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像孔子一样教语文
像孔子一样教语文
遂昌县民族(万向)中学
武文娟
【内容摘要】
孔子是一位老师,是一位被称为“教育家”“圣人”的老师。
我也当了老师,从事语文教学,似乎跟孔圣人的职业有了点共性。当我读了孔文的一些文章之后,我从中找到了许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的东西。【关键词】
圣人
论语
不亦乐乎
天下大事
贤人
以人为本 【正文】
最早听到孔子这个名字,是孔子与如来赌斗的小故事。大致的意思是如来与孔子闲来无事,探讨深刻的哲学问题。如来输了,孔子就狠狠地在如来的脑门上弹了一个包。当孔子输了的时候,如来闭上眼,拈起兰花指准备给孔子一下,可孔子却逃得无影踪了。
当时我就很奇怪,大人们为什么会把如来佛像头上的那个包和他拈花指的责任推到孔子的身上。这孔子怎么会如此聪明,居然把如来给耍了。
后来才知道,孔子是一位老师,是一位被称为“教育家”“圣人”的老师。
再后来,我也当了老师,从事语文教学,似乎跟孔圣人的职业有了点共性。当我读了孔文的一些文章之后,我从中找到了许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的东西。
一、学会跟学生探讨问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很多人在读的时候,总是反复强调前半句的。如果我们对这几句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每一句的后半句隐藏着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都用了“不也是很„„的吗?” 孔子在和他的学生说这个话的时候,孔子用的是一种反问的句式。这种句式,表现的是一种探讨的精神。不是强制对方认可他的观点,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
这种探讨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之上的。三千年前的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孔子能以这样的方式跟学生探讨问题,可见孔子教育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高高在上,反而是因为他能尊重学生。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人没能理解,在教孔子的这则语录的时候以强制的方式让学生接受。
我想说,我们也要像孔子那样,去尊重我们的学生。学会跟学生探讨问题,让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关心天下时事
三千年前的语文老师孔子,带着一帮学生周游列国。一路游说各国施行“仁政”,一路教学弟子。于是,他的弟子在一路行走过程中大长见识,最终成就一批“贤人”。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阅读,无不跟现实生活紧紧连系。课内,有许许多文章是记录着历史大事的。比如:《陈涉世家》《隆中对》等。课外阅读更不用说,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到处都是语文,也到处都是对当下时事的记录与评论。
时事,解读的是发生在我们这一时代的事,有许多的时事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所有的解读都离不开语言文字,也就是离不开语文。时事的解读,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得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时事的评论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论述能力,会让学生的作文写得更有条理,逻缉思维也会变得更加严密。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信息的时代,不用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才能了解天下大事。而且,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大家”对时事的精彩评论。
我的微博里,收听了作家“余华”、“毕淑敏”等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我欣赏他们广博而又深厚的学识,也崇拜他们的智慧。我在课堂里有时甚至会引用他们对当下时事的评论,很多时候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朱熹也曾经说过教学语文要有“活水”,不断变化的天下大事,正是语文教学中最清新的活水。而且,这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也有责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培养我们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关心时事,我们语文老师自己更要关心时事。
三、要有广阔的胸襟
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对那篇《荷蓧丈人》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篇文会存在于《论语》当中?
