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5 01: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

第一篇: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四、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五、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2.风筝风筝飞上天

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

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④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

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

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

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

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

②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②老师建议讨论确定:

a.组成展览会的组委会。

b.时间地点。

c.各组承担展览的分工。

d.如何评奖(评价),奖项名额。

(学生个人、小组以写送欣赏卡的形式来参与评价(评奖)。奖项名额每样十名(放飞奖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奖)。

(5)展览布置,评奖。

(6)活动后请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见和信息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谢谢你的合作。

3.木版年画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4.剪纹样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 新课

1.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板书课题:剪纹样

3.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4.示范制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三、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5.剪纸人物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剪纸的技巧。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范作。

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剪法。

1.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三、示范,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

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2.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3.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四、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6.剪纸中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三、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

四、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7、电影的始祖——皮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下面播放的这段视频,就是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舞蹈的编排借鉴了中国哪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引出课题:《电影的始祖——皮影》

二、探究学习:

1.提问:你看过皮影戏吗?你对皮影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看过《西游记》等。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人物的通称,最初用牛皮或驴皮做成等。2.教师简述皮影的历史: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3.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

•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

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4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

陕西皮影:纤巧秀丽,色彩鲜艳

北京皮影: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

现代皮影:人物更真实 5.引导学生探究:

1)皮影人物造型时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回答问题:造型时采用了夸张、简化、添加等手法。2)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 观察、交流回答: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6.教师示范皮影人物表现方法,提问利用线条装饰皮影人物时,线条需要怎样变化?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回答线条要有粗细、疏密等变化。

三、欣赏作品

学生简单交流对作品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要求: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

五、展示评价

设计多个小奖项: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展示皮影剪纸、皮影雕塑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热情。

8.设计《西游记》人物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 型能力

3、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提问:你们了解西游记吗?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学生回答)那你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它是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1510?~1582?)最后完成。

西游记是一部很优秀的名著,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很喜欢这个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再创作。我们一起来看看。

2、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根据西游记创作的动画,看看你们看过吗?看 的时候要好好观察一下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是什么故事?(课件动画)3.(看完后提问:有几个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不管大小都有主要人物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回忆一下刚才孙悟空服饰和外貌特征,请同学来说。接着分析唐僧四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外貌特征呢?出示师徒五人的图片,看看和你们印象中的一样吗?(再分析一下人物外貌特征)

例:孙悟空活泼好动,他会像我们这样站立,和你说话吗?学生表演一下,要根据你用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给他设计动作。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里面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幻想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人物呢)(学生回答)

老师这有一些西游记的人物,看看有没有你们刚才没说到的。用你们刚才分析孙悟空一样,你认识谁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要观察他们的外貌和服饰。(一边看一边像刚才分析唐僧师徒一样在下面可以小声描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外貌特征)

3、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服饰。(学生回答)

孙悟空西天取经完后又闲不住了,我们听听他说些什么:“老孙来也!自从老孙和师傅西天取完经留在如来身边就职,被封为斗战胜佛过了一阵清闲日子,很是无聊,听说现在下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师徒四人还想来个西游!你们帮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西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呀!”

今天由我们全班一起来帮助孙悟空设想一下现在西游会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孙悟空?(学生回答)

4、有几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帮助孙悟空的。(课件图片欣赏,学生做好的各种作品图片

每看完一个问这些同学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表现故事的(有绘画、剪贴、扮演、折纸等)这些同学像导演一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己的西游记。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设新西游记,并用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现在老师已经帮助孙悟空了,(拿出一本空白的书)这里面的内容由你们来丰富,用你喜欢的方式,我们全班共同努力来创作出新西游记。

二、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放《白龙马》的音乐和西游记图片。

9.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 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2、教师——课件,学生用白纸,记号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弯”是什么意思?

2、那“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弯弯的”表示出来,先认真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看谁表示的最有创意,给你一分钟的时间。

3、时间到!这是我的,我把它画到黑板上,请你也和我一样,把你的创意画在纸上。(请三位同学贴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伸直你的手,做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我的手中这“弯弯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变化? 板书:近大 远 小

(二)感受透视

1、(课件)再看,这是什么?它展示在你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越远的地方就越——,最后——)

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在天空中,看这些风筝,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像刚才看到的弯弯的图案、铁路、风筝,同样的一个物体,离我们近了,感觉就大一点,而离我们远了,感觉就小一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美术学里叫做透视。板书:透视

(三)表现透视

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假如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到房子里去取一样东西回来,你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

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远? 小结:树木从近处的高大到远处的低矮;路面从近处的宽大到远处的窄小,使我们感觉到图二的路比图一的路长,这就是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纵深感。板书:纵深感

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在画面产生的纵深感?? 板书:长度、间距、粗细„„

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的小路,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板书:小路

5、你说,我画。(画自己的学生的各一条)版画:小路

5、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说还可以„„(将画转一转)版画参照物

6、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觉得这像一条什么地方的路?(用木桩表示小路)

7、你准备画哪里的小路?你的参照物是什么?怎么表示它的纵深感?(欣赏:宇宙中的小路 海底的小路,它的小路参照物是什么?)

(四)实践透视

1、接下来,请大家以“弯弯的小路”为题画出你们的创意。板书:弯弯的小路 看谁的小路画得最有创意,纵深感画的最强。(温馨提示:你看,我只用了几根木桩就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不要画得太复杂,因为时间有限。)

2、(讲评一张画。)和黑板上这一张比,为什么它的纵深感不够强烈? 强调:要使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得强烈,画面中同一物体近处与远处的宽窄,大小和粗细的对比必须十分强烈,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地方。

3、(课件)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画为了更好的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纵深感,近处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你能看到些什么? 板书:细 糊

小结:近处的景物画的细致些,远处的景物表现的模糊些,概括些,也是一种透视,也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 运用这个原理,这张画我要添上细节了? 版画:添细节

4、再看,近处的色彩怎么样?远处的色彩又怎么样? 板书7:明 暗(说得对,前面的表现明可以用上渐变色,后面的直接用单色就可以了。)这样画面就更有纵深感了。

(五)学生绘画

1、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近细远糊、近明远暗的规律来继续创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点评 你最欣赏哪张画?为什么?(老师做适当补充)

(六)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弯弯的小路》。请同学们课后抽点时间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和“弯弯的小路”类似的现象。看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下节课,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用色彩写生的手法画一画。

10.光与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

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二、教学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2、教师:PPT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

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

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光;影子

3、揭示课题《光与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想象,引出课题)

(二)、正课

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提问:①、发现了什么?

②、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

③、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

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

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

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

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

5、排一排(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2)、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4)、这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

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

(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2)、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

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

(四)、评一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

(五)、课后小结

每位同学都表现的不错,但是,如果线条运用的更流畅一些,那就更 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同学用彩色表现,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变得更加得 完美了。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

11.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师:你喜欢哪些植物?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

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生:„„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

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

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

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

12.运动鞋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写生,通过观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较精确地描绘运动鞋。(了解)

2、通过描绘运动鞋,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验锻炼,增强体质。“(接受)教学重点: 提高写生能力。要求学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画出较完美整的运动鞋。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眼、脑、手三者协调运动能力,较精细地描绘出运动鞋。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几双干净的运动鞋,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出示教师范画。

2、引入谈话

每位同学的脚上都穿着鞋子,但式样、颜色各不相同,有运动鞋,也有皮鞋、布鞋、旅游鞋------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正确的说出这双运动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些归纳,简介运动鞋的结构、特征。

1、提出本课的作画要求——画得完整,力求精细,教师联系上次画书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吸取经验与教训。

2、提出对写生物和如何摆放妥当的意见:

