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学后交探讨
“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讨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房道中心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是充分自由的个性化的过程。针对课堂教学的弊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构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个教学模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这一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这一理念下的做法,也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课改精神,学习川石中学的“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的课改经验,也实施了“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成效如下:
我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给他们的预习学案有的同学当作简单的填空题,应付了事。
2、学生学习欠主动,好生自己做自己事,不愿意帮助学困生,甚至排斥他们。学困生自己也不爱问,不爱学习,交流不够活跃,自主互助没达到效果。
3、“先学”中学生没有做到精读、品读就直接找工具书,不爱动脑。
4、小老师语言表达欠完整,“先学”持肯定态度,可“后教”由谁教呢?令人困惑?那么一下几点是我们的初浅的看法、尝试、及点滴的成效:
一、规范预习要求,为课堂自学奠定基础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阶段孩子的自学能力处于形成阶段,虽然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简单的学习方法,但是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阅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交流的效果,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要有意识的、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我校在实施“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时,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编制设计的预习学案,开展自学、思考。开始时,学生在预习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如:四年级187人,其中25人不看预习提纲,只是埋头做教材的习题;37人只是泛读课文,不知道预习方法;有8人受外界干扰,等待应付抄袭。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我们学校采取以下的预习措施: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预习方法指导,以提高预习质量,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精心设
计问题过程和方法,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鼓励学生认真预习,采取表扬、激励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困生,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为了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保证。教师要提前把预习提纲交给他们,并提供必要的预习信息和资源。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就要提供学生拜读:借东风、巧摆八阵图、空城计、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从而体会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样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不仅提高了预习质量,而且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
1、精读课文:第()课有()个生字词,请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解决。读了本课()遍,大概明白了本文所讲的大意,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与大家探讨呢?你认为本文的哪些语句最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哪些语段最值得你读,试着用你认为的情感读一读,讲一讲这样读的原因。摘抄你最喜欢的词句,试着背一背。找一找与本文话题有关的其它资料,写一写你的看法和感受。(续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
2、略读课文:读了()课()遍,概括出本文大意。你想提什么问题和大家探讨呢?你读了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感兴趣之处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3、课外阅读作品:记文章名称:《》。、你是怎样找到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的?(上网、站名;书店、图书馆;„„)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看法或建议?还有“回顾拓展”、“单元整组课文” 等。以上学案只是从思维层面宏观而谈,具体到文本,还需根据重难点进一步充实学案内容。
充分的预习是课堂自学的基础。新课程小学高年级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全面阅读、对比了解、查找资料的,也就是说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学得全面、学得充实。例如:《怀念母亲》一课,课前安排了课外阅读促进课内理解。大部分学生对季羡林先生感到陌生,而本文情感深沉,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此课前,我安排学生拜读了《留德十年》《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重点了解季羡林先生成长过程。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体会当时作者的感情有了更好地帮助。这种全方位学习资料的预习和准备也是很重要的。通过以上预习学案的例举,孩子们就知道要自学些什么。有了目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自学效果也会更好。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整个课堂 2
预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生小组之间观察、答疑、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全班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小组中的疑难可请其他小组的小老师帮助解决。针对目前班级学生数多,学困生面广,教师只能照顾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让他们不输在起点上,除了教师及时帮助,还给每一位后进生配上“一对一”的小老师,做到一个也不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交流的平台。
3、以小组长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对于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是乐于表达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一大难题,为了改变他们长期养成的只“听”不“说”的习惯,我们通过学生小声试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互说等形式,每个形式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形式在课堂中能说出“我认为,我发现,我还有补充”等这些语言,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用自己标准的语言影响学生,使他们语言有条理,有逻辑,表达更充分。
二、培养“先学”习惯 为课堂文化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先学”习惯,具体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实验的开始阶段,应先有一个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重点是教会学生思考理解课本的字、词、句子。例如:《自然之道》的学习,可抓住重点语句,结合事例谈谈读后的体会,并体会一些情感丰富的词语,如“极不情愿”“颓丧”“悲叹”等等。课后布置了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在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内容之后,再考虑活动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例如教学《全神贯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多读从读中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通过两、三周甚至一个月的培养。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教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它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导学案”引导阅读思考理解课本内容,要求学生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并尝试课本的例题或课后练习(老师要事先把课本的练习或问题当成作业布置),上课时发动小组成员互查互改,教师重点抽查。例如:学习《中彩那天》,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母亲所讲的话和描
