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稿创建和谐教育华东师大培训汇报
创建和谐教育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汇报
白
园
2013年6月23日至7月6日,我和城关区各小学老师一行60多人在教育局的带领下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培训。通过这次外出学习,使我收益匪浅,豁然开朗,从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此次学习的碰撞中得以升华。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感悟深刻的三位教授的讲座,与各位老师一同分享。
一、做学者型教师
通过聆听王意如教授《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发展》,让我深刻的反思做一名学者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我们的语文课对学生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通过语文能力的训练之外,应该还要重视哪些训练?做一名学者型教师,要具备两个条件:专业素养和专业理想。第一、阅读益智。做学者型教师,要学会读书读报,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还要阅读所谓的“闲书”,让我们拥有一种通脱的视野和融会贯通的本领。第二、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学者型教师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教师,但他并非是固守书斋、专事考证、释经注点、酷求体系的学问家,而是能够关注探究教育现象,自觉调整教育行为,准确把握教育行为的实践者。勤于思考。对别人的观点要勤于思考,多做分析,去粗取精,拿来我用,以用于完善自我。第三、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离开教学实践去空谈理论是毫无意义的。传说释迦牟尼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众莫能答。释迦牟尼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把自己感触深的文章和新颖的观点摘记下来,同时也把自己教学实际中的感受归纳总结记录下来,写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日积月累,再加以条理化、系统化、长此往来,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际能力将会有大幅高的提高。总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想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必须做到‘爱学、多想、勤写、善做’。”
教师除了有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拥有专业理想。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上好一堂课,而在于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学校的挑战》)语文不仅是文字、还是文学、是艺术、是文化。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情感的训练,传播美和文化的课程。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关于人的,要把语文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中去,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整个人生的一门课程。教书就是教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跑出他最好的节奏。
二、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齐头并进
王斌华教授《学生评价》从学生评价的里程,评价的现状、评价的重点、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管理五个方面为我们一线老师合理评价学生解除迷惑,指名方向。首先王教授让我知道了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和四大发明一样,中国发明了考试,领先世界几千年,但是”教育测验“与”学生评价“却发轫于英国和美国,孙中山曾说:“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考试制度起始我国西周时期,战国时代《学记》中有详细记载,隋唐后的科举制度发明了一系列延续至今的传统考试方法。其次王教授还与我们讨论了当今我国学生评价制度——成绩走遍天下的弊病,这则寓言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我国考试制度的缺陷:学校开设跳、飞、啄、挖四门课程,鹿、老鹰、啄木鸟和小鸡参加考试,成绩如下:——鹿在跳栏项目中得A+,——老鹰在飞行项目中获得优秀。——啄木鸟在啄和挖两个项目获得高分。——才干平平的小鸡平均成绩最高,结果小鸡跨入深造的大门,得到重点培养,而身怀绝技的鹿、鹰、啄木鸟则因为偏科,失去了深造的机会。这个寓言故事让我知道了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培养出人才,但培养不出大师。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的考试制度造成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埋没人才三种严重的后果。钱伟长物理只考5分,钱钟书数学15分,吴晗数学0分,他们都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师名家。整齐划一的标准有可能磨灭了学生的特长、个性和才华。魏书生老师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具有个性的解读和个性的发展,强调“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所以考试的试题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例一 请学生充当生物学家。他们收到小学生的一封来信和一张动物照片,希望知道能否把它当做宠物收养起来。(蝙蝠)例二请学生充当政府官员。他们受到贸易仇恨团体请求举行游行的申请书,作为政府官员应该依据宪法条文给予恰当的答复。相对比而言比如:小学一年级数学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和(5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答案:(1378)注音都是第一声,(246)注音都是第四声,(59)注音都是第三声。这都违反常理、思路怪诞的偏题试题。如:2006年,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作文题<贪官检讨>。杜绝这些偏离教学目标或无视学生年龄大小,身心发展特点的试题。而合理的难题也是确保区分学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试题: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什么地点?中日签了什么条约?中国割了多少地?赔了多少款?日本试题: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发生?战争结局如何?我们取胜原因是什么?试想一下:假如中日再次爆发战争会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原因引发?战争结局如何?如何避免战争?这不仅是试题的较量,老师和学校的较量,更是中国教育和日本教育的较量。
三、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思考
通过与华东师大教科院教育学系,博士生导师——吴遵民教授一起探讨教育的灵魂是什么?让我醍醐灌顶,我真的觉得自己以前只是一名教书匠,而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陶冶学生情操、滋润学生心灵、焕发学生的精神与意志、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的层面的引路人。
说起药家鑫事件大家都非常熟悉,2010年10月20日夜晚,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城的学府大道上,发生了一起很平常的交通事故,但是这起交通事故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起交通事故本身并不严重,而肇事者却用刀将被撞者连捅8刀,致其丧命,更可悲的是,肇事者竟然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本来是一起很平常的交通事故,因为肇事者过激的处理方式,最终导致两个家庭不能正常生活下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反思。当记者问药家鑫为什么要捅死被撞者,药家鑫说害怕农村人难缠,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他说这样的话理由太不充分,但是他的话并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不和谐问题和因素。有记者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面对药家鑫案,我不知说什么?一个善与恶的最简单的问题,却在考问一个具有五千年深厚文化的民族”。王教授回答:“ 教子第一定律不是上哈佛,而是让孩子不犯罪,不被犯罪侵害。教子第一定律是让孩子做个好人、诚实人、老实人。”药家鑫的失败教育成了罪魁祸首,他的父亲对药家鑫十分严厉,小时候经常由于弹琴被父亲关到地下室,从小追求完美主义,而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缺失,让一个钢琴10级的高才生沦为了阶下囚。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注重学生的成绩,似乎知识有成绩来衡量,而道德却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值得家长和老师反思。其实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著名的“范跑跑”说:“谁都不救,因为我是人才,老娘都不救。我只救自己的女儿,因为我老了,还要她来养活我。”我们都有同感现在是学历越来越高,但是越来越没有道德的底线了。再比如:复旦投毒案等。
