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5篇可选)

时间:2019-05-15 00: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汇报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执笔:吴黎贞 我们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是一所环境美、设备优、理念新、师资强、管理严的新建学校,2003年9月创办,我校同年就参加了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福建教育组织开展的省级“十五计划课题”——“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鼓励教师深入细致的进行新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围绕研究课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刻反思,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下面对我校两年来开展课题实验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申报的子课题名称是“应用发展性教学理论,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最基本渠道。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人才。它要求师生能够学会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数学教学不仅包括知识的体系,还包括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应当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组织和使用各种信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应用发展性教学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就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1、研究目标:

总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全校志同道合的数学教师运用发展性教学理论,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实施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学习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探讨师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的成功教育之路。

具体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格得到发展与完善;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共事及为人充满信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

(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通过此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学校的发展目标: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建立学习型的学校,尽早把我校创建成为省级示范校。

2、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与可持续性原则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师生不断持续地向前发展。

(2)全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从多角度看学生,鼓励更多的成功者,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自己思考获取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与实效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在教学设计安排上、在教学方法采用上,在教学手段利用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实效性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民主性原则与问题性原则

创设平等、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多问善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研究行动、教学反思等过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案例研究法。要求教师及时记录、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定期举行案例分析会,将教学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

1、领导身先士卒,参与主持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等课改实验小组网络,赵副校长亲自挂帅担任本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改实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质。(1)采用“走出去”的形式。我们学校每学期都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年级的主要负责人,并派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实验培训,例如,出韩国考察的黄芬芬,出省外参加国家级年会的林玉玲、陈建军,出市外参加省级年会的郑斌琳、陈建军等,还有参加两年期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的吴黎贞。几乎每位课改教师都积极参加市级区级的各种培训,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赴京培训考察至少一次。培训吸收的新思想、新理念,都及时的在本教研组内得到传达,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课改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进行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工作。

(2)采用“请进来”的形式

我们学校领导每学期还会积极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座研讨,有美国佛罗蒙特教授Mr.Heller、美国教师阮杰宁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旭东、郑国民、金熙演教授,市教科所的潭南周所长,集美大学的方元山教授等等,给我们做了许多场精彩的讲座,内容有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也有关于课题研究的,他们最新的课改信息与方法,及时地传播到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为全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邀请具有丰富课改实践经验的专家亲临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曾邀请厦门市进修学院数学教研主任林至元老师、小学数学教研员叶金标老师,思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郭松辉老师,海沧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超美老师等,亲自莅临我校,对全校本数学组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现场指导。他们丰富的课改实践经验,及时地被老师们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与课改实验能力。

4、校内成立“导师制”。

我校十分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注重教师组合的新老搭配。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把思想好、业务强的中老教师聘为校青年导师,帮助青年教师较好地把握课改的重点,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使其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得到有机的结合。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中,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教师们有较强的群体合作意识,中年教师都自愿积极担当青年教师的导师。在集体备课、课改研讨等方面,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促动,互相学习,氛围很浓,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得到极大的发展。

5、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并狠抓落实。(1)每人一个子课题

数学组老师中,每年级在学校大课题的背景下,自定一个子课题进行实验,并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所有课题研究均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实施,单项突破,推进全体”的总体设想,实验研究课题呈“宝塔型”正态分布,并科学地进行实验。各年级申报的研究课题如下:

林玉玲(一年级):《实施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陈惠娥(二年级):《在新课程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吴黎贞(三年级):《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 陈建军(四年级):《班级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个学生》 谢娇榕 黄芬芬(四、五年级):《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郑斌琳(六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尝试》 蒋承忠(六年级):《自主学习探究》(2)每周一次教研活动

提出了“四定”:定计划、定主题、定时间、定主讲人。本组内教师轮流当主讲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全组教师积极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共同攻关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每学期每人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

