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 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张随鄂
笔者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近日阅读了《中国教师报》第450期《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一文,感慨颇多。文中指出:“10月25日,在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崔其升校长做出惊人之举,全校取消导学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决策让人震撼,令人惊叹,发人深思。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声名远播又极其敏感。它曾经改革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对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如今,杜郎口中学取消了“享誉全国”的导学案,其勇气、胆略和魄力着实令人钦佩。同时他们这种本着对学生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以及为实施素质教育而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胆识和毅力深深令人折服。
当今,随着课改的深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全国各地的名校、名家的各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堂模式,可谓是“名目繁多、百花齐放”,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冷静思考,用心甄别,一味“追新潮、赶时尚”盲目模仿,到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甚至会迷失方向,背离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生命成长规律。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一大改革。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它把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但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会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明显的弊端。它仍然“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崔其升语)以考为本的学习与素质教育相悖,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教育理应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动和激发学生精神生命蕴藏的潜能,1 而不是压抑、控制儿童的生命自然。正如崔其升校长所言:“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学习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
对于杜郎口来说,2012年10月25日,已成为历史的定格——导学案已成为过去时。杜郎口弃掉的“过去时”如果我们还把它完全当成“现在时”,前景不言而喻。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崔其升校长也在思考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也在追寻和素质教育更为合拍的音符。他说:“近期,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理解: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三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学生的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他这种对教育新的注解正是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精髓和理念所在。这也更加有力地印证了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所言:“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
笔走至此,我对我校推行的生本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我校从2009年春开始关注并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的实践和探索。源于我校长期恪守“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是实现这种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首先宏观构建生本教育体系,即生本四大模块:生本德育、生本课堂、生本管理、生本文化。第一模块我们提出了生本德育“五自”:活动自行设计,班规自己制定,行为学生自治,队会自行组织,荣誉自觉共护。第二模块我们提出了生本课堂“五让”: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疑点让学生议,方法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归。生本管理模块凸显综合评价改革的特点: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管理单位,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各项活动为一体,综合学生社会、家、校表现,课堂内外表现,采取“小组合作 勇攀高峰”的形式,评出每周一星,每月底根据每周一星评出每月一星,学期之星,2 学年之星,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水泵。生本文化整体构建,分步实施,做到“两突出”:突出“教育激扬生命”的主旋律,突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核心理念。目前已建成了生本文化墙和生本文化走廊,68块生本文化展板内容丰富,有生本课堂常规、安全知识、文明礼仪、自我天地等。生本文化楼的建成,诠释了学校生本教育的理念、构想和做法,厚重了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当前,我校的生本教育研究如火如荼,已初显成效。领导和教师个个激情满怀,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学生热情参与,课堂成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群言堂,合作探究的展示台,内在潜能的释放场,创新能力的生发地。2012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比教学、访万家”先进单位、襄阳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荣获老河口市课堂教学创新奖。
教育改革,时不我待。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校一班人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念不动摇,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践行,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把生本教育进行到底。
第二篇:杜郎口取消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杜郎口取消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今天上网时偶然间发现在2012年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崔其升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
可以说杜郎口是走在课改前列的急先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创设的导学案以传遍半个中国,正在全国不少学校学习杜郎口之时,还在琢磨到底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时,他却猛然刹车、转向、调头——取消了“导学案”(在12年10月),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杜朗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体现了教育有意向素质转轨的动向,导学案从无到有,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和自我的战胜。
但究竟改变后的状况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教育可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013.9.23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又极度敏感。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一大贡献。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于是,杜郎口中学在近期取消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如果把教学当作对付考试的手段,那将是一种悲哀,有可能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课堂的本意、课堂的方式、课堂的目的、课堂的走向、课堂的主旨、课堂的状态、课堂的价值、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学生素质强则国民强。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如何改变这些认识?近期,我对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正常人最大的渴望是被人认可,学生的最大期盼也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
教育的本质。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这也回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科学论断。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是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知识是无限的、全新的、动态的,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或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瓢。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三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幅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我上进、自强奋斗、不甘人后、勇于担当的公民。只有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神经完全伸张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才可能将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让其自由驰骋。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
学习没有金玉良言,没有制胜法宝,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而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的压力,而是一种让学习者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的过程。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
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第四篇:对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的思考
对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的思考
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又极度敏感。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一大贡献。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于是,杜郎口中学在近期取消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
一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的一个过渡。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