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深刻的反思和抉择:当我们的强国之梦已经实现,我们的富民理想亦已初现端倪,那么这种以牺牲孩子心灵作为代价的教育“贡献”是否还有必要强化推进?吴教授说:“尤其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但精神教养层面的荒芜,却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那么接下来的“改革”之路又将如何去走?”吴教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建议一:应确认教育作为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基本底线与使命。而所谓合格公民则首先应明确为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善良的、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人。建议二:重塑教育的灵魂。应坚持教育“育人”、引导德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原则。因此必须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作出深刻的反省,以确保教育不被任何功利的因素牵着鼻子走。建议三:教育应加强自身警惕,要严守教育的立场,以防教育的进一步蜕变和异化。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们都应承担起责任,学会用“教育”的立场和尺度来审视和评价教育的各项政策和实践。众所周知,走向文明的真正关键在教育,而当前的教育改革必须重塑教育的灵魂、回归教育的本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促进人的发展并实现社会的进步。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每当太阳落下,点灯人就扛着梯子走过一条条街道,把一盏盏街灯点亮。于是,坐着吃饭、喝茶的大人和小孩,就重新看到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也许,我们老师就是为孩子生命点灯的人。
第二篇:华东师大培训汇报
华东师大培训汇报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二中史占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校长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在大学毕业十年之久又再次回到了大学的课堂,这次是即带着教育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又带着参加工作十年之后的些许经验走进专家的课堂,此次培训我感觉对我个人而言真是受益匪浅,华东师大培训汇报。在华东师大参加为期7天的培训活动时,享用着华东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我们准备的丰盛的文化学术大餐。华东师大的教授、专家代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派,每一场讲座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餐餐盛宴,醍醐灌顶,发人深思。
学习期间,我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压力和责任。说到不足,是因为自己距离专家的遥远,虽然是面对面地聆听专家的讲座,可是专家的思想、理念、学识,离自己是那么地遥远,那么高高在上。说到压力,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急切渴望发展,而自己的底子太薄,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做的事太多,前进的路很长很艰辛,自己最终能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未知数。其实,我知道,路是需要一步步走的,日子也要一天天地过,只要我不枉费每一天,只要我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前进的路一定会充满无限美好的风光。因此,学习期间,我就边学习边反思,边学习边感悟,下面摘录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点感受:我们的职业追求是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即从教书匠向课程与教学专家发展的过程。只有做到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我们者经常听到这样的问话“你是干什么的?”而我们的回答常常是“我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其实,“匠”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技术非常娴熟,游刃有余,现实当中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达到了教书匠的程度。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一个匠,那意味着庖丁解牛的技术是非常的熟练。而我们教师如果能够上课时不带任何教科书和教学参考材料,而对教材内容和课标把握得滚瓜烂熟,我们才可以称之为教书匠。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定要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成为教书匠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达到的程度,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专家型教师。屠宰匠,泥瓦匠等都是职业人士,所以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下降到职业人士,不要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如果那样我们的付出和所得就远远不成正比了。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前提:理解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案例:大家都知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扁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家知道扁鹊三兄弟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什么不同吗?答案如下: 看“病”特点 医学境界 扁 鹊 治大病、治难病。治病 扁鹊二哥 抓生病苗头、让人不生大病。防病 扁鹊大哥 提高自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让人不生病 从案例中讲述的扁鹊三兄弟的医学境界(显然扁鹊大哥的医学境界最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实教师群体也会出现类似的三个“境界”:即教会学生知识点的第一境界;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三境界。当然这第三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要实现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首先要看:
(一)教师教学水平三层次:
在现实中,教师教学水平的三层次主要表现为: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参与机制 记忆性水平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 让学生记忆和再现知识 记忆和联想 解释性水平认知主义心理学 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思维 发展性水平人本主义心理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 全身心参与
(二)教师成长的基本历程
教师成长的轨迹一般经历了从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的阶段,而从胜任型教师的阶段之后,教师队伍就会在发展上出现分化,一部分教师向业务精干型教师发展,而另一部分教师则通过自身的研究探索,实现了向专家型发展的更高境界。这种分化也许就注定了一部分教师从教了一辈子最终却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而一部分教师则升华到教育教学专家的层次。
(三)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上看,教师队伍中呈现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职初型教师,这类教师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好课本知识。第二类是经验型教师,这类教师多是从教10年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淀了一定的学科案例和材料,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这类教师通常表现为能够教会学生很好的解出各类考试的题型。第三类就是专家型教师,这类教师研究过当今的教育教学主流理论,并能很好地将这些教育理论形成课程教学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反思,改进策略,这样做到了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发展。
