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疾控能力建设现场会解说词1
贵州省县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现场会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
欢迎来到“四在农家”发源地——余庆。我是本次会议的青年志愿者****,很荣幸能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余庆位于贵州中部偏东北,遵义南部,处于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面积1623.7平方公里,辖9镇1乡、69个村(居),总人口29.91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7万多户居民生活在农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余庆县城所在地为白泥镇,是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文明县城:
余庆县城去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大家都知道,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这些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明县城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余庆的重要工作载体来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满意在贵州.余庆在行动”等活动,广泛开展以“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为主题的“五心”教育活动,积极打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的县城虽然小、交通也不便利,但是这里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秩序井然,在这里的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很高的。(建议在县城介绍)
综合情况介绍:
余庆是一个吉祥的名字,《周易》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庆”的意思是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这句话告诉我们,多行善积德,必能造福子孙后代,多为人民谋福祉,必能兴旺发达。近年来,咱们余庆人正是秉承这一朴素的哲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先后获得了45项全国性殊荣,这些奖项涵盖了全县社
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县首创的计生“两户”养老保障制度催生了一项国策——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扶助政策的出台。发端于我县的“四在农家”已成为贵州农业农村工作品牌,进入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坛,并入编全国初中八年级德育教材。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全县初步建立起网络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群众满意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项业务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先进集体”、“全国计划免疫先进集体”、“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来,余庆县疾控工作在省市各项考核中均取得较好成绩,连续四年获得全市疾控综合考核第一名。
小腮镇
石羊湖新区:这里是新规划建设的石羊湖新城,总的规划面积有2平方公里,总投资近10亿元,设计2万余人的人口居住量,这是我们县城发展“北进”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山水园林县城的重大举措。自2008年实施以来,该县以打造高品味、高档次新城为目标,在前期作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并完成了120万方的土地平整任务;这里同时也是我县“十二五”期间建设6万人县城人口,全面提升县城品位和档次的龙头项目,县政府还制定了《石羊湖新城入住及经营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城镇建设发展;对在石羊湖新城购房户进行财政补贴,对在新城经营活动税费实行优惠政策,采取“从各乡镇向县城流动一批,县城旧城区转移一批,吸引余庆周边地区入住一批,从余庆在外打工创业的农民工回流一批”的方式,预计至少新增县城人口2万人。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小腮镇的境内。
小腮镇建立于1992年,属于县城十分钟经济区,镇政府距余庆县城只有13公里。小腮镇很小,镇域面积只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6000多人,是进出余庆县城的咽喉。
小腮处于典型的山区,大部分都不能是山地和坡地,但是重重大山并没有挡住小腮人前进的脚步。这些年来,小腮在全县率先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名的四在农家发源地之一桥底就在小腮镇的春景村。
这一路上,大家可以看到,公路两旁都是茂密的树林,小腮镇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达到了73%。这里树多、空气好,山泉水也非常好喝,有“天然氧吧”和“山泉水之乡”的美称,己经开发的露岭水厂、叮咚山泉水厂、渔夫水厂的年产量达到了400万桶以上,主要供应余庆县城和周边集镇的居民饮用水。
俗话说: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小腮镇这些年来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栽种小叶苦丁茶,现在已经成为全县小叶苦丁茶的主产区。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现在镇内有大型生态养殖场十多家,从县城到小腮集镇这十多公里,是生猪健康养殖长廊,县财政在2008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农户养猪圈舍进行改造,安装壁挂式自动漏料饲槽、猪用淋浴喷头等设施,配套建设粪污处理池、沼气池,增加了养猪的科技含量,当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苦丁茶:
前面跟大家提到小叶苦丁茶,这里我给大家再作介绍。余庆县现有小叶苦丁茶茶园10.7万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叶苦丁茶主产区,荣获“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称号。
