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0: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内容摘要:涉枪犯罪属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因此类案件危害着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故其在普通刑事犯罪中属于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也是我国刑法历来打击的重点。

关键词:涉枪犯罪 涉枪案件 公共安全 司法部门 正 文:

涉枪犯罪属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因此类案件危害着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故其在普通刑事犯罪中属于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也是我国刑法历来打击的重点。可见,涉枪案件已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缉枪治爆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涉枪涉爆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一、涉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打击整治,全国持枪犯罪、爆炸犯罪案件连年下降,持枪犯罪案件从2000年的近5000起下降至2011年的500余起,爆炸案件从2000年的4000余起下降至2011年的200余起。2011年,全国持枪犯罪、爆炸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6%、39%,是历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

从近年来审结的涉枪犯罪案件的具体情况分析看,目前涉枪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由邻里纠纷引出涉枪犯罪。

涉枪犯罪案件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现,往往都是因为被告人的其它行为而引发涉枪犯罪案件。如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由于被告人非法持有的枪支多为自制枪支,只要被告人没有使用,就不易被发现。

2、恶势力团伙犯罪中持枪作案现象偶有发生。

恶势力犯罪团伙成员中不乏有惯犯、无业人员,枪支、弹药就成为他们犯罪的工具。这些犯罪分子非法持有枪支是为了“撑门面”、逞威风,便于在其他的犯罪中更大胆,更有助于他们顺利实施犯罪行为。

3、涉枪案件的枪支多为自制枪支。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枪支、弹药管理,警用枪支、弹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严格,不易流失。因而,犯罪分子所持有枪支则主要是自制枪支。

4、通过互联网买卖枪支现象突出。

通过网络购买枪支的方式主要有二类,一类是通过淘宝网等在网上商铺购买;另一类是利用网上论坛、聊天工具发布购枪、卖枪信息,私下联系购买。

5、犯罪嫌疑人多有前科劣迹。

6、犯罪目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售卖牟利、使用防身、收藏爱好等方面。如犯罪

嫌疑人程某伙同他人,非法改造发令枪,期间程某分两次将4支改造后的发令枪卖给河北省一小商品市场摊贩赵某,案发后从程某处起获该种枪支13支。如李某非法持有枪支案中,李某枪支爱好者,从2008年至2011年间其基于“收藏、鉴赏”的目的先后购买了9支仿真枪。

二、涉枪犯罪的发案原因

1、安全意识淡薄,对涉枪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治安隐患性认识不足。涉枪犯罪属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刑法意义上的危险犯。大部分涉案人员在涉枪物品的运输、管理、使用过程中,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殊不知,枪支并非寻常之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涉枪犯罪绝大多数发生在偏远农村,社会治安相对薄弱,涉案人员多为文盲、半文盲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们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加之普法宣传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群众对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涉枪方面的司法解释了解甚少,对涉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够,许多人认为那些能制造枪支、爆炸物的人是能人,是靠自己的手艺赚钱,买卖枪支、爆炸物是做生意的一种形式,而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周围的群众对此也有同感。因此,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在利欲的驱使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历史遗留问题。涉枪犯罪多发生偏远农村。经调查,这些地区在解放前就有民间造枪、造炸药的历史,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农民有相当一部分人懂得枪支构造和炸药的配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且造枪和炸药的工具简单,成本较低,原材料也容易寻找。随着改革开放,这一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制造枪支、炸药为手段来达到致富的目的。解放后,虽经多次收缴,但仍有部分枪支流散民间。

4、群众对涉枪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在持枪类犯罪中,许多嫌疑人基于兴趣爱好而购买收藏仿真枪,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反映出对枪支管理问题的社会宣传教育在普及性和深入性上存有不足。

5、枪支多为“地下”交易。上述案件反映出,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买卖、流转枪支:一是通过旧货市场、小商品市场暗中交易;二是通过网络邮购,部分网站对用户网上交易的监管不足,致使网络成为仿真枪交易的重要媒介;三是嫌疑人通过熟人关系私下进行枪支买卖、赠与、出借等活动。

