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实践的观点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用实践的观点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作者:保密 学号:08404216(****大学管理学院084042班 邮编430074)
摘要:要 处理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知识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学好理论知 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为将来的实践做好足够的理论准备。还要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理论与实践
从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微月亿 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基业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这个问题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这种形势?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到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走向社会,并在以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持续保持大幅度的增长。
据统计,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的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
[1]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而根据新浪网站做的关于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而根据我校的实情,在2006年毕业生就业中,当前形势十分不乐观,以我们管理学院为例,到5月份全院就业率仅为24%,创历年就业率最低。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十分常见。
一 方面,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的改革,造成学校学习的大变革,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宽松,很多在校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把时间花费在电脑 游戏等事情上。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不乐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由此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 的现象。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
学校: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近几年来一直在扩招,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多,而同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城市就业岗位需求增多,而这与经济的发展却是不相符合的,由此而产生了就业的矛盾。
政 府: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欠缺和服务的低质量。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犹如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目标盲目,不了解单位的招聘信息情况,单位也不 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同时现在就业市场往往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有人事部门举办 的就业人才市场,有教育部门举办的就业人才市场,还有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这就造成了单位和毕业生的重复性“奔跑”,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 选或找到合适的单位。这一切都缺乏政府的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宏观的调控。
三、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么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也实践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大学生就业,是从认识的积累走向认识的实践——即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人 类的实践是要靠意识来指导的,而形成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大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了指导实践的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呢?我们不能以篇盖全。但是不能 否认的是当前大学学习氛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教育产业化的变革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习的功利现象很普遍。学 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总是把有用定位在眼前,而没有长远的眼光缺少正确的职业规划。
其次,大学生的意识(即知识结构)与社会、工作的需要的断层。现代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更是惊人。而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却是陈年黄历。以我所在的会计学为例,我们所用的教材《成本会计》是2000年版本的。而其他有的专业这样的现象更是普遍。当我们在学校学习时,以为这些知识可以受用,但是到了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知识已经过时很久了,根本无法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即使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应用指导实践也还有距离。
第三、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这其中能否把正确的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重要。人 类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支配下活动的,但不是有了意识就可以把这种意识拿来指导实践,正确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从理论走向实践还是有很长距离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取决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而当前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四、用实践的哲学原理指导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队这个问题呢?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在校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知识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学好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为将来的实践做好足够的理论准备。
其次,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不能只拘于书本和课堂,而应该利用大学的资源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第三、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前有许多 大 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或者行业就业,而都追求高待遇、好条件的单位工作。但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更好、更宽广的应用与发挥。在与广大基层群众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去检验我们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应该用实践的观点来树立正确的额择业观,到 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践,去建功立业。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湖北省教育厅组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就业现状:06届毕业生 新浪调查中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作者:黑龙江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 蒲建萍实践的主体性 高岸起 复旦大学哲学系主页贴载
中国大学生就业网
第二篇: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乾隆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通过这几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资料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农业科技人才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工科类人才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高端涉外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如何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篇: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
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更加繁盛,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综合介绍
