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0: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篇: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第十册(每周一课时)

第一周:准备课(学习目的性教育、规范教育、学习准备)、立方体的透视现象介绍。第二周:立方体的包装盒。第三周: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第四周: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实物写生指导)。第五周: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第六周:想象中的机器人(想象画)。第七周:变体美术字(书写指导)。第八周:同上

第九周:手拉手的动物(铅画纸制作)。第十周:生动的纸面具(铅画纸制作)。第十一周:泥塑面具。第十二周:泥塑小动物

第十三周:△中国画学习

* 牵牛花 * 第十四周:

* 梅

花 * 第十五周:△结合中国画欣赏

小鸡 第十六周:调皮的小猴子 第十七周:戏剧人物 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测评、总结。

准备课

一、本册教材分析、介绍:

二、布置学具准备:

1、思想准备 明确学习目的,进行纪律教育。

2、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3、学习用品准备:2B铅笔、直尺、水彩笔、彩泥、中国画颜料、毛笔(大、中、小白云)、墨汁、调色盘、毛毡、宣纸4—6张等。

第一单元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一、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方形的结构,以及人眼所能够看到的部分(从各个角度)——最多三个面,最少一个面。

2、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原理”和“成角透视原理”。

3、能够初步运用立方体的两种透视原理,画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立方体结构的物体。

重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难点:掌握并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教师课前准备:立方体石膏模型,直尺。

第一教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石膏立方体模型。

1、结合数学课学生接触到的立方体概念,让学生分析(引导、启发)立方体的12条棱。

2、分成三组线(每组4条相同角度的线)。

二、引导、分析。

依据人在观察立方体的视线高度,人的位置,立方体的位置(角度)。概括出:

a)视平线,中心垂直线、心点; b)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这两种透视的条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导出课题《立方体的透视现象》。平行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面平行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

3、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线。

4、视平线与中心垂直线的交点:心点。平行透视三组线:

1、水平线

2、垂直线

3、对准心点的线

成角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棱角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人的眼睛在视平线的中心)。

3、视平线两端:左、右消失点。成角透视三组线:

1、垂直线。

2、往左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3、往右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三、根据以上所板书的原理:

1、举例示范,平行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2、举例示范,成角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以上板书要求:学生作笔记 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能按顺序口头述说。

四、学生回家温习所学知识。

第二教时:立方体的包装盒——临摹(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立方体包装盒的写生,掌握立方体的透视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从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根据上节课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抽查提问:

1、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有哪两种?

2、平行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3、成角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二、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平行透视条件、成角透视条件。重点:示范演示成角透视立方体画法步骤。

三、写生指导

根据P4第二幅照片中包装盒,作写生指导。

四、巡视指导

要点讲解,注意点(易错地方)重点提示。

五、色彩、投影、花纹装饰等作业要求讲解。

第三教时: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或描绘,进一步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对房屋形体作出适当的分解,将复杂的房屋看作是多种几何体的合理组合,画出符合透视规律的房屋建筑画。

教学难点: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评析学生作业

指出普遍存在着的问题(黑板示范解决)。

二、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观察房屋(看作类似立方体)。

2、启发运用已学的立方体透视原理去画房屋。

三、示范

指导面对一幢房子(或照片中选一座):

1、确定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2、从人站的位置确定中心棱线的位置;

3、通过立方体定位,修整成房屋的形状,划分结构。

4、最终完成房屋构图。

四、练习

学生调整、修改稿件,教师巡视指导。

五、典型作业评析 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整作品。

六、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从学校操场和教学楼阳台,观察附近的建筑群。

第四教时:高楼——写生指导

一、分析,描述

通过实景观察,让学生述说从要求的角度所看到的高楼(角度、形状组合、色彩及细节,周围的环境等)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高楼”。

2、讲解构图方法、思路,景物的取舍。

3、分析启发:高楼可看作成角透视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组合。强调:突出主题;

三、绘画指导

1、构图定位(包括细节定位)。

2、环境的衬托(树、天空)。

学生完成铅笔稿,修整后可用蜡笔勾线。

四、上色

色彩提示,学生上色,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

分两步分析、讲评:

1、学生完成铅笔稿时。

2、学生基本上好色彩时。

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示范,让学生了解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用已学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的方法,掌握圆柱体的透视。

3、学生能用学到的方法画圆柱形物体。重点:圆柱体透视原理的掌握。难点:不同角度圆柱体的准确描绘。教师准备:圆柱体石膏模型,扁形圆盘。

第一教时:圆柱体透视原理

一、观察石膏模型

1、引导观察扁形圆盘

2、让学生述说观察结果

3、概括并示范画在黑板上。

二、示范

通过观察、示范演示圆柱形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结合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原理、作画步骤),让学生弄懂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三、学生练习

指导试画圆盘——平行透视圆柱体和成角透视圆柱体(同时进行巡视,个别指导)。

三、评析

评析学生铅笔稿,指导修改方法。

四、着色

学生自由着色(圆柱体着色,或背景着色衬托)。

第二教时:易拉罐写生指导(课前布置学生带空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掌握圆柱体的形体特征和透视规律,正确地描绘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的生活用品,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教学难点:圆柱体顶面(底面)圆平面弧形的透视处理,教自如和准确地描绘出不同大小、高低、横竖圆柱体的圆平面的弧形透视,掌握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让学生通过易拉罐不同摆位的观察,述说应该采用哪一种透视原理来作画(写生)。

2、让学生说说易拉罐的形、色,提示色彩上色选择。

二、示范写生

示范指导易拉罐(一竖一躺两只)的写生过程:

1、定位细节

2、图案花纹

3、着色

三、学生进行写生

四、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品评析

三、想象中的机器人(想象与临摹)

教学目标:

1、根据已学的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原理,来想象设计一个外型奇特的多功能机器人,并画下来。

2、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结合引导,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重点:

1、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2、知识与想象结合,设计、画出机器人。

难点:机器人的设计(造型、色彩、环境的想象),画面和构图。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2、讨论课题《想象中的机器人》

提示:把立方体、圆柱体等形体组合后(合理组合),想象一下机器人的形状。

二、讨论机器人的具体功能

1、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机器人的用途和将来可能会有的机器人(启发从用途上去想象)

2、进行概括后写在黑板上。

三、设计机器人

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的设计。

1、从机器人形体上设计 a)b)c)d)

以立方体作为基本形象 圆球体与圆柱体结合 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结合 更复杂的形体组合

2、从机器人功能上设计 a)b)c)d)

会飞的 善跑的 能潜水的

会干某些特殊工作的

3、借助仿生学设计 a)b)c)d)