6、物流、快递公司对承运物品审查不严或疏于审查为不法分子买枪卖枪提供了便利。在网络购枪案中,嫌疑人通过网上交易后,均能顺利通过物流、快递公司收到所购仿真枪支,快递公司为经济利益放松对承运物品的审查在客观上对涉枪类犯罪提供了帮助。

三、进一步打击涉枪犯罪的对策

2011年,我国持枪犯罪、爆炸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6%、39%,是涉枪涉爆犯罪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实践证明,对枪爆物品实行严管严控,坚持专项整治与整体防控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精神,也充分体现我国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是有效预防涉枪涉爆犯罪和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升级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要充分认识严防严打涉枪涉爆犯罪的极端重要性,统筹整合各部门、警种资源,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整体作战优势,坚决防止枪爆问题蔓延,坚决防止枪爆问题与其他违法犯罪问题合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重特大涉枪涉爆案件和事故。

1.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落实“加强领导、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堵源截流”的工作思想,巩固和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健全和完善“禁枪”法制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扎实落实各项“禁枪”法制宣传措施,调整完善禁枪法制宣传工作思路。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契机,向群众宣传有关“禁枪”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与地区组织的联姻结对帮扶活动,加强犯罪多发地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控制面,查市场,捣窝点,使涉枪犯罪没有容身之地。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普及涉枪政策法规,激发群众检举揭发涉枪违法犯罪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对涉枪犯罪的综合治理。

2.司法机关要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加大打击力度,给涉枪犯罪分子沉重的打击,实现根治枪患的目标。同时严格把握政策与法律的界限,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定罪重刑,使涉枪犯罪分子在法律的框架内受到应有的惩罚,体现法律的权威性。

3.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财产刑,彻底剥夺被告人犯罪所得和断绝其再次犯罪资金来源的问题,统一相似案件的量刑标准。最高法院应加强相关的司法解释,如犯意引诱如何解决等等,以便于操作。

4.司法部门之间要相互沟通协调,逐步解决司法实践中涉枪犯罪证据不够扎实,有些案件侦破时取证不足,遗漏关键证据,有些书证材料过于简单笼统,无法反映案件全貌,有些作为证据的物证不能移送审判机关且没有下落不明等问题。注意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枪支零部件来源的线索,只有发现枪支零部件来源的线索,堵截源头,黑枪才能彻底铲除。

5.建立情报防控体系。针对近年来情报防控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人员,充实力量,发动各方面积极参与,加大情报防控力度。加强对旧货市场、小商品市场等易进行地下枪支买卖场所的监督与检查,做好涉枪情报信息的搜集处理,对有前科劣迹人员特别是具有涉枪类犯罪前科人员的加强管控;加强对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等流通行业的监管。严格规范物流公司、快递公司对邮寄物品的查验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切断枪支等违法物

品流通的渠道。

第二篇: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为建立健全法院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处理涉诉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日前,京口区法院对本院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特别是当前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当前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

1、信访总量居高不下,越级上访增幅较快。2004年1月至11月,我院共接待群众申诉、投诉性来访324人次,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现出越级上访增幅较快的新特点,仅进京上访就达7人次,同比上升了50。

2、信访老户痼疾不化,闹访、缠访和暴力上访呈上升趋势。一些上访户将缠诉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为满足自己的过分要求,天天上访,到处上访;少数无理上访老户,为达非法目的,上访时大吵大闹,甚至以自残、自杀相威胁。更有甚者,采取暴力伤害他人,危及接访人员人身安全。

3、群体性诉讼来访增多,诉前信访工作压力增大。此类信访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安置、企业破产、劳动保险、涉农纠纷等领域。

4、上级法院交办案件增多、交办力度不断加大。中央有关部门和上级法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辖”的原则,将一些越级上访的案件直接交基层法院办理。今年来,共接受交办信访案件13件。

二、当前涉诉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

1、企业改制、破产涉及到的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在企业改制、破产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在出售、产权转让、破产的过程中,对原有职工的安置工作未能妥善解决,或者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劳动保险、医疗保险费用等,引发职工群体上访。