一般是侧面比较容易画,因为侧面看,鞋子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如果将鞋子的头部或跟部正面朝向自己来画,就比较难画好,也可以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试试。

5、作画的步骤同上一节课:

先摆好写生对象——仔细地观察鞋的全貌,再观察鞋的各部分与细节——动手画:先画出鞋的外形轮廓,再画出各部分的大致位置——进入局部精细描绘。将画竖起来,与实物进行一次认真的对照,找出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用肯定的线条,将鞋的全貌正确描绘出来,最后一步的工序是上相应的颜色。

6、结合作业讲评,进行爱护运动鞋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发挥运动鞋的作用。

13.自行车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教具

自行车、彩笔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导出课题

同学们上学都用什么交通工具?(自己走,家长骑车送„)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自行车呢?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自行车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来了解自行车。

二、师生探究学习

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 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让一位学生上台拼搭)

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

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

(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5、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并提示要点。

三、师生探讨,引导创新

1、欣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自行车。

(儿童车、赛车、双人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2、欣赏优秀作品。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4、学生动手实践。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评价

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可以写生自己的自行车。作业

设置你觉得自行车的哪部分最有意思?完成这部分的写生。

14.椅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的构成。

2.通过大胆创新和通力合作,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 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思上)

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 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的构成》。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构成。

二.介绍椅子文化 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汉魏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简单、实用

3.师: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就可以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构成作品。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到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

三、分类欣赏,示范组合。

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2.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组合一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呢?

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美观、有新意的组合呢? 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

6.请学生交流自己想表现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

7.还可以怎样叠放椅子?找个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你发现了怎样的构成画面?

四、创作表现

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椅子组合设计。(观察椅子的组合构成,说说它的构成美感。)2.教师巡视指导。

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

五、点评展示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

15.圆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 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色。

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a.纸立体扭曲组合 b.纸立体多型组合 c.纸立体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时而像精灵,时而像跳跃的音符,时而是后现代的奇锐武士„„)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

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基本形)变形与分解(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

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

(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16.请柬设计

一、教学目标:

l、了解请柬文化,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请柬设计的技巧。

2、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请柬;

运用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别出心裁的请柬。

3.通过活动,提高对请柬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设计实践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请柬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活动中自主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请柬设计

四、教学准备:

师:搜集请柬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展示板,课前布置学生分六组围坐

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准备彩笔或彩纸、布料、剪刀、双面胶、白纸及一些特殊材料

五、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评述搜集到的请柬

(启发、感染)

请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请柬先贴在展示板上。

在学生的交流之后,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请柬,也作一评述。

就自己搜集的请柬来谈感受,对请柬的认识,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等等。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主动了解请柬的作用和请柬的人文性质,并在一开始就通过展示台营造出一种氛围。)

活动

(二)谈谈好的请柬应具备什么?

(引导、探究)

请学生看已经贴满的展示台,比对同学和老师搜集的请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请柬,谈一谈优秀的请柬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即设计要求,比如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一致等等。

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考虑回答。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活动

(三)讨论怎么样设计请柬。(直观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向大家展示了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也谈了好的作品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要统一)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去设计一张好的请柬?

1.请柬形式

(放一些图片资料)多采用平面的、单页、复页或折叠的结构。以长方形居多,也有圆形、心形和不规则的图形 2.请柬的内容

首先在上方写上邀请者名称其次交待活动内容、时间最后署明邀请人姓名和发出请柬的时间

3.设计请柬的表现方法A手绘法B剪贴法C计算机辅助设计

小组讨论、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作答。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

活动

(四)你也来

(实践、练习)

要求学生尝试为一个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自己生日,三个主题任选其一设计制作一个请柬,可以大胆地进行涂抹或剪贴,也可以构思小稿,回家用电脑制作。

作业要求:

1.能充分表现活动的喜气氛围;

2.作品要符合请柬的基本要求;

3.要能展现自己的特色。

让完成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台上,并作自评,然后请同学对他们的请柬作一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略作评价。

因为时间的关系 老师在课堂不能欣赏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大家把作品的背面写上名字交上来。我看到有些同学的作品还应该在精细度上下功夫,不过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多动脑筋,勤于动手,我们的手一定会越来越来巧,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17.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2.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排版设计的创意和画面的美观。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铅笔、橡皮、勾线笔、蜡笔、彩色笔、美术学具袋)。(教师)收集校园手绘招贴2张、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2.欣赏、探究。

什么是招贴画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招贴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常绘制在纸张上,张贴在公共场所,我们通常把他归类于POP广告。意思是购买点的招贴。商场促销广告之所以大多采用手绘的形式,主要是因为手绘招贴方便、迅捷、成本低廉。(1)教师:出示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课件出示 标题:艺术字体或其他创意字体(2)课件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

1、指向单纯、信息明确、图文并茂、画面美观、和谐统一 2.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第一:排版(铅笔打稿)第二:彩笔勾形(肯定)第三:色彩装饰和谐(细心)教师板书

3.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为校园艺术节活动手绘一张招贴。要求:(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等)完成。(2)排版要有创意。(3)时间20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

5.展评。举行班级招贴画展 标准:(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学生自评、学生个别互评。(2)排版美观创意。(3)信息传达明确。方法:

(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

(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18.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创设情景

1.播放《水墨动画》视频,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觉?

回答:看到荷花,听到美妙的音乐,还有有关于荷花的诗,画面很美。2.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以水墨的形式将盛夏荷塘美景展现出来,这里花美,人美,诗更美“绿树阴浓夏日长,蜻蜓锦鲤戏池塘,水晶莲动微风起,满塘荷花一池香。”这是唐朝诗人高骈描绘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诗走进“水墨荷花”。(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探索发现

1.小组讨论——认识荷花 播放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分发知识小卡片回答卡片背面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2.绘画的意境

认识意境——出示吴冠中先生的《荷塘》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感受,作者通过对荷花形象的描绘,传达一种收获之美,这也是我们学习国画的一个新名词,“意境”。解释意境 探索意境——欣赏不同作品,感受不同意境

表现意境——分析两幅不同意境的中国画,感受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不同意境 3.提问:同样描绘荷花的两幅作品,为何会传达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意境? 回答:颜色 构图 用墨

4.小结:以上两幅作品同样是描绘荷花,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运墨运色运笔和构图,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创造学习

1. 师生比赛绘写意荷花(对比——修改——尝试)

(1)对比师生作品,让学生发现怎样用笔墨表现写意荷花

(2)老师示范修改,强调运笔要灵动;运墨要浓淡变化;用色要大胆(3)学生尝试绘画写意荷花(适当展示)2. 再次欣赏大师作品,尝试表现意境

(1)欣赏大师作品,了解怎样完善画面,表现意境(2)用墨、用色丰富画面,完成一幅有意境的作品

四、评价展示 用长卷展示,把学生作品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卷轴上,学生自评,互评。(1)自我评价:给自己的作品取个题目,说说自己作品的意境。(2)同学评价:最喜欢哪一个作品,说说理由。

(3)老师评价、总结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荷花的作品。

19.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 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4.《车马出行图圆奁》(战国)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

夹丝胎。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盖顶绘凤鸟纹、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26人、4辆车、10匹马、5棵柳树、1头猪、2只犬、9只大雁等。这幅车马出行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24.2厘米、厚7.8厘米 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盛水器,木胎,挖制。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

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6.《栀子纹剔红盘 雕漆》(元代)此盘为圆形,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约百道。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盘背面

