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观潮教案(大全)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上节课呢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文中的生字词,老师课后让大家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那位同学跟老师分享一下?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交流展示自学情况:读文、识字、释词、质疑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可结合识字、释词环节,随机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贯、蒙”等字。)
告诉老师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那先后写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三个部分找出代表词语,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刻?重点看三四段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让学生读书思考,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 文中三四段有对潮来时的具体描写,边读边画,小组交流讨论,带感情朗读
(二)、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关键段落:第二、三段 关键词语:“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 “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三)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奇”的意思)
2、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后交流。指名读出相关语段,(白撒战马句子,比喻,生动形象,请同学朗读/闷雷滚动,贴切,男生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概括,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请学生代表读,男生朗读,最后精读,什么顺序?由远至近
四、阅读欣赏
1、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领悟表达方式。(1)“衬托”手法: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2)比较句子。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积累:摘抄在读书笔记上(1)自己喜欢的句子(2)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五、拓展练习 推荐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王在晋: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李廓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潮来时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
朝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第二篇: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学情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三、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2、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
达上的特点。
3、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六、教学重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板书课题)
(二)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1、“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2、教师:为什么说是天下奇观吗?
(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1、分析时间、地点、场景、人们心情。
2、总结这段内容:潮来前(板书)
(四)教师读三、四自然段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
2、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
(五)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板书:平静)
(六)思考作者感情。
(七)课堂练习:词语补全。
(八)录像观看。
(九)课外作业:搜集资料,想想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6、观潮
潮来前:平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 浩浩荡荡
潮去时:余波汹涌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中国教学案例网 2010-02-25 09:49 作者: 点击: 1122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释题,讲读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观潮》。(板书:13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看)潮呢?(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74页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天下奇
观)(明确:潮指钱塘江大潮)
3.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理解: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1.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自读)
2.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今天我们按四段的分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读讲第二段。
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厂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2.指名朗读。
3.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4.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人们都到这儿来观潮,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宽阔的钱塘扛……等着,盼着)
5.潮来前的江面有一个什么特点?课文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板书:平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江面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趴下)
6.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齐读。指导纠正)
7.这时,江湖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
8.小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四、讲读第三段。
1.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第三段主要写潮来时的情景,有两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段,思考。
2.教师读。
3.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午后一点左右。明确:人们知道大潮到来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说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4.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三自
然段:远处;第四自然段:近处):(板书:远近)
5.第三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6.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看到……)。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板书;闷雷滚动)(说明了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说些什么?(讨论)(有的人说潮来了,有的人间潮在哪儿,有的人说这声音就是……)小结讨论结果,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板书;人声鼎沸)
7.过了一会儿又怎样?(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①听到了什么?(响声越来越大)
②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③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理解“水天相接”。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8.潮在远处时,只听见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江面上还是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说明江潮已经向我们这边移过来了。这时人群又怎样了?(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理解“沸腾”)为什么说人群沸腾起来?(讨论;因为这时站在前面的往后退,想站得高点儿,看得远点;站在后面的往前挤,想站得近点儿,看清楚点儿;没看到的希望看到;看到的巴不得看得清楚点;都在喊:潮来了。所以人群就像水开了一样,沸腾起来。)
9.分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10.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板书:声形.情)写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思考;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时,人们听到了
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
1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挂图)(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手势讲解。理解“横贯”)
12.还看到了什么?(再近些,只见……,形成……)(板书:白色城墙)①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两丈多高有两层楼那么高)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水天相接→再近些)
1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什么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出来形容。(浩浩荡荡)①“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大)从哪儿可以看出气势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板书:白色战马)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③所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板书: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④山崩地裂所发出的声音大不大?大得怎样?(大,好像大地……)⑤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江潮发出的声音。)⑥原来江潮发出的声音如同--(……)好像--(……)
14.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15.这时人们的情绪怎样呢?有没有?为什么?(讨论:课文中没写。一方面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另一方面即使有人说话,声音也被潮声压住了。他们会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太壮观了,太罕见了,声音真大啊,真是天下奇观……)作者在这里不写人们情绪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原因。
1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17.小结全段:(生看黑板板书)第三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板书:↓)
18.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第三段)
五、讲读第四段。
1.潮来时是这样的,那么潮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看谁最先找出潮来后总的特点。(恢复了平静)(板书:平静)
2.这里江面恢复了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是;霎时。理解“霎时”)
4.你见过一眨眼时间江水涨两丈来高的景象吗?(没有,这实在是太罕见了)
5.小结:这一段介绍了潮来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六、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七、作业。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四篇:观潮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观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
(二)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
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 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 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 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 用来形容很响时 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 声音喧闹 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 好像 仿佛
隐:藏起来 看不见 现
表露在外面 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 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 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 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 波浪在怒吼 形容风浪大 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 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 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 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 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明确:江面很平静 越往东越宽 在雨后的阳光下
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
明确:”大家昂着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 江面越往东越宽 那越往西呢?
