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文言文阅读】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㸑cuàn,烧火做饭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坟墓存焉 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 .. ③人谁肯固 固: ④侃遽登城 遽: ..6.翻译下列句子。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译:(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译: 【现代文阅读】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7.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8.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9.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0.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张晓风
“黄来了,新加坡的黄,你记得吗?我们也许明天请他吃饭聊聊。”丈夫跟我说这句话是在晚餐的时候。
每次去新马,黄都把我的安适看成他的责任,三年不见,不知他怎么样了。但我也来不及想他,晚饭后睡了一觉,十二点起来赶稿。老朋友逼着要,躲不掉的。
那篇稿写的是台湾,写的时候自己几乎要笑出来,一所秀朗小学比南太平洋的“小岛国”瑙鲁要大好多倍哩!那个国家真是人丁不旺,总共才八千零四十二人;图瓦卢也好不到哪里去,才一万多人,我们一所秀朗小学就够成立好几个国家了。但高山上那只有一两个学生的小学也很动人,一切的教室、教学设备、师资仍然一丝不苟,只为对那一两个孩子有所预期,只为让每个幼小者都能有学习的惊喜。写着写着,又写到玉山,写到兰屿。四点钟,女儿也起来了,我们各据餐桌一方,互不说话,认真忙自己的“功课”。
五点了,我去找录音机,打算把杂乱的稿子念一遍,供人誊抄。一站起来,只觉地覆天翻,女儿叫起来,[A]我拉她躲在餐桌下面,那经验又恐惧又好玩。我们母女俩从来都没有过如此鼻子贴鼻子地蹲在桌子底下哩!即使在她极幼小的时候也不曾。家中两个男生也爬起来了,家里闹嚷一片,像除夕夜。
我六点躺下,把闹钟拨到七点,因为八点有课,整个过程里我只能说,上帝,别开玩笑,我们禁不起这样乱摇,我这一夜累坏了,我没有时间去“被震”啊!不管怎么样,我要先睡一个钟头。
第二天,丈夫回来,依然是晚餐时分,他说:“黄走啦,不用请客了。他吓坏了,原来是明天的机票,他硬去换成今天的,我请人去送他,你猜怎么样?机场里人山人海,都是观光客,都是给地震吓倒的,一个个嚷着要立刻划票回家。”
我一面听他说,一面试图从玻璃瓶里取出今年做的第一批芥菜心来尝,芥菜心独有的辣味直冲,我忍住眼泪。
奇怪啊,地震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怕的,却打死也万万没有萌生过出走的念头,当时只一心想等地震过去,好赶快爬出来修改不甚满意的底稿。间或摇得太不像话的时候,就从心里跟上帝顶顶嘴,表示异议。摇得更厉害的时候干脆把心一横,搂着女儿对自己说:“好家伙,死就死吧,这辈子活得也不枉了,怕什么?”
因为是自己的土地,因为是自己的天空,因为不是观光客,所以地动天摇的时候,心情无论如何惊惧,仍然拿脚跟踩住这块地,仍然用头颅顶着这片天。就算死,[B]千年后,有人从劫灰中掘出成尘的你我,我们的骨血仍然饱含着今夜的月光,仍然化验得出本土的泥屑。
事后检点门户,最重要的损失是一只瓮,它倒在地下,裂了,水流得满地。我把植物拿起来,把破片收好,丈夫把水擦得半干——反正剩下的它自己会干的。这一切都是在凌晨前赶睡一小时早觉之前做好的。
我躺在床上,犹在盘想:明天要去找一罐树脂,把跌破的瓮仔细粘了,粘好以后当然不能再放水来养植物了,那也无妨,破瓮还是可以插点枯枝或干花的,冬天来了学校后山上的箕芒会干得很好看,有空可以摘一把回来……
好困,但仍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想那只瓮……这是我的地盘,摇过震过,而且难保明天不继续摇撼,但它是我唯一的爱,我从来无法把它跟别的土地放在一起来选择,余震似乎犹在,明天我会去补那只瓮……我终于理由充足地睡着了。
(有删改)11.结合全文,概括文章标题的含意。
12.文章第三段看似偏题,能否删去?为什么?
