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这个问题的解答,我认为应该从薪酬、人性化管理、业余生活、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和人事考核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薪酬
薪酬是促进员工工作的原动力,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是经济性动物。因而,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经济因素必将占有很大比重。稳定的收入才能更好地调动工作地积极性,并且收入的多少从一个方面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对于付出的回报,是企业对于员工的认可,是员工实现自我满足感的一种方式。但是,纯粹的高收入,也许能暂时吸引人才,却未必能长久留住人才,关键还得看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在收入的分配上应该实行“按劳分配”,有合理的差距,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因此当员工看到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时,员工会对企业产生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工资分配中,我们还应防止收入硬化,纯粹量的增长确实能在员工心理造成泡沫式满足。
二、人性化管理
1、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能树立公司自身形象,激发员工的自豪感。恶劣的办公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对外形象,而且会使员工感觉差人一等,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严重挫伤工作上的积极性。
2、在公司内形成尊重员工劳动的氛围,尤其是领导者,不能轻易否定员工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用恰当的方法肯定员工的劳动成果的
同时,巧妙的指出劳动成果的不合理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须知,培养员工积极性就好比堆雪人,要毁了它,一盆水足矣,但要恢复过来,可就不是一日之功了。
3、建立员工建议制度。完善的职工建议制度十分可行,当员工的建议得到重视时,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一个公司的成败与职工能否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很大关系。
4、做好思想沟通。公司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及时是把握公司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从而解除其心理负担,使其对公司产生较强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5、工作合理化和工作丰富化。所谓工作合理化,就是确定合理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流程,避免员工因负担过重或过于轻松而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工作丰富化就是在单调的工作中增加一点情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业余生活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质上就是将管理的触须延伸到员工的私人领域,通过人际关系的交往来增强凝聚力。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活动,如外出郊游、聚餐、参观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以较低廉的成本换取公司员工较高的工作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四、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坚强后盾,有效的福利保障,能使员工对企业形成一种依赖和感激,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公司凝聚力。
1、在员工生日或者其他节日送上一束鲜花或给予其他物质祝福,会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公司大家庭般的温暖融和之情。
1、为员工投放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作用就在于解除员
工后顾之忧,积极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2、完善休假制度。休假在员工生活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休假制度中,不仅应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还应根据公司实际和员工服务年限给予相应的休假待遇。如工作满两年者,可以带薪休假半个月等。这样使员工在紧张工作的同时,又能得到合理的放松,一张一弛,有效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不可缺少的环节。金钱的满足只是人的最低欲望,个人的发展则是它的升华。我们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知道,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阶段: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层层递进。由此可见,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最高层次,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为员工充分提供这么一个发展空间,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这种感觉越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便能更大限度的得到调动,企业的凝聚力也就更强。
六、人事考核
在人事管理领域,考核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其他人事管理,诸如薪资分配、奖励、调配、晋升、培训等,都须经由考核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对照实行,行之有效的人事考核机制可以较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我们要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完善的人事考核制度。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位标准进行差别考核,既保证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又考虑到考核对象的差异性。由于考核的相对公平,员工对自己所处位置和享受的待遇产生的抱怨最小化,自然能有效地消除内部摩擦,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员工的生存离不开企业,同样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当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把企业看成是毕生的心血,浓烈的凝聚力会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在一个愉悦 的环境下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新寻找思路。当一个企业使员工凝聚在一起后,这个企业就会稳定发展,兴旺发达。企业内部进入了一个十分协调,合作的状态,使企业在合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天津招聘就上天津英才网!
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不难想象,如果员工连应有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你还指望他们能为企业作出多大奉献呢?
