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国欣)中国象棋之马后炮杀法说课稿
中国象棋之马后炮杀法说课稿
新兴县六祖镇集成中学 张国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集成中学教师张国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象棋之马后炮杀法》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分析本课(内容、地位)《马后炮杀法》是中国象棋中的精髓,是象棋对垒中的中局或残局中一招伶俐的杀着。需要下棋者经过周密的计算与布局方能形成的一着杀法。本节内容是在掌握一定的象棋基础以及已经能独立构思较长棋路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象棋基础和棋路构思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这节课,在象棋杀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我校象棋教育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棋路构思方式并学会随机应变以达到对敌果断杀伐
2、能力目标:能根据棋局形势进行较长的、缜密的棋路构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象棋局势分析并形成后果式棋路构思从而在日常中学会三思而后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象棋的精神,在深思象棋的精髓,了解学生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青少年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棋局而思后果方定棋路,随机应变步步为营。难点:把中国象棋中所蕴含的精髓延伸到生活中去。
四、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中国象棋是一 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艺术,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照普摆棋讲授与实战对垒(实践)。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象棋棋路分析与布局讲授中,要特别重视下棋时深思熟虑、慢走、多想的学法的指导。
六、教具准备
黑板悬挂式棋盘和磁性旗子一副、稍长教鞭一支(最好有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
1、由现代“马后炮” 词义引入:(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不应太长篇大论,5分钟内)
同学们听说过“马后炮”一词吗?有哪位同学能给个解释呢?
从同学们对“马后炮”的解释中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不好的,大意是跟“事后诸葛”差不多,就是说事情结果已经出来了才发表自己早知的“高见”。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关于象棋中的一招“绝杀”,当然,说绝杀有点夸张,但这的确是一招伶俐的杀伐。
板书:象棋杀法之马后炮,用马作为控将子限制对方将帅左右或上下活动,用置于马后的炮充当叫将子而把对方将死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杀法,称之为马后炮杀法。
2.新授(做到简、精,20分钟内完成)(1)照普摆棋讲解该杀着为何称为“马后炮”,(2)构思:步步为营为杀着铺垫,形成马后炮
马七进九
红车马炮三子归边,攻势猛烈,但欲迅速拿下黑城则还须仔细地运筹帷幄。现红进边马准备马后炮将是颇有深算的好棋。如走炮八平九分炮叫杀,则黑车4退1蹩马后红将一时难以入局。
将 5进 1 上将也是被迫之着。如将5平4则红马九进七后再车八进八,速胜。
马九退八
退马蹬炮准备下着马八进七再踩车并要马后炮将,好棋。以下黑必顾此失彼而丢子。红经过认真谋划,终于决胜于千里之外。
炮二进一......眼看黑方下手车9平8即对红构成绝杀,看似子力分散的红棋却自有妙计。这着精巧无比的探炮叫杀便是力挽狂澜的不二选择,颇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 动”的恢弘气概。如诚惶诚恐地走车三进一叫将,黑将6进1,车三进一,将6进1,炮二退三,士5进4!马七进六,将6平5!红一阵手忙脚乱却并无制敌手段,局势将难以挽回。