2、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在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过程中,一些地方违规征占、买卖土地,补偿标准较低,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拆迁户不能及时回迁,房地产开发商损害住户利益等问题引发矛盾,而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审理、执行难度均较大。

3、涉农案件矛盾加大。少数村民小组违背民主议定原则,发包的随意性较大,或将村集体的土地、资产低价发包,或违反法定程序随意调整原承包土地,或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提前终止承包合同等。

三、涉诉信访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冲突加剧,各种利益关系此消彼长,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民法院事实上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沿,作为基层法院,更是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之上,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成了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担负的一项十分重要职能。

2、信访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一些信访人员在与政府、单位、他人等发生纠纷后,来到法院后要求解决问题,又不想打官司,将应当由政府解决的矛盾推向法院,增加了法院诉前信访的压力;一些案件当事人不是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故意放弃上诉权利,想利用上访等非正常手段引起领导重视改变对自己的不利判决。

3、一些行政部门未能依法行政,或是行政程序违法,或是处理结果不公平,引起群众诉讼;有些案件难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引起当事人的上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中,政府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能充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引发矛盾。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后,矛盾转移到法院。

4、对个别上访人员一味迁就,上访人尝到了甜头后,不断提出非分要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变本加厉,到处上访、闹访、缠访。极少数上访户在要求得到满足后,还到处怂恿其他上访户,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极少数法官因审判作风不够严谨,工作疏忽也引起了少数当事人的反感。

四、减少和化解涉诉信访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意识。每一名审判人员都要树立大信访意识,充分认识到信访无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好每一件案件,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注重化解社会矛盾,不能因法院的判决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引起恶性信访案件的发生。

2、加强调解,注重疏导,做好判前判中判后的服判息诉工作。在过去突出庭前、庭中调解的基础上,开拓思路,走出案件审结法院工作就结束的误区,将调解工作延伸到判决后,着力做好判后息诉工作。对当事人不服判决的,详细询问对哪些问题不服,有何理由,再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法院判决的道理,或者通过沟通使他们接受判决,不再缠讼,最大程度地减少申诉、上访。

3、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做好初信初访接待处理工作。对初访案件,法院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得推诿、延误时机。对在办案件或者未经复查的已结案件,初次来信来访的,一律由原审判部门直接处理,在确定的时间内接待来访者或给来信者复函;全面推行原审承办人法律释明制度,凡裁判生效后一年内,当事人提出申诉的,由原审承办人负责法律释明工作,并要填写《释明情况反馈表》交立案庭。

4、构建科学、合理涉诉信访工作制度。一是建立申诉复查制度,在立案时建立申诉程序告知制度,复查中要强化公开性和公正性,推行公开听证制度和合议制度,每个驳回的案件都要有服判息诉工作记录。二是完善信访工作会办商办制度。加强与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的联系,全面建立同党委、人大、政府等部门的会办、协办制度和定期联络制度,形成“法院管稳定,地方管稳控”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三是加强信息通报制度。将涉诉信访,特别是重大信访事件及时向上级法院和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法委通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5、保护合法上访,防范控制无理上访,打击惩处违法上访。对合法上访的,应当依法纠正。对于无理上访,应当加强教育说服和防范控制。对于违法上访的,不能一味迁就,应当依法打击惩处。

第三篇: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范文)

为建立健全法院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处理涉诉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日前,京口区法院对本院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特别是当前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当前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

⒈信访总量居高不下,越级上访增幅较快。××年月至月,我院共接待群众申诉、投诉性来访人次,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现出越级上访增幅较快的新特点,仅进京上访就达人次,同比上升了。

⒉信访老户痼疾不化,闹访、缠访和暴力上访呈上升趋势。一些上访户将缠诉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为满足自己的过分要求,天天上访,到处上访;少数无理上访老户,为达非法目的,上访时大吵大闹,甚至以自残、自杀相威胁。更有甚者,采取暴力伤害他人,危及接访人员人身安全。

⒊群体性诉讼来访增多,诉前信访工作压力增大。此类信访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安置、企业破产、劳动保险、涉农纠纷等领域。

