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0: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

第一篇: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

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 湘器公司王小萃

湖南神斧集团自成立以来,着手在集团公司运作模式、发展战略构想、基础制度建设以及在“七个统一”上下功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紧随基础工作的构建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而来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每年组织召开务虚会讨论企业发展战略;创建了《湖南神斧》报,建立了集团网站,逐步完善企业文化载体;举办了“神斧一家亲”文艺晚会和国资委的迎新年晚会,融合企业文化;举行了“责任提升能力”巡回演讲赛,强化了集团的责任意识;统一了集团徽标和工作服,增强了集团文化的感染力;举办了“神斧运动会”和书画展,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等等,这些活动着力在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大家知道,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的人本思想,而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决定语言,语言决定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行为,做人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应该有创新,在这里,我就如何做好人的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统一人的思想意识,凝聚企业人心,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依靠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的迅猛发展,如果还依靠传统的学习、讲课灌输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方法同样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我们也采取了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一岗双责、大政工合围等方法,做到了矛盾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但这还是偏重事后出击,事情预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在各子公司普遍存在一些思想问题:纵观各子公司的员工的思想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一是大局观念淡薄,集团文化由成立之初的思想抵触到被动接纳,将集团整体利益与各子公司的局部利益,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割裂开来,更多的处处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是一切向钱看思想严重,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什么爱厂如家、爱岗敬业都变成了空口号,对我有利的事情就做,没有好处的就拖,由此产生为了赶产品数量多拿钱就习惯性违章,就不顾产品质量;三是满足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放松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业余时间用于钻研学习技术的现象很少见;四是责任感弱化,只享受主人之利,不尽主人之责,与企业同风雨、共患难的责任意识差。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企业不稳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企业和谐的重大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职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不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员工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二是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员工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因此,我们领导班子特别重视员工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善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出台和具体实施了保障员工生产、工作公平公正的制度,尽可能地减少员工正常生存和工作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企业环境支持。职工与企业之间情感交融、休戚与共、共同发展,这是倡导“人本管理”理念的精髓,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各级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管理干部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党性修养、理论修养、业务修养、道德修养和廉政建设,锻造一支“讲政治、会管理、善创新”的干部队伍。每一个管理者都肩负起生产经营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责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职工设计职业生涯、搭建成长的舞台,将其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通过完善教育培训规划,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自觉成长、自主创新、各尽所能。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集团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西方管理科学把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科学阶段,目前正在走向以企业文化管理为标志的新阶段。可见,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和高级形式。高占祥在《文化力》一书中指出,“文化先导力这一理念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掌握,那将给经济的腾飞添上一个新的翅膀。”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了提高企业精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集团成立以来,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从目前总体来看,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度轻理念、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没有使企业文化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价值体系还存在很大差异,企业文化软实力还没有形成拳头。如何让神斧文化被全体员工认同和接受,形成集团文化拳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在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下设计出理想化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按照设计的模式运作和运行,从而培育形成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一个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着眼于本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的生存和发展,参与和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干预市场的能力。以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任务和内容体系为指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主要途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进行整体分析和总体上的规划部署。二是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有一支坚强得力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切实建立和完善上下一致、统领各子公司、从上到下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工作部门。成立企业文化部,负责企业文化总体规划的制定、执行、对内对外新闻宣传、党群工作,配备集团内部有创意、有思路、有文化建设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分发挥“一报一网一刊”(一刊是指编印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高层交流的内部刊物《集团内参信息》,及时发现、反映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技术障碍、问题等)文化阵地载体,整合各子公司的宣传资源,集中管理、深度挖掘企业内部的先进典型、好人好事、重大事项深度报道、政策决策解读,形成集团内部强劲的主旋律、主流声音,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党、行政、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形成协调一致、群策群力做企业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规范企业文化运行机制。