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

第一篇: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

《赤壁赋》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主题与内容

1、研究主题

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小组合作在文言文课堂中的作用。研究意义和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辛勤笔耕,留下了一卷卷不朽的篇章。这些作品对我们后学者来说,可谓博大精深,但却因为年代久远而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困难。它不仅要求我们从词语解释、语法结构、篇章布局进行学习,而且还要求我们尽可能透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文章藉以产生的年代中去,使自己进入作品,萌发出探究作者如何叙述,如何论证的冲动。我们应该把文言文中表达出的情感、道理融化到自己的心境中,品味其语言美,鉴赏其因事而发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较远,又晦涩难懂,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是较为排斥的,学生课堂上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不得法,导致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丧失,学习机械、被动。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尝试着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转变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激发他们的学习文言文兴趣,提高他们自主探索文言知识的能力。

2、研究课例内容

文言文,是现行高考必考题型,在高考试卷中体现为第4--7小题,分值为19分。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基本了解文言文答题方法与步骤。但是日常训练中,学生的得分仍然很低,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因此,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打造高效课堂。针对此种情况,确定将《赤壁赋》作为课例,进行研究。

二、课例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

学情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学生往往对其望而却步。然而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高达19分的分值,学生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学,往往是老师解释一句,他们记一句,连一些词语解释、语法结构和谋篇布局都弄不明白,又何谈审美呢。,学生主体意识失落,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主体参与性不高,费时多而收效甚微。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小组合作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教学的难点在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上。苏轼在面对人生困难与挫折的做法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这样借助小组合作,一定会缺德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设计的变化(备课的变化)

通过两次课堂教学对比,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不同:

①在教学方式上,第一阶段,知识点多,依靠教师口头讲述和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较疲劳,收效甚微;第二阶段,采取了小组合作模式,本身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发挥个人的长处,积极投入,共同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的肯定,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至于那些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会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②教学关注点的变化:第一阶段的关注点不突出,主要在文言知识的识记上;在第二阶段中,重点突出学生在合作探究情感的指引下对文言知识的识记;

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第一阶段,被动识记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功利性强,毫无兴趣,效果较差;在第二阶段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识记,主动探究。

3、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实际过程的变化)

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注重文言词句解释,忽略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创造力,且收效甚微。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导入部分,借学生对一代文豪的崇拜,抛出一个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和探究。具体实施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提问背诵,故意提问了一段较短且容易的段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他们满怀信心的继续参与到课堂中;第二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疏通文意,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归纳和总结,及对文言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有提高了概括总结的能力。第四部分是小结,主要是对文章结构及情感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使学生印象深刻。

4、课堂观察的重点与工具 课例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了教师活动层面和学生活动层面的观察任务。

教师层面重点观察的是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的引导作用,问题的设置。

学生层面重点观察的是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小组集体讨论过程、小组合作过程、小组对学体现、小组中的个体表现、小组评价、小组书面展示、小组口头展示等过程及效果。

三、课例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课堂教学的成效(1)从学生的角度看

根据课堂观察和课后检测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篇文章的文言知识并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既欣赏到了美景,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感悟到了人生哲理,完成了学习目标。在预习检测、合作探究环节中小组成员团结合作,每个学生发挥了个人的长处,积极投入,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另外,问题解决后,学生有了成就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进入良性循环。

(2)从教师的角度看,本节课教师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在课堂上成为了引导者和点拨者。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了小组合作与知识讲解的融合。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上的各环节紧凑。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课例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本节课设计主要是展现小组合作探究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

学习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而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实际的课堂上小组成员为了解决问题,团结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概括能力,甚至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可见小组合作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3、课例研究反思

在本节课中,小组抢答环节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文言知识的识记,既细致又全面。可见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小组成员个体的表现。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我们只看到了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即对文章请按的把握上,却忽略了个体的差异,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没来得及思考,同组成绩较好的同学就把答案说了出来。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了失落感,和自卑感,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可见在较难的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要做到统筹兼顾。

第二篇: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标

基本目标:通过研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学生参与作用的操作、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挥、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系列化的课堂教学实例及理论成果。

衍生目标:在研究中,通过课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学习与探究思考的过程,发现和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感悟数学之美,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课例研究,是最基础的教学实践研究,从课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教与学实践过程要素是:

●关于教师的教:

A、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包涵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

B、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机智)

C、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于学生的学:

A、学习的准备

B、学习的注意程度

C、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

D、知识巩固能力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

构建有效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因此,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课例的系统分析、总结和课例要素的观察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为载体,把探索研究结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边设计边实施,边实施边修正,边修正边反思,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重点初中各年级的教材内容为主,选择一些突破口。选择若干个点分析其理论基础、内容特点、技术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等进行研究。

课例研究的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1)课前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分析);

(2)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观察;

(4)教学反思;

(5)教学过程建模。

三、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行动序曲

初步的个人备课和准备阶段:

1.研讨课例研究目标的构建与课例内容的确立,形成课例的初步研究方案。

2.制定和申报课例研究方案,成立课例研究组。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

1.开展课例研究工作,确定有关研究课的内容,注重集体研讨。

2搜集、整理内容,以便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

3.有实验教师讲课,研究小组听课、评课,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第三:课后反思

第四阶段: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集体备课笔记 四: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名称:

1、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王伟

课时数: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元二次方程 4.分解因式法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前几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熟练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在八年级学生学习了分解因式,掌握了提公因式法及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熟练的分解因式;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又学习了配方法及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了这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及步骤。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过程,并在现实情景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了应用意识和能力,也感受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特殊问题的一种简便、特殊的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能根据已有的分解因式知识解决形如“x(x-a)=0”和“x2-a2=0”的特殊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递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分解因式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决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分解因式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转化的思想。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在解方程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初步学会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益。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探究新知;第三环节:例题解析;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拓展延伸;第六环节:感悟与收获;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内容: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①x2-6x=7 ②3x2+8x-3=0 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回忆两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衔接前后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为学生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实际效果:第一问题学生先动笔写在练习本上,有个别同学少了条件“n≥0”。第二问题由于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

第三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练习学生复习了配方法及公式法,并能灵活应用,提高了学生自信心。

第二环节: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内容:

1、师:有一道题难住了我,想请同学们帮助一下,行不行?

生:齐答行。师:出示问题,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能,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说明: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不同答案准备展示。

附:学生A: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2=3x ∴x2-3x=0 ∵a=1,b=-3,c=0 ∴ b2-4ac=9 ∴ x1=0, x2=3 ∴ 这个数是0或3。

学生B::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2=3x ∴ x2-3x=0 x2-3x+(3/2)2=(3/2)2(x-3/2)2=9/4 ∴ x-3/2=3/2或x-3/2=-3/2 ∴ x1=3, x2=0 ∴这个数是0或3。

学生C::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2=3x ∴ x2-3x=0

即x(x-3)=0 ∴ x=0或x-3=0 ∴ x1=0, x2=3 ∴ 这个数是0或3。

学生D: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2=3x 两边同时约去x,得

∴ x=3 ∴ 这个数是3。

2、师:同学们在下面用了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观察以上四个同学的做法是否存在问题?你认为那种方法更合适?为什么? 说明: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超越小组:我们认为D小组的做法不正确,因为要两边同时约去X,必须确保X不等于0,但题目中没有说明。虽然我们组没有人用C同学的做法,但我们一致认为C同学的做法最好,这样做简单又准确.学生E:补充一点,刚才讲X须确保不等于0,而此题恰好X=0,所以不能约去,否则丢根.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条理清楚并且叙述严密,相信下面同学的回答会一个比一个棒!(及时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现在请C同学为大家说说他的想法好不好? 生:齐答好

学生C:X(X-3)=0 所以X1=0或X2=3 因为我想3³0=0, 0³(-3)=0,0³0=0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0或b=0,所以a与b至少有一个等于0