雕阴文蔓草纹样,足内髹黄褐色漆,并有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件器物雕工圆润精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是典型的元代雕漆风格。7.《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明代)箱盖面微隆起,下连阔座,箱体前及侧面有铜鎏金錾花饰件。通体髹朱漆地并雕、填、戗金、彩漆饰纹。盖面及四侧面均有菱花形开光,内以方格锦纹为地,上饰双龙戏珠纹,并衬以海水汀崖和四合如意云纹。开光外,均饰缠枝花卉纹,箱内及底部髹黑漆。此箱造型规矩典雅,纹饰精美传神,堪称传世佳作。8.《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宋代)这件漆奁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戗金工艺,戗金即在漆面上錾刻花纹,然后于刻纹内填漆,再填以金粉的工艺。

这件漆奁制作成为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相挽款款而行。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园中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9.《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清代)清乾隆年间的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口径34cm 高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创新了描金法。或用深浅不一的几种金箔,或用一种金箔但把它处理得有浓有淡,塑造了松、石、藤萝等形象的阴阳向背,有绘画晕色般的效果。漆艺名家沈绍安在金银彩绘上有所突破,创造性地用金箔和银箔粉末调漆,再掺和其他色漆,髤出鲜艳而且层次感强的漆地。他制作的花鸟纹长方形漆盒(口长32cm宽15.6cm高11cm,故宫博物院藏),通体以浅黄色为地,四壁再用色漆描绘梅、竹等花纹,像工笔花鸟画,大大提高了漆艺的绘画表现力。

三、总结

用简短的话语评述现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工艺上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篇: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2、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叔叔阿姨真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叔叔阿姨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叔叔阿姨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1.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叔叔阿姨》,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讲讲叔叔阿姨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叔叔阿姨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叔叔阿姨真忙》。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叔叔阿姨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叔叔阿姨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叔叔阿姨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叔叔阿姨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叔叔或阿姨。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刮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制作步骤。

(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

(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7

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

(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

(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卷纸动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9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6、小小书签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

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重点: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藏书票、书签。

难点:认识藏书票、书签,将学过的纸版画、纸工绘画技法运用于藏书票、书签的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有关藏书票资料、作品、制作材料。

学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和图片资料、绘画用品、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藏书票。

出示藏书票并板书“藏书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了解藏书票。

(1)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画面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3.交流藏书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说说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的复杂过程,渗透爱书、惜书的情感教育。

(3)教师:如果我们给自己心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的话,你的书一定更具有收藏价值。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1

4.欣赏范作。

明确藏书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出示几张藏书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3)小结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藏书票的外形以方形为主,票面上的图案简洁漂亮,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上面还印有一些“我的藏书”、“××藏书”、“我爱读书”等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性文字;EX—LIBRIC制作方法以版画为主,可以是粉印版画、油印画,也可以用树叶等材料拓印。

(4)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欣赏藏书票作品。

5.学生制作。

(1)同桌交流一下,你准备给自己的哪本书设计藏书票,怎样设计?

(2)出示幻灯片,指出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建议。

①用粉印版画或油印版画制作藏书票时,文字要反写。(教师可作适当演示)

②用水粉颜料印制时,水分要少。油印版画油墨要合适,注意抚压力度,以免造成图案模糊。

(3)学生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一般绘画的形式表现)

(4)老师巡视指导,提出修改建议。

6.展示、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请作者谈谈设计想法。

7.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

7、缤纷花布

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2.揭示课题。揭题:《缤纷花布》。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3

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8、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材分析:

盘子最早诞生于原始社会,从现在考古挖掘出的盘子来看,最早的是以陶盘为主,它制作粗糙,很少有装饰花纹,直到后来,才出现了木盘、铜盘、瓷盘、铁盘、银盘、金盘等,装饰的图案也越来越精美。特别是到了现代,又出现了水晶盘、玻璃盘、塑料盘等,在制作上人们对盘子的工艺追求也越来越高。盘子不但是作为生活用具,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之后,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盘子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布、塑料等。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盘面花纹的多样、形状式样的变化等,以此来深化美丽盘子的主题,促使盘子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本课选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和学生盘子作品的照片,使学生对设计制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另有七件学生作品是运用纸拼贴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同时提供了用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拓展了盘子的装饰作用。重点、难点。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盘子(或家中用的盘子一个)、剪刀、彩泥、油画棒等制作工具(带来实物盘子的学生,可以用丙烯、油漆等制作材料来作画)(教师)数幅(各种材料制作的)盘子范作、教师的设计稿等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6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

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9、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1.编写思路。

窗花是剪纸的常见形式。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花。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的凝聚着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这一课安排了许多民间窗花实例的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图中的窗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农民生活的,有传统吉祥图案的,也有花鸟虫鱼和十二生肖等形象的。

学生的作业继续采用撕纸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使用剪刀的不安全因素。学习建议的提出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撕窗花。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方案一

课前准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8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9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示范用纸、窗花纹样实例等

教学过程

1.表演切入。

(1)教师当场做撕纸窗花表演,然后将作品展示在窗户上,使学生感受窗花的美和装饰作用。

(2)欣赏书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窗花、感受窗花。

(3)教师出示课题:《窗花花》。

2.研究分析。

(1)讨论折法:根据书中的图片说明,折的方法有两折和三折,也就是将纸对折两次或者对折两次后再斜折一次。

(2)设计纹样:将折叠后的纸随意撕出大小、形状不同的洞眼就可以了。鼓励学生要创新。

(3)交流撕法:拇指压在食指上捏着纸,顺着设计稿依次撕出主要的花纹,然后再撕边缘的花纹。注意转弯时加倍小心,防止把花纹撕断。

3.设计应用。

(1)提出作业要求:试用折、撕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窗花。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可以将撕下的小纸片再拼贴成另一种窗花。

(3)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彩纸上。

4.评价交流。

(1)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一评谁撕的窗花又多又有新意。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

(2)互相交流自己撕窗花的体会。

5.小结。

教师请学生清洁教室,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0、剪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

(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1)板书课题:《剪拉花》。(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1)裁纸,叠纸。

①提问: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

②提问: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裁成什么样的形状?叠成几叠?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2

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④动手操作:先画样稿,再剪制。(2)连纸的方法。

①讨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尝试练习: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④小结: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⑤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

(2)欣赏范作,提问: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业主题: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2)提出创作建议: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

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1、摹印纹理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4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手指印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6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小知识:叶形分类

树按叶形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卵形——如榆树,心形——如杨树、丁香,掌形——如枫树、梧桐,扇形——如银杏,针形——如松,披针形——如竹、柳,带形——如玉米、二月兰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3、机器人来了

教学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机器人资料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了解当今先进的机器人科技。

2、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你希望以后的机器人能为人类做什么?

3、欣赏机器人作品的图片,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

4、你打算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来做一个机器人?

三、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8

六、拓展:

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色彩鲜艳。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4、我喜欢的绘本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教学难点:

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0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

(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1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热带鱼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

2.能够抓住热带鱼的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夸张来表现热带鱼的外形和色彩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表现热带鱼的形象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作等

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剪刀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让学生背古诗或唱歌

教师在黑板上添加海底水景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吴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到海底世界里面去观察一群小伙伴,谁呢?(多媒体放一段2分钟的《热带鱼》视频)

2.片子里的鱼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点击准备幻灯片(一群热带鱼、一条普通鱼)

3.师小节:这些鱼鲜艳漂亮。它们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海水里,那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我们把它叫做热带鱼。(板书:热带鱼)来,一起叫叫它。

二、观察特点,深入探究

1.瞧,一群可爱的热带鱼游过来了,漂亮吗?(幻灯片展示:绘画鱼)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3

2.从什么地方看出热带鱼很漂亮?(预设:五颜六色,)(1)有哪些颜色?(用鼠标箭头指示鱼身上的颜色)(你真厉害,讲了这么多)

3.他们用各种颜色来装扮自己,还有丰富的图案形状呢? 预设:你知道哪些?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真棒)

巩固:(箭头指示)看鱼身上都有些什么形状?箭头指示鱼的大体形状,看,身子像顶草帽(半圆形)、尾巴像只碗、还有海草形的长裙子。(箭头指示)瞧,吴老师在这条鱼的脖子上看到了一颗一颗半圆形,像一串珍珠小项链、还有一个个长方形架成了一座梯子、连水草都粘到了小鱼的身上了,因为是近视眼,头上只好顶着一盏帽子形的灯。你看到了吗? 你来说说看,(箭头指示)那条鱼的脖子上带着三条项链有五角星形、三角形、还有圆形和长方形串起来的。

我还看到了小鱼的熊猫眼呢。4.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有其它什么样的图案?

