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经济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它包括以往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并增加了建筑业普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为了进一步搞好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我想从基层的工作实际出发,对经济普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经济普查的重点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一样,分为普查准备、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就整个普查工作而言,有两个重要阶段:
1、单位清查摸底阶段
单位清查摸底的目的是为经济普查下一步分专业的普查业务培训、普查表和相关资料的发放提供基础数据。清查摸底原则上按“在地统计”,采取“地毯式”的清查方法,逐村逐街摸底,逐户登记,力求做到不重不漏。
(1)划分小区,界定范围
根据区域内单位的密度、数量,普查区再细分为普查小区(农村的普查小区单位相对较少,没有必要划分普查小组),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至两名普查员。
清查登记前,普查员根据普查小区地图,实地察看,明确普查区的四至边界,和自己负责的区域及其街道名称、门牌起至号,定好清查路线,画出简单线路图。然后根据单位分布情况和调查路线,确定每天的清查区域和门牌起至号。(2)逐街逐路,开展地毯式清查
小区普查员按照责任区范围和线路图,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清查。清查登记时,采取“查、看、问”调查方式。“查”就是查看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种证照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据此确定单位性质和类别。“看”就是查看实际从事的业务活动、规模等,以此推断清查对象报出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瞒报现象。“问”就是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问清具体情况,比如个体户报出的营业收入明显偏少时,通过询问雇用工人数、每月的店面租金和上缴的税费等,推算出每月的营业收入。
(3)查遗补漏,确保单位齐全
在第一轮清查登记结束后,县(区)普查办进行清查表的录入处理,并按照先清查再核实的原则,与税务、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资料进行核对,剔除已清查到的单位,剩余单位分解到各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根据与部门资料库核对后反馈的单位名录资料进行第二轮核对,列出差异名单,对于关闭、搬迁、转让的单位做出标识,漏登的单位进行补登。
由于清查时从有关部门取得单位名录资料的时点在10月份左右,年终还要再和工商、编办、民政部门联系,收集清查时点后新登记的单位资料,继续做好补充登记。
2、普查登记填报阶段 普查登记填报是取得普查资料的关键环节,也是耗费人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1)分层培训,注重实际效果
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时,开始分专业进行普查业务培训。市经普办首先对县(区)进行对口培训,然后市、县(区)两级根据单位的隶属关系、性质、行业划分和普查填表种类,分专业、分层次对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培训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分清填报的表种,掌握各类指标的填报口径和范围。
(2)认真填报,全面回收报表
在登记填报特别是后期的报表回收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作用,一方面对填表有困难的单位提供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报表的催要回收工作。
普查表的回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难度也非常的大。为确保普查表回收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数据录入进度不受影响,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对个别单位电话无法联系、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上门做好收表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单位,上门督促、指导普查表的填报。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一级管一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在全面催要普查表的同时,加大普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查表的填报质量。
二、经济普查的难点
经济普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方法,在组织领导、经费落实、普查员选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保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1、经费筹措困难
和所有普查一样,经济普查经费也是分级负担。说是分级负担,实际上主要还是市县两级负担,国家和省负担的也就是普查报表、手册、宣传画等,其他的如宣传费、培训费、会议费、检查费、数据处理费、调查员补贴等全部要依靠地方财政。
(1)基层普查经费不足
全国统一的经济普查,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标准要求,由于地区之间财力的差别,工作的难度大不一样。财政状况好的,普查经费可能会充裕一些,甚至一个县的普查经费可以超过百万,用不完。财政状况差的,普查经费就少的可怜,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多万或三五十万,远不够用。从整个普查的经费需求上看,由于大量的基础工作如小区划分、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集中在县(区)、乡(镇,街)和村(居)委会,县区和乡镇两级的普查经费尤其要加以保证。但从实际情况看,普查经费最紧张的恰恰就在县区和乡镇两级,少量的普查经费与巨大的基层工作量严重不适应。
(2)普查员补贴难到位 由于经费不到位,无法招聘专职普查员,只能依靠村(居)委会的人员,利用行政手段强压任务。村(居)委会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分配他们普查任务应发放适当的调查补贴,没有调查补贴或补贴太少,调查员队伍很难稳定,即使事情做了,质量也很难保证。县区普查办的工作很难开展,有时为了完成调查任务,只好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的办法,往往是事做了补贴不了了之。但这一方法有时也不奏效,在工作检查时,不少村(居)委会的人员就说,以前普查也是这样承诺,普查结束了也没兑现。
