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

时间:2019-05-15 00: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

第一篇: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流行概况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截至XX年11月21日,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合计约3950万。其中成人3720万,妇女1770万,小于15岁的儿童230万。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XX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累计报告艾滋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例;死亡13632例,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特点:

1.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6.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993年,甘肃省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XX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3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4例,已死亡48例。流行范围波及甘肃所辖14个市55个县,超过全省所有县数的一半。目前,甘肃省虽属艾滋病低流行区,但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存在与高流行区相似的高危人群及高危行为。主要表现在:普通群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自我防范意识差;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比例持续上升,女性患病比例逐年加大;吸毒人群静脉注射比例逐年上升。甘肃省艾滋病防治形势同全国一样正处于关键时期。

二、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其特点HIV是一种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

HIV能发生变异,使机体产生出来的抗体不能识别病毒;病毒变异很快,给研制疫苗带来困难。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不易存活;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亦不强,高温蒸煮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三、艾滋病的传播1.艾滋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病人及HIV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人是HIV的惟一宿主。HIV一旦进入人体,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并且长期存活于人体内,成为持久的传染源。

2.HIV的传播的三个条件:有足够量的HIV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

具备一定的途径使足够量的HIV从一个人传给另外一个人;HIV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体内。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的血制品;移植感染者的器官;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使用不洁医疗器具,理发、美发工具。

性交传播:同性和异性性接触;gj具有最大的传染危险;无保护的性交或口交;传播效率:gj>阴道性交>口交。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通过母乳喂养过程中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传播概率:分娩>怀孕>哺乳。

4.非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不会造成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造成传播;蚊虫叮咬不会造成传播;家养动物的抓、咬伤不会造成传播;

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播。

四、临床表现从HIV感染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4个时期。

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为非特异性,似感冒,能很快自愈。在感染HIV后最初的一段时间,血液中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时期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平均为2周-3个月。处在窗口期的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此时传染他人的危险度很高。

无症状感染期在急性感染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者进入无明显症状的时期,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平均8-10年。

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机体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艾滋病前期。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艾滋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患者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最终患者的免疫功能全面崩溃,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即进入艾滋病期。

五、诊断与治疗确诊艾滋病不能单纯依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患者血液HIV抗体检测结果。当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现一系列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牗cD4细胞<200/mm3牘时,就要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初步形成了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也就是常说的“鸡尾酒疗法”。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增加cD4细胞数量、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除采取抗病毒治疗外,还采取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支持、免疫调节和心理治疗。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六、预防控制1.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3.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策略: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预防措施HIV/AIDS是可以预防的,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切断“流行三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有效地阻断流行。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医疗卫生机构在控制HIV医源性感染中起决定性作用。

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重要措施。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消除或缓解因怀疑感染艾滋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要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VcT门诊进行咨询检测。

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个人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阳性者,可通过咨询获得有关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试验、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感染他人和得到关怀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或转介信息服务。

6.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由于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使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回归社会。

XX年7月4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指导全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工作。XX年9月28日,我省第一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金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开诊。现全省已经开诊的美沙酮门诊有14个,分布于12市。

第二篇: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5年,亦有长达10余年者;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所需时间)一般为5周左右。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症状,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2)无症状感染期。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3)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慢性腹泻超过 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症状,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以及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6、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

·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7、吸毒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

8、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个人安全用血要做到: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9、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孕妇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腹剖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10、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

11、怎样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七、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第三篇: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青年人过早发生性行为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忠诚可以保护双方,避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全程使用。

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虽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要安全的多。

除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传给男性。妇女应主动使用女用安全套或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规范、保密的性病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服务。找游医药贩求治、购药自治,会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治疗困难,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可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吸毒的人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在注射吸毒人员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可切断因注射吸毒经血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提倡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管理和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严格筛选献血员,劝阻有危险行为的人献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

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它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

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要主动到当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进行咨询检测。

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法医疗机构,都可设立艾滋病咨询室和筛查实验室。

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个人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可通过咨询获得有关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试验、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感染他人和得到关怀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或转介信息服务。

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消除或缓解因怀疑感染艾滋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

各级政府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

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和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力量,应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并为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条件。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处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临界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艾滋病防治决不只是卫生部门的责任,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非政府组织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点人群宣教、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关怀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公民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

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拒绝毒品的教育,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青春期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和毒品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篇: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一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该病毒的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12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体,但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期间外表上看不出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能通过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就进入了“发病期”,成为艾滋病病人,可出现长期低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3、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提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4、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会复制,文字嘴上残留的血液量微乎其微,远不足以引起传染。目前还没有有关蚊子活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5、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感染的危险是可以降低和避免的

—学会识别正确、健康的性知识来源,不要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上获得相关的性知识。

—青少年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恋人之间应彼此忠诚,要对自己健康和生命负责,对他人健康和生命负责,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婚前性行为对彼此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坚决抵制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

6、拒绝毒品,预防经注射毒品传播艾滋病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但因成瘾而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使人丧失理智,危害家庭和社会。

—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人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口吸毒品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静脉注射毒品。毒品会减低人的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从事危险的性行为。

—交友不慎、好奇、不相信毒品的严重危害、不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要坚决拒绝尝试毒品,在诱惑面前说“不”。

—与怀疑有贩毒或吸毒行为的人交往会增加沾染毒品的危险;在娱乐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交友,要三思而后行。

7、避免不安全注射或输血,预防艾滋病经血传播

—不安全和不必要的注射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原因之一,因此能通过吃药治疗的疾病就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疗的就不要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去污行医执照的个体诊所打针、输液、补牙等。

—就医时,应当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以及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眼、矫正畸形等次破皮肤的手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及有可能次破皮肤的日常生活用品。—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要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帮助他人止血时,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徒手接触血液和伤口,要用干净的手绢、纸巾或乳胶手套等物品进行应急处理,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8、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国家实施免费和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

—及早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利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有利于及时治疗、延缓发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传播。

—一旦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测。

—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包括:

发生过未使用安全套的高危险性行为,如与感染者的性行为、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

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歧视或冷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但不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反而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未经本人同意,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份,对其个人状况乱加猜测、肆意散布,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

—青少年应当尊重和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尊重和关心她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会导致他们隐藏和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不去寻求或不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这样既不利于病人就医,也不利于预防病毒传播。

10、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全面了解相关信息,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将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控制艾滋病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的中文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艾滋病的英文简称AIDS3、艾滋病病毒英文简称HIV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5、2010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6、预防艾滋病的ABC原则?A禁欲B忠诚C避孕套

7、艾滋病主要损害人体的系统?免疫

8、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

9、“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月日12月1日

10、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

11、艾滋病可以通过人体体液传播,那么请写出两种人体体液血液,淋巴液,阴道液,精液,汗液,泪液,唾液等

12、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在哪个国家发现的?美国

13、我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在哪一年发现的?198514、中国艾滋病人数在亚洲排第位二

15、目前,广西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在中国排第名二

16、写出两种以上艾滋病不可传播途径

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共同游泳、咳嗽、打喷嚏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17、静脉吸毒的公用针具行为会不会传播艾滋病?会

18、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可以治愈吗?不可以

19、一般的接吻会不会传播艾滋病?不会

20、蚊子能传播艾滋病吗?不能

下载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艾滋病宣传日资料:艾滋病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五篇)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该病毒的医学全......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

    预防艾滋病资料 5

    预防艾滋病资料 什么叫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汉川市人民医院 2011-11-30 10:19:50 作者: 来源:网络 文字大小:[大][中][小]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资料 一、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第一章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