预设:花形、树叶形、月亮形等(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5.这些漂亮的图案放在小鱼的身上会?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小点点家族的,有条纹鱼家族,还有——(展示幻灯片)

三、教师示范

如果,你是一条快乐的热带鱼,你会怎么打扮自己呢?(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来)

1)我们选择一种图形做为身体,一种图形为头,构图一定要饱满。(演示图略)

2)然后,我们给热带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颜色给涂上去(涂色,也可以换上事先涂好的颜色)

3)最后、拿起我们的小剪刀把热带鱼沿着边线给剪下来。注意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伤到别人,更不要伤到自己。(图略)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4

4)把热带鱼贴到黑板上。

四、学生实践

看了这么多的热带鱼,想让它们游到你的画上吗?赶快动起小手来。1)学生作业:一条热带鱼,可以适当的夸张、想像。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

1)来,让我们的鱼儿贴到乐园中来。(展示乐园二字,让学生把剪好的鱼粘到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

2)你觉得哪一条热带鱼更吸引你,为什么? 3)让学生自己来观看、评价乐园中的热带鱼。

六、拓展

看着这么多漂亮的热带鱼,小朋友们认为还能怎样制作热带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幻灯片)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6、神气的大公鸡

教材分析:

“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一摇一摆多神气,每天催我早早起。”孩子们一听这首儿歌,就能想到威武的公鸡形象。

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形体较大,有肉冠和肉髯,颈上有尖狭长羽,体羽多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尾羽长。每日早晨喜欢啼叫,喜好争斗。公鸡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已经画过公鸡,所以,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公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适当地进行夸张变形,用中国画方式创作出特征明显的神气的公鸡形象,在创作时,学生不必拘泥于公鸡的真实面貌,只要抓住公鸡的特点就行。在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古往今来,公鸡备受人们的喜爱。古时认为,鸡头部有冠为文;足有距为武;敢于敌斗为勇;见到食物相呼为仁;夜间按时报晓为信,具有五德,所以认为是德禽。“鸡”同“吉”又是谐音,含有吉祥之意,故认为是吉祥之物。在传统国画中,常见画家将鸡和柿子画在一起,取名——百事多吉;又如将鸡和荔枝画在一起,曰“大吉大利”。

有画家借公鸡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以此来唤醒广大群众,指出光明在前莫失信心,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学情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继承的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国画教育做得更好,使这门富含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情结的国粹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是对中国画艺术传承的最好方式,本课让学生用中国画形式来画公鸡是很不错的。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画过公鸡,所以,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6

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形象。现在尝试用国画的方法来表现,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用中国画形式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用中国画形式画出自己的感

受,懂得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

难点:抓住公鸡各部位的特征,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公鸡神气的样子。教学准备:

(学生):中国画材料(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师):中国画材料(颜料、墨汁等),范画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创设谜语,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大公鸡。

师:对了,是大公鸡。(出示谜底)2.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公鸡形象。

师:大公鸡我们小朋友很熟悉,接下来请几位小朋友说说你眼里的大公鸡是怎样的?

生:„„(颜色、形象等方面)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7

3.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讲得很好,把大公鸡的基本特征讲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大公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

师:你觉得这些大公鸡怎么样?

生:好看、美丽、神气等。

师:这些大公鸡都很好看,很神气,所以这次它们都入选了大公鸡的选美大赛,而且

还被评上了“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出示课题)你觉得它们神气在哪里?(老师做动作)

生:有精神。

师:对了,要显得神气就要有精神,抬头挺胸。

师:现在这些大公鸡都很想让我们小朋友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所以就委托马老师来请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它们画张像。正好马老师也想考考你们,以前我们小朋友都用水彩笔、油画棒画的,今天马老师看你们能不能用桌上的中国画工具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怎么样?敢不敢?

生:„„

师:有小朋友说不敢,老师觉得这太缺乏自信了,我们小朋友应该都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老师相信你们。不过今天我们要用中国画的形式来画,要注意好用笔和把握好水份。

三、新授

1.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学生初次尝试实践)

接下来就先请小朋友拿起毛笔,用中国画工具自由尝试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的游戏。(出示游戏规)2.展示评价。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8

教师选出两幅学生作品,和学生一起讨论构图、用笔、水墨浓淡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画公鸡需注意的地方。3.教师示范。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画时,有些地方没有注意到,接下来老师示范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可要仔细看好了。(和学生相互探讨边画边讲步骤:①用浓墨勾画嘴与眼。②用红色点画鸡冠。③用淡墨画颈部。④用浓墨画翅膀和尾巴。⑤用淡墨勾画腹部及点画腿部。⑥用赭色画爪子。⑦用浓墨点画爪子顶端及适当添加墨点)。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出示图片)

师:刚才看了一遍老师的示范,接下来再看看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图片)他们都画得不错,你说说看更喜欢哪一幅?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

四、学生创作(学生再次尝试实践)1.学生再次尝试作画。

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画和小朋友的画,现在肯定自己也有想法了,是不是想再试一张呢?好的,接下来我们就再画一次。

要求:可临摹小朋友的画,也可以临摹老师刚才画的画,能够自己创作最好。公鸡画完后可适当添加些背景,最后写上姓名。

强调:画时一定要注意好用笔、水份、浓淡变化和公鸡的特征、构图等。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评,比一比,看谁画的公鸡也能被评上“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

小结:其实,我们小朋友都画得很好,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所以不要怕我画得不象怎么办呀,画得不象并不代表着不好,只要把中国画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就是好作品。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9

六、欣赏画家的作品。(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进行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画了神气的大公鸡。马老师这里还有几幅画家画的公鸡,我们再看一下吧。(出示图片)你看,画家的用笔多大胆、多潇洒。课后,我们还可以学学试试画不同姿态的大公鸡。好吗?(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

本课在新课程指引下,给美术教学一个自由、活动、开放的学习机会,尝试用国画的方法来表现,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2.让学生在感受中表现

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欣赏、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懂得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继承优良的传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

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教学中,自顾自的玩,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现在想来,应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

回顾整节课,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的束缚,必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7、大牛和小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1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2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8、“蘑菇”家园

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蘑菇的资料,准备常规作画工具等(教师)准备不同生长状态的蘑菇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

1.讨论。

(1)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蘑菇的资料(如蘑菇的生长状态、形状、用途等)。

(2)教师小结,提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蘑菇”家园,你会怎么做?