13.怎样理解文中[A]处画线句中的“又恐惧又好玩”?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一、二、六单元
预习提纲
1、沁园春 雪
【预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课文。
2、能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内容。
3、上阕“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4、下阕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搜集与抱负胸襟有关的古诗词、名言警句。【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雨 说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出诗作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2、诗作用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4、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
5、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6、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概括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3、星星变奏曲
【预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2、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3、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4、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4、外国诗两首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蝈蝈与蛐蛐》
(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夜》
(1)概括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体会诗歌意境美。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5、敬业与乐业
【预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掌握 “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口语特色。【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在文中找出本文的论点。文章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6、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 活”应该是怎样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预习目标】:
1、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
2、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知道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发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伏尔泰和雨果,知道时代和思想背景。
2、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把握伏尔泰作为“斗士”和“智者”的形象。
4、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5、品味语言,从文中找具体的语句体会其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向伏尔泰学习什么?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7、傅雷家书两则
【预习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并能正确运用。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
斗的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4、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傅雷生平及傅聪的经历。
2、了解背景,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3、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4、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5、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6、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7、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8、致女儿的信
【预习目标】:
1、通读全文,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而简明地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并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去感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走进作者。
2、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3、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却说道了少年时祖母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真正的爱情的认识。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1、陈涉世家
【预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自我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史记》。
2、围绕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大意。
3、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根本原因是什么?
4、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5、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6、陈涉这一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2、唐雎不辱使命
【预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知道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积累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理清故事情节,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编者和《战国策》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4、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5、文中的人物对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呢
6、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搜集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3、隆中对
【预习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三国志》,知道写作背景。
2、理清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4、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5、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4、出师表
【预习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积累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主张;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什么叫“表”及其特点,知道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大意。
2、在提建议之前,诸葛亮做了怎样的形式分析?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有什么目的?
3、诸葛亮自述身世目的何在?
4、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蕴涵怎样复杂的情感?
5、想一想,我们要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从诸葛亮身上,应该学习些什么?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5、词五首
【预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五首词的文学常识。
2、《望江南》
“梳洗罢”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说明女子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武陵春》
“日晚倦梳头”写出作者什么心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本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渔家傲》
词中所写风景“异”在哪?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本词叙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破阵子》
“壮词”在词中体现在哪些地方?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4-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4.解释加点的实词。⑥
⑦④
⑤
③①②⑴增其旧制()
⑵或异二者之为()..⑶众客和之如响()
⑷中坐有献鱼雁者()..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6.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之于民厚矣!
⑵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现代文阅读】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 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 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 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 过;写外国字,“i ” 的点、“t ”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 有缓的习惯,前 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 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 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 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 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9.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0.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11.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12.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歌或白雪歌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3.A 【文言文阅读】
4.⑴规模⑵不同,不同于⑶应和,同意⑷同“座”,座位 5.B 6.C 7.⑴老天真是对人们好呀。
⑵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8.【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参考译文】齐国姓田的人家,家里有近千食客。那一日这姓田的座在厅上。里面有的人奉献打来的鱼,有的奉献打来的雁。田氏看了,说道:“老天真是对人们好呀。不但让我们种植稻谷,还养这些鱼和鸟,让他们给人吃。”那些门客都讲对呀。只有姓鲍的孩子,那时候只有十二岁。上来说:“这讲的不对。天上和地下这些东西是跟我们一起生长的。只是类别不同。这些类别没有上下高低之分。谁吃谁是要靠体力(大小)及智力决定的,这才有弱肉强食的事。并不是那种东西为另一种而生呀。人可以拿来吃的东西,真是上天特地为人造的吗?那么蚊子虱子喝人血,老虎和狼吃肉,我们能讲是上天造人来喂蚊子虱子,为老虎和狼造肉来吃吗?”
