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泛舟赤壁
泛舟赤壁,放飞心境
溶溶皓月,淡淡清风,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你摇着桂棹兰桨,泛于断岸千尺的赤壁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像一团浓浓的哀愁,淡淡地晕着。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我知道,在你即将可以实现抱负,大展鸿图之时,命运却与你开了个玩笑。母亲逝世,三年守孝。你丧失了人生难得的的机遇。这已是一次波折。宋神宗元丰三年,你又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几经周折,才免罪释放,却被黄州。你这个才子,本应在柳阴花丛中舞文弄墨,本应在花前月下吟诗作画,然而,迎接你的不是云霞翠竹,不是烟波画船,只是一方的蛮夷之地和蒙昧山水。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烦闷,你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息。
人生波折,命运多舛,本因是你的不幸,然而,这番沉浮却将你引到赤壁——这个与你心灵契合之地,在老庄禅佛与山水之乐中,你寻到心灵的解脱,造就了放旷豁达的心境。是的,你曾失意,你曾彷徨,你曾挣扎,你曾视自己若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你悲叹人生之须臾,羡慕长江之无穷。时光如梭,自己却在这尴尬地里虚度。但一番挣扎之后,你乐观积极的心境最终让自己释然。“政治失意怎能样,我可以尽享山水之乐。人生短暂又如何,若生命无趣,则无谓永生,若生命有趣,则此生足矣。”
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色辉映。一叶扁舟在月儿的流光中溯流而上。潺潺水声和着悠扬地箫笛,与其在此感伤政途坎坷,倒不如在此良夜羽化登仙,抱月长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矣,赢缺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不过如也,换个角度,换种心境,便有不一样的人生。你解脱了自己,明白了“人生如梦”,自己只消“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塑造心境在前,心境改变人生在后。历经布满荆棘的人生,流过热泪,洒过鲜血,才能获得解脱,造就豁达的心境,而下因为拥有了宁静淡薄的心境才改变了人生。你泛舟玩于赤壁,放飞了心境。
第二篇:演讲稿:书海泛舟(定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海泛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当我看到这句名言,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因为每读一本书,那就是用心去感悟岁月的沧桑,人生的精彩,艺术的美妙。读一本书,那就是漫步在春花烂漫,红莲婷婷,枫叶彤彤,寒梅傲雪之中!读一本书,就犹如在西湖泛舟,采撷集聚天地精华,人生启迪的莲子,感受知识之风的吹拂!
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使你如沐春风,手指触及洁白的纸张,感受生命平凡中蓄含着精彩,安静中酝酿着灿烂。感受古今中外文豪学者们跳动的心弦,落笔的基调,沸腾的思想浪花汹涌奔腾,感染每一个读者。
读书贵在思,贵在质疑,贵在向深层挖掘。且不说中国古典文学,就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你在读完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气时,当你被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惊时,当你被主人公那细腻丰富的思想感情感动是,你可否想过你自己 读保尔精神就如漫步雪山,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但如果勇敢地向前走去,峰回路转,一朵怒放的雪莲便会突然扑入你的眼帘,它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山上深深定格,这便是保尔精神的真实写照。而保尔的一段话更是震惊中外读者,他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健康的身体都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此乃本书点睛之笔,绝妙!
漫步在书中,与冰心,巴金,徐志摩,钱钟书对话,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感叹世道沧桑;与巴尔扎克,欧·亨利,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用笔敲击出的历史回音;与李白,杜甫,李清照,曹雪芹共登天姆山,争渡荷花从中共赏明月,唱出落英缤纷,写出春花秋月,道出人世间悲欢离合……
读一本书犹如沐浴阳春三月杏花雨,迎面吹来丝丝细细杨柳风;读一本书,犹如在人生渡口找寻路的方向;读一本书,犹如泛舟大海,巨浪滔天是经常有的,暗礁巨石也常常进在眼前,雷鸣闪电可能非常恐怖,但如果你是个好的舵手,把握好人生的航灯,勇敢地向着风浪搏击!你的前方一定是成功的七彩色!相信吧,书海不会辜负一个奋进者的所求!
读书,亦如在人生道路上采撷生命的音符,酝酿出一首岁月之歌,读出世道沧桑,读出落英缤纷,读出春花秋月,读出精彩的人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泛舟的造句
泛舟拼音
【注音】: fan zhou
泛舟解释
【意思】:<书>坐船游玩:~西湖。
泛舟造句:
1、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泛舟,系统会向你提供与垂钓或水上运动相关的游戏活动。
2、沿着泛舟的湖边小路,木偶戏、小丑和踩高跷的表演应有尽有,小贩们高声叫卖着,从印度布裙到电池,五花八门。
3、许多人一旦有机会就会设法逃离我们工业化的环境,去远足,去露营,去泛舟,去打猎。
4、我们在月光下去湖上泛舟。
5、你能想象你自己泛舟河上的情景吗?