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二 过度依赖导学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如果把教学当作对付考试的手段,势必会培养应试的机器,导致学生高分低能,那将是一种悲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本意、课堂的方式、课堂的目的、课堂的走向、课堂的主旨、课堂的状态、课堂的价值、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促进人的发展,它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学生素质强则国民强。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
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
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学习没有金玉良言,没有制胜法宝,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而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的压力,而是一种让学习者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的过程。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三 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正常人最大的渴望是被人认可,学生的最大期盼也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这也回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科学论断。
2.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是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知识是无限的、全新的、动态的,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或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瓢。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3.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幅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我上进、自强奋斗、不甘人后、勇于担当的公民。只有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神经完全伸张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才可能将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让其自由驰骋。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
四 杜朗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体现了教育向素质转轨的动向。
在全国不少学校学习杜郎口之时,还在琢磨到底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时,他却猛然刹车、转向、调头——取消了“导学案”,也许令人匪夷所思了。杜朗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体现了教育有意向素质转轨的动向,导学案从无到有,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和自我的战胜。但究竟改变后的状况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育可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根
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 必须加快评价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教师和学生 十多年的课改为什么不尽人意,因为其中的瓶颈——评价改革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只要你采用应试的评价,素质教育只能是口号和空谈。学生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晚上十一点钟睡,一节连着一节教师轮番作战,不停的机械训练,没完没了的加班加点的补习,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没有自由的交流,没有反思的机会,教师累了,学生也烦了,都只能被动地应付了,这样你还想学生有什么创意和想象,不培养机器和模具才怪呢?有时我们试着想想,很多时候老师的唠叨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留下多少印记,e时代很多问题百度一下很快就解决,就让学生早晚多睡一会又何妨?就让教师周末安静一些又能怎么样?说不定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理所应当成
为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想教改取得真正成效,必须加快评价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让教育成为师生生活需要或不可缺的一部分。
第五篇:对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的思考
对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的思考
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又极度敏感。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一大贡献。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于是,杜郎口中学在近期取消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
一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的一个过渡。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二 过度依赖导学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如果把教学当作对付考试的手段,势必会培养应试的机器,导致学生高分低能,那将是一种悲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本意、课堂的方式、课堂的目的、课堂的走向、课堂的主旨、课堂的状态、课堂的价值、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促进人的发展,它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学生素质强则国民强。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
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学习没有金玉良言,没有制胜法宝,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而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的压力,而是一种让学习者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的过程。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
三 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正常人最大的渴望是被人认可,学生的最大期盼也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这也回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科学论断。
2.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是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知识是无限的、全新的、动态的,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或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瓢。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3.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幅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我上进、自强奋斗、不甘人后、勇于担当的公民。只有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神经完全伸张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才可能将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让其自由驰骋。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
四 杜朗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体现了教育向素质转轨的动向。
在全国不少学校学习杜郎口之时,还在琢磨到底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时,他却猛然刹车、转向、调头——取消了“导学案”,也许令人匪夷所思了。杜朗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体现了教育有意向素质转轨的动向,导学案从无到有,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和自我的战胜。但究竟改变后的状况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育可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 必须加快评价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教师和学生
十多年的课改为什么不尽人意,因为其中的瓶颈——评价改革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只要你采用应试的评价,素质教育只能是口号和空谈。学生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晚上十一点钟睡,一节连着一节教师轮番作战,不停的机械训练,没完没了的加班加点的补习,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没有自由的交流,没有反思的机会,教师累了,学生也烦了,都只能被动地应付了,这样你还想学生有什么创意和想象,不培养机器和模具才怪呢?有时我们试着想想,很多时候老师的唠叨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留下多少印记,e时代很多问题百度一下很快就解决,就让学生早晚多睡一会又何妨?就让教师周末安静一些又能怎么样?说不定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理所应当成为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想教改取得真正成效,必须加快评价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让教育成为师生生活需要或不可缺的一部分。
近日,拜读了中国教师报450期6版崔其升校长的《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一文,深深为杜郎口人勇于创新的壮举感动。杜郎口人创造了风靡全国的导学案,现在又亲手消灭了它。我要为杜郎口人“取消导学案”叫好。
为取消导学案叫好,其实是为杜郎口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叫好。他们在洋思中学讲学稿的基础上首创了导学案,在教师不教与学生自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现在,在大多数学校还在学习使用导学案时,杜郎口人又先行一步,取消了导学案。导学案的从有到无,代表着杜郎口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已进一步深入,代表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现在我们都在搞课改,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那就是课改不能只是改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大多数的学校不能成为名校,大多数的教师不能成为名师,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经常被所谓的经验束缚,不敢跳出框框,打破常规。
杜郎口的成功告诉我们,经验是用来超越的,常规是用来打破的。我们学习杜郎口,建设高效课堂,应以杜郎口模式为表,以开拓创新为里,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本土特色的高效课堂之路。
沈阳雨田实验中学打造中国最大 “杜郎口”教育新模式
———打造中国最大 杜郎口教育新模式 2012年03月07日18:00联合电讯社
(联合电讯社/北京)--从2月15日到2月28日,短短的13天时间,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与杜郎口中学正式施行全面合作以来,雨田教育的天空已现曙光。上到沈阳雨田实验中学的董事长张楠,下到每一位老师、学生及家长。他们真正的感觉到沈阳雨田实验中学已经注入了新的血液。雨田打造高品质学校的契机已经到来!