余庆小叶苦丁茶色泽翠绿,嫩香持久,微苦甘醇,条索紧结,口感独特,具有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的“三绿”特征。经专业机构测试,余庆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含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硒、锌、镁、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在其发挥油中,发现7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 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1998年9月,在杭州茶叶博览会上,被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谈家桢誉为“绿色金子”,因其“特有性”,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它是继“贵州茅台酒”之后贵州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方产品。全国著名青年演员杨钰莹到余庆采风,创作演唱了《爱如苦丁》,苗族歌后阿幼朵也演唱过《苦丁飘香》这首歌曲,接下来我就将这首歌唱给大家听一听,解解闷。
希望小区:
现在,我们来到小腮镇集镇所在地,眼前这个新建的小区是去年新建希望小区。这个小区也采取“四在农家”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了“四在农家”与小城镇建设的资源,按城镇居民居住小区的功能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被称为“农民别墅区”。在这里居住的农民大致有三类:一类是长期在街上做生意、跑运输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民,第二类是种植、养殖大户,第三类是周边的散居农户。我县从2001年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来,有序转移了5万多农民到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43.5%。这些被转移出来的农民大部分都以这种方式在城镇安家落户。现在,全县各个乡镇在集镇都建有这种“农民小区”,不仅发展了城镇经济,提升了城镇品味,同时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龙溪镇
跨过小乌江大桥,我们就进入了龙溪镇的管辖地盘。桥底:略
田坝 我们现在到的地方叫田坝王,大坝右边有一高三十余米的山崖,崖上有一段诗刻,“仗剑空狐穴,停轺憩洞天。有崖堪镌勒,何处不
燕然。”落款是:明万历庚子春三月,岭南龙崖陈璘奉旨平播,提督大军过此题。
陈璘是谁呢?他是智勇双全,战功卓著的明代总兵。明万历二十五年,曾率军援朝攻打倭寇,得到朝鲜国王的亲自接见。据说今天朝鲜境内还建有 陈璘别庙。明万历二十八年,他又先后两次奉命征讨国内少数民族起义,降苗军数万人;同年春,播州杨应龙叛明,朝廷征调24万大军围剿。其中,湖广总兵陈璘统兵六万,一部由副将带领从龙泉(今凤冈)进攻,另一部则由他亲自带领从偏桥(今施秉)进攻。当时他曾率驻兵于此,部队人多,无法居住,就在万龙崖花洞(今田坝王)中休养生息。士兵在洞中以打钱杆、快板取乐,当地百姓融入其中,学会打钱杆。陈璘部队开拔后,打钱杆这一舞蹈形式就在这里流传了下来。所以龙溪钱杆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了。
钱杆,是一根长约一米、粗细适当的竹杆,两头挖去竹节的一部分,将两三个铜钱为一组用金属线串在竹子被挖掉部分中间即可,一般需四组铜钱,竹子两端各两组。打钱杆,是土家人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论男女老幼、集体和个人,都可用钱杆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打出各种动作,以互道节庆和祝福。表演者手持钱杆中部,有节奏地以钱杆两端轮番击打自己的肩、背、腰及四肢,或打击地面,或与他人对打。打击时,表演者边跳边唱,气氛热烈而欢腾,铜钱在中空的竹节中相互碰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既有铿锵的金属声,又有含蓄的竹器声。打钱杆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有招财进宝、财源广进之意,是龙溪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集表演和健身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龙溪钱杆舞活泼、欢快,极富感染力,被艺术家们誉为“钱杆迪斯科”。
茨桑坳新村 现在请大家下车参观茨桑坳新村,这里因生长茨桑而得名,以前是一个荒凉的小山坡,只有4、5间破烂不堪的民房。2007年通过实施“四在农家”创建,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小区式的村寨,寨子里建有篮球场、门球场、图书室、凉亭等休闲地方。村民们出资出力共
同发展了规模达200亩的水果基地,已于2009年初见成效,总收入达20多万元。
在这茨桑坳的对面,是千秋榜新村。那里是龙溪镇为扩大集镇规模,统筹城乡发展,在2008年将“四在农家”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按照城镇的标准来规划建设,与小腮镇希望小区属于同样的类型。
工业园区:
龙溪是余庆的交通重镇,北上遵义、西进贵阳、东至铜仁、南去凯里,省道久铜钱,湄黄线在集镇处交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所以她又是我县商业重镇。
这里就是新规划的工业园区,总的占地1.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的道路、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已完工,已有7家企业入驻。
龙溪镇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前面说过的智勇双全、战功卓著的明代总兵陈璘进驻龙溪外,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为红军大部队强渡乌江、进占遵义打前哨战,他们曾1934年10月3日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天一夜并取得胜利,在这里稍作休整之后,转战于余庆、施秉、石阡、镇远、江口等县。
白泥镇预防医疗所简介
白泥镇地处余庆县城,人口较多,幅员面积较广,下辖4个社区、5个村委会,138个村民组,设立村卫生室9所。
白泥镇预防医疗所成立于2000年,由原来的白泥镇卫生院改编而成,人员编制12人,现有职工16人,主要承担着全镇防保工作,兼设门诊医疗,故称“白泥镇预防医疗所”。该防保所在2008年争取到项目资金90万元,自筹50余万元,新建防保所办公楼,业务
用房1120平方米,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
