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0: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

第一篇: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

《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

备课人:谢晓平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能背诵默写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出示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复习作者简介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活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参考课下注释1.四、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五、检查背诵情况

六、设疑自探

学生大胆质疑之后,归纳整理如下:

1、朗读停顿如何划分?

2、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从修辞手法上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6、从抒情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四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解疑合探

学生回答,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明确答案: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六、质疑再探

学习本节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老师预设问题:

1、怎样理解两个“笼”“,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犹”有什么深意?

七、拓展运用

展示古往今来名人的爱国诗句。

八、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赏析古诗的方法。

1、想象写景诗描绘的画面;

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深意;

3、从修辞角度理解诗意;

4、从表现手法角度理解情感;

5、从写作背景品味情感 九﹑作业设计

1、正确无误的默写这四首古诗。

2、学生自编习题。

第二篇:《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工具】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言(2min)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的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时交通不方便,流落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主题。尤其是秋天的时候,那些漂泊他乡的文人骚客看到落叶归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思乡之情就会特别浓重。现在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古代文人骚客的思乡情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5min)

1.看作者(2min)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的戏剧家,在当时有“曲状元”之称,同时也是元剧四大家之一。青年时期追求功名,毕竟人不轻狂枉少年;中年时期曾在江浙地区当官,但成就不大;晚年则淡泊名利,向往现实的生活。

2.审题目(4min)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才是真正的题目。问题:从题目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顾名思义。“秋”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在秋天;“秋思”可拆开来组词,秋天的思念,秋天的思绪。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散曲所表达的大概就是思念的愁绪。

3.品语言,悟意境(10min)

问题:从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之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从字面上看,全曲28个字,前三行都是写景人物并不出场,但是每一个景物却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是作者所见到的景物;古道,是他旅途经过的地方;西风,正吹在他的身上;瘦马,是他旅途唯一的伙伴。这些景物,虽然没有提及思乡之情,却紧紧扣住了忧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秋日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倦鸟归巢,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炊烟袅袅,或许正在准备晚餐,这几句话,大家可以想象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而远处荒凉的古道上,一个异乡人拖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孤独地前进,看着日落西山,想到自己却不知在哪里投宿,漫漫长夜不知如何熬过,或许

他有家,但是有家难归,更加令人心碎断肠,只能长叹一声:“断肠人在天涯!”

无形间,清雅安适的田园人家就和浪迹天涯的游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至于特定的氛围中,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切换新内容

几百年来,每当人们说到乡愁都会想到这首元曲,但是我们说起诗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唐诗宋词,所以我们现在来看另一首同样是表达乡愁的唐诗。

2.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并思考些下列问题:(5min)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②那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10min)

①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或许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暗含旅途奔波劳累。②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了船上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了铺垫,我们联系之前学过的散文《春》来理解,春天到了,水涨起来了。

③颈联: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名了季节。“残夜”指黑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即将天亮,而东方已经可以看到日出,江上已经是春天了——诗人不禁感慨:时间过大太快了!④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离家已久,但是有家归不得,看到天上飞过的大雁,想到家中亲友的情况,他们也在思念自己,唯有请求大雁来替自己传达家书。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得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4.练习(5min)

让学生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观沧海》、《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思乡情怀,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的另一些情怀。我们先来欣赏曹操的雄心壮志。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观沧海》曹操

1.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3min)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对他的了解,可能都是《三国演义》里的坏人,“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名言。事实上,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当时,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只要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他身为主帅,登上当年秦始皇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秋风萧瑟,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苍劲雄浑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2.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5min)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3.分析明确(10min)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非常质朴,以“观”字表明以下是所见

之景。

第二层(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都是眼前所见之景,属于写实。

第三层(最后):借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是虚景,属于虚写。

4.悟情感(3min)

从“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是虚写,但是这种想象非常奇特,也让人联想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有容乃大的胸怀。联系诗人本身,同样也表现出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切换新内容(2min)

欣赏了气势恢弘的大海,那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最有名的杭州西湖。从题目我们可以得知,这是春天时的西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美成什么样子?

2.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5min)

①诗歌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合作探究(10min)

①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从大处着笔,写了在孤山寺时所见的湖光山色。“初平”,春天来临之时,春水涨起来,和河堤略平;“云脚低”,写了白云低垂,和湖水相连,勾勒出早春的轮廓。

②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和燕,是诗人所见。在自然界,莺是春天的歌手,总喜欢在向阳的树上唱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飞回温暖的南方,衔泥筑巢。

③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大家都听过“春风得意马蹄疾”,春日里马

在浅草地上走得很快,眼前花儿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渐渐迷失在这春天的美景中。

④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是因为景色太美,使诗人流连忘返,永远看不够,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练习(5min)