旅游是近年来消费者选择的热门消费项目,也是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现代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旅游业的兴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近几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正在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难以满足海内外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与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因而,为满足海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积极加强旅游管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是规划现代旅游,研究旅游经济行为的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其他的管理学科而言,旅游管理显得非常年轻,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旅游管理是集餐饮、食品营养与卫生、地理历史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学科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必备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近些年来中国的旅游行业,除了每年都要迎接大量的外宾,本国的旅游消费者也不断增加。这就给旅游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天地。现在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学好旅游管理专业光有对旅游事业的爱好并不够,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需要对自然景点、历史遗迹等旅游热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管理和旅游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制订出更合理的旅游管理策略和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熟练学习并掌握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方式与方法,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系统地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独立地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熟悉餐饮业基本知识、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等相关业务;具备国际旅游市场营销所需知识,全面了解国际通行的旅游管理理念、旅游事业组织与管理的原则、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惯例、国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特点等;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宜到各类旅游企业、饭店和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开发、营销策划与市场开拓等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外经、外贸,以及各类现代工商企业中从事管理、投资开发、营销策划与市场开拓等业务工作;还可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形势
旅游管理学科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有利形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出游或消费的欲望、能力、空闲有了,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打得一块空缺。同时,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潮中,国外到中国旅游的人也相对多
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整个旅游产业相关的市场蛋糕是越来越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要在旅游相关行业找一份工作还是很容易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中国,2003年我国旅游业的固定资产达到8439亿人民币,年营业收入约2308亿人民币,创造就业机会约6487400个,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现在是世界第一位的,并预测到2010年可吸纳8800万的就业人数。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我国在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大好.该专业是集管理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性很强。随着我国发展脚步的加快,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正在逐渐加大。它的目标是根据旅游职业的特色,注重学生导游、旅游管理、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的培养。涉及的就业方向相当广泛。
有关业内专家认为,旅游就业存在十大增长点。即: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十个方面,这些领域就业增长快、潜力大、带动性强,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就业成本低,老百性受益面宽。
不利形势:旅游相关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产业层次、职位的特殊性、社会地位等方面加以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事此行业的优势是不明显的.第一、从行业的特性方面讲,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快接近百分之五十,但这得益于大量的劳动者从事酒店、旅行社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当中。作为服务行业的旅游业,在整个行业中层次是比较低的;
第二、作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在行业中的可替代性相对比较高
第三、作为旅游从业者相关的人才,人才晋升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
第四、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在目前中国这个大得社会环境下,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并不是很受人们的尊敬,社会地位也并不是那么高。在对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飞来气”。另外在同学或身边的朋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近况时,他们也很难感觉到自己对工作现状的满足感。
第五、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大量从事繁琐的体力劳动是不争的事实,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其他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工作而言会慢很多。这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机会成本”,我们的能力到位了,做其他的工作,在同样的付出下,也许我们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自己的综合能力会提升得更快。
第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但刚毕业的从业者,很难有竞争优势。当然,经济实力到位的还可以出国到像瑞士国际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等更高层次的学校进行深造。绝大多数从业者只得面对劳动量大工资又少的现实,默默地工作好几年,到头来还不一定有出头的日子。
第七、旅游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子,虽然在毕业时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针对本科生而言)。但是,在找工作时,针对像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同样的管理学学士的学生而言,在与他们竞争的时候,也许就是因为你学的是旅游管理,你就没有资格通过初试了,更谈不上后面参加复试。另外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初期要想考相应的公务员或其他的事业单位,在专业审核方面,也是很难过关的,很多职位都不允许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报考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具体如下:
1.旅游管理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要通过考取公务员的方式,具体流程包括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名单公示等环节。就业单位包括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附属企事业单位,各单位具体职位根据需要而定,可参看当年公务员招生简章。
2.旅行社
旅行社各职能部门分为:业务部、计调部、接待部、导游部、外联部、财务部等。
业务部:负责旅行社产品的营销策划,招徕组团,地接等旅行社业务以及会议、中小型展览的组织营销业务;主要有经理、助理、文秘、组团、地接等职位。
计调部:具体操作旅行社业务,包括设计旅游线路及报价等。
接待部:接待来咨询的客人及来访的其他人员。
导游部:安排导游带团,导游人员需有导游证。
外联部:旅行社在外地的代言人,经常到其他城市宣传该旅行社等。
财务部:负责旅行社所有资金运作,工作人员需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
毕业生可适应涉外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教育机构等服务行业的前台、客房、餐厅、商务中心、销售、行政管理和旅游教学等工作岗位。
3.旅游管理咨询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出境旅游咨询、国内旅游咨询、旅游中介、商务考察咨询、移民及留学咨询、代订全国各地酒店、代订旅游(商务)用车、会议会展、旅游管理顾问、导游培训服务等。
随着《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标准》及《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考试大纲、考试培训教材》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专家的评审,旅游咨询师培训在全国试点培训与测评。据旅游咨询师天津认证中心负责人介绍,成都首批100多名学员试用期平均工资为2385元。旅游咨询师分助理、师级学员培训结业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旅游咨询师》证书,个人资料录入中国旅游咨询师网以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网。2008年首次“旅游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于6月22日进行,旅游咨询将成为最热门的新职业。
4.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旅游业被认为是对互联网敏感度最强的产业之一,与金融、计算机软件和网上书店一起被称为最适合在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提供旅游信息,预订酒店、机票、旅行线路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比如,携程旅行网和艺龙旅行网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5.旅游规划策划机构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策划等业务。至2007年,我国共有甲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9家,乙级资质旅游规划单位154家,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62家,涵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未有资质的规划策划机构。
6.旅游营销策划企业
近年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是从原旅行社的业务部的营销策划工作延展扩大成为独立的的旅游市场的营销策划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从新分工产生的旅游新行业。业务包括旅游景区、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也从事会展的组织营销业务。他们是旅游需求市场与旅游供给市场之间的桥梁与弄潮儿,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费产品及其组合(实体与信息),为旅游产品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消费者群体(实体与信息);近年一些旅游大型产品在市场中的火爆与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的操作不无关系,如大型实景歌舞《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例。作为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业务量巨大而企业人员精干;要求员工有较高学历、了解旅游企业发展现状、了解旅游消费趋向,有较高的交际与即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诚信品格。旅游营销策划企业大都设有电子商务业务。
