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清华心得(简火仔)(模版)
赴清华大学“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三月四日至四月三日,在市委组织部的关怀下,我有幸参加了新余市领导干部赴清华大学“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我感触颇深,启发很大,一方面开阔了视野、思路,另一方面结识了新老师、新朋友,第三方面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第四方面提升了领导力、执行力。
下面,就围绕本次高级研修班的主题,着重谈谈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一些心得。
一、提高一个领导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首先得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从古至今,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会自然地产生出领导者。远古时期的领导者有带领整个部落狩猎、采集食物、维持生计的义务。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高级化,对领导者的要求相应就有所提高了,需要的新型领导者应具有全方位的素养。帝制时期,最有权威、有地位的领导应该是该朝的皇帝。但是有的朝代兴盛,而有的朝代衰败,有的皇帝在民间是美名传唱,而有的皇帝却是臭名远扬,原因不喻自明。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的素质。
首先,他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单位成绩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领导者对其的领导。领导者的决定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整个团体的命运就掌握在领导者手中。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时时刻刻心系单位的命运和单位中每一个成员的利益。
第二,领导者应该注重“民本”思想和“人本”思想。领导者也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来自于群众。哲学中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使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是如此,不能脱离群众,必须时刻与群众保持良好的联系。领导者作为领导的主体,其客体就是人民大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尽的。领导者要相信群众,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抱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去为人民做事情。所谓的“人本”思想就是要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美国国力如此强大,主要取决于其对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着大量科学技术的人才是科学技术和实践活动的一个连锁。所以,重视人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和要求。
第三,领导者要“广开言路”。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说明他技高一筹,有统筹、纵观全局的能力,有远见,能预观事物发展前景等等。但是群众的智慧是高明的,领导者的智慧永远也抵不过群众的智慧。因为领导者无非是一个个体或者是一个小团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往往好的,可行的点子都出自于群众。唐太宗就是如此才有了后来的“开元盛世”。
第四,领导者要有谋略。同一件事情,如果采用一定的策略之后,其结果很可能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优秀的领导者都要重视策略。
第五,领带者要有号召力和权威性。领导者是一个单位中发号施令者,应该是一呼百应的,想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就要首先对
自己的要求要高,做的比其他人出色,让他人都比较钦佩你,那你自然就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二、如何提高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
通过对无数成功案例的研究,卓越领导人的个人事迹中,存在五种共同的行为,为了在组织中实现杰出的成就,提高自身的领导力,领导者应当注意以下五种行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激励人心。
在这五种行为中,首先强调的是明确理念与信念的重要,作为一名可信的领导人,首先要完全领悟那些驱使你前进的价值、信念和设想,历史上杰出的领袖如丘吉尔、甘地、罗斯福、撒切尔等等,他们都明确并坚守某种信念,他们都毫不动摇地献身于某种明确的信念,并且以身作则,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理念,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理念是指路航标,理念对工作中行为影响巨大,领导者要把自己明确的理念变成组织的理念,让人们参与讨论组织的理念,建立和形成共同的理念,有了共同的理念,人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当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理念统一的时候,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更投入、更热心,干劲更大,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互相独立又相互依存,大家能把这些共同的理念贯彻在实际行为中,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前瞻性;其次,领导者要有前瞻性,要有能力描绘出未来的图景。为了让人们接受愿景,领导者一定要了解追随者,领导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独角戏,要获得众人的支持,领导者要完全了解众人的梦想、希望、抱负、愿
景和价值,领导者要通过描绘团体的愿景,点燃众人的激情,感召他们为共同的愿景奋斗。这样,一个好的领导者才能提高他的领导力。
三、如何提高一个领导者的执行力
第一,加强制度规范,确保方向正确。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是组织行为的基础。在管理实践中,制度也是我们作为领导者赖以开展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强化和提高领导执行力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必须首先制订好严密的游戏规则。否则,整个游戏过程或者制度执行的过程就可能出现偏差。
第二,充分授权,确保机制顺畅。对于领导者的执行力来说,第二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会充分授权,确保部门内部机制顺畅,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甚至是不分主次,局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
第三,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工作到位。监督,是体现和提升领导执行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强化过程监督的这个环节,我们的很多政策或者决策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的监督不到位,或者存在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约束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
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单位员工,他们既是单位的主人,又是管理对象,他们既是单位利益共同体,又是利益分配的矛盾面,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是作为一名领导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一是要以人为本、合理考核。员工队伍中由于年龄、文化、身体、阅历、性格、能力等情况各异,所以在制订考核指标和分配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合理公正地进行考核,合理拉开分配距离,让能人多得,因种种条件限制的员工也有生活保障和较稳定收入,各有所获,各得其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体现领导者的领导力量。