为切实加强防保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免疫规划水平。白泥防保所在新建办公楼后,设臵了较为规范的接种室40余平方米,还设臵了预检登记室、冷链室、观察室、资料室,配备8名具有接种资格的医师专职从事防保工作。为方便山区儿童及时接种,提高接种率质量,减轻群众负担,该镇还根据村级服务半径,设臵了7个延伸接种点,每月定点定时接种。在延伸接种点开展定时接种工作中,白泥防保所都派人到现场指导和督导,协助村医开展接种工作,确保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效果。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中,加强与疾控中心的沟通协作,业务能力在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
白泥镇防保在重点抓好防保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增加业务收入,弥补防保工作中经费不足的困难。目前,该防保所年收入近150余万元。
龙溪中心卫生院简介
龙溪镇位于余庆县咽喉部,地处久铜、湄黄两条省道交汇处,四周地结合部,可称余庆交通枢纽。毗邻铜仁石阡、黔东南黄平、黔南瓮安,与本县小腮镇、构皮滩镇、大乌江镇相接。全镇辖7个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海拨平均780米,总人口3.5万人。服务半径40公里,服务人口10万人左右。
余庆县龙溪中心卫生院是全市首批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卫生院,在全县连年获乡镇卫生综合考核一等奖。1992、2007年分别荣获国家卫生
部、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命名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获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项目验收通过。
中心卫生院占地5000平方米,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开设床位86张,有职工62人,2009年业务收入近600万元。院内下设防保科,有5名专职人员从事疫情管理、卫生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与村卫生室技术指导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院内建立了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集中在每月3~7日,由防保科人员与村卫生室人员共同开展接种工作。该卫生院从2000起就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实行内部网络管理,在防保工作中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龙溪镇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强防保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规范业务工作的开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余庆县疾控中心简介
余庆县疾控中心是在2004年4月撤消原县卫生防疫站改而成。中心设有办公室、卫生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科、流行病科、慢病科、质控办等7大科室,内设预防医学门诊,还建立有支部、工会、职代会、妇委会、药事委员会、物资采购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中心编制38人,现有职工38人,其中在编在岗35人,聘用人员3人。在编在岗35人中,本科11人,大专13人,中专及以下12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平均年龄37.6岁,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较轻、职称水平较为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近年来,余庆县疾控中心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狠抓业务能力建设,使中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我县作为流调点,流调推算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775.80/10万,是一个结核病高发地区。经过近十年的工作,全县结核病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逐年下降,分别为294.93/10万、252.84/10万、185.54/10万。该中心2006年6月获得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免疫规划工作逐步规范,硬件环境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全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近4年来无麻疹病例报告。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成功处臵了发生在我县的甲肝、霍乱、炭疽、甲流感等重大疫情,有效处臵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有很大提高,在疾控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项目达98项,加上临床检验项目,总的检验检测项目达到124项。卫生技术服务范围和能力得到不断拓展,于2010年通过了职业预防性体检资质认证。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并积极融入到我县“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中,在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改变群众良好卫生行为,有效预防疾病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校舍建设现场会解说词
校舍建设现场会解说词
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白石坳中心小学
胡晓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春风拂柳千条绿,瑞阳送暖花开艳。值此祥和欢乐之际,我校又一次迎来了全县中小学校长的光临。
我校是英山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也是全县唯一一家留守儿童全托寄宿制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下,在学校“求生存,谋发展,抓特色,创品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全校上下一致努力,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校容校貌日新月异,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寄宿特色日渐彰显,品牌形象逐渐形成。2008年2月,副省长郭生炼、市长刘雪荣来校视察时,对我校“倾情办全托,以爱促成长”的作法给予了较高评价。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布局调整后的绿化新区。2004年至今,学校致力于校园绿化环境的优化,先后投资近4万元,建花坛240米,购苗木3200棵,投工400多个,运土肥160余立方。通过新栽和调整等方式,使校园绿化展现出格调新、品种齐、规格高的新局面。这两个花坛是由红叶李和金边黄杨拼成的东风标识图案,寓示着东风惠我校,校运昌隆。