4、师:好,这时我们可这样表示:

如果a³b=0,那么a=0或b=0 这就是说:当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时,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中用的是“或”,而不用“且”。

所以由x(x-3)=0得到x=0和x-3=0时,中间应写上“或”字。

我们再来看c同学解方程x2=3x的方法,他是把方程的一边变为0,而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的乘积,然后利用a³b=0,则a=0或b=0,把一元二次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我们把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分解因式法,即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门就采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目的: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协作交流,力求使学生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取适当的解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自己探索新知,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问题3和4进一步点明了分解因式的理论根据及实质,教师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实际效果:对于问题1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定的方法解决,速度比较快。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经过讨论探究进一步了解了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更特殊、简单的方法。C同学对于第3问的回答从特殊到一般讲解透彻,学生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4的解决很自然地探究了新知——分解因式法.并且也点明了运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将方程左

边化为因式乘积,右边化为0,这为后面的解题做了铺垫。

说明:如果ab=0,那么a=0或b=0,“或”是“二者中至少有一个成立”的意思,包括两种情况,二者同时成立;二者有一个成立。“且”是“二者同时成立”的意思。

第三环节 例题解析

内容:解下列方程(1)、5X2=4X(仿照引例学生自行解决)(2)、X-2=X(X-2)(师生共同解决)(3)、(X+1)2-25=0(师生共同解决)学生G:解方程(1)时,先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再分解因式求解。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 X(5X-4)=0 ∴ X=0或5X-4=0 ∴ X1=0, X2=4/5 学生H:解方程(2)时因为方程的左、右两边都有(x-2),所以我把(x-2)看作整体,然后移项,再分解因式求解。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 X-2=0或1-X=0 ∴ X1=2,X2=1 学生K:老师,解方程(2)时能否将原方程展开后再求解

师:能呀,只不过这样的话会复杂一些,不如把(x-2)当作整体简便。学生M:方程(x+1)2-25=0的右边是0,左边(x+1)2-25可以把(x+1)看做整体,这样左边就是一个平方差,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

解:(3)原方程可变形为

[(X+1)+5][(X+1)-5]=0 ∴(X+6)(X-4)=0 ∴ X+6=0或X-4=0 ∴ X1=-6,X2=4 师:好﹗这个题实际上我们在前几节课时解过,当时我们用的是开平方法,现在用的是因式分解法。由此可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能有多种,我们在选用时,以简便为主。

问题:

1、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步骤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2、对于以上三道题你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课下交流完成)目的:例题讲解中,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考察了学生对引例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反馈。第2、3题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合作,进一步规范解题步骤,最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进一步巩固分解因式法定义及解题步骤,而问题2体现了解题的多样化。

实际效果:对于例题中(1)学生做得很迅速,正确率比较高;(2)、(3)题经过探究合作最终顺利的完成,所以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正是因为这,问题1、2学生们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叙述越来越严谨。

说明:在课本的基础上例题又补充了一题,目的是练习使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内容:

1、解下列方程:(1)(X+2)(X-4)=0

(2)X2-4=0

(3)4X(2X+1)=3(2X+1)

2、一个数平方的两倍等于这个数的7倍,求这个数? 目的: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该练习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基本能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五环节 拓展与延伸

师:想不想挑战自我? 学生:想

内容:

1、一个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速度h(m),与时间t(s)满足关系:h=15t-5t2 小球何时能落回地面?

2、一元二次方程(m-1)x2 +3mx+(m+4)(m-1)=0有一个根为0,求m 的值

说明:a学生交流合作后教师适当引导提出两个问提,1、第一题中小球落回地面是什么意思?

2、第二题中一个根为0有什么用?

b这组补充题目稍有难度,为了激发优秀生的学习热情。

目的:学生在对分解因式法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加工组合,呈现感知过的特点,使认识从感知不段发展,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效果:对于问题1,个别学生不理解问题导致没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2由于在配方法时接触过此类型的题目,因此掌握比较不错。

说明:小组内交流时,教师关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情况。

第六环节 感悟与收获

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2、在应用分解因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3、分解因式法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 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7 1、2(2)(3)

2、预习提纲: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反思

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本节课在评价时注重关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否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肯定地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2.这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节中应着眼干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其中所设计的解题策略、思路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进一步渗透,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2课例名称:求解中考压轴题的四种常见解题方法

教师:黄振 课时: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

中考数学压轴题

教学目标:掌握中考压轴题的四种常见解题方法

1.1压轴题的概念

中考数学试卷中的试题排列顺序通常都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中考试题中按题型分类的排列顺序一般是:

一、选择题(客观题,有些地方将其称作“第Ⅰ卷”);

二、填空题(形式简单的主观题);

三、解答题(二、三也合称第Ⅱ卷)。在这三类题型中,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一般都设置在各类题型的最后一题,被称作压轴题。

中考压轴题按其题型的区别及在整个试卷中的位置情况又可分为两类:选择题和填空题型的压轴题,常被称作小压轴题;解答题型压轴题(也即整个试卷的最后一题),叫大压轴题,通常所说的压轴题一般都指大压轴题。

1.2压轴题的特点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设计,大都有以下共同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数学中考压轴题,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就题型而言,除传统的函数综合题外,还有操作题、开放题、图表信息题、动态几何题、新定义题型、探索题型等,令人赏心悦目。

中考压轴题主要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思维难度高,综合性强,往往都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为了有效地区分数学学科中尖子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试题。

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形势下,全国各地近年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彩的压轴题。丰富的、公平的背景、精巧优美的结构,综合体现出多种解答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常中见拙、拙中藏巧、一题多问、层层递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创设了平台。

1.3压轴题应对策略

针对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特点,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因为基础知识是“不变量”,而所谓的考试“热点”只是与题目的形式有关。要有效地解答中考压轴题,关键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加大综合题的训练力度,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基本模式”的积累与变化,调适学生心理,增强学生信心。

学生在压轴题上的困难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欠缺、解题经验的缺失或训练程度不够、自信心不足等。学生在压轴题上的具体困难则可能是:“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知向何方前进”。

在求解中考数学压轴题时,重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是解好压轴题的重要工具,也是保证压轴题能求解得“对而全、全而美”的重要前提。

2.求解中考压轴题的常见思想方法

2.1分类讨论思想

代表性题型:动态几何问题,存在性讨论问题。

例1.(2009年重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在轴的正半轴上,OC在轴的正半轴上,OA=2,OC=3。过原点O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DC,过点D作DE⊥DC,交OA于点E。(1)求过点E、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EDC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另一边,那么与线段OC交于点G。如果DF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M,点M的横坐标为EF=2GO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对于(2)中的点G,在位于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直线GQ与AB的交点P与点C、G构成的△PCG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ADE∽△BCD,及已知条件求得E、D、C坐标,进而求出过点E、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EF=2GO成立.

点M在该抛物线上,且它的横坐标为,∴点M的纵坐标为.设DM的解析式为将点D、M的坐标分别代入,得

解得 ∴DM的解析式为 ∴F(0,3)EF=2

过点D作DK⊥OC于点K,则DA=DK.

△DAF≌△DKG,KG=AF=1,GO=1 ∴EF=2GO

(3)点P在AB上,G(1,0),C(3,0),则设P(t,2). ∴PG=(t-1)+2,PC=(3-t)+2,GC=2

①若PG=PC,则(t-1)+2=(3-t)+2

解得t=2.∴P(2,2),此时点Q与点P重合.Q(2,2)②若PG=GC,则(t-1)+2=2,解得t=1,P(1,2)

此时GP⊥x轴.

