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游记小品两篇》
课题:《游记小品两篇》
课型:拓展阅读课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2日
作者姓名 单位: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 韩荣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游记小品两篇》(1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写出阅读中积累的生字新词并注音。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思路,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掌握各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做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和体验。教学目标:
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掌握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评价任务:
1.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文章。
3.运用比较,多角度思考,品味各种描写,丰富自己的想象、联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会由于自己的心境、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就如同是写游高粱桥,袁宏道与袁中道二人所见所感却不尽相同。
二、相关资料补充: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2、关于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 图”。
3、高梁桥的得名: 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建于辽代。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1982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门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怕皇帝怪罪,跳入长河。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
三、积累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鳞鬣(liâ)窈窕(yǎotiǎo)几席(jī)缙绅(jìn shēn)趺坐(fū)痴禅者(chán)筵中人(yán)烟霾(mái)喧嚣怒诟(xiāo gîu)了不相属(zhǔ)岚(lán)侑(yîu)茗(míng)羸马(lãi)微泮(pàn)飚风(biāo)舛(chuǎn)邸(dǐ)砾砾(lìlì)
四、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翻译,教师给予指导。重点强调:
1)“而”的意义与用法:
流急而清(又,表并列)观梅花而返(然后,表顺接)
而飚风自北来(连词,表转折)嗜进而无耻(而且,表递进)2)“之”的特殊用法:
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
鱼之沉水者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 4)一些重要词语或用法: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以,用来;娱,使„„快乐)茗饮以为酒(以为,“以之为”译“把„当作”)皆相视以为笑(以为,认为)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且夫,议论的发语词,相当于“再说”;所以„„者,„„也,之所以„„的原因是„„)
五、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两篇散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兄弟俩都写了共同的景物是什么?文中哪些内容可体现出来?(水、柳 袁宏道文:“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袁中道文:“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
2、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袁宏道: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自然流露出闲情逸致,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存在“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朝夕设色以娱游人”袁中道:“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口中含沙尚砾砾。”)
六、比较探究:
1、同是阳春三月,两兄弟笔下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袁宏道:景物优美,春意盎然,充满自然之趣。袁中道:天冷风疾,沙尘蔽天,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诗意,反而令人不堪。)
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因两人的心境不同,观感也就不同。袁宏道醉心于自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将堤上游人、筵中人及眼中景物都视为戏具以自娱,显示了“余等”几人的高雅情趣;袁中道思恋江南家乡的温暖舒适,厌恶仕途奔波之苦,故眼中之景便为苦境。)
3、袁宏道文与《小石潭记》在对水的描写上有什么异同?
(二者都突出水的清澈。柳宗元文以鱼、石、光影作侧面衬托,不写水却显水之至清;袁宏道则先写水,直接用“急”“清”两个形容词概括,再以水底之鱼鳞鬣可见,从侧面衬托水的清澈见底。)
4、两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给你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从景与情的统一、说真话抒真情、对景物的刻画渲染等方面谈。如:美景雅意、恶景显苦情——材料与中心的统一;敢于表现“真我”,敢于讲真话,言人之所以不敢言——独抒性灵;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写京城风沙,以及写亲历身受气候之恶劣和突遇逃归的狼狈相。)
七、归纳文章主旨:
第一篇: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完“极乐寺”而返。(侧重写景)
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侧重议论)
八、达标检测:
1、把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语
1)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2)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著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1)根据上文,完成填空 出游概要: ①天气状况: ②活 动:
③两地的不同:在引导学生探究
2)作者在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风势,试指出两种。
3)试分别说明游客山人和作者在京师的原因。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自嘲?