记者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4000余名的家长会上深深地被震撼了。用张楠董事长的话说:目标已经确定,我们选定的路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徘徊、彷徨不是我的性格!张楠表示,我们要打造中国最大的 民办‘杜郎口’。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
召集4000余名学生家长共同见证
如果说2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只是向媒体发布一项重要的合作事宜,那么2月28日下午1点30分,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体育馆内,4000余名学生及家长共同见证了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进入华丽转变,场面宏大,蔚为壮观。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董事长张楠在会上首先讲话。他说: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一项实验:杀死小鼠身上的毒素,只需在实验室所用药物的六分之一,因为小鼠本身就有祛毒的机能。而现实中,很多老师用六分之五的时间去灌输学生,结果未达到理想目标。就如上述科学家的实验。借鉴杜郎口的教育思想,老师解放思想,放手发动学生,让其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地学习,这是每个学生生命最好的尊重和呵护。雨田提倡学生发挥自身潜能,走高效课堂之路,必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质量。我相信:今年的中考成绩一定会比去年更好。一言既出,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考取好成绩了,进入心仪的高中,这是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愿望!
前来参加大会的学生家长刘小伟面对记者的采访,表现出非常激动的心情。他告诉记者,学生家长支持学校采用这样的教育模式,它既为学生减负,又为家长减负。以前只是听说过杜郎口中学的模式,想不到,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如今已经与它实现了合作办学,作为家长,我们举双手赞同。
与记者坐在一行的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老师认真地记录张楠的每一句话。他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崔其升教育思想为老师指明了一条全新的行为路线,它不仅让学生受益,也促进教师成长,它将对中国的教育 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楠在会上十分肯定和自信地说,分析杜郎口中学课改成功的经验,就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老师废止传统教案,编制导学案,并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这种高效课堂从根本上让教师决裂于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怪圈,斩断补课利益链。
500名教师积极参与备战新课改
张楠告诉记者:现在雨田实验中学正组织全校500名教师学习杜郎口模式,正在备战新课改。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教学模式将全面转型。届时雨田实验中学的每一堂课,每一场教学活动将向家长、媒体逐步开放,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七天的培训效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张楠感叹说,原本持有怀疑态度的老师如同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培训,使他们蜕变。他说,杜郎口中学的孙主任这几天的微博火了,一系列的疑问纷纷飞来。孙主任非常负责地一一进行了解答了,每天下班后,甚至到凌晨2点还有老师发出求教信息。可见老师的积极性有多高啊!