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公平
公平是每个诚实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能有公正评价;相信所有员工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公平:
报酬系统的公平。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多数人积极性的政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突出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同时,惩罚作为负激励手段完全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正激励手段,重奖有突出贡献者,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他的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
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员工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员工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其次,各部门对考核范围内的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并做到真实具体。再次,要建立由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每个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打分,并进行公开。最后,各单位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通过对员工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员工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
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员工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把员工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时下不少企业在干部选聘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选拔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每个应聘者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面试答辩,通过综合考核打分来决定是否受聘,而且每个环节都组织得非常严密,防止了舞弊。这为员工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当然,公平还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各项奖惩制度的公平、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公平、辞退员工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如果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公平与公正,将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为企业不遗余力地奉献才智。
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
天津招聘就上天津英才网!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员工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
对企业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在这方面,国外有不同方式。日本企业的决策注重协商,是自下而上缓慢进行的,美国则是自上而下快速进行的。而在贯彻决策时,美国人行动上慢,日本人雷厉风行。日本人喜欢在决策前协商,美国人总是在决策后不得不协商。沟通的形式很多,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厂情通报会、厂务公开活动等。通过这些渠道,将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焦点——向员工公开,让员工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
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其实不少沟通并不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就能办到,比如:员工有了成绩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外,还给予应有的精神奖励,在庆功会上颁发奖证、领导到其家中祝贺、向其家属道贺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确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让员工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关爱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的温暖。企业关爱员工,反过来员工就会关爱企业。企业关爱员工,就应该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都必须纳入议事日程,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特别是对新进厂的大学生,要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加大关怀力度,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员工强大的依托,不仅为工厂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员工为拥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企业关爱员工要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适时地给员工以夸奖和赞扬。在员工作出成绩时,要公开及时地表扬。企业在对生产工作上取得成绩的员工,都让他们得到较高的荣誉,对评出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每年都要在授奖大会上给他们披红戴花,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还组织他们外出旅游。同时做到“五挂钩”,即:同晋升工资挂钩、同分配住房挂钩、同休息休养挂钩、同困难救济挂钩、同厂领导走访挂钩。正是这些特殊的荣誉和待遇,激励着先进人物更先进,也使更多的员工争当先进。
企业关爱员工要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各种兴趣需求。企业应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如:篮球场、健身
天津招聘就上天津英才网!
房、娱乐厅、图书馆等,并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企业关爱员工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疾苦。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企业还可以在制度上作出一些规定,如: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制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若企业给员工一份关怀,员工便会以十分的干劲报效企业。
构筑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在企业,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构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
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企业追求效益目标是其存在的前提,员工获得经济利益是其最终的目的,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员工最大的满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员工的满意必定会带来企业的效益,不考虑员工个人利益而获得的企业效益是不会长久的,也谈不上真正实现了企业的经济目标。
企业应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收入。同时,按照“两低于”的原则,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企业效益好时,员工收入要相应提高,使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企业遇到困难时,员工收入可随之减少,让员工感到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长春客车厂是我国新型客车生产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机车车辆行业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员工收入相当可观,员工对工厂满意,对企业忠诚,并由此化作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两年多来,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取消了双休日也没有任何怨言。全体机关干部每星期六为工厂义务劳动,不计报酬。这正是因员工的满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企业与员工的目标一致性,还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人才是创造财富的财富,谁拥有了一流人才,谁就能捷足先登成为成功者。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应对员工进行思想作风、文化、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人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的圆满实现。
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使员工深深地感到,惟有促进企业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在工厂改革进入关键时刻,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激励下,用团
天津招聘就上天津英才网!