(四)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我们不妨从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的比较中找到答案。根据教育课程论的研究,过去的课程,是指信息课程(information curriculum),是为了传递这些信息而存在的。而未来的课程,是为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课程,信息只是一种素材而已。
如果在今天及未来,教师仍然把教学定位于“信息课程”的传递,那么不久的将来,学生就可能不需要我们教师了。因此从上述课程论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的是专家型的教师。
(五)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从上述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师发展的层次。
应该做到 层 次 追 求 具体表现 教书“匠” 教“书” 书=教材上的知识 专业教师 读“书” 书=促进成长的材料 专家教师 写“书” 书=师生共同提高
三、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关键:实践有“心”教师的步骤与策略
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策略,即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所谓有“心”教师,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做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二是要感性的人与理性的人的结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 做一个富于感性的人
1.做一个用心的教师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特征性,关注孩子的自身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细微处,当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
案例:法国著名油画家雷诺昂,以画女性肌肤的画著称。他的画非常逼真,非常传神。经常有记者和画家问他:“为什么你能在油画当中把女性的肌肤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如此以假乱真?”他只回答了两个字“用心。”每当我在画油画的时候,画着画着我突然产生一种冲动想上前去摸一摸的时候,这幅画的美感就已经形成了。在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你产生过这种陶醉感吗?你产生过这种冲动感,这种美感吗?一个不能打动自己的教师怎么用自己的教学打动别人,打动你的学生呢?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这就是用心的内涵所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呢?办法非常多,而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三条常见的用心的策略:
三大效应:
一、首因效应策略:心理学名词,也叫第一印象策略。当你和陌生人第一次交往的时候,如果能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对方会把对你这个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身不变。从而为你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和陌生人第一次交往,给对方留下非常差的印象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工作或交往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要花上十倍或者百倍的努力都扭转不过来,从而是事倍而功半的效果。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因此当我们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当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当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当我们处理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心,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率性而为,一定要给你的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否则的话可能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也扭转不过来的。
印刻效应:如果哪一天你感觉特别的无聊,你买来了鸭蛋和鸭妈妈开始孵化小鸭子,蛋孵化成功以后,你就把鸭妈妈赶走,站在小鸭子的面前,如果小鸭子刚离开蛋壳睁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话,它就会把你当成它的鸭妈妈,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为你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这就是生物学上的印刻效应。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让你的学生对你产生印刻效应,对你产生追随感,那么你的教学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简单了。
什么才是成功的老师?成功的教师的标准有哪些?那就是如果你是一名男教师,那么所有你教过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产生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长大以后都希望嫁给你,做你的老婆,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同样如果你是一位女教师,那么所有你教过的学生尤其是男学生都会在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想法,长大以后都希望娶到像你这样的女人做老婆。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教学的本身就是使你的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产生追随感,如果你能深深的吸引你的学生,让你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追随感,这样的案例哪里都可以找到。一个学生之所以数学学得非常好就是因为他非常喜欢数学老师,如果他语文之所以学得非常差那就是因为他不喜欢语文老师,敬而远之的教师就不好了。
第二大策略:断臂维纳斯效应
断臂维纳斯雕像非常的美,非常的感人,非常的让人产生联想,遐想。当维纳斯雕像第一次出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为维纳斯的美感到惊讶,所打动,但人们也产生了深深的遗憾。人们都为她的美而感到遗憾,这是残缺的美,不完美的美,缺憾的美,无论想了多少种补救的方案都。接上两条段了手臂,但无论哪一种方案都还不如断臂的追求完美的本身,作为就是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给我们老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呢?给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师以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坦率的告诉大家,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错,但作为教师,你不要刻意的追求完美,因为越是完美的教师你离你的学生距离越远,反而丧失了你的学生赶上你超过你的信心,所以今天我们主张我们的教师追求不完美的美,你不是想让你的学生发展吗?那你就要学会适时的在你的学生面前暴漏你的无知,暴漏你的不足,甚至犯错误,让你学生知道你也是人,也是不完美的人。
够苹果原理:一伸手就能够到的话那么这个苹果会长成什么样子?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人们够一够,够不着,但跳一跳就够得着的话那么这个苹果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如果树上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人们够一够够不找,跳一跳够不找再跳一跳仍然够不着那么这个苹果只能在树上烂掉了,答案大家自己去选。
第三:金庸效应
金庸效应这些教育学中的理论潮流在做一个用心的人。我们的教学和我们的教科书怎么能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比,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书籍营养在哪里呢?良药不一定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要逆耳啊?那不是更好的实现它的价值了吗?津津有味。
我们是教师我们不是相声演员,但作为教师我们或多或少的应该具备一些相声演员的素质。相声演员能事先设计好表演的节目,我们备课中的重难点要备在学生的理解中,最近发展区里原理。
我们不是魔术师,但我们教师也应该具备魔术师的能力。魔术都是假的,但魔术的效果却能达到被骗了还在哈哈大笑呢,让他的观众产生探究欲,一场成功的课是时不时的让你的学生长生探究感。
2.“共同遭遇者”的教师
所谓“共同遭遇”,是指许多老师通过实现了与学生就某一课题的共同研讨、合作探究的有效过程。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重心下移,体味“同学”(与学生一同学习)的新意。同时这也就可以实现教师的撰写教案的转变,即真正做到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3.做一个用“情”的教师