教学反思:
这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但却有不同的观感。第一篇是袁宏道写的,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袁中道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实在煞风景。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比较探究,在比较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这一教学环节不够深入。学生只是肤浅的归纳出一两点,还无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朗读训练不够,对文本的研读也不够充分。
《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教学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筵yán 黄炜wâi 微泮pàn 邸dǐ 侑yîu 噫yī 貂帽diāo 麟鬣lín liâ 不暇xiá趺fú
遄chuán 擘翼bî 蹴起cù 镞zú 舛chuǎn 飓风jù 龛赭两山kān zhã 龙湫qiū
2.多音多义字
3.词语
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缙绅:官宦之人。
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
丝管:指乐器。丝,弦乐器;管,管乐器。茗饮:饮茶。茗,茶。
侑: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同年:同榜登科者。
若痴禅者:像傻和尚的样子。
了不相属:全不相关。属,关连;了,全。少顷:过一会儿。委:积,堆积。
趺坐:双脚交迭而坐。诟:骂,辱骂。飙风:暴风。堪:忍受。
丙夜:三更时。舛:谬误。
烟霾: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餬口hú砾诟gîu 烟霾mái 吊:哀悼。海塘:海堤。踵:脚后跟。蹴起:惊起。
飓风:海上的大旋风。辟易:惊惧后退。旋:很快,不一会儿。
颜始定:惊恐的脸色才恢复了平静。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4.需掌握的虚词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诗文不满前后七子摹拟复古主张,强调抒写“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束缚。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人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所著有《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1570—1623)明文学家。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同为“公安派”重要作家。其文学主张反对摹拟,崇尚自然。所著有《珂雪斋集》等。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二)阅读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字词,研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古文用语精炼的优点,提高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写作能力目标
感受描写同一景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四)思想教育
能从文章的语言文字着手,理解思想内容。
三.教师建议
《游记小品两篇》
学习这两篇文章,要寻找好突破口,抓住两篇游记的异同点来学习。两篇游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但却有不同的观感。第一篇是袁宏道写的,赞美高梁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 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宏道的文章,记三月一日之游;中道的文章,是三月中旬。袁中道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实在杀风景。
《白洋潮》
这一篇文章和前面几篇有所不同:前面的重点在景中之人,而这一篇则重点在人眼中之景。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
四.课文讲解
《游记小品两篇》
(一)课文主旨
两篇游记同写高梁桥。前一个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胜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罢“极乐寺”而返。后一个作者屡次求官未获,心情苦闷,对京师胜景没写上几笔,就以“羸马”、“枯柳”作垫,写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水石花鸟之乐”和宜人的气候,对生活在“烟霾沙尘之乡”的京师表示悔恨和无奈,大有“去国还乡”之意。在对比中可见作者的思想情绪对作品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二)文章思路
第一篇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先交代了高梁桥的具体位置、周围景致以及春盛时人们游览的盛况。为下文作者出游作铺垫。
第二部分具体写作者与朋友游览高梁桥的过程。用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所见之景,特别是和“筵中人”相对比突出了三人观景的心态情趣。读来妙趣横生。
第二篇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交待出游的缘由。“中郎拉予”写出了“我”被动出游的心态。第二部分重点写出游时遇到沙尘暴的狼狈情景。
第三部分通过回忆江南春景作对比,引发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是文章的中心部分。两篇文章,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
(三)写作特点
明朝著名的“公安三袁”,即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袁中道(小修)三兄弟都爱写游记小品,中郎与小修各有一篇《游高梁桥记》,春三月的游览,有一回还是同游,但他们游毕的印象与心境竟大相径庭。袁小修的同名游记却采取了严格写实的笔法。“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中郎的记游,把小风景的美感无限放大,而把大环境的恶劣忽略不计。小修则相反,他对被大环境污染的小风景的美感忽略不计,而对大环境的恶化程度浓墨描绘,深恶痛绝。
(四)重点语句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这是很高雅的情趣。趺坐“古根”上,就暗示着不求一般的物质享受,而以自然为美。古根不像椅子那样舒服,但是情趣却自然。“茗饮以为酒”。以茶当酒(古诗有句云:“寒夜客来 茶当酒”),比之饮酒要高雅。在这种情境中,作者是很超然的。把鱼鸟之飞翔和人物的往来,或者说,把世俗之人和鱼鸟一样,当成好玩的景象(“以为戏具”),从这里可以看出作 者强调自己沉醉于“山情水意”。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针对世俗之人,表示了对他们的藐视,表白自己的优越。笔力就在于取两种乐趣的对比,显示自己的高雅。这是一篇游记,从字面上来说,重点、焦点、感人之点应该是在游的过程中,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游的过程中,所见之景,如“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和世俗之人观感也许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游,而在内心感受,对于乐和趣的感觉。“世人以为痴者,我以为乐;世俗以为乐者,我以为呆。”
《白洋潮》
(一)文章主旨
写作者与朋友在白洋观潮的经过,重点描述了潮到塘后的雄伟气势和壮阔场面。
(二)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三)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伽蓝 飙风 舛 烟霾 着重裘 不暇
二.解释下列字词 窈窕: 茗饮: 少顷: 烟霾: 丙夜: 嗜进: 海塘: 漱激: 旋:
龛赭两山:
三.把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语
1.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2.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3.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四.下边的语句表述有误的是()A.白洋是山名,在浙江绍兴西北海滨。B.龟山又名叫乌凤山,在绍兴西北海滨。
C.作者用白洋潮来比“千百群小鹅”和“百万雪狮”。D.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散文家。
五.两篇都写高梁桥,你认为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阅读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著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1.根据上文,完成填空 出游概要: ①天气状况: ②活 动:
③两地的不同: 2.作者在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风势,试指出两种。
3.试分别说明游客山人和作者在京师的原因。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自嘲?
