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青海省格尔木郭镇中心学校
王立强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
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
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
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
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
次学习的特点是:容量大——九天半听了十八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博士学历;实
效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
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胡教授做的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制度》的报告;冯教授做的题为《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吴教授做的题为
《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赵教授做的题为《教学效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任教授做的题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王教授做的题为《教师评
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下面,我也将就“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着重从几个具体的“点”入手,以为学习
心得。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
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
教师。王建军博士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
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
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
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
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
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很少(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
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具体做法:订阅学科前沿刊物,《##教学研究》,主流教育理论刊物《福建教育》《中国教师》,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等。
二、“公开课”制度.。胡教授讲到她曾经给一批台湾老师坐过报告,得知台湾老师每有来大陆的时候,总会被托付
买一些大陆的教学光碟带回去——因为他们钦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要以此为榜样。但当
她向他们解释到我们的课是如何“磨”出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吃一惊,感叹大陆的老师“可
真听话”,自嘲在台湾可根本不可能执行。
听后,我竟然也对他们的“大吃一惊”而大吃一惊,于是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其实,在很多国家他们都课堂是师生的“私人空间”,师生间的默契是相互之间个性长久相适的结果,而这却很可能不被听课者所理解和认同,如若听课者再不是以切磋者而是以评价者的身份介入,甚至就会发生并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纠葛,而是个性的冲突,以致干扰授课者对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或者,正如吴教授所阐释的:正因为听课者更多的是注重现场反应,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们的公开课沾染了“表演”、“做秀”的嫌疑。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比如在美国,同水平的老师也是经常相互自由听课的,因为彼此之间“半斤”对“八两”,弱化了外来主观的压力和内在心理的抵触,实现了“同伴互助”。
然而,这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公开课”,我只是希望促其去伪存真,授课者不必担心“问题”会成为“毛病”,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来常规呈现,以平和的心态让听课者去进行批判、演绎和超越,然后自觉地汲取所需;而听课者也能够在充分了解以往、当下、以后的教学背景下,尊重授课人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思维表达,可能就会多讲说一些;有的老师善于设巧用智,可能就会多引导一些;有的老师善于激励指导,可能就会多放手一些),提出能够使其“自然长成”的而非“节外生枝”建议,最终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实践+反思=成功
推荐做法: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潘教授所论述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blog”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胡教授指出: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第二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吴晶 徐州三中教科研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徐州市第三中学暑期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班。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的时候,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的时候,这次的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培训的方式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所做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改革》、王建军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程亮副教授《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反思》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传统文化管理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开发资源到有效沟通,从多元智能到心理健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 东 师 大 培 训
心
得
体
会
安徽省阜南一中
数学教研室(徐和丰)
2016-8-8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8月1日到6日,我有幸参加我们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暑期教师研修班。虽然本次学习天气是炽热的,但抵挡不住我们高昂的学习的热情。在整个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次学习的特点是:时间紧——六天听了十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教授博士学历;实效性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朱益明教授的课题 《新形式下的高考改革》的报告;沈章明教授的课题《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报告;邓志伟教授的课题《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黄向阳教授的课题《班主任工作---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报告;彭正梅教授的课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生涯发展》的报告;郑太年教授的课题《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之前,2014年我参加过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当时是由安徽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记得那次培训对我影响很大。经过那次培训我增长了很大见识,扩展了视野,使我的教育理念上升的一个新的台阶,本来我带的那个班成绩不太理想,在年级排到二十多名,自从参加了那次培训,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的班级成绩突飞猛进的,已跃排名年级前列,今年高考一本达线二十五,二本十六的好成绩,其中985、211院校七人,在普通班位居第一。我觉得这些都归功于2014年我参加的安徽省骨干班主任培训。因此,参加这次华师大培训,我内心觉得我的教育教学又会再一次得到飞跃,通过这次培训,又激发了我的豪情壮志,相信新学期我的教学成绩会再一次飞跃。