队精神大力开发企业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作用对企业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写一堆制度不如管好几个关键的员工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其它部门看来就象是一个行政监督机构,一个专门负责出制度并进行考核的“衙门”。很多管理者也习惯性的把内部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建全。但事实上写了一大堆制度,开展了很多工作,该做的事都做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是没有体现出来。
老板不满意、员工没感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能最终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使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感到困惑。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能静态地孤立地看待这些制度本身是否合理、这些工作是否重要,而是应从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去分析并找出原因,这样人力资源管理的着手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与其它管理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光从理论上解决应该具有什么体系做什么工作,而是企业需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什么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发生上述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做什么”和“需解决什么”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也是当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常犯的毛病,制度写了一大堆,企业培训、文化建设、个人生涯设计等等活动搞个不停。表面上看好象很专业,问其为何要做这些工作,回答是:这是国际上先进的东西,道理上必须这样。实际上,讲的道理都是目前流行的西方版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里的内容,表面上无法反驳,但就是没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即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面对全体员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
管理学最著名的20:80原则说的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好的关键是企业中占总人数的20%的人员。就是关键岗位的人员,虽然人数少但作用大。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 20%的关键人员承担了公司兴旺的80%的责任。
其实,在其他企业,道理也一样。
如果一个企业是科技型企业,那么关键的几个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是这个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如果这些人员发挥出作用,那么假如这个企业的车间生产工人、办公室文员流动性很大,这都无关痛痒。正所谓几个人撑起一边天。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用合适的办法管理好这些人员,充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性。比如说制定技术入股的办法、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可能是简单的几张纸解决关键的问题。也许从所谓的人力资
天津招聘就上天津英才网!
源专业的角度看,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太粗线条,甚至是太不完善,但令人奇怪的是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人心很齐。
第三,在目前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还没必要建立所谓完整的管理制度,而是要抓住关键的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管理工作的一切的指针是围绕着有效而展开。否则,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起不到作用,劳民伤财。
前几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于今天还在每天重演。很多企业根据所谓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专家说法,建立了所谓完整的制度,开展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和活动,好像显得很专业,经常是望着一大堆制度,顿生自豪感,但半年一年过去,制度只会躺在抽屉里睡觉。
其四,“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关键岗位人员”的观点提醒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分析企业及影响企业的最关键岗位,然后根据功能明确关键岗位,比如说营销导向型企业与研发导向型企业、生产导向型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找出这些关键岗位后针对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当然,所谓关键岗位大致包括:关键技术人员、关键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甚至是生产骨干,等等。
管理学中很多理论并非来自创新,而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可参照和借鉴的东西很多,毛主席很早就曾经说过,在方针政策既定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意思与20:80原则如出一辙。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关键的因素不会超过5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员很多,但关键的就可能是几个人。
为此,上述说法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把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管理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否则就会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一点效果也没有,失去了管理的本来意义,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三篇: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不难想象,如果员工连应有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你还指望他们能为企业作出多大奉献呢?
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公平
公平是每个诚实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能有公正评价;相信所有员工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公平:
报酬系统的公平。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多数人积极性的政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突出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同时,惩罚作为负激励手段完全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正激励手段,重奖有突出贡献者,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他的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
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员工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员工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其次,各部门对考核范围内的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并做到真实具体。再次,要建立由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每个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打分,并进行公开。最后,各单位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通过对员工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员工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
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员工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把员工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时下不少企业在干部选聘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选拔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每个应聘者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面试答辩,通过综合考核打分来决定是否受聘,而且每个环节都组织得非常严密,防止了舞弊。这为员工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当然,公平还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各项奖惩制度的公平、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公平、辞退员工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如果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公平与公正,将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为企业不遗余力地奉献才智。
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员工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
对企业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在这方面,国外有不同方式。日本企业的决策注重协商,是自下而上缓慢进行的,美国则是自上而下快速进行的。而在贯彻决策时,美国人行动上慢,日本人雷厉风行。日本人喜欢在决策前协商,美国人总是在决策后不得不协商。沟通的形式很多,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厂情通报会、厂务公开活动等。通过这些渠道,将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焦点——向员工公开,让员工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