有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道哈佛博士生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只要把屏幕中间画上一条对称轴,你就会发现第一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1,第二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2,第三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3,以此类推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4、5、7,那么缺少的就是6,有的人用的是感性思维,而有的人用是逻辑思维,于是不同的人得出的就是不同的答案。训练两种思维一种是感性思维,一种是逻辑思维也叫做理性思维,而我们教师面对的更多的是未成年人,于是教师在需要逻辑思维的同时更需要感性认思维。
没有热情的教师不是成功的教师。试想一位没有热情的教师怎能传递给学生学习的热情,怎能激励学生不断推进学习的动力?因此,无论是教育研究还是平常的课堂教学,都要理解教育用情的真谛。
(二)从“教书匠”到专家:做一个充满理性的人
1.反思的教师
根据教育学家波斯纳的观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实践所产生的经验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他有进一步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2.创新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要实现教师的不断创新,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破除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思维定势;不断地打破“囚徒困境”的思维;不断打破“跳蚤人生”的思维。
四、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实现:体悟一段话、实践一哲学
我们时常会聊到这样一个话题:现在的教师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我想,既然我们选择了粉笔生涯,那么应该用心探索下去。让我们去体会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教育名言吧: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工作汇报《华东师大培训汇报》。——苏霍姆林斯基
我想,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实现教师境界的不断提升,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的发展。
送给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句话:“作为教师不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作为家长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他们的理想。”
第二点感受:
1、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学校,学生非常顽皮,常用豆弹暗中弹射老师,学校很无奈。有一次—个教育家去参观,居然也吃了几颗豆弹.当时校长在旁,很难为情。但是这教育家却并不惊奇,反与校长讨论怎样利用学生正当的尚武精神。隔了几天,这位教育家再次到校去演讲,对于“吃弹”的事一字不提,并特地教学生们怎样射箭,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学习。从此以后学生们课余时间,就去练习射箭。至此弹豆的游戏就慢慢消失了。
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多发现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释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2、不要让你的奖励成为学生的负担
我们常说要赞美学生,要赏识学生。其实 “奖励要讲究策略,不能廉价,不能过度奖励,否则会让学生逃避表扬。” 表扬学生要有度,千万不能让学生成为负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因自己的闪光之处而得到适时适当的赞许。
3、给学生“练”的机会
在培训期间,几乎所有的专家的报告中都渗透着这样的思想,那就是教学一定是学生自己学,而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练”的机会,“做”的机会。可能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总是出错。”而每当此时,我们私下里总把怨气撒在学生身上,怨学生上课不好好听,怨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其实,细细想来,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我们教师自己,虽然同样的问题我们讲过很多遍,可每一次都是蜻蜓点水般地一掠而过,又不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学生又怎么会记住呢?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牢固地掌握知识,那就要给学生“练”的机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切实的“做”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活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
4、不要让课堂被虚假的繁荣塞满
通过专家的引领我知道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深度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需要的教学。所谓有深度是指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引领,并且所提问题必须是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思考空间的问题,而绝不能是简单的“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学生齐声高喊“对!”“是!”似乎热情很高,其实这又能在学生记忆中留下什么呢?所以我们决不能再让那些表面很热闹的一问一答塞满我们的课堂,应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场所。
5、发挥板书的魅力
重视板书,发挥板书对学生记忆的影响力,是我从几位专家那里学到的又一条法宝。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了板书带给教学的成果。不知从何时开始,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强力支持,人们在各类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就不再重视板书,即使写,也只是写个标题。斗转星移,现在人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讲实效,教学的一切手段和活动都必须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理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记。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并且要尽可能设计出精美、合理的板书,从视觉、知识、学科等方面给学生全方位的享受,让板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设计板书已经成为我校教学的一种有利的手段,我们一线教师也更深切的体会到了三块黑板带给课堂教学的益处。
6、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认真考虑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材、教师“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让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如对学生学情资源的开发,既要注重学生的前在经验,又要注重学生的潜在可能和个体差异。对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既要做到从教育立场整体把握知识,又要注意将散点知识进行结构加工,同时还要将符号化的知识还原加工。对教师个人来讲,要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要用教师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强调:“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因为上课的花样、技术跟别人不一样,而是从整体上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具备了以上资源开发的能力,你就具备了引领别人的能力。”
7、重视结构教学的好处
从吴亚萍教授的报告中,我知道了结构教学的模式和好处。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单元,还是整册书,都可使用结构教学法。所谓的结构教学模式,即“整体→部分→整体”。首先整体上要初步感知整个教材的整体内容和教学价值,然后要知道所讲部分与整体知识间的联系,清晰此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最后再从整体上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熟悉课标,让课标引领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标可循,不做无谓之功。
8、教师上课要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
吴亚萍教授和李正涛教授都是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的得力弟子,李正涛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每次作报告都要带好两样东西,即带好自己的钉子——钉住听报告老师的心;带好自己的钩子——把听报告老师的好东西钩出来为我所用。”