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认真读读,体会父亲的矛盾心态,懂得父亲是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从而体会其品质的高尚。课后“小练笔”是借助想象进行练笔的内容,它既能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其想象能力。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通过
一、两个月的引导。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这个阶段老师要把课本的练习或问题当成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课本后独立完成。其次,小学生学习不够自觉,学生回家不主动看书,不“先学”的问题,可以尝试把课堂时间分为两段:
第一阶段约25—30分钟,由学生小组互相检查前一天晚上的“先学”情况,互改“先学”作业,讨论“先学”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小老师”或教师帮助;接着当堂作业练习反馈,最后师生归纳小结。
第二阶段约15—10分钟,主要由教师提出“先学”要求,点拨课本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布置课本相应的作业、练习或问题,让学生回家“先学”,解决学生现有发展区问题,从而课上课下形成“循环大课堂”。
三、有效指导训练,为课堂高效奠定基础
所谓的自主课堂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教得好可以点石成金,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的高度;教不好学生听了索然无味。因此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矮化师高,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本互动。要让学生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第一,发给学生导学案(学习目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预习目标。由小组交流讨论来完成预习目标:重点字词;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字等;连词成句,这些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拓展。导学案可以以小纸条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在学案上由具体目标细化到具体问题。质疑解惑。包括对难句、重点句的理解,通过对文章的研究产生新问题。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课前,首先可以展示世界各大城市的图片:富士山、长城、故宫、威尼斯„„然后,交给学习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文中是怎样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小 4
艇的作用很大,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的关系?
第二,重点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先学,再小组互助,教师相机辅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分组合作时,许多人认为把任务分到各组,每组织负责一部分任务,就会学习得不够全面,我们曾有这样的疑惑,课上即使是老师把目标内容讲给学生听,讲得再怎么全面,学生也不是全部都能掌握的,改成学生讲,效果也不会比老师讲得差。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通过小组的学习讨论,孩子们懂得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还学会了三个比喻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我还让孩子们表演船夫的驾驶技术,他们很快就理解“纵横交错”的意思,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及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由小老师来展示学习成果,事实也证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有针对性地让小老师展示学习成果。特别要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学习成果展示,在课堂上,学生沉默,不是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的想法和自己的见解,而是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展示机会,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又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让孩子们解决了学习目标中预设的问题,还让他们模仿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示了自我,既能广取他山之石,又能感受成果,体验快乐。
第四,以《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作业批改为突破口,着手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课后练习,组织引导小组成员互相批改,小组成员互相批改课练习后,交流各组作业情况,先是请组长做示范,汇报全组作业状况,然后是副组长,进行个人台上的发言训练,与此同时,针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及时礼貌、善意、诚恳地指正。这样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于能主动的学困生来说,也会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第五,以自读课文《索溪峪的“野”》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组长安排组员发言顺序及发言内容;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互相问问题,或考一考其他组组员;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正是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 5
课堂上能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神饱满、自信专注;使得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使得学生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
四、培养小老师,为自主课堂奠定基础
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小老师”的培养,起初学生在讲台上总是扭扭捏捏,不够自信,语言不规范,时常说了上句,下句不知道说什么,“小老师”都这样,下面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也被磨灭了。经过反复的推敲以及不断的反思、实践、再反思也积累了一些适合培养小组长的有效方法。
1、寻找对象,帮“小老师”进入角色
首先,发展班级里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第一批小老师,并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定小助手后,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小助手多观察教师上课的一言一行,多带领他们开展完成一些任务。其次,指导他们如何督促和辅导后进生,如:六(3)班的左炫妍、范伊洋、王淑敏、雷杨捷等小老师,他们能力强,素质高、胆大心细,她们不但能管好本小组学生的纪律、学习,还能根据老师所给的导学目标,在小组上先把问题解决了,再向全班回报。更重要的是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有重点的帮助辅导学困生。各个小助手都能较快地适应自己的职务并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通过摸索,总结得失,积累了工一些作经验。
2、启用“小老师”就要信任“小老师”
启用小老师,让有能力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彻底体验一番当老师的感觉,我们需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身体里到底蕴藏着多么大的潜力,我们是难以想象的。我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有足够发挥自己潜力的空间。在教学《鲁宾孙漂流记》,首先让小老师根据导学目标上台分析、讲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当老师能把课讲得多么好我们没法保证,但站在讲台上真正体验做老师的感觉给他们心灵产生的触动是其他教育措施难以匹敌的。
3、“小老师”需要“导师”的适时点拨。
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教师应适时点拨,做好“导师”工作。学生知识面毕竟有限,课前课后都需要我们老师的适时点拨。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 6