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其实不少沟通并不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就能办到,比如:员工有了成绩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外,还给予应有的精神奖励,在庆功会上颁发奖证、领导到其家中祝贺、向其家属道贺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确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让员工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关爱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的温暖。企业关爱员工,反过来员工就会关爱企业。企业关爱员工,就应该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都必须纳入议事日程,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特别是对新进厂的大学生,要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加大关怀力度,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员工强大的依托,不仅为工厂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员工为拥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企业关爱员工要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适时地给员工以夸奖和赞扬。在员工作出成绩时,要公开及时地表扬。企业在对生产工作上取得成绩的员工,都让他们得到较高的荣誉,对评出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每年都要在授奖大会上给他们披红戴花,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还组织他们外出旅游。同时做到“五挂钩”,即:同晋升工资挂钩、同分配住房挂钩、同休息休养挂钩、同困难救济挂钩、同厂领导走访挂钩。正是这些特殊的荣誉和待遇,激励着先进人物更先进,也使更多的员工争当先进。
企业关爱员工要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各种兴趣需求。企业应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如:篮球场、健身房、娱乐厅、图书馆等,并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企业关爱员工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疾苦。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企业还可以在制度上作出一些规定,如: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制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若企业给员工一份关怀,员工便会以十分的干劲报效企业。
构筑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在企业,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构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
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企业追求效益目标是其存在的前提,员工获得经济利益是其最终的目的,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员工最大的满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员工的满意必定会带来企业的效益,不考虑员工个人利益而获得的企业效益是不会长久的,也谈不上真正实现了企业的经济目标。
企业应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收入。同时,按照“两低于”的原则,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企业效益好时,员工收入要相应提高,使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企业遇到困难时,员工收入可随之减少,让员工感到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长春客车厂是我国新型客车生产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机车车辆行业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员工收入相当可观,员工对工厂满意,对企业忠诚,并由此化作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两年多来,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取消了双休日也没有任何怨言。全体机关干部每星期六为工厂义务劳动,不计报酬。这正是因员工的满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企业与员工的目标一致性,还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人才是创造财富的财富,谁拥有了一流人才,谁就能捷足先登成为成功者。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应对员工进行思想作风、文化、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人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的圆满实现。
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使员工深深地感到,惟有促进企业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在工厂改革进入关键时刻,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激励下,用团队精神大力开发企业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作用对企业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写一堆制度不如管好几个关键的员工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其它部门看来就象是一个行政监督机构,一个专门负责出制度并进行考核的“衙门”。很多管理者也习惯性的把内部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建全。但事实上写了一大堆制度,开展了很多工作,该做的事都做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是没有体现出来。
老板不满意、员工没感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能最终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使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感到困惑。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能静态地孤立地看待这些制度本身是否合理、这些工作是否重要,而是应从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去分析并找出原因,这样人力资源管理的着手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与其它管理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光从理论上解决应该具有什么体系做什么工作,而是企业需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什么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发生上述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做什么”和“需解决什么”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也是当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常犯的毛病,制度写了一大堆,企业培训、文化建设、个人生涯设计等等活动搞个不停。表面上看好象很专业,问其为何要做这些工作,回答是:这是国际上先进的东西,道理上必须这样。实际上,讲的道理都是目前流行的西方版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里的内容,表面上无法反驳,但就是没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即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面对全体员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
管理学最著名的20:80原则说的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好的关键是企业中占总人数的20%的人员。就是关键岗位的人员,虽然人数少但作用大。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 20%的关键人员承担了公司兴旺的80%的责任。
其实,在其他企业,道理也一样。
如果一个企业是科技型企业,那么关键的几个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是这个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如果这些人员发挥出作用,那么假如这个企业的车间生产工人、办公室文员流动性很大,这都无关痛痒。正所谓几个人撑起一边天。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用合适的办法管理好这些人员,充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性。比如说制定技术入股的办法、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可能是简单的几张纸解决关键的问题。也许从所谓的人力资源专业的角度看,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太粗线条,甚至是太不完善,但令人奇怪的是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人心很齐。
第三,在目前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还没必要建立所谓完整的管理制度,而是要抓住关键的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管理工作的一切的指针是围绕着有效而展开。否则,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起不到作用,劳民伤财。
前几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于今天还在每天重演。很多企业根据所谓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专家说法,建立了所谓完整的制度,开展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和活动,好像显得很专业,经常是望着一大堆制度,顿生自豪感,但半年一年过去,制度只会躺在抽屉里睡觉。
其四,“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关键岗位人员”的观点提醒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分析企业及影响企业的最关键岗位,然后根据功能明确关键岗位,比如说营销导向型企业与研发导向型企业、生产导向型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找出这些关键岗位后针对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当然,所谓关键岗位大致包括:关键技术人员、关键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甚至是生产骨干,等等。
管理学中很多理论并非来自创新,而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可参照和借鉴的东西很多,毛主席很早就曾经说过,在方针政策既定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意思与20:80原则如出一辙。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关键的因素不会超过5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员很多,但关键的就可能是几个人。
为此,上述说法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把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管理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否则就会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一点效果也没有,失去了管理的本来意义,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四篇: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不可想象,如果员工连应有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你还指望他们能为企业作出多大奉献呢?