⒋上级法院交办案件增多、交办力度不断加大。中央有关部门和上级法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辖”的原则,将一些越级上访的案件直接交基层法院办理。今年来,共接受交办信访案件件。

二、当前涉诉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

⒈企业改制、破产涉及到的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在企业改制、破产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在出售、产权转让、破产的过程中,对原有职工的安置工作未能妥善解决,或者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劳动保险、医疗保险费用等,引发职工群体上访。

⒉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在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过程中,一些地方违规征占、买卖土地,补偿标准较低,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拆迁户不能及时回迁,房地产开发商损害住户利益等问题引发矛盾,而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审理、执行难度均较大。

⒊涉农案件矛盾加大。少数村民小组违背民主议定原则,发包的随意性较大,或将村集体的土地、资产低价发包,或违反法定程序随意调整原承包土地,或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提前终止承包合同等。

三、涉诉信访产生的主要原因

⒈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冲突加剧,各种利益关系此消彼长,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民法院事实上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沿,作为基层法院,更是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之上,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成了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担负的一项十分重要职能。

⒉信访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一些信访人员在与政府、单位、他人等发生纠纷后,来到法院后要求解决问题,又不想打官司,将应当由政府解决的矛盾推向法院,增加了法院诉前信访的压力;一些案件当事人不是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故意放弃上诉权利,想利用上访等非正常手段引起领导重视改变对自己的不利判决。

⒊一些行政部门未能依法行政,或是行政程序违法,或是处理结果不公平,引起群众诉讼;有些案件难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引起当事人的上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中,政府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能充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引发矛盾。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后,矛盾转移到法院。

⒋对个别上访人员一味迁就,上访人尝到了甜头后,不断提出非分要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变本加厉,到处上访、闹访、缠访。极少数上访户在要求得到满足后,还到处怂恿其他上访户,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极少数法官因审判作风不够严谨,工作疏忽也引起了少数当事人的反感。

四、减少和化解涉诉信访的对策

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意识。每一名审判人员都要树立大信访意识,充分认识到信访无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好每一件案件,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注重化解社会矛盾,不能因法院的判决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引起恶性信访案件的发生。

⒉加强调解,注重疏导,做好判前判中判后的服判息诉工作。在过去突出庭前、庭中调解的基础上,开拓思路,走出案件审结法院工作就结束的误区,将调解工作延伸到判决后,着力做好判后息诉工作。对当事人不服判决的,详细询问对哪些问题不服,有何理由,再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法院判决的道理,或者通过沟通使他们接受判决,不再缠讼,最大程度地减少申诉、上访。

⒊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做好初信初访接待处理工作。对初访案件,法院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得推诿、延误时机。

第四篇:浅析当前投诉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投诉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舒城县投诉受理中心)

自投诉受理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健全机构网络、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等措施,投诉受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及时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并成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随着社会对该项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当前如何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本文根据我县投诉受理中心近年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全县效能建设目标和要求,做浅显分析,仅供参考

一、行政效能投诉问题现状分析

(一)从投诉件的数量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我县投诉受理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和领导批转的信件73件,2009受理各类投诉和领导批转的信件56件,2010受理各类投诉和领导批转的信件41件,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经过多年整治,大部分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得到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日趋较少;另一方面,有少数群众在投诉方面存在思想顾虑,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投诉;遇到问题习惯于走“潜规则”,托关系、找熟人,甚至给工作人员好处等方式处理,不愿投诉。

(二)从投诉的性质看,咨询、求助类所占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09年,咨询、求助类投诉7件,占总数的12.5%;2010年共受理此类头8件,占总数的19.5%。主要原因,一是投诉人既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又不 想激化矛盾,遂采取求助或咨询的方式反映问题;二是有的公共服务部门在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有关政策、服务等方面,公开不及时,宣传不到位。

(三)从投诉的重点部门看,道路执法、城市管理等部门所占比重较高。2010共受理涉及公安交警、交通、城市管理等道路执法的投诉17件,占总数的41.5%。这些部门与群众打交道多,直接面对被管理或服务对象,难免由于工作疏漏被群众投诉,同时也说明这些部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执法不规范。