2.速写。

(1)出示速写范作,介绍速写方法:仔细观察对象特征,抓住主要特点,一笔确定,生动、流畅。

(2)教师示范创作、评价。

(3)出示蘑菇实物,学生速写,教师讲评。

3.讲评。

学生描述自己的速写内容,教师小结。

4.深化。

(1)提出要求: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象、联想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蘑菇”家园。

(2)提供建议:创作时要设计出最有特色的家园,考虑房子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4 的形状、功能,可以进行夸张创造。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拓展。

下节课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准备自己需要的泥塑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等泥塑工具(教师)范画、照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1.介绍交流。

(1)学生介绍上节课设计的“蘑菇”家园图稿(特点、形状、功能)。

(2)学生互相评改不足之处。

2.设计制作。

(1)用泥塑方法设计“蘑菇”家园(注意:家园内或周围的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等可以适当地夸张)。

(2)体会绘画和泥塑创作的不同风格。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推销家园。

开展“蘑菇”家园展示活动,每个学生都是自己房子的推销者,让学生想办法把自己的房子“拍卖”出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和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回报“拍卖者”。

4.课外拓展。

学生把自己的“蘑菇”家园作品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可以用它装饰自己的房间。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5

19、奇妙的昆虫

教学目标: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课件):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6

(3)播放录像或课件: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民间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民间玩具及民间玩具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专题学习网页(设计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中国民间玩具》的网页),网络教室(有50台计算机以上,能与因特网相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民间吹糖艺人制作糖玩具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民间玩具的信息。引出学习问题:中国民间玩具到底有多少?各地区玩具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含意?

2.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6大块:①图片:收集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②概况:通过文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制作的方法。③分类:通过图片及文字的介绍后,根据玩具制作的材料、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8

用途、形式进行分类。④代表性玩具:提供各地区民间玩具,让学生从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的详细知识。⑤本地玩具:收集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⑥请您留言:欣赏了民间玩具,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民间玩具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声响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学习,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4.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设计一个自己的玩具。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9

第三篇: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3、叔叔阿姨真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叔叔阿姨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叔叔阿姨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1.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叔叔阿姨》,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讲讲叔叔阿姨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叔叔阿姨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叔叔阿姨真忙》。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叔叔阿姨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叔叔阿姨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叔叔阿姨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叔叔阿姨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叔叔或阿姨。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4、刮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制作步骤。

(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

(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7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

(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

(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5、卷纸动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9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6、小小书签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

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重点: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藏书票、书签。

难点:认识藏书票、书签,将学过的纸版画、纸工绘画技法运用于藏书票、书签的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有关藏书票资料、作品、制作材料。

学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和图片资料、绘画用品、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藏书票。

出示藏书票并板书“藏书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了解藏书票。

(1)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画面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3.交流藏书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说说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的复杂过程,渗透爱书、惜书的情感教育。

(3)教师:如果我们给自己心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的话,你的书一定更具有收藏价值。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1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4.欣赏范作。

明确藏书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出示几张藏书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3)小结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藏书票的外形以方形为主,票面上的图案简洁漂亮,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上面还印有一些“我的藏书”、“××藏书”、“我爱读书”等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性文字;EX—LIBRIC制作方法以版画为主,可以是粉印版画、油印画,也可以用树叶等材料拓印。

(4)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欣赏藏书票作品。

5.学生制作。

(1)同桌交流一下,你准备给自己的哪本书设计藏书票,怎样设计?

(2)出示幻灯片,指出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建议。

①用粉印版画或油印版画制作藏书票时,文字要反写。(教师可作适当演示)

②用水粉颜料印制时,水分要少。油印版画油墨要合适,注意抚压力度,以免造成图案模糊。

(3)学生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一般绘画的形式表现)

(4)老师巡视指导,提出修改建议。

6.展示、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请作者谈谈设计想法。

7.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7、缤纷花布

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2.揭示课题。揭题:《缤纷花布》。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3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8、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材分析:

盘子最早诞生于原始社会,从现在考古挖掘出的盘子来看,最早的是以陶盘为主,它制作粗糙,很少有装饰花纹,直到后来,才出现了木盘、铜盘、瓷盘、铁盘、银盘、金盘等,装饰的图案也越来越精美。特别是到了现代,又出现了水晶盘、玻璃盘、塑料盘等,在制作上人们对盘子的工艺追求也越来越高。盘子不但是作为生活用具,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之后,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盘子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布、塑料等。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盘面花纹的多样、形状式样的变化等,以此来深化美丽盘子的主题,促使盘子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本课选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和学生盘子作品的照片,使学生对设计制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另有七件学生作品是运用纸拼贴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同时提供了用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拓展了盘子的装饰作用。重点、难点。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盘子(或家中用的盘子一个)、剪刀、彩泥、油画棒等制作工具(带来实物盘子的学生,可以用丙烯、油漆等制作材料来作画)(教师)数幅(各种材料制作的)盘子范作、教师的设计稿等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6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

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9、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1.编写思路。

窗花是剪纸的常见形式。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花。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的凝聚着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这一课安排了许多民间窗花实例的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图中的窗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农民生活的,有传统吉祥图案的,也有花鸟虫鱼和十二生肖等形象的。

学生的作业继续采用撕纸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使用剪刀的不安全因素。学习建议的提出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撕窗花。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方案一

课前准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8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9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示范用纸、窗花纹样实例等

教学过程

1.表演切入。

(1)教师当场做撕纸窗花表演,然后将作品展示在窗户上,使学生感受窗花的美和装饰作用。

(2)欣赏书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窗花、感受窗花。

(3)教师出示课题:《窗花花》。

2.研究分析。

(1)讨论折法:根据书中的图片说明,折的方法有两折和三折,也就是将纸对折两次或者对折两次后再斜折一次。

(2)设计纹样:将折叠后的纸随意撕出大小、形状不同的洞眼就可以了。鼓励学生要创新。

(3)交流撕法:拇指压在食指上捏着纸,顺着设计稿依次撕出主要的花纹,然后再撕边缘的花纹。注意转弯时加倍小心,防止把花纹撕断。

3.设计应用。

(1)提出作业要求:试用折、撕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窗花。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可以将撕下的小纸片再拼贴成另一种窗花。

(3)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彩纸上。

4.评价交流。

(1)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一评谁撕的窗花又多又有新意。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互相交流自己撕窗花的体会。

5.小结。

教师请学生清洁教室,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0、剪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

(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1)板书课题:《剪拉花》。(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1)裁纸,叠纸。

①提问: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

②提问: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裁成什么样的形状?叠成几叠?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2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④动手操作:先画样稿,再剪制。(2)连纸的方法。

①讨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尝试练习: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④小结: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⑤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

(2)欣赏范作,提问: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业主题: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2)提出创作建议: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

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1、摹印纹理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4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2、手指印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6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小知识:叶形分类

树按叶形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卵形——如榆树,心形——如杨树、丁香,掌形——如枫树、梧桐,扇形——如银杏,针形——如松,披针形——如竹、柳,带形——如玉米、二月兰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3、机器人来了

教学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机器人资料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了解当今先进的机器人科技。

2、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你希望以后的机器人能为人类做什么?

3、欣赏机器人作品的图片,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

4、你打算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来做一个机器人?

三、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8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六、拓展:

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色彩鲜艳。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4、我喜欢的绘本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教学难点:

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0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

(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1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5、热带鱼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

2.能够抓住热带鱼的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夸张来表现热带鱼的外形和色彩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表现热带鱼的形象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作等

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剪刀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让学生背古诗或唱歌

教师在黑板上添加海底水景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吴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到海底世界里面去观察一群小伙伴,谁呢?(多媒体放一段2分钟的《热带鱼》视频)

2.片子里的鱼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点击准备幻灯片(一群热带鱼、一条普通鱼)

3.师小节:这些鱼鲜艳漂亮。它们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海水里,那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我们把它叫做热带鱼。(板书:热带鱼)来,一起叫叫它。

二、观察特点,深入探究

1.瞧,一群可爱的热带鱼游过来了,漂亮吗?(幻灯片展示:绘画鱼)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3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从什么地方看出热带鱼很漂亮?(预设:五颜六色,)(1)有哪些颜色?(用鼠标箭头指示鱼身上的颜色)(你真厉害,讲了这么多)

3.他们用各种颜色来装扮自己,还有丰富的图案形状呢? 预设:你知道哪些?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真棒)

巩固:(箭头指示)看鱼身上都有些什么形状?箭头指示鱼的大体形状,看,身子像顶草帽(半圆形)、尾巴像只碗、还有海草形的长裙子。(箭头指示)瞧,吴老师在这条鱼的脖子上看到了一颗一颗半圆形,像一串珍珠小项链、还有一个个长方形架成了一座梯子、连水草都粘到了小鱼的身上了,因为是近视眼,头上只好顶着一盏帽子形的灯。你看到了吗? 你来说说看,(箭头指示)那条鱼的脖子上带着三条项链有五角星形、三角形、还有圆形和长方形串起来的。

我还看到了小鱼的熊猫眼呢。4.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有其它什么样的图案?