GP与该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Q的横坐标为1,∴点Q的纵坐标为.Q(1,)

③若PC=GC,则(3-t)+2=2,解得t=3,∴P(3,2)此时PC=GC=2,P与D重合 过点Q作QH⊥x轴于点H,则QH=GH,设QH=h,∴Q(h+1,h)解得(舍去).∴Q(,))或Q(,)

综上所述,存在三个满足条件的点Q,即Q(2,2)或Q(1,思想方法解读:这道压轴题是将二次函数与平面几何相结合的函数综合题。

第⑴问结合“形”的特征,求出点D、E、C的坐标,再设二次函数一般式,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体现了解函数问题时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

第⑵由D、M所在直线与y轴相交哦于F,可求得F点坐标,并求出EF的长度,并由旋转过程中的角度相等关系,设法构造全等求出OG。得证结论。解决第⑵问的关系是将EF、OG转化为可求的已知量,得到其长度关系。体现出数学解题中的“转化思想”。

本题的第⑶问讨论存在性问题。要使△PCG是等腰三角形,其中G、C为定点,P为不确定的点,因此应考虑GC为腰、GC为底,并考虑G、C、P分别为顶点等多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假设存在P点,结合P点的位置,通过设置P点坐标参数,用所设参数表示出相应三角

形边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造相应方程,可求出P点坐标。第⑶问不仅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还考察了用方程建模的能力。

2.2转化思想

代表性题型:面积问题,二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距离、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距离、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距离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系数关系转化)。

例2.已知:Rt△ABC的斜边长为5,斜边上的高为2,将这个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斜边AB与x轴重合(其中OA

(1)求线段OA、OB的长和经过点A、B、C的抛物线的关系式。(4分)

(2)如图2,点D的坐标为(2,0),点P(m,n)是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0,n>0),连接DP交BC于点E。

①当△BDE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此时点E的坐标。(3分)

②又连接CD、CP(如图3),△CDP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CDP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P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分)

解析:⑴由Rt△AOC∽Rt△COB易知,CO=OA.OB=OA(AB-OA),可求OA=1,OB=4

2∴A(-1,0)B(4,0)C(0,2)可设解析式为y=a(x+1)(x-4),将点C(0,2)代入,可求a= ∴为所求

⑵;

提示:①ED=EB时,过E作BD垂线,可得

②直线BC的解析式为,设,利用勾股定理和点在直线BC上,可得两个方程组⑶方法1:连OP。如图4。

分别可求和。

P(m,n)在抛物线上

∴P(m,S△CPO=S四边形ODPC)

-S△OCD

=S△POC+ S△PDO-S△OCD=

OC²|xp|+OD²|yp|—OC²OD

=³2m+³2()-³2³2

=-m+m=-(m-)+

当m=时,S△CPO面积最大,此时P(,)

方法2:过D作X轴的垂线,交PC于M,如图5。

易求PC的解析式为,且,故

∴当时,思想方法解读: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与平面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第⑴问由三角形形似(或射影定理)求出相关线段的长,写出相应点的坐标。然后灵活设置二次函数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式。

第⑵问,虽然题目要求是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但点E的坐标必须通过计算得到。而在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符合要求的等腰三角形的多样性,需分类讨论顶点、腰的对应情况。

第⑶问是本题的难点。题中的面积表示,要结合P(m,n)在抛物线上,充分利用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或是利用平面几何的性质,有效表示△BCD的面积,将不能直接表示的三角形面积转化为能用已知线段和P点坐标表示的面积。方法1是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POC、△POD,方法2,是通过过D点作垂线,直接将△BDC转化为△PDM、△CDM。

2.3极端值思想

代表性题型:动态几何问题,动态函数问题。

例3.已知

为线段

上的动点,点在射线上,且满足,且点

与点

(如图1所示).

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的长;(1)当(2)在图1中,联结.当,且点在线段上时,设点之间的距离为,其中表示的面积,表示的面积,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3)当,且点

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的大小。

解析:(1)AD=2,且Q点与B点重合。由=1,∴PB(Q)=PC,△P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3,PC=Bccos45°=3³=。

(2)如图:作PE⊥BC,PF⊥AQ。BQ=x,则AQ=2-x。

由△BPF∽△BDP,==,又BF=PE

∴=,∴PF=PE

S△APQ=(2-x)PF,S△PBC=³3PE

∴y=(2-x)

P点与D点重合时,此时CQ取最大值。过D作DH⊥BC。

CD=,此时=,=,PQ=,BQ=AB-AQ=

∴函数的定义域:0≤x≤

(3)方法1:PQ/PC=AD/AB,假设PQ不垂直PC,则可以作一条直线PQ′垂直于PC,与AB交于Q′点,则:B,Q′,P,C四点共圆。

由圆周角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PQ′/PC=AD/AB,又由于PQ/PC=AD/AB 所以,点Q′与点Q重合,所以角∠QPC=90°

方法2:如图3,作PM⊥BC,PN⊥AB。由==,即==

∴△PNQ∽△PMC ∠MPC=∠NPN,∴∠QPC=∠MPC+∠QPB=∠NPQ+∠QPM=90° 思想方法解读:这是一道动态几何的变式综合题。

第⑴问,线段的比值不变,Q在特殊点(与B点重合),由AD=AB=2,故PQ(B)=PC,△P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几何性质可求出PC。

第⑵问中利用三角形相似比,结合已知条件中的固定线段比,找出△PAQ、△PBC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求函数式的关键。而第二问中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则是难点。需分析出P点运动的极端情况,当P与D重合时,BQ取得最大值。集合图形的几何性质及已知条件中的固定线段比,求出此时BQ的长度,既为BQ的最大值。体现极端值思想。

⑶中可以用四点共圆通过归一法求证,也可以通过构造相似形求证。

2.4数形结合思想(用好几何性质)代表性题型:函数与几何综合题。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a(x+1)+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M,若直线MC的函数表达式为,与x轴的交点为N,且COS∠BCO=。

⑴求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点C的点P,使以N、P、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以N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MC于点Q.若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上下平移,使抛物线与线段NQ总有公共点,则抛物线向上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向下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

解析:⑴由直线y=kx-3与y轴交点坐标为C(0,-3)

抛物线y=a(x+1)+c(a>0)开口向上,过C(0,-3)∴A、B在y轴两侧,B在y轴右侧。如图。

Rt△AOC中,OC=3,cos∠BCO= ∴BC=,OB=1

∴B(1,0)又B(1,0),C(0,-3)在y=a(x+1)+c上 ∴抛物线解析式y=x+2x-3

⑵由⑴抛物线顶点M(-1,-4),直线y=kx-3过M,∴直线解析式y=x-3 ∴N(3,0)∴△N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假设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NPC为以N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①PC为另一条直角边。PC⊥CN,而A与N关于y轴对称在抛物线上。∴存在P1(-3,0)使△NPC为以N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PN为另一条直角边。PN⊥CN,则∠PNO=45°设PN交y轴于点D,则D(0,3)PN所在直线y=-x+3

由 解得

∴存在P2(,),P3(,)使△NPC为以N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的点有P1(-3,0),P2(,),P3(,)

⑶①若抛物线沿对称轴向上平移。设向上平移b个单位(b>0)。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b

抛物线与线段NQ总有交点,即由抛物线解析式、直线MC所在直线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有解。由 消除y得x+x+b=0,Δ=1-4b≥0,∴0<b≤ ∴向上最多可平移个单位

②若向下平移b个单位(b>0),设y=x+2x-3-b 由y=-x+3,可求得Q(-3,-6),N(3,0)对于抛物线y=x+2x-3-b

当x=-3,y=-b,抛物线与直线y=-x+3有交点,则需-b≥-6,b≤6 当x=3时,y=12-b,抛物线与直线y=-x+3有交点,则12-b≥0,b≤12。∴向下最多可平移12个单位。