颔联中“几处”可不可以换成“处处”,“谁家”可不可以换成“家家”? 讨论过后,一起朗读这四首诗。

第三篇:古诗复习课教案

走进古诗大观园

冯秀景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积累古诗。

2、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积累古诗。

3、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培养合作能力,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古诗。教具准备:课件、彩旗。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向(3)

1、故事引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课下的整理复习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大诗人的佳作,并了解到一些关于他们的有趣故事。老师就知道一个关于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相传,有一个人慕名来到孟浩然的家乡,看到青山间流下的泉水,不禁赞道:“泉泉泉泉泉泉泉。”说完往下却不知怎么说才能表达自己看到的美景。这时旁边来了一个人吟道:“好似珍珠倒卷帘。”这人惊奇地看着来人问:“问君可是孟浩然?”来人答道:“然然然然然然然。”由这个故事可见诗句都是在生活情景中创作的,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文化底蕴深厚,运用自如。课下我们对六年来积累的古诗进行了整理复习,有句诗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大观园”以勇攀高峰的游戏形式,对我们积累的古诗进行巩固,灵活运用。

2、出示学习目标,板书重点词语。

二、复习巩固(9)

同学们已明确学习目标,为更好完成目标,我们应再次温习旧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我们再次复习积累古诗。

1、组内用“点将”“对句”复习积累古诗。

2、指名点将,说明点将理由。

3、采访学生古诗积累方法及感受。

三、灵活运用 同学们组内积极复习古诗,善于发现方法,同学间互相鼓励,团结合作。这样团结奋进的集体,什么高峰不能攀登?现在让我们分成三个团队,向“古诗大观园”挺进,在温故中知新,在游戏中运用。Let’s go.勇攀高峰游戏。

1、名句荟萃填古诗:小组必答填古诗。(5)我们首先来到大观园欣赏国内各地名胜景点,里面就藏着问题,可要认真看哟!让我们走进动物园,看哪些小动物藏起来了?植物园的花草迷人,这些花的名字你知道吗?

2、诗情画意猜古诗:小组抽号猜古诗。(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四朵花后面就是四幅画,你能猜出它是那首诗吗?

3、胸有成竹答古诗:小组抢答。(6)

我们各小组你争我赶,毫不示弱。古诗知识运用更应不在话,激烈的胸有成竹答古诗马上开始。

4、妙语生花用古诗:小组合作用古诗(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积累是活用的基础,在下面情境中,你会恰当引用哪些古诗?在实际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用古诗的?

5、当堂检测:师生互动(5)

自信和勇气再一次次掌声和肯定在提升。此时的你们敢再次接受古诗大观园中另一批游客——教师的检阅吗?

四、反馈激励(5)

我再次为你们的精彩展示感到骄傲,你们真的真的很行!会学习的孩子善于总结方法,个性飞扬的孩子们,复习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和独特的感受呢?

1、学生交流游戏中复习古诗的新知和感悟。

时代需要创新,更需要创新人才。魅力四射的个性作业,不就说明我们就是这样的勇于创新的学生?老师向大家推荐两项作业,敢尝试一下吗?我期待着你们个性飞扬的佳作。

2、(推荐作业)引用古诗写片断、创作古诗。孩子们,你们让课堂精彩不断,让自己的能力点点提高,让自己的信心节节提升。多么优秀的孩子呀,我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以示鼓励。

3、老师唱、激励送诗句结束。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相信课下你们会继续在古诗王国,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明天你们会写出优美诗篇,描绘精彩人生。“江上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腹有诗书气自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书香诗韵伴随我们成长吧!

板书设计:

走进古诗大观园

巩固

积累

运用

第四篇:9古诗四首 教案

9.古诗四首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

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

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四、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意色:黄(绿)(黄)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五、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背诵全诗

七、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第三课时

观游鱼 作者: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 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 我来施食尔垂钩。【古诗今译】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儿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 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经典赏析】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 一种爱 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它长 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发人深思,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第五篇:古诗四首

课题《春望》《泊秦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读: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感。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二)译:结合书后注解,读懂诗文意思,用散文描述画面或情感

(三)析:了解背景,了解作家处境.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四)赏:名句欣赏;艺术手法欣赏

相关链接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知识预习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2.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1)《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2)《泊秦淮》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课堂探究

(一)学习《春望》

1.分析“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这两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6.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二)学习《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烟笼寒水月笼沙”如何理解?