下面,我来谈谈我本次学习心得体会,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所以,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永恒的,教师有时候也是学生,教师也要学习,特别是暑假要参加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平时要外出学习和学术交流。相对这一点,我做的不太好,我以前总以为只要自己把课上好就行了,现在看远远不够,因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的年代,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模式是必要的。希望学校以后多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多出去看看,长长见识。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第二、注重素质教育
华东师大二附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华东师大副教授李志聪,介绍二中学校创建近60年来,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二附中长期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按照“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办学思想和“优秀加特长”的目标要求,二附中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世纪之交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逐步构建了“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实现了创建德育金牌学校的目的。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建立了“卓越学院”,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附中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前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英才辈出。据中国科协统计,二附中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总共获25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二附中学生连续参加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共荣获20多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顾宇洲、白雪霏两位同学为此还获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学校获评“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特别“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一、100个研究课题;
二、100个实验(90个指定的,10个自主的);
三、选修课(300多个,学生一般选有80多个);
四、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社团;
五、游泳课必选;
六、做100个学时志愿者。
澳大利亚教育理念,就是让每一个人尽可能成为一个人。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天天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素质教育在哪?湖北教育局长因为教育改革,群众不支持,迫于压力自己辞职了。我觉得李志聪校长说的对,好成绩都到外面发展了,留下的都在本地发展,本地的经济水平就有他们决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多关注班级中成绩靠后的同学。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叶澜语录: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邓志伟教授引用著名教育家洛克《人类理解论》,反思是人们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应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在一本杂志中我看到一位著名教授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模式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博客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本次学习,我获益匪浅,今后我一定抓住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四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刘伟达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刚一结束,为期五天的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育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学习就开始了。2018年1月17日下午16:00左右,当我们一行52人在宫校长带领下站在了上海中山北路校区华东师大门口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五天难忘培训学习生活了。同时暗下决心,我要倍加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去仔细观察,去认真聆听,去积极思考,努力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素养,哪怕只有点滴的收获,也不能虚往此行。
1月18日安排的学习任务是参观上海市两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午参观的是位于黄浦区贵州路的上海商贸旅游学校,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参观学习和听了李少华校长专场介绍后,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是一所以商贸、旅游为主,集航空服务、会展、信息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校生三千多人,设置的专业包括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信息技术、航空服务、美术设计、文物保护等十个热门专业(是由原来20多个专业调整后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教育—实施以社团活动为主导的教学和实训体制,想想我们的挂着社团的名上着自习课或者放散羊似自由活动,实在是仰人鼻息地自叹不如。下午参观的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也是首批上海市3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拥有理念领先、设施精良的实验实训场所,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覆盖了现代资讯、现代维护、现代检测和现代化工四大领域14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以此为依托与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它的毕业生遍布英特尔、摩托罗拉、西门子、贝尔、宝钢、大众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上海这两所中职学校,使我大开眼界。它们让我见识了真正意义现代学徒式的办学模式,明确了未来中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从19日以后的四天里,我们聆听了肖玉敏教授的《数字化环境下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黄菊芳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付雪凌教授的《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席居哲博士的《师生心理健康的增进》以及唐思群教授的《师生关系与沟通策略》等讲座。专家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和优雅的风度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展示在我们面前,使人听的意犹未尽。特别听了黄菊芳老师和唐思群教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何其的重要!不仅仅与学生、家长,也不仅仅和自己家人亲友,即使与社会中一些不相干的人在一起,借助科学有效的沟通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可以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轻松、咀嚼到教育成功的喜悦。
当然,成功的教育前提是以爱为前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付出和感悟,体现的是那一份“爱”的教育。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以上是我此次华东师大培训之行的心得体会,也迫切的渴望还有下次再提高的机会。
2018年2月
第五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21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刚一接触新课改,着实有点诚惶诚恐,心里一直也在揣测,新课改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熟悉老教材的一线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应对新课改呢?新教材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感觉离得很遥远似的,直到参加本次培训学习,章显了新课改的重要性。我们要怎样乘着这次教育改革的春风,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实现作为教育者的理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呢?