(四)从投诉的热点来看,仍集中在执法不规范、乱收费、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等方面。此类投诉在2009、2010所占比例分别为62.5%和60.9%,个别单位连续几年都位列此类投诉前茅。

(五)从投诉件的内容上看,投诉内容呈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此类投诉大都是因涉及多个单位部门、多个行政法规,既有历史机制方面的原因又有执行观念上的偏差导致群众办事难而引发的投诉。这就需要投诉受理机构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处理问题时应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认真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二、原因分析

引发投诉的直接原因是,个别部门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行政效能、行政执法、收费罚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对发展环境认识不到位,大局意识不强。部分行政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深刻,在制定决策、执行政策等 方面没有服从大局,就事论事,导致决策与大局冲突等,给国家和老百姓造成直接损失。例如,我县交警部门对所有进入县经济开发区的路口设臵货车禁行标志,使园区内所有企业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企业主怨声载道。这些投诉反映出来的问题,充分说明我们有些行政队伍的职业责任心极缺,对岗位责任的认识非常不够,有关直接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日常监督与约束不到位,急需加快整改步伐。

(二)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个别部门工作人员仍存在“脸难看、事难办”、推诿扯皮,甚至故意刁难办事群众等现象。如我县某局一工作人员在企业办理执照年检过程中,缺乏耐心,态度粗暴野蛮与之发生争执,并撕毁年检材料。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时候群众更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强调责、权、利的统一,而政府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作风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说明“政府权利部门化,部门权利个人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部门还很突出。

(三)行政效率低特别是行政审批许可效率不高。一是审批环节多。从部门审批的运转程序来看,逐级审批是造成审批超时的重要原因。从内部运转看,审批事项从受理窗口到业务科室再到局业务办公会,科室工作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逐级审批。从外部运转看,有的审批事项需要更高一级联席会议审定,但由于多方面因素,联席会议不能及时召开,导致许多审批事项积压时间过长。二是转报件得不到及时审批。有的审批事项县级部门负责初步审核,然后转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往往由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原因,影响了审批效率。

(四)行政执法不规范。一是滥用自由裁量权。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可以根据具体违法情形自行判断并作出处理。由于一些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处罚选择余地宽泛,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甚至滥用自由裁量权,有人没人不一样,生人熟人不一样,领导过问与不过问不一样。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执法对象处罚标准不一样,甚至同样一个问题,有的照罚,有的却全免,出现“同案不同罚”的现象,造成企业的攀比和当事人心理不平衡,引起投诉。二是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有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不能将执法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一味为了方便自己工作和完成执法任务,凭主观意志执法,甚至以罚代管。如我县交警大队不顾本县未设臵出租车上下客站点的实际情况,对出租车司机路边停车载客盲目进行处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利益驱动,导致乱收费行为屡禁不止。主要表现在:一是强行收取赞助费。个别部门存在“收费养人”现象,仍向辖区内企业和群众收取赞助费。二是个别部门将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嫁到所属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利用行政职能强制企业和群众接受指定服务、强制企业入会,通过收取服务费、会员费等进行变相收费

三、对策、建议

1、从健全制度上下功夫。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投诉中心工作职责、投诉查处工作程序等。针对当前投诉受理新形势、广大群众的新要求,建议:一是建立行政投诉回访制度。即对所有调查属实的投诉件处理完毕后,都及时对投诉人进行了回访,并针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做好善 后处理工作。二是建立对行政投诉的督查机制。即对已调查属实的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投诉件处理完毕后,还要做到对投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及时督促检查,促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行政效能谈话制度。即对于被投诉多的部门单位,投诉受理中心将与其行政一把手进行谈话,提出工作建议,要求制定措施,进行整改。

2、在解决共性问题上下功夫。针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要选题立项,开展专项治理。集中治理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乱收费、乱罚款问题;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违规执业问题。通过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投诉较多、严重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共性问题。

3、在查处典型案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执纪办案的治本功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影响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重点查处利用职权设租寻租、“吃拿卡要”案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效能案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行政机关、垄断行业转移职能谋取利益的案件;恶意阻工,干扰、损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案件。