思想方法解读:本题还是一道二次函数与平面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第⑴问中,由直线解析式求出C点坐标,由C点坐标结合a>0,判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大致位置。并结合cos∠BCO=,求出B点坐标,在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第⑵问,以N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应分C、N分别为直角顶点分类讨论。结合相应点的坐标及垂直条件,利用45°角的几何性质,分析得到A点满足条件,并求出PN⊥NC时,PN所在直线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第⑶问是本题的难点。分抛物线向上、向下平移两种讨论。向上平移时,需抛物线与直线NQ有交点,由判别式可确定平移b的范围;向下平移时,线段NQ是否与抛物线相交,关键是两个端点N、Q是否在抛物线外侧。只要取两个端点刚好在抛物线上的特殊情况,进行分别判断,求出满足条件的b的范围即可,体现出用极端值解题的思想。

反思:由以上的试题可看出,在中考压轴题中所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一般每道中考压轴题均综合体现了两到三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求解压轴题时,一定要结合题型特征,注意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3用好二次根式的两个隐含条件 教师:陈冬艳 课时:一课时 课型:习题课

目标:会利用二次根式

隐含条件⑴a≥0;⑵必满足:⑴a≥0;⑵

≥0解题

≥0。这两个条件在实际问题中一般都不直过程:二次根式接给出,称为隐含条件。

例1 判断下列式子有意义的条件:

⑴++1; ⑵

解:⑴要式子有意义,必有 解得 ∴x≥

即x≥时,式子++1有意义。

⑵要式子有意义,必有,∵分式的分母不为0,且分母x2是非负数,∴x≠0,则有-x-1≥0,x≤-1。∴x≤-1时,式子例2 已知实数a满足分析:二次根式解:由 ∴ 由

+

有意义。=a,求a-20052的值。

中必有a≥0。

中,a-2006≥0,∴a≥2006 +

=a,得a-2005+

=a =2005,∴a-2006=20052,∴a-20052=2006 例3 在实数范围内,设a=(-

2009),求a的个位数字是多少?

解:在又由与中,∴-2=0(只有0的相反数相等),x=±2;

≠0,即x≠2。∴x=-2 ∴a=(-)2009=62009,则a的个位数字是6。

+

2+(c+3)=0。求4x2-10x例4 已知a、b、c为实数,且ax2+bx+c=0,的值。

解:由≥0,≥0,(c+3)2≥0,+

+(c+3)2=0 ∴ 解得

∴2x2-5x-3=0,得2x2-5x=3 ∴4x2-10x=2(2x2-5x)=2³3=6。

练习:试卷一份

课后反思:

1、这节课是二次根式的拓展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中应着眼干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其中所设计的解题策略、思路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进一步渗透,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第三篇:课例研究报告

《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研究主题: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研究课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研究团队: 主持人:刘苗苗授课人:白雪梅参与人:唐丽丽,王聪聪等全体语文组成员指导教师:邢清民

课 例 研 究 报 告

2018年3月

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 例 研 究 报 告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从“会背会写”逐渐转变为“能言会道”,说话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交水平的标准。那么,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怎样将这一本领教给学生,或者说老师自己如何上好“说话课”或者“口语课”,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的困惑。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吕叔湘先生说过:“语言这东西,可以说是又简单又复杂。简单,因为七八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掌握了;复杂,因为可能几十年还掌握不好。”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说话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四年级段这样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是口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

三月初新学期伊始,我校领导就已开始部署本学期各组的课例研究活动事宜。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教研会在四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上低段、中段、高段互相结合,针对“口语交际”展开讨论。组长唐丽丽说:“高年级段的学生在说话交际方面已形成自己的方法和风格,并且能独立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

低年级段王聪聪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刚入校,还未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转变过来,说话及表达没有达到独立自主的程度,大部分依靠老师教或者模仿他人。”

后来,我们将口语交际课研究的对象定位在四年级的学生身上。原因有以下几点:1,四年级的孩子年龄段都处在八九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观表达意识。2,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较之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的过低和过高的要求,授课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过程。3,研究中级段的口语交际,既可以检测低级段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为高级段的口语学习夯实基础,探索实践,寻找更适合上好“口语课”的方法,与师与生都是双赢。

最初,主持人刘苗苗老师将课例研究主题定为“如何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经过商讨,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我们最终将课例研究的主题定为: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将课例定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授课老师为四年级语文老师白雪梅。

初次接触这个主题,说实话我们无从下手,但未知领域的探索,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不怕尝试,不怕失败,只要能在探索口语交际的这条道路上自我挖掘、自我实践、自我突破、自我成长、自我收获,我们愿意秉承本真,一路前行。

二、理论意义

口语交际关系着人的社会交往的成败和事业发张的大事。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就应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把口语交际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次,儿童从进入小学后,能基本正确的运用语法进行交谈,但是要能达到运用语言熟练交流的程度,还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抓紧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他们学会运用口语,学会与人交际,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强有力手段,坚持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注意力、快速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的素质培养上,历来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都被人们称道。可是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知识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情况,素质教育要创设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要重视人的发展规律,人的听说能力是协同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主要在交际实践中进行,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三、研究目标

1.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习口语交际课堂实录,训练提高学生当堂有效的说话水平。

2.通过本次课例研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强化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3.通过备课、上课、议课到复备、复上、复议,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我们厚研课标、厚研教材、厚研学生,达到专业成长的目标。

四、研究团队及其分工

1、研究主题

《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2、课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

3、参与人员及其分工 指导老师:邢清民 主持人:刘苗苗 授课人:白雪梅

参与人:唐丽丽

王聪聪及全体语文组教师

五、课例研究历程

(一)集体备课研讨

依据研究的主题和课例,主备教师白雪梅确定了常规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准备一份教学设计。备课组围绕《小小新闻发布会》展开集体研讨。在讨论交流之后对主题目 标进行最终定论: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新闻发布会”的意思并能自主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拓展课堂;并由小组自行选择组内播报员,适时上台播报新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说的同学给不熟悉的同学做榜样,不太会说的同学在听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新闻语言。即使意见不同,通过学生思维碰撞最终达成一致,达到知识学习、方法探究、解决问题三统一的目的。现将第一次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整理如下:

《小小新闻发布会》教案(集体一)【设计理念】本设计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在努力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感受自己了解时事的快乐,从而训练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教学目标】

1、能够走进社会,感受到时时处处都有新闻的存在。

2、能够结构完整、简洁明了地发布新闻,能够针对性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在交流、评议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大方自然发言,认真细致倾听。【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认识、评价能力和说话时的应变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那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师:那它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答。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选用这副对联一是考察学生平时是否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学校报告厅里有这副对联),二是了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该如何准确表达的能力。

师:是呀!虽然我们经常待在校园里,但对于家事国事天下事我们还是需要做到事事关心的。最近我们都搜集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吧!(板书课题)。到底怎样开新闻发布会呢?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中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本第74页,说说有哪些要求。

【设计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及时的汇报给别人。生:要选一名同学做发布会的主持人。

师:会议要有主持人,主持人要引领整个会议的进程,有效的维持会场秩序。一会儿老师也想参与到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当中,我可是很想做这次的主持人啊。

生:同学们发布的新闻可以是国内、国际的大事,也可以是身边的新鲜事。

师:对,就是我们前两天搜集准备的。“大事小事,事事关注”,只要是你眼中的新闻,是你心中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在今天的会上发布。生:如果对新闻有疑问,可以向新闻发言人提出来。

师:对啊。我们在电视上看的新闻发言人,在召开记者招待会上,都要回答现场记者的提问。所以,同学们对自己 要发布的新闻得弄清来龙去脉,一会儿在别人发言时,你也可以扮演现场的小记者提问。生:还有,要评评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评出“最佳新闻发言人”,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布新闻时要做到清楚、明白。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新闻的特点是什么吗?(真实的、及时的、新颖的)《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了解了新闻的特点,在交流时才能准确的抓住要害。