预设:花形、树叶形、月亮形等(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5.这些漂亮的图案放在小鱼的身上会?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小点点家族的,有条纹鱼家族,还有——(展示幻灯片)

三、教师示范

如果,你是一条快乐的热带鱼,你会怎么打扮自己呢?(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来)

1)我们选择一种图形做为身体,一种图形为头,构图一定要饱满。(演示图略)

2)然后,我们给热带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颜色给涂上去(涂色,也可以换上事先涂好的颜色)

3)最后、拿起我们的小剪刀把热带鱼沿着边线给剪下来。注意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伤到别人,更不要伤到自己。(图略)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4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4)把热带鱼贴到黑板上。

四、学生实践

看了这么多的热带鱼,想让它们游到你的画上吗?赶快动起小手来。1)学生作业:一条热带鱼,可以适当的夸张、想像。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

1)来,让我们的鱼儿贴到乐园中来。(展示乐园二字,让学生把剪好的鱼粘到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

2)你觉得哪一条热带鱼更吸引你,为什么? 3)让学生自己来观看、评价乐园中的热带鱼。

六、拓展

看着这么多漂亮的热带鱼,小朋友们认为还能怎样制作热带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幻灯片)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6、神气的大公鸡

教材分析:

“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一摇一摆多神气,每天催我早早起。”孩子们一听这首儿歌,就能想到威武的公鸡形象。

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形体较大,有肉冠和肉髯,颈上有尖狭长羽,体羽多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尾羽长。每日早晨喜欢啼叫,喜好争斗。公鸡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已经画过公鸡,所以,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公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适当地进行夸张变形,用中国画方式创作出特征明显的神气的公鸡形象,在创作时,学生不必拘泥于公鸡的真实面貌,只要抓住公鸡的特点就行。在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古往今来,公鸡备受人们的喜爱。古时认为,鸡头部有冠为文;足有距为武;敢于敌斗为勇;见到食物相呼为仁;夜间按时报晓为信,具有五德,所以认为是德禽。“鸡”同“吉”又是谐音,含有吉祥之意,故认为是吉祥之物。在传统国画中,常见画家将鸡和柿子画在一起,取名——百事多吉;又如将鸡和荔枝画在一起,曰“大吉大利”。

有画家借公鸡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以此来唤醒广大群众,指出光明在前莫失信心,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学情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继承的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国画教育做得更好,使这门富含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情结的国粹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是对中国画艺术传承的最好方式,本课让学生用中国画形式来画公鸡是很不错的。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画过公鸡,所以,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6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形象。现在尝试用国画的方法来表现,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用中国画形式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用中国画形式画出自己的感

受,懂得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

难点:抓住公鸡各部位的特征,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公鸡神气的样子。教学准备:

(学生):中国画材料(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师):中国画材料(颜料、墨汁等),范画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创设谜语,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大公鸡。

师:对了,是大公鸡。(出示谜底)2.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公鸡形象。

师:大公鸡我们小朋友很熟悉,接下来请几位小朋友说说你眼里的大公鸡是怎样的?

生:„„(颜色、形象等方面)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7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3.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讲得很好,把大公鸡的基本特征讲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大公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

师:你觉得这些大公鸡怎么样?

生:好看、美丽、神气等。

师:这些大公鸡都很好看,很神气,所以这次它们都入选了大公鸡的选美大赛,而且

还被评上了“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出示课题)你觉得它们神气在哪里?(老师做动作)

生:有精神。

师:对了,要显得神气就要有精神,抬头挺胸。

师:现在这些大公鸡都很想让我们小朋友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所以就委托马老师来请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它们画张像。正好马老师也想考考你们,以前我们小朋友都用水彩笔、油画棒画的,今天马老师看你们能不能用桌上的中国画工具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怎么样?敢不敢?

生:„„

师:有小朋友说不敢,老师觉得这太缺乏自信了,我们小朋友应该都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老师相信你们。不过今天我们要用中国画的形式来画,要注意好用笔和把握好水份。

三、新授

1.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学生初次尝试实践)

接下来就先请小朋友拿起毛笔,用中国画工具自由尝试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的游戏。(出示游戏规)2.展示评价。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8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教师选出两幅学生作品,和学生一起讨论构图、用笔、水墨浓淡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画公鸡需注意的地方。3.教师示范。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画时,有些地方没有注意到,接下来老师示范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可要仔细看好了。(和学生相互探讨边画边讲步骤:①用浓墨勾画嘴与眼。②用红色点画鸡冠。③用淡墨画颈部。④用浓墨画翅膀和尾巴。⑤用淡墨勾画腹部及点画腿部。⑥用赭色画爪子。⑦用浓墨点画爪子顶端及适当添加墨点)。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出示图片)

师:刚才看了一遍老师的示范,接下来再看看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图片)他们都画得不错,你说说看更喜欢哪一幅?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

四、学生创作(学生再次尝试实践)1.学生再次尝试作画。

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画和小朋友的画,现在肯定自己也有想法了,是不是想再试一张呢?好的,接下来我们就再画一次。

要求:可临摹小朋友的画,也可以临摹老师刚才画的画,能够自己创作最好。公鸡画完后可适当添加些背景,最后写上姓名。

强调:画时一定要注意好用笔、水份、浓淡变化和公鸡的特征、构图等。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评,比一比,看谁画的公鸡也能被评上“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

小结:其实,我们小朋友都画得很好,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所以不要怕我画得不象怎么办呀,画得不象并不代表着不好,只要把中国画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就是好作品。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9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六、欣赏画家的作品。(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进行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画了神气的大公鸡。马老师这里还有几幅画家画的公鸡,我们再看一下吧。(出示图片)你看,画家的用笔多大胆、多潇洒。课后,我们还可以学学试试画不同姿态的大公鸡。好吗?(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

本课在新课程指引下,给美术教学一个自由、活动、开放的学习机会,尝试用国画的方法来表现,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2.让学生在感受中表现

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欣赏、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懂得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继承优良的传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

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教学中,自顾自的玩,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现在想来,应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

回顾整节课,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的束缚,必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7、大牛和小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1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2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8、“蘑菇”家园

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蘑菇的资料,准备常规作画工具等(教师)准备不同生长状态的蘑菇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

1.讨论。

(1)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蘑菇的资料(如蘑菇的生长状态、形状、用途等)。

(2)教师小结,提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蘑菇”家园,你会怎么做?