我为自己订好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划:
一、当然是从思想上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并下定在教学中真正以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和组织自己教学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培训教材内容,坚持参加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班,完成培训任务。
三、详尽了解和熟悉新教材内容和新教材体系设置和意图,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重审新课改的成效,不断完善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领会和利用。
专家们对于每一种课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阐述,让我们明白了许多教学细节问题处理策略;课堂案例的呈现,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使我们体会到每一个教学步骤应该如何尽可能完美的呈现出来;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编写教学预案。为即将到来的实战演习做好准备。
回头再来想一想,新课改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显得不那么陌生了,新课改其实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
新课改既有对以往教育理念的继承,也有很多新理念的弘扬。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有意无意的一直都在沿用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哪些教育方法是我们个人的老方法,那当然要坚持下去;而遇到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时候,不妨也大胆地尝试一下,丰富我们的教学,寻找更好更理想的教育途径。
新课改里面凸现的人文精神,很令我感动。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打破了以往干巴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教与学脱节的现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想,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王斌华教授所做的《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教授所做的《校本教研与校本研修》、华东师大胡东芳教授所做的《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制度》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管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特别是徐阿根教授讲座中关于“校本教研与校本研修”及王斌华教授讲座中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颇有所思。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义,校本培训要遵循的原则,校本培训的特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儿童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虽然培训暂告段落,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泼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后,我想说,教育之路漫漫长远,因为有这次学习的收获,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充满信心地上下求索!
期待而来 满载而归
——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青岛上海路小学 孙 婷
这一次到华师大的培训,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基础教育的诸多困惑,我荣幸地担任我校领队,我们一行七人连同兄弟学校共五十余人在总领队赵萌校长的组织带领下,走进了华东师大,我们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九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让我们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 满载而归”。
首先,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这次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郭景扬副教授、沈烈敏副教授、刘竑波副教授,还是王洁副教授和吴亚萍副教授,以及上海各名校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专家教授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传统文化管理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开发资源到有效沟通,从多元智能到心理健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办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深入学校考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上海校长的人格魅力。
首先,上海校长有自己系统的办学理念,卢湾中心小学程华的文化治校,崧泽学校朱国君的精细管理,江苏路第五小学的和谐、阳光育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其次,上海校长富有开放精神。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在接受新观念方面总是走在前面,诸如多元智能理论,建设学习型学校,校长们都带着很大的热情去了解,并迅速接受并加以推广。第三,上海校长有很强的务实精神,他们的课改搞得很扎实,下午1点上课,3点45分放学后,学生们都在开展着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第四,上海校长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危机和竞争意识是上海学校发展变化的一个非常强的动力。卢湾中心小学程华校长在《论教师成长轨迹》报告中,提出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第六,上海校长有很强的公关意识。我们到上海江苏路第五小学参观考察,得到了学校的热情欢迎,他们毫无保留的把最好的东西展示给我们,他们把各地前来的前来的参观考察当作一种鼓励和鞭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该校副校长的专题介绍,我们了解到,上海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前身是中西女中附属小学,以“小中西”名闻海外。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十年代中期,该校的丛霖同学为邓小平、王震等国家领导人进行计算机操作表演得到了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当即,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如今的江五小学非常注重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提升办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上海校长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专家型的校长,和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是分不开的,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
第三,小组交流研讨收获一份同行真诚合作、共同提高的友谊。
虽然我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青岛,但我们来自五所不同的学校,平常接触交流并不太多。这一段共同学习生活的经历,我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小组交流研讨,真诚的协作让我们领略了各校特色的办学成效、个性的管理理念;学员们不断相互启发,不断增进了解,不断强化友情,互相汲取营养,彼此获取力量;我为这份无价的真情互助而欢欣鼓舞。短短的九天,正如我们才貌双全的班主任钟蓓蓓老师所期望的一样,我们形成了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的班级核心价值。九天的时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的观点,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研究共同体中提升了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最重要的是在这精神家园里收获了一种缘份,一份浓郁的情义„