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听起来很新鲜,也有点俗,但细琢磨还真有些道理在其中。教学中我们追求什么?不就是希望所有学生的心都牢牢钉在学习上吗?不就是希望每堂课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围绕教学内容而不断被激活扩展吗?所以,教学中我们真的需要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每节课都将学生的心紧紧钉在学习上而不会溜号走神;钩住来自于学生的有效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在彼此的互动中绽放异彩。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的心都扑在学习上?如何让我们的课生动有趣?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不断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正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其实,专家带给我们的感受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专家说的再好,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玉”能不能琢成,关键还得在我们自己,能否将我们听报告过程与专家思维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保持下去,并使之燃烧起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将学习所得渗透到自己教学的每一环节。
9、“评价”可以让我们知道教学的路子走得对不对,效率高不高,这与提高课堂效能是相契合的。
10、能不能给教师一些自由的空间,让教师自主地整理课程,自主地设计教学,自主地命题,自主地评价。
其实教案写多少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案中要有教师自主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想。有句话说:“当没有规矩的时候,创新就是整个世界。”
老板与打工者的区别是:老板敢冒险,打工者不敢冒险;老板“有问题”,而打工者只知道“解题”。
我们教师要创新,而创新也意味着要冒险,而谁能承担得起这个风险呢?很显然,教师的力量是很单薄的,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学领导为教师加把力,引领教师去创新,或者说,走在创新的前列,为教师承担冒险(创新)的风险!第三点感受:在华东师范大学研修期间,美国塔尔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先生在历经两天的报告中给我们传授了许多有关心理学、认知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又找到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的感觉。王博士在谈到教育的核心问题“满足需要”与“坚持原则”的关系时,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位真正的马语者——Monty Roberts。《Monty驯马的启发》视频,让人回味无穷,引起大家深度反思。
故事讲的是美国西部牛仔Monty的父亲是美国西部农场的驯马者,他从小生活在牧场里,每天与奔驰的骏马生活在一起,三岁就获得了八岁孩子组的赛马冠军。生活在牧场的他,从小就要接受父亲的训练——驯马。Monty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学习驯马技术,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青出于蓝了。驯马是一项苦活,因为马很倔强,不轻易屈服,要将其驯服需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要不断暴打(吊着打、将其掀翻在地用皮鞭猛抽等),使其恐惧以致精神崩溃,最后屈服为人类所用。Monty非常喜欢马,不忍心用如此残忍的手法驯马,于是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文明驯马的新法子。经过十余年的不断试验,他终于找到了驯马的最好办法。但当他去推广此法子时竟无人相信,还说他是骗子。转眼间Monty六十岁了,他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决定去西部草原找一匹野马再次验证自己的“Monty驯马法”。
父辈们的驯马方式是“捆、绑、打、吊”,再狂妄的野马,经过人们一个月的残酷折磨也会折服的。但是Monty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他要用人道的方法训练马匹。他通过仔细观察马的行踪、行为,观察母马对小马的惩罚方法(当小马犯错误时,母马就将小马推出马群,让小马孤零零地站在马群外,孤立它,小马好似反思,过些时间,小马回到母马身边时,母马再和小马进行交流沟通,而这时的小马就会格外的乖,因为小马害怕离群,那样它就会失去安全感,当母马孤立它时,它会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于是开始妥协,请求回到母亲身边,寻求保护,所以当母马给予它一段时间的离群惩罚后再与其交流,小马就会完全接纳,变得顺从听话。),提出完全不必用如此惨烈的不人道的手段驯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马服从人们的意志。大人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驯马,而小Monty只用了一天就驯好了马。当他兴致勃勃告诉父亲并演示给父亲的时候,却招来了父亲的毒打。因为父亲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改变他一生为之骄傲的驯马技术,这种挑战他不能容忍。Monty的坚持没能换来父亲的理解,相反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并且终身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但他却向世人证实了“心服”胜于“折服”这一应用于“动物”身上的训导理论。他还在澳大利亚创办了“青少年教育问题”中心,教育、辅导有问题的孩子,为人类做着最伟大的事业——拯救问题青少年心灵的“天使般”的工作。
Monty相信任何生物都有“满足”的需要,但世事也有“原则”要坚持。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把握好“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由于他的驯马方式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认为他是提前训练好了马,再来教授人家驯马。因此在Monty62岁高龄的时候配合英国BBS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他三天驯服野马的过程:首先,Monty在一群野马中挑选一匹野马,并请助手们帮忙将选中的马和马群分开。野马受惊猛跑,Monty不停地跟着它,24小时后,野马不再跑并不停地看着Monty;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野马的桀骜不驯,在草原上发狂的奔跑,谁也不知这匹野马将要奔向何方!而62岁高龄的Monty在24小时内不停地追赶野马,让野马尽情地奔跑,宣泄自己离群的痛苦,发泄自己不愿为人所用的情绪。在第一个24小时中,Monty唯一的动作就是追赶,没有任何语言;而后再用了近24 小时开始与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他不停地与马作交流,亲切地称野马为BOY;野马停下来了,慢慢地人和马距离拉近,只要马停下来,Monty马上给予奖励(用背对着它让它感到少了威胁多了亲近,几次反复,终于,Monty跟野马站在一起并抚摸着马头。敌意消减,信任增多,Monty开始给野马上马鞍,自由惯了的野马肯定拒绝,Monty知道不能强迫,又不断抚摸它,继续减少野马的敌意,慢慢的,把垫铺上去了,但上马鞍的时候,野马还是拒绝,几次三番,Monty一再坚持,意思告诉马必须要上马鞍,最终,马接受了。Monty的助手骑上马,野马引颈长嘶,试图甩掉对它的羁绊,几次无果,慢慢的野马就接受了驯化,最终成为人们的坐骑。
在这72小时中,Monty满心充盈的是对马的“爱”,有了这个“爱”,才有了矢志不渝的等待;这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基于理解的爱,是一种有奖励有惩罚的爱(不断的追、不停的靠近、拉与蹭等训导过程)。它类似于一种信仰——对马充满了执着的期待,所以,就产生了一种不放弃的追求,就产生了一种恒久的耐心。耐心是基于爱心之上的,没有耐心是因为心中不爱,或爱之不深。短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Monty 驾着自己的马跟随着那匹野马,不离不弃,直到野马自己慢下来,他才试探着靠近,交流,他的每一步都没有强迫的成分,但最后他却达到了驾驭的目的。
从Monty驯服野马的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将野马训练成良马为人所用,就在于他对马的爱、尊重、理解和耐心。在这72小时中,Monty满心充盈的是对马的“爱”,有了这个“爱”,62岁的老人才能24小时不断地追逐,虽然追逐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全身疼痛,还不能休息);在训练野马的过程中,马儿也会有躁动不安的时候,可我们看不到Monty对它的任何责骂和鞭打,相反是调转马头,让它能感觉到压力没有那么大,更愿意和自己靠近。在尊重的前提下,他让马儿了解自己需要学习到什么,必须遵守的规矩是什么。
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遵从用“爱和尊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用真诚作为沟通心灵的桥梁,多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孩子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超越友情、高于母爱的师生情,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规矩”,让“野马”,成为“良驹”。
Monty是一位“马语者”,他何尝不是一位懂得教育的人呢?我们谁又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呢?