规范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保证。要及时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规划方案,确定实施方法和步骤,明确组织机构调整、物质资料保障等措施。要详细制定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企业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和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抓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做到持之以恒,推动企业文化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确保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四是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工作创新。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研究创新工作,扬弃旧的,创造新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再造。同时,把企业文化产生的凝聚力转化为创新能力,以此推动各项创新,保证企业得到持续的发展。其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改造、补充和创新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工作制度等,使之始终能够引领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要下力推进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信息化。认真研究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建立企业统一的互联网络和企业文化网站,创造条件办好企业报刊、广播电视,为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效率和效果。第四要实行鼓励企业文化改革创新的激励制度,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深处,并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三、切实推进司务公开是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随着集团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本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司务公开主要以扩大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为基础,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渠道和基本载体,以公开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为重要内容,吸引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推进“全员管理”的有效实施,全面调动广大职工劳动积极性,有效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确保职工群众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不受损害,有效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民爆企业整合重组的全面深入,进一步强化司务公开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转变一种认识,司务公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腐败,而更主要的是让职工明白集团的发展规划、实施步骤、分段目标、经营业绩,增强员工对集团领导的信任,对集团发展的信心,达到增强员工的战斗力、凝聚力和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对此,我认为集团做以下工作:一是增强管理者公开意识,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司务公开是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点多面广,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工作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自觉性,没有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司务公开就难以持续健康的开展下去,因此必须把增强管理者公开意识与完善公开工作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各级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司务公开的重要性,并不断匡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接受职工监督的自觉性,从舆论上造成一个浓厚的公开、公证、公平氛围,要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高度自觉的实质性转变。建立和完善司务公开保障机制。司务公开要得以切实推行,应当建立和完善三个方面的机制:其一,要建立领导机制。建立一个由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领导分工分管,业务部门具体承办,工会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推进,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领导机制,做到司务公开执行畅通、真实透明、纠正及时、切实有效,不躲避问题,不迁就问题;其二,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公开工作如何实施,纪检监察部门如何监督,工会等部门如何协调推动,发现问题如何纠正处理,领导小组如何部署、检查、指导,职工群众的监督权利和安全利益如何保证,都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司务公开有条可依、有款可查、有据可考、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其三,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推行司务公开的责任考核制度,把司务公开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双文明”考核,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实行严格考核兑现。二是形式多样的公开,民主宽泛的监督。公开与监督密切相联,司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是“一楼”与“二楼”的关系。司务公开为实施民主监督奠定了基础,公开内容越真实、公开时间越及时、公开透明度越高,就越容易实行监督;但有了“一楼”不一定有“二楼”,公开不等于监督,所以,司务公开以后,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确保监督到位,监督有效,做到司务公开有决心,民主监督有力度,发现问题敢投诉,对待问题不含糊,处理问题有结果。三是把司务公开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企业深层问题。要使司务公开工作具有持久不变的生命力,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并体现司务公开的实质思想和原因要求,司务公开需要开展的工作很多,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但最根本的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决定企业重大决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处理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时,要充分贯彻和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按市场机制办事的原则,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原则。这些思想和原则得到了坚持和体现,并融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去,就是真正实行了司务公开,就是建立了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可靠机制,就是体现社会制度优越性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实践证明,凡是真正实行司务公开的企业,做到奖金公开大家算,成本公开大家管,评先公开大家选,任务公开大家干,考核公开大家评,热点公开大家看,使职工有事可议,有家可当,有主可做,有责可负,架起了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连心桥”,许多非常棘手的问题都很容易得到解决,职工队伍凝聚有力,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相反,没有实行司务公开民主管理不透明的企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激化,职工队伍与管理队伍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出现上访、罢工、破坏公物等过激现象。

