实施监察。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工会或者职工代表提出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管理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