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

时间:2019-05-15 00: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

第一篇: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

观沧海 导学案

(2018.3)(学生版)主备教师:习志国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4、准确朗读并默写。【教学重点】

1、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知识链接】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

2、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3、《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4、赏析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自主学习】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 家,家、诗人。他的诗以

2、解词 水何澹澹:何。澹澹。以观沧海:以。

山岛竦峙:竦。峙。竦峙:。萧瑟:。

幸甚至哉:幸。至。幸甚至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其。【合作探究】

1、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5、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

6、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迁移】 赏析下面这首唐诗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选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B.“江枫秋气斑”写了江枫经霜变红的过程,但因内心愁苦,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C.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公正、险恶的世情感慨万分。D.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E.“秋杪江亭有作”说: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而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

第二篇:再别康桥 导学案(学生)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胸中涌动的激情;

3.鉴赏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4.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品析“三美”原则。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死于泰山脚下。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胡适语)。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到1922年,志摩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和的新格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试读,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2、字词积累

青荇()长篙()浮藻()

漫溯()斑斓()笙箫()

3、背诵全诗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1、2、自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竞读,由各组派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

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赏析全诗,探究下面问题

三、1、朗诵诗歌,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思考、讨论: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3.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美。

巩固训练

(一)必做题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

颓圮(pǐ)漫溯(suò)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笙箫(shē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②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

③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A徘徊沉淀留恋B彷徨沉积留连

C 徘徊沉积留恋 D彷徨沉淀留连

3.这首歌词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诗进行了改编,请写出下列歌词对应的诗句。①“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②“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③“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④“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二)选做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芙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半,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要分析。

(2)纵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识积累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

赏析全诗

1、意象: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河畔、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笙箫和想象中沉默的夏虫。

情感:依依不舍(1)——无限眷恋(2-4)——放歌抒情(5)——沉默告别(6、7)

2、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文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动作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3(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达标训练答案

1、C2、D3、略

选做题

(1)主要能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要有角度,要

分析)如:由远及近,林断出见到远山,近处“乱蝉衰草小池塘”;上下结合,既写了天上的“翻飞白鸟”,也写了塘里的“红蕖”;动静结合,动的有白鸟翻飞,静的有衰草红蕖;有声有色,写了乱蝉,还写了白鸟和红蕖。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方面。)

第三篇:麋鹿导学案学生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7《麋鹿》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孟庄学校王满红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悄无声息”“销声匿迹”“颠沛流离”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层次。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多 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麋鹿》

二、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所在的词语,并找方法识记、描红。

2、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新词的意思。“悄无声息”“销 声匿迹”“颠沛流离”

3、三读全文,找出比较难读的或优美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4、默读全文,思考:全文讲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试根据这几方面给课文 分段。

三、展示交流:

1、展一:生字

教师听写生字,组内相互检查,对于出错较多的字或难写 的字进行交流,补充。“沛”“哺”“殖”

2、展二:词语

重点理解“颠沛流离”积累四字词语 说出与“销声匿迹”结 构相似的词语“翻天覆地”“翻箱倒柜”“斩钉截铁”等等。

3、展三:课文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2、3、4、及最后一段。第六自然段中的长句子进行指导断读。

4、展四:主要内容

抓住三个方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 历”

分层

第一部分:(1)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2——4)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介绍外形特点时也提到生活习性,所以这两部分不可以分开。)

第三部分:(5——8)传奇经历。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â

zhí

pâi

zhǎo jiāng

跋()繁()颠()流离

()泽()子牙

2、qiǎo()zhuàn()shǔ()chá()

悄 传 数 叉

qiāo()chuán()shù()chā()

3、本文介绍了麋鹿的------------、-----------------和-----------------------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要保护-----------,要保护-------------。

五、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了解麋鹿的其它资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7《麋鹿》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孟庄学校王满红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知道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麋鹿》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麋鹿,具体地去认识一下麋鹿

二、课前链接

选词填空。

飘浮

漂泊

飘扬

1、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在黄海滩涂上。

2、在解放前,爷爷为生计,到处()。

奇特

奇怪

1、真(),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呢?

2、在沙漠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的景象。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3分钟,画出课文中介绍了麋鹿外形特征的句子,想想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2、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合作探究

1、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联系?

2、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是因为:

3、有感情朗读课文,探究课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五、展示交流(略)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了麋鹿的传奇经历。让我们去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吧!

七、课堂检测

1、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小练笔: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第四篇:《苏幕遮》导学案(学生)(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苏幕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每小组推荐一“诵读明星” 进行评比。诵读提示: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3、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写出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我还有哪些没学懂

第五篇:《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了解了写作背景,你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就会明确“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一撮.使().()皓.月()姮娥.()

...

2、解释:倘使:皓月:咏叹:凭栏:飞蛾扑火:

3、任选以上几个词,写一段话。

4、巴金:原名,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引起巨大反响。

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6、文章中所提到的飞蛾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人们赞美?

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飞蛾和夸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8、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对月亮的感觉的句子。

9、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月亮的那种感觉?

二、学习·研讨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2、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联系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作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下面这些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选择其中的一两首尝试分析作者寄予诗中的思想感情?

《精卫》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学后记(总结收获)

资料夹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下载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描绘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 ——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赏析 【目标导读】 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3、说明小说中......

    主题教学导学案学生

    主题教学导学案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杜牧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

    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

    6.2师生交往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长江三峡》导学案学生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长江三峡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备课时间】:2010-2-23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

    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

    导学案

    长城谣 ——席慕蓉 教师寄语:学则须疑,大疑大得,小疑小得,无疑则不得。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理解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