——如果说校园绿化展示出的是我们白石坳小学春意盎然、蒸蒸日上的新气象,那么这里正在施工建设的5200平方米硬化大操场,更体现了我校正向规范型、现代型校园建设目标迈进的大跨越。2008年2月,温泉教育总支果断决定:投资65万元,从根本上解决我校操场积水、扬灰的落后局面。学校在手无分文的情形下,硬着头皮,挺着腰杆同华安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并于3月6日动工。目前,硬化完成了一半,预计7月底,塑胶、人工草坪可以全面完工。
——各位领导,前边正对校门的这栋欧式建筑,是我校自筹资金120万元,于2005和2007两个着手兴建的学校综合楼。面积2100多平方,古朴典雅。北边第一层是学生食堂,配有高规格的不锈钢餐桌,并安装了大彩电,进餐环境高雅。我们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南侧是学生的教室,门前的五星评比,促学生行为规范,室内的文化布臵具有班级特色,有的是“五彩乐园”、有的是“飞越梦想”,有的是“超越自我”不尽相同,代表班级思想文化。在楼梯的转角处,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温馨提示语和名言警句,让墙壁能说话,做到“一景一点都 育人,一草一木都含情”,和校园的整体布局遥相呼应。第三层是学校大礼堂、多功能报告厅,我们这个报告厅是去年投资10万元装备的,配有高级舞台灯光、音响,也是我县唯一一所有多功能报告厅的农村小学,可以一次容纳00名学生的集会和观看节目。第四层是学校服装培训中心。
——我们现在来到了综合楼的北边,实验室、图书室、仪器保管室都集中在这里。这是2007年秋完工的学校办公楼,将新、老教学楼连为一体,每层两联,三楼是小会议室和校长室,会议室里有我们的小型展览,尽管材料不多,但他是我校师生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的一个缩影。二楼是教导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全托留守儿童的寝室。全托的管理由全托部负责。二楼是男生寝室,三楼是女生寝室。每层都设有档次较高的洗漱间。目前在校全托生74人,分布在1—6年级,他们来自全县的11个乡镇和周边地区,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全托部创建以来,为外出务工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的作法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郭副省长来校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赞扬。
——大家看到的坐北向南的这栋楼,是学校的老教学楼。建于1984年,是英山最早的一栋教学楼,2006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学校领导于2006当年投资14.8万元对前阳台进行大改造,并进行了外墙装修。目前五、六年级教室、微机室都在这栋楼上。
——幼儿园是我校的生源基地,也是创收基地。在园幼儿400多人,9个教学班,教职工20余人。每年为学校输送新生120余人,创收效益16万多元。
各位领导,白石坳小学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指导,白石坳小学的壮大更离不开您的扶持与帮助,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再接再厉,把白石坳小学办成英山县乃至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2012.4
第三篇:绿色学校建设现场会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在我校召开“绿色工程和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既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推动和指导。在此,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校1971年建校,现占地96亩,绿化用地35804平方米,绿地率百分之52%,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拥有草坪8553平方米,灌木9445棵,滕类170株,乔木1740棵,学校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花园式学校、市级绿色工程学校等荣誉称号,正在昂首阔步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简介,中楼梯至停车场路段)
这是我们学校的“绿色停车场”,充分利用了法国梧桐树冠大,树叶繁茂的特点,给车辆起到了良好的遮阴效果,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效果更为突出。
每种花草树木都刻制了小牌,介绍了该品种的原产地、习性等。(停车场路段)
停车场的南边是我们今年开辟的“柿子园”,与柿子园斜对的是“苹果园”苹果园的东边是“桃园”;,另外在靠近南北路的地方还种有一趟石榴树,明年的秋天我们的果园将会果实累累。
果园的东边小屋内是花了5000元钱打的砂管井,装有潜水泵,每小时能浇灌1亩左右的地块,给绿化苗木和实践基地的用水提供了保障。
(果园路段,停留时间略长,体现我们的创意,以及在绿化方面的经费投入)我校现有实践基地三个,分别是“育苗基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乔木基地”,现在看到的是“育苗基地”,去年冬初我们工作人员完全靠自己动手扦插了2000多棵月季苗,今春即将派上用场,移栽到校园的角角落落,若是购买这些月季苗至少要花3000元,我们就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巧花钱办好事”的原则,既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又起到了绿化的作用,明年将加大月季育苗基地的面积争取外卖为学校争创收入,这个坑就是为扩充月季育苗基地做的前期准备。
(月季育苗基地段)
再往南走就是我们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每班一块,完全是由学生动手,劳动实践课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栽种、管理,种有大蒜、菠菜、油菜等,每当课外活
动时间学生争先恐后的来浇水、施肥、提苗,基地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了他们的乐园,当然我们勤工俭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于学生基地管理也制定了评分标准,从栽种、浇水、施肥、成活率、效益等各个环节对班级进行量化评分,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