第二篇: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坚定的民族精神,在铸造文化软实力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从历史来看,中国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在价值层面和思想层面并不比西方落后,甚至长期独领风骚,然而19世纪以后,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通过文化渗透的手段,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企图以此瓦解中国。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追侵略的斗争。

在硝烟过后,新中国成立。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长期不能参与国际主流社会,文化软实力发展更是受到限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深化,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它主要表现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加强与改进。

孔子学院的设立和汉语国际传播活动的开展就是典型的表现,它扩大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影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了坚实的政策保证。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拓展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然而尽管中国对提升国家软实力越来越重视,但是我们却一直未能将丰富的人文优势转化为国家力量优势。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它主要表现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软实力战略,强化对华“西化、分化”图谋;文化软实力建设领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隐忧;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

一个大国如果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可,其自身的发展可能也将成为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文化传播优势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输入他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谋求“和平演变”,企图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

根据基本国情,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了冷静分析,发掘其优势,认识其问题与不足,对当前存在问题,作出了指导性方针。为了解决当前的难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式:

一是实现文化软着陆。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柔性化的手段,实现刚性的文化软实力目的。特别是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表达中国文化理念,将看上去与西方文化存在深刻差异的中华文化理念,用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手法传播出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因此,不仅要对外建立中国文化的传播网,也要在国内将触角伸向千家万户,遍及社会各界。同时,还应积极开发道德伦理领域中的资源,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道德感召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资源。惟有如此,才能建立强大的公共外交,实现中国文化的软着陆。

二是实现社会软崛起。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社会难免会对此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心理。但是,中国既不能因此而放慢发展速度,畏首畏尾,也不能对于此种顾虑毫不在乎,置之不理。妥帖的办法是在硬实力充实的同时,重视发展软实力,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优势,通过大规模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推广取信于人,用心与心的对话感化世界,让国际社会接受一个强大、繁荣和可信任的中国。特别是要重视开发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优势资源,比如中医、中药、饮食、服饰、武术、气功、京剧、戏曲等,这些社会文化资源目前在海外受到推崇,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要善于挖掘这些社会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理念,凝练和提升文化价值观成分,夯实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实现国家软驱动。传统上,驱动一个国家对外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利益和权力,凡是有利于国家利益的事就做,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事情就不做。然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要看重利益,还要看重价值,既要讲原则,不惟利是图,又要负责任,不文过饰非。同时,要把文化立国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还要创造新文化,以此获取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如今,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所以,在当前,我们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三篇: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调研组

2011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繁荣与振兴,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大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文化,是强化“软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荆州文化底蕴深厚,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对于增强发展大荆州活力,推动荆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一个城市的影响力,不仅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2003年8月27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条新闻:“全球IT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首期投资金额高达3.75亿美元,超过上海的芯片厂,是成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外资项目。”在此之前,上海、杭州、西安、苏州、成都5个城市争相引进英特尔,最后“花落”成都。一位著名城市战略观察家在分析这个案例后得出结论:软实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认为,成都的文化软实力在引进英特尔项目时得到彰显,它以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吸引来全球IT业巨头。

分析被称之为欧洲文化摇篮雅典、建筑之都罗马、雕塑与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水上之都威尼斯、文学与艺术之都爱丁堡、音乐之都维也纳、电影之都洛杉矶、会展之都汉诺威、汽车之都沃尔茨堡等9个文化名城主题文化的历史演变情况,以及国内陕西西安“东方神韵”、陕西榆林“书香榆林”、黑龙江齐齐哈尔“鹤翔九天”、河南濮阳“千年龙韵”、河南固始“根亲品牌之都”、四川眉山“东坡故里、千年魅力”、河北北戴河“海情世界名人”、福建晋江“中国服装之都”、河北香河“世界家具之都”等9个城市开展主题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世界名城的主题文化总是以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起点,在同一主题下不断集聚不断提升而形成的;世界名城主题文化在形成城市特质产业集群,汇聚产业与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名城的发展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世界名城的形成标志,包括城市形态高级化、城市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品牌名牌化。

国内城市打造主题文化的工程大多处在规划阶段,但也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无论是古典文化元素还是现代文化元素,都已经成为各地争夺的新的战略目标。第二,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正从基础设施等硬实力竞争转变为主题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第三,围绕主题文化构建新的特质产业,或者说,城市主题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新形式。第四,城市文化的主题具有共享性和可漂移性,行动稍慢就有可能被别的地方捷足先登。