(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3.说说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4.《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一)选择。

1.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暮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成对比。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

C.“烽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这里喻“战争”。D.“家书抵万金”中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值抵万金。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磴高远望而有所感。

B.诗的前四句即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

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亲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发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进一步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D.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炼,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3.选出对《泊秦淮》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

4.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烟笼寒水月笼沙”,第一句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和水边夜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

B.“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出时间、地点以及人物,与前句的冷寂气氛形成对比。

C.“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暗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听唱的封建贵族、官僚。

D.“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犹唱”二字,微妙而又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5.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地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填空。

1.《春望》中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作者思念家乡(表达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泊秦淮》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点明主旨)的句子:

;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课后作业 用散文的语言改写《泊秦淮》。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课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这两首诗。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相关链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景。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释题。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知识预习

1.按拼音填空:

他隶属于北京卫_________(shù)部队某部。

著名的“_________(wù xū)变法”发生在1898年,又叫“百日维新”。

朱德总司令(róng)_______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夜色__________(lán shān)邈远的天空闪着几颗小星星,一切都是那么的静。

只要你时刻有“______(wèi)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们的社会里,你一定能有所作(wéi)________。(戍 戊戌 戎 阑珊 为 为)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大作:作,兴起;大作,大起,指风雨来势凶猛。(2)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年老体弱、多病的诗人形象。

(3)不自哀:哀,为动用法,“为„„而感到悲哀”。自,自己的处境,宾语前置。

(4)尚思:还想着。

(5)夜阑:阑,尽、晚;夜阑,夜深。

(6)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7)丹心:赤诚的心。

(8)干戈:泛指兵器。大动~~。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1.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2.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课堂探究

(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题中的“风雨大作”与诗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构思之妙吗?

明确:作者曾在战场搏杀过,所以在他听来,风雨声跟马蹄声相似,于是巧妙地借风雨声把现实和“铁马冰河”的梦境联系起来,抒发了报国壮志。2.想想陆游当时的处境怎样,在这样的处境中想到了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明确:他当时年老多病,已“僵卧”在“孤村”,但还要想到为国出力。这种不顾年迈,还想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3.前两句一个“僵卧”、一个“孤村”和一个“思”字写邮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生活处境,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声? 明确: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4.“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即是写实,又有所指,请说说你对这一诗句的理解。明确:“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车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5.诗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作者联系起来的? 明确:“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本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劈啪的雨声,在他听来就好像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若不是作者曾在战场搏杀过,若浊作者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句的。

6.这首诗刻画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这首诗是怎样刻画这个形象的? 明确:诗人是一位年迈古稀、僵卧在床但仍满怀雄心要收复北方失地的英雄形象。直接描写僵卧在床听风雨的形象,主要用形象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表现其雄心壮志。

7.诗人产生“铁马冰河”这一梦境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作者“尚思为国戍轮台”,又因为“风吹雨”的和战场上的声音有相似之处,所以作者会产生“铁马冰河”的的梦境。8.明确诗歌的主旨。明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诗人夜卧听雨的叙写,抒发了诗人渴望戍边守疆、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9.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

参考示例: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10.陆游的《示儿》诗也与这首诗一样,表达了爱国热忱,请默写出他渴望祖国统一、死而不已的诗句。再联系这首诗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跟这首诗一样,反映他虽年老力衰,仍想着要收复中原。直到去世前,他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二)学习《过零丁洋》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明确: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作者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说?

明确:“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雨打萍”比喻“身世浮沉”。分别比喻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说是说明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3.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

4.“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你对这两句诗的工整、巧妙有什么体会? 明确:这是一幅绝对,作者借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诉说“惶恐”的心情和“零丁”(孤苦伶仃)的感觉。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明确: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表现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体现了怎样的情操和生死观?为什么时候它能激励千千万万爱国者?

明确:联系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以及他宁死不屈的情况看,这两句诗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而这道理又说出了千千万万爱国志士的共同的心声,因此特别能激励人。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一)选择

1.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是写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梦景。B.诗的“诗眼”是“思”,诗人日夜思念着抗击敌人、收复失地,所以他并“不自哀”。

C.“僵卧孤村”的老翁连做梦也在“骑铁马、跨冰河”,可见其爱国之情是何等强烈。

D.“风吹雨”既写了眼前的现实生活,也象征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的处境和命运。

3.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诗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二)填空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僵卧孤标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诗中第二联,运用_______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_______。(比喻 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儒家经典)课后作业 将这二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下载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四首复习课教案2(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复习课教研课教案

    诗词大会-古诗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2、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

    七年级语文 古诗四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品味诗歌意境及内涵,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主旨。 2.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

    《古诗四首》教案 5则范文

    《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

    古诗复习课教案[大全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 黄云铺小学付妮莉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积累与运用古诗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

    四首古诗鉴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

    九、古诗四首

    八年级语文教案城郊一中 薛素萍 九 古诗四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

    古诗四首习题

    古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烽火(fâng) 簪(zāo) 夜泊(pō) B.阑(lán) 戍轮台(shù) 僵卧(jiāng) C.溅(jiàn) 搔(sāo) 抵(dǐ) 二、为下列加粗的......

    古诗复习课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漫步诗林 设计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 2.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