4.指出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而犹不能堪,乃急归。
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予不能解矣。
【试题答案】
一.qiã biāo chuǎn mái zhuï xiá
二.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茗饮:饮茶。茗,茶。少顷:过一会儿。
烟霾: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丙夜:三更时。
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海塘:海堤。漱激:冲击。
旋:很快,不一会儿。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三.1.这时候,柳树梢刚发芽露出翠绿,山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水面与河堤一般平了。沿岸传来奏乐声。
2.而我家中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舍弃了家乡水石花鸟的乐趣,却在这烟尘弥漫的异乡奔走,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回答。
3.海堤上人们喊叫着看海潮,我急速前往,章侯、世培紧接着也到了。
四.C
五.两篇文章,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
六.1.①春天 ②中郎和随从 交谈小饮 ③寒风刺骨 旋风自北来 尘埃遮蔽天空 尘埃中目塞口 杨柳仍未发芽 柳树枯萎 天气暖和 青草茂密/百花盛放
2.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描写风势及例子∶ 视觉描写∶例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石块乱飞 听觉描写∶例句∶(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古老树木被风吹得作响 触觉描写∶例句∶寒气凛冽/御貂帽,著重裘犹不能堪 3.游客山人为了糊口/生活。作者为了求官职。作者自嘲的原因∶别人在京师是不得已的,自己家有产业,但仍留京。屡求官不获,仍留京师强求。家有产业,本足以享受水石花鸟之乐,却仍留在风尘蔽天的京师。4.乃∶于是/就/便 苟∶若果/倘若/假若 予∶我/自己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ziyuan1/uploadfile/0609/2006102663259.asp ①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②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2拉予与王子3往游。时街民皆穿4沟渠淤泥,委积5道上,羸马6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7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8,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9,而飙风10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11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12貂帽,着重裘13以敌14之,而犹不能堪15,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16,坐至丙夜17,口中含沙尚砾砾18。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19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20。苟非大不得已21,而仆仆22于是,吾见其舛23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24,为官职也。游客山人25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26,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27沙尘之乡,予以问予28,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29,颠倒而无计算也30
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 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很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出游的人。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
第二篇:课题 环境雕塑小品练习
课题 环境雕塑小品练习
课时:1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整堂课中体现了一个“活”字,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我首先想到让学生了解、认识雕塑,并且能够说出雕塑的类别,为更进一步认识雕塑小品打下基础。我准备了一些优秀城市雕塑作品和优秀校园雕塑作品,先分析、后概括,然后让学生创作练习。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引导学生由雕塑转入校园雕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我准备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借助学生爱动手的特点,由于课的选材比较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愉悦学生心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准备好教学资料,使之环节紧凑、简而易懂。其次,小型雕塑是“浓缩”了的雕塑,它以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艺术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由于材料面积小所以增加了雕刻的难度。但是,小型雕塑的工具简单,材料广泛,制作方便,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不错,学生即可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又可加强手工技巧,还可以放松心情、开发大脑,真可谓一举三得!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作用。
2、校园雕塑小品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并能加强特定环境的个性,符合审美要求。
3、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意见。
4、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