(二)荆州统筹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宜早谋划。改革开放以来,荆州先后举办过楚文化节、国际龙舟节、凤凰音乐节、关公刀会等多项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的主题没有一项能够延续下去。除了经济实力等因素外,主要是对自己的文化主题定位没有形成共识,缺乏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系统规划,如城市发展规划重硬件轻软件,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成为最薄弱环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系统整合;荆州文化建设工作未形成强大合力;缺少一部指导中长期文化建设的政策规定。此外,如产权归属问题资产配置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理顺。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荆州最大的比较优势。如“东方雅典”、“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等评语,就是省内外知名文化大家给予荆州的最好评价。这些评价应该被视为荆州的文化软实力。如果我们巧借这些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好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高水平谋划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荆州实现弯道超越、振兴崛起将指日可待。目前,荆州正按照“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中国钾都”、“淡水渔都”、“文化楚都”,努力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地市级明星城市。由此可见,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应作为荆州提升软实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二、对荆州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思考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抓手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要把荆州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楚都,主题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一)文化楚都建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荆州文化在全国全省的定位。荆州文化在国内文化体系中,应确立“中国南方最大古都”的形象;荆州传统文化在湖北省域内,应确立“湖北传统文化中心城市”的形象;荆州现代文化在湖北省域内,应确立“湖北现代文化副中心城市”的形象。

2、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结构方式。荆州文化谱系非常复杂,建议突出楚文化,做强三国文化,拓展宗教文化,秀出水文化,盘活民俗文化,构建以“楚文化”为主,以其他文化为辅的“一主四辅”主题文化。从历史渊源来看,楚文化在上述文化中处在最上游,起源最早,其他文化都是在传承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品牌价值来看,楚文化在全世界独具魅力,是公元前同时代人类文明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恒星,应该让楚文化成为荆州城市的第一记忆、第一名片;从文化独占性来看,与三国文化在国内多个城市的竞相争夺相比,荆州是当之无愧的楚文化之乡,建设世界文化楚都无可争辩。

3、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产业集群。只有把城市主题文化元素嫁接到现代产业链上,让文化繁荣与产业升级同步前进,文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荆州浪漫的楚文化、精彩的三国文化、养生的水文化,可以衍生设计动漫、文学、影视、歌舞、戏曲等多个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主题文化的打造过程,也是文化产业的构筑过程。

(二)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初步设计。城市主题文化设计不能简单复制历史文化元素,必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从历史沉淀中寻找积极进步要素。

1、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品牌。在2008年“一句话叫响荆州”主题征集活动中,“文化之都,清水之城”获奖,后来改为“清水之城,文化楚都”。作为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概念语言,可以概括为“清水楚都”,简称“清水楚都荆州”。这种主题文化应看作是荆州独有的古典文化、水乡文化和古都城文化。