2、普查员选调困难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作为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其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此次普查,涉及范围广、行业门类多,普查对象和单位复杂,给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选调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并不容易。
(1)人员难抽调
普查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普查询问的方法技巧,以便应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行业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统计工作基础,以便准确填报普查登记项目。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更注重经济利益,无偿从企业抽调普查人员也不太现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又受到有限的普查经费的制约,只能是利用现有的村(居)委会人员。
(2)时间难保证 村(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要应对各种繁杂的事务。因此,抽调的普查员多是一人身兼数职,有时难免是被动应付,用在普查上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培训难见效
由于抽调的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清查前进行过认真的培训,但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不是很准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难以处理,或判断错误。比如在界定单位性质时,分不清是法人、还是比照法人、还是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二级法人作为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当法人单位;特别是行业判断不准,服务业当成行政事业、行政事业当成服务业等。
3、普查对象配合不够
经济普查,就普查对象的单位性质而言,绝大多数为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又以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如私营企业、个体户。这类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不高。
(1)门难进
部分普查对象心存疑虑,怕露底,担心相关部门利用普查资料秋后算帐,影响自己的生意。尽管宣传工作中普查员一再讲明普查数据不与此有关,但他们仍然顾虑重重,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态度粗暴,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普查员为了登记完一张清查表,真是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也得不到明确答复。一些企业和单位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省市属企业,不愿接受县(区)的调查,更不愿接受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调查。(2)人难见
一些小企业、小单位和个体户的雇员以经理不在家,或没有财务报表等有关情况为由,不配合普查。有的负责人在家,他们也说不在家,也有的企业负责人真的外出,行踪不定。如果负责人不在,其他人员难以如实填表。
(3)数据难填
清查摸底登记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少,通过宣传和普查员做工作,普查对象还能予以配合。正式登记填报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多,配合的程度相对较差,不少单位不愿填报,有的单位即使勉强填报了,报的数据也明显不实;还有些糊涂企业单位确实没有建立财务账,一年下来收入说不出来,这样的质量也没法保证。
三、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在即,无论普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普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看制度设计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现从基层普查员的角度,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县区普查机构
以往的各项普查,自上而下基本都是“三临时”的运行机制,即“临时任务、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国家首先下发开展普查的动员文件,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然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成立普查机构,从统计局和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普查工作。普查结束,机构解散,人员回到各自岗位。由于抽调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的,普查只是额外工作,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抽出来搞普查,因而人员素质无法保证。抽调来的普查员也把普查当作临时任务来应付,对普查工作的责任心不是太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普查的数据质量。
从市、县普查机构的职责看,承担着本级普查的组织、协调、普查员的业务培训等职能,其中对基层普查员的业务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普查员对普查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开展和普查数据质量。
要培训好基层普查员,市、县普查办人员的业务首先要过得硬,他们既要有专业统计的业务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调查访户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通过授课人员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讲解,普查人员才会对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和入户调查技巧有全面的把握,弄清楚数据来源、相关指标间的关系、某些特殊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确的指导普查对象填报调查表,恰如其分地宣传普查政策,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