课有时描述不是很精准,这时候就要发挥我们的“导师”作用。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老师“导”,我们需要选择适当课型让学生讲。以前老师带着微笑上课,现在带着温馨的微笑听学生讲课。这种自然流露微笑,是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信任,会增强他们上好课的信心。“小老师”由于紧张而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口误,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适时提醒。如果我们在给学生点拨时仍然站在教师角度,不仅起不了点拨作用,反而会加剧“小老师”的紧张情绪,这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4、发挥“小老师”的辐射作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小老师们已经比以前更能说了,说得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表现得也更大胆了。其他的学生似乎都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想积极的表现自己。现在,班上的“小老师”已有最初的四名逐步发展到八名,他们都能够胜任“小老师”的角色。每天早上都有一名“小老师”进行晨读指导。每节课前5-10分钟,也有一至两名“小老师”进行课前的复习。而老师们则坐在讲台下,用心做孩子们的学伴,和他们他们一起体验学习中的无尽快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在新课改实验的道路上,要学习、要摸索的东西还很多。自己的成长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这种教学模式,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走一些弯路,不过我们坚信,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中才能有进步,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新学期以来,我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掀起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还在学习、模仿并努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大家都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下面我主要从环节、优点和注意事项等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体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步是“后学”,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经验的精华。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
(三)老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1)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
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2)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要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要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功夫在课前)3.要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3)当堂训练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带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关键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我校正在进行的学先进模式,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有收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双领”“四清”的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本 文’内 容摘 自www.xiexiebang.com中 国 教 育资源 网。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通过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我今后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幕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以下几点对我有所启发: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
最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生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的课堂效率一定会提高。今后我要结合永威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提升我的课堂。我相信我也会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很多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的时候,却吃惊的发现,孩子原来对学习活动本身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象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节,我既没有精彩的情境创设,学习作任何旨在引起学习兴趣的引入,直接点明了课题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学前我只是交代了自学内容,简单说明了自学方法(板书出来):先结合学习目标看书,再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写在草稿本上),时间是十分钟。按照我以前的观点,这十分钟学生不想学怎么办,班上那么多学生厌学,他们怎么会自觉的去学习呢?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过分不相信孩子,课堂上,学生们学习得极其投入,我留心了,除极少数学生略显不够积极外,都在积极的自学,做练习题。有的学生将不懂的地方划上了记号,有的学生举手向我请教,有不少同学忍不住相互交流讨论起来,甚至 出现了争论。虽然教室里并不是那么的静,但我留意,真正在讲闲话的却几乎没有。学生自学时,我不时的俯下身关注他们的活动情况,不时的当众表扬一些学生的做法,还要不时的解答学生的请教,这时,我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本节教材的主要难点与困惑,这种当堂“二次备课”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为下一个教”打下了基础,因为多数学生已学会的根本不用再罗嗦着却讲了,只需要帮学生解决感到困惑的地方。所以一节课中,我几乎没有象以前那样系统的去讲解,而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却很理想,学生的学习讨论十分积极。师生质疑答疑阶段气氛出显得相当的活跃。所以我就感到多数学生厌学,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目标、缺乏上进心,怕困难,而是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的思维、表达等过多的被老师所“霸占”。而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过程、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原来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并不讨厌,相反,他们却很有兴趣。另外,当堂批改学生课堂练习本是一种简单朴实的好方法。因为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争着能让老师当堂批改,这样做有利于刺激他们当堂练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兴趣环节的“的有无还跟学习难度、学习基础有关。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学习严重脱节,他们在课堂上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激起学习兴趣的,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后,尝试到了失败。相反,如果他们在稍作努力之后,尝试到了成功,自然会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此时老师再不失时机的对所产生的兴趣予以强化,当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在这点上,我已有反面的经验和体会。如果考虑到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新知时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我们是否应当考虑在学习目标的拟定、学习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再作考虑,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台上一小时,台下十年功”。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去准备和组织教学,虽工作量特别大,但我感到了理想与现实同行,成功与付出相伴。“我努力,我成功”,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能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丰硕的成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双领”“四清”的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 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通过读书,我的浅显的认识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郭教授的这种教育理念,适合当前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常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如果真这样的话,我觉得生本教育更的实施。
