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复习
九年级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核心”“中心”类
1、一国两制的核心:祖国统一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4、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7、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9、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主体”“主要”“主角”“主导”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4、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5、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7、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三、“重要”类
1、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3、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7、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四、“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6、我国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8、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根本”类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六、“基础”类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
4、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七、“本质”“实质”“性质”类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6、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感情: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九、“集中”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奉献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十、“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二、“目的”“目标”类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路线确定的根本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三、“原则”“原因”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6、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集体经济
十五、“前提”类
两种制度的前提:一个中国
十六、“保证”“保障”类
1、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十大类第2题
5、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十、带有“四大”类的知识点 四大基本国策:
A、面对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B、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C、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四大战略:
A、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我国实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C、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二
十一、带“总”类
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十二、“理想”类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
十三、“地位”类
1、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首要地位:经济建设
2、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
3、我国各项工作中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环境 二
十四、“国之”类
1、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4、我国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十五、“精神”类
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3、团队精神的意义: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篇:易混易错成语
易混易错成语: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内的字是别字,括号后的字是正字。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成语褒贬辨别: 常见问题: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
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 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④纠正广告中基于技巧误用、错用的成语; ⑤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在运用上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能任意拆散变动,还要规范成语的写法,不能写错字。但是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丰富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
辨别技巧:
一、找反义词
词语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辨别是一个好方法。例如: 聪明——愚蠢 勤奋——懒惰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美好一一丑恶 纯洁——肮脏
高尚——卑鄙 谦逊——傲慢 通过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哪个是褒义词,哪个是贬义词。
二、看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 “深思熟虑”和“蓄谋已久”都表示经过长久深入的思考谋划,是同义词,但“深思熟虑”用于思考谋划做好事,是个褒义词;而“蓄谋已久”意在思考谋划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 揭发——告密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牺牲——完蛋 团结——勾结 鼓励——怂恿
义正词严——强词夺理 神机妙算——诡计多端
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三、造句辨析
因为褒义词常用于赞扬好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坏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运用是否得当。一般需要造两个句子,一个用于形容好的方面,一个用于形容坏的方面。例1:守株待兔
好的方面:
1、警察叔叔蹲伏了三天两夜,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坏的方面:
2、有的人整天只想着守株待兔,而不去努力进取,是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的。“守株待兔”用在敬业、正义的警察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它只能用来形容坏的方面,表示批评、贬斥,是个贬义词。例2:载歌载舞
好的方面: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
坏的方面:敌人侥幸打退了我军,他们载歌载舞,开心不已。
在这里,“载歌载舞”形容人们打了胜仗后又唱歌又跳舞的情景是很恰当的,但用来形容敌人,显然不够恰当。所以“载歌载舞”是褒义词。
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一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最昂贵的文章-一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细心的-一心一意、无微不至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好的文章——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改头换面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起死回生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15分钟=1000元——一刻千金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第三篇:易错知识点
易错知识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2、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西汉西域都护(前60年)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元朝巡检司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者列宁;新政的实施者:罗斯福
4、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标志:奥匈帝国攻打塞尔维亚
5、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华约成立
6、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七七事变
7、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七大
邓小平理论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哪一次会议:十五大
9、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的性质:反法西斯战争
10、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对工业的调整
13、秦朝完成统一前221年鸦片战争184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
辛亥革命1911洋务运动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
中共一大1921.7.23日,九一八事变1931.9.18七七事变1917.7.7
抗日战争胜利 1945.8.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香港回归1997中共十五大1997澳门回归1999年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40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1861.4月~1865.4月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4、新中国的外交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初的外交成就: APEC、WTO21、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的成就
工业革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 碳丝灯泡飞机
22、列举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列举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23、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西周: 分封制秦朝: 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2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及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法典》
美国 《独立宣言》《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5、近代中国三大历史巨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四篇:2018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分类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核心”、“中心”类
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十一、“关键”类
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十二、“目的”、“目标”类
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十三、“原则”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十四、“前提类”
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3.获得信任的前提:诚实。
4.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5.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类
1.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
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十六、“重要”、“重点”类
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独立生活。
2.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十七、“不是”、“不能”、“不等于”、“不意味”类
1.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有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
2.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4.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5.珍惜文化遗产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
6.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十八、带“一”的知识点
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九、带“二/两”的知识点
1.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5.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二十、带“三”的知识点
1.交友三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2.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显著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7.“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第五篇:2018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汇总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
2.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3.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更具有智慧。
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5.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6.过渡性是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
7.青春期心里充满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8.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9.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0.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态度应对。
11.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
12.学习压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1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14.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正常现象。
15.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力才能自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就伟业,实现人生目标。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意志是人们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6.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17.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
18.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19.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20.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21.挫折对人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2.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2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4.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2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6.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7.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8.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0.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
3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理解开始。
32.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3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4.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得以在社会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5.诚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36.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诚信的核心是善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7.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38.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39.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40.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41.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43.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44.竞争有利也有弊。
45.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6.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对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竞争的法则参与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7.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48.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9.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50.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1.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5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3.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及有区别又有一致性。
54.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5.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56.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57.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诉讼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58.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59.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60.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神人权利,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利。61.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2.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63.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64.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65.在我国现阶段,多数继承采用的是法定继承。
66.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67.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68.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
6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共鸣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70.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71.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72.社会需要合作,合作要以公平为基础。
73.公正的对待,必须要以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74.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75.实施正义的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76.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77.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78.不同的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
79.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
80.一个人首先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8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82.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83.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8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8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89.我国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9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9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9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9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6.至20世纪末,我们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97.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8.建党100年(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99.建国100年(21世纪中叶)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0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1.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103.我过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
10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10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106.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10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08.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9.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1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1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1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1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14.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5.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1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7.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1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2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2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2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124.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交易创新能力。
125.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名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2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7.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28.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29.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130.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31.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2.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一种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136.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37.我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138.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我国科技、文化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39.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0.我们之所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4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4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14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46.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47.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
148.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49.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50.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51.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多样。
15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153.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有差别,但没有优劣。
154.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155.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要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56.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5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158.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