我国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已经确立,省级普查机构均已成立,市、县两级政府成立常设普查机构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应尽快设置普查机构,要名名副其实,专门从事普查工作。
2、普查经费与任务同步下达
由于近几年各种普查比较频繁,还有这样那样的专项调查,给地方财政增加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本来财政的日子就不好过,哪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搞普查。况且普查数据对市县两级政府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还要花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几万元,相对于庞大的普查业务量和经费需求,这点普查经费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第二次经济普查,国家只为县解决部分微机,其余的就是发一些普查方案、普查表、宣传画,再就是发一套需要多次修改的处理程序,其余的经费全要依靠地方政府解决。
经济普查主要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服务,按照“谁调查、谁给钱”的原则,国家一级应承担大部分的普查经费。建议再搞普查和专项调查,普查经费能和普查任务同步下达,普查经费以条线为主,不能主要依靠市县级财政。并在经费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困难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
3、普查指标要简洁易填
经济普查的各类普查表表种太细、内容繁多,指标复杂。第二次经济普查填报的普查表有63张,2600多个指标,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全部经济活动。面大量广不说,其专业性特强,许多经历过普查的“老统计”都感到非常棘手,对于一般普查员来说,仅靠短时间培训,一时难以全部掌握。
(1)资料容易取
而对企业而言,完成普查资料的填报也不是统计人员或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相关方面提供众多的基础资料。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资料的准确性与完备程度差异很大,致使一些企业难以准确填报普查数据。比如“能源消费”和“水消费”的实物量统计,企业普遍反映平时记账很少做到这么细致,填报确实有困难,一般是估算与不填。普查表上还有好多指标,在企业和单位没有现成的数字,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得到,这些数字通常会是估计的结果。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不但要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分出12个细项,而且这些细项还要分出女性人数,并且法人表的人员合计要与分支机构上报人数的合计数一致,这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和单位难度不大,而对于“中国人寿”等一些分支机构多、人员层次复杂的大单位来说,填准了、填平了确实不容易。
(2)指标少而精
普查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握普查对象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科学合理地选择普查指标,即可以减轻各个环节的工作压力,减少普查经费的投入,还能够有效提高普查的成功率,降低普查登记误差。
因此,普查项目的指标设置宜粗不宜细,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简单一些,只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核算要求就够了,与此无关的数据可以不设,做到“少而精”。类似“工会成立情况”等搭车指标应取消。指标解释要准确易懂,要与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相衔接,指标名称与会计指标一致的,其含义要保持一致。
(3)通用一张表
对普查指标的基层调查表尽可能设计成一张通用调查表,将普查所有指标均安排在一张普查表上。一张标准8开表格,可设置属性指标15个左右;设置数量指标150个左右,尽可能选择共性指标。这样的指标容量,应该可以满足任何行业的普查需要。这种表式设计既可减少遗漏,又便于检查验收,也可进行分类整理。
4、方案设计要切合实际
首先,这次普查的范围为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以及附有二、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大部分的一产单位都不包括在内,称为“经济普查”似乎不妥。如果二三产业普查称为“经济普查”,那么农业普查是不是也应该称为“经济普查”才平等。这次普查要是称为“二三产业普查”,虽然有些拗口,但更能名副其实。
在普查表的分类上也有这样的问题。基层普查员要是问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该填哪种表”,经普办的同志通常回答:“填行政事业单位表”,基层普查员又会问“它又不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填行政事业单位表”,经普办同志继续给他耐心的解释。出现这种奇怪事情,其实都是报表名称惹的祸。同样,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的填报范围是除房地产、交通运输电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外的其它服务业,是“小服务业”的概念,但要从报表名称上理解则是所有的服务业企业都应填这张表。普查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作了明确划分,又规定某些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填报甲表”,给基层普查人员造成理解上的混乱。
这些枝节问题如果能适当规范,普查人员对照普查表种分类,就能知道哪些单位该填哪种表,这样简单易懂。
第二篇: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3年,是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之年。经过前两次经济普查的洗礼,经济普查无论是组织实施、指标设计,还是数据质量控制的措施可以说是日臻完善,经济普查的圆满成果服务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是惠及了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经济普查工作程序繁琐、技术含量复杂、程序操控难掌握等现象,也使普查人员有了些生畏的感觉。因此,我们更希望即将出台的普查方案,会通过设计的不断改进,科学的化解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前两次普查工作实践,粗浅谈一下对普查方案设计的一些观点。
一、要便于理解和掌握