总之,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今后,我会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少先队工作管理之中,锐意进取,努力当一个好的少先队工作者,努力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我也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0年12月1日—15日,我有幸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学习。由衷感谢校领导为我提供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市教育局很重视这次市级名师(培养对象)进修活动,市教育局局长翁福亲临上海,1日下午主持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在15天的培训里,课程安排得满满的,10个专题讲座,2次小组讨论,1次专家现场解答。通过这次学习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向。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在学习期间,我们听到了王涛博士《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案例生成分析》、戴立益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分析》、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胡东芳、金忠明、王建军等教授的报告,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与反思,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及时补充前沿的教学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王建军博士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很少(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具体做法:订阅学科前沿刊物,《##教学研究》,主流教育理论刊物《福建教育》《中国教师》,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等。二 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实践+反思=成功
推荐做法: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三 做个会研究的教师
教学研究是“磨刀石”,教师如果能把教学研究视作提升教学技能的动力,则一定能取得更出色的教学成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和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做课例研究或教学研究,把研究结果撰写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给同事们借鉴。教师参与研究,首先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及学生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再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我们一线老师有许多教学成绩很好,但论文发表空白,常常在评职称和评先进时吃亏不小。具体做法:多写教学随笔,教学总结,学习论文规范格式。四: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汽回家,回家后,把气泻在家里人,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1.此案列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
2.此案列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原理: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启发: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我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五 做个会和学生沟通的教师
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学生就会学习老师,并且学给老师看。华东师大席居哲博士在《师生沟通艺术》的讲座中给我们讲道: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情绪参与教育教学。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互为坦诚、彼此关心、相对独立、尊重个性。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真诚意为真实、可靠、诚实。真诚对人际信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意义深远。教师真诚对待学生,是一种无形教育力量。(我们的校训是诚信、宽容、博学、尊重)在师生沟通中,许多时候听比说重要,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心里需要。学生如果有错,先不要着急下定论,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学生交谈,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接纳和尊重学生,接纳与尊重学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自己获得学生的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才能取得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的金钥匙。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进一步教育的效果,于漪老师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为了弄清楚现在的中学生为什么崇拜周杰伦,她专门研究《菊花台》《青花瓷》《双节棍》,她发现周杰伦的创作才能以及歌曲中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摇滚的结合才是学生们喜欢的原因;只有“知心”才能“交心”。
具体做法:“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见面直呼其名。六 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你的教师 规范 赏识 宽容
华师大教育系的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我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即:规范 赏识 宽容。
一、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晚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是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规范,我们自己必先做到规范,规范于己,规范于人。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二、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女的,表扬了他,他的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数学,每道题都会,老师摸了摸他的头,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了老师的美丽。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很容易的就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应该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三、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得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规范 赏识 宽容,正是我们需要给我们的孩子的上的三堂课啊,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应该使我们学习的榜样,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反反复复的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们一生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一定会让学生怀念你。怀念母校。在15天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一行五十一人在美丽的华东师大学享受着知识的熏陶。虽然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是中年人,但每天听讲座却没有一人迟到,看到大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有“心”的教师,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关爱和宽容对待学生。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养成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和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做个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本次到华东师大学习,能够扎深于教育改革的源头地带,痛饮甘露,实在是幸哉!尽管自己一直对教育的上层理论知之不多,对那般美仑美奂也难以领悟深透,但我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沐浴在春阳之下的温暖。