2、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价值观。荆州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非常丰富,比如“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业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从这些人文精神中提炼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将其转化为市民的思想理念。经过反复比较,我们初步筛选出“尚农、精工、诚信、浪漫”作为荆州城市主题文化价值观。这些人文精神都能在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等荆州文化历史遗存中找到大量史证,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许多鲜活的物化对象,又能适应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3、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特质产业集群。一根火腿肠可以做成“双汇集团”,一包韩药可以做成《大长今》。荆州可以在“清水楚都”的主题文化平台上创作大作品,造就大企业。一是观光朝觐产业集群。该产业在荆州正处于起始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可以构筑相互关联的6大板块:古迹观光,包括荆州古城核心旅游景区、国家大遗址荆州片区景点(熊家冢、八岭山、纪南故城等);博物陈列,包括荆州博物馆(古丝绸、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文字、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古玉等);历史名人纪念,包括关公祠、关公庙、张居正旧居、屈原广场等;庙宇朝觐,包括关公朝觐广场、二寺(章华寺、普堤寺)、三观(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荆州名人馆扩建工程等;地方民俗表演与体验,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地方戏曲曲艺民歌演唱等;漆木器、古剑、丝绸、竹雕等仿古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楚文化浪漫主义风格是最能转化为创意产业的精品,可以大力发展以对节树盆景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业,以《垄上行》为代表的现代广电业,以《呀吙咿嗬》为代表的创作剧目,以《楚乐迎宾》为代表的乐曲表演,以“荆河戏”为代表的民间文艺节目,以桃花村楹联为代表的楹联艺术创作,以《三国·荆州》拍摄基地为代表的影视制作基地。此外,建筑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在荆州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三、荆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一)唤醒路径。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将荆楚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是在荆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上建造“虎座鸟架鼓”大型城雕,凸显楚文化形象。二是提高文物修复能力。加快荆州文保中心建设,将该中心建成中国南方最大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三是提高文物展示能力。建设好八岭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熊家冢博物馆、楚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荆州博物馆扩建为大楚文化园,分类建设中国古丝绸博物馆、战国青铜器博物馆、大楚漆器博物馆、楚简博物馆、中国古玉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四是做好历史名人主题公园建设。将荆襄外河湿地公园建成屈原主题文化公园,将雄楚公园建成楚庄王主题文化公园,将太师渊公园建成张居正主题文化公园,将古城城南护城河一线建成关公主题文化公园。五是重点推进楚文化、三国文化两大主题公园建设。将垄上行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将荆州名人馆扩建工程打造成楚文化主题公园。六是可用荆州历史名人来命名道路、广场等,以强化人们对历史名人的记忆。

(二)激活路径。打造城市主题文化,要把封存在历史时空中绚丽斑斓、瑰丽无比的楚文化从历史中请出来,从书本中搬出来,在现实中活起来,变成可视、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走文化产业化之路。一是加强楚国古丝织品的仿制与创新,形成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时尚装饰品。二是把古丝绸、古漆器上的精美图案和楚简牍上的书法,引入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视角元素,融入商业广告的平面设计中,让这些图案与色彩在市民记忆中牢牢扎根。三是重建丝绸产业链。让古丝绸织造艺术唤醒江汉平原的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养蚕缫丝织造产业链。四是经典故事改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影视作品和文艺节目。

(三)传习路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开展教唱荆州本土戏曲、地方民歌的活动,荆州本土文化会随走出去的学子而声名远播。建议在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让中小学生背诵一段《楚辞》,演一段楚剧,唱一首荆州民歌。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红泥陶罐制作和楚绣技法,让荆州文化元素渗透到后人的血液里去。在社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企业、社区的作用,引导各种民间力量举办文化活动,政府每年对注册的节庆活动予以适当经费补助。一是借鉴北大、清华合办划艇比赛的模式,组织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二是支持街道社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或办博物馆、戏曲舞台,或办休闲农庄、织绣作坊。三是注意城郊卫星乡镇、村落文化形象规划与塑造,打造一批如荆州区桃花村的特色村落。四是调动民众力量兴办博物馆等,支持民间收藏人士展示收藏品。办特区。借鉴西安曲江新区模式,创办两个有影响的主题文化特区。一是按照南方水乡园林城市主题要求,将荆州古城建设成综合性博物馆。以荆州古城为基础打造核心旅游景区,保护依水而建的建筑风格。在若干旅游景区开设江汉平原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让手工艺人集中开办作坊,展示民间高超工艺,制售民俗特色商品。二是办好国家大遗址荆州片区保护特区。

(四)学术路径。借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经验,在荆州组建“中国(荆州)楚文化研究院”,积极整合国内外楚文化研究资源。研究院要广揽中外高级研究人才,通过讲学或定期举办楚文化与古都文化高峰论坛,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网络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担任顾问或理事,为市委、市政府指导荆州文化建设提供咨询意见。■

(执笔:张端芳 李如义)

第四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作者:程心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23 更新时间:2008-8-1