《普查方案》是指挥普查工作的工具书,在设计上要便于普查员的理解和掌握。从《第二次经济普查方案》中,我们明显感到一些指标的说明,明显书本化、概念化和理论化,这些问题在《普查方案培训教材》中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拿基层普查员的话讲:经济普查好比是专家、学者拿大学的知识在给小学生出题考试,根本不会,也弄不懂,就是普查结束后还是一头雾水。因此,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培训类教材,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一些指标的解释上可以变通、换角度去解释和说明。如:企业和法人的划分,目前企业和法人的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存在,划分上常出现误区,如果用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的图片的形式加以说明,应该更便于掌握。
二、尽量避免工作的重复性 以第二次经济普查为例,清查与正式入户调查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重复量。清查的目的是搞准调查区域内的单位数量,保证入户调查不出现漏普、错普的现象,调查表的设计只要能满足对调查单位位置、单位性质、规模和所从事的行业等基本信息掌握即可。而第二次经济普查对清查表设计过细,一方面导致任务量大,开展时间长,而且调查的时期指标多为上年末数据,对最终普查结果没有太多意义,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清查指标设计过多,也是正式入户普查入户率不高和入户普查质量不高的一个因素,一些普查员依赖于清查数据,在正式入户阶段,为省时间、省事,对普查表填写把握不严格,对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产生了影响。而且二次入户登记,也使调查单位产生厌倦心理,普查员产生疲倦情绪。因此,清查方案设计要符合普查的实际需要。
三、适当降低技术门槛儿
前两次经济普查,都十分注重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的提高,这是普查的一个大的趋势。但普查指标过多、过于细化,特别是在个别环节的技术要求上明显过高,脱离实际,实用性不佳。如:第一次经济普查中对小区图的要求是手工绘制,到第二次普查时就发展成为要求电子地图。而现实中,由于基层普查员的素质、能力、条件多方面限制,开展起来困难重重,绘制的电子小区图与实际地理情况反差较大,在实际运用上甚至还不如手工图实用。而且,由于其精确度的原因,经济普查过后,这些耗费精力的电子地图的运用价值也不是很高。所以,在普查指标的设计和普查的技术要求上,最好是实用、方便。
四、要注重开发一系列普查适用程序
一是开发一套行业代码查询系统。在普查实践中,由于普查员素质原因,以及不经常接触这方面工作,对行业划分技术掌握不够,很容易把行业错误进行划分,这就加大了普查复审的压力。《行业划分手册》的使用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开发一套行业代码查询系统会给普查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是加大数据处理后台对数据的自动生成能力。数据处理平台不应局限于对普查数据的汇总,它应该是为普查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服务,能够在数据处理后台生成的数据指标,在普查表上就尽量不要出现。如:第二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601表中,产业活动单位数指标中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了细化分类,这完全可以通过《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中的行业代码进行后台加工生成。在实际填报中,这也极容易出现差错。如果只填报产业活动单位总数,也能满足普查的实际需要。
三是试开发普查直报程序。第一次经济普查对“三上企业”和资质以上房地产业采取的是双轨制报表,就是年报和普查表分开来报,给普查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到第二次经济普查时,对“三上企业”和资质以上房地产业实行普查代年报的作法,应该说是很好的办法,避免了两次报表中产生的人为误差。对于第三次经济普查,由于“三上企业”和资质以上房地产业已经全部实行了联网直报,企业报表逐步走入正轨,是否也可以开发一套普查网络系统,采取网络直报代替入户普查的新模式。这既鲜明突出了普查的时代特色,也将开创高科技普查的新纪元。
第三篇:对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思考和建议
对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国家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逢三、八年份实施。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定于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自二经济普查以来,我县各城乡框架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做好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我县践行科学发展观,监测“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内容
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评价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全面调查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将作为修正常年统计数据、监测“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依据。普查对象仍然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户。普查内容为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3。
二、经济普查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法定五年一次的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都超过了以往各项普查。因此,在调查组织形式、调查运作方式和数据程序处理上一直都有相当的难度。根据多次普查经验,经济普查普遍存在着“五难”:
(一)组织协调难。历次普查虽都是政府搭台,统计唱戏,一些部门参与,但实际配合程度较差,普查工作完全成了县、乡(镇)统计机构的事,县普查办实际上变成了县统计局普查办,各级各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支持和行动。未有效形成“政府领导、统计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普查工作格局。
(二)经费落实难。《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普查经费筹措原则,在实践中没有可操作性。加之我县经济欠发达,普查经费存在标准不够高、到位比例低。县、乡两级普查机构基础条件薄弱,尤其是县以下普查机构计算机设备严重不足,网络设施落后,普查数据处理和传输工作难度大。
(三)“两员”选配难。因县域大量有知、有能的人员大量外出务工,选聘符合条件的“两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极度有限,加之本次经普需使用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PDA),能选聘到能胜任普查工作的人员就更难。