5、通过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动手能力,加强手工技巧;同时放松心情、开发大脑,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感受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并对校园环境进行思考,为校园添色彩、绘新貌,热爱校园。
教学难点: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制作作品的精致能力。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讨论、交流、练习。
教具准备:
《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
各种可塑材料(土豆、香皂、肥皂、橡皮泥、橡皮、苹果、萝卜、面团等),刀子、刻刀、钢笔、纸、辅助工具(如:大头针、图钉等)、报纸、塑料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1、欣赏短片:《校园风景》(看后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校园环境中斑马雕塑消失与还原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有什么变化?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给予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短片,情景导入,发现校园雕塑,认识其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并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环境雕塑与环境的联系
首先观看一组图片。(关于城市雕塑的京剧脸谱)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座雕塑放在我们教学楼前合不合适,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与评价。
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地发表自己对这座雕塑的看法。
1.不合适,这座雕塑应该放在一些有关艺术建筑的前方,如京剧院、艺术学校等。
2.我们学校应放一些积极向上和学习有关的雕塑。
(二)环境雕塑的寓意
引导学生跟随摄像机的镜头去看看其他学校的校园雕塑是什么样的?
<一>展示图片,(图片较具象如右图)
1.看完图片后首先让学生回答这座图片有哪几部
分组成?钥匙、书、梯子。
2.这座雕塑代表了什么意思?
(1)书的累积说明我们的知识是一点点累积的。
(2)钥匙插在书里表明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3)梯子,攀登知识的高峰。
<二>展示第二幅图片,这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像火炬。2.像花蕾。3.像帆船。4.像幼苗。5.像钥
匙。6.像双手。
<三>教师小结
两座雕塑相比较那个更抽象呢?(第二个)从而我们发现越是抽象的东西越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三)环境雕塑的摆放位置
多媒体播放校园图片,小组讨论在校园以下景区应
该放一些什么样的雕塑?
1.教学楼前——教书育人、积极向上。
2.花坛附近——休息、放松心情、愉快。
3.国旗周围——爱国、和平。
4.食堂楼前——节约粮食。
5.运动场中——体育运动、各种运动人
物。
(四)环境雕塑的组成元素
<一>教师展示线型雕塑,并加以讲解。
把事先准备的线型材料——竹签,展示
给同学们看。
如何把这些线型材料变得更丰富
些?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演示。
1.由线织成面。2.迭插。3.旋转。4.累积。
<二>怎么把一张纸(面)变成立体的?
1.卡接(插)。2.切折
<三>怎样使块面变得更丰富——累积。
<四>教师小结。展示雕塑作品《童眼看世界》它是用什么来组合的?(综合)
<五>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展示、讲解制作步骤
构思→材料→草图→切除→定型→雕刻→深入→调整→完成[设计意图:以欣赏、提问、对话、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己去感悟、想象、判断、总结。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起学生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了解雕塑及雕塑小品,明白艺术品的设计原则及校园雕塑小品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一)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座适合校园环境的雕塑小样。
小组长起带头作用大家一起设计雕塑方案。
(二)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出一名同学说明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请教师或同学评价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三)小组长分工把组员的任务分配好,开始制作雕塑作品,教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注意刀子、胶水等的使用安全。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件雕塑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学生作品展评
选出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价,可选择自评、互评、师评、他评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体验小型雕塑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个性,多角度评价美术作品。]
五、教师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做课堂上的小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要用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意识来看待我们周边的环境,做生活中的鉴赏者和创造者!罗丹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体现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
第三篇:搞笑小品剧本嘻游记剧本
嘻游记剧本
角色与参演人员:
波
姐:蒋晓兰 饰
唐
僧:杨聪 饰
猪八戒:魏平
饰
沙僧:朱世斌 饰 美女甲:邱琳 饰
美女乙:毛军军 饰
美女丙:罗莉 饰
美女丁:
谢宇
饰 第一场:
波姐出场:一边唱回娘家一边照着镜子!突然,看见不远处走来一位“帅哥” 唐僧出场:看着波姐,哼着西游记主题曲。走近了,波姐:(背对唐僧)耶!对面来了个帅哥呢?!此时,唐僧看见波姐,两人对视了两秒钟,(音乐起大约1分钟)情不自禁的跳起了恰恰!(音乐毕)波姐:小哥,请问你是??(用山东话说):
唐僧:哦!这位女施主原来是山东的!俺也是那边的!俺就是传说中的…… 波姐:(没等唐僧说完)收水电费的?