昆虫形 走兽形 飞禽形 鱼类形

提示:机器人色彩的装饰、环境的衬托要在构图中反映出来。

四、评析

1、评析学生设计稿

2、提出调整、修改、完善的参考意见。

五、学生完成作品

六、巡视指导

第二单元

变体美术字 教学目标:

1、复习上学期所学的“黑体美术字”的笔划规律、特征。

2、在原基础上进行变化——排列变化、笔划变化、色彩变化。

3、启迪学生的想象、设计能力。

重点:美术字的间架结构,同一组字的格式统一、整体协调。难点:变化和装饰。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的变体美术字

2、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兴趣。

二、详细介绍变体美术字

1、介绍、示范、演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步骤,变化过程;

2、导入黑体美术字复习

重点:回顾笔划、间架及同一组字的大小统一、笔划粗细统一。

三、重点指导

指导美术字设计、变化前的重要一环——打格、定位、变化。着重进行笔划变化的启发和示范。

四、学生练习

学生试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设计——“庆祝六一”

五、巡视指导

六、学生完成设计院稿。

七、展示、交流

让设计好的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

八、变体美术字优秀设计稿评析。

第二教时

一、学生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此进行启发、引导。

二、欣赏

1、再次让学生欣赏课本内范例和课件范例

2、启发学生进行美术字的变形、装饰、色彩、美化的思维,以求产生更 好的效果。

三、布置练习内容

布置变体美术字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定主题文字)。要求:字型变化有序,装饰美观。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作业设计开始

2、进行针对性指导

3、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进一步来启发其他同学。

五、学生完成作业

六、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单元

泥 塑/纸 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剪、折、卷、贴等方法,制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纸面具。

2、用彩泥或橡皮泥,塑出造型、色彩美观的面具形象。

3、在欣赏瓷雕造型后,启发学生进行小动物的泥塑造型。重点:面具,小动物的造型设计,立体造型概念的培养。难点:纸工——造型设计,连接、卷、折、贴。泥塑——造型设计,色彩运用。学生准备:

1、铅画纸、剪刀、胶水、颜料;

2、彩泥或橡皮泥、硬纸板。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手拉手的动物(纸工)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设计、描绘、裁减、插接等制作方法,制作一组形象重复和组合有序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范例

2、分析制作的方法、步骤:

折纸,图案设计、造型和连接、剪、粘贴。

二、指导设计

1、简单动物图案资料展示

2、举例进行图案设计指导

三、示范制作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立动物形象,如画出企鹅。

3、设立立式插口。

4、剪裁,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减。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

6、按顺序插接组合。

四、启发引导

讨论:如何使动物连接既牢固又美观

五、学生设计、制作

六、教师巡视指导

七、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第二教时

生动的纸面具(纸工)

教学重点:学习立体构成知识,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

教学难点:纸面具制作的难点在设计,设计的难点是高度的概括抽象,制作的难点是加工凹凸面。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纸面具欣赏

2、让学生讲讲自己玩过的面具

二、介绍制作过程

1、纸面具制作过程分析、演示

2、讲讲剪、折、卷、贴的具体方法

三、设计重点提示 设计纸面具提示:

1、略大于脸

2、眼孔位置对准自己的眼睛(能看到外面)

3、面具不同性别的脸型特点

四、学生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学生演示、互评

第三教时

泥塑面具(浮雕)

教学重点:用彩泥或黏土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脸部做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范例

2、分析其中几个的造型和色彩。

二、示范制作过程

1、泥塑面具的制作过程演示:先脸、五官、发(饰)再其他装饰

2、色彩的衬托对比。

三、造型设计

1、启发学生造型设计

2、进行面具制作

四、巡视指导

启发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装饰的手法。

五、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析。

第四教时

泥塑小动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塑造出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抓住该动物的形象特征,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可爱的小动物造型。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瓷雕小动物

2、让学生说说造型特点及色彩

二、介绍瓷雕相关知识

1、概括分析造型特点、色彩色调

2、让学生知道瓷雕就是从泥塑烧制而来。

三、分析塑造的方法,突破难点

欣赏,分析泥塑小动物的立体造型、花纹刻划。

四、学生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

第四单元

中国画

中国画的相关知识:

表现形式:壁画、扇面、长卷、册页、卷轴画等 表现范围:山水、花鸟、人物、禽兽、虫鱼、界画等。表现技法: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工具材料:笔墨砚、宣纸(生宣、熟宣)、中国画颜料。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代中国画欣赏一、二等)和以上的介绍,了解中国画及中国画知识,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审视美、表现美的素质。

2、正确地进行中国画的墨、色运用、笔法练习,掌握作画的正确姿势以及执笔运笔的方法。

3、能在宣纸上用中国画的方法画花卉、禽鸟、人物。重点:

1、让学生懂得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2、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好基础。

难点:正确掌握执笔、运笔、用墨、用色、造型、布局。

学生准备:墨汁、宣纸、毛笔、废报纸(作衬垫),水,中国画颜料,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牵牛花

教学重点:传授中国画传统绘画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在宣纸上画牵牛花,从中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掌握蔓草植物的茎、叶、花、果的作画方法、作画步骤、作画要领,使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范画,介绍牵牛花

牵牛花属藤蔓花卉,藤为木本,蔓为草本,是蔓草植物,茎在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象纽带一样把花、果、叶贯穿联结成一个整体。

一、分析牵牛花结构

常见的牵牛花一般为喇叭形,由五枚花瓣组成,叶子多分三个叉。

二、示范分解画法:

1、花的画法——前面一笔点簇成圆形的一半,用笔较慢色就厚,后面几枚花瓣很工整地由外向内点簇成另一半原形,在喇叭口的下方,左右两笔画出筒部,颜色稍浅。

2、叶的画法——多蘸墨汁,运用笔根,用力下揿,三笔成一片叶子,乘湿勾叶茎(用浓墨)。

1、藤的画法——如书法挥写,多用中锋,写出具有弹性、柔软、转折的 特点,注意气势、疏密、聚散的变化。

2、指导学生跟画练习(花的向背,花苞)。

三、相关要点

1、牵牛花构图分析、指导

2、落款方法

3、整体效果指导

五、引导学生用色或水墨画花,完成整幅画。

六、巡视指导

七、评析学生作品。

第二教时

梅花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运笔用墨的方法,描绘出梅花的特性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梅花图

二、说说历代文人、画家对梅花的崇敬和喜爱。

三、梅花画法

画梅,布局取势主要是枝干走向。梅花为五瓣、七蕊,花托成丁字型,绘花需用细笔,色用朱膘。示范步骤:

1、重墨,干笔,侧锋画老干。

2、老干转折处画分枝。

3、加小枝和辅枝。

4、用朱膘点花瓣(笔尖带红)。

5、用重墨点花蕊,浓墨点花萼。

四、指导、临摹第二幅(课本内)

五、重点讲解:

枝干——如弓似铁,曲折有力。花——向背、花蕾、自然分布 假山石,雀的墨色处理、落款。

六、学生作业

七、巡视指导评析。

第三教时

小鸡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小鸡,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小鸡形象的刻画和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的表现技法。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姿态的小鸡(课本内)

二、示范小鸡的画法步骤。

1、用重墨点头,留笔时间稍长,让墨渗化。

2、画双翅,与头成斜品字状。

3、用浓墨画翅上的毛,用疾笔表现。

4、用淡墨画肚皮,可分三笔:颈、肚、尾,用湿墨,以求渗化效果。

5、用小笔浓墨画嘴、眼、爪。

三、画鸡的布局分析,引导学生构图。

四、指导画丝瓜,小鸡图 边分析墨色、手法。

五、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六、作品评讲。

第四教时

调皮的小猴子 教学重点: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猴子,培养学生造型与写意能力。教学难点:表现猴子的调皮,画面传神。教学过程:

一、指导欣赏课内范画

1、小猴调皮的动态

2、墨色处理效果,3、背景、环境的衬托。

二、示范小猴画法,墨色处理方法。

1、用洋红画脸面

2、用淡墨画头颅

3、用淡墨画背后及大腿

4、用浓墨画眼、鼻、嘴、耳、手、臂、脚、尾

5、用洋红画桃子

三、学生试画小猴,巡视指导,四、讲评学生练习作业。

五、指导学生创作。

1、谁能模仿几个猴子的动作?

2、谁能表现猴子调皮的几个姿势和动作?

3、看了精彩的表演,请大家想一想,画出猴子调皮的样子。

六、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七、学生作品评讲,展示优秀作品。

第五教时

戏剧人物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戏剧艺术,并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画出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教学难点:对戏剧人物的神态刻画,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内范画

1、听一段京剧录音。

2、结合京剧人物脸谱知识,分析人物造型、比例关系,环境衬托。

二、画教材上的内容

1、临摹

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仔细观察,注意人物形象特征、面部五官位 置、各部分比例关系、服装的装饰及衣纹等。在宣纸上用铅笔作画,用力一定要轻。

2、落墨

作品的成败,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可先从头部和五官画起,逐 渐画到整身。因笔墨不易修改,只能加不能减,因此落墨要谨慎。

3、着色

采用平涂的方法,可选用较大的笔一扫而过。面部可以用赭石做基调,根据性别、年龄适当加其他(如曙红、朱砂等)色。

4、整理

先把画面推开一定距离,整体观察一下,尽力纠正不当之处,使画面 完美。

三、根据剧照创作

把握住人物的大比例、特征、神态即可。

四、记忆画

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

五、学生习作。

六、巡视指导。

七、作品评讲,优秀作品展示。

第二篇: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反思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画家的资料

第一课时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时重难点】

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生欣赏 师:看到这些幅图,你们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

2、指名生说,师相机板书课题:画家故居 师: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

3、指名生说,师: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

二、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师: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板书:黄宾虹,师: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

3、生介绍黄宾虹

4、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 ①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

②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

③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师: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指名生说,师相机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2、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3、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2、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时重难点】

课时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课时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画家黄宾虹和潘天寿的生平及代表作,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画家故居》(板书课题),而且,还要以同样的方法来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二、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1、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①指名生作介绍

2、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3、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4、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三、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1、师:纵观这四位画家,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没有?

2、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板书:创新)

3、师小结:

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四、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反思: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 新和发展,创造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 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 位与影响。我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辉煌历史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为绘画史谱写乐章的画家,是他们不懈的创新,开辟了中国画的新纪元。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从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入手,通过参观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 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作业中利用表格,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搜集资 料,做好整理工作,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掌 握程度,分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学生喜欢的作品分别要求临摹、仿作、创作,做到有的放矢,不追求像不像,使学生领悟画家的创新点、创作技巧及艺术魅力。举一反三,运用学过的方法欣赏其他作品,提高欣赏能力。当然本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前没有将学生选好组长,使学生在小 组合作中没有做好分工和合作。

2、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二、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4、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5、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三、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2、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3、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二、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2、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三、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反思:

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今天我们就自己试着来做风筝。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老师一起分析制作风筝的方法、注意点。学生相互研究、说一说、做一做和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几种自己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创作出内容丰富新颖、色彩鲜艳的作品。同时我在这堂课中也发现,自己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手工制作课在纪律上比较难控制,学生开始动手制作犹如炸开了锅,讨论声音过大,回顾一下,可能是我在扎制的步骤没有讲透彻,所以引起了学生的议论。在下次课上我要尤其注意讲解的艺术。尽量把孩子的疑难困惑都解除。

虽然学生做出来的风筝好多都放不上天,但是我认为风筝的制作过程是快乐的。学生感受的了集体、小组合作的乐趣也认识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好处。即使在放风筝时,有些学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是我相信他们回去一定会去细查原因、总结经验。在下一次制作时候一定会成功的。

3.木版年画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反思:

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美术作业是运用想象思维、培养创作能力的学习环节,这里我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虽然我没有规定学生必须找什么样的素材,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素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都变为热情的参与者、有能力的参与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的学生们不再把作业当成任务,而是绘画乐趣。

新课标提倡在美术课程的每个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完成绘画作业,切实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各自不同的绘画优势,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组织一贯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4.剪纹样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 新课

1.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板书课题:剪纹样;3.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4.示范制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板书课题:剪纹样

3.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三、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反思:

劳技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图片。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教孩子们学会三种纹样时,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示范教学的有效性。我没有用一种方式来让孩子们学会这三种技能,而是分别运用尝试—评价—学剪圆点纹;手把手示范教学月牙纹;结合文本自学—学生示范—老师补充—再学剪锯齿文,这样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尝试,学会了自主学习,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创新!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劳技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5.剪纸人物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剪纸的技巧。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范作。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剪法。

1.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

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三、示范,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

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2.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3.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四、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板书)教师巡视指导。

反思:

剪纸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所以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如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还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剪纸活动活动中来,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作品,用故事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剪纸兴趣。紧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将自己剪出来的样品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剪纸的特征,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剪纸兴趣。

6.剪纸中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三、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

四、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在评价作品上,我也向学生提出了我的评价方向,制作态度认真的即制作奖,小组合作愉快的即合作奖,作品画面美观的即美观奖,与众不同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即创意奖,激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件剪纸故事画。学生贴好作品后,组内互相评价,各组再评一评,“你们觉得符合哪一项获奖要求? ”,各组选出一位代表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故事最精彩,这样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接着,我对学生的剪纸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积极尝试剪纸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学生将评价的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体现个性成分.各组能否保持环境的整洁,养成好的作画习惯等。