抱怨孩子的顽劣,是因为你不懂他的心;责备孩子的无理,是因为你不懂他的需要;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不够谦卑;教育无效果,是因为你的爱交流不够,在哪个“问题”学生的身上你用过72小时不间断的训导呢?野马亦能驯服,人不及马吗?
在这之后,Monty又做了这样一项试验,把用传统方法驯服的马和他驯服的BOY同时放回到野外,现在大家猜想一下,这两匹马最终会做怎样的选择,是回来还是去找自己的同伴,回归马群?结果传统方式驯服的马被放归野外之后就一去不返,而BOY在离开三天之后回到了Monty身边。
这个视频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教育工作与之相通之处。1.耐心。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相似,就像“马语者”对待野马的耐心,我们也要跟随孩子的方向,关注他,观察他,给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开始沟通。让他解除戒备,愿意接受你的要求。这个“愿意”的过程非常重要。就像Monty 后来所有沟通技巧的应用,都是建立在他和马最初那一天一夜的陪伴过程中。但我们的老师、家长有时则缺少这种耐心,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观念灌给孩子,却不考虑自己与孩子之间是不是已经建立了这个让孩子愿意听的信任基础。2.爱心。Monty的父辈祖辈所用的驯马的方法让很多倔强的马儿就范,这种方法就是强制,就是野蛮,就是服从。他们同样获得成功,这与Monty一样。但是,他们驯马的过程毫不相同,这是因为支撑他们驯马方法的理念不同。很显然,Monty的驯马师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他对马儿的爱心改变了以往传承的驯马的野蛮。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爱心无疑是浇灌花儿的雨露,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还有许多强制,还强调学生要服从,还缺少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3.艺术。驯马是讲究艺术的,同样,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从Monty驯马的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有所启发,领悟如何艺术地和学生交流、交往,从而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送给大家的话: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华东师大丽娃河畔的浪漫气息,并没有冲淡我们正酣的学意,我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坐在中国教育思想最前沿的讲堂里,我开始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价值追求。春风化雨,炳文达人,在感悟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第三篇:和谐校园创建汇报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在校学生1000余人,共开设21个教学班,教师78人。学校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五百多平方米,校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校园的绿化、美化已初具规模。校园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雅。
近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连年中考名列全县前茅。学校被教育局评为“责任目标考评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外活动先进单位”、“中考先进单位”、“学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这一中心,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提高认识 健全组织
学校全体领导在相关会议上统一学习了有关创建文件、材料,通过讨论,充分认识到创建“和谐校园”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学生家长的热切期望和迫切要求,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动力。由此我们将“和谐校园”创建工作与学校总体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了由党、政、工、团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具体抓;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领导机构,确保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开展,并收到实效。
二、主要工作
1、抓安全、促和谐 我们认识到,创建和谐校园,关乎到每个师生的利益,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为此,学校要求我校各部门配合,人人参与,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安全意识,时时、事事有“安全第一”的宗旨,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做有心人,做细心人。主要工作:
①、加大对校园设施的改造,提升安全等级。a、投资9.8万元,整修学校网线、安装校园监控摄像头46个,基本做到校园全覆盖。b、投资5.6万元,实施学校饮水工程,让师生喝上纯净水。c、投资6万元拆除危房18间、危窑11孔。d、投资1.2万元购置消防设施,使校园设施布局科学合理。e、投资1.6万元,更换、添置安装防盗门、窗。
②、抓细,抓实常规安全措施的落实。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加强校园持续、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完善各种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安全检查,排查各种隐患;加强节假日安全教育,发放《告家长书》,签订《安全公约》;全体教职工认真实施《平路庙初中24 小时无缝隙管理制度》等。
③、以活动,促提升。a、第六周聘请派出所干警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律知识讲座。b、第十二周聘请消防中队,做专业的消防演练、防震演练c、第十五周聘请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为6---9年级女生做《女生青春期生理、心理讲座》等。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学校无一例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抓养成、促和谐
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平路庙初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通过抓学生的仪表仪容、上课纪律、卫生习惯和课间活动等,规范了学生的行为;通过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的评比,通过晨会、板报、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到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经典诵读”让学生了解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恩活动”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周围的人;“弯腰捡拾,我的责任”活动培养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做讲卫生、勇于担当的好学生;“祖国在我心中”朗读比赛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等等,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我校1---9年级学生,虽然年龄相差9个年龄段,但能和睦相处平中校园。第二、学生已经养成上、下楼梯,领餐,放学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抓教学、促和谐
①、我校通过开展“明师道、正师德、扬师风”等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师生间的平等原则、民主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引路人、帮助者、可信赖的良师益友形象。
②、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培养模式,倡导参与式、交互式、交流式等互动培训方式,坚持全员培训,发挥“校本培训”作用,积极安排“阳光师训”、“国培”等培训活动,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全过程。提倡友善、沟通和换位思考,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为教师创造和谐发展的有利环境,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每学期,我们开展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教师风采展示、悦教之星评选等活动。激活了教师的主体意识。
③、教学活动中,我校以课改为契机,突出课堂主渠道,以研究和改进课程与课堂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创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和谐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的成长。
④、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教师的调配,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不忘竞争,如:班主任的安排、课务的安排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基础年级质检名次显著提升,中考名列全县前茅。
4、抓后勤、促和谐
后勤工作的宗旨是服务,即服务于教师,服务与学生,服务于教学;好的服务能赢的社会、家长、师生的赞誉,能提高学校获得群众满足度与口碑,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作法是“高标准要求,细化过程检查,持续给力”。
①、把好食品安全关,让学生吃得舒心,家长放心。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学生健康。伊始邀请食药局专业人员对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防疫及食品安全教育,让他们明确什么是标准,把平时工作状况作为标准的衡量,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餐厅被食药局授予我县农村学校唯一的一所B级餐厅。