课程改革与课题实验都是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于取得成功,需要有许多人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因此,我们一方面重视依托课改专家的指导,一方面要求各实验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难关。采用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教学的形式,以公开观摩教学为平台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前集体研讨备课、课中现场观摩、课后反思评析,促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4)每学期举行一场比赛

学校规定每学期各年级要举行一场比赛,内容有口算、估算、笔算、实践操作等比赛活动,高年级可组织《数学手抄报》的编写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技能的目的。

(5)狠抓常规落实,稳妥推进课改。

备课本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校及学科组的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按校历拟出了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编写教案,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重难点把握准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学前每位教师编写好了两周的教案,平时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并及时写好了课后反思。学校教务处领导不定时检查、教研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同时每学期定期举行教案展评。

上课情况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课程的安排,认真上好每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每间教室都安装探头监控器,校长可随时进行听课,校各处室领导也可随时下到班级听课。

听课记录本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听20节课以上,并做好记录;备课组长至少30节课以上。期末上交教务处备查。本学年有多位老师听课节数已超过50节。

批改作业情况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科组的要求,认真、及时、规范地批改作业,注明批改日期,写上鼓励性批语,同时强调要让学生错题及时订正教师再及时批改。教务处负责不定时抽查,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校级学生作业展评。

考测分析本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科进度的要求,及时组织每单元的考测,并做好每次考测的成绩登记及质量分析工作,进行学生典型错例的分析,统计相关数据,提出今后改进措施。平时教务处负责不定时抽查,期末上交教务处。

教学经验、论文检查——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要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一篇教学经验或论文,教科研检查,并选出优秀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奖。

以上各项检查,检查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和年终考核挂钩。

6、大力倡导反思,撰写叙事案例。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节课后要写教学后记,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提炼案例问题,撰写生动形象的叙事案例,并把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汇编,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四、实验成效

近两年来,我校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题研究,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形成如下共识:

1、数学教学要有超前意识。

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概括为“重视未来,强调发展”。以这样的时代要求反观今日之教学,可以发现,如果仍用昨天的现成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来又如何能面对明天的激烈竞争呢?这种巨大的反差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教学如何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不仅大多不能直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而且在工作相对不稳定、更看重智慧与潜能的环境中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有一种超前意识。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在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所需要的智慧与能力的一种力量,形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的一种力量。

2、数学教学与学生发展

在对数学的内容进行结构重组,对教学过程进行结构重建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以“公开课”的特殊形式进行研究,然后要求以“点”带“面”通过日常渗透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数学教学要适应当代社会转型的发展要求,学生们更需要灵活判断与选择的意识、主动把握机遇寻求发展的意识等等。而学生的意识,能力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建立,不是所谓“公开课”的偶尔为之就可以形成的,也不是所谓大量的强化练习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滴水穿石的渗透。最终服务于形成学生意识与能力、主动学习心态以及思维方式的目标。

3、数学教学与教师发展

“以人为本”最后聚焦于实现变革的“人”——数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关键因素:一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二是变革课堂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常常是数学教学变革的主要障碍。当面临复杂的综合性的新问题,我们需要从局部的、单一的简单思维方式向整体的、综合的复杂思维转换。充分认识到通过“教书”实现“育主动发展的人”是教学之根本,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整体的、综合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认识数学的日常教学。在实现数学教学转型性变革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增强变革课堂的自觉意识。这些意识主要包括:主动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意识、超前开放的意识、整体结构的意识、策略选择的意识、资源利用的意识、判断调整的意识、反思重建的意识、日常渗透的意识,等等。教师有了这些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就会加强对“人”的深层次的关注,从而有意识地促进师生和谐持续地发展。