......象 7进 9 炮二平七
红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仅这一进一平寥寥两着已使得战局风云突变,天翻地覆,真是妙不可言。以下无论黑方如何行棋,均将难以防范红马后炮的杀着。如黑走车2退8,则马七进六!士5退4,车三进一!红仍捷足先登。
马二进四......黑棋正在打双,红棋似乎只有此着可走。但实际上这也是红迈向胜途的第一步。......将 5平6 车四退二......这步退车是红向胜利进军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精妙好棋!赖此一着,红取胜天堑变通途,赢棋已定。如随手误走马四进二打将后再退车,则黑炮1退1后红将无比遗憾地与胜利失之交臂。......卒 3进 1 炮五进一
进炮阻炮成马后炮绝杀,终于顺利完成了赢棋三步曲。
3.能力训练。(10分钟)
(1)摆个残局让学生分析如何方能、更快形成马后炮。
(2)再进行对垒,学生自己从开局便精心布局,最好尽可能实现马后炮绝杀对手,当 然也应注重学生在布局时可能面临特殊情况时学会随机应变。
4、总结:(3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①、观棋局(审时度势)②、思棋路(三四而后行)③、布局不忘随机应变。
5、布置作业。(2分钟)
回去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残局破解,重新对垒实现马后炮杀伐。
5、板书。
中国象棋杀伐之马后炮杀法
1、马后炮的现代意义:学生畅所欲言
2、马后炮的象棋意义:用马作为控将子限制对方将帅左右或上下活动,用置于马后的炮充当叫将子而把对方将死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杀法,称之为马后炮杀法。
3、人生如棋,应学会:审势——三思而后行——随机应变
我的说课结束,以上关于马后炮布局的棋路参考了王嘉良/张志强所著《现代象棋布局精华》一书,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中国象棋重炮杀法 教案
中国象棋重炮杀法 教案
第 课时
教学内容:重炮杀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双炮重叠将军使对方棋子无法到将(帅)前应将的杀法称为“重炮”杀法。重炮就是双炮重叠的意思。
2、激发学生对象棋的兴趣,提高学生棋艺。教学准备:
大盘挂盘中国象棋一副,学生使用棋盘若干副。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和巩固前面所学。
三、教学“重炮杀法”
1、摆棋,分别图
1、图
2、图1、2、讲解。
图
2、图1、红先胜:炮一平五,红胜如图
3、双炮重叠将军使对方棋子无法到将(帅)前应将,而被将的将(帅)又无法动弹的杀法称为“重炮”杀法。重炮就是双炮重叠的意思。
图2、红先胜:1、后车平六(红方弃车目的是为进炮开创条件,增加重炮的作用是取胜的关键。)车4退2
2、车四平六(红方再次弃车还是为了进炮,为重炮取胜创造必然机会。)车4退1
3、炮三进五 象5进7
4、炮四进五 红胜。如图4、红胜。
图
3、图4、3、针对上面两个棋例,教师讲解两种可能,并且分析清楚局势。了解:用双炮重叠将军使对方棋子无法到将(帅)前应将,而被将的将(帅)又无法动弹的杀法称为“重炮”杀法。重炮就是双炮重叠的意思。
四、学生下棋,如何战胜对方。
五、学生实践操作,对弈,教师维持纪律。
第三篇:中国象棋杀法过关测试
说明:每关3题解出2题即可过关。每关限时30分钟。
中国象棋杀法过关测试
1、说明:每关3题解出2题即可过关。每关限时30分钟。
中国象棋杀法过关测试
4、说明:每关3题解出2题即可过关。每关限时30分钟。
中国象棋杀法过关测试
7、
第四篇:张国欣——管理者沟通力修炼
管理者沟通力修炼
课程介绍
课程类型:公开课/内训(管理沟通能力)
培训对象:总经理、副总、总监、经理等
课程培训时间:1-2天
课程目的:
学会如何说话有效果
学会如何把话听明白
学会如何与上司、同事、下级等良好沟通
学会如何在企业内部进行跨部门沟通及有效合作
学会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认识沟通
1.沟通的基本知识
2.沟通者的心态分析
3.沟通中的过程分析
4.表达3要诀:精确,简单,标准化
5.受话3要诀:倾听、重复要点、确认
第二单元:同理心沟通技巧
1.同理心的定义
2.同理心的两大步聚
3.同理心的两大区别
4.同理心的两大准则
5.同理心反馈的四个分段
第三单元:同理心实战运用
综合案例分析
第四单元:管理者三种沟通方向
1.向上沟通,角色扮演:如何向上司提建议
2.平行沟通
合作、协作、理解、主动
3.向下沟痛
4.跨部门沟通
跨部门协作的产生及其意义
案例: 跨部门合作为什么这么难?