以前总是制定各种班级制度,来约束自认为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其实,我错了,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和潜力。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如:邢星语、邢德森、孙雅琳、孙昌荣、高颖,认识字很多,比同龄孩子、同班同学认得相对多一些,懂得相对多一些。比如:邢德森,刚开学时,没有发现孩子的这一优点,总以为孩子的自控力差,就好惹事,听班里的孩子们说,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好和人打架,不听老师话„„.。我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认真的观察孩子,和孩子谈心,从点点滴滴发现孩子的优点,从而进行教育。邢德森这个孩子个头高、力气状,刚进校时品质也差,用瓶子装很多水撒到地上或别的学生身上,我和孩子说:“不要浪费水,节约用水是一种美德”。但丝毫没有一点用处。我近而 又发挥孩子身强力壮的这一优势,大胆的把为班里换矿泉水的任务给了这个孩子,以他为首,选了几个帮手:邢君豪、孙泽昌、李泽宇协助完成任务。起初多少也有一些不放心,孩子能行吗,连我自己都搬不动一桶水,还把这个任务教给学生合适吗?带着一些担心和忧虑,依靠学生,把水桶运到了班里,在小家伙们的帮助下,我们把水桶第一次换了,以前都是让男教师帮忙换的。他们把这艰巨 而光荣的任务,出色的完成了。孩子们,你们真棒,我不能小看你们。
学习上也有很多,依靠孩子,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和而不为呢?这是否就是教少学多的思想啊!
当然也有很多弊端,我们会慢慢的找准方法,一一克服。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从2009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数学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学要注意: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推荐“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说“生本教育”还是在校长到广州学习归来。通过校长的讲解和有关资料的补充,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 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语文剩下的课文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第三篇:先学后教心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反思
我读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老师多年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针对这一段时间内的收获,我具体对我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的规范。
1、每次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促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2、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宁东中学 苗 军 2014、9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分十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
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少,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学习先学后教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二)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老师的教则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的优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备课时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讲生动,让学生听明白、能理解;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教材,详细地讲解、分析。而结果往往是“我讲了这么多,你们怎么还不懂呢?”虽然课改搞了多年,“减负”也喊了多年,但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些老师摆脱不了旧框框的束缚,课堂上占用时间太多,只好把大量作业留到课下,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通过这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学习,我看到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
“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否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洋思中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教师讲得多么细致,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学生参与越充分,学习的主动性越强,教学效率就越高。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从“学会”到“会学”,以小组合作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校经过比较研究而作了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朝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
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三)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活动,以前我对“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理解的还不透彻。现在通过学习、听课,以及近段时间自己在课堂中的摸索,我对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接下来我将谈一下自己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的心得体会。
一、可喜的亮点
1、课堂模式从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老师的“传授”变成了“解惑”,从老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真真正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学习活动从“向师学”变成“带问题自己学”,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合作探究都比较注重实效性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美丽的不足
1、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时间的把握还存在不足,几堂课下来,总感觉一堂课下来没讲什么,还有很多任务没完成,心中不免很着急。
2、学生的“先学”还应该注重从“读”上下功夫,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读中质疑。有“疑”才会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有“疑”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三、我的看法
1、“先学后教”虽然教案字数少了,但要求更精了,难度更大了,它要求我们不但要吃透教材,突出对各部教法的设计研究;还要备学生以及各教学环节所完成的目标情况等等,更劳心用力了。
2、教师的教态要更具亲和力,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我们不希望学生是“木头”,同样,学生也不想,更不愿面对一个“木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带着激情去教,参与到学生之中,用感情沟通感情,用智慧启迪智慧。做学生的导师,更做学生的朋友、伙伴。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港湾。
3、灵活把握学生“动”的时间,根据学生“动”的不同效果判定所需时间的长短,要么不“动”,要么“动”有所值。宁可一堂课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绝不做“夹生饭”,第一印象是最深的。
4、加大备课环节的投入,投入时间、精力,精备训练题,巧设作业题,做好充分的预设。
5、多在学困生的单个辅导上下功夫
6、重视对知识的落实。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校在理念中突出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工作就是体现。具体到数学课,结合我们学生实际,关键是落实“堂堂清”、“日日清”。教师要做好练习题数量的控制,质量的提高,测试的真实性。通过节节课知识点过关,学生就能有效的自主学习。
为真正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成功还给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很多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本学期4月底我参加了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的课堂模式,听了一些这样的课。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老师从一线彻底退到二线)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经验的精华。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二、老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
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
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