7、电影的始祖——皮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指鹿为马》的皮影戏小故事 引出课题:《电影的始祖——皮影》

二、探究学习:

1.提问:你看过皮影戏吗?你对皮影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看过《西游记》等。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人物的通称,最初用牛皮或驴皮做成等。2.教师简述皮影的历史: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3.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

?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

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4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 陕西皮影:纤巧秀丽,色彩鲜艳 北京皮影: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 现代皮影:人物更真实 5.引导学生探究:

1)皮影人物造型时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回答问题:造型时采用了夸张、简化、添加等手法。2)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

观察、交流回答: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6.教师示范皮影人物表现方法,提问利用线条装饰皮影人物时,线条需要怎样变化?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回答线条要有粗细、疏密等变化。

三、欣赏作品

学生简单交流对作品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要求: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

五、展示评价

设计多个小奖项: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展示皮影剪纸、皮影雕塑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热情。

反思:

我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的民间艺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导入部分加入《指鹿为马》的皮影戏小故事,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将所有人的兴奋点集中在一起。导入新授的课程内容之后,利用课件来向学生讲解有关皮影戏的历史及制作工序,一来是让学生了解了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二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8.设计《西游记》人物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

3、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提问:你们了解西游记吗?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学生回答)那你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它是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1510?~1582?)最后完成。

西游记是一部很优秀的名著,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很喜欢这个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再创作。我们一起来看看。

2、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根据西游记创作的动画,看看你们看过吗?看 的时候要好好观察一下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是什么故事?(课件动画)3.(看完后提问:有几个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不管大小都有主要人物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回忆一下刚才孙悟空服饰和外貌特征,请同学来说。

接着分析唐僧四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外貌特征呢?出示师徒五人的图片,看看和你们印象中的一样吗?(再分析一下人物外貌特征)

例:孙悟空活泼好动,他会像我们这样站立,和你说话吗?学生表演一下,要根据你用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给他设计动作。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里面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幻想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人物呢)(学生回答)

老师这有一些西游记的人物,看看有没有你们刚才没说到的。用你们刚才分析孙悟空一样,你认识谁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要观察他们的外貌和服饰。(一边看一边像刚才分析唐僧师徒一样在下面可以小声描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外貌特征)

3、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服饰。(学生回答)

孙悟空西天取经完后又闲不住了,我们听听他说些什么:“老孙来也!自从老孙和师傅西天取完经留在如来身边就职,被封为斗战胜佛过了一阵清闲日子,很是无聊,听说现在下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师徒四人还想来个西游!你们帮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西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呀!”

今天由我们全班一起来帮助孙悟空设想一下现在西游会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孙悟空?(学生回答)

4、有几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帮助孙悟空的。(课件

图片欣赏,学生做好的各种作品图片

每看完一个问这些同学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表现故事的(有绘画、剪贴、扮演、折纸等)这些同学像导演一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己的西游记。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设新西游记,并用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

现在老师已经帮助孙悟空了,(拿出一本空白的书)这里面的内容由你们来丰富,用你喜欢的方式,我们全班共同努力来创作出新西游记。

二、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放《白龙马》的音乐和西游记图片。

反思:

导入部分,可以直接从画印象中的西游人物切入,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自选《西游记》精彩片段,进行观看入手,还可以结合西游人物的猜谜进行。其关键是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西游人物的视觉感知,为后续的动漫创意设计做好视觉铺垫与想象思维的拓宽。

9.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 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2、教师——课件,学生用白纸,记号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弯”是什么意思?

2、那“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弯弯的”表示出来,先认真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看谁表示的最有创意,给你一分钟的时间。

3、时间到!这是我的,我把它画到黑板上,请你也和我一样,把你的创意画在纸上。(请三位同学贴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伸直你的手,做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我的手中这“弯弯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变化? 板书:近大 远 小

(二)感受透视

1、(课件)再看,这是什么?它展示在你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越远的地方就越——,最后——);

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

(三)表现透视;

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

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

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

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

5、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

6、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后——)

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在天空中,看这些风筝,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像刚才看到的弯弯的图案、铁路、风筝,同样的一个物体,离我们近了,感觉就大一点,而离我们远了,感觉就小一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美术学里叫做透视。板书:透视

(三)表现透视

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假如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到房子里去取一样东西回来,你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

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远? 小结:树木从近处的高大到远处的低矮;路面从近处的宽大到远处的窄小,使我们感觉到图二的路比图一的路长,这就是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纵深感。板书:纵深感

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在画面产生的纵深感?? 板书:长度、间距、粗细??

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的小路,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板书:小路

5、你说,我画。(画自己的学生的各一条)版画:小路

5、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说还可以??(将画转一转)版画参照物

6、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觉得这像一条什么地方的路?(用木桩表示小路)

7、你准备画哪里的小路?你的参照物是什么?怎么表示它的纵深感?(欣赏:宇宙中的小路 海底的小路,它的小路参照物是什么?)

(四)实践透视

1、接下来,请大家以“弯弯的小路”为题画出你们的创意。板书:弯弯的小路 看谁的小路画得最有创意,纵深感画的最强。(温馨提示:你看,我只用了几根木桩就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不要画得太复杂,因为时间有限。)

2、(讲评一张画。)和黑板上这一张比,为什么它的纵深感不够强烈? 强调:要使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得强烈,画面中同一物体近处与远处的宽窄,大小和粗细的对比必须十分强烈,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地方。

3、(课件)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画为了更好的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纵深感,近处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你能看到些什么? 板书:细 糊

小结:近处的景物画的细致些,远处的景物表现的模糊些,概括些,也是一种透视,也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运用这个原理,这张画我要添上细节了? 版画:添细节

4、再看,近处的色彩怎么样?远处的色彩又怎么样? 板书7:明 暗(说得对,前面的表现明可以用上渐变色,后面的直接用单色就可以了。)这样画面就更有纵深感了。

(五)学生绘画

1、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近细远糊、近明远暗的规律来继续创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点评 你最欣赏哪张画?为什么?(老师做适当补充)

(六)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弯弯的小路》。请同学们课后抽点时间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和“弯弯的小路”类似的现象。看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下节课,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用色彩写生的手法画一画。

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一般远近透视的绘画方法,我设计了一个“尝试练习,激发兴趣”环节,请每位同学来画一条路,比一比谁画的小路看上去更远。这样的设计抓住了孩子欣赏是刚刚激发的新区点,尝试比说教更有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寻找,来感受透视原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记忆与想象,感受拉伸的魅力所在。技巧的掌握,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收获甚多,而思维的拓展也让学生在掌握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运用