《荷蓧丈人》一文,对孔子来说,是有点负面影响的。在文中,孔子被丈人评价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是孔子听了没有对丈人的评价表示反驳,还很肯定地说丈人是位真正的隐者。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的,在写《论语》的时候,孔子本人还活着。孔子对文章应该是经过审核的,而且以他的地位,完全有资格和权力对不恰当的言论进行删减。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并没有利用手中的那点权利“授意”他的弟子删了这些负面的言论。不仅如此,他对散布负面的言论的丈人进行了肯定。
从中,我们可以看孔子这个圣人也是有缺点的。只是他能直面自己的缺点,能听取他人的批评,并且尊重批评他的人。
语文是教学,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很难像数学那样找到一个“标准答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会出错。有时候,学生也会指出我的错误。当学生指出错误的时候,我们会尴尬,会难受,甚至会发脾气。
我们需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的那份“淡定”与从容。虚心的听取来自己学生的批评,我的虚心也会换来学生的尊重。
四、接纳所有的学生
孔子有许多教育名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而且孔子一直以来倡导的“礼”就是专门为等级制度服务的。能说出“有教无类”,这样的话,需要有广阔的胸怀。
我也要向孔子学习这样的胸怀,去接纳所有的学生。当孩子的父母将孩子送学校的时候,对我们有着许许多的期待。面对这样的期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的家长放心。
我不仅要接纳学生,还要跟孔子一样,虚心向我们的学生学习。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凭几本教科书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我的知识储备不够用,需要学习。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他们为着理想而不懈的坚持。
五、以人为本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以人为本的,认为人活着要有所作为。孔子也知道社会的黑暗,但还是要去说话,“知其不可而为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着学生。
他教育学生也因人而异,孔子对于子路的勇基本上很赞许的,但又怕他去乱闯祸,给自己惹下麻烦,所以故意压压他的气势。他也会对子路发脾气,他对子路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因为子路不愿意思考,在也孔子看来,思考才更能促进人的进步。
孔子对颜回却常常只是点到为止,颜回是一个贤人,我们这些人是比不了的,他能举一反三,对他说多了反而不好。
孔子是我们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榜样。学着孔子那样教语文,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着中文世界的美,在语言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无限的丰富。让学生学着用美好的语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以及他们无限的创造力。
像孔子那样教语文,我是幸福的!
第二篇: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2013年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浦进修学院第二轮骨干班的开班仪式。黄海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倍受启迪的课程-----“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
《论语》博大精深,作为精神食粮滋养了我们民族两千多年;《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启示。
正如黄老师讲道:“安人守礼,重视德育,注重全面发展。”这和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是相一致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理应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将健全的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然后才传道授业解惑。
与此同时,他还讲到: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殊不知,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事而教,因教启事,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的不同,是解释的方式、举例的深浅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有用之才。
这对于身居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做相结合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班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一方面积极引导优等生去探讨、思考并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行“一帮一,快乐你我”的结对活动,旨在帮助那些基础薄弱的后进生。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极个别的智障学生,则从最简单的字母、单词拼读入手,给予鼓励和掌声,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言传身教”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义,因此他时刻提倡“身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吗”?真正做到公平教育。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有近视眼、远视眼,做教师的千万不可有歧视眼。”这正是要求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这正让我想到班上那些木讷、反应迟钝的孩子,甚至那极个别智障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我从没有忽视过他们。相反,他们的一个细微的举止,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慷慨的放大这些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褒扬。我想,教师要做的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无限制无止境的接力赛,靠的就是我们要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给那些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去不断的认可接纳他们。这也正是孔子“爱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真实写照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最高的评价之一,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吧。也许,教师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如同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努力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用最大的热忱去温暖每一个心窝,并一步一步朝“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目标奋进,真正做到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
第三篇:教师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精
教师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2013年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浦进修学院第二轮骨干班的开班仪式。黄海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倍受启迪的课程-----“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
《论语》博大精深,作为精神食粮滋养了我们民族两千多年;《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启示。
正如黄老师讲道:“安人守礼,重视德育,注重全面发展。”这和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是相一致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理应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将健全的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然后才传道授业解惑。
与此同时,他还讲到: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殊不知,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事而教,因教启事,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的不同,精
精
是解释的方式、举例的深浅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有用之才。
这对于身居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做相结合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班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一方面积极引导优等生去探讨、思考并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行“一帮一,快乐你我”的结对活动,旨在帮助那些基础薄弱的后进生。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极个别的智障学生,则从最简单的字母、单词拼读入手,给予鼓励和掌声,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言传身教”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义,因此他时刻提倡“身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吗”?真正做到公平教育。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有近视眼、远视眼,做教师的千万不可有歧视眼。”这正是要求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这正让我想到班上那些木讷、反应迟钝的孩子,甚至那极个别智障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我从没有忽视过他们。相反,他们的一
精
精
个细微的举止,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慷慨的放大这些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褒扬。我想,教师要做的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无限制无止境的接力赛,靠的就是我们要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给那些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去不断的认可接纳他们。这也正是孔子“爱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真实写照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最高的评价之一,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吧。也许,教师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如同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努力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用最大的热忱去温暖每一个心窝,并一步一步朝“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目标奋进,真正做到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教师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精
第四篇:像爸爸一样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和爸爸一起阅读,理解绘本,尝试大胆讲述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相、本领的不同之处。
2、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激发宝宝对自己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融洽父子(女)之情。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绘本
3、邀请幼儿的爸爸到现场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请宝宝和自己的爸爸一起上课。
二、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父爱的多面性。
1、分页欣赏绘本。
(1)讨论大狮子的样子。(观察图片)
大狮子长的什么样子?