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公平
公平是每个诚实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能有公正评价;相信所有员工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公平:
报酬系统的公平。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多数人积极性的政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突出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同时,惩罚作为负激励手段完全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正激励手段,重奖有突出贡献者,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他的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
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员工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员工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其次,各部门对考核范围内的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并做到真实具体。再次,要建立由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每个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打分,并进行公开。最后,各单位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通过对员工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员工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
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员工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把员工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时下不少企业在干部选聘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选拔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每个应聘者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面试答辩,通过综合考核打分来决定是否受聘,而且每个环节都组织得非常严密,防止了舞弊。这为员工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当然,公平还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各项奖惩制度的公平、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公平、辞退员工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如果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公平与公正,将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为企业不遗余力地奉献才智。
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员工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
对企业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在这方面,国外有不同方式。日本企业的决策注重协商,是自下而上缓慢进行的,美国则是自上而下快速进行的。而在贯彻决策时,美国人行动上慢,日本人雷厉风行。日本人喜欢在决策前协商,美国人总是在决策后不得不协商。沟通的形式很多,包括:职工代表大会、企业情况通报会、企业事务公开活动等。通过这些渠道,将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焦点——向员工公开,让员工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
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其实不少沟通并不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就能办到,比如:员工有了成绩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外,还给予应有的精神奖励,在庆功会上颁发奖证、领导到其家中祝贺、向其家属道贺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确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让员工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关爱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的温暖。企业关爱员工,反过来员工就会关爱企业。企业关爱员工,就应该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都必须纳入议事日程,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特别是对新进的大学生,要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加大关怀力度,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员工强大的依托,不仅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员工为拥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企业关爱员工要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适时地给员工以夸奖和赞扬。在员工作出成绩时,要公开及时地表扬。企业在对生产工作上取得成绩的员工,都让他们得到较高的荣誉,对评出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每年都要在授奖大会上给他们披红戴花,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还组织他们外出旅游。同时做到“五挂钩”,即:同晋升工资挂钩、同分配住房挂钩、同休息休养挂钩、同困难救济挂钩、同领导走访挂钩。正是这些特殊的荣誉和待遇,激励着先进人物更先进,也使更多的员工争当先进。
企业关爱员工要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各种兴趣需求。企业应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如:篮球场、健身房、娱乐厅、图书馆等,并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企业关爱员工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疾苦。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企业还可以在制度上作出一些规定,如: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制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若企业给员工一份关怀,员工便会以十分的干劲报效企业。
构筑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在企业,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构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
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企业追求效益目标是其存在的前提,员工获得经济利益是其最终的目的,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员工最大的满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员工的满意必定会带来企业的效益,不考虑员工个人利益而获得的企业效益是不会长久的,也谈不上真正实现了企业的经济目标。