315:56:16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基于该企业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考,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当前,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政治多极化逐渐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随着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跨国经济集团将逐渐成为全球化的运作主体,企业文化也将在文化领域逐步取代民族文化而取得文化主体地位,最终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运作方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竞争方式。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项战略任务。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必要性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繁荣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要积极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快速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与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的需要。国家在企业改革之初就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作为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中并没有取得话语权。2007年我国企业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前10强,而美国有5家,英国占2家。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结论:其胜出的根本原因就在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凭借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因此,我们只有加快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适应这种竞争环境,使更多的企业真正“走出去”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持续重组和改革的需要。最近,国家对中央企业第二任期工作提出要求,要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重组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要由目前的150来家调整到80至100家,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在这种持续改革重组中,企业能不能形成凝聚力和新的竞争力,最核心最难的就是企业文化整合,就在于能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和文化软实力。另外,我国企业用工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固定工,变为固定、无固定期限以及社会化临时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企业中社会招聘人员、市场化用工比例在逐年上升,这类员工进入企业时间短,变换比较快,也有一个文化逐渐融入问题。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任务非常艰巨。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西方管理科学把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科学阶段,目前正在走向以企业文化管理为标志的新阶段。可见,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和高级形式。高占祥在《文化力》一书中指出:“文化先导力这一理念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掌握,那将给经济的腾飞添上一个新的翅膀。”因此,我们今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制约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因素

从宏观看,制约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企业发展水平、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制约等。但从深层原因分析,主要有“四个不同步”。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步。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不明确、认识有错位,或理解过于狭隘,使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比如,用文体活动、党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代替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务实程

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度轻理念、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企业主要领导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的企业由于领导频繁调整,班子稳定性差,管理人员只注重任期内经营指标的完成,忽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

企业集团内部的母文化与子文化建设不同步。目前,我们一些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共性不足,个性有余”,缺乏一体化和系统化的构建梳理,缺乏统一的远景规划和企业文化战略。比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是非观念等等,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传承,都需要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共同来创造、蓄养和培植。而我们一些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企业精神不一致,价值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企业文化软实力形不成拳头。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步。一些企业大力塑造“文

化”形象,如:统一的厂歌、厂标、服装,提出一套企业精神、一些响亮口号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这些理念或精神没有被员工认可,从而起不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提倡一种文化理念,实际上背道而驰。比如:口头上高喊奉献社会,行动上唯利是图。这些问题,都是把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没有使企业文化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不到激励作用,对企业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员工的参与不同步。许多企业的文化不是团队文化,只是企业家的文化、个体文化。有的把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领导决策层自己的事,没有让全体员工真正参与进来。有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有一些企业对自己的领导人进行拔高和抽象,甚至搞个人崇拜,使之成为“文化垄断者”,导致企业文化“个人化”。

增强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对策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把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着眼点,注重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抓长远,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在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下设计出理想化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按照设计的模式运作和运行,从而培育形成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着眼于本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的生存和发展,参与和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来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干预市场的能力。

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性、构建内容的系统性、存在环境的联系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运动性。在实施方法上,首先要调查研究现状,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本企业当前的企业文化状况,剖析有利与不利因素,确保对企业使命和理想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出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真正形成科学的内容体系,以引领企业发展战略。第三,以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任务和内容体系为指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主要途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进行整体分析和总体上的规划部署。

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有一支坚强得力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是要设立CCO(首席文化官)。“CCO”的设立是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外企业几乎都设有相应的CCO或企业文化管理经理。通过CCO来统领和指导企业文化工作,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建立和完善上下一致、从上到下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工作部门。三是抓好骨干人才培训培养。围绕“提高素质、强化责任、统一标准”,搞好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定期培训轮训。同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尽快建立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师的运行机制,完善和规范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认证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职业认证资格的注册企业文化管理师。四是注意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和文体协会等社团的作用,形成协调一致、群策群力做企业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健全规范企业文化运行机制。规范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保证。各企业要及时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规划方案,确定实施方法和步骤,明确组织机构调整、物质资料保障等措施。要详细制定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障。同时,在企业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和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抓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做到持之以恒,推动企业文化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确保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工作创新。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产生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在不断提炼和提升中催生出企业体