明确:越往西越窄
湖水越往西 就会产生什么现象?
明确:潮水越往西越急
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
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 外宽内窄 外深内浅
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 迫使潮水上升 因此潮波传来 受到很大的约束 这是地理因素 另外是引力的因素 八月十八
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 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 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人们的心情怎样?
明确:大家昂首东望 等着盼着
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3.讲读第二层
(1)要是你在人群中 你急不急?
(2)思考:潮来时 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明确:声音大 浪大
(3)默读第二层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明确:由远至近
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明确:“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写远处的声音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 声音“越来越大”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 逐渐拉长 变粗“ 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
”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 ”白浪翻滚
形成一首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
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潮头越来越高 潮势越来越猛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 说明潮大、雄伟 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 像白色城墙 气势雄伟 声势浩大
(5)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 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
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
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
明确:人声鼎沸 都在喊:”潮来了
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 人群又沸腾起来
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 真是又高兴 又惊叹不已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潮来之时 声势浩大 潮过之后呢?
明确:一眨眼的功夫 潮头就向西奔去
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很久
江面才恢复平静
(2)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3)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
(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一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 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2.设问: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奇
奇在什么地方?
明确: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潮来时声巨大 浪罕见 水位高
什么是”天下奇观"?
明确: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 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 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 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这样写出的文章 才会重点突出 条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观潮(cháo cáo)坦克(tǎn tǎng)笼罩(zào zhào)颤动(zhàn chà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现 漫天()地 风平浪()人声()沸 水()相接
3.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写出了观潮的经过 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 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出泪来之时的_______和_______
(五)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 风平浪静
教案点评:
《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的记叙顺序非常清晰 结合这一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二把教学侧重点就放在了帮助学生理清记叙顺序 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
引导学生按潮前、潮中、潮后给课文分清段落 进而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
注意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同时 受到激励
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探究活动
如果你是导游
如何向游客介绍钱塘潮?根据课文及自己查找的资料 写一篇短文
向大家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五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观潮(课文分析)
主讲人:08理二2号刘碧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与学生交流旅游中的所见所闻,点燃学生的激情。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的生字词吗?
生:记得
师:那就请同学们来齐读一遍
生:盐(盐水)据(据说)卧(横卧)塔(古塔)沸(鼎沸)震(震动)吼(吼叫)涨(上涨)
师:好,大家都读得不错,值得表扬,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观潮
(板书:观潮并问:同学们知道观什么潮吗?)
生:知道,是钱塘江大潮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问:那为什么说是天下奇观呢?
生1:不知道
生2:因为钱塘江很好看,江面也很宽
师:那为了探究“天下奇观”,我们一起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好,你们读出了什么呢?
生1:观潮日是农历八月十八
生2:来到了海宁县盐官镇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的默读哦,那观潮前江面是怎样的呢? 生1:平静
师:对了,(板书:潮来前——平静)我们接着来分析第三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朗读后)有没有同学愿意跟老师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板书:潮来了)
生1:我听到了闷雷滚动,人声鼎沸,有人说潮来了(板书:闷雷滚动)
生2:响声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响)
生3: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
师:好,同学们,我们继续第四自然段(老师自读,板书:白色城墙,山崩地裂——白色战马,学生跟着念)同学们,壮观吗? 生:壮观
师: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朗读。(朗读完)(板书:潮过后)潮头西去后,余波在…….生:漫天卷地的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板书: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师:过了很久,江面又变成怎样呢?
生:恢复了平静,江水涨了(板书:恢复平静——水涨两丈,天下奇
观)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分析完了,学过之后,想不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呢?
生:想
师:那如果我们就在那里观潮,你又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用相机把那些壮观的场面拍下来
生2:我会跟着人群大喊大叫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句子呢?
生:有(齐声)
生1: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吗?
生1:因为我觉得“闷雷滚动”很好听
师:你来发表一下
生2: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因为我觉得那个场面应该很好看!
师:今天,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都感觉亲身体会到了钱塘江的壮观
生:还有呢?
生:我们祖国拥有壮丽山川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里,课后要记得背诵三、四自然段哦!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