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与探索,我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数学组共撰写经验、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近百篇,已被各级刊物发表、收集或参加评选。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有2篇:郑斌琳《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获全国教师基础教育论文征文一等奖,12月入选《全国教师基础教育论文集》;蒋承忠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生劳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当代教育》并荣获“科教兴国”杯全国教研论文评选一等奖。获省级一等奖的有4篇:吴黎贞老师的两篇论文《新教材 新感觉》和《让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林玉玲老师的论文《实施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郑斌琳老师的论文《数学课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获省级二等奖有5篇,还有许多教师的论文、案例、设计等获得市、区一、二、三等奖。在省级CN刊物上发表的有5篇:吴黎贞老师撰写的论文《疑问中思考,探究中感悟》发表在《福建教育》上,黄芬芬老师的教案《旧瓶装新酒——“小数的性质”》、《认识平行线》分别发表于《教案教例》上,陈建军老师的《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与反思》发表于《中小学数学》上、《是否要统一公式》发表于《青年教师》。还有许多教师的论文、案例等被选入省、市、区汇编。公开教学方面:吴黎贞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一课荣获省一等奖。黄芬芬老师的课件《时分的认识》荣获厦门市一等奖。还有五人次在市、区课改研讨观摩活动中上教学公开课,分别获得市、区一、二等奖,在我市、区课改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参加国际联校数学评估竞赛,有60多人次获奖,分别荣获国际优秀奖、良好奖;参加海沧区的“小学生数学智力竞赛”,有40人次获奖,分别荣获区一、二、三等奖。

五、问题与探索

回顾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及时地捕捉课堂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机智有效地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之间的矛盾?

2、如何控制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3、如何正确评价老师和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可持续地发展? 总而言之,2005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是艰苦奋斗的一年,又是改革创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狠抓措施落实。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使我校数学组的课程改革和课题实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辉煌的明天添砖加瓦。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引领西部经济大开发可持续发展

提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及目标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这一切将为中国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为此,决定对地区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入世”后的西部,要想把握好这个机遇,只有借助科技的威力,完成从传统经济形态到现代经济形态的转换,因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符合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一、战略原则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西部大开发的终极目标应该着眼于改善西部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有些地方人口分布极为稀薄,如果开发活动面面俱到,散布于一切空间范围,势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大开发的总体成效和西部多数居民的整体福利大打折扣。因此,西部开发必须首先将优势资源投向人口密集、购买力相对旺盛、市场潜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也较优越,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二、战略步骤

(一)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增长级”

通过对重点地域、重点城市的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其他大型关键工程项目等的大规模投入全面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孵化出一批强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为西部地区第二及第三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有可起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的作用,有助于区域经济景气的全面高涨。在这一阶段,人均gdp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因此,其增长速度可设定在10%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这样,到201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5%左右。

(二)区域整体竞争实力全面提升,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以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重点地域、重点城市为龙头,将开发活动向周边中等城市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完成全面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最终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相结合、门类齐全、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框架。各个部门、各个茶叶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发挥巨大作用,经济发展实现起飞,呈现高速增长势头。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与全国水平实现基本同步。这一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应保持在8.5%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到2020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3%左右。

三、战略目标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既要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基本目标为参照,又要密切联系西部地区的实际。与东部相比,中国西部仍是一个人才匮乏、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地区。目前,西部gdp只占全国的19%,人均gdp水平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67%左右;而在“十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增

长速度预计将达7%-8%,然后将保持在7%左右。东部地区本身的底子厚实,gdp和人均gdp的基数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因此,西部大开发务必采取“跨越式”战略,使西部地区gdp和人均gdp实现超出常规水平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高西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中国西部在紧紧把握全球化与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是产生各种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是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当然,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并非只有不利的方面,它可以通过增加有效竞争程度和扩大有效需求规模,带来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减少单位产出的废物排放量,给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西部地区极具人力资源潜力(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数量不少,人才聚集),但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是西部各地区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越条件,而不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根本原因。(二)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市场广阔等优势。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入逐年增大,使得这里的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国家在安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时,有意对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力图通过大、中型项目建设带