(四)普查方案实施难。一是保证培训质量难。从目前看基层普查指导员大多只能选聘大学生村官,虽然他们掌握一些统计、财务知识,但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精通多行业的知识,而且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非常难,授课和解答问题时往往是“照本宣科”,对具体问题的理解把握难免不准确。二是摸清普查对象难。在实际普查中:普查对象存在经营地难找,尤其在城关镇的一些商住混用的公寓内,要逐门逐户进行核实;经营者难见,企业负责人外出不在,其雇工难以如实填表;经营情况难定,特别是小企业、小法人经营内容随着市场供需变化而变化不定,行业类别很难界定。三是普查入户登记难。普查过程中,多个环节都离不开普查对象的配合和支持。由于经济普查涉及的经济指标较多,有些直接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户,普遍存在诸多顾虑,不愿意配合。
(五)普查数据审核难。一是经济普查表种类之多、内容之杂、指标之繁、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表内、表间的平衡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审查,普查数据与部门数据的对应衔接,登记数据与实际状况的误差修正等等,技术性要求高、工作量大。二是数据处理程序、审核程序随时更新,新的“差错”不断涌现,这些都给数据审核增加了相当难度。
三、加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策及建议
经济普查不仅是一次系统性、复杂性、庞大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政府为掌握地域经济发展状况而开展的调查摸底活动,需要许多相关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和配合,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经济普查是“政府负责、各级统计机构牵头提供技术业务支持、其它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破除经济普查是统计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的思想。
(一)组织领导要到位。经济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全县各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普查的重大意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普查工作高效运转。县府办要根据普查办的工作安排,发文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明确分管领导、经办人员的责任,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事情有人做,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普查经费要落实到位。普查经费是普查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普查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普查经费,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认真做好普查设备物资的预算工作,落实好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普查人员的聘用报酬。要切实加强普查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到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宣传力度要到位。经济普查是一次全国性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它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涉及行业指标敏感,工作难度大。一是充分运用会议、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横幅、经济普查宣传单、刊写黑板报等一切宣传手段,提高宣传的密度和冲击力;二是注重点面结合、深度与广度结合,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区域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宣传,特别对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场所,宣传要有针对性,使其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注重新闻媒体策划,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在城关镇组织秧歌队、宣传车,在网络上树立典型利用榜样力量、加载“六五”普法信息等宣传方式;四是多层次、全方位宣传,结合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开通经普短信平台,让更多的普查对象了解经济普查、支持经济普查。总之,要挖掘宣传资源,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把握宣传时机,突出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把全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搞好、搞活,做到无论是机关、事业、企业、个体经营户以及全社会人人了解,人人理解,人人支持。
(四)人员选配要到位。由于技术的更新“三经普”普查需使用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PDA)与以前两次经济普查相比,对普查人员的选聘就有了更高要求。选聘的普查人员不但要具有责任心强、知识面广、为人正直、社会经验丰富还需要高知、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人。因此,选聘“两员”时,要严格按照普查规定办理,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志,不能重关系,轻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决不允许进入普查队伍。县、乡镇普查办要采取“抽硬人、硬抽人”的行政办法加以解决,特别是乡镇要多选聘一些高知、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强的“大学生村官”、新录公务员、事业人员来充实普查队伍;村、居普查区可以招聘有威望、有责任心、对村(居)情熟悉的村(居)民或者招聘该普查区的村(居)干部来充实普查队伍。
(五)业务培训要到位。业务培训是否到位是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结果成败的关键。要把普查的范围、对象、内容等做到“上传下达不走样”,提升培训效果。一是分专业培训,由县普查办人员培训《普查方案》安排部署阶段工作、由统计局普查中心人员培训《普查表》解释相关指标,由技术人员培训(PDA)的使用。二是“直接”和层层培训相结合,城关镇县统计局培训到各普查人员,其它乡镇县统计局培训到普查指导人员,再由普查指导员培训到普查人员。三是分阶段培训,清查摸底和填表登记两个阶段分期培训。四是其它途径培训,县普查办人员通过电话、QQ、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培训指导工作。