本次学习的特点是:容量大——八天半听了十八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博士学历;实效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胡教授做的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制度》的报告;冯教授做的题为《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吴教授做的题为《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赵教授做的题为《教学效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任教授做的题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王教授做的题为《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
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下面,我也将就“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着重从几个具体的“点”入手,以为学习
心得。
一、“公开课”制度。
胡教授讲到她曾经给一批台湾老师坐过报告,得知台湾老师每有来大陆的时候,总会被托付买一些大陆的教学光碟带回去——因为他们钦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要以此为榜样。但当她向他们解释到我们的课是如何“磨”出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吃一惊,感叹大陆的老师“可真听话”,自嘲在台湾可根本不可能执行。
听后,我竟然也对他们的“大吃一惊”而大吃一惊,于是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其实,在很多国家他们都课堂是师生的“私人空间”,师生间的默契是相互之间个性长久相适的结果,而这却很可能不被听课者所理解和认同,如若听课者再不是以切磋者而是以评价者的身份介入,甚至就会发生并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纠葛,而是个性的冲突,以致干扰授课者对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或者,正如吴教授所阐释的:正因为听课者更多的是注重现场反应,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们的公开课沾染了“表演”、“做秀”的嫌疑。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比如在美国,同水平的老师也是经常相互自由听课的,因为彼此之间“半斤”对“八两”,弱化了外来主观的压力和内在心理的抵
触,实现了“同伴互助”。
然而,这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公开课”,我只是希望促其去伪存真,授课者不必担心“问题”会成为“毛病”,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来常规呈现,以平和的心态让听课者去进行批判、演绎和超越,然后自觉地汲取所需;而听课者也能够在充分了解以往、当下、以后的教学背景下,尊重授课人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思维表达,可能就会多讲说一些;有的老师善于设巧用智,可能就会多引导一些;有的老师善于激励指导,可能就会多放手一些),提出能够使其“自然长成”的而非“节外生枝”建议,最终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二、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利益的举国大事,但由于缺少地区发展平衡等诸多方面的成熟考虑,所以尽管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但却难免产生了顺势的动机和曲解现象。对于那些重点中的重点学校来说,不但资金足,而且又依靠某(几)所大学,有“近水楼台”之势,因此他们就将“课程改革”偷梁换柱为“校本开发”。而对于我们来说,不但什么都缺,而且升学压力大,就要突出对高考科目的应对,自愿或不自愿的强化应试教育,根本无暇无力再去另外做“无用功”,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又不能不作为,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课堂创新”,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此,这是我的客观性理解,其实,“模式”本来就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我们有“法”可依的集约化工作,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在一定的基准之上,并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
然而,“模式”并非“魔式”,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一批关于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到哈佛商学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根据哈佛闻名于世的案例教学法,他们那到了一份具有测试性的案例:
请根据下面三家公司管理现状,判断它们的前途。
公司A: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带胸卡;每年有组织的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活动,每个员工每年
提四项合理化建议。
公司B:九点钟上班,不打卡考勤。每人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
以去理发、游泳。
公司C: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教授发完答题卡后说,请根据各自管理经验作出判断。最后,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
司会有更好的前景。
测试完毕,教授宣布了三家公司的真实身份。
公司A: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心、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股票市值2883亿美
元。
公司C:Google公司。166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乐,也是唯一能
从微软挖走人才的公司。
教授宣布完结果之后,开始讲课。根据回国后的主管们的回忆说,那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心情被那个案例搅乱了。后来,翻了翻讲义才知道,教授在讲《管理与企业未来》的第一章:自由是智慧之源。
因此,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活力的问题,否则就会发生只是为了迁就模式中的某个特征的行为——为模式而模式,失去其效能。现在我校一方面要求老师要采用“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先无条件“入格”;另一方面又建设性地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比如这次到华师大),不叫我们只作“井底之蛙”,是又为“出格”做铺垫。那么,从我们这方面来说,也应该积极地去配合大局,在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发面多用心、勤改进,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发面多思考、勤提升,不能“只停留在方法技术的改变上”。这样,才会避免“入格”即“入套”,“出格”即“出套”的结果,确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反思。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潘教授所论述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范式正逐渐成为
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blog”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胡教授指出: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
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在发现与反思中提升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总结
2010年11月26日,济源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拉开了帷幕,我有幸成为了53名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满怀信心和希望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在去上海之前,我深知,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在上海培训期间不敢有丝毫懈怠,牢记临行前的对这次学习的定位“发现之旅,思考之旅,成长之旅”,还有李主任对我们的要求认真听,勤思考,多反思。回首培训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
1、紧张并快乐着