2.速写。

(1)出示速写范作,介绍速写方法:仔细观察对象特征,抓住主要特点,一笔确定,生动、流畅。

(2)教师示范创作、评价。

(3)出示蘑菇实物,学生速写,教师讲评。

3.讲评。

学生描述自己的速写内容,教师小结。

4.深化。

(1)提出要求: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象、联想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蘑菇”家园。

(2)提供建议:创作时要设计出最有特色的家园,考虑房子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4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的形状、功能,可以进行夸张创造。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拓展。

下节课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准备自己需要的泥塑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等泥塑工具(教师)范画、照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1.介绍交流。

(1)学生介绍上节课设计的“蘑菇”家园图稿(特点、形状、功能)。

(2)学生互相评改不足之处。

2.设计制作。

(1)用泥塑方法设计“蘑菇”家园(注意:家园内或周围的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等可以适当地夸张)。

(2)体会绘画和泥塑创作的不同风格。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推销家园。

开展“蘑菇”家园展示活动,每个学生都是自己房子的推销者,让学生想办法把自己的房子“拍卖”出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和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回报“拍卖者”。

4.课外拓展。

学生把自己的“蘑菇”家园作品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可以用它装饰自己的房间。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5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19、奇妙的昆虫

教学目标: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课件):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6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3)播放录像或课件: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20、民间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民间玩具及民间玩具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专题学习网页(设计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中国民间玩具》的网页),网络教室(有50台计算机以上,能与因特网相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民间吹糖艺人制作糖玩具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民间玩具的信息。引出学习问题:中国民间玩具到底有多少?各地区玩具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含意?

2.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6大块:①图片:收集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②概况:通过文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制作的方法。③分类:通过图片及文字的介绍后,根据玩具制作的材料、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8 晋安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美术教案

用途、形式进行分类。④代表性玩具:提供各地区民间玩具,让学生从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的详细知识。⑤本地玩具:收集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⑥请您留言:欣赏了民间玩具,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民间玩具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声响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学习,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4.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设计一个自己的玩具。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9

第四篇: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4、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2.风筝风筝飞上天

课时: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二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绘制风筝并掌握风筝绘制的基本原理,开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思维。绘制风筝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课作业中学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从而使学生掌握风筝上装饰纹样的绘制以及寓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装饰纹样的表现形式,借助学生已有的色彩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装饰纹样的绘制方法。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四、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③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

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②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②老师建议讨论确定: a.组成展览会的组委会。b.时间地点。c.各组承担展览的分工。d.如何评奖(评价),奖项名额。

(学生个人、小组以写送欣赏卡的形式来参与评价(评奖)。奖项名额每样十名(放飞奖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奖)。(5)展览布置,评奖。

活动后请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见和信息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谢谢你的合作。五 教学反思

3.木版年画

一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融“欣赏·评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通过木版年画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的民间艺术。这样的民间文化传承课在以往的美术课中都有出现,而本课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木版年画,更要通过欣赏让学生用漏版的方法表现一幅木版年画。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制版技术。难点:学会拓印方法。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五、教学反思

4.剪纹样

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造型的剪纸纹样,从而锻炼学生的造型、构图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剪纸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法。本课在教学时,让学生从剪纸最核心的装饰图案——剪纸的纹样来人手,从简、从易,让他们先了解基本的剪纸纹样,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自己尝试练习,达到在“教中学”的目的;从乐、从趣,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达到在“学中乐”的目的,从而将他们引入剪纸这扇艺术瑰宝之门,为以后的剪纸课做铺垫。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四 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2、欣赏,导入 新课

A.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B.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

板书课题:剪纹样

C.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D.示范制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3、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五 教学反思

5.剪纸人物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二 教材分析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剪纸人物的实物或优秀作品图片的欣赏,了解这些剪纸人物的装饰手法,感受人物剪纸的艺术魅力。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提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人物。同龄人的作品为学生创作拓宽了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的动态设计和制作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一个或一组动态的人物。

难点:剪纸人物的细部刻画。四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范作。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

教学过程 :

1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2欣赏,分析剪法。A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B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3示范,学习剪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A.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B.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C.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3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板书)教师巡视指导。

98.设计《西游记》人物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 型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这是在《电影的始祖——皮影》等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于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的深入学习。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创意性”,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本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聚焦《西游记》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造型的动漫化、生活时空的穿越转换等方法,以创意具有民族元素、童趣笔意的新西游人物形象。第二个特点是“探究性”,会探究才能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欣赏等多样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艺术感觉,自主发现《西游记》人物创意设计的有关方法。第三个特点是“艺术性”,引导学生采用夸张、概括、变形等艺术设计手法进行《西游记》人物设计,发展其人物动漫形象设计的艺术趣味。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西游记》人物艺术作品,学会用夸张、概括、变形等方式对书中人物进行动漫形象设计。

难点:抓住文学作品《西游记》中描写的有关人物特点:个性、童趣地加以动漫设计。四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提问:你们了解西游记吗?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学生回答)那你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它是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1510?~1582?)最后完成。

西游记是一部很优秀的名著,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很喜欢这个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再创作。我们一起来看看。

2、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根据西游记创作的动画,看看你们看过吗?看 的时候要好好观察一下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是什么故事?(课件动画)3.(看完后提问:有几个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不管大小都有主要人物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回忆一下刚才孙悟空服饰和外貌特征,请同学来说。接着分析唐僧四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外貌特征呢?出示师徒五人的图片,看看和你们印象中的一样吗?(再分析一下人物外貌特征)

例:孙悟空活泼好动,他会像我们这样站立,和你说话吗?学生表演一下,要根据你用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给他设计动作。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里面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幻想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人物呢)(学生回答)

老师这有一些西游记的人物,看看有没有你们刚才没说到的。用你们刚才分析孙悟空一样,你认识谁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要观察他们的外貌和服饰.(一边看一边像刚才分析唐僧师徒一样在下面可以小声描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外貌特征)

3、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服饰。(学生回答)

孙悟空西天取经完后又闲不住了,我们听听他说些什么:“老孙来也!自从老孙和师傅西天取完经留在如来身边就职,被封为斗战胜佛过了一阵清闲日子,很是无聊,听说现在下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师徒四人还想来个西游!你们帮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西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呀!”

今天由我们全班一起来帮助孙悟空设想一下现在西游会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孙悟空?(学生回答)

4、有几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帮助孙悟空的。(课件)图片欣赏,学生做好的各种作品图片

每看完一个问这些同学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表现故事的(有绘画、剪贴、扮演、折纸等)这些同学像导演一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己的西游记。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设新西游记,并用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现在老师已经帮助孙悟空了,(拿出一本空白的书)这里面的内容由你们来丰富,用你喜欢的方式,我们全班共同努力来创作出新西游记。

二、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放《白龙马》的音乐和西游记图片.五、教学反思

9.弯弯的小路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

3、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应用到绘画士: 难点:表现出路面的纵深感。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2、教师——课件,学生用白纸,记号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弯”是什么意思?

2、那“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弯弯的”表示出来,先认真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看谁表示的最有创意,给你一分钟的时间。

3、时间到!这是我的,我把它画到黑板上,请你也和我一样,把你的创意画在纸上。(请三位同学贴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伸直你的手,做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我的手中这“弯弯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变化? 板书:近大 远 小

(二)感受透视

1、(课件)再看,这是什么?它展示在你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越远的地方就越——,最后——)

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在天空中,看这些风筝,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像刚才看到的弯弯的图案、铁路、风筝,同样的一个物体,离我们近了,感觉就大一点,而离我们远了,感觉就小一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美术学里叫做透视。板书:透视

(三)表现透视

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假如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到房子里去取一样东西回来,你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

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远? 小结:树木从近处的高大到远处的低矮;路面从近处的宽大到远处的窄小,使我们感觉到图二的路比图一的路长,这就是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纵深感。板书:纵深感

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在画面产生的纵深感?? 板书:长度、间距、粗细„

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的小路,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板书:小路

5、你说,我画。(画自己的学生的各一条)版画:小路

6、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说还可以„(将画转一转)版画参照物

7、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觉得这像一条什么地方的路?(用木桩表示小路)

8、你准备画哪里的小路?你的参照物是什么?怎么表示它的纵深感?(欣赏:宇宙中的小路 海底的小路,它的小路参照物是什么?)