10.光与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

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二、教学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2、教师:PPT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

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

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光;影子

3、揭示课题《光与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想象,引出课题)

(二)、正课

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提问:①、发现了什么? ②、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 ③、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

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

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

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

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

5、排一排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

(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

(2)、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

(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4)、这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

(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

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

(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

(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2)、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

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

(四)、评一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

(五)、课后小结

每位同学都表现的不错,但是,如果线条运用的更流畅一些,那就更 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同学用彩色表现,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变得更加得 完美了。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

反思:

为了直观地演示及能让学生获取影子的特点,我充分地利用原有的实物投影仪、电筒、电池、白纸、粉笔这些作为实验器材及“闭眼”“睁眼”的游戏,利用实物投影仪验证、总结学生获取的新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实验和交流。

为在四十分时间内钟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由重难点“影子的特点”这一知识牵涉出来的光的定义、光源、影子形成的条件这些辅助知识,我用不到五分钟时间的一个“闭眼”黑暗,“睁眼”光明,解决什么是光——使人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一个示范——打开实物投影仪:什么叫光源,通电亮着的投影灯等及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放置在光源前的东西(遮挡物)和遮挡物后面的屏幕。这几个知识目标的传授是学生所熟知的内容转化出来的新知识。掌握了光、物、影的关系后,重点难点“影子的特点”的实验是根据这三者之间的位置、距离之间的变化而归纳出来的。在探究过程中,由浅入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学生易学易掌握,在游戏及实验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总之在探究影子特点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次数较多,时间比预想的还要紧凑,所以出现课堂前松后紧的现象,学生分组汇报时间少,影响了他们想说而不能说的尴尬局面。

11.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师:你喜欢哪些植物?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

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

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生:??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

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 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

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

反思:

《植物写生》教学意图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其中如何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是难点。

在课堂上,我简单介绍示范线描写生的方法,以及注意的要点,学生们就开始专心作画。大家有的画植物的局部,有的画整棵植物,虽然我们要求画线描,当作业交上来,让我有不小的惊喜。当然,学生们也遇到了难题,树枝的走势、穿插、遮挡,很难表现,好在大家都努力在画树枝的样子;学生在画线条时,不流畅,毛毛躁躁的描来描去,影响整体效果,以后他们还需要多加练习。

在讲解绘画植物写生时应从其生长特点入手:从下往上,由根、茎、叶、叶脉、花苞、果实一过程,这样学生在基本结构上就会比较清楚,但语言叙述方面还要加强训练,而绘画的过程也是跟随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的。在观察、比较、讨论分析、总结绘画植物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几种关系时候,为了来增加趣味性,我让几位同学代表几片叶子,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关系,比如遮挡、疏密关系、前后关系等,通过这种具体举例,使学生清楚、生动理解植物的生长,这是令人相当欣慰的收获。

12.运动鞋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写生,通过观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较精确地描绘运动鞋。(了解)

2、通过描绘运动鞋,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验锻炼,增强体质。“(接受)教学重点:

提高写生能力。要求学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画出较完美整的运动鞋。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眼、脑、手三者协调运动能力,较精细地描绘出运动鞋。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几双干净的运动鞋,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出示教师范画。

2、引入谈话

每位同学的脚上都穿着鞋子,但式样、颜色各不相同,有运动鞋,也有皮鞋、布鞋、旅游鞋------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正确的说出这双运动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些归纳,简介运动鞋的结构、特征。

1、提出本课的作画要求——画得完整,力求精细,教师联系上次画书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吸取经验与教训。

2、提出对写生物和如何摆放妥当的意见:

一般是侧面比较容易画,因为侧面看,鞋子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如果将鞋子的头部或跟部正面朝向自己来画,就比较难画好,也可以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试试。

5、作画的步骤同上一节课:

先摆好写生对象——仔细地观察鞋的全貌,再观察鞋的各部分与细节——动手画:先画出鞋的外形轮廓,再画出各部分的大致位置——进入局部精细描绘。将画竖起来,与实物进行一次认真的对照,找出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用肯定的线条,将鞋的全貌正确描绘出来,最后一步的工序是上相应的颜色。

6、结合作业讲评,进行爱护运动鞋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发挥运动鞋的作用。

反思:此课对五年级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学生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体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并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能问题。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欣赏和讲解同步的方法。让学生从内在结构上了解事物,结合事物的外在特征,加以理解透视关系,把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使其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13.自行车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教具

自行车、彩笔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导出课题

同学们上学都用什么交通工具?(自己走,家长骑车送?)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自行车呢?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自行车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来了解自行车。

二、师生探究学习

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

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

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5、教

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 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让一位学生上台拼搭)

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

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

(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5、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并提示要点。

三、师生探讨,引导创新

1、欣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自行车。(儿童车、赛车、双人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2、欣赏优秀作品。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4、学生动手实践。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评价

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可以写生自己的自行车。作业

设置你觉得自行车的哪部分最有意思?完成这部分的写生。

反思:自行车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四年级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已经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了。但本课是以局部写生为主,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对于这么一个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自行车,我怎么才能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呢?哈哈,也许对于别的教师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但对于我,一个酷爱自行车的人来说就非常容易了!首先我营造了一个他们自认为对自行车很了解的前提激发他们的观察储备。“自行车大家谁会骑,你们对于它了解吗?自行车上面有什么零部件呢?来说一说证明一下你很了解它。”学生们的兴致当然很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儿童自行车。“那你们认真观察过它吗,老师也是一个自行车迷,咱们来比一比看我这个专家和你们这些专家谁更了解自行车好吗?”此时此刻学生们被我激发的斗志昂扬似乎每个人都是小专家一样等待着我的提问。

这是什么?车轮胎;这是什么?车圈;这是什么?车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些同学开始犹豫了,接下来老师就要出题了啊,注意车轴和车圈相连的这些铁丝叫什么?车条;哈哈,有的同学开始笑起来了。自行车局部写生,我们可以观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一个小螺丝,一个小装饰,可不要小看这些小装饰,他们有很大的作用,少了一个小螺丝这个自行车都不会安全的。你们说是不是啊?此后我们分析了教师的示范画,书当中的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再到外面写生的时候我们描绘的都是本校老师的自行车,按照我们美术课当中的小队分成了五组分别尽心绘画,在绘画的时候老师强调从你最感兴趣的局部,细节入手。果然他们观察到了平时没有观察到的内容,锻炼了自己观察的实效性。这样的效果是在教室当中不可能完成的。此节课学生们也画的很认真,描绘出的作品效果也很棒,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画的很开心。看到他们开心的表情我也是从内心里面高兴。

14.椅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的构成。

2.通过大胆创新和通力合作,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 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 思上)

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 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的构成》。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构成。

二.介绍椅子文化 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汉魏以前,古人席地

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

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

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我们来比

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简单、实用

3.师: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就可以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构成作品。看到这样的

画面,你感到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

三、分类欣赏,示范组合。

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

2.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组合一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呢?