二是坚持正面激励与反面约束相结合,以正面激励为主。奖优罚劣,致力营造能者上、优者多得的局面。
三要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变革中,员工的思想变化波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注重用好精神激励模式。给做出突出成绩的员工一个恰当的、良好的评价,在评优评先时给予优先考虑,授予相应的荣誉,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潜力,才能实现事业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月的研修结束了,但自己追求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并不能结束。今后,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坚持不懈加强学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持续不断创新创优,不折不扣狠抓落实,为加速推进和谐富裕文明新余而奋斗。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简火仔
二O一二年四月六日
第二篇:赴清华培训有感
赴清华培训有感
8月22日-29日,本人非常有幸参加监狱组织的第二期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赴清华培训学习。对我而言,此次清华之行,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我中学时期的渴望和梦想,今天我能够如愿走进清华校园,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汲取前沿知识,领略大师风采,接受百年厚重文化的洗礼,使我终生难忘。学习时间尽管短暂,但内容丰富全面,具有现实指导性。通过六天的学习培训,不仅思想得到升华,知识得到丰富,而且观念得到转变。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感受学习氛围
走进清华,感受最深的就是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
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在校园的任何角落到处都能看到清华学子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学习的身影,他们奋发向上,不断追求知识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他们前进的步伐,崇尚科学、积极进取是展现清华学子的优良品质。百年学府,千年育人。闲暇之余漫步在绿草茵茵、树木葱葱的美丽校园,徜徉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清华园里处处呈现一种文明的气息、时时凸显人文的关怀,彰显出了浓厚的清华文化底蕴,使我们真正感受着清华精神的魅力所在。
二、感悟学习体会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
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政治、心理、领导科学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监狱教育改造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特别对我而言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此次培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博导教授和名家大师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幽默的语言、高屋建瓴的视角,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引起我们心灵上强烈的共鸣,带给我们头脑上强烈的震撼。通过此次培训,将所学理论融会贯通运用到监狱实际工作中去,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达到进一步优化本职工作效果,全面顺利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真正使得清华之行学有所获。
总之,此次培训学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感受最高学府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而且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有所启发和借鉴,同时,清华之行,必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一个永恒而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第三篇:赴清华培训心得体会
赴清华培训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很荣幸参加了2012年开县中小学班主任高端培训,8月27日与全县56位学员和两位带队班主任一起,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当代学子魂牵梦萦的首席学府——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里有着这样一句话“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这次总算是圆了自己年轻时的清华梦。在这短暂而充实的六天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演讲,领略了大师们的智慧与风采,感受了百年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短暂而充实的六天,我真正体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的内涵,汲取了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六天虽然短暂,却让我铭记深刻。
一、感悟清华,传承校训
8月底的清华园,和风煦日,绿草如茵。没有喧哗,只有宁静,没有杂乱,只有井然。清华的学子们,或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或在图书馆博览群书,或在荷塘边激扬文字,处处洋溢着朝气,氤氲着书韵,现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在这里完美地结合。
正如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这也正是清华百年校训所强调的“自强不息”,曾在清华任教的梁启超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清华校训,博大精深,不光是我们为学的准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二、升华理念,拓宽领域 学校给我们安排了10个专题讲座(每节课都是3小时),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音乐鉴赏、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让我们收获良多。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和名家大师,也有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个个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使我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比如张学政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陈纪英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迟希新老师的《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引导》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给我以脑力上的激荡,思维理念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课堂上,我们学到了杜岗坡老师的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分为三步:第一营造和管理学习环境,第二锻炼和提升教学技能,第三构建完整学习过程。