(小石板路上介绍前两方基地)
再往前,路东这方是“乔木基地”,我们在2004年春季利用楼南8亩空地栽种了802棵法桐,包括幼苗运输、耕地、施肥浇水在内每棵成本在12元左右,当年投资10000元,法桐树具有树冠大,树叶繁茂,吸尘性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是城市行道绿化的优选品种,所以在市场上比较抢手,现在平均每棵价值70元左右,仅6年的时间,净效益4.5万元,对于弥补农村中学经费相对不足的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几天我们已经卖掉了一些为学校争创了收入,校园内移栽了40棵,一分钱不用花,节省了绿化资金,各位领导所在的县市若还有需要的话可以与我们联系,详细价格和联系方式可以登陆我们的网站进行查询。网站地址可以实名搜索“高唐县赵寨子中学”。
(介绍法桐基地的突出效益)
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这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地面积有3650平方米,对于这一区域的规划布局我们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栽种的品种多,品种全,可供学生观赏辨认,主要有:日本樱花、紫叶李、龙爪槐、雪松、塔松、百日红、木槿、紫荆、黄杨球、冬青、苦楝、垂柳、黑杨等不少于20种绿化品种,种有8方草坪,品种优良,高大的乔木与郁郁葱葱的小草相映成趣,处处呈现出浓浓绿意和无限生机。
用于行道遮阴的主要采用了高大伟岸的杨树,魁梧的垂柳,还有苦楝,炎热的夏季漫步在我们学校林荫路上丝毫不会感到烈日的无情,龙爪槐在夏季也会像一把把遮阳伞,学生坐在下面的草地上休息、看书非常惬意。(两楼之间的东西路上)
开花的品种主要有木槿、百日红、樱花、迎春、海棠,还有常青的品种像黄杨,冬青等,整个校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正值迎春开花,在南北路上一开始介绍开花品种)
我们学校把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坚持让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教育”,利用学校东墙修建了文化长廊,有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构架出赵寨子中学独具特色的景观,时刻对学生进行着德育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我们不失时机的开展了“古诗文朗读比赛”,让学生秉承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楼前有雪松、塔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它们体现出的坚韧与刚强也每时每刻的对学生进行着感染,还有苦楝时刻提醒着学生“勤学苦练方能成才”
(走到中楼梯)
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绿色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我们开发了课程,利用现有资源,实施“绿色”教育。
在教学上,环境意识教育入教案、进课堂;在课外活动上,政教处开展“弯弯腰,捡出一片洁净”、“文明活动月”、等经常性活动。
我们不断的通过义务植树、移栽花草等活动培养师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校园不单单是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地方,还是师生休闲的场所。
今后我们还将在花草品种的选择上,在绿化的整体设计上追求和谐统一,气韵生动,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共存,在基地的开辟与管理上更讲究实效,争取使基地的收入更加突出。
“敬业尽责、团结实干、学习创新、主动发展”是我们全体教职工的指导思想,“重责任、比奉献、用心去爱;重修养、比品行、用心去带;重学习、比素质、用心去做。”是我们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指南,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是我们的近期奋斗目标,相信我们学校在以张正义校长为核心的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们的绿化美化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能给我们留下您宝贵的意见,以便于我们的绿化、美化工作再有新高。解说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到来。(到第一个月亮门现场会结束)
第四篇:加强疾控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心核心竞争力
加强疾控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心核心竞争力
江西省疾控中心
在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和厅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按照省卫生厅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做好基线调查分析工作。按照省卫生厅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中心成立了卫生服务能力领导小组,由中心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对照目标要求,查找不足,进行目标任务分解,确定工作进度,并逐一落实责任人员,使每个指标落到实处。参照《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中心及时制订并下发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工程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建设任务,特别强调做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线调查分析工作,抽调专人,对全省疾控用房、设备、技术、培训和管理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线资料。
二是争取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谢茹副省长、胡幼桃省长助理兼财政厅厅长等省领导,国家卫生部李熙组长、国家CDC沈洁书记、杨维中副主任等有关领导先后20余人次来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2008年8月,谢茹副省长率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到中心开展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专题调研,省卫生厅李利厅长等有关领导随同指导,谢茹副省长充分肯定中心加强能力建设的有关举措。同时,强调了各级政府及财政要加大对疾控事业的重视和投入,进一步加强卫生