7.旅游管理景区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管理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国家旅游局《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管理景区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旅游景区已经形成我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这些景区遍布全国各地,任何一类旅游景区都是一条就业出路,如此众多的旅游管理景区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
如上所述的是专业比较建议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既然是专家建议的就肯定是发展比较好的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是很广泛的,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8.主题公园
毕业生可从事主题公园的经营和管理。主题公园分为乐园型、民俗型、历史型、浓缩景观型、科技型等类型。乐园型的有欢乐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历史型诸如杭州的宋城、无锡的唐城、三国城;广西的乐满地、世外桃源、愚志乐园等;浓缩景观型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科技型诸如恐龙馆、航宇科普中心等。
9.旅游、休闲俱乐部
毕业生可从事诸如高尔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攀岩俱乐部、沙滩浴场、沙漠滑沙俱乐部等行业的经营和管理,除此之外还有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和管理。除上述传统的俱乐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游目的地也出现了中小型的适应当前休闲消费发展的俱乐部、“屋”、“吧”等,如:陶艺俱乐部(陶吧)、蜡染吧、钓鱼俱乐部、烹饪俱乐部等。
10.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是集娱乐、住宿、餐饮、歌舞厅、会议厅、大型停车场于一体的旅游场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度假村的经营和管理。
11.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教学工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基层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学的旅游班发展较快,从事旅游中职教育也是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不错的选择。
12.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各式各样有个性旅游纪念品商店,经济型特色化的旅游小饭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与茶馆,风味餐饮、小吃业,前面谈到的陶艺陶吧、蜡染吧,教授种植花草、制作盆景的园艺吧,插花的花吧,摄影的摄吧等。城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与休闲的自主创业可说是万紫千红,从当代人的旅游与休闲消费需求中调查分析可以寻求到许多创业门道。
13.走向乡村,参与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
城市化的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加速促进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发展更为快速。《旅游学刊》主编刘德谦教授等专家预言乡村旅游将很快占有中国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广大乡村的旅游人才极度缺乏,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对旅游本科毕业学生来说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饭店,进行乡村旅游营销策划,组织乡村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或从事乡村旅游中职教育、旅游技能培训工作等,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方向;可以是创业,如:筹办乡村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筹集资金与当地农民联合经营乡村旅游与休闲企业,租赁乡村旅游资源形式开办中小型的乡村旅游企业;也可以是就业,任聘于乡村旅游与休闲企业等。
旅游管理人材如何实现自身就业:
首先,旅游管理者必备浩博的专业知识主要涵盖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法学知识、旅游地理学知识、旅游史学知识、旅游文化学知识、旅游计划学知识以及国际旅求学知识。
其次,旅游管理对在业担任职务的人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有些院校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考生特殊情况在身板子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再次,投身旅游管理还务必技术纯熟掌握英语,由于管理者在办公中会常常处置英文的文件,也常常会和一点异国人交道,并且众多旅游公司在诚聘面试是全英文的,英语好的人便会很占优势。
这个之外,旅游管理担任职务的人要能技术纯熟运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在办公中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同时沟通协调有经验、团体有经验、团队神魂也很关紧。
不过,投身旅游业的人材都需求有有关证明,如带领游览资格证、领队证等。
总论
从整体上来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好的,因为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成为近年来消费者选择的热门消费项目,也是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景区环境问题,游客对导游信任度低的问题等等,都有待于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的目标不是将一个团或将一个公司带好,而是致力于将整个行业带向更加阳光的方向,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生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从局部来看旅游管理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该专业每年不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以及从事此行业的含金量都是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该专业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只要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不断为之拼搏,梦想就不再只是幻想。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然选择远方,就必须风雨兼程!
第四篇:大学生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现状策划
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前言:为了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我们在暑期即将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活动背景:京华时报讯(记者郭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前天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用工需求整体下降
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
针对此种形式,教育部要求落实“一把手”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设立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建设创业项目资源库,推动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园。
就当前状况来看,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但不同的行业人才需求却是有增有减,总体来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相当多的阻碍以及严峻的考验。
活动目的:为了更好的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现状,在此次社会实践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 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前景,为在校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给出分析以及评估意见。
活动主题: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活动地点:
活动人员:
组长:
成员:
活动协调:
后勤保障:
外联赞助:
资料整理:
活动宣传:
安全工作:
日程安排:
1、宣传动员及立项(月 日— 月 日)
对本院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本次实践活动,言明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初步拟定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拟定实践活动项目,并上报。
2、准备阶段(月 日— 月 日)
对人员工作进行划分,并制定项目培训工作,认真进行培训工作,以及对工作时间的 确定。
3、实施阶段(月 日— 月 日)
按计划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高校或人才市场走访、采访负责就业的老师或官员。
4、活动总结阶段(月 日— 月 日)
将材料做好整理以及存档,并且上报,做出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并报交学校团委。
安全预案:
1.在校居住期间每个队员要注意人身安全和饮食卫生。任何队员不得长时间离开学校,更不能在校外过夜,每天应及时向队长说明动向。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向小分队队长请假,经同意离开学校,必须按时返校。
2.在校居住期间,要结伴外出,特别是女生,若要出行,必须两人以上(其中必须有男生),随时与其他同学保持联系。每晚向指导教师汇报,一切活动以安全为第一。
3.设立专门负责安全的同学,一切活动以安全为第一,并且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
4.为维护学校和学院良好声誉,小分队队员在活动期间必须注意个人形象,礼貌待人,违者经指正不改者作自动离队处理并上报院领导。
附件:问卷调查(请您在调查项目中打√)
1、您所就读的学校是:□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省属高校□民办三本□高职高专 学校校名学校所在城市
2、您目前学历情况
□硕士□本科□大专□中专
3.您所学专业名称为:□人文类□社科类□经管类□理科类□工科类□医科类□农学类□军事类□体育类□艺术类□其他
4、您上大学之前户籍在哪里?
