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
6.2师生交往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1.教与学是师生、、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 老师的,是我们。
4.学生,老师,师生之间、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 中。
7.在、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教学相长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见教材P66表格)。
探究二:教材P66下面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答案: 探究三: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1)。(2)。知识模块二亦师亦友 探究四:教材P68探究与分享(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答案提示:(1)。(2)。探究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
(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答案提示:(1)。(2)。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A.没有矛盾B.相互帮助C.有效沟通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A.学会角色互换B.得理不饶人 C.和老师称兄道弟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 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提示:(1)。(2)。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第二篇:6.2 师生交往 导学案
6.2师生交往同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二、【自主预习】 1.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__________的过程。(1)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________。
(2)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________”。2.教学相长的要求
(1)态度:主动参与、____________。(2)具体做法及意义
①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__________,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____________。
②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____________,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____________,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____________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________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____________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____________,师生之间____________、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1)________,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①做法:要尊重对方的________、个性差异、________等。
②原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____________。③表现:尊重老师不仅体现在我们内心的____________,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________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________。
①原因: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________,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________。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②做法: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____________。
三、【练习题】
1.在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我们可以()A.在课堂上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B.把老师当成良师,又当成真挚的朋友 C.让老师主动迎合我们D.与老师交往不必注意礼节,可以称兄道弟
2.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下列选项体现这一师生关系的做法是()A.甲同学向班主任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意见,班主任很生气 B.乙同学性格开朗,经常与老师开玩笑
C.丙同学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D.丁同学敬畏老师的尊严,路上遇到老师故意绕道走开 3.《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告诉我们()A.学生要听从老师的话,才能有所长进B.老师是学生学习榜样,有许多长处 C.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D.学生与老师各有所长,学生不能超越老师
4.右图是某学校开展的教学实验结果,这不仅提醒老师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也在警示学生()
A.不要太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批评B.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C.老师的表扬都能提高学生成绩D.老师的批评会使学生成绩下降
5.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偶尔会被老师误解,也会与老师发生矛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找来家长质问老师B.拒绝听课,与老师对抗 C.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D.主动与老师沟通 6.[2015·聊城] 2015年4月15日,网友“希望小佳”在百度聊城吧发了一篇名为《因为一座“塔”,爱上一座城!》的帖子,回忆了自己在聊城大学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恩和青春的追忆。下面是网友对“希望小佳”的评价,你认同的是()①“希望小佳”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 ②只有在离开学校后,才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③“希望小佳”想用这种方式引发网友关注,走红网络 ④我们应向“希望小佳”学习,珍爱友情,感恩老师 A.①②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④
7.某班班委为了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特意在班会上安排了一次“师生谈心会”,在会上同学们和老师敞开心扉,热情交谈
小飞:李老师,感谢您!您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和爱,我不会忘记,是您使我逐渐成长。李老师:小飞,谢谢你!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会努力做你们的知心朋友的!小天:夏老师,我想对您说声“对不起”!那次英语课上,我的鲁莽和冲动伤害了您,还扰乱了课堂秩序。
夏老师:小天,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我误解了你,错怪了你。
“师生谈心会”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师生关系的?听了上面师生之间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吧?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三篇:丑小鸭 导学案(师生两用)
《丑小鸭》导学案(教师用)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2、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3、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它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习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你是不是以为上苍太不公平了,把所有的惩罚都给了你?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
二、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三、给加点字注音,读准字音:
讪笑 吐绶鸡 篱笆 铰链 沮丧 迸出 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
四、解释下列词语 沉沦: 讪笑:
五、学生朗读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以丑小鸭的流浪经历为线索
2、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出生地: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被赶走
3、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4、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出生地: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被赶走 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里 :(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 :(被赞美)
小结: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6、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关键句子: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
明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见到久已渴望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5、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七、质疑:
1、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2、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3. 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4. 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5. 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八、小结: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学案(学生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2、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3、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它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习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你是不是以为上苍太不公平了,把所有的惩罚都给了你?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
二、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三、给加点字注音,读准字音:
讪笑 吐绶鸡 篱笆 铰链 沮丧 迸出 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
四、解释下列词语 沉沦: 讪笑:
五、学生朗读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理线索)
2、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3、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4、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5、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6、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七、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八、质疑:
1、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2、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3. 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4. 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5. 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九、小结: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第四篇:师生交往教案
《师生交往》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见教材P66表格)答案提示:如: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一、教学相长
探究二:教材P66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
探究三: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2)我会对小奇说,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我会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等等。
二、亦师亦友
探究四:教材P68探究与分享
(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答案提示:(1)启发:我们要尊重老师,刻苦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等等。(2)还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探究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答案提示:(1)共同体会到了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2)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C)A.没有矛盾B.相互帮助C.有效沟通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A)A.学会角色互换B.得理不饶人C.和老师称兄道弟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B)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D)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理应尊敬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可在师生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音符闪现:
情景: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提示:(1)提示:我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解释晚到原因,争取得到老师的谅解。(2)提示:如尝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做到换位思考;课后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向老师作解释;原谅老师的错误,等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第五篇:再别康桥 导学案(学生)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胸中涌动的激情;
3.鉴赏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4.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品析“三美”原则。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死于泰山脚下。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胡适语)。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到1922年,志摩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和的新格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试读,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2、字词积累
青荇()长篙()浮藻()
漫溯()斑斓()笙箫()
3、背诵全诗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1、2、自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竞读,由各组派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
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赏析全诗,探究下面问题
三、1、朗诵诗歌,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思考、讨论: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3.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美。
巩固训练
(一)必做题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
颓圮(pǐ)漫溯(suò)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笙箫(shē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②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
③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A徘徊沉淀留恋B彷徨沉积留连
C 徘徊沉积留恋 D彷徨沉淀留连
3.这首歌词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诗进行了改编,请写出下列歌词对应的诗句。①“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②“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③“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④“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二)选做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芙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半,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要分析。
(2)纵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识积累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
赏析全诗
1、意象: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河畔、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笙箫和想象中沉默的夏虫。
情感:依依不舍(1)——无限眷恋(2-4)——放歌抒情(5)——沉默告别(6、7)
2、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文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动作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3(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达标训练答案
1、C2、D3、略
选做题
(1)主要能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要有角度,要
分析)如:由远及近,林断出见到远山,近处“乱蝉衰草小池塘”;上下结合,既写了天上的“翻飞白鸟”,也写了塘里的“红蕖”;动静结合,动的有白鸟翻飞,静的有衰草红蕖;有声有色,写了乱蝉,还写了白鸟和红蕖。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