服务能力建设。同时,中心不断加强和卫生厅、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的沟通,加强与中国疾控中心和周边省市联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今年争取到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经费2120万元,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1400万元,分三年划拨,今年到位463万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80万元,用于添置仪器设备。在厅领导的支持和呼吁下,其它解决的还有:日元贷款利息2008-2012年予以免除,防疫津贴标准提高,信息网络维护费用从无到有,食品安全应急已解决经费80余万元,同时,中心实施新苗临床试验基地和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分别获得经费100万元和40万元。
三是加强考核培训和技术指导。中心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目标手册,完善考核细则,使每项目标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积极响应,将能力建设与民生工程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和绩效评估工作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疾控工作的开展。制订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职责和内容,完成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率达70%的任务。依托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远程医学教育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能力考试系统网络,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动态监控,建立联席会议、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制度,实时评价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研究解决能力建设进展中存在的困难。
四是加强科研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中心申请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申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申报省科技厅项目6项,申报省卫生厅重大科技项目3项,省卫生厅普通科技项目24项,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77%。中心申报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经过多次论证,已获批准,该项目是我省卫生系统迄今为止申报的级
别最高、金额最大的科技项目,项目正在有序启动。2008年新招进硕士研究生6人,通过严格内部培训,要求每科所必须做到每周一讲,业务人员必须做到每人一讲,不断提高岗位人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有1人被省厅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继续实施课题申报激励机制,加大课题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促进我省防病工作的不断发展。
五是加强中心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中心党政主要领导调整后,励精图志、奋发图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加强OEC管理和督查,理顺业务往来关系,明确分工和职责,细化卫生服务收入分配方案,自行控制成本,优化用人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方式,做好干部配齐、交流工作,全年共有16名中层干部履行新职。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推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资金使用规定,把好资金审批权限和程序,认真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和国际合作项目执行工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六是完善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中心十分重视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认真做好实验室认证整改工作,在实验室制度建设、体系管理、检测质量、数据校准等方面下功夫,完善检验检测功能,进行实验室认可扩项,扩充214个检验项目,进行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研究。改造现有业务用房,增加实验用房面积,改善实验用房条件,增添更新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满足各项实验室检验工作的需要。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龙头,增强科技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作为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抓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通过2-3年的不懈努力,抓出成效,达到工程建设目标,使中心真正成为全省疾控工作业务指导中心。
二是做好绩效评估工作。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抓手,促进中心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主动按照绩效评估的理念去开展和指导工作,将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具体明确为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三是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工作覆盖面,提升业务技术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经努力争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卫生部及有关单位,省卫生及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确保卫生服务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是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重视提高人员的分析评价能力、政策制定/项目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的培训,改变现在专项工作技术培训较多,综合能力培训匮乏的培训模式,注重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