□在本市□在江苏省内□在江苏省外
5、您参加过见习上岗前培训吗?
□参加过□未参加
6、您是否已与用人单位签约(否,请转答第10题)
□是□否
7、在找寻工作过程中,您是否遭遇过就业歧视?
□是□否
8、如果您在遭遇过就业歧视,请选择遭遇过哪些歧视
□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经验歧视□学校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其他歧视
9、您所学的专业与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是:
□对口 □比较对口 □一定程度上相关□不对口
10、如果您还未签约,您的毕业去向是:
□待就业□在国内升本或考研□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出国、出境□等待办理工作签约□其他
11、您对就业地点的选择依次是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中西部大中城市□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国(境)外
12、如果有工作机会您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若否,请答第十四题)
□是□否
13、影响您选择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
□待遇过低□发展机会少□渠道不通畅 □政府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够□基层项目覆盖面窄
14、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较高□与自己的专业对口□个人发展机会多□工作稳定□能解决户籍
15、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程度是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6、您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建议?
——————————————————————————————————————————————————————————————————————————————。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 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就业难 现状 对策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的经营化模式向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代化大众化模式转变。自 1998 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2002 年毕业生 145 万、2003 年毕业生 212 万、2004 年毕业生 280 万,2005 年毕业生 338 万,2006 年毕业生 413 万,2007 年毕业生 495 万,6 年增加了 650 万,预计到 2010 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 652 万。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之相应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就业问题 已成为大学生、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原因分析(一)结构失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反作用于经济结构。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 确,高校在加速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导致了 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自主权,不能根据市 场实际及国家发布的就业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在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严重 脱离市场,盲目招生和设置专业,导致了毕业生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等问 题,这就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就业政策不适应和就业指导不足造成就业难。目前,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 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教育,实行很多优惠政策,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 同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 的具体保护政策,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有效措施,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 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 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正需要学校 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 渠道、就业信息不畅。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规范毕
业生就业
的必要程序和手续,这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政出多门,甚至政策相互冲突,使得有些地区 的毕业生左右为难、不知所措,甚至因此而失去就业机会。
(三)大学生主观意识偏颇造成就业难。大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择业观和价值取向 符合社会主流,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勇于艰苦创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但是,也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主观上存在一定的择业误区,影响和制约了自己的就业。大学毕业生 更加关注现实、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酬待 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功利性较强,缺乏正确的自我规划和认识,没有把就业 当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蜂拥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高不成,低不就”。这些主观意识直接影响 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政府应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加强对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 构和布局结构调整,赋予高等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人 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合理安排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应大 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各级技能型人才,要把市场需求和培养规格紧密结合起 来,重点培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紧缺部门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要将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际联系起来,确定好招生规模,做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在布 局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大学毕业生 到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努力使大学生的就业分布趋于合理,这有利于缓解当前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的激烈竞争,不 仅给毕业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也使在校生对就业前途充满苦恼和困惑,这就要求 就业指导不再只局限于毕业生。如何让大学生进校后就接受职业素养的教育,明确学习的目 的,规划好大学生活,这迫切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 的始终,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 生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 三年,帮助学生
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 场;第四年,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4 个阶段相互贯穿,
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的应变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 的择业观念,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对职业不断追求的精神。此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更加强调实用性、适应性、全面性。大学培养的人才要能立足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及 基层,所以,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一专多能,要能适应社 会的发展变化,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大学毕业生一定要静下心来,学会从头做起,从低收入、小职位的工作起步。同时,高等教育应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 意识,教育大学生通过就业、择业、创业的形式谱写人生事业的三步曲。学校应注意宣传创 业成功的先进典型,使大学生完成从“就业”到“创业”的观念转变。总之,高等教育大中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 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进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国家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 调整,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树立大学生个人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不断推进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