(2)观察狮子宝宝的样子,比较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的不同。
狮子宝宝在哪里?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得像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欣赏PPT,教师讲述,狮子宝宝要哪些地方像爸爸一样呢?
说说自己与爸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一样?
2、亲子阅读绘本。
(1)这本书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请爸爸们一起大声地把书的名字念给宝宝听。像爸爸一样)PPT
(2)爸爸和宝宝一起阅读,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3)每个宝宝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激发对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狮子爸爸有很多本领,都教给了狮子宝宝,那你的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3、说说爸爸的情绪。
(1)狮子爸爸带狮子宝宝捕猎,一大群蜜蜂追着狮子爸爸。
(书名:
爸爸和宝宝一起看!狮子爸爸怎么啦?PPT
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了,狮子宝宝会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宝宝、爸爸共同参与)
平时你的爸爸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让爸爸开心的?
我们来看看狮子宝宝是怎么哄爸爸开心的?PPT
(2)表演:请爸爸们来学学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宝宝给爸爸挠挠痒痒,逗爸爸开心,让爸爸感受宝宝的爱!
爸爸开心了,给宝宝一个感谢的亲吻吧!
小结:希望爸爸和宝宝多一点相处的时间,爸爸心里的爱要多表现出来一点,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
三、互动游戏,体验父亲的力量。
爸爸不光有很多本领,还是个大力士呢,我们请爸爸和宝宝一起玩“大吊车”的游戏吧!
宝宝不要害怕,爸爸的力气很大,会好好保护宝宝的哦!(大吊车开出去玩,说再见)
第五篇:像呼吸一样自然
摘 要: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经历了长期的喧哗与躁动后,逐渐回归到语文本质上。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到思想价值、言语运用、学生发展上。教师要用科学的思想主宰课堂教学,用精湛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用积极的生成拓展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语文学科品质,彰显语文学科魅力。
关键词: 思想 艺术 生成 中学语文课堂
近日,学校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课竞赛如期举行。我作为语文学科评委参与了听课活动。各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各具特色,课堂教学形式新了,教学方法变了,教学手段先进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许多听课后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一些年轻教师只顾及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忽略语文教学的内在本质,没有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精神,以致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不伦不类。
一、用思想主宰语文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渗透到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展示,处处都彰显时代进步的精华,是时代杰出人才的心声和社会发展的烙印,是用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思想反映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语文是要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能只把文本当做例子教,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让学生作为一种精神思想进行积累。同时,我们决不能对教学内容做肆意多元的解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紧扣“语文”二字,评“语”嚼“文”,彰显学科魅力。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说文解字将其肢解,那样教学学生不但不能提高文学素养,反而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在语文课程的实施目标中,除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外,还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观点。可是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关照却非常少。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一味带领学生自由地进行“个性化”解读,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的灵魂里注入了什么呢?“试想,时下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凡?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没有了精神的放牧”。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为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思想主宰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与作家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获得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二、用艺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演员,而且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导演。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认为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具有很强的质感和弹性。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这样的特质。语文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导演好课堂教学。
1.具有学科驾驭的艺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语文教学的核心应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北京教育学院张彬福教授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具体在课堂教学方面,就是不仅要理解文本“说了些什么”,更要明白文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
2.具有教学设计的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得到的。
三、用“生成”拓展语文课堂教学
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又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的传统流程是认读生字生词,边读边串讲课文,摘抄教参中的“要点”,动笔完成书后练习。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过程毫无情趣。在新课改情境下,语文教师要通过方法的引导和问题的生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拓宽视野。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学科气质。“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从来没有过激情,没有过诗意,没有过精神高地,就不可能‘占据’学生的心灵,他的‘语文’绝不会有感染力”。要通过自身的业务修养和学术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探究语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每堂课都会安排一些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的环节。但是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避重就轻、舍本逐末的问题,导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减效与无效。如有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时,用了大半堂课带领学生回顾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得不偿失。这样的环节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课外探究。
当语文教学褪去华美的外衣,喧嚣逐渐归于宁静,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语文的本质所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努力回到语文本身,彰显学科魅力,让语文真实的性灵之光辉映课堂,让文学的智慧之灯照亮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