跨部门沟通的疑难杂症研讨及解决方案
01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说课稿张国平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说课稿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中学张国平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审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中学的数学教师张国平,我说课的题目是《从数据谈节水》,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法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分析,五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三节内容。课题内容是在学生刚学过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延续、拓展和运用,活动的主题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得到人文教育。为了使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对熟悉的生活环境产生自主的思考。所以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把它变成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通过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结合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我这样设立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灵活运用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②学习从资料中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数据来源于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热爱数学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作出合理决策的良好习惯
(3)体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约用水的紧迫性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3、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我确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为重点;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1﹑可采用激发兴趣法和问题导引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1)分层分组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可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讨论交流。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
学生分析
本批学生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经历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且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便捷方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本节作图工具:
1、一段阅读资料、生活中的图片白板链接资料
2、两份调查表:生活用水统计表、家庭人均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3、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同时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白板。
四、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在课前就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组确定不同探究题目,调查历时一周,从报刊、杂志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提前下发阅读资料 —— 收集数据 — 整理数据 — 描述数据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资源共享多措宣传—归纳小结 自我提升—实践作业
(一)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下发课本:172-174页阅读材料,由各小组在课余完成数据的收集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1)明确课题、目的(2)确定数据收集方式(可查阅资料,问卷调查)。(3)确定抽样方式及样本容量(4)完成数据收集保存好原始数据。
学生:按教师提示,在各组内讨论,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设计调查方案
各学生家庭水费单
[设计意图]将数据收集放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完成,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课题学习讲解
1、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教师:用白板播放一些关于“景色优美”、“水被污染严重” “浪费水” “干旱缺水”、的现象的图片
学生:观看屏幕,进入问题情境,回答(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设计意图]观看图片,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导入课题的学习
2、整理数据(15分钟)
活动一:展示教材P172——P174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课题活动问题(见课件)
教师:原始数据能清晰的反映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整理收集的数据?
学生:思考 小组内合作设计表格,并整理数据
教师:巡视,将做好的表格展示给全体学生,并及时指导,了解各小组分工合作情况
3、描述数据(10分钟)
教师:(1)描述数据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如何选取恰当的方法,描述已整理的数据?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四种统计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稍后,又展示做好的部分图形供学生评议,借鉴。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描述数据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作图,感受不同描述数据的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更恰当。
4、分析图表,得出结论(8分钟)
教师:从统计图、统计量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工合作,并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尽可能让不同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完成并回答问题,大组讨论,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归纳:在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时候, 要根据数据特点和要比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般情况下,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很好地反映
出整体中各部分的含量;条形统计图既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又可反映整体中各部分的相对含量高低.活动二:(8分钟)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是在调查过学生家庭用水量的基础上,设置了以下问题: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步骤有哪些?
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用水量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2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体积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进一步一探讨:
全班人均月用水量超过7吨水的有多少人?以三口之家为例,这些家庭一小时一共用去多少瓶冰红茶的水量?
计算:
34个3口之家每小时用水量:
34×3×20=2040(瓶)
太浪费了!
情感在此处得到共鸣,然后自然引出活动三。
学法总结:所有资源,突破难点。活动中,学生都是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意见,发表个人观点,代表汇报等方式来共享
[设计意图 ]1.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2.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活动三资源共享:(5分钟)
曾有人说过:“如果人类继续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
泪。”
师: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 约用水的好办法。
生: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齐读)“节水诗”
口杯接水刷刷牙,洗脸洗手小水流;
淋浴搓擦关上水,浴后积水冲厕所;
餐具油污用纸擦,再用间断水来冲;
脱水注水机洗衣,洗衣二水将地拖。
[设计意图 ]教师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这样保证了使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达到人人参与活动,通过组内交 流又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极大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师:这一堂课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大家可有收获?好办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归纳小结 自我提升;实践作业(约5分钟)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请同学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本节所学,所感。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
际问题?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课程,享受、回味。
2、实践作业
1、结合统计图表和调查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可行办法。
2、写一份倡议书
3、建立节约用水的博客等
任选一题,也可小组合作。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10.3.2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扇形图淡水2.5%缺水
折线图可利用 0.25%节水直方图标准 50升
实际233升浪费
五、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分析
1、信息与数学相整合:教参中指出:“教学中如果能使用计算机作统计图或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利于理解统计思想。”通过鼓励学生在EXCEL中演示生成的统计图,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本节课的效率和效果。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3、软件excel、Power 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用excel作的《班级月人均用水量统计表》加深对身边熟悉的同学用水的感性认知和《我国工农业用水情况》条形统计图,既标准又美观还调动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用丰富的资料,增加了课堂容量。
4、引发学生清晰直观的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师生、生生交流新方式。
6、我的课堂我做主:
通过设置问题链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评价多元化。每次小组汇报,我会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