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在金融支持上,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都表示将加大对西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西部市场。但在对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对环境资源、经济资源、知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三)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其环境优劣直接决定了全国的总体环境状况,突出表现在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质量不断恶化;沙源极为丰富;荒漠化地区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贫困,文化、科技、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加之草场过牧,草原被大量开垦;人为的经济性干旱。

以上种种表明,西部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至今许多地区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仍然是只强调生产,只强调眼前经济利益,而未能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出发,去考虑经济发展,去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长期以来的文化教育、环境教育滞后,法制不健全,政策宣传失误,一些具体问题没能妥善解决,都是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原因。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出发,才能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1]杨开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2]逢松月.成人高校政治复习教材[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第三篇:浅议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浅议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出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之后多次提出并加以完善,最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得到完整定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简洁、明确,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国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了“为谁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回答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其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如温总理所说:我国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科技、卫生。我们的目标不是几十年,而是一代人,几代人、、、这话虽然简单,但是它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想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经路

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总体环境的恶化,人类已经被自己逼到了一个必须做出历史抉择的关头:人类或者依然坚持传统发展理论,从而使自己进一步走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危险的境地;或者与传统的发展理论彻底决裂,用一种新的理论探讨并建立资源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关系,从而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之中。基于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和造成环境恶化根源的深刻理解,在总结以往人类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理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当前人类解决环境问题、走出发展困境的正确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在时间上,它体现着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它体现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在文化上,它体现了理性尺寸与价值尺寸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观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产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包含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生态持续性原则”;二是“经济持续性原则”;三是“社会持续性原则”。强调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的关系、贫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很靠后了。中国发展新能源,多年以来都在强调发展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在两年多以前,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我们强调要发展太阳能、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在多年以前就开始。我们连续三年,风电的装机容量都是成倍、翻番地增加。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不影响人类子孙后代之发展的发展,即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不能破坏环境,不能肆无忌惮地开发和使用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和能源,不能灭绝生物物种,这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一经提出便很快在全球形成共识。科学发展观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新的含义。全面是指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法展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是指法展进程的持续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方法手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现实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经济发展要走低消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认可的发展战略和发展

思想,必将促进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指导我国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四、总结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向自然界索取能源的历史,就是一部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变迁的历史。从1895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始,经济的发展就与石油的兴起和能源危机相伴随,世界能源系统已锁定了化石能源,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世界长期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能源技术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推动,到由市场力量引致的技术变迁,再到现在的有公共政策主导的面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趋于和谐与理性,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的能源之路必须走创新之路,完善能源政策,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发展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好的可持续的新型的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做到如温总理所说的成为一个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道德水平高的,谁也战胜不了的国家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言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点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很荣幸参加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内心非常激动。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读本,仔细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虽然有的地方我还未完全领悟,但通过公司这段时间的学习活动,结合公司2009年工作报告和李总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我的思想认识较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愈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公司一名普通的驾驶员,我认为,必须始终牢记“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技能,不断塑造发展理念和经营思维,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提供后勤交通保障!我现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努力学习公司2009年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公司2009年改革发展的总体思想和基本工作思路,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要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的要求,在面对公司即将改革改制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力求每个人善学善思善谋,找准自身思想、能力和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努力破除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工作报告指导我,在具体工作中,凡是利于改革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反之就要毫不犹豫地改。

二、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公司实际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李总在3月26日学习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给我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所有学习都要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重在实践。并结合公司实际,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公司现有优势,切实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 努力加以解决,培育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突出“科学”两个字,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客观实际;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四要加强理论学习,做到思想认识与时俱进,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目的,力争使公司早日走出困境。我个人要严格按照上述四个要求努力学习,首先从思想上积极武装自己,深刻领悟其中的指导意义,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积极为大家服务。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还是 “落实”二字上下功夫。我个人关键要看自身“三个有没有”,有没有真正树立优良服务意识,有没有真正落实好的服务措施,有没有真正取得进步的工作成效。具体地,一是我今后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工作原则,认真学习交通法规,坚持遵章驾车,不可习惯性违章,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侥性心理,不私自出车,不带病驾车,确保安全行车;更重要的是做好驻车领导的参谋,积极做好后勤工作,努力做好经营等工作保障,促进各项工作的和谐进步;二是在工作之余,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阅读各种党刊党报的各种文献,以不断增强自已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三是注重加强车辆卫生清洁,勤于个人日常保养,提高形象认识,让驾乘人员有个良好舒适的行车环境。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学习心得,请各位领导多多指导。