6、我尤爱在夏天泛舟湖上,而这可能面临的一个危险便是湖里有时会出现蚂蟥。
7、有些人觉得海上旅游能使心情放松并感到清爽,有些人则到水边钓鱼、滑水或泛舟。
8、刚涂的油漆味道或许就使我们从尘封的记忆中回想起少时在雨中泛舟的情景。
9、探险建议:避免在雨季(六月到九月)去泛舟,高水位使泛舟很危险。
10、泛舟游览港口及附近水道的设施,欣赏沿岸的壮丽风景。
11、如同在奔腾的江河上泛舟,写作也是一种探索。
12、威廉王子与剑桥公爵夫人--凯特与弗朗索瓦·莫兰长老在加拿大的布拉什福德湖上泛舟。
13、那男孩已长大成人,不再有那么多时间泛舟湖上。
14、我记得,在一个月夜,我们怎样地泛舟溯河而上。
15、星期六的黎明来到了,尽管前一天发生了不幸事故,我们对清晨要去河上泛舟还是感到很兴奋。
16、你可以在威尼斯的河巷上泛舟,或者在中世纪的街道上随意漫步。
17、驱车从悉尼出发,几小时后,来到这个豪华的野外露营式的酒店,徒步旅行、垂钓以及泛舟都应有尽有。
18、早上在湖中泛舟使我思绪清晰。
19、我们可以在湖上泛舟,就餐。
20、他常在海上或者湖上泛舟垂钓。
21、现在的我不仅可以走,还可以滑水、滑雪、爬山、泛舟,与我的妻子和女儿一同享受生活。
22、游客泛舟流畅体验对参与后感受正面影响具有明显的预测能力。
23、世界级的滑雪、登山、山地远足和激流泛舟便是其中几样。
24、海滩风急浪高,不适合泛舟、游泳,但却是冲浪的好地方,深得寻求刺激的年轻一族的青睐。
25、夜间泛舟威尼斯,独有一番情趣。
26、在沃尔萨尔,伯明翰西北方多沙的工业小镇,在那里诞生了《三怪客泛舟记》的作者JeromeK.Jerome、演员Frank.Windsor和歌手兼作曲家NoddyHolder。
第四篇:赤壁
赤壁
拾起一把断戟,上面还残留着时间所赋予的青铜和血的气息。那种味道,经过历史的洗涤更显沧桑。杜牧一身青衣,恍若一个侠客。他手持断戟,轻轻抚摸着。仿佛能从断戟上找到曾经的故事。他抚过历史的沉沙,也揭开了那层迷雾。
杜牧站在江边,任风拂起他的发丝。遥望赤壁,好像又回到了东汉时期,又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周瑜大战赤壁,周瑜大败曹操。但,这场战争并没有划上休止符。一场恶战又在赤壁拉开帷幕。万剑齐发,几十条船在水中战争。正当曹操得意时,诸葛亮不紧不慢地在刘备手心写下“欲破曹军,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天在这时正好给了周瑜一阵东风:瞬时,曹军的船火焰四起,竹梗燃烧得愈加强烈,熊熊大火烧红了整个赤壁,也激昂了无数东吴战士的心。
但这场战争,并没有胜负。刀光剑影争夺下的只不过是半壁江山,又怎能算是成功呢?周瑜并不是所谓的胜利者,只是幸运者罢了。“唉,英雄!何为英雄?”杜牧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是啊,什么才是英雄,英雄是靠成败所论的吗?他不解。
其实,上天给周瑜的不只是一场东风,更是决定东吴命运的重要武器。若没有东风,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周瑜神色黯然,伤今世之哀。大乔小乔在铜雀台中,伴着梅花飘落,用古琴,琵琶弹出一曲离歌,用舞蹈舞出沉痛。更多的东吴人会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以,周瑜并不是胜利者,而曹操也并不是失败者,只是曹操缺少一个机遇罢了。
杜牧从大江声中回过神来,他叹了口气,然后凝视天空:“谁能给我一场东风呢,谁能用一场东风去改变晚唐的命运呢?”杜牧对着天倾诉道。
怀念古时盛唐的繁荣,怀念三国的那场东风。感伤如今晚唐的颓唐。
一场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是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是谁能用一场东风挽救唐之堕落。为什么我没有我的东风?
第五篇:赤壁
吊古抒怀,抚今追昔
——《赤壁》、《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濉溪初级中学
邵理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张养浩的文学常识;背诵和默写。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走进诗境,理解诗的含意。
3、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赤壁》
一、导入新课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朗读此诗
三、写作背景及作者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四、细读品味
1、疏通大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自将磨洗认前期。(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东风不与周郎便,(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铜雀春深锁二乔。(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前两句是第一层,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是第二层,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
反映这种变迁。
2、问:《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3、问: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兴感之由(借物)——议论感慨(咏叹)
——借古讽今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便是一首散曲。
二、整体感知:
1、“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2、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这是作者路过潼关途中所作。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深感忧虑,写下此曲。
三、细读品味:
1、师生共读(可采取多种形式)。
2、疏通大意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2、梳理层次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地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4、问: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明确:“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曲。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写景——怀古——抒情 ——吊古抒怀,悲愤伤感
整合总结
一、学生集体背诵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咏史怀古诗、曲,咏史怀古诗、曲: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