4、在归纳整理上下功夫。要对投诉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归纳整理,并就如何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及热点问题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如2009年我们针对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大局意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制度建设、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主题活动意见》、《机关效能八项制度》等文件,全面部署、规划效能建设任务。面对日益复杂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赋予了投诉受理机构新的使命。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认可和满意程度,折射出只有从源头治本,健全法制,转换职能,加强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优化行政管理流程,畅通运行机制,才是帮助政府部门走出困扰、提升行政效能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为深入剖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日,我们组织专人,对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成因

根据司法所、镇街司法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12348”法律服务专线等渠道统计的情况看,今年1-10月份,司法所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29件,其中,宅基地纠纷46起,婚姻纠纷56起,边界纠纷23起,邻里纠纷74起,土地纠纷7起,征地拆迁6起,其它纠纷117起。“12348”法律专线共接待群众来访1631人次,电话咨询2217人次,其中土地纠纷1871起,婚姻纠纷622起,征地拆迁纠纷432起,养老纠纷310起,劳务纠纷187起,干群关系的165起,其它纠纷261起。从掌握情况来看,有六类矛盾比较突出:

(一)土地建房纠纷。这部分纠纷占总数的48.6%,此处的焦点难点问题是宅基地纠纷。其主要原因,一是村庄规划执行不严,使之抢占、强占、多占宅基地、建新房不拆旧房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由于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引起纠争。三是由于建房规格不统一,因为排水、通风、采光等影响邻里团结,发生争执,严重的可引起械斗事件。如北沟二村两村民因为房屋地势高低不同,今年雨水又多,因排水产生纠纷,双方各自纠集了十几个人准备械斗,由此产生了矛盾。

(二)劳务纠纷。近年来这类矛盾纠纷呈高速上升趋势,仅我市“12348”法律服务专线统计,今年共接待这类来访187起,占纠纷总数的4.8%,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养老保险、工伤赔偿等方面。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新建企业的增多,外来人口数量多,管理难度大。二是各企业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贯彻不得力,执行不严,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现象突出。三是务工人员本身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极易上当受骗。四是企业效益不好、职工下岗,企业改制中遗留一些问题,离岗退休人员的报酬问题等,均可诱发矛盾,激化成为上访事件。

(三)农村干群矛盾。现在村民与村干部、群众与村组织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村里的财务政务、土地使用承包及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热点问题上,因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167起,占总数的4.3%,虽然比例不高,但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错综复杂、处置困难,后果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民主,难以作到“四化两公开”,导致人民群众产生误解,二是部分地方家族意识比较浓厚,人民群众意识观念跟不上,对政府文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也极易导致干群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磨擦。三是极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大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的威信。四是村委会换届选举,由于权力派别之争,经常引发群体性的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

(四)家庭婚姻纠纷。在“12348”法律专线咨询中占16.1%,因解除婚姻关系引发的家庭纠纷明显呈上升趋势。引起婚姻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人缺乏或更丧失了道德观念,因第三者引起的婚姻破裂。二是夫妻双方经济收入出现较大差距,生活方式和志趣爱好发生差异。三是部分人感情基础薄弱,农村中仍有包办婚姻现象,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导致原有的婚姻破裂。婚姻纠纷带来的财产分割、抚养儿女及单亲家庭现象、未成年违法犯罪等,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

(五)农村赡养纠纷。因赡养问题引起的纠纷占总数10%。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够有力,不少青年人结婚分家后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二是由于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老人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赡养或虐待自己的儿女,要求依法处理的多了。三是由于兄弟、妯娌之间不团结,在分家析产上斤斤计较,在赡养老人上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互相推托,造成老年人晚年生活没有保障。

下载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涉枪案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我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单位和部门“一把手”犯罪比较突出,鉴于“一把手”犯罪的特殊性,无论在发案单位还是社会上......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

    浅析当前涉烟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前涉烟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商贸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市公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和烟草专卖稽查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烟草市场治理整顿,依......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国有企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事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2008 年 6 月 27 日 )近年来,在广西电力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仅2006年的商业贿赂案件就有4件,涉案金额19万元;大案3件,科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