②、加强学生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水源污染造成的疫病传播。按时冲洗厕所,及时清理垃圾,以保持清洁卫生。不断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为师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
③、男女宿舍分区设置,室内配有窗帘、鞋架、储物柜、脸盆架等,学生生活用具摆放整齐,采光通风良好,通道畅通,干净整洁,文化温馨。职责上墙,住宿生信息上墙。坚持每周卫生、纪律检查制度,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重问题,PPT播放,做到紧抓安全、卫生不放松。④、创建新的“三结合”教育联络方式,构建和谐校园。我校除利用家长会、大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外,还创建了平中官方微信平台,班级微信群,以适应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最佳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校在后勤管理中坚持“细化、务实、精致”的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高标准要求,细化过程管理,优化服务质量,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5、抓文化、促和谐
为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师生利益的重要举措。
我们在抓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全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校园隐性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校园建设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坚持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富有内涵,让墙壁说话、花草传情、提示语伴随学生左右,使校园成为一本活教材„„做到让每一寸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通过营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中全面健康的成长。6.抓民主、促和谐
我校全面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收支管理,增强学校管理透明度,用好校务公开栏,对教师最敏感的评优、晋级等实行工会牵头,教师代表参与的工作模式,接受教师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增强学校工作的正能量。
工会组织机构健全,能独立开展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每学期,学校都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让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重大制度改革、教师的评优、晋级、请假制度、奖励方案等都经过教代会参与讨论,充分发挥教代会监督职能。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教师动起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新修了师生活动广场,改造了教室作为师生娱乐场所。为让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有益身心的健康娱乐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开展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陶冶了教师的情操,振奋了教师的激情,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让教师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勇敢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还增加了主人翁意识,培养了爱校精神。
三、存在问题
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我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我们还将加强以下工作:⑴加强工会工作,创新学校管理,拓宽工作思路,建立一套适合校情的管理、教育模式;⑵继续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师生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相信,和谐校园建设必将为我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平路庙初中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
平路庙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20日
第四篇: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汇报资料
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汇报
学习内容
1、如何成为名师
2、课程改革与课堂行为的改变
3、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4、优秀教师成长之路
5、有效教学与校本教研——谈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6、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
分类
教育教学
1、课程改革与课堂行为的改变
23、有效教学与校本教研——谈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教师成长
1、如何成为名师
2、优秀教师成长之路
3 课程改革与课堂行为的改变
(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博导)
一、关于课堂教学变革的几个基本观点
1、课程改革只有借助于课堂变革才能落实(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
2、课程变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
3一种和谐共存、规范有序、科学严谨、灵动生成、开放智慧的课堂。这种新课堂,源于课堂,基于课堂,在课堂中展示出人文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观、艺术的课堂教学方法观以及先进的课堂教育管理观,在打造新课堂的同时,创生出一种新)
4、课堂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5、课堂变革的主体是教师
二、备课的变革
(一)传统备课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注重教材钻研,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钻研)
2、价值单一(只考虑知识的分解,而少有考虑知识的价值)
3、过程单向(教师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怎么分析教材、怎么教,而不考虑学生能否的接受、或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少反馈)
4、反思苍白
(二)备课变革的理念: 二次开发
(一次开发的主体是专家(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更侧重实践))
(三)备课变革的要求
1、把学生放在心里
2、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
3、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从多角度,分层次地的解读和使用教材)
4、设置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可检验)
5、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注意留白,给学生留足空间)
三、上课的变革
(一)传统上课存在的问题
1、模式化
2、静态化
3、单一化(评价语言,教法单一)
(二)上课变革的理念:动态生成(要将学生、教材、生活结合起来)
(三)上课变革的要求
1、课堂教学生活化(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2、学生学习的主动化(要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问题与创新和主动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
3、师生互动有效化(注意哪些互动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负效的。)
4、学科教学整合化探究性学习与学科教育整合起来)
5、教学过程动态化(课堂教学要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场景中)
6、教学内容结构化(将相关内容结构化,使之更系统,便于迁移、内化)
7、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学方式方法,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不能过于单一)
8、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需要有资源意识,学生、社会、网络都是触手可及的资源)
9、教学对象个别化(因材施教)
10、教学评价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要不露痕迹,因为有的时候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就是对其它学生的批评。所以评价要适当)
四、听课的变革
(一)传统听课存在的问题
1、记录方式单一
2、信息遗失过多
3、随意性较大
(二)听课变革的理念:全息透视
(三)听课变革的要求
1、事件分析法(记录事件,在事件中自己的意识)
2、过程分析法(各个环节及转化等)
3、图示辨析法(如教室的分布图,老师提了哪些学生的问题,画出哪些学生是主动发言的,画出老师在课堂上的路线图等)
4、表格核查法
5、量表统计法
6、行为透视法(在课堂上观察,对一个或两个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
五、评课的变革
(一)传统评课存在的问题
1、标准指向“教”(对教师的评价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少)
2、问题分析浅(问题表面化,怕得罪人)
3、“破”多“立”少(缺点批评得多,优点表扬得少)
(二)评课变革的理念:评判分析
(三)评课变革的要求
1、创建新型的评课文化
2、确立新颖的评课标准
3、探索多样化的评课方式
4、注重后续的教学重建