唐僧:晕哦!我就是来自山东的唐三藏(自信满满)波姐:就是那个说话像一万只苍蝇的唐僧哇?
唐僧:阿弥陀佛!美女,你有所不知,那些都是世人对我的误解!波姐:真的假的(做不相信姿态)!那,你现在也单飞了嗦!你的team呢?
唐僧:team?不好意思美女!我是个爱国人士,请不要对我讲english,OK?!哎!现在的下属再不像唐朝的时候那么好管理了。都是过了MBA的高材生啊!
此时,唐僧喊:八戒,沙僧,你们倒是快点三,耽误了取经的火车了!八戒沙僧出场(出场时唱:音乐起,两人唱:狮子座)走到师傅的侧面!波姐:咋过才两个喃,你大徒弟喃? 唐僧:哎!莫说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就因为那两个月我资金有点紧张,没按时发奖金,就炒了我的鱿鱼,回花果山卖水果去了!(唐僧做伤心无奈的状态)波姐:(安慰唐僧)唐唐,不要伤心哈!现在妖怪没那么多了,他们两个也够应付了!唐僧擦擦眼泪:来,徒儿们!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沙僧:大家好!我就是那个传说中只有三句话台词,挑了十万八千里担子的老沙!沙僧介绍的时候,一位美女乙出场,八戒目不转睛的看着美女,做流口水状!沙僧:二师兄,该你介绍了!二师兄,二师兄…….唐僧:哎!这个八戒,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边说边摇脑袋,看来我得和我的团队商量一下,给八戒讨个媳妇了!(转向徒弟们,做出商量的样子)
波姐:啥子啥子,你们在商量啥子?(波姐做出好奇状)唐唐,你想讨媳妇儿说!(害羞)唐僧: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想当年我国女儿国都不曾动心!现在就更不可能了撒!我是想给那个不争气的八戒物色一个!(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波姐:就是那个嗦!(用手指着八戒)唉!我手上正有几个,要不先介绍介绍!
唐僧激动不已的握着波姐的手,满眼泪花的说:我代表八戒的八辈祖宗感谢你。八戒听见,欢呼!(跳舞)!第二场:
八戒在舞台边转悠,忽然,像看见宝一样的在舞台边捡起一根烟头向沙使了个颜色,沙马上跑过去给八戒点烟。唐僧见状:(面对观众)你们 看看这八戒,真是不知廉耻,不求上进,烂泥巴糊不上墙。八戒听到依依不舍的把烟头扔掉,此时唐僧也从另一面前期一根烟头 沙见状马上跑过去:师傅来,点起!
唐僧猛吸了一口做出很享受的样子,说:现代人就是懂得享受,想当年唐朝的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哦!
此时音乐响起(走秀音乐)美女甲乙丙丁四人分别走秀出场
八戒表现的极度兴奋,欲往前冲!波姐拦住了八戒!波姐:不要急嘛!
八戒好不容易等到走秀完了(走秀完美女甲乙丙排成一排)八戒迫不及待的说:咋还带着面具哦!存心让我老猪干着急哦!波姐:硬是个猪哦!给你点神秘感三!现在看嘛。八戒一个一个的揭开面具(每一个看了之后都摇头叹气)到最后一个忠于露出点满意的表情,可当解开面具,立刻吓得钉耙一甩,摔倒在地,大吼道:妈呀!千年女妖啊!美女丁说:莫慌莫慌,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这一哈哈说!没等美女丁说完,沙僧忙说:啊!快保护师傅!唐僧也吓得后退两步!