(六)清查摸底要到位。经济普查涉及二、三产业的所有单位,单位分布广、总量大、经济内容多、指标体系复杂、技术要求高,做好清查摸底工作对搞准经济普查登记数据十分关键。摸底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名录库资料和有关部门资料,对现有的名录资料和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类合并,以地址代码为标志将名录库资料分普查区打印出来,以备现场摸底时用。普查员经过严格培训后对普查区内的调查对象逐户、逐项进行“地毯式”摸底,将摸底数据与名录库资料逐户核对,及时查漏补漏,真实反映本普查区所有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坚决杜绝以现有名录资料“比葫芦画瓢”,编造虚假数据的现象。县级普查机构不仅要及时深入基层进行督查指导,解惑答疑,还要结合有关部门的资料对摸底数据进行评估,查找单位增减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确保摸底数据质量,为普查登记打下坚实基础。
(七)数据质量审核要到位。数据质量是整个普查工作的核心,为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把住数据审核关非常重要。一是各级普查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审核实施细则,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二是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细则,建立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三是采取人工和机器审核相结合的审核方式。机器审核首先要通过数据处理程序中的各项审核,还要结合本地情况增加审核公式或编制审核程序进行审核。人工审核主要审核对单位代码、行政区划代码、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等错码,对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等出现的错别字、多字、漏字,对没有平衡关系及逻辑关系而录入错误的数据等机审不能审到的错误。
(八)巡查督导、奖惩激励要到位。要加强统计巡查督导,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现象的滋长蔓延,提高普查数据采集质量。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经济普查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和对经济普查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公开奖惩,以维护经济普查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第四篇: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浅析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之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如何善始善终地做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普查工作者和普查对象参与经济普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分析探讨普查宣传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由于经济普查具有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较长等特点,要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离不开广泛、强势、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因此搞好经济普查工作就要充分认识普查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以宣传为先导,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动员。一是普查宣传工作是扩大经济普查知晓度的根本途径;二是各种宣传活动能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经普工作的热情;三是加强对《**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宣传,可以消除普查对象的各种顾虑,提高普查源头数据质量。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各个阶段的宣传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为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分析查找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是对普查系统内部的宣传不到位。各级经济普查机构是普查宣传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广大普查工作者是整个普查工作的主力军。从经济普查宣传现状来看,往往忽视了对普查系统自身的宣传动员。各级普查机构虽然都分级、分专业对普查骨干、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普查队伍的业务水平,但是对普查人员的思想道德、责任感和**法律知识缺乏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当遭遇普查对象的冷眼相对和尖锐言辞时,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信心,从而影响到普查工作的质量。
二是宣传经费比较紧张。市场经济下的各种宣传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公益宣传虽然能节约部分经费,但宣传时间和频率不够,力度不大。另外,印制各种各样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也需要大量经费。特别是有些区县和乡镇原本普查经费就很紧张,难以再投入更多的宣传经费,不得不删减宣传内容、减少宣传频度、缩短宣传时间,影响了宣传质量和效果。
三是宣传协调工作难度大。由于经济普查涉及工业、建筑业、贸易、房地产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普查对象种类多、分布广且情况复杂,需要各级编办、民政、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提供详细的行政记录,还需要宣传、财政、铁路、邮电、金融、保险等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经济普查涉及部门如此之多,统一协调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各部门本来日常工作任务就很繁 重,因而更多关心与本单位相关的经济普查工作,较少过问如何支持配合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不易形成合力。