一、新课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同学们搜集的新闻,我们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允许老师先来担任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那同学们就是小小新闻发言人了。我宣布长葛市颍川小学四年级四班“小小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新闻我知道”

(一)新闻我知道

请各位小小新闻发言人说说你的新闻从哪里收集到的?新闻的标题是什么?(生5名,教师适时点拔:国内新闻、国际、时事、教育等,新闻的来源:电视、听到、亲眼所见……)

看样子大家收集的新闻可真不少,为了让大家能在短时间内更好的交流这些新闻,我建议:大家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讲得好的给大家讲。那我们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答。

师:那我们把大家说得都一一采纳,我也来给你们提提建议: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挑重要的说,也就是把新闻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就可以了;另外,我们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说注意事项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老师再次出示则起到了强调作用。

师:在小组交流之前。谁愿意先来说条新闻给我们做个示范呢?(说主要内容)大家就这样在小组内讲新闻,听新闻吧。时间有6分钟,希望大家掌握自己的发言时间,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通过小组交流,既可以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补充,又扩大了学生参与交际的范围。同时老师有意识的指导能让学生更清楚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小组都讲了那些新闻呢?、、、说了新闻还谈了自己的感受都不错。谁还来说说你们小组都说了那些新闻? 师:其他小组都选好发言人了吗?那现在我们就请各组推荐出来的发言人,把你们的新闻讲给大家听,我们大家注意一下他们讲得怎么样,其中你对那条新闻感兴趣?哪组先来啊?(教师适时点拨评议)师:下面各组发言人把你们的新闻挑主要的简短说一说,看看哪组的发言人能做到,好吗?(选小组发言人发言)

师:好了,听了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觉得自己对那条新闻比较感兴趣,可以推荐他一会儿给我们做一个比较详细地讲解。(生推荐)

(二)新闻播报台

师:刚才大家推荐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新闻,一会儿我们就请这些同学来做一个详细地播报,如果你觉得你的新闻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也可以参与进来,行不行啊?等他们播报之后,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新闻畅所欲言,谈感受。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详细的播报另一方面让他们畅所欲言谈感受,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时的应变能力。在多方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师:根据大家的推荐,我知道大家对、、、、的这条新闻比较感兴趣,、、、同学你能不能把这条新闻给大家作个详细地播报呢?、、、同学为我们播报的详细而且清楚,谢谢你!刚才我还听到大家对、、、同学的新闻很感兴趣,下面就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详细的播报吧!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新闻没有交流,不过没关系,请把它们整理好贴在黑板报上,课下接着交流,好吗?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允许老师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位发言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3月28日下午,在长葛市颍川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四年级4班召开了一次小小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开得特别精彩,同学们在发布会上表现积极、踊跃。在收集、整理、发布新闻的过程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谢谢!

师:听完这么多人的发言,大家觉得最佳新闻发言人该花落谁家呢? 过渡:

在今天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让我们都来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我们的国内外大事,相信你们是21世纪最优秀的人才。

(二)课后反思及评价 授课教师白雪梅自我反思:

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的主题是“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之所以确定这一主题,其原因还是在于老师们发现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这一活动,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非常重要,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以及交流中,老师们还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比如:想要表达的事物不能十分准确的表达出来。有时老师让他转达一些话,最终结果却不能让人十分满意。这时老师们就会随口说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会这么差呢?”是啊!到底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呢?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他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学期确立课例研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想到了口语交际这一活动。选用的案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然而,在第一次授课后,我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让学生把一则新闻准确、恰当的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尤其是在让其交流新闻时由于自己不能适时地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来交流,最终致使个别学生成了读报、读新闻,这样与老师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同时还有个别同学不敢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面对别人说出的新闻内容也不能积极的质疑、评价。

那么这样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通过深刻的反思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自我暗示法。告诉学生在说话前,自己暗示“我会行的”,“我会讲好的”“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最要的是参与”。

2、教师要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要对学生说话能力进行评价,给优秀个人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说话时要有语音语调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的轻重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会有所不同。同时要训练学生的语速,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密切相关,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是不一样的。

4、要注重学生的倾听能力,与别人交谈时只有认真的倾听了,才能积极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才能去质疑别人说的话,评价别人的发言。

观课老师评价意见:

同级组张静老师在听完课以后,首先肯定了雪梅老师在课前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她认为本节课的学生参与面很广,老师关注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时评价很有针对性,并且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小播报员的角色,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倾听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建议学生在汇报新闻的时候说一下新闻的标题和时间,这样既可以使听的学生更清晰明了,又可以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颖性。另外在学生上台展示的时候,让学生把新闻转化为自己的话,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组长唐丽丽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自己总结要求,总结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体现学校一直秉承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说的比较多,老师引导时思路清晰,先简洁后具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而后针对这堂课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在学生汇报发言以后,教师可在此适当做一个及时的评价和总结。2,学习目标(2)中提及“有针对性地回答别人的问题”这一点在本节课中未体现出来。说的人和听的人没有互动,所以,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未被激发出来,这需要教师再钻研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新闻播报台”环节,大部分上台学生只是在被新闻或者读新闻,没有用自己的话说,可见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欠缺,不会复述。所以,新闻的标题很有必要,教师可适当给学生一个模式,比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学生参照模式可以更容易把搜集到的新闻转变成自己的话。

张小芳主任在肯定课例研究组方向的同时,也对这次授课提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议。张主任说:“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课下,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新鲜人、新鲜事,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新鲜事,这才能真正有效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课堂最后的落脚点要真正落在学生自己自主表达上面。”另外,张主任提出课堂中“学生汇报交流”和“新闻播报台”环节重复,在课堂上生成的效果和教师预设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教师在此环节做调整。

指导老师邢清民也肯定了课例研究小组的方向,他说本节课最难能可贵的是授课教师敢于尝试,教师倾向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这样的一个主观意识,对授课教师白雪梅提出了表扬。

最后他对全体语文教研组提出要求:思考这样的“口语课”应该怎么上?总结本节课的得失,认真钻研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附《小小新闻发布会》课堂实录

课型:新课 主备:白雪梅 辅备:唐丽丽 王聪聪 审核:语文教研组 班级:四四 时间:3月28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走进社会,感受到时时处处都有新闻的存在

2、能够结构完整、简洁明了地发布新闻,能够针对性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在交流、评议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那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是呀!在我们学校的报告厅里有这副对联,看来同学们平时很留心周围的事物呀!那它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它的意思是不管是身边的家事还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或天下间的事,我们都要关心。

师:是呀!虽然我们经常待在校园里,但对于家事国事天下事我们还是需要做到事事关心的。最近我们都搜集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吧!(板书课题)。到底怎样开新闻发布会呢?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中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本第74页,说说有哪些要求。生:要选一名同学做发布会的主持人。

师:会议要有主持人,主持人要引领整个会议的进程,有效的维持会场秩序。一会儿老师也想参与到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当中,我可是很想做这次的主持人啊。

生:同学们发布的新闻可以是国内、国际的大事,也可以是身边的新鲜事。

师:对,就是我们前两天搜集准备的。“大事小事,事事关注”,只要是你眼中的新闻,是你心中的重大事件,今天都可以在会上发布。生:如果对新闻有疑问,可以向新闻发言人提出来。

师:是的。如果你对别人发布的新闻有疑问,就可以大胆的提出来。那么发言人可要对自己新闻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

生:还有,要评评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评出“最佳新闻发言人”,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布新闻时要做到清楚、明白。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你们了解到新闻的特点是什么了吗?(真实的、及时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学习目标。