(四)实践透视

1、接下来,请大家以“弯弯的小路”为题画出你们的创意。板书:弯弯的小路 看谁的小路画得最有创意,纵深感画的最强。(温馨提示:你看,我只用了几根木桩就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不要画得太复杂,因为时间有限。)

2、(讲评一张画。)和黑板上这一张比,为什么它的纵深感不够强烈? 强调:要使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得强烈,画面中同一物体近处与远处的宽窄,大小和粗细的对比必须十分强烈,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地方。

3、(课件)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画为了更好的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纵深感,近处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你能看到些什么? 板书:细 糊

小结:近处的景物画的细致些,远处的景物表现的模糊些,概括些,也是一种透视,也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 运用这个原理,这张画我要添上细节了? 版画:添细节

4、再看,近处的色彩怎么样?远处的色彩又怎么样? 板书7:明 暗(说得对,前面的表现明可以用上渐变色,后面的直接用单色就可以了。)这样画面就更有纵深感了。

四 学生绘画

1、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近细远糊、近明远暗的规律来继续创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点评 你最欣赏哪张画?为什么?(老师做适当补充)五 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弯弯的小路》。请同学们课后抽点时间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和“弯弯的小路”类似的现象。看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下节课,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用色彩写生的手法画一画.五 教学反思

41511.植物写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在于发现。通过观察写生植物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可能仍以形象记忆为主,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现植物。本课主要以依靠观察来画植物,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上,并经过思考,然后利用学习的构图知识、线条的表现知识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植物的写生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身边美好的事物。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的结构以及表现的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观察思考后用写生的方法进行描绘,注意画面形、色、遮挡等关系。四 教学设计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师:你喜欢哪些植物?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

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 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 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 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五 教学反思

12.运动鞋写生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写生的基本方法,掌握写生中的点、线、面的原理。

2.观察不同角度的运动鞋的结构特征,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运动鞋。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思想情感。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运动鞋的造型特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写生。

难点:多角度地把握运动鞋的整体造型。三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几双干净的运动鞋,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出示教师范画。

2、引入谈话

每位同学的脚上都穿着鞋子,但式样、颜色各不相同,有运动鞋,也有皮鞋、布鞋、旅游鞋------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正确的说出这双运动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些归纳,简介运动鞋的结构、特征。

1、提出本课的作画要求——画得完整,力求精细,教师联系上次画书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吸取经验与教训。

2、提出对写生物和如何摆放妥当的意见:

一般是侧面比较容易画,因为侧面看,鞋子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如果将鞋子的头部或跟部正面朝向自己来画,就比较难画好,也可以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试试。

3、作画的步骤同上一节课:

先摆好写生对象——仔细地观察鞋的全貌,再观察鞋的各部分与细节——动手画:先画出鞋的外形轮廓,再画出各部分的大致位置——进入局部精细描绘。将画竖起来,与实物进行一次认真的对照,找出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用肯定的线条,将鞋的全貌正确描绘出来,最后一步的工序是上相应的颜色。

4、结合作业讲评,进行爱护运动鞋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发挥运动鞋的作用。四 教学反思

13.自行车写生

一 教学目标

1.观察自行车的整体特征,发现其局部构成所产生的美感。2.运用构图,选取具有形式美感的局部进行写生练习。

3.养成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增强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并生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自行车的局部。

难点:表现的局部有构成和形式美感。三 教学设计

教具 :自行车、彩笔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导出课题

同学们上学都用什么交通工具?(自己走,家长骑车送„)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自行车呢?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自行车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来了解自行车。

二、师生探究学习

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 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让一位学生上台拼搭)

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

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

(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5、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并提示要点。

三、师生探讨,引导创新

1、欣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自行车。(儿童车、赛车、双人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2、欣赏优秀作品。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4、学生动手实践。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评价 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可以写生自己的自行车。

作业

设置你觉得自行车的哪部分最有意思?完成这部分的写生。四 教学反思

14.椅子的构成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的构成。

2.通过大胆创新和通力合作,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二 重点:初步感受构成的美感,能用椅子来进行构成设计。

难点:能表现出椅子构成的独特美感。三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思上)

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 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的构成》。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构成。

二.介绍椅子文化 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汉魏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简单、实用

3.师: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就可以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构成作品。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到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

三、分类欣赏,示范组合。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2.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组合一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呢?

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美观、有新意的组合呢? 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

四、创作表现

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椅子组合设计。(观察椅子的组合构成,说说它的构成美感。)2.教师巡视指导。

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

五、点评展示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

15.圆筒造型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设计造型原理,掌握纸造型的 基本技法,感受立体成多变而富有节奏的艺术美感。

2.通过切割、折叠、翻转等方法加工圆筒,采用插接、粘贴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制作出变化丰富的立体构成作品。

3.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领会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启迪设计灵感,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新修订的美术课程 标准中提出了关于纸材料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a.纸立体扭曲组合 b.纸立体多型组合 c.纸立体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时而像精灵,时而像跳跃的音符,时而是后现代的奇锐武士„„)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

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基本形)变形与分解(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

(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五 教学反思

2232425262728-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家乡美》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家乡美》

教材分析:

本课家乡美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学会添加装饰法;

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教学目的: 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利用自然形态作素材,采用简化、夸张等方法,来变形、变色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信息收集:

到青州的各处景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教具准备:课件,美术材料工具.教学过程:

一、模拟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家乡美》【优酷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1MDQyMjA=.html

1.模拟情境:邀请外地朋友到家乡来“青州一日游”,为他们当小导游,游玩家乡的特色地和介绍家乡的风俗文化。

2.师:为你的朋友安排这“一日游”的行程,介绍家乡的美。(学生自由回答后,确定行程:赏风景、说风俗——品特产)(课件出示课题 :《第1课 家乡美》)

二、交流资料,谈谈感受。

1、课件展示家乡照片,派小导游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的顺序夸夸家乡。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出特色。

3、特色建筑。生:范公亭公园、仰天山、云门山等等。师:与我们现代的景观融为一体,形成咱们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们看,咱们家乡美不美呀!生:美!

4、介绍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特产有生姜、蜜桃、银瓜等,特色小吃有煎饼果子、炸鸡柳、里脊肉饼等等。

5、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逢年过节乡下都会邀请戏班子来村里唱歌仔戏,男女老少纷纷从四处赶来,戏台下摆满小板凳;家家户户香飘四起,忙着炸五香、杀鸡杀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课件播放家乡过节时的录像)

6、欣赏教材图片。感受、对比。

7、教师小结:青州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外地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青州一日游”结束了。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青州,喜欢青州,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生响亮回答:愿意!师:那我们开始吧!

三、研究、制作。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2、8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比比看。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

3、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优酷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NjM5NDg=.html

四、展示评价。

教师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幻灯机展示台展示其作品。课后各小组将作品贴于教室四周,布置宣传刊,邀请其他年段、班级学生参观;不同年级学生们互相交流,以进一步增加对家乡的了解,起到传承美术文化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师:青州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六、课后延伸。(“学习屋”安排了一个课后延伸作业)回家向长辈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传说、民歌等,并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一节关于家乡的美术课,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家乡的美丽,了解了自己家乡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从内心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个人信息:

姓名:赵强

学校:山东省青州是开发区高柳小学 电话:***

下载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审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反思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

    五年级美术下册 椅子设计 教案 浙美版

    椅子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椅子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

    新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反思5篇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反思) 课题 《悠悠北山街》 第一 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

    五年级美术下册 中华扇子第一课教案 浙美版

    第五课 中华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干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

    (新)浙美版四上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四上美术教案 1、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 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