企业应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收入。同时,按照“两低于”的原则,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企业效益好时,员工收入要相应提高,使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企业遇到困难时,员工收入可随之减少,让员工感到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长春客车厂是我国新型客车生产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机车车辆行业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员工收入相当可观,员工对工厂满意,对企业忠诚,并由此化作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两年多来,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取消了双休日也没有任何怨言。全体机关干部每星期六为工厂义务劳动,不计报酬。这正是因员工的满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企业与员工的目标一致性,还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人才是创造财富的财富,谁拥有了一流人才,谁就能捷足先登成为成功者。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应对员工进行思想作风、文化、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人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的圆满实现。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使员工深深地感到,惟有促进企业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在工厂改革进入关键时刻,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激励下,用团队精神大力开发企业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作用对企业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写一堆制度不如管好几个关键的员工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其它部门看来就象是一个行政监督机构,一个专门负责出制度并进行考核的“衙门”。很多管理者也习惯性的把内部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建全。但事实上写了一大堆制度,开展了很多工作,该做的事都做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是没有体现出来。
老板不满意、员工没感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能最终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使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感到困惑。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能静态地孤立地看待这些制度本身是否合理、这些工作是否重要,而是应从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去分析并找出原因,这样人力资源管理的着手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与其它管理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光从理论上解决应该具有什么体系做什么工作,而是企业需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什么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发生上述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做什么”和“需解决什么”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也是当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常犯的毛病,制度写了一大堆,企业培训、文化建设、个人生涯设计等等活动搞个不停。表面上看好象很专业,问其为何要做这些工作,回答是:这是国际上先进的东西,道理上必须这样。实际上,讲的道理都是目前流行的西方版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里的内容,表面上无法反驳,但就是没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即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面对全体员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
管理学最著名的20:80原则说的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好的关键是企业中占总人数的20%的人员。就是关键岗位的人员,虽然人数少但作用大。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 20%的关键人员承担了公司兴旺的80%的责任。
其实,在其他企业,道理也一样。
如果一个企业是科技型企业,那么关键的几个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是这个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如果这些人员发挥出作用,那么假如这个企业的车间生产工人、办公室文员流动性很大,这都无关痛痒。正所谓几个人撑起一边天。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用合适的办法管理好这些人员,充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性。比如说制定技术入股的办法、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可能是简单的几张纸解决关键的问题。也许从所谓的人力资源专业的角度看,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太粗线条,甚至是太不完善,但令人奇怪的是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人心很齐。
第三,在目前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还没必要建立所谓完整的管理制度,而是要抓住关键的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管理工作的一切的指针是围绕着有效而展开。否则,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起不到作用,劳民伤财。
前几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于今天还在每天重演。很多企业根据所谓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专家说法,建立了所谓完整的制度,开展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和活动,好像显得很专业,经常是望着一大堆制度,顿生自豪感,但半年一年过去,制度只会躺在抽屉里睡觉。
其四,“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关键岗位人员”的观点提醒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分析企业及影响企业的最关键岗位,然后根据功能明确关键岗位,比如说营销导向型企业与研发导向型企业、生产导向型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找出这些关键岗位后针对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当然,所谓关键岗位大致包括:关键技术人员、关键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甚至是生产骨干,等等。
管理学中很多理论并非来自创新,而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可参照和借鉴的东西很多,毛主席很早就曾经说过,在方针政策既定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意思与20:80原则如出一辙。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关键的因素不会超过5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员很多,但关键的就可能是几个人。