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好多东西根本来不及细细咀嚼,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好多老师都有同感,笔、本、录音笔、相机、电脑等都派上用场了,眼睛、耳朵、手、大脑都动员起来了,还是目不暇接、手忙脚乱,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十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我市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十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下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品味。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这十天的学习,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十天的学习见识胜过十年。以往在学校里,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外出学习的机会,说是井底之蛙也不为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无从而知。虽有了网络,需要时可以上网搜索,但很多东西是无法寻找的,就是有,也只是别人的。有些是书上写的,有些是电视、电影上的,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外出学习,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接触新观念。
如范国睿教授的《国际教育变革的新趋势》,了解到了什么是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什么是教育的民主化、信息化、全球个性化,还有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杨小微教授的《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其中讲到文化的濡化与涵化,这名词都是第一次听到。杨教授倡导我们的教育应学欧洲的慢悠悠,让学生享受老师展现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有自由地选择,来享受慢教育;从陆有铨教授的《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中知道了如何养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还有其他教授在讲课中渗透的现代教育观,学生观等问题,比如李政涛教授提出我们的孩子上小学、初中和高中最好是在上海(基础教育比较扎实),上大学最好是在北京(积淀较为深厚),上研究生以上的最好是在国外(能学到先进的理念,注重能力的培养)。对这些问题我也在不断思考和感悟,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3、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天的时间,十八场的报告,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
1)王建军老师——要想改变:找到一面镜子,可以对照。
他从国际视野的开阔角度和我们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每谈完一个话题,他就会提出几个思考题,引发我们后续深度思考。王老师谈到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他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清楚地东西那是谈不上改变的,因为没有发现何来改变?但改变是不难的,难的是你对生活习以为常,无法发现需要改变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改进自己的内心力量。实践中为什么很难改,因为缺少一面实践的镜子,没有第三只眼睛帮助客观对照。教学实践中,利用看自己教学录像是“照镜子”的好方法。因为课堂教学是个即时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全十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平时的评课靠印象评,但每个人的印象不同,评课并不客观、完整。找到了“课堂录像”这面镜子,通过课堂细节观察,就可让模糊的印象清晰呈现,就会作出很多改变的自我建议,找到提高的起点。在讲教师的基本功时,王教授在报告中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倚天屠龙记》,让我记忆最深。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拳”时,张无忌说我们练的是九阳神功,怎么练太极拳,张三丰说了一句“只中其意,不中其招,当你忘记了所有的的招式,就练成了太极拳”。同样的道理,教学中我们把各种基本功练好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王教授的话来说“老师练好基本功,学什么都快!”
2)李政涛老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李教授随叶澜教授,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新基础教育》,学识广阔,境界高远。李教授的授课方式很独特,他思路清晰,语调平和,一边讲一边把一些关键的词语在电脑上直接打出来,与我们互动交流。从李博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每一处结语中,都强烈感受他自身这么多年从“生命自觉”到“智慧自觉”的修炼。如在讲《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教学”谈起》时,他送给我们的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在上完《“说”出精彩和“评”出品味——怎样“说”课和“评”课》时送给我们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他的思想充满哲理,富有教益。
他认为教师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有高较的生命价值取向,追求“智慧自觉”。在谈到什么是教育智慧时,没有直接阐述,只是介绍了五种观点,引发我们思考。观点1: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观点2: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观点3: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观点4:教育智慧首先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观点5: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是的,智慧是在不断思考中的领悟,智慧是在不断坚持中的通透,智慧就是用“爱”和“自觉”构筑的与学生共同走向生命自觉的历程。当学生绽放幸福笑容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享受到了智慧的境界。
从他身上还学到了一些更为适用的东西:
①一节好课要做到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缺憾的课,即真实的课。
②上课要掌握“三个原则”,即“三教三不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③上课必须明确“五个点”: 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④什么是一堂好课: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需要找到“三个点”:一是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二是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他认为“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3)吴亚萍老师——“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吴教授讲的是《怎样备好一堂课》,指出我们备好一节课需要做到:一要读学生,了解学生前在的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二要读教材,研究教材的育人价值、提升内容和生命结构;三要定具体目标,定教学三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四是开放和弹性,关注学生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和发展性。从备课的角度告诉我们要用心备课,既要教学生学结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还要教学生运用结构,把知识的上位结构教给学生,从而实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基,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发现比发明要重要的多”,她的这一方法,对于理科来说是很实用的,尤其是数学。吴亚萍教授很是用心,她主要听的是数学的课,每听一节课,都要为上课的老师进行课堂重构,她说“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她认为课堂的生成很重要,课堂没有生成不是一堂好课。抱住预设不放,错失精彩生成;抛开预设不管,课堂随意生成。
„„
黄敬忠教授、杨小微教授、周彬教授、李晓文教授、唐思群教授等,一个又一深入我们内心,涤荡我们思想。每一次的学习,我们面前就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让我觉察到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使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在以的日子里,我所要做的就是要脚踏教育的大地,仰望教育的星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如温总理《仰望星空》的小诗中所说的那,做一个仰望星空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