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椅背——

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

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

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美观、有新意的组合呢? 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

6.请学生交流自己想表现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

7.还可以怎样叠放椅子?找个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你发现了怎样的构成画面?

四、创作表现

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椅子组合设计。(观察椅子的组合构成,说 说它的构成美感。)2.教师巡视指导。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

五、点评展示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

反思:本课是一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大胆利用彩色卡纸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功能的椅子,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热情。通过设计让学生探讨寻找生活中不同的椅子,感受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艺术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设计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制作能力。

第一个层次中,我先设计基本形联想,出示三角、圆、方等柱体的三个卡纸体,请学生进行尝试设计出椅子的造型,然后欣赏借鉴同龄的学生作品,总结出怎么使椅子变得美丽、可爱,有个性,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第二个层次我启发学生:树墩可以是行路人的凳子,爸妈双膝可以是孩子的座椅,宽阔的肩膀是椅背;芳香的花蕊石小蜜蜂的座椅,美丽的花瓣式它的椅背„„只要能方便人坐或靠的组合形状,都可以成为椅子设计的素材。结合出示的范例进行具体的造型方法和制作方法,比如仿物法、变形添加法、装饰法,制作方法有折、卷、贴、剪等,从而让学生掌握住立体造型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能制作出一些有创意的椅子作品。

课后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除了用彩色卡纸或纸盒制作外,还可以用圆形的纸杯直接进行多种造型的再创新,再制作,这样就省去了学生制作立体的形体的时间,更便于学生制作出奇异的与众不同的椅子造型。于是,我就把这种材料的使用,带到其他几个班级中去,激发学生进行创作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15.圆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 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 感的艺术特色。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纸

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 计灵感。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

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a.纸立体扭曲组合 b.纸立体多型组合 c.纸立体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

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

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时而像精灵,时而像跳跃的音符,时而是后现 代的奇锐武士??)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

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

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基本形)变形与分解(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

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

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反思: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圆筒造型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去分析:曲直、曲曲、直直的对比;从数量上去分析——粗细、大小、多少的对比;从加减上去分析——切面、组合、镂空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卫生纸内芯、纸杯、保鲜膜内芯等废弃的材料,通过撕、剪、刻、折、揉、捏、卷曲、插接、粘接等方法进行纸的立体或半立体的造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造型技巧,还渗透了环保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16.请柬设计

一、教学目标:

l、了解请柬文化,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请柬设计的技巧。

2、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请柬; 运用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别出心裁的请柬。

3.通过活动,提高对请柬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设计实践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请柬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活动中自主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请柬设计

四、教学准备:

师:搜集请柬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展示板,课前布置学生分六组围坐

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准备彩笔或彩纸、布料、剪刀、双面胶、白纸及一些特殊材料

五、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评述搜集到的请柬(启发、感染)请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请柬先贴在展示板上。

在学生的交流之后,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请柬,也作一评述。

就自己搜集的请柬来谈感受,对请柬的认识,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等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主动了解请柬的作用和请柬的人文性质,并在一开始就通过展示台营造出一种氛围。)活动

(二)谈谈好的请柬应具备什么?(引导、探究)

请学生看已经贴满的展示台,比对同学和老师搜集的请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请柬,谈一谈优秀的请柬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即设计要求,比如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一致等等。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考虑回答。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活动

(三)讨论怎么样设计请柬。(直观观察、认真分析)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向大家展示了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也谈了好的作品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要统一)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去设计一张好的请柬? 1.请柬形式

(放一些图片资料)多采用平面的、单页、复页或折叠的结构。以长方形居多,也有圆形、心形和不规则的图形 2.请柬的内容

首先在上方写上邀请者名称其次交待活动内容、时间最后署明邀请人姓名和发出请柬的时间。3.设计请柬的表现方法A手绘法B剪贴法C计算机辅助设计

小组讨论、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作答。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活动

(四)你也来(实践、练习)

要求学生尝试为一个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自己生日,三个主题任选其一设计制作一个请柬,可以大胆地进行涂抹或剪贴,也可以构思小稿,回家用电脑制作。作业要求:

1.能充分表现活动的喜气氛围; 2.作品要符合请柬的基本要求; 3.要能展现自己的特色。

让完成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台上,并作自评,然后请同学对他们的请柬作一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略作评价。

因为时间的关系 老师在课堂不能欣赏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大家把作品的背面写上名字交上来。我看到有些同学的作品还应该在精细度上下功夫,不过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多动脑筋,勤于动手,我们的手一定会越来越来巧,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是本课主要培养目标。课前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本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应变措施,预先考虑好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组织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往往对全盘的教学起决定性作用。

教师应大胆发挥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特点,多创设质疑的时间与空间,提高生成数学认知的质量。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建立联系。

学生感受针对不同场合对象要使用不同的格式。请柬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随意乱写,色彩上基本符合主题要求。但是可以在请柬的样式上大胆想象,去制作、表现和展示美。

有一些独特的创意,画面主题突出,图形设计简洁,富于形式美。色彩一般都表现出响亮、明快、醒目,表现方法也多采用色块平涂方式。合理搭配色彩,色彩效果强烈。能够运用剪、贴、刻等多种方法制作请柬。有一定动手能力,作业完整,制作精良。也能用口头和文字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展开教学要求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因此了解的已有经验和旧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预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7.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

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

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铅笔、橡皮、勾线;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2.欣赏、探究;什么是招贴画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招贴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常绘制在纸张上,;(1)教师:出示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排版设计的创意和画面的美观。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铅笔、橡皮、勾线笔、蜡笔、彩色笔、美术学具袋)。(教师)收集校园手绘招贴2张、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2.欣赏、探究。

什么是招贴画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招贴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常绘

制在纸张上,张贴在公共场所,我们通常把他归类于POP广告。意思是购买点的招贴。商场促销广告之所以大多采用手绘的形式,主要是因为手绘招贴方便、迅捷、成本低廉。

(1)教师:出示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课件出示 标题:艺术字体或其他创意字体

(2)课件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

1、指向单纯、信息明确、图文并茂、画面美观、和谐统一 2.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第一:排版(铅笔打稿)第二:彩笔勾形(肯定)第三:色彩装饰和谐(细心)教师板书