【现代文阅读】
9.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10.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12.略。
【解析】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冯吉云 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对语文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语文知识,传达语文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语文”。
二、学情分析x k b 1.c o m
九年级语文主要是学习语文综合基础知识及其应试能力,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语文知识已经在七、八年级学习过了,因此九年级语文相对于七八年级语文而言,要变得相对难懂些。
经过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学,47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一般的语文信息并分析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九年级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单元是阅读生命的颂歌,这一单元主要是要学生大体了解诗歌的意象,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思路。领略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歌内涵。
第二部分是说明文,说明文是这些年统考,中考必备的知识。我们对于这部分知识要重点把握,深刻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梳理理论知识,接着专题训练。做到五分之四的学生会做,见到题目就应该知道怎么答法。剩下的几个同学尽量的做,尽量做对。最终达到教学要求。第三部分是戏曲单元,这一单元考试不涉及内容,只作一般了解。第四部分是议论文,议论文是这几年新增的考点。理解和把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应付考试已经不是问题。第五部分是中国古典名著,这一内容这些年涉及的考点都出现在文学常识那一块,因此对于这一考点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我们要扩展出去。捕捉更多的考点。
第六部分是文言文,这是一个死的单元,我们只要肯用功下苦力,这一单元的知识就不成问题。于是督促学生背书,写生字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语文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本期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 一般的解题技巧,写作方法。基本掌握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到的东西,综合运用到考试中去,最终取得最好的成绩。学语文不难,难的是会不会考试。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总结分析,考试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考试中从而获好的成绩,才是我们最终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有用的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语文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
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语文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二○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第五篇: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王春杨
九年级是学校的窗口,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能否提高人气的最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课题。为此,新学期伊始,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制定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初中毕业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语文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培优补差教学活动,二、《课标》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版教材,统筹安排,激发学趣,夯实基础。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思考人格的升华,思考多元文化,思考理想与人生;重视课外阅读训练,扩大知识面,激活生活体验。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以下四点:(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4)在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学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学情分析:
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我们将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继续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虽然两个班语文成绩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本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深入研究教考统一的课题,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要落实教考统一'精神,以求教学实效.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7).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8).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课后复习习惯(3)课文背诵习惯(4)作业习惯(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6)上课作笔记习惯.9)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进度安排
教
学
安 排 时间 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1—3周 一单元
阅读课九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四课时,作文两课时。合计13课时 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是人来的朋友,人类装点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了解一般散文的写作思路,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所感悟。
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筛选和整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4—6周二单元
阅读9课时,探究学习与练习4课时,作文2课时。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境界,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了解作者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态度和小说表达的情感。欣赏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学习品味、感悟、欣赏作品的方法。
根据交际的目的,通过书信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7—9周 三单元
阅读8课时,探究学习及写作4课时,诵读1课时。计13课时。了解前辈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从中得到启发。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的含义。
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模仿句子的结构写出有一定哲理的句子 在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10周 期中考试 11—13 周 四单元
阅读8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修改文章1课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评价作品,进行文学评论,能用书面语和口头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常见的事务中发现独特的美。掌握结构调整的一些方法,学会调整文章结构修改自己的文章 14—16周 五单元 阅读16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综合学习探究2课时,写作指导作文评讲2课时 学习古人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了解课文的线索和顺序,学习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相结合写法。学习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欣赏古代散文的优美语言,了解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和简单的文言句式
掌握以人物行踪为线索参观游记的文章写作特点。正确流畅的背诵课文。17—18周 六单元
阅读12课时,综合学习和探究2课时,诵读欣赏2课时,写作3课时。理解“绿”为主题课文的不同特点,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朗读中注意感情的表达。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读书用笔的习惯。背诵古诗。
19—20周 复习考试专题练习
八、本学期努力方向: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