师:希望同学们把目标牢记心中。

二、新课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同学们搜集的新闻,我们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允许老师来担任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那同学们就是小小新闻发言人了。我宣布长葛市颍川小学四年级四班“小小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师: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新闻我知道”

(一)新闻我知道《课件出示》

师:请各位小小新闻发言人说说你的新闻从哪里收集到的?新闻的标题是什么? 生:

师:看样子大家收集的新闻可真不少,为了让大家能在短时间内更好的交流这些新闻,我建议:大家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讲得好的给大家讲。那我们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使用普通话。

生: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生:还要做到自然,不能紧张。生:小组内发言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生:还要做到认真倾听。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我们把大家说得都一一采纳,当然我也要给你们提提建议: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挑重要的说,也就是把新闻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就可以了;另外,我们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出示课件》。

师:在小组交流之前。谁愿意先来说条新闻给我们做个示范呢?(说主要内容)

生:最近在墨西哥有20多名女孩嫁给了大树。有人会问,什么?嫁给大树?别急她们只是要提倡:森林需要我们的爱。在此我也要帮她们提倡:砍伐森林是不知不扣的自杀行为。

师:听了刘子铮为大家做的示范,接下来大家就这样在小组内讲新闻,听新闻吧。时间有6分钟,希望大家掌握自己的发言时间,好,开始吧。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小组都讲了哪些新闻呢?

生:当前全球已经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建立起近五百所孔子学院,为汉语的推广和中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基地和广阔平台。我觉得汉语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

师:说了新闻还谈了自己的感受很不错。谁还来说说你们小组都说了哪些新闻? 生:美国媒体称特普朗计划驱逐俄罗斯驻美外交官,回应间谍遇害事件。

师:其他小组都选好发言人了吗?请你们把你们的的新闻讲给大家听吧。我们大家注意一下他们讲得怎么样,其中你对那条新闻感兴趣?哪组先来啊?

生:校外培训调查,校外培训补习市场特别活跃,这与学校提倡的减负是否形成了矛盾呢?

师:下面各位发言人把你们的新闻挑主要的简短说一说,看看哪位发言人能做到,好吗?(选小组发言人发言)

生:在澳大利亚的雷恩盘,海龟家族遇到了麻烦,那里渐渐变成了“女儿国”。

生:3月23日在镇江新区姚桥镇,一名四岁女孩宁宁在午睡时从13楼坠亡,当时她的奶奶在楼下收被子。这位四岁女孩宁宁因抢救无效后不幸死亡。

师:好了,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觉得自己对那条新闻比较感兴趣,可以推荐他一会儿给我们做一个比较详细地讲解。(生推荐)生:赵梦琦、陈雨、孙铭泽等做详细的播报。

(二)新闻播报台《课件出示》

师:刚才大家推荐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新闻,一会儿我们就请这些同学来做一个详细地播报,如果你觉得你的新闻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也可以参与进来,行不行啊?等他们播报之后,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新闻畅所欲言,谈感受。师:(1)根据大家的推荐,我知道大家对、、、、的这条新闻比较感兴趣,、、、同学你能不能把这条新闻给大家作个详细地播报呢?(2)、、、同学为我们播报的详细而且清楚,谢谢你!刚才我还听到大家对、、、同学的新闻很感兴趣,下面就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详细的播报吧!(3)听了、、、同学的播报,使我明白了。我还听到有很多同学对、、、同学的新闻也比较感兴趣,、、、同学你能为我们做详细的介绍吗?(4)听了、、、同学的这则新闻大家有什么感受想谈谈吗?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新闻没有交流,不过没关系,请把它们整理好,课下我们接着交流,好吗?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允许老师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位发言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3月28日下午,在长葛市颍川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四年级4班召开了一次小小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开得特别精彩,同学们在发布会上表现积极、踊跃。在收集、整理、发布新闻的过程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谢谢!

师:听完这么多人的发言,大家觉得最佳新闻发言人该花落谁家呢?《课件出示》 生:赵梦琦

师:恭喜赵梦琦同学。请把掌声送给他。师:在今天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让我们都来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我们的国内外大事,相信你们是21世纪最优秀的人才。

(三)复备后的教学设计

《小小新闻发布会》教案(集体二)

课型:新课 主备:白雪梅 辅备:唐丽丽 王聪聪 审核:语文教研组 班级:四三 时间:4月25日

(三)二次复上后反思及评价 授课教师白雪梅第二次实践反思: 听课教师评价意见:

第三部分——总结收获

第四篇: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本人虽然担任小学英语教学已有5年了,但是因原单位只有两名英语教师,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教研,有关英语教学的技能只能靠我们自己琢磨,今年我校成为桓台县第二小学的南校区,与总校构建了教学共同体,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总校英语教师共同教研,为个人教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增进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和总校老师一起开展了本次课例研究活动。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一堂课要出彩,除了有新颖的教学设计外,课堂内教师语言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而新颖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效的实施。曾经有个专家这样说,现在公开课不缺课的设计者,缺上课者。显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关,尤其是英语教师。同时,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实施,实施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进行的听评课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一致认为在课的设计上运用了新颖的理念设计很有创新性,但在进一步反思时,发现是教师个体的课堂语言阻碍了教学质量,导致活动实施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仔细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代表性问题: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简洁,具有随意性,缺乏导向;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使得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很花时间;另外教师没能重视各个环节的过渡语,很生硬。因此整堂因为罗嗦造成拖堂,因为评价的问题使得点拨不出彩,从而也影响了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造成吸纳群思新颖的教学设计,却因教师课堂语言而缺个体魅力。“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因此,我们选择了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及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作为本次课例研究的两个维度。

二、研究团队和活动计划

(一)研究团队。

桓台二小总校教研组成员:刘文倩(英语教研组长)、王菲、田璐克、田艳、郭奉仪等。

南校区成员:魏瑞丽、王丽莉、史硕

(二)研究行动。1.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课例内容:鲁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6 Lesson1My father has short hair.授课教师:史硕 2.活动流程: 备课研讨→首次上课→课后研讨→再次备课→课后研讨→三次备课→课后研讨→研究总结

三、活动过程 【备课研讨】

(一)个人备课,说课。

首先由我独立备课,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进度我们选取了鲁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Lesson1《My father has short hair》来进行教学。通过研究教材我了解到本单元的设计是紧紧围绕学生们熟悉的family话题展开,熏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的情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应尽量使用情景教学,组织活动以小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氛围,把学生当成认 识的主人面向全体,让学生在听听选选、听听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教学设计后,11月26日,团队成员中我校的两名老师听取了我的说课汇报。在集体研讨中,我还提出了我的困惑,我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但是新课呈现前提出的问题What are they waiting for?在导入环节已经有所指,对学生没有挑战性,是否将这个问题和接下来的选择Which option is Tom’s parents?合并为一个呢?

(二)集体备课。

我校教研组根据我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集体智慧在碰撞中闪光。首先,大家讨论了我个人备课的困惑,确定了直接呈现They are waiting for Tom’s parents这一信息,确定选择Which option is Tom’s parents?为第一次整体感知课文时要解决的问题。经集体研究我们决定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相貌特征为主线,设计本课,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介绍同学的活动,创设近似于真实的情景,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集中了大家的意见后,我终于定稿了本课的教学设计。Unit 6 Lesson1 My father has short hair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熟练的听、说和认读单词:

has,tall,strong,short,hair,long,parent。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句型“This is …….She/He is …….She/He has ……”和单词 “tall,strong,short,long”描述他人特点。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熏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情景中,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学过语言知识描述别人。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Greeting T:Goodmorning,boys and girls.Ss:Goodmorning,Miss Shi.2、T:First,let’s enjoy a song,ok?(学生听唱歌曲Family)

二、Lead in T:Boys and girls,What’s it about? Ss:Family.T:This is Jenny’smother.She is beautiful.Mother can also say”parent”,This is Jenny’s father.Father can also say”parent”.Father and mother are parents.出示parents的图片练习,介绍自己的父母,引出本课任务“What’re your parents like?”First,let’s know about Tom’s parents,ok?