五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行OEC管理,实行日清日毕,强化疾控规范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是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深入学习《食品安全法》,加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应急检测体系,提高应对食源性、水源性疾病及不明原因化学中毒的应急检测能力,保护居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和人才培训平台立项,以扎实落实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人才保障工作,为全省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
七是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加强各类各级项目/课题的申报、督导与检查的力度,形成管理机制,积极协调并解决项目/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问题,确保科研课题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计划新增人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硕士48人。继续选派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时中国疾控中心及有关单位进修学习,开展疾控系统内部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收集整理典型的现场流行病学案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2008年至2010年确定5至10名学术带头人及后备学术带头人。2008年至2010年,使全省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分别达到40%、70%和90%的目标。
第五篇:疾控建议
疾控建议
“非典”过后,人们对预防疾病发生,保证生活质量的认识空前提高,政府也提出了“协调发展”的策略。创建“小康”社会,就是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作为省会的太原市,率先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1、准确定位,理顺体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放到相应的位置,不断加大投入比例,使其与省会城市疾病专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各级政府必须为公共卫生事业买单。要想“率先”发展,需先打牢基础。
2、着眼社会、服务公众。以改善和保障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政府应积极支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大力开展疫苗注射、消毒杀虫等公众卫生服务,正如消灭“脊灰”是政府的承诺,计划免疫是政府的责任一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疫苗和消杀药品投入防病一线,推广应用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3、强化监测,健全预警。疾病监测是预警的基础,因此,必须提高疾病监测水平,各种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人群对不同疾病的免疫水平及抗体血清学检测;虫媒抗药性监测等等。只有确实提高了疾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才能快速准确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及时做好防病的准备工作。
4、防有重点,集中优势。加强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痢疾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尤其是对不明原因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处置水平,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
5、突出健教,优先健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廉价、最有效的防病手段,在太原市应尽快健全立体化多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网络,面上是各级各类公共煤体,基础是社区和居民,使广大市民的健康意识和防病知识在短期内快速提升。
6、生命统计,重中之重。作为省会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人口众多,构成复杂,必须建立生命统计系统,为防病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如死因监测系统,在民政局和公安局配合下,收集人口中的死因资料,进行死因顺位分析,追踪我市疾病策略变化情况,为科学防病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慢病监测,快速跟上。面对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双重压力,我们不能忽视防治慢性疾病工作的紧迫性,逐步开展对肿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我市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8、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想适应飞速发展的防病工作需要,必须快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这是我市疾控专业“率先”发展的限速点。因此,必须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能适应现代防病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防病机构中,也能使原有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同时,强化在职教育和培训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