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术表演,并邀请了学员一起参与其中。从这个魔术中我们也感悟到了参与与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研修室主任吴正宪让我们知道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一名骨干教师。从最开始的孤身一人到后来成立的吴正宪工作室,这是吴老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她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一定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她告诉我们,就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吧,做到人课合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带来的《现代家长的角色定位》让我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任由世界变迁,家庭是最重要的心灵港湾。我们既担任着教师的职业,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面对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天做父亲、做母亲在孩子成长当中角色要有所分工。记忆当中最深刻的一句话,孩子是无辜的,他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所以当他来到这个家庭,父母应该给予他全面、正确的关爱。吕建强老师的《走进音乐的世界——学生艺术细胞培养的重要性》,他对音乐独特的见解,让我对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意境总是那么富有时代意义。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懂得享受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田彩凤老师讲解的《清华历史文化和清华精神》,使我们对清华有了更深更广更全面的认识。辛青峰教授为我们传递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让我们不管是在工作、学习或者是生活中都能学以致用。这十位老师带来的课堂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升华了思维理念,还拓宽了知识领域,启迪了我们的心智。
三、加强交流、收获友谊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我们开县不同的学校,彼此不熟悉。这次培训,除了给我们安排学习之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学员们忙里偷闲得抽出时间骑着自行车畅游美丽的校园。为了现场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气氛,大家不辞辛苦凌晨三点半起床出发。为了更多的了解首都北京的人文气息,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颐和园,参观了故宫,这一个个都带给了我们视觉上、心灵上的震撼。刚到北京,张光青主任一行人带领着我们参加了同乡会。在北京的开县“乡情联谊会”热情的接待了同行的教师队伍,虽然都不曾认识,可是彼此很亲切。他们感谢我们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可是他们的成功让我也倍感自豪,他们对家乡的慈善义举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冲锋在一线教师的信念。
每次课堂上、课外活动中大家都积极参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体现了我们开县教师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是辛苦的,但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友谊。
六天的时间,因为短暂而幸福,六天的时间,因为短暂而倍感珍惜。我深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一定会好好研究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为己所用,以名师为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秉承“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以求真务实,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作出自己对一线教育应有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第四篇:清华培训心得
“师爱为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赴清华培训心得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邓建云
学校组织我们去清华参加德育培训,一路上很是期待兴奋,到了北京一下火车,顾不得梳洗,校方就送我们直接到清华进行开班仪式。当时我想:大家都劳累了,这样上课效果不好吧?!可是真正听了专家们的课,真个课堂掌声起伏,大家都被专家们征服了,感叹他们的博学多思,诙谐风趣的讲解,惊人的创意和精辟独到的分析。学一次,长一志,用一世。这是我对培训学习后的感叹。下面将我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感叹名师的教学水平之高,理论知识之精,训练模式之神,训练方法之奇!培训短暂,一、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多次讲要多奖励学生,学会欣赏,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提出“3:1黄金定律”3份激励表扬:1份批评。老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细节上,张学政教授上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了,就问他为什么迟到?学生说自行车坏了,所以迟到了,下课后,张教授对这位男生说,晚上我们约好时间,我到你寝室帮你修自行车。到了约定的时间,张教授早早就到寝室等那位男同学,那位男生很不好意思说:老师,自行车没坏,我撒谎了。当时听了这个案例,心中想如果是我们,可能会当众就批评这个学生,说他撒谎,可张教授这样做不光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通过“师爱”,可以让学生“亲其师、敬其师”,进而“信其道”。
二、学高为师
“学高”是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学识,业务精炼,教育教学能力突出,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知识储备要足够大,能够轻松地驾驭课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两所名校,中国高才生云集的地方,那么作为名校的专家他们又是怎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呢?要求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一要“精”,即: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做“门外汉”,就是有厚度;张学政教授是机械类专家,他为了更好地提升动手能力,在工厂里一呆就是
四年,为了上课形象生动,让学生产生兴趣,他化了两年的时间制作了机械类的课件并获得校方奖,而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总是为了需要才上网上搜索别人的PPT来上课,二要“广”,即:要广泛猎取不同学科的知识,能旁征博引,就是有广度。张学政教授是理工科专家,但他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博古通今,诗词信口拈来,案例生动,上课风趣,我们想他怎么这么博学多才?原来他坚持做笔记,我们传阅了他的三本笔记本,惊诧不已,惊为天人,那哪里是笔记?分明是印刷体,通本笔迹认真,没有一处涂改!只有这样,让自己“学高”,才能塑造自己在学生面前“师”者形象。
三、身正为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意思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大家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大家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它比言教更容易被人接受。教师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