波姐:哎呀!那你到底要啥子样子的嘛?(同时四美女离场做出生气的样子)
八戒爬起来,抖抖身上的灰,唱:记得那一天,上帝安排我们见了面,我仿佛看到了命运的春天!说:其实在我脑海里有那么一个身影,就算是经过了五百年的考验,我仍然无法抹去那份真挚的记忆,她!!就是——高——小——姐!(做出痴情的样子)唐僧:真是太感人了,原来八戒是这么的痴情!不愧是我老唐的徒弟!(擦眼泪)沙僧:二师兄,真是没有想到啊!
八戒害羞拉着唐僧的衣角:哎哟,你们不知道,这就叫内在美嘛!唐僧:真是不好意思哈!你还有没有嘛? 波姐:有嘛倒是有!而且还是个绝色美女哦!唐僧:那就麻烦请上来我们看看嘛!此时音乐响起(千年等一回)高小姐出场 高小姐对波姐:你介绍的这个人咋样嘛? 波姐:等哈就看到了哈!
高小姐:那个吗?(微微掀起盖头)波姐:矜持一点嘛!
高小姐勉强的走到台中间,八戒见状想往前冲,被沙僧拉住。沙僧:二师兄,先稳到起三!唐僧无奈的摇摇头!
八戒迫不及待的走过来,围着美女转了一圈
八戒:这是何方美女,拥有魔鬼般的身材,就是不晓得脸蛋咋样。这俗话说得好,远看金光闪闪近看麻子点点,依我的经验来判断还是危险哦!到底要不要揭喃?(八戒做思考状,最后还是决定揭开看一下,揭盖头的时候都不敢睁眼看 沙僧:二师兄,这个要得哦!
八戒这才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高小姐,八戒把盖头一甩人向后退了几步,唱: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说:五百年前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牵手,miss高,我终于找到你了!高小姐:猪哥哥,我也找你找得好苦啊!没想到五百年不见了,你变得这么帅了!高小姐说着想扑到八戒怀里!被波姐拉住!波姐:矜持!要矜持!
高小姐害羞:不好意思哈!让大家见笑了!于是两人在一边眉来眼去!
波姐见状对唐僧说:既然他们两情相悦不如就让他们…… 唐僧抢着说:去民政局把手续办了!
高小姐:你看你们这些人的思想这么落后,办啥手续嘛!高小姐对着八戒:猪哥哥,不如我们直接洞房吧!所有人都惊讶的看这高小姐。八戒和高小姐暧昧的走下台!
这时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在后面追,沙僧反应最慢,等他回过神时,所有人几乎都走下台。沙僧:师傅!等等我!二师兄,你的钉耙!谢幕!
一起上台拜年!没人说句四字的拜年话!
第四篇:第2课时《游记小品两篇》(模版)
课题:《游记小品两篇》(1课时)
课型:拓展阅读
上课日期: 2012.10.30
姓名:佟格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游记小品两篇》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阅读时最欣赏的写景句子。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写景状物的细致、准确而又传神的笔墨。
3、感受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快乐、思考。
评价任务:
1、朗读全文,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同景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游记小品两篇》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致,同一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却有不同的观感。(板书:游记小品两篇)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三、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教师小黑板展示下列重点词: 1)春盛:春意正浓。
2)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在坐席间望见的西山,早晚色彩变幻让人赏心悦目。
3)士大夫:就是指官吏或郊游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4)以为戏具:当作演出(观赏)。
5)临:面对。
6)夫(fu):发语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7)然则:这样„„那么,此处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2)需掌握的虚词:
乃急归(于是,就)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连词,表目的的连接)皆相视以为笑(连词,而)
与鸟之飞沉(助词,的)
忽而下,与之语(代词,代人)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连词,转折)屡求而不获(连词,表转折)
流急而清(并列连词)呼而下(连词,修饰连接)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翻译,教师给予指导。
(二)学习课文,了解文中描写的是几月景物?地点?人物?