四是宣传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时间安排来看,完成整个普查工作需要大约2年半的时间,共分为三个阶段,即:普查准备阶段,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发布、开发及总结表彰阶段。每个阶段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又有不同的针对性和侧重点。然而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广大新闻媒体单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又不尽相同,各地区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月后,宣传工作就草草结束。经济普查很难得到长期性、高频率、广覆盖地宣传报道,宣传工作难以深入持久,入脑入心。
五是宣传手段单一,宣传效果难以保证。当前,各种商业性调查、市场调查频繁增加,使社会公众难以区别国家调查与商业性调查的不同目的。另外,眼花缭乱的各类广告和宣传资料充斥着大街小巷,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经济普查宣传仍以挂标语、拉横幅、发放资料等传统方式为主,很难吸引广大普查对象的眼球,不容易彻底消除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宣传效果就可想而知。
切实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组织到位,扎实抓好对内宣传。从经济普查宣传经费的落实、宣传机构的组建、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全体普查 系统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为此,必须要强化各级政府领导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将宣传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深入动员全体普查人员。一是争取领导重视。通过汇报工作和抄送经普简报等方式,让各级党政领导及时掌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解普查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引起领导的特别重视,及时解决如宣传经费不足等困难。二是进行目标管理。各级政府要把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普查目标考核内容,利用奖惩机制督促宣传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三是组建宣传队伍。各级普查办公室成立宣传协调组,抽调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人员承担宣传动员任务,负责本级经济普查宣传策划、内外联络和具体实施。四是加大对内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业务培训和普查会议时机,集中讲授《**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知识和应对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使普查人员懂得依法普查原则和肩负的重要使命。此外,经济普查宣传工作要高举公益宣传大旗,尽量采用政府招投标和定点采购等方式组织印制了大批量的宣传资料,节约宣传经费。
第二,部门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宣传合力。经济普查宣传工作要着力在促进部门协同作战上下功夫,明确各个部门在普查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把经普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配合经济普查机构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宣传动员活动;二是各级编办、民政、工商、税务等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经济普查工作,共同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本系统的宣传动员力度,为经普工作营造宽松有利的普查环境。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市经济普查办公室吸取了历次普查经验和教训,改变成员单位“有名无实”的不利局面,多次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共同商讨经普工作。市委宣传部与市经普办联合发文部署宣传任务,并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单位,为宣传活动献计献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全市金融业的单位清查工作由市金融办积极牵头,人行**营管部、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分别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还按要求提供单位清查所需的行政登记资料,形成了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强大宣传攻势,为掀起经普宣传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讲求实效、狠抓落实,分阶段实施宣传。经济普查宣传工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求真务实,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既要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又要突出自身的鲜明特点;既要正确把握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又要有的放矢地搞好各种宣传活动。为确保经济普查宣传任务层层落实,各级普查机构应拟定好各阶段的宣传计划,通过定期上报宣传材料、开展宣传检查、制定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真正做到宣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效果突出。普查准备阶段,要以广泛的告知性宣传为主。在车站、码头、机场以及大型广场、步行街等重要地段发布各类型的户外广告;在电视、广播、报刊播放经济普查公益广告,突出宣传普查的意义、作用、内容、方式方法、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等,着重解决为 什么要进行经济普查以及如何开展经济普查等问题。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宣传工作要向“认知性”和“义务性”深化。重点宣传普查登记工作的重要性、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等,及时反映经济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普查精神;对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等违法行为也要予以曝光宣传,不断强化经济普查主体和客体的依法普查意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阶段,可采取发布普查公报、开辟报刊专栏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普查的主要成果,告知社会公众获取普查资料的信息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