三、Presentation

1、Today,Tom’s parents will come to China to see Tom.NowTom,Danny and LiMing are waiting for them at the airport.listen,watch and answer: Which pair is Tom’s parents?

2、What’s Tom’s fa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 Listen:No,my father is()and().出示姚明照片,帮助学生理解tall。出示成龙照片,帮助学生理解strong 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 Listen:No,my father has()().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short What’s Tom’s mo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mother? Listen:No,my father has()().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long

3、Listen point and repeat.4、Role Play.四、Practice

1、呈现课本活动2环节,练习句型。

2、抽奖器呈现本班人名,随机抽取让学生练习描述同学的外貌。

五、production 小组介绍自己家庭成员外貌,然后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

六、Summary

1、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is class?

2、播放Family的公益广告,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

七、Homework

1、Listen and repeat the text 3 times.2、Described your families to your classmates..【首次上课】 11月28日上午第三节课,在南校区教研组成员参与的课堂上,我完成了第一次授课。

时间: 11月28日

地点:四年级(4)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英语教研组成员 课堂实录: 片断

一、导入

T:First,let’s enjoy a song,ok? Ss:OK.(学生听唱歌曲Family)T:Boys and girls,What’s it about? Ss: Family.T:This is Jenny’s mother.She is beautiful.Mother can also say ”parent”,This is Jenny’s father.Father can also say”parent”.Father and mother are parents.出示红太狼与灰太狼图片练习They are XiaoHuihui’s parents,They are XiYangyang’s parents.出示自己父母的图片,“Whose parents are they?”让同学们呢猜,然后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外貌,引出本课任务“What’re your parents like?” First, let’s know about Tom’s parents,ok? 片断

二、呈现新知

2、What’s Tom’s fa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然后出现句子,listenand repeat.再次播放,让学生跟读。Is that Tom’s father?Listen.Listen:No,my father is()and().Yes or no? Ss:No.T:What’s his father like? 让学生听空白处单词。

出示姚明照片,帮助学生理解tall。出示许多强壮特征的照片,帮助学生理解strong 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 Listen:No,my father has()().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short What’s Tom’s mo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mother? Listen:No,my father has()().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long。【课后研讨小结】

教师课堂语言及活动的有效性,只有在课堂中才能体现,在上课时个人就觉得,我的课堂语言太冗杂,不够简练,学生往往不理解,个人觉得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南校区教研组的老师们对授课情况也展开了讨论。总结起来,在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改进。

1、在parents单词教授中,教师语言过于冗杂,直接呈现parents的不同照片,就可以达到理解该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说They are XiaoHuihui’s parents,和本课关联不大,拓展的意义除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在于对本课教学有辅助作用,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语言的引导显得啰嗦、琐碎。

2、新知呈现活动不明显,效果不好。教师语言一直在组织学生对tall、strong、short、hair进行理解,忽略了句子本身的意义,在重点句子表达上缺乏有效果的练习,总的来说,有3个小对话呈现本课的重点句型,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形式对每个对话进行学习。【再次备课】

我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评课及自己的感受,对本课教学做了修改。12月1日,我进行了第二次授课。总校区的教研团队参加了本次听课活动。斜体字部分为修改的内容。时间: 12月1日 地点:四年级(1)班教室 参加人员:研究团队成员

课堂实录: 片断

一、导入

T:First,let’s enjoy a song,ok? Ss:OK.(学生听唱歌曲Family)T:Boys and girls,What’s it about? Ss: Family.T:Who’s she? Ss:She’s Jenny’s mother.Mother can also say”parent”.T:Who’s he? Ss:He’s Jenny’s father.Father can also say”parent”.Father and mother are parents.(修改为师生互动问答,避免学生被动的听)出示不同的家庭照,用线标出父母两人,图片练习parents.(去掉冗杂的句子练习,改为有助于理解的单词发音巩固)。出示自己父母的图片,“Whose parents are they?”让同学们猜,然后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外貌,引出本课任务“What’re your parents like?”First,let’s know about Tom’s parents,ok? 片断

二、呈现新知

2、What’s Tom’s fa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然后出现句子,listenand repeat.再次播放,让学生跟读。Is that Tom’s father?Listen.Listen:No,my father is()and().Yes or no? Ss:No.T:What’s his father like? 让学生听空白处单词。出示姚明照片,帮助学生理解tall。出示强壮特征的照片,帮助学生理解strong,出示图片,练习句型”is tall and strong.”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练习对话。

T:I ask,youanswer.Is that your father? Ss:No,my father is tall and strong.T:Boys ask,girl answer.Boys:------T:Look at this man.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Can you say? Listen:No,my father has()().先理解hair,再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short hair。

同桌问答练习对话。What’s Tom’s mother like? Listen:Is that your mother? Listen:No,my father has()().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long hair。Who has long hair?WangYinghan has long hair.引导学生介绍身边有长头发的同学,练习巩固句型。【课后研讨小结】

二次授课后,研究团队针对教师课堂语言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讨。教研组长刘文倩老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贯穿主线很明确,但在活动实施上,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欠缺,Practice 中Let’s talk活动的实施无效,教师口令语与实际操作不符,没有达到效果。

田璐克老师:新知呈现不明显,语言练习时形式呈现重复,机械操练多。田艳老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少,教师走不进学生中间去。

王丽莉老师:有几处口语表达不准确,对全体学生要说Open your books.Close your books.而不是book,单词man的发音接近men。

魏瑞丽老师:新授单词环节有为讲单词而讲单词的误区,缺乏与课本的链接,应该注意一点,所有的活动都是为理解课文而服务。

王菲老师:has在新知呈现环节没有教授,导致后面的练习学生多次出错。【三次备课】

听了团队成员的评课,我觉得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教师的语音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我认真模仿了课本录音,对照自己的语音做了纠正,请教老师们认真纠正了课堂口语的发音,12月3日,我进行了第3次授课,授课时,对王丽莉老师提出的口误问题做了纠正,同时对教学活动做了适当调整,教师口令语更加简练、明确。斜体部分为本次修改部分内容。时间: 12月3日 地点:四年级(3)班教室 参加人员:研究团队成员 课堂实录: 片断

一、导入

T:Who’s she? Ss:She’s Jenny’s mother.Mother can also say”parent”.T:Who’s he? Ss:He’s Jenny’s father.Father can also say”parent”.Father and mother are parents.(修改为师生互动问答,避免学生被动的听)出示不同的家庭照,用线标出父母两人,图片练习parents.(去掉冗杂的句子练习,改为有助于理解的单词发音巩固,同时,去掉齐答的无效练习形式,改为单个同学回答)。出示自己父母的图片,“Whose parents are they?”让同学们呢猜,然后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外貌,描述矮时,She is short,改为She is not tall.She’s fat.改为She’s portly.片断

二、呈现新知

2、T:Look at this man.Listen:Is that your father?Can you say? Listen:No,my father has()().先理解hair,再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理解short hair。出示胡图图父子图片,HuTutusays:My father has short hair.同样的方式,出示Angela父女图片,学习has,与have做区别。单个学生练习句子,创设小情景练习新知。片断三:Patice环节

T:Jenny and Peter are talking.Whoare they talking about?Listen.将屏幕遮住,只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使口令与进行的活动一致。T:This is Jenny’s sister.Can you talk about her? 只出现Jenny’sister图片,不出现句子,使活动与talk的口令相符,同时考察学生掌握情况。【课后研讨小结】