有效教学与校本教研
——谈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主讲是著名特级教师——赵才欣。这里阐述的是一项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当代课程改革理念的三大变化
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
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
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二、校本教研
1、好课研究
(如何判断是“好课”,应重视:基础、系统、规范、创新、应用、前沿;另外还应重视:逻辑结构、过程流畅、文化审美)
2、环节改进(对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加以研究改进,如作业改进——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3、机制保障(指的是强调学校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培养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形成“名师”的一般模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教学原理)
三、有效教学
1、目标有效(培养目标:公民责任、个性与生存、创造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应将这些与学科目标、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2、内容有效
A、要求对教材的研究分析
重视教育价值——主题内容的地位(即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单元的关系分析)重视学习过程——主题内容的结构(包含的知识点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
重视核心价值——主题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对各种知识点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
B、要求对教学的准备(教具准备、资料更新、学生预习)
C、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
3、过程有效(强调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注意讲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问题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
注重课堂中的有效巩固与评价
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如何成为名师
(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清华大学附中:赵谦翔主讲)
敬业、创业、乐业
敬业是基准线
创业是生命线
乐业是幸福线
感悟敬业
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保障敬业
感悟创业
“他动”不能改革,“自动”才能创新
感悟乐业
发现自我、坚守自我、完善自我优秀教师成长之路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不动摇(教育信念不动摇,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不懈怠(要发展,要创新)
不折腾(我们必须学习新理论,但要防止陷入概念的折腾之中)
第五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 东 师 大 培 训
心
得
体
会
安徽省阜南一中
数学教研室(徐和丰)
2016-8-8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8月1日到6日,我有幸参加我们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暑期教师研修班。虽然本次学习天气是炽热的,但抵挡不住我们高昂的学习的热情。在整个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次学习的特点是:时间紧——六天听了十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教授博士学历;实效性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朱益明教授的课题 《新形式下的高考改革》的报告;沈章明教授的课题《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报告;邓志伟教授的课题《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黄向阳教授的课题《班主任工作---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报告;彭正梅教授的课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生涯发展》的报告;郑太年教授的课题《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之前,2014年我参加过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当时是由安徽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记得那次培训对我影响很大。经过那次培训我增长了很大见识,扩展了视野,使我的教育理念上升的一个新的台阶,本来我带的那个班成绩不太理想,在年级排到二十多名,自从参加了那次培训,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的班级成绩突飞猛进的,已跃排名年级前列,今年高考一本达线二十五,二本十六的好成绩,其中985、211院校七人,在普通班位居第一。我觉得这些都归功于2014年我参加的安徽省骨干班主任培训。因此,参加这次华师大培训,我内心觉得我的教育教学又会再一次得到飞跃,通过这次培训,又激发了我的豪情壮志,相信新学期我的教学成绩会再一次飞跃。
下面,我来谈谈我本次学习心得体会,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所以,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永恒的,教师有时候也是学生,教师也要学习,特别是暑假要参加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平时要外出学习和学术交流。相对这一点,我做的不太好,我以前总以为只要自己把课上好就行了,现在看远远不够,因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的年代,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模式是必要的。希望学校以后多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多出去看看,长长见识。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第二、注重素质教育
华东师大二附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华东师大副教授李志聪,介绍二中学校创建近60年来,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二附中长期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按照“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办学思想和“优秀加特长”的目标要求,二附中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世纪之交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逐步构建了“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实现了创建德育金牌学校的目的。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建立了“卓越学院”,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附中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前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英才辈出。据中国科协统计,二附中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总共获25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二附中学生连续参加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共荣获20多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顾宇洲、白雪霏两位同学为此还获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学校获评“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特别“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一、100个研究课题;
二、100个实验(90个指定的,10个自主的);
三、选修课(300多个,学生一般选有80多个);
四、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社团;
五、游泳课必选;
六、做100个学时志愿者。
澳大利亚教育理念,就是让每一个人尽可能成为一个人。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天天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素质教育在哪?湖北教育局长因为教育改革,群众不支持,迫于压力自己辞职了。我觉得李志聪校长说的对,好成绩都到外面发展了,留下的都在本地发展,本地的经济水平就有他们决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多关注班级中成绩靠后的同学。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叶澜语录: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邓志伟教授引用著名教育家洛克《人类理解论》,反思是人们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应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在一本杂志中我看到一位著名教授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模式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博客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本次学习,我获益匪浅,今后我一定抓住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