第四,创新手段、贴近实际,扩大宣传影响力。当今,各类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已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要想突出经济普查,就必须从创新和贴近上下功夫,利用有限的宣传经费去争取最大的宣传效果。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市、县两级经济普查办公室力求锐意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成效突出:市经普办利用**局和调查队的办公电话开通经普宣传彩铃;**区抓住“电影进社区”的机遇,在广场电影放映前播放经普公益广告片,贴近广大公众进行宣传动员;**区组织成员单位、街道和乡镇经普工作人员,以及部分企业的**员开展“南山杯”经普趣味运动会;**县在圣诞节利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短信平台群发服务功能,向全县“三上”企业负责人 6 发送经济普查祝福短信;乡镇选择赶集日,在人流量较大的集市设臵经普宣传咨询台,通过声音宏亮的喇叭反复播放经普知识。居委会通过夜间巡逻喊话方式宣传经济普查。这些宣传方式贴近普查对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一言以蔽之,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一定要紧扣普查的脉搏,随着普查工作的不断推进,宣传也要向纵深发展,形式和内容要不断更新,为经济普查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第五篇:经济普查工作个人总结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之甘州区经济普查
个人工作总结
美丽甘肃张掖甘州区
自从抽调至区普查办,我就觉得肩上担起一副承重的担子,我既没有以往普查工作的经验,又对本次全新的普查方式不甚了解。这次普查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首次使用普查工具PDA、时间上又有很强的限制,作为普查办的一员,我深感自己责仸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面对种种困难,我积极协调,多动脑筋,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普查工作中。
一、严肃认真,全面学习
面对本次普查工作,我与我办同事多次反复从我市经济普查清查方案、普查单位划分及清查指标等重要资料中学习普查知识,对不易懂的专业词汇如实收资本等,详细查询后讨论消化吸收。结合行业代码等资料,认清普查对象行业属性,区分普查对象的行业归类。学习中,我结合本次具体常见的普查对象,预先填写清查登记报表,在实例中比对各个指标的解释。本次普查清查阶段结束后,结合普查阶段的工作,学习使用PDA普查工具。
二、紧张有序、扎实工作
(一)、清查前期与清查阶段工作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的重要步骤和基础性工作。
清查前期。我与我办同事依照普查区划分的要求绘制我区的各个普查区的电子地图。通过讨论与请教软件开发商的方式,结合乡镇及街道普查指导员的描述,仔细绘制飞地与普查区衔接处,使普查区域清晰明确,不重不漏。同时结合单位名录库资料与编制、民政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合并和整合,生成单位清查底册,由普查员携带进行“地毯式”清查。之后,同我组同事相继对4个乡镇、东街街道及其4个社区分别实地进行清查培训,讲解清查方案及各个指标,例举典型实例,强调清查重点,并对普查员的不理解之处进行解释。与普查区负责人协商,通过悬挂横幅、粘贴标语的方式,对本次经济普查进行宣传。
清查阶段。针对社区普查员工作经验丰富但人员年纪普遍较大的情况,我与同组同事多次到社区对报表进行现场审核,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协商解决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督促负责人,依据清查进度,安排普查员,提供清查必备工具,保障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清查工作。督促安排专人,对清查填报好的数据及时录入清查系统。在办公室,与同事对系统中全区清查数据全面审核,做到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清查工作。
(二)、正式普查阶段工作
在将签字发放的PDA导入清查数据包、地图包、制度包后,此阶段,我首先进行PDA各个功能讲解,使普查员对PDA进行全面的熟悉,对数据的备份进行重点的强调。同时,强调普查过程中的应做到不重不漏,逐户普查,严把数据质量关,对不合的经济数据询问原因,进行核实,并按要求,填写普查报表,做到签字、盖章规范。
数据上报系统前,我对PDA填写数据、普查报表数据与证照信息进行三会审,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确保数据的准确上报。
根据普查计划安排,督促沙井镇、长沙门社区负责人,加快普查进度,做到全区按时完成普查。
普查后期,针对个别单位普查过程中配合不积极的问题,我与同事进单位进行普查,给负责人解释普查的缘由、重要性及保密性等情况,告知普查工作的法律依据,普查对象应承当的法律义务。在此情况下,单位提供普查数据及所需证照。
针对出租车个体户录入工作属地复杂的问题,我主要负责安吉出租车公司进行出租车的普查登记。
针对普查数据审核修改的问题,普查中,由于存在税收比达到、甚至超过50%的情况,我与单位进行沟通,通过单位签订授权书的方式进行不合理数据的修改。
针对个别搬迁、不易找到漏录单位补登的问题,我通过查找单位相关信息,积极与普查对象取得联系,对各普查区直接的盲区和推诿扯皮中间地带的普查对象进行了补登,对错误较大的普查单位、普查对象一套人马多套牌子和一个单位法人多处同名产业进行了核实及重新登记。
三、查找问题、提出建议
辛苦没有白干,汗水没有白流,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我乡镇、社区保质保量保时地圆满地完成经济普查,通过了各级调查队检查,并得到高度评价。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普查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存在概念不清、填报指标理解不准确的情况;工作不够仔细,对个别数据失误之处不能及时纠正;对普查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做的不够细心和耐心等等,对面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与加强自身修养。近一年的普查工作里,在普查办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区普查人员辛勤努力工作下,甘州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圆满的成功。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无私奉献的汗水。面对普查员冒着严寒,逐个普查时,面对多次的普查对象不配合的尴尬时,我认为,我们的普查宣传工作是不是可以力度强、形式多样、自始至终;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可以加强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