吴 标

2009年4月1日

第五篇:浅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0122)

试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运用。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和国情实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我国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体现并切实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解决了“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解读为:

一、从思想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指向。

二、从历史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成熟标志,它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现构成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三、从实践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可持续发展观与 传统发展观有本 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 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在以人为主体的世界里,任何一种关涉到人的发展,都必定以某一特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的发展模式,它同样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我的理解是:一是国情所定。我们国家底子薄、资源少;科技水平偏低,生产技术落后;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差距很大。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建设、谋发展,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是不行的,象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只能谋一时,不足长远。二是形势所迫。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遏制的情况下,能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国家发展,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和民族就很难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三是民意所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特别在社会转达型时期,人们对物质文化 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富民强已是众望所归。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经济就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人民群众就难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就会影响民心的向背,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四是使命所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从我们公司建设的实际看,三年来公司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开拓进取创特色、自强实干建公司”的目标。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它立足公司建设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完全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公司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预见性,坚持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公司从构建和谐内部关系的大局出发,加大内部的软、硬环境建设。事实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既是促进公司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先进性在公司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再难也是尽力去做,努力创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在业绩。

其次,谈一谈树立和落实科学政绩观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它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相联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科学的发展观,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不正确,政绩观就很容易发生偏移;反过来正确的政绩观,能够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政绩观不正确,科学的发展观难以实现。各级领导机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感到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个政绩观,同样是我们党先进性的 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真务实。这是个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作风不实,什么工作也不会扎实,什么发展也难以落实。求真务实,我觉得要有“四气”,就是要有敢讲真话、敢报实情的勇气;要有坚持真理、戒虚务实的正气;要有表里如

一、公道正派的底气;要有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锐气。特别是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能明哲保身、迎合世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实实在在地抓工作,一心一意地谋发展。

二是要淡化名利。这是个工作动机问题。一个人心中如果有太多的名利,就很难有求实和敬业精神。作决定、干工作就是很难出于公心,对人对事就是很难公平公正。目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逢迎为重、实干为轻。有的重领导的评价,轻群众的意愿;有的重眼前,轻长远,不讲科学,搞短期行为;有的喜欢搞花点子,做虚样子,工作中一级做给一级看,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名利思想作怪。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破除名利思想,切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决不能以工作之名,谋一己之私。

三是要心系群众。这是个出发点的问题。群众是领导机关的执政基础,只有心里想着群众、惦记着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也才能为群众所拥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切实把执政为民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解决好为谁谋利 的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了这个出发点,政绩观自然就会端正。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更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994年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内容。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认识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实科学发展观,力创师生可持续发展(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石头林业局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石头林业局落实科学发展观 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几年来,大石头林业局高度重视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把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结合本局实际......

    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

    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 “人是万物之尺寸”,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公安机关在新的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也......

    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一、学校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取得的经验 (一)、通过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健康发展的优秀团队 我校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大全]

    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 通过开展学习......

    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一、学校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取得的经验 (一)、通过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健康发展的优秀团......

    落实科学发展观(精选合集)

    落实科学发展观 铸造教育新辉煌 ——清远市清城区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花园清城,物华天宝,源远流芳。清城区在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全面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立足增......

    幼儿园科学发展观落实演讲稿

    幼儿园科学发展观落实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幼儿园》。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

    落实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

    落实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 尊敬的张厅长和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与各级领导者在这次稻谷飘香的金秋乡村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座谈。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