为此,上述说法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把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管理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否则就会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一点效果也没有,失去了管理的本来意义,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五篇:提高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提高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XXXXXX在建筑行业耕耘近半个世纪,总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是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产企业。能承接各种类型的燃煤、燃气、燃油电厂,核电站和辅助生产设施、风电站,以及各种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和变电站工程施工总承包。这就需要有得力的高素质员工:新的项目要有高技术员去开发;正在发展的项目要有经验的员工去管理;旧的项目要有开拓精神的员工去挖掘„„拥有一批有集体荣誉感的员工,一支有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企业的发展之源。因而如何提高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布置一项工作,下级人员未能很好的落实;进行一项改革最终却因为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员工拆企业自家的台角„„于是,我们常自叹:员工素质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却无才。其实,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因素。这只能说明两点:一.员工不愿意为企业发挥才能,或者不愿意为企业而学习专业技能,人在曹营心在汉。二.员工确实想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能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看来要培养有集体荣誉感的员工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素质。这里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能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是一个经常谈论的话题,如何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是一个在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员工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员工在企业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首先要在理论上让员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员工深刻认识火电工程公总司 “爱事业,求高效,保质量,重信誉”的企业精神,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先进典型事例,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观,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再次,要加强对员工的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广大员工充分认识责任的内涵,强化责任心的重大意义,用正反两方面事例教导员工,不断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岗位职责,通过反复学习、经常提醒,督促员工牢记自身的岗位职责,熟悉掌握工作流程,使员工的工作达到习惯自觉的程度。
人的才能是有知识和技能组成的,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是知识学习的升华,因此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也要有针对性,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新员工进行工作流程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公司的运行模式、工作内容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对老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每个员工都有一技之长。倡导自学的风气,鼓励学历较低或没有经验的员工自学成材。形成“比、学、赶、帮”的气氛让一些高学历,专业技能强的人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员工有好的身体素质就能更好的工作学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就是提高企业的活力。假如员工长期处在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活力将会越来越低,这样也不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活动,让整天为工作忙碌的人充分与大自然接触,比如旅游和拓展之类的活动。这一点火电工程公司做的很好。对那些长期出差在外或者经常加班加点的员工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让他们保持平衡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那些从事危险性工作的员工给予关怀并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这样能使员工有安全感,归宿感,这也是荣誉感的表现之一。这会对激发员工的斗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上所述,提高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员工集体荣誉感,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 方面。但是员工整体状态不佳,集体荣誉感普遍缺乏,这就需要考虑企业的形象问题。所以弘扬企业精神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弘扬企业精神,就是用企业文化精神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企业自豪感,进而以企业为家实现自己的价值,形成活力。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培育一是要借助仪式、事物实现情景化。员工的思想感情往往受周围环境的感染和熏陶,所以公司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增强员工之间沟通的机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工作热情。二是借助群体活动实现员工的共识化。员工队伍是否步调一致、训练有素,关键是培养一种群体价值观,这种群体价值观以企业精神为引导、以企业的各项建设理念为方向,只有培养起了这种群体价值观,企业和团队精神才能获得最大效力,企业及全体员工的价值也就能充分体现。三是树立人本观念。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树立人本观念,把员工作为企业日常运转的主体,在物质利益机制的实施中,注重民主管理机制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愿望,员工自然而然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只有员工忠于自己的企业,企业才有凝聚力。
一个企业除了培养员工的集体观念还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是企业的大忌。劳而无功、过而无罚是导致员工懒散、迷失是非观念、消极对待工作的根源,因而制定与企业精神、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并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才有约束能力。古云“严是爱、松是害”,只有一贯从严管企业,才能使员工言行与企业一致。同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目标要多数员工通过努力能达到;考核过程要员工能主动关注;考核结果要对员工能有所触动;平均主义必然造成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一旦考核对员工无激励作用,员工回报企业的不是业绩,而是工作应付,员工也必然工作无压力,不主动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久而久之员工将缺乏活力、企业缺乏前进的动力,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必然处处被动,企业推出的改革措施也难见成效。
一个团队工作氛围的好坏会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造成很大影响,员工常常是从同事那儿得到暗示,并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为此,要提高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企业要营造一个团队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团队内的员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员工对团队产生归属感,那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就会增强,工作责任心自然也就会提高。
总之,员集体荣誉感问题既是员工本人的责任,更是企业的责任,员工是企业的资源,企业有义务也有权力把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放在战略的高度去培养,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企业才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