在几天的培训中,专家们有个统一的行为让我们汗颜,他们都是提前20分到课堂等待学生来上课,我们却有人还迟到。在学校上课我们也是只有听到预备铃,才会慢悠悠地朝教室才去,从来没有提前20分钟到教室等待学生上课。这个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而听了他们的事迹后更是深受感动,一次张学政教授家失窃,而他还有课,他就请别的同事在他家等待警察来处理,而他交待了几句就赶去上课了,还有一次早晨他腹痛,他说那次才体会到什么叫痛得打滚,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是急性肠胃炎,要住院治疗,可是因为有一、二节课,他就让医生给他打了点滴,就赶去上课了。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步?又有几个人不是因为家中有点小事就请假?或是因为自己有点不舒服就不来上课?相比之下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身正为范,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范”。让其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操度着教师知识和才能进行有益地发挥和传承,激励着学生不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第五篇:清华培训心得
学在清华,雨润心田
-----赴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年近知天命之时,有幸到清华大学进行干部短期培训,实在是收获良多。本来很是担心自己的学习劲头不足,当我一脚踏进清华园的时候,那整洁有序、宁静祥和、热情向上的校园氛围立刻感染了每一个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学生生活很快融化了我。在一个奋发向上的环境里,身上的惰性被消解,我深深地感受到,求知欲被再次激发,就象一场春雨洒进久旱的田地,让深埋地里的种子开始再次长出破土的青苗。培训时间不长,感触不少,个人整理一下思绪,大略如后。
开阔的视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种约束自律以从集体的意识,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以天下为已任的知识分子总是力求以更高更宽的视野来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清华的历史也无不时时处处在印证着这一点。清华大学是中国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习近平、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出自清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钱钟书、季羡林、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领袖和社会精英们率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宏大视野和惊人的眼界,就是从清华园起步的,清华园从建成之日起,就在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给我们授课的教授也都是鸿儒大家,很多都是在电视上出过场的,学识渊博,讲课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只看我们时而沉思、时而欣然、时而掌声的课堂景象,就可知我们大开了眼界,开阔了视野。唐少杰教授从国史讲到党史,从党史分析国史,展望民族的振兴,教会了我们从一种俯视历史长河的大历史观来观察历史细节、理解历史逻辑的方法,让我们对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得到了解答。周世俭教授讲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条分缕析身边的经济现象,解读中央经济政策调整的来龙去脉,从大国博弈来分析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让我们明白了已经遇到以及还在酝酿中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教授们讲的宏观视野与我们工作的微观小县有很大的反差,但这种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分析问题的方式是可以学习的,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前的形势和政策。
活跃的思维。一个国家和民族,其生命力在于强烈的创新意识,一所大学要具备超出他人的生命力,同样如此。“五四”运动的波澜壮阔,流淌着清华学子的爱国情怀,内战时期的和平运动,也同样寄寓着清华师生的强烈愿望。建国后的突飞猛进,科技进步,离不开清华人的锐意进取。孟庆国教授紧扣时代科技发展脉络,从云计算、大数据的全新角度来重新认识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创新,让大家明确了如何利用高速发展的科技力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执政能力的现代化。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工作中,还没有充分将科技创新的手段融会贯通,仅就网络建设而言,目前还处于碎片化、表面化、不兼容的阶段,任重而道远。唐少杰教授也传达给我们对历史、对党的发展史认识的另一种视角,引人思考、启迪思维。董晓宇教授讲“一带一路”和政府管理创新,跳出既有思考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引导我们从多种立场来审视往常的思维习惯。他们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大家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我们在多年的经验思维被打破以后,豁然开朗,在自身觉得受益良多的同时,也理解了清华园涌现出一批批治国科研人才的内在动力和优势。
坚韧的精神。走进清华,可以说最先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树荫下的读书学子,晚上教室图书馆不灭的灯光,还是水池边的学术争论,小路上此起彼伏的问题交流,时时为我们展示着清华一丝不苟、为真理矢志不渝的的治学求索精神。正如清华的资料所介绍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由此可见,清华学子能受到世人广泛赞誉,就在于这种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给我们讲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钱易老师已年近80,三个多小时的课程一气呵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而且据她自己说明,她主要是研究水治理的,这样的高龄现在根据需要,又在向新的生态治理领域拓展,让人感佩不已。想到我们自己和身边,许多人不过50多,就以老自居,再也没有了工作的热情,精神颓唐,得过且过,真是令人汗颜啊。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讲解老师顺便介绍了建国前、建国后多位校长婉拒高官子弟入学的事例,深感清华人的坚韧精神是贯彻在每个角落和每个时代,传承不绝。
务实的作风。这次的培训学习是非常辛苦的,晚上也要上课,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与我们的收获相比,还是觉得非常值得的。对清华人务实的作风,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培训的组织管理上。首先是这次培训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都是我们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以及我们迫切需要补充的政治、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赴京之前,班主任就在微信群里发放了问卷调查,对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要求的统计,提供给授课老师。其次在授课方式上,理论与实用并重,课堂上如果大家偶有倦意,教授们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在学习管理上,建设团队,增进交流,公开学习的每个环节。在生活安排上,更是注重细节,每一处都体现出贴心的人文关怀。课间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茶叶、咖啡,贴上姓名标签的书包,教室外窗台上自取的日常用药,每天安排的提醒短信,以及结束时对培训过程剪辑出的短片,无不让人感动。就是我这个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看惯了各种接待工作的人,也觉得这个培训班的组织管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