授课后,老师们针对本次授课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评课及自己的感受,觉得这次上得比较成功:首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一、设计的活动既围绕教学内容又能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例如介绍父母外貌、同学外貌,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课堂活动把课本语言学习与生活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师通过歌谣、描述同学、chant、抽奖等游戏活化了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及时巩固了所学内容,体现了“寓教于乐”、“玩中学”的轻松教学氛围。

三、教师语言较上两次授课,更有效,体现在口令语比较清晰,符合学生学情,学生能明确活动操作方法和目的,每个环节目标达成度高,还体现在评价语方面。这次我及时了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我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 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在评价的同时,附以表情关注、动作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评价语中的情感,使语言更有效。【研究总结】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例研究活动,我对“教师课堂语言及活动的有效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针对我的课堂教学,课堂语言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无效或者低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设计与实施不够

表现为: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安排问题;课堂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内容的实用性; 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例如在第一次授课时,对于practice中描述同学外貌的活动,时间把握不好,导致整节课前松后紧,对于longshort的拓展,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意义不大。

(2)准确的目标定位与表述不够

表现为:从思想上教师体现学生主体不够,学生更多是跟着教师跑;目标维度过大,欠具体,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观察;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阶段目标的检测与落实。例如在新知呈现环节,Is that your fathe?对话的练习只是让学生反复重复,而且齐答,不利于目标的检测。

教学的战略是必须学会选择,在一节课内,什么都想教,可能都什么教不好,这当然要处理好教学重点与教学密度、教学容量的关系,不是说强调重点,就不讲教学密度和容量,搞无所谓的重复和消磨,而是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围绕重点,设计有梯度大容量的训练,以可接受为度,真正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及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为主角,兴趣为动力,语言运用为目的思想。活动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掌握知识与趣味的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知识的交叉。“有效”是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但“有效 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

第五篇:课例研究报告

《氯气的生产原理》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例研究的背景与主题

《氯气的生产原理》是高中新课程《化学1》(苏教版)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体系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安排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教学内容紧扣海水资源这一线索,通过对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实验,注重工业生产实际,体现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新知识融入创设的情景中,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融合。接下来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想法。

二、教学方案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基本技能,但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学、查找、整理食盐工业生产原理,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可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氯气的基本原理。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原理和方法。

3)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播放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的视频,提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要抢夺钓鱼岛这个不能住人的小岛呢?

生:思考并回答“抢夺大海中的资源”“争夺领土主权”

师;那么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元素?【投影】天然海水主要元素成分

师:大海中蕴藏着氯元素、溴元素、碘元素、金元素、钠元素、镁元素等80多种元素,看书本40页,溴被称为“海洋元素”,碘的含量有8*1010 t,而氯元素在海水中含量最大,那么海水中主要氯化物有那些呢?

【投影】教材图2-1每千克海水中几种氯化物的含量

生:了解海水资源丰富,海水中所含氯化物的含量相当高,主要为氯化钠(咸味),其次是氯化镁、氯化钙(苦涩味)和氯化钾。

师: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那么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

【播放图片】海水晒盐

师生互动:原理:蒸发结晶

过程;海水引入盐田,通过日晒风吹水蒸发,最终得到粗盐,在除去杂质,得到

精盐。

【过渡】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不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那么

Cl2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化学史话并仔细揣摩氯气的实验

室制法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播放图片】课本上的装置图△

【板书】

1、实验原理: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小组讨论】

1、收集氯气的方法?

2、如何知道氯气已经收集满了?

3、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总结补充】

1、收集氯气除了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之外,还可用排饱和食盐水

法收集

2、检验气体有没有收集满出了观察颜色外,还可以用湿润的淀粉

KI试纸放在瓶口来检验(试纸变蓝色)。

3、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l2。NaOH+Cl2===NaCl+NaClO+H2O

【板书】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3、验满方法:看颜色或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

师:如课本的方法制得的氯气是纯净的吗?有什么杂质?如何来除去杂质?同学

试着改良一下装置。

师:浓盐酸有挥发性,有氯化氢、水蒸气等杂质

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浓硫酸能干燥氯气。

【播放图片】改良后的装置图

师: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除杂、干燥)、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过渡】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量比较少,在工业上需大量制取氯气,而海水中含

有丰富的氯元素,那么能否利用海水来制取氯气呢?我们来模拟一下工业制取氯

气的方法【播放图片】

师:正极与碳棒相连,做阳极,负极与铁棒相连,做阴极,管中装混有酚酞的饱

和食盐水。

师:那我们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来做这个实验的。

【活动与探究】【播放视频】

步骤一:接通电源,观察U形管内的变化

现象:阴极、阳极附近均产生气泡

结论:通电后有新的气体产生

师:大胆推测一下两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步骤二:使用针筒抽出阴极中产生的气体,并迅速按住针筒,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推出针筒中的气体。

现象:气体可以燃烧,并伴随着轻微的爆鸣声

结论: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师:反应后的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步骤三:打开U型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

现象:阴极附近溶液颜色变红

结论: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步骤四: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阳极一端的橡皮塞,迅速用镊子将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结论: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氯气

师:现在我们根据实验结论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通电

2NaCl + 2H2O====H2↑+2NaOH + Cl2↑

【小结】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在与电

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阳极)收集氯气(阳极产物),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

生氢气,在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阴极产物)。

人们还将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氯气的实验室和工业上的制取方法,分析讨

论了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所需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家课后注意总结归纳,认真阅读《学海导航》29页知识详解并完成后面的作业,这节课到此结束。

(六)形成性练习

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氯气产生于和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氢气产

生于和电源(负)极相连的(铁)棒,碱产生在(铁)棒的周围。阳极产物的验

证方法(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阴极产物的验证方法(酚酞试液、爆鸣实

验)

3、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c)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吸收剂中

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①②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

3、使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制Cl2,实际产生的Cl2总比理论值低,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变小。

2、盐酸挥发

(七)板书设计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实验室制法加热

1、实验原理: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3、验满方法:看颜色或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

2NaOH + Cl2====NaCl + NaClO + H2O

(二)工业制法电解

1、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 2H2O====H2↑+2NaOH + Cl2↑

阴极产物阳极产物

2、氯碱工业概念

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三、教学反思

(一)本堂课中几个特点

1、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的身心学生学习。引入时政信息,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海水的利用上来,使学生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ppt的视频图片,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理论基础,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实验操作中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可能存在杂质的分析、反应杂质的处理等,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的理解,将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深入地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3、用教师在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视频资料为参考,将实验操作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尚待改进的几点意见

1、在讲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流程中,不能仅仅依靠ppt播放图片,应当在黑板上划图像,结合图像强调实验中的仪器以及注意事项能更应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深地认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2、由于时间关系,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的发言还不够充分,应进一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多让学生发现和总结。

下载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赤壁赋 课例研究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

    吊古抒怀,抚今追昔 ——《赤壁》、《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濉溪初级中学邵理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张养浩的文学常识;背诵和默写。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走进......

    赤壁

    赤壁 拾起一把断戟,上面还残留着时间所赋予的青铜和血的气息。那种味道,经过历史的洗涤更显沧桑。杜牧一身青衣,恍若一个侠客。他手持断戟,轻轻抚摸着。仿佛能从断戟上找到曾......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劝学》课例研究报告 【摘要】“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在活动中学习,是“活动+语文”。它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知识性、趣......

    课例研究报告作业

    标题: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 姓名 张颖 学科 英语 单位 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 一、序 (一)学校:西安市第三十三中......

    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济南的冬天》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淡晓霞 孙秋侠 一、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 1、背景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12)(3)(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修报告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孙小艳 根据此次国培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下面,我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课例研究报告范本

    课例研究报告撰写的一般框架内容一、阐述研究的主题与内容1、确定研究主题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主题)是什么,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与价值。2、选定研究课例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