制、机制、管理、技术、产品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研究创新工作,扬弃旧的,创造新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再造。同时,把企业文化产生的凝聚力转化为创新能力,以此推动各项创新,保证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其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改造、补充和创新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工作制度等,使之始终能够引领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要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信息化。认真研究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建立企业统一的互联网络和企业文化网站,创造条件办好企业报刊、广播电视,为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效率和效果。第四要实行鼓励企业文化改革创新的激励制度,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深处,并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第五篇:强化“硬实力”更要提升“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

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深刻理解和实践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强化“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软实力”,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战略选择。

何为“硬实力”?所谓“硬实力”,就是由经济、科技、军事影响力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如我国的外汇储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等。何为“软实力”?所谓“软实力”,就是指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如影随形的根本实力。如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书法、绘画、摄影、饮食、服饰等。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十六年前,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通过劝说和魅力而非通过威胁或军事力量来影响别国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影响、外交合作、经济互利以及在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重新审视“软实力”的构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时代,任何国家的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在许多时候,“硬实力”与“软实力”是互为补充的。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在很长时间内引领着世界先进文化。但是,由于思想的僵化和一味排斥外来文化,我国“软实力”在近代远远落后于世界。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认为中国的“软实力”似乎更有“吸引力”。何也?这是因为中国历来主张“和为贵”,从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强加于别国,不在别国强行推进自己的政治体制,提供经济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会诉诸武力解决争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可谓举世瞩目,全球关注。与某些发达国家比,非洲似乎更愿意接受中国的合作和援助模式,因为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知道,中国使用的是不牺牲其他成员的发展方式,而且没有任何政治附加条件,因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硬实力”贵在一个“硬”字,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硬实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尺;“硬实力”靠数据说话,这是显而易见的。

“软实力”靠的是培养、培育和创新。国力强盛之后,如果忽视“软实力”的培养,在国际舞台上很难取得应有的地位。经济发展并非我们的唯一目的,至少一个没有文化崛起的发展是不完善的发展。未来的国际话语权,一定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文化“软实力”的运作。“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政策。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尤其受到普遍的重视。重新审视“软实力”的构建和运作,对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重拾日渐迷失的传统价值;对外,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古国风范,彰显文化价值追求上的求同存异。美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产业,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依靠“文化立国”战略在短时间内跃升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以韩国为例,韩国产的电视剧,已作为“韩流”文化现象,风靡整个亚洲。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韩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一样,一直有些不那么融洽。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不肯对侵略战争深刻反省,引起韩国民众强烈不满,反过来也影响了一些日本人对韩国人的看法。但“韩流”登陆日本之后,韩国男女明星在日本男女老少中引发了追星狂潮,日本人在追星过程中对韩国人有了进一步了解,印象和感情也有了很大改变。有的日本媒体哀叹说:“韩国没费一枪一弹就征服了日本”。

强化“硬实力”,更要提升“软实力”。提升“软实力”,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又是现实国情的需要,同时又是和平崛起的战略需要。当前,麦当劳快餐文化、电视剧“韩流”现象、迪斯尼乐园等活动场所,正占据着中国青少年一代的生活空间。尽管已有80多所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思维的僵化和一味排斥外来文化,我国“软实力”在近来远远落后于世界。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在国

际舞台上仍是一个文化制造弱国和文化输出小国,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和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要缩小与世界大国“软实力”差距,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文化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具有低消耗、高回报和经济波及效应大、对外输出不易产生摩擦等特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更需要发展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为“软实力”的构建和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全面健康发展之际,当是我国“软实力”迅速提升之时。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建设和谐文化,才能培育文明风尚;只有弘扬中华文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只有推进文化创新,才能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只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下载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强化集团软实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

    软实力

    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媒体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在记录着社会的百态,社会发展了、进步了,......

    对于酒店软实力的思考

    对于酒店软实力的思考 随着石家庄酒店业的迅速发展,石家庄酒店与国内及国外诸多酒店集团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软实力方面。 酒店软实力的形成和维护......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

    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 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众多企业全......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

    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杜海涛 软件学院 信息安全1101 20112329 江苏 软实力是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词语,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

    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思想文化重镇,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