3.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为校园艺术节活动手绘一张招贴。

要求:(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等)完成。(2)排版要有创意。(3)时间20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

5.展评。举行班级招贴画展

标准:(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学生自评、学生个别互评。(2)排版美观创意。(3)信息传达明确。方法:

(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

(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反思:本课重点在招贴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因此我在教学中单独将文字设计这块内容拿出来,以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设计练习,为后面的招贴设计做准备。在小游戏环节中,学生受到的局限性较大,未能大胆的放开设计,可能教师在引导的时候也未能充分的引导到。为了整节课的时间,只留给学生1分钟时间的设计,这在时间上学生也未能很好的设计出来。

在招贴设计的排版上,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排版上,只需让学生有所了解便可。讲解的过多之后,导致让学生设计招贴的时间少了。

作品设计制作是以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3人一组合作完成。平时缺少合作完成作业的训练,导致在课堂上,组长和组员不能很好的安排好任务。也影响了整个制作的时间,拖了很长时间都未能完成。

作品展示,虽然作品未能完成,但是还是需要展示,所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教师 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

拓展,通过本堂课,希望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关心学校事物;在生活中也能注意观察,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18.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现荷花。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创设情景

1.播放《水墨动画》视频,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觉?

回答:看到荷花,听到美妙的音乐,还有有关于荷花的诗,画面很美。2.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以水墨的形式将盛夏荷塘美景展现出来,这里花美,人美,诗更美“绿树阴浓夏日长,蜻蜓锦鲤戏池塘,水晶莲动微风起,满塘荷花一池香。”这是唐朝诗人高骈描绘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诗走进“水墨荷花”。(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探索发现

1.小组讨论——认识荷花 播放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分发知识小卡片回答卡片背面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2.绘画的意境

认识意境——出示吴冠中先生的《荷塘》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感受,作者通过对荷花形象的描绘,传达一种收获之美,这也是我们学习国画的一个新名词,“意境”。解释意境 探索意境——欣赏不同作品,感受不同意境

表现意境——分析两幅不同意境的中国画,感受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不同意境 3.提问:同样描绘荷花的两幅作品,为何会传达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意境? 回答:颜色 构图 用墨

4.小结:以上两幅作品同样是描绘荷花,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运墨运色运笔和构图,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创造学习

1. 师生比赛绘写意荷花(对比——修改——尝试)(1)对比师生作品,让学生发现怎样用笔墨表现写意荷花

(2)老师示范修改,强调运笔要灵动;运墨要浓淡变化;用色要大胆(3)学生尝试绘画写意荷花(适当展示)2. 再次欣赏大师作品,尝试表现意境

(1)欣赏大师作品,了解怎样完善画面,表现意境(2)用墨、用色丰富画面,完成一幅有意境的作品

四、评价展示 用长卷展示,把学生作品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卷轴上,学生自评,互评。(1)自我评价:给自己的作品取个题目,说说自己作品的意境。(2)同学评价:最喜欢哪一个作品,说说理由。

(3)老师评价、总结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荷花的作品。

反思:《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课,是小学浙美版第10册中安排的教学内容,为了努力达到最优教学,我在绘画方式上放弃了难度较高的中国画教学,改而选择了学生经常使用的,更能宣泄情感的水粉画进行教学。希望尝试利用丰富的色彩和美观的构图表现荷花。为了取得教学的有效性,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便达到最优教学。对于技法的指导我重点采用示范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绘画的整个过程,不至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同时运用探究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以这课为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画出有意境的荷花,表现意境很难,牵涉到的知识,技能很多,能不能表现出意境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荷花的知识,表现荷花的方法,色彩的知识和技能等。

课堂只有40分钟,可是学生学习到的的知识,技能,所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能用时间来计算的,因为他们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运用教师教给他的东西了,这是最重要的。

19.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 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4.《车马出行图圆奁》(战国)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

夹丝胎。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盖顶绘凤鸟纹、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26人、4辆车、10匹马、5棵柳树、1头猪、2只犬、9只大雁等。这幅车马出行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

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24.2厘米、厚7.8厘米 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盛水器,木胎,挖制。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

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

6.《栀子纹剔红盘 雕漆》(元代)此盘为圆形,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约百道。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盘背面 雕阴文蔓草纹样,足内髹黄褐色漆,并有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件器物雕工圆润精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是典型的元代雕漆风格。

7.《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明代)箱盖面微隆起,下连阔座,箱体前及侧面有铜鎏金錾花饰件。通体髹朱漆地并雕、填、戗金、彩漆饰纹。盖面及四侧面均有菱花形开光,内以方格锦纹为地,上饰双龙戏珠纹,并衬以海水汀崖和四合如意云纹。开光外,均饰缠枝花卉纹,箱内及底部髹黑漆。此箱造型规矩典雅,纹饰精美传神,堪称传世佳作。

8.《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宋代)这件漆奁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戗金工艺,戗金即在漆面上錾刻花纹,然后于刻纹内填漆,再填以金粉的工艺。这件漆奁制作成为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相挽款款而行。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园中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

9.《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清代)清乾隆年间的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口径34cm 高

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创新了描金法。或用深浅不一的几种金箔,或用一种金箔但把它处理得有浓有淡,塑造了松、石、藤萝等形象的阴阳向背,有绘画晕色般的效果。漆艺名家沈绍安在金银彩绘上有所突破,创造性地用金箔和银箔粉末调漆,再掺和其他色漆,髤出鲜艳而且层次感强的漆地。他制作的花鸟纹长方形漆盒(口长32cm宽15.6cm高11cm,故宫博物院藏),通体以浅黄色为地,四壁再用色漆描绘梅、竹等花纹,像工笔花鸟画,大大提高了漆艺的绘画表现力。

三、总结

用简短的话语评述现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工艺上的继承和发展。反思:本课针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漆器对于普通小学生来说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未有很多接触,甚至没有接触。因此本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全新的开始,也正因如此,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漆器的兴趣,产生对漆器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全新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对漆器欣赏方法的学习在心中建立漆器作品独特之美的感受。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学情分析,我采取了视频欣赏、头脑风暴、问题采集、小组讨论等环节,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图片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第三篇:五年级美术下册 椅子设计 教案 浙美版

椅子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思上)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 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设计》。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制作与设计。二.介绍椅子文化

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

(汉魏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4.生:简单、实用„„

5.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设计风格,简洁、时尚、富有艺术性。

三、分类欣赏,示范制作。

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2.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椅子呢?老师

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

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简节、实用、美观的椅子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五法”:折、剪、卷、粘、装饰。(当然你有别的方法那就更好)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

6.请学生交流自己想表现的怎么样的椅子。

四、创作表现

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椅子设计。2.教师巡视指导。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