杜郎口中学被誉为全国中学课改的标本。一堂40分钟的课,老师讲解点拨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低于30分钟。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一致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完全打破了过去那种学生整堂课只能老老实实听老师讲课的方式,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了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记者与多名雨田实验中学的老师谈及杜郎口中学模式移植到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感想时。,老师们认为,这种全新的挑战会让雨田实验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努力从事好教育事业,心甘情愿地先育人再教书。
张楠告诉记者: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即相信每一个雨田的学生都能成才。学校借助于自主构建的杜郎教学模式,真正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把课堂的话语权、展示权还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叫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培养自信,幸福成长。
新学期全面推广高效课堂
据了解到,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贯彻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全面实行10+30的时间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课堂分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教学三模块,实现教与学的根本转变。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崔其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对于传统的教授方式,高效课堂是一次教学革命。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最省力的办法了。但是高效课堂却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上人人发言,学生间相互讨论,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的设计,掌握不好节奏,教学进度就无法完成。
崔其升表示,高效课堂刚开始时效果可能会不及传统教育模式来得快,但这是基础,是铺垫,一旦学生有了积极性,愿意交流和表达,今后肯定就不一样了。3月1日新学期已经开学,雨田中学已经全面启动教学改革,推广高效课堂,全心打造快乐轻松的课堂。
雨田中学崔其升教育思想研究院院长林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要模式的传统课堂,无法很好地调动学习兴趣,学生总是听而生厌。因此,这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消除补课风的根本点,就是要把以讲授为主的老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新学堂。
林樯还说,新模式下课堂以学生自学、知识展示、讨论交流为主,将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传统身份,使之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
在现在的中学课堂上,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一遍又一遍讲,学生一遍又一遍记,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不过,这一深刻记忆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将永远成为过去式。
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
崔其升说,从3月1日正式开学后,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变成了演员,老师成为了导演,一场精彩的电影在雨田实验中学上演。
据记者了解到,这种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0或者0+40(教师基本不讲)。
崔其升告诉记者,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记者也发现,课堂发言的学生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
张楠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还会出现在周末的教室里,从今以后,雨田实验中学的每个周末都会完全开放,老师完全离开课堂,学生家长也可以进入到教室里,与学生共同走进课堂,体会高效课堂的无穷魅力。
林樯说,新模式下课堂以学生自学、知识展示、讨论交流为主,将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传统身份,使之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高效课堂教学调动积极性,促使孩子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能够很好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最大限度提高成绩。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一位年轻老师这样感叹:这种教育模式,证明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课堂,在实践中磨炼。现在一说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请专家来作报告,外出学习。其实,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关键是在实践。智慧和知识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在课堂中的磨炼,已经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打造中国最大的民营杜郎口教育新模式
对于崔其升来说,可能有某种担心和压力。但是,张楠对此非常自信杜郎口模式在沈阳雨田中学会产生巨大效果。他预计,不出一年的时间,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崔其升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坦言,来沈阳雨田中学做教改,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各种挑战和疑问。
他介绍说,在杜郎口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在那里学生补课被认为是差生才做的事,学生成绩被认为是隐私,决不允许公布,排名。但来到沈阳这边,他看到有些家长和老师依然热衷于让孩子补课,比成绩。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也不支持这样的做法。
改革的压力肯定是有,但我相信‘杜郎口模式’本身的改革方向是没有问题,如果新的模式能够在教师心中真正扎根,能够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学习的学生,培养出爱学习的学生。外在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崔其升说。
而张楠的态度决定了一切。他表示,雨田实验中学的生源素质、师资力量都远超过杜郎口中学,而且雨田实验中学作为私立学校,更具备公立学校无法比拟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正是看中这个广阔平台,才促使崔其升在众多追求者中唯一与雨田紧密合作,将雨田引入全新教学模式。沈阳雨田实验中学将成为中国课改的先行者,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将要打造中国最大的民营‘杜郎口’教育新模式。
两校合作办学势必形成优势互补,将全面推动雨田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崔其升有信心将十几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在雨田学校开花结果,雨田中学的前程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辽宁师范大学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评价:雨田实验中学的教育改革,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具有原生原创意义的教育改革的典型!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条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建立几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教条和本本。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与现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崔其升小档案: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
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崔其升荣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7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教学奖(中等以下教育)一等奖;另外,崔其升还荣获全国十佳创新校长全国目标教学十佳校长 等称号,及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誉。崔其升专著:《杜郎口解密·让学生动起来》;主编或编写《杜郎口课堂风暴》等著作、论文近200万字。
杜郎口中学简介:杜郎口中学原是一所鲁西北的薄弱初中,地处农村,全校只有700多名学生,教师学历普遍不高。1997年,我出任校长时,学校成绩已经连续十多年在当地倒数第一,每年升入高中的学生都是个位数。为了改变学生命运,我从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育思想出发,经过十几年的摸索,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传授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潜能充分得以释放,不仅解决了厌学问题,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跃居当地榜首,引起全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