1、读完两文后,知道文中描写的是几月景物吗?(阳春三月)知道高粱桥在什么地方?(西直门外)用袁宏道的话说就是“京师最胜地也”。
2、兄弟两人都写到了共同的景物是什么?(水,柳)明确:(1)袁宏道文:“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水的特点是:“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水与堤平”;柳的特点是“柳梢新翠”“浪纹树影”。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自然流露出闲情逸致,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存在:“朝夕设色以愉娱游人”。(2)袁中道文:“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水的特点从下句体会,“时街民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冰微泮”;柳的特点是“杨柳尚未抽条”“冻枝落”。
3、还有哪些景物有不同? 明确:(1)袁宏道文:“精蓝棋置,丹数珠塔,窈窕绿树中”,“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也”。(2)袁中道文:“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寒气凛冽,口中含沙砾砾”。
4、两文中同游的人分别是谁?
明确:前文同游的人:袁宏道、王生章甫(王袗),僧寂子。后文同游的人:袁中道、袁宏道,王子(王袗)。
四、比较探究
1、同是阳春三月,两兄弟笔下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袁宏道文景物优美,春意盎然,充满自然之趣。
袁中道文天冷风疾,沙尘蔽天,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诗意,反而令人不堪。
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
明确:因两人的心境不同,观感也就不同。袁宏道醉心于自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将堤上游人、筵中人及眼中景物都视为戏具以自娱,显示了“余等”几人的高雅情趣;袁中道思恋江南家乡的温暖舒适,厌恶仕途奔波之苦,故眼中之景便为苦境。
3、袁宏道文与《小石潭记》在对水的描写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二者都突出水的清澈。柳文以鱼、石、光、影作侧面衬托,不写水却显水之至清;袁宏道则先写水,直接用“急”“清”两个形容词概括,再以水底之鱼鳞鬣可见,从侧面衬托水的清澈见底。
4、两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即可)
五、拓展思考
为官与游乐能否统一?
(学生答案不能求同,要求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六、布置作业 1做阅读练习一
2、预习后三篇文章 教后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游记小品两篇》教案 北师大版
《游记小品两篇》(2课时)
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整理生鲜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流利地朗读课文。相关课程标准: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文中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透过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文章。3.背诵文中重点段落。4.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我们伟大的祖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才子,像“唐宋八大家”、“三苏”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
1.组内分享预习成果,有感情地朗读袁宏道、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然后开展分组朗读比赛。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缙绅 鳞鬣 窈窕 趺坐 微岚 喧嚣 邸
砾砾 噫
貂帽
怒诟 烟霾 着重裘
3.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文章,把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做好标记,组内解决,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侑 鳞鬣 窈窕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苟非大不得已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②翻译下列句子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明确:当时柳梢刚发芽,山中有淡淡的雾气,河水与河堤一样高,两岸音乐不断。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明确:写下我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却不去算计。
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
明确:杨柳还没有发芽,冰稍融化,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明确:枯树枝被刮落到地上,枯树呼啸,乱石纷飞。
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明确:多次求官却没有得到,结果也显而易见。
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明确:我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了。
4.整体感知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明确:袁宏道写的《游高梁桥记》,赞美高梁桥三月初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丝管夹岸,景色宜人。
②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明确: 袁中道的文章,所写是三月中旬的景色,他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风沙大、寒气凛冽、飙风袭人的凄凉之景。
三、合作探究
1.袁宏道和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都写了高梁桥,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2.袁宏道和袁中道所游季节同为艳春三月,可是所写景致和感受却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 . 明确:袁宏道仕途顺畅,心情愉快,游京师胜景很开心,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罢“极乐寺”而返。袁中道屡次求官未果,心情苦闷,对生活在“烟霾沙尘之乡”的京师表示悔恨和无奈。
四、反馈总结
袁氏兄弟的两篇游记,写的都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却有不同的观感和取舍,这就印证了“境由心生”的古语,也告诉我们了“言为心声”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特级教师教学建议中对本堂课的要求是:1.粗知文章大意,着重理解其中精彩的句子;2.积累若干常见的文言词。因此,在设计本堂课时,重点在字词句上下功夫,加强对文言字词的积累。不足之处时,在对文章精彩句子的赏析不够细腻,仅仅从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这个问题入手引出,处理的粗枝大叶,力度不够。建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重点落实到词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