五、点评展示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材料的选择、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

六、课后延伸

请学生回家后也可以采用Bauhaus这一设计风格,再去设计一些桌子,和你的椅子配成套。

第四篇: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椅子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教师: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它有什么特色?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椅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椅子纸作品。(2)可另附设计说明。

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民乐放光彩

一、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难点:要求画出乐器特点及民乐演奏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教师)民族乐器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欣赏民乐。

(1)欣赏民乐演奏的场景: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华民族音乐会,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走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舞台。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民乐文化。

(4)出示课题:《民乐放光彩》。

2.探讨民乐。

(1)认识教材中的民族乐器,说说这些乐器的造型、色彩和演奏的音乐特点。

(2)分组讨论:讨论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带图片资料里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3)展示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3.写生乐器。

(1)提示:用写生的形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注意把这些乐器的特征表现出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延伸。

(1)小结本课内容。

(2)让学生课外观赏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碟带或电视节目),下节课创作《民族乐器演奏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请会演奏的学生带乐器。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上节课作业的优缺点。

(2)教师小结: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画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注意表现这些乐器的造型和色彩等特点。

2.体验演奏。

(1)请班里的小演奏家演奏民乐乐曲。

(2)演奏者和听众共同交流感受。

(3)请学生在不同民乐中试着模仿一下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的姿势。(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些姿势并感受气氛)

3.学生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创作民乐演奏图。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提出建议。

(3)创作提示:创作一幅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图;注意画出演奏者的姿势、欣赏者的反应及现场的气氛;注意色彩的和谐搭配。

(4)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与延伸。

(1)作业展评。(可以投影仪放映和在黑板上粘贴等形式进行)

(2)有兴趣的学生课外继续探讨民乐文化和向民乐艺术家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舞台美术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感受舞台美术设计所带来的综合艺术效果。

2.尝试设计课本剧的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与演出,提高学生将艺术设计与大胆实践创造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勇于艺术实践的态度,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舞台美术的基本了解、艺术感受与设计制作。

难点:组织开展以舞台美术的方式进行排练与演出活动。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签字笔或水彩笔。

(教师)教学(包括经过剪接的舞台演出片段、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2.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下面,我先播放一段精美的舞台演出,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3.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4.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5.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②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的设计制作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结束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

(教师)彩色卡纸、水粉画工具、几件做好的服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件演出的道具,如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头饰、服装等,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装扮,并简单地按设计的台词与动作表演一个片段。(可以在课前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辅导)

(2)揭示新课的学习要求:设计制作舞台剧表演的服饰与道具等,然后进行表演。

2.研究角色与道具。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研究与讨论:从上一节课的舞台场景设计中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2)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案与创意进行积极的肯定。

(3)欣赏童话剧《大树妈妈》、课本剧《龟梯赛跑》的服装造型、布置设计、道具制作等。

3.指导制作。

(1)教师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演示一些立体制作的要点与方法,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课时,教师将最关键的部分以及细小的地方,通过实物展示台进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制作与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装与彩排。

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合理使用,开展积极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6.展示表演,交流评价。

各小组的角色化好装后上讲台前面的空地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如最佳服装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道具奖、最佳表演奖等,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在班队活动等机会继续更好地开展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反思:

第四课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果壳箱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

(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第10页左下角的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

(2)互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

(3)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教学反思:

第五课中华扇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棗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简要的点评与肯定。

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善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作品中不太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

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补充。

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6.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亭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的方法画出熟悉的亭子。

难点:设计出新颖的亭子来。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参观家乡的亭子,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五星卡片(教师自己设计的奖励卡片,上面有五星)、范画等。

教学过程

.比赛导入。

(1)速写比赛(要求:同学们把课前参观的亭子用速写的形式画下来)。

(2)师生评画,对于作品优秀的同学用卡片奖励。(注意:学生的速写不必要求太严,只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和谐,并有自己的想法即可)

师生交流本地亭子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小结:亭子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亭子常设于山间、水际、路旁、林中,大多四周敞开,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欣赏名亭。

欣赏:中国的名亭;教师重点介绍一两个,请学生说说还有其他什么名亭,以及各自不同造型特点。

小结:亭子的种类和特征。

3.研究结构。

教师出示范画:园林建筑中各种亭子的平面示意图,主要针对亭子的结构进行研究。

学生范画中各种亭子的结构特点。

4.学生作业。

(1)提示:用绘画写生的形式画一画家乡的亭子;注意表现亭子的造型特点;添画漂亮的风景来映衬亭子。

(2)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延伸。

(1)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并用五星卡片奖励。

(2)小结并布置下节课设计亭子的学习课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

教学过程

.评画小结。

(1)在学习园地上展出各组的优秀作业。

(2)师生共同探讨优缺点,提出建议。

(3)小结:这些作品中的亭子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具有表现力。

2.交流畅想。

(1)提问: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应考虑把哪些设施、功能设计进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学生交流各自设想。

3.欣赏交流。

(1)欣赏世界著名亭子设计。(主要体会设计师的意图)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亭子的设计草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师的创意。

4.亭子创作。

(1)创作建议: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与同学合作完成;设计构思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2)小组协作开展创作活动。

(3)教师巡视指导。

5.展览评议。

(1)各小组展示设计作品。

(2)学生参观其他小组的设计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上五角星。

(3)请获五角星最多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4)评出“最佳设计师”,颁发奖状。

6.课堂延伸。

(1)提供有关建筑工程的网址,有兴趣的同学点击学习。

(2)如果让你为公园设计一座有标志性的亭子,你将如何去构思?

教学反思:

第七课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第五篇:五年级美术下册 中华扇子第一课教案 浙美版

第五课 中华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干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教学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含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略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扼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察看:“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答复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拟剖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感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 1

术与文化。

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合适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本上,勉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点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便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尺度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部署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巨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置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课件,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1.温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扼要的点评与确定。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美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地视察与剖析作品中不太完美的处所,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本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细心地视察与分析:“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视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说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弥补。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勉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当注意的要点。

鼓励学生勇敢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5.作品站删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6.课堂小结。

下载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 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浙美版 一年级 下册 美术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第一课:图形变身 2 探头探脑 3 校园小记者 4 巍巍太行 5 铅笔画 6 装饰画 7 身边的设计 8 黑与白 9 黑背景白背景 10......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图形变身 2 探头探脑 3 校园小记者 4 巍巍太行 5 铅笔画 6 装饰画 7 身边的设计 8 黑与白 9 黑背景白背景 10 美丽的花 11 标牌设计 12 泥......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

    